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業面源污染 層次分析法 指標體系 技術評價
摘要:針對我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技術特點,建立了包含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技術適用性3個方面共14項評價指標的指標體系,將指標體系與層次分析法(AHP)相結合,建立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技術評價體系。由指標的權重結合相關領域專家打分,對技術進行綜合評價,以此判定技術的等級。用建立的技術評價方法對6項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技術進行評價,結果表明:生物活性炭施用控制養分流失技術和生態攔截技術的技術評價等級分別為中和良;玉米秸稈微生物發酵床生豬養殖污染控制技術和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序批式活性污泥反應器(SBR)處理技術的技術評價等級分別為良和中;厭氧-土壤凈化床處理技術和厭氧-跌水充氧接觸氧化-人工濕地處理技術的技術評價等級均為中;所建立的技術評價方法適用于同類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技術中不同單項技術的對比和篩選。
環境工程技術學報雜志要求:
{1}正文前應有200字左右中文摘要(說明文章的主要內容、研究目的、采用方法和主要結論等)。
{2}作者應保證稿件內容的穩定性。稿件評審期間,除評審意見對稿件提出修改要求外,不接受作者自行對稿件進行的修改。
{3}文責自負,編輯部有權對稿件做技術性、文字性修改,在征得作者同意后可以進行實質內容的修改。
{4}中文文題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英文文題應與中文文題含義一致,一般不宜超過10個實詞。文題應恰當、簡明地反映文章主題,盡量不用外文縮略語。
{5}引言,說明課題的研究背景,引述該領域的國內外研究進展,說明本文選題意義和創新點;內容不應與摘要和結論雷同,不能出現圖表。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