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7 19:07:2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大學生睡眠質量,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普遍加快,很多人為適應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整天忙于工作、學習,無暇顧及自身身體和精神狀況,睡眠質量問題也日漸成為困擾人們生活質量的突出性問題。睡眠問題是目前影響人們健康的重要問題之一,大學生群體的睡眠健康也不容忽視。本課題在于研究大學生的睡眠現狀和影響因素,旨在能夠為江蘇大學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可借鑒的依據,從而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防治,其結果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1. 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隨機抽取江蘇大學文科59人,理科91人,進行調查,發放、收回有效問卷150份,有效率達100%。男生女生分別為68人、82人。其中大一17人、大二32人、大三84人、大四17人。
2.方法 采用問卷形式進行現場調查。通過參考相關文獻,針對被調查人群的特點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
(1)一般情況,如性別、年齡、學院;及相關因素調查,包括居住環境、情感因素、健康狀況、學習壓力、未來規劃自評等;
(2)一般睡眠狀況評估,包括適宜的睡眠時間、睡眠效率、安眠藥物服用情況以及睡眠質量自評等方面;
(3)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作為評價睡眠質量的量表[1]。結合大學生群體特點將其改良,PSQI(改良)由23個項目構成,可劃分為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安眠藥物的應用、睡眠質量自評6個成份,每個成份按0、1、2、3、4來計分,累積各成份得分為PSQI總分,總分值在0~19之間。得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
3.統計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資料的錄入、分析。分析方法包括統計描述、χ2檢驗、非參數檢驗、相關分析、多元逐步回歸等。
二、結果
(一)一般結果
大學生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的總均分為11.42±3.62。其中,PSQI總分不高于9分,即睡眠情況良好的共有38人,占總體的18.7%;PSQI總分在10分到12分之間,即睡眠情況中等的共有67人,占總體的44.7%;以PSQI總分高于12分,作為大學生睡眠障礙判定標準,已達到睡眠障礙的有45人,占總體的30%。
(二)不同性別學生PSQI總分及各成分的得分情況比較
由表1可知,入睡時間上男生得分顯著高于女生(t=2.161,p0.05)。
(三)不同專業學生PSQI總分及各成分的得分情況比較
睡眠效率上大一大二學生得分存在顯著差異(t=-2.066,p
(四)學習、生活習慣、身體狀況、宿舍環境、情感、未來規劃與睡眠質量的相關
生活習慣與睡眠質量在0.0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宿舍環境與睡眠效率及睡眠質量自評在0.05水平上顯著正相關。
三、討論
本次的調查發現,在大學生群體中睡眠障礙的發生率達到總體的30%。該結果偏高于國內同類研究,如張林調查表明大學生睡眠障礙發生率為18.2%,王玲等人調查發現醫科大學生睡眠障礙發生率為19.10%,石文娟等人研究發現廣州地區大學生睡眠障礙的發生率為28.6%。在本次調查中發現女生中睡眠障礙發生率略高于男生,這一結果與孫興盛的調查結果相似。在所需入睡時間上男生顯著多于女生,這與張林[2]的調查結果相似。
調查發現,被調查群體中有49.3%的學生認為學習(如:考研引起的焦慮)會影響睡眠質量,52.7%的學生認為生活習慣(如:夜間去廁所、做噩夢、飲食)對睡眠質量有一定影響。究其原因,學業繁重帶來的學習壓力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學生睡眠。國外Abouserie(1994)的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最大的壓力源是與學習直接相關的因素,如考試成績及其結果、學習的負擔重等均會造成學生的焦慮心情。
