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清西陵風景區 植物群落 油松
摘要:該研究以清西陵泰陵景區的植物群落現狀為研究對象,對36個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群落樣地分布特征以及植物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表明:36個樣地共計植物81種,其中草本植物62種,以禾本科和菊科為主,最終確定出25個優勢種。采用雙向指示種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趨勢對應分析法(DCA),分析了景區內植物群落類型以及植物群落與環境的生態關系。TWINSPAN分類將36個樣地劃分為14個群叢,分別是油松-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群叢;油松+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狗尾草群叢;油松+側柏-黃花蒿(Artemisia annua)群叢;油松+側柏-匍枝委陵菜(Potntilla flagellaris)群叢;油松-荊條(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豬毛菜(Salsolacollina)群叢;油松+毛白楊-荊條-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群叢;油松-蘆葦(Phragmites communis)群叢;油松+毛白楊-荊條-大油芒(Spodiopogon sibiricus)群叢;油松-荊條-獨行菜(Lepidium apetalum)群叢;油松-荊條-叢生隱子草(Cleistogenes caespitosa)群叢;油松-荊條-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群叢;油松-野艾蒿群叢;油松-荔枝草(Salvia plebeia)群叢;油松-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群叢。DCA排序結果表明:排序圖的第一軸基本反映了各植物群落所在生境坡向的變化;第二軸基本反映了地形和土壤條件的變化。
河北林業科技雜志要求:
{1}正文中的引文,依次將順序號和頁碼上標右上角,順序號使用中括號,頁碼使用圓括號。
{2}文章和力求取材新穎、論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述簡潔,資料、數據和反映的內容務求核實準確。
{3}來稿請發電子版為佳,請勿一稿多投。
{4}來稿應附作者簡介,載明作者真實姓名、住址、郵編、電話、微信等信息,以便來稿錄用后發聯系。
{5}本刊采用順序編碼制標注參考文獻,文獻序號按出現先后排序,并在文中相應處標出。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