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斑玉蕈 病原微生物 工廠化栽培 分類鑒定 污染防控
摘要:斑玉蕈Hypsizygusmarmoreus是我國重要的工廠化栽培食用菌之一,在栽培過程中發生污染將為生產企業帶來經濟損失。為對實際生產中的斑玉蕈病害進行溯源和防控,本研究采集了一家大型生產企業在3個不同省市產地發生污染的菌種或子實體樣品,結合分子測序和形態特征觀察對分離到的微生物進行鑒定,并通過平板對峙實驗分析了菌株對斑玉蕈菌絲生長的影響。從樣品中共分離得到了11株可疑致病微生物,包含10株細菌和1株真菌,分布于3個科7個屬,優勢科為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優勢屬為芽胞菌屬Bacillus,其中2株細菌可能分別為芽孢桿菌屬和腸桿菌屬Enterobacter新種。對峙實驗顯示7株細菌和1株真菌對相應宿主斑玉蕈菌株的菌絲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結合生產過程,提出培養料的配制、滅菌和出菇管理階段是斑玉蕈栽培中預防病害的3個關鍵控制點。在秋冬季氣溫較低時適當延長培養料的滅菌升溫時間,在夏季菇房需要設備降溫時加強對出菇過程中栽培環境尤其是水體的嚴格管理,有助于降低斑玉蕈工廠化栽培的病害發生率。
菌物學報雜志要求:
{1}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更動;作者單位名稱和郵政編碼腳注于同頁左下方。
{2}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理論性、科學性、實用性和創新性。
{3}文題:盡量不超過20個字(不含副標題,副標題也不宜過長)。
{4}稿件須提供詳細準確的參考文獻信息,包括作者姓名、著作名、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文章名、期刊名及出版時間等。
{5}每篇文章皆需500字以內“內容提要”以及關鍵詞3-5個。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