根據調查結果及其分析,在應對措施方面,(1)學校應采取有效措施優化資源配置,合理安排住宿,使學生在平等寬松的環境中全面發展,健康成長;(2)學校可以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健全學生寢室管理機構,規范就寢時間,加強就寢紀律,改善就寢環境,給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3)學校、家庭等有針對性地加強睡眠健康教育,對其進行學習、就業、人際關系等指導,適時疏導不良情緒;(4)對學生個人而言,大學生要嚴格要求自己,積極調整心理狀態,適應環境,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亞健康狀態,促進其睡眠質量的提高。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大學第15批學生科研課題立項資助項目“大學生睡眠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與分析――以江蘇大學為例”(項目編號:15C314)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王娟娟(1995.12-),女,江蘇鹽城人,本科,江蘇大學管理學院工業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張珊珊(1995.10-),女,江蘇連云港人,本科,江蘇大學管理學院工業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參考文獻:
[1]Buysse DJ, Reynolds CF ,Monk TH, et al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 [J]. Psychiatry Research, 1989, 28(3):193~213.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7-040-03
大學生面臨來自于學習、就業、家庭、社會變遷等各方面的壓力,長期的情緒緊張、心理負荷過重造成大學生睡眠質量逐漸下降。倪杰等的研究發現,38.6%的大學生存在睡眠障礙,主要表現在日間功能障礙和入睡時間延長;王連發等的研究發現,失眠的大學生群體幾個明顯的特征:睡眠質量差、睡眠不足以及缺乏失眠的心理應對和調節機制是大學生失眠的主要問題;潘敬菊等調查發現:大學生中38.3%睡眠時間為7-8h以上,12.1%睡眠不足6h,大學生PSQI平均得分4.89±2.39分,11.4%的大學生睡眠質量較差;Chien-MingYang等對臺灣1922名大學新生的調查表明44.0%的學生經歷了睡眠相關問題,如睡眠不足、失眠等;Veldi等調查的413名醫學生顯示29%的學生睡眠質量極好,40%睡眠質量好,24%睡眠質量中等,6%睡眠質量差,1%睡眠質量極差,睡眠質量與學習成績、娛樂活動、生活環境等有關。對心理學專業學生的睡眠及生活質量的研究顯示,失眠可影響身體的舒適、情緒或精神狀態以及家庭、學業和社會的關系,因而影響了學生的生活質量;系統的人類睡眠剝奪實驗揭示:睡眠剝奪會引起一些心理學的變化,認知減退和行為錯誤,然而在有些研究中,在36-40小時睡眠剝奪之前,認知性能測試的結果不一致[7]。研究發現,睡眠不僅可以使個體的精神和體力得到恢復,而且與個體的情緒、記憶等心理活動密切相關,同時,睡眠問題也會引起一系列心理及生理疾病的發生。可見,大學生睡眠問題不容樂觀,并且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健康狀況。基于這樣的現狀,本研究隨機調查了200名贛南師范學院在校本科生的睡眠質量與健康狀況,比較睡眠障礙大學生與睡眠正常大學生健康狀況之間的差異,并分析了睡眠與健康之間的相關性,為大學生身心健康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以贛南師范學院11個學院的200名在校本科生為調查對象。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廣泛查閱與本課題研究有關的專著、論文等文獻,了解我國及全國其它高校關于學生睡眠質量及心理健康的研究成果,為論文設計、調研和撰寫研究報告奠定基礎。
(2)訪談法
根據研究任務的需要,就影響贛南師范學院在校學生睡眠質量的因素,訪談部分在校學生及老師,獲得第一手資料。
(3)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需要,制訂問卷(問卷見附件)從贛南師范學院11個學院中隨機選取200 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180份,回收率90%,剔除無效問卷 11份,有效問卷共 169份,其中文旅學院43份,物電學院43份,政法學院42份,外國語學院41份,問卷有效回收率84.5%。
(4)數理統計法
數據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
二、睡眠質量的重要性
