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含固率 河道底泥 生物浸取 脫水 病原微生物
摘要:酸化氧化反應是生物浸取底泥脫水的重要途徑,底泥含固率通過影響生物浸取中的酸化氧化反應進而影響到底泥脫水效果。為此,該研究通過對含固率在3%~9%范圍內的河道底泥進行生物浸取處理實驗。投加2 g/L S0、5 g/L FeS2、10%微生物接種物,在起始pH值為5、曝氣量強度為0.6 L/min的條件下,通過搖瓶試驗,分析含固率為3%~9%的底泥對生物浸取河道底泥脫水的影響。結果表明,浸取后的河道底泥CST由13.8~24.2 s最低降至9.3~13.9 s。其中,含固率5%、浸取36 h時,CST由18.3 s降至10.3 s,獲得43.7%的最大降幅。結合態EPS(特別是TB-EPS)減少、ζ電位升高是改善河道底泥脫水性能的關鍵因素。不同含固率的處理,病原微生物滅活率均超過98%,含固率對滅菌不產生明顯影響。從技術與經濟角度考慮,含固率為5%時較為適合河道底泥深度脫水。
環境科學與技術雜志要求:
{1}參考文獻以著者姓氏的拼音為序,均另起一行排列。本刊參考文獻一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7714-2015)處理。
{2}本刊鼓勵一稿專投。一稿多投的文章將不予錄用。
{3}對錄用的稿件本刊有權酌情刪改。不同意刪改者,請在來稿中注明。
{4}文題:力求簡明,能夠準確反映文章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盡量不設副標題、不用標點符號、不使用縮略語,中英文題名含義應一致。
{5}來稿請附上作者簡介,包括作者真實姓名、出生年月、性別、籍貫、所屬機構、職稱學位、研究方向,同時請提供通信地址、電話、電子郵箱地址,以便聯絡。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