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對外文化交流 國際學術交流 新中國成立初期 遼寧文化 文物展覽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遼寧在文物領域不斷拓展中外人文交流.新中國成立初期,遼寧文物領域的中外人文交流主要集中在與社會主義國家的文物博物交流.到了改革開放后,遼寧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逐步活躍起來.遼寧學者亦陸續應邀出訪講學或赴國外舉辦文物展覽,強化了與國外學術界的聯系.20世紀90年代,遼寧文物工作繼續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認真做好各項文物基礎工作和文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積極拓展了文物外展、學術交流、國際考古合作等文化交流工作.到了21世紀初期,遼寧隨著對外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化,遼寧文化的影響也在不斷擴大.進入新時代,遼寧實施文物"走出去"和"引進來"戰略,進一步活躍文物博物對外文化交流,拓展了遼寧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蘭臺世界雜志要求:
{1}引言一般不超過300個字,闡明研究目的、研究或觀察依據、國內外研究現狀等。引言部分可引用少量參考文獻,不應進行詳細討論。
{2}已在非公開發行刊物、學術會議或其他文種發表的文章,不屬于一稿兩投,但作者在投稿時必須注明。
{3}文內標題層次一般不超過3級,一律用“1”“1.1”“1.2”“1.1.1”“1.1.2”等標識,均頂格寫。
{4}參考文獻要精選,以不少于5篇為宜。引用文獻中書刊的層次、數量、出版年份要仔細挑選核實,盡量引用出版年份較新的期刊論文、書籍、論文集。
{5}作者姓名及工作單位宜署真名,多名作者姓名之間要用逗號隔開;工作單位包括工作單位全稱、所在省市名稱及郵政編碼。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