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蘇俄對蒙政策 恩琴白衛軍 蒙古人民黨
摘要:十月革命后,蘇俄對外蒙古政策的首要目標是同庫倫當局建立正式外交關系以有助于打破自身在東方面臨的孤立局面,但庫倫方面并未理會蘇俄的主張,為此,蘇俄著力對外蒙古進行了"地下革命"滲透工作,并專門成立蒙古西藏處應對外蒙古事務。徐樹錚力推取消外蒙古自治后,蘇俄支持外蒙古革命者成立了統一的革命組織——蒙古人民黨。蒙古人民黨成立后便派遣代表團秘密前往蘇俄尋求援助。蘇俄對蒙古代表團起初只是采取了保持接觸的謹慎態度,白衛軍攻占庫倫后,蘇俄開始改變態度加速援助蒙古人民黨。莫斯科在此過程中實施了消滅白衛軍、扶植蒙古人民黨驅離中國駐軍并建立親蘇政權、促使中國政府與其談判以打開對華關系的"三位一體"戰略。最終,在蘇俄直接武力介入和全面援助下,蒙古人民黨奪取政權,而蘇俄也成功地將自身影響力伸入外蒙古地區。
民國研究雜志要求:
{1}來稿請使用word排版,并請注明作者姓名、單位、通訊地址、郵編、電子信箱、聯系電話等。
{2}所有投稿在形式上應當符合國家著作權規定、公認學術規范和本刊注釋體例(是否符合本刊注釋體例不影響稿件最終采用,但將影響稿件審讀的優先性)。
{3}標題使用小二號字,宋體,加粗顯示;正文使用五號字,宋體;圖題、圖注、表格、標注、參考文獻使用小五號字,宋體。文中英文均使用Times New Roman字體,根據其在文中所處位置選用相應字號。
{4}文章需寫有“摘 要”“關鍵詞”,條理清晰,文筆通順。
{5}中、英文關鍵詞3~8個,中文關鍵詞間空1個字距,不用任何標點符號,英文關鍵詞用分號(;)隔開。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