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米荒 米潮 成都搶米 封倉 平糴
摘要:1940年國統區的糧食問題開始嚴峻,位于大后方核心區域的成都,其糧食危機表現為糧價飛漲的米荒和饑民搶糧的米潮交替出現。1940年春季成都米價的上漲由通貨膨脹、糧食歉收、囤積居奇等多方面因素所致,進而引發了 3月14日成都饑民打砸倉棧、哄搶存米的群體性事件。國民黨四川當局通過封倉平糴的手段暫時平息了此波風潮,卻未深究原因,將其簡單誤判為中共地下黨所為。隨后的兩個月間,新成立的物價平準處在打擊囤積居奇方面后繼乏力,未能遏止住米價;平價銷售食米的工作既缺存米又乏資金,且弊案不斷。米價再度滑向失控。當年成都初夏高溫少雨的天氣,進一步催化了米價的漲勢,刺激了民眾醞釀已久的過激情緒。成都城廂內外繼發割口袋、阻關、沖擊米市的第二波搶米風潮,導致了社會動蕩。米荒和米潮的波浪式發展,意味著成都糧食危機的迅速加深。而國民政府在處置過程中的疏漏和失誤,反映出其統治邏輯和應對能力中的問題。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