1、睡眠質量差導致的相關問題
據中國睡眠研究會公布的睡眠調查結果,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為38.2%,高于國外發達國家的失眠發生率。全球睡眠調查表明,45.4%的中國人有失眠問題;45.2的車禍與失眠不足有關;50%工傷事故與睡眠不足有關;慢性失眠者發生事故的風險率是正常人的4.5倍。失眠癥是一種未被廣泛認知的疾病。
2、睡眠質量的重要體現
俗話說:“健康是福,睡眠是金,真正的健康是從睡眠開始的?!比说囊簧腥种皇窃谒咧卸冗^的。睡眠標準時間一般為7-8小時,保持者壽命長,睡眠時間減少壽命也縮短(但個體差異很大)。一個人不吃飯可以活20天,但必須喝水;不喝水,可以活7天;但是不睡覺,只能活5天,足以說明睡眠比喝水吃飯還重要。
3、良好的睡眠質量是工作生活和學習的前提保障
人們經常把睡眠問題與年長者聯系在一起,但睡眠問題向青年群體蔓延卻是不爭的事實。各種調查表明,在校大學生經常性的作息不規律和失眠導致體質變差,容易感冒,有時還會頭暈、耳鳴。睡眠不足和其他睡眠障礙對于身體的危害早已不是新聞。城市亞健康人口增多、白領電腦工程精英猝死、疲勞駕駛引發的車禍等事件不斷證明著睡眠健康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公眾問題。高校學生的這種生活習慣短期內可能影響不大,但若持續時間長了,會對他們的精神和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危害。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壓力增大,人們的睡眠節律可能會被打破。這對人的機體免疫力和器官都會造成危害,帶來免疫力和康復能力的下降,甚至可能加重其他疾病或誘發原有疾病的發作。此外,還有可能會導致神經衰弱、焦躁、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后果。
三、贛南師范學院在校學生睡眠質量現狀
1、贛南師范學院在校學生睡眠時間
表1:在校學生入睡時間 N=169(人)
睡覺時間 頻率 有效百分比 累計百分比
1.被試。被試為來自江漢大學10個學院隨機抽取的在讀大學生(5個社科類學院,5個理工類學院),平均年齡為19歲。
2.材料。BECK絕望量表(BHS)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合并為本研究的量表。BECK絕望量表(BHS)共20個條目分為三個因子:對未來的感覺、動機的喪失和對未來的愿望,每個條目有“是”“否”兩個選項。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共8個條目,依次評測被試的入睡時間、夜間蘇醒、早醒、睡眠時間、睡眠效果(無論睡多長)、白天情緒、白天身體功能和白天思睡8個方面,衡量被試的睡眠綜合質量。每個條目分為4個嚴重程度,每條從無到嚴重分為0、1、2、3 四級評分,總分小于4:無睡眠障礙;如果總分在4-6之間:可疑失眠;如果總分在6 分以上:失眠。
3.程序。印制合并量表300份,由調查員發出,調查員經過集中培訓,使用專門設計的指導語向被試解釋調查意義并保證絕對保密,被試在調查員釋疑后獨立填寫,不允許互相討論,要當場完成并回收。
4.統計。數據回收后,將相關數據錄入電腦,采用統計軟件SPSS11.5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
1.參與人數。納入學生人數300人,共發放量表300份。剔除拒絕填寫或填寫信息不全或不符合標準的量表,有效量表281份,有效率為93.67%。
2.絕望感水平與睡眠質量各因子的相關(見表1、表2)。由表可知,絕望感與睡眠質量的相關系數r=0.503(p
3.絕望感高水平組、低水平組的睡眠質量的差異性檢驗(見表3)。將絕望感水平分為高水平組(得分為7分和超過7分的)和低水平組(得分為3分和小于3分的)兩組,低分組共78人,高分組共87人。將絕望感水平高低兩組分別對相應的睡眠質量做差異檢驗,結果發現F=17.638,(p
4.絕望感水平與睡眠質量的單因素線性回歸分析。為了了解睡眠質量與絕望感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有無因果關系的問題,將絕望感水平的得分與睡眠質量的得分做單因素線性回歸分析。以睡眠質量的得分為自變量,以絕望感的得分為因變量運用enter法作單因素線性回歸。根據表4可以看到模型擬合優度系數為0.253(調整后為0.250),說明解釋變量基本對被解釋變量進行了釋義。根據表5可知:F=94.372(p
三、討論
睡眠質量的確和絕望感存在關聯,絕望感高的個體比絕望感低的個體睡眠質量要好。以下是對本研究結果的進一步討論:
1.睡眠質量與白天情緒相關系數r=0.483(p
2.盡管我們證實了睡眠質量的確和絕望感存在關聯,但是我們同時發現絕望感與入睡時間的相關系數r=0.297(p
