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科學技術史 學科體系 學科定位 學科價值 中國特色
摘要:科學技術史學科發展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面臨嚴重挑戰。回顧歷史可知,中國科學技術史的起源與西方科學史有很大的不同,從一開始就是科學家自主的學科史研究,以考據為基礎,具有很強的愛國主義傾向。經過多年發展,科學技術史學科成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認定的一級學科,自有其內涵與外延,逐漸形成科學史、技術史、農學史、醫學史、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科學技術與社會幾個方向。科學技術史學科本質上屬于歷史學,但目前定位于理科是合適的,折衷方案是交叉學科。科學技術史具有教育、科學、文化、經濟等多方面的價值。中國特色的科學技術史學科建設,需要堅持科學技術史學科的繼承性、民族性、原創性、時代性、系統性和專業性,從理論、方法、應用三個層面進行思考學科體系;要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吸收一切可吸收的資源,開放辦學,圍繞國家戰略需求,面向應用層面,重構科學技術史的理論體系,從多種進路開展研究。
科學文化評論雜志要求:
{1}若文章的產出有資助背景,應標明基金項目名稱(含編號)。
{2}來稿務求為原創作品,須論點明確、論據充分、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練、無政治錯誤。
{3}文稿標題層次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如一級標題用1……,二級標題用 1. 1……,余類推。通常不超過四級。
{4}引用文獻作者不超過3人的全部著錄;超過則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
{5}摘要:論著性文章需附600字(詞)左右的中、英文摘要。結構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要列出主要數據和具體統計學結果)、結論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