關鍵詞:陸地生態系統碳通量 全球碳源匯 co2濃度
摘要:大氣中CO2含量的增加速率已經超過了自然界所能吸收的速度,并逐步影響到全球氣候變暖。利用模型模擬分析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工具用以深入對碳循環的理解。本文使用2008~2010年的生物模型SiB3(Simple Biosphere version 3)與優化后的CT2016(Carbon Tracker 2016)陸地生態系統碳通量驅動GEOS-Chem大氣化學傳輸模型模擬全球CO2濃度。通過分析模擬CO2濃度的空間分布與季節變化,加深對全球碳源匯分布特點的理解,探究陸地生態系統碳通量不確定性對模擬結果的影響,進而認識陸地生態系統碳通量反演精度提升的重要性。SiB3與優化后的CT2016陸地生態系統碳通量都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但在歐洲地區碳源匯的表現相反,其全球總量與空間分布也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模擬CO2濃度結果表明:在人為活動較少地區,陸地生態系統碳通量對近地面CO2濃度空間分布起主導作用,尤其在南半球和歐洲地區模擬濃度有明顯差異,且兩種模擬結果的季節差異依賴于陸地生態系統碳通量的季節變化。將模擬結果與9個觀測站點資料進行對比,以期選用合適的陸地生態系統碳通量來提升GEOS-Chem模擬CO2濃度的精度。實驗結果表明:兩種模擬結果均能較好的模擬CO2濃度的季節變化及其峰谷值,但CT2016模擬的CO2濃度在多數站點處更接近觀測資料,模擬準確性更高。
氣候與環境研究雜志要求:
{1}論文若多作者署名時必須排序,應注明每位作者的工作單位和郵政編碼。第一作者還須提供性別、出生年、學位、職稱、是否為研究生導師等方面的信息。通信作者應注明聯系電話及其電子信箱。
{2}論文涉及的課題如為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予以注明。對于有中英文摘要的來稿,基金項目分別以中英文注于中英文關鍵詞下方。
{3}題目應簡明、確切地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以加副標題。
{4}參考文獻按照方括號[1]/[2]/[3]……在文末排列,按照出現順序排序。
{5}摘要應為論文主要內容的濃縮和提煉,要求以“[摘要]”表示,不應使用諸如“本文認為”,‘“筆者認為”等評價性語言,字數在300字以內。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