3.睡眠質量與絕望感存在關聯,而研究表明,長期處于絕望感之中,不僅會影響個體的認知方式,干擾其正常學習和交往活動,還易導致吸煙、攻擊,甚至自殺等不良行為。由此可以推斷,睡眠質量與自殺意念的產生也存在關聯,那么沿著此思路,如果將睡眠問題進行充分解析,也許可以發現更多與自殺意念和自殺行為相關的因子和預兆現象,而基于中國人對自殺問題所普遍持有回避態度的事實,更多的外顯行為指示器也為自殺意念的篩查工作提高效率,為生命的護航事業增加了更多籌碼。
表1:絕望感與睡眠質量的總體相關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表2:絕望感與睡眠質量各因子之間的相關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表示P
表3:絕望感水平對睡眠質量優劣的獨立樣本T-檢驗
(詳見附表)
表4:線性回歸模型統計檢驗
■
aPredictors: (Constant), 絕望感
bDependent Variable: 睡眠質量
表5:回歸統計方差檢驗
■
aPredictors: (Constant), 絕望感
bDependent Variable: 睡眠質量
表6:系數檢驗
■
aDependent Variable: 睡眠質量
(附表)
表3:絕望感水平對睡眠質量優劣的獨立樣本T-檢驗
■
中圖分類號:G8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9)05-0094-02
On the Effect of Aerobic Exercises on College Students' Sleep Qu ality
LI Jing-ho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erobic exercises on sleep quality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By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183 students o f Guangzhou University are tested. Results: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es(PSQI) of students who have done aerobic exercises are low than that of college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aerobic exercises; college students; sleep quality
人生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睡眠質量問題已成為世界性的健康問題,它會嚴重影響人 們的身心健康、生活質量及工作效率。世界衛生組織(WHO)從2001年起,將每年的3月21日定 為"世界睡眠日",目的是提醒人們關注睡眠健康。隨著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們生活節奏不 斷加快,許多現代人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嚴重影響了身心健康,影響了人們的日常 生活和工作。有關研究證實[1],15%~30%的成年人和10%~13%的青少年存在著不 同 程度的睡眠質量問題。由于大學生自身的心理特點及其所處的社會環境的變化,大學生承受 著多元化、社會化、復雜化的多種壓力,大學生的睡眠質量正在下降且已明顯低于正常人群 [2]。睡眠障礙不僅是影響現代人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大學 生健康成 長的比較突出的因素之一。大學生即將肩負起建設國家的重任,是未來社會的生力軍,他們 的身心發展正處于定型期,關心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有氧健身操是一種富有韻律性的運動,它通過長時間(30 min以上)持續的運動,不僅使心 肺功能增強,而且還鍛煉了大肌肉群。 健身操除了可增強體質外,還使其成為一種社交時 尚,參加者不但可以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還可通過鍛煉保持心情舒暢、精力充沛,擁有健 康的身體和心理。有氧健身操是一項符合大學生心理特點,深受大學生喜愛的,融體育與藝 術、集健身與娛樂于一體的體育運動項目,它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效應已被越來越多的科學 研究所證明[3-5]。
本文通過對參加有氧健身操的大學生和普通大學生的睡眠質量狀況進行對比分析研究,探討 有氧健身操對大學生睡眠質量的影響,為改善大學生睡眠質量提供科學依據。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183名廣州大學大學生,年齡17~24歲,分成普通組(103人)和運動組(80人)。運動組每 周進行有氧健身操練習3次,每次1.5 h左右,共訓練18周。
