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 新中國70年 西方哲學 中國傳統哲學 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
摘要: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之一在于,擺脫蘇聯哲學原理教科書的束縛,走出自我的理論獨尊和思想封閉,積極展開與各種學術思想的“對話”,形成了“對話”的研究范式,并在這一范式的引導下日益走近世界學術舞臺中央。基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學理化的要求、中國道路探索的實踐要求以及中國學術與西方學術交流的要求,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西方哲學的對話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態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儒學的“會通融合”,關鍵在于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儒學各自思想性質、特征的基本定位和判斷,在于會通“結合點”的選擇。自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對話”就已開始,但只有在改革開放之后,這一“對話”才呈現出繁榮發展的態勢。中國的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為構建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作出了重要貢獻,只有基于“譯介和人物研究”,客觀認知國外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實質,才能在“對話”中實現理論自覺和問題自覺,確立研究的主體性,占據理論的“制高點”和“話語權”,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在中國”成為可能。
教學與研究雜志要求:
{1}來稿須附所有作者的工作單位、所在省市名、郵政編碼、E-mail、聯系電話。
{2}投稿采用匿名評審制度。一旦錄用,作者需簽署版權協議,并按照論文格式要求排版,根據自校稿列表內容,進行檢查并提交檢查情況列表。
{3}文題應簡明貼切地概括文章主題。一般不宜超過28個字,不用副題。文題中盡可能不用縮略語、字符、代號等。
{4}參考文獻:列出作者親自閱讀過的、公開發表的文獻。
{5}摘要及關鍵詞摘要以第三人稱對全文進行準確概括,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論等,勿用“本文”“筆者”等主語,字數在100-200字之間。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