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橋梁工程 預應力鋼絞線 拉脫法 咬合力
摘要:為研究采用拉脫法檢測預應力鋼絞線受力時,張拉力荷載測試曲線突變段和夾片咬合力的關系,在夾片脫開時,采用電阻式壓力傳感器高頻采集技術測試了預應力混凝土梁錨具下方和錨具外側鋼絞線的受力,共測試了20個樣本;設計了夾片咬合力測試方案,共測試了326個樣本,并進行了統計分析,建立了考慮張拉力的夾片咬合力計算公式;通過37個樣本的驗證性測試,研究了咬合力修正結果的測試精度;在實際工程中檢測了257個樣本,并將實測結果與提出的公式計算結果進行對比。研究結果表明:當鋼絞線伸長超過4.5 mm時,夾片會脫離原有咬痕,而實際測試中夾片脫開時會及時停止張拉,因此,拉脫法測試不會改變預應力鋼絞線錨下有效預應力,不會影響工程質量;夾片安裝時,若夾片與錨杯錐孔不完全貼合,會使夾片在橫向產生較大的彈性擠壓力,形成附加摩擦力,該摩擦力需要在夾片退出至與錨杯分開時才能完全消失,此時錨外張拉力變化不明顯,因此,拉脫法測試所得張拉力曲線中峰值拉力后的下降段斜率存在離散性,與夾片安裝精度有關;拉脫法測試中夾片與錨杯的咬合力由錨下和錨外瞬態內力重分布累加組成,提出的夾片咬合力計算公式能剔除由夾片與錨杯間咬合力產生的測試誤差,可使測試精度提高6.78%;實際工程現場實測夾片咬合力大于拉脫法測試所得張拉力曲線突變段,因此,采用拉脫法檢測預應力鋼絞線時,錨下有效預應力為拉脫法測試所得張拉力曲線峰值與咬合力的差值。
交通運輸工程學報雜志要求:
{1}注釋是對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做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在正文中對應處以插入腳注形式標注。
{2}論文引文的出處或參閱的各種書刊資料,其文獻項目和要素須集中列在論文的文末。一律用[1]、[2]……標注。
{3}參考文獻指所引用的論文或著作。參考文獻統一置于文末,采用“[1]、[2]、[3]……”符號排序。
{4}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民族(漢族可以省略)、籍貫、工作單位、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5}引言概述有關理論依據、研究思路、試驗基礎及國內外現狀,并明確說明研究的具體目的、新穎性或特點。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