1.2 研究方法 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作為評價睡眠質量的 工具[5],PSQI可劃分為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 礙、安眠 藥物的應用、日間功能7個成份,每個成份按0、1、2、3來計分,累計各成分為PSQI總分, 得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以PSQI≥8作為判斷睡眠質量問題的標準。所有數據采用SPSS11. 0統計軟件處理。
2 結 果
從表1可見,103名普通組PSQI總平均分為(6.30±2.45)分,其中18.45%的普通大學存在睡 眠質量問題,而進行有氧健身操練習的大學生PSQI總平均分為(5.25±2.24)分,其中只有11 .25%存在睡眠質量問題。大學生堅持有氧健身操練習,大學生的入睡時間有改善,睡眠時間 增多,睡眠障礙癥狀減少,日間功能改善(P
3 討 論
睡眠是人類一種基本的生理、心理需求,是肌體復原、整合等生命現象所必須的過程,更是 身心健康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睡眠是指復發的惰性和不反應狀態,睡眠時意識水平降低或 消失,大多數的生理活動和反應進入惰性狀態。睡眠能恢復體力和腦力,消除疲勞,完成自 身修復;睡眠能保持人體的免疫能力和肝臟解毒功能,使人體自身能抵御疾病的侵擾;睡眠 能調節機體內分泌功能,維持皮質類固醇、褪黑激素、胰島素、生長激素正常分泌,使人精 神煥發,血糖穩定,促進機體生長,使白合成增加,有利于記憶的儲存;睡眠能心神安 寧,緩解壓力,減輕緊張情緒,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每個人都需要正常健康的睡眠,正常 的睡眠時間和節律與人體生理及心理健康關系密切,是反映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
睡眠問題是一個長期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和良好解決的公共衛生和公眾健康問題,曾有調查表 明:43%的中國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問題[7]。睡眠障礙(Sleep disorders)包 括睡眠- 覺醒過程中的各種功能障礙,如睡眠時間過短、過長、入睡時間延遲、覺醒時間提前、睡眠 淺而易醒、白天嗜睡、睡眠-覺醒功能混亂以及發生再睡眠時的功能障礙(如夜驚、睡行癥 )。現代社會的物質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給當代大學生帶來極大方便與舒適的同時,也 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學習、生活壓力過大,心理上的不平衡和各種心理障礙現象也越來越明 顯。大學生不良的心理狀態如抑郁、焦慮情緒可導致失眠或早醒等睡眠障礙,睡眠障礙本身 也是抑郁癥和焦慮癥患者常見的軀體癥狀。嚴重的睡眠障礙使大學生就寢時過分擔心,緊張 、焦慮更加明顯,因而常常陷入一種惡性循環。有研究表明[8],大學生的睡眠質 量和睡眠 衛生意識現狀有待改善。本研究結果顯示,103名普通大學生PSQI總平均分為(6.30±2.45) 分 ,其中18.45%存在睡眠質量問題,究其原因,學業繁重帶來的學習壓力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 響著學生的睡眠,而居住環境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多數有睡眠問題的學生抱怨宿舍環 境嘈雜,影響休息。另外,吸煙、自覺有睡眠問題、自評健康狀況差及情緒不佳者,其睡眠 明顯比其他學生差。
有氧健身操是以身體訓練為內容,以藝術創造為手段,以健美為目標的體育活動,練習者在 悅耳的音樂伴奏下完成各種跳躍、轉體、扭擺、波動等動作,在整個練習過程中一直保持中 等強度的有氧鍛煉,可以始終保持愉快的心情。有氧健身操簡單易行,容易堅持,容易推廣 ,是一項符合大學生心理特點,深受大學生喜愛的,融體育與藝術、集健身與娛樂于一體的 體育運動項目。本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堅持有氧健身操練習,其入睡時間有改善,睡眠時 間增多,睡眠障礙癥狀減少、日間功能改善、PSQI總平均顯著下降(P
參考文獻:
[1] 譚先明.運動員睡眠質量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1 ,21(4):38-41.
[2] 潘祺.通過體育鍛煉提高大學生睡眠質量探微[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5(2):27-29.
[3] 趙雪梅.有氧健身操練習對中年女性體質的影響[J].體育科研,2003,24(1):16-17.[4] 汪浩,李潔.健身操對大學生睡眠質量及情緒的影響[J].體育學刊,2007,14(2):60-62.
[5] 張曉波.健美操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效應的調查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0,20(4):82-86.
關鍵詞:人際關系;睡眠質量;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4)02-0000-01
睡眠是恢復精力的過程,人類的一生中約有近1/3 的時間在睡覺。睡眠是人類的基本行為,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睡眠問題已成為當前困擾人們的突出問題之一。
1大學生睡眠質量
1.1大學生睡眠質量概況
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正處在成長的重要時期,同時面臨來自學習、就業、家庭、社會變遷等各方面的壓力,長期的緊張、焦慮造成大學生睡眠質量逐漸下降。
1.2影響大學生睡眠質量的因素
影響大學生睡眠的因素有很多:①性別,劉賢臣等(1997)對大學生焦慮、抑郁與睡眠質量的相關研究中發現男女有睡眠質量的人數分別為 18.1%和 13.03%,男生顯著多于女生;[1]②焦慮、抑郁等情
緒與心理因素,心理健康與睡眠呈正相關,劉建安等(2004)對臨床醫學生睡眠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發現,癥狀自評量表(SCL-90)得分與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得分顯著正相關,且SCL-90 總
均分能獨立預測 PSQI 得分。即說明心理越健康,睡眠質量越高。[2]③ 人格傾向因素,個性深刻影響心理健康,繼而影響睡眠質量。劉建安等研究發現 PSQI 總均分與艾森克個性問卷(EPQ)中 E 量
表得分顯著負相關,即外向傾向越明顯,睡眠質量越高;與 N 量表得分顯著正相關,即情緒越穩定,睡眠質量越高;④考試、就業等生活壓力事件,生活應激事件導致負性情緒的產生,進而影響睡眠質
量。劉建安等(2004)研究發現,生活事件中,學習壓力事件對PSQI具有獨立預測作用,說明學習壓力越大,睡眠質量越低。[3]
1.3睡眠不足對大學生的影響與危害
對于大學生的睡眠及生活質量的研究顯示可影響身體的舒適、情緒或精神狀態以及家庭、學業和社會的關系,因而影響了學生的生活質量。失眠長期睡眠質量不好可能影響大學生身體、情緒和精神狀態
以及家庭、學業和社會關系等。
2 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與睡眠質量
2.1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概況
上?!段膮R報》報道:2002年上海高校自殺事件中,人際關系緊張的占27.8%,人際關系緊張已取代戀愛失敗成為上海高校自殺事件的最主要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少有人給宿舍人際關系下一個明確的
操作性定義,莊國波和唐平秋(1999)認為:宿舍人際關系是宿舍成員在共同的學習和生活中結成的以精神關系為主要內容,以語言、思想、知識、情感為媒介的交往中相互結成的關系。[4]楊榮(2005
)指出:宿舍人際關系是指學生在校期間與室友在宿舍里交感互動中形成的心理關系。本研究比較認同楊榮的定義,將宿舍人際關系定義為:學生在校期間與室友通過交往互動而形成的一種直接的心理
聯系。[5]
2.2影響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因素
以往的研究發現,大學生的性別、年級、家庭背景、經濟狀況等都對宿舍人際關系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毛小玲等(2005)認為在宿舍人際關系性別比較中,男女生存在一定差異。女生在人際沖突和擾他性
上得分略低于男生,在人際和諧和親融性上略高于男生;[6]楊榮 (2005)的研究表明:男生中表現較多的一些不良行為或衛生習慣對男生的宿舍人際交往影響較大;另外“性格內向”、“害羞”、“擅
用他人物品”等因素對男生的影響也較女生大。[5]陳青萍(2002)的研究表明大學生宿舍生活心理適應有年級差異,一年級問題最多,二、三年級次之,四年級最少;[7]許傳新(2005)的研究表明,來自
城市的大學生人際交往狀況要好于來自農村的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質量最高的是自評經濟狀況處于中等水平的大學生,其次是自評經濟狀況處于中上等的大學生,而自評經濟狀況處于下等的大學生宿舍
人際關系質量最低。[8]
3 中介變量的研究
3.1中介變量的提出
Ahlfeldt 等認為,積極的學習情緒和行為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業績效,甚至有利于促進學風的形成。[10]目前關于工作倦怠的研究已經非常多,關于學習倦怠的研究成果也日益豐富,隨之衍生出了學
習投入這一概念。
3.2中間變量:學習投入
Kuh 等認為,學習投入指“學生在教育目標活動中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及在支配有效的教育實踐中付出的努力”;方來壇,時勘等(2008)將學習投入做如下定義:學習投入是一種與學習、科研和就業
相關的、持久的、積極的、完滿的情感和認知的心理狀態。[9]學習投入作為學生學習心理積極面的重要指標,它能夠反映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樂觀主義、抗逆力、意義感和創造
力等積極的品質,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成熟和發展,為其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張信勇等(2008)參照 Schaufeli關于投入的定義,將學習投入定義為“當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對學習的一種持續
的、充滿積極情感的狀態時,即是學習投入”。[10]根據以上對學習投入的各種定義,筆者將學習投入定義為:學習投入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的持久的、積極樂觀的、有自律性的、充滿情感和專
注的、自我肯定和認同的心理狀態。
大學生主要以住校為主,寢室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睡眠質量的高低。馬洪林(2005)在對 1128 名以學生睡眠狀況進行調查發現36.61%的學生認為寢室不安靜,影響了他們的正常睡眠。[11]另外,由于
大學生日間學習生活壓力大、大學集體宿舍部分同學喜歡夜聊,也導致了睡眠質量低下(白瑞等,2006 年);[12]張娟研究發現人際關系、身體狀況與睡眠質量有負相關,不良習慣與睡眠質量有正相關
。[13]
4未來研究方向希冀
由總結可以發現,以往研究大多針對人際關系對大學生睡眠質量的影響,沒有具體到宿舍人際關系,而有關學習投入對睡眠質量的影響研究少之又少,所以之后的研究便可以就以此為切入點。考查大學
生睡眠質量情況及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和學習投入對睡眠質量的影響,以及學習投入在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和睡眠質量間的中介作用。
參考文獻
[1]劉賢臣,唐茂芹,胡蕾.大學生焦慮、抑郁與睡眠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7(11):1.
[2]劉賢臣,唐茂琴,胡蕾.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6(28):2.
[3]劉建安.臨床醫學生睡眠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4(30):1.
[4]莊國波.高校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研究[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21):6.
[5]楊榮.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現狀調查――以池州師范??茖W校為分析案[J].池州師專學報,2005(19):6.
[6]毛小玲.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特點[J].心理衛生雜志,2005(19):7.
[7]陳青萍.大學生宿舍生活心理適應障礙及其干預措施[J].中國學校衛生,2002(23):5.
[8]許傳新.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質量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2005(4):1.
[9]方來壇,時勘,張風華.中文版學習投入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6):6.
[10]張信勇,卞小華,徐光興.高中生的學習投入及其與應激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11.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7-040-03
大學生面臨來自于學習、就業、家庭、社會變遷等各方面的壓力,長期的情緒緊張、心理負荷過重造成大學生睡眠質量逐漸下降。倪杰等的研究發現,38.6%的大學生存在睡眠障礙,主要表現在日間功能障礙和入睡時間延長;王連發等的研究發現,失眠的大學生群體幾個明顯的特征:睡眠質量差、睡眠不足以及缺乏失眠的心理應對和調節機制是大學生失眠的主要問題;潘敬菊等調查發現:大學生中38.3%睡眠時間為7-8h以上,12.1%睡眠不足6h,大學生PSQI平均得分4.89±2.39分,11.4%的大學生睡眠質量較差;Chien-MingYang等對臺灣1922名大學新生的調查表明44.0%的學生經歷了睡眠相關問題,如睡眠不足、失眠等;Veldi等調查的413名醫學生顯示29%的學生睡眠質量極好,40%睡眠質量好,24%睡眠質量中等,6%睡眠質量差,1%睡眠質量極差,睡眠質量與學習成績、娛樂活動、生活環境等有關。對心理學專業學生的睡眠及生活質量的研究顯示,失眠可影響身體的舒適、情緒或精神狀態以及家庭、學業和社會的關系,因而影響了學生的生活質量;系統的人類睡眠剝奪實驗揭示:睡眠剝奪會引起一些心理學的變化,認知減退和行為錯誤,然而在有些研究中,在36-40小時睡眠剝奪之前,認知性能測試的結果不一致[7]。研究發現,睡眠不僅可以使個體的精神和體力得到恢復,而且與個體的情緒、記憶等心理活動密切相關,同時,睡眠問題也會引起一系列心理及生理疾病的發生。可見,大學生睡眠問題不容樂觀,并且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健康狀況?;谶@樣的現狀,本研究隨機調查了200名贛南師范學院在校本科生的睡眠質量與健康狀況,比較睡眠障礙大學生與睡眠正常大學生健康狀況之間的差異,并分析了睡眠與健康之間的相關性,為大學生身心健康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以贛南師范學院11個學院的200名在校本科生為調查對象。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廣泛查閱與本課題研究有關的專著、論文等文獻,了解我國及全國其它高校關于學生睡眠質量及心理健康的研究成果,為論文設計、調研和撰寫研究報告奠定基礎。
(2)訪談法
根據研究任務的需要,就影響贛南師范學院在校學生睡眠質量的因素,訪談部分在校學生及老師,獲得第一手資料。
(3)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需要,制訂問卷(問卷見附件)從贛南師范學院11個學院中隨機選取200 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180份,回收率90%,剔除無效問卷 11份,有效問卷共 169份,其中文旅學院43份,物電學院43份,政法學院42份,外國語學院41份,問卷有效回收率84.5%。
(4)數理統計法
數據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
二、睡眠質量的重要性
1、睡眠質量差導致的相關問題
據中國睡眠研究會公布的睡眠調查結果,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為38.2%,高于國外發達國家的失眠發生率。全球睡眠調查表明,45.4%的中國人有失眠問題;45.2的車禍與失眠不足有關;50%工傷事故與睡眠不足有關;慢性失眠者發生事故的風險率是正常人的4.5倍。失眠癥是一種未被廣泛認知的疾病。
2、睡眠質量的重要體現
俗話說:“健康是福,睡眠是金,真正的健康是從睡眠開始的?!比说囊簧腥种皇窃谒咧卸冗^的。睡眠標準時間一般為7-8小時,保持者壽命長,睡眠時間減少壽命也縮短(但個體差異很大)。一個人不吃飯可以活20天,但必須喝水;不喝水,可以活7天;但是不睡覺,只能活5天,足以說明睡眠比喝水吃飯還重要。
3、良好的睡眠質量是工作生活和學習的前提保障
人們經常把睡眠問題與年長者聯系在一起,但睡眠問題向青年群體蔓延卻是不爭的事實。各種調查表明,在校大學生經常性的作息不規律和失眠導致體質變差,容易感冒,有時還會頭暈、耳鳴。睡眠不足和其他睡眠障礙對于身體的危害早已不是新聞。城市亞健康人口增多、白領電腦工程精英猝死、疲勞駕駛引發的車禍等事件不斷證明著睡眠健康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公眾問題。高校學生的這種生活習慣短期內可能影響不大,但若持續時間長了,會對他們的精神和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危害。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壓力增大,人們的睡眠節律可能會被打破。這對人的機體免疫力和器官都會造成危害,帶來免疫力和康復能力的下降,甚至可能加重其他疾病或誘發原有疾病的發作。此外,還有可能會導致神經衰弱、焦躁、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后果。
三、贛南師范學院在校學生睡眠質量現狀
1、贛南師范學院在校學生睡眠時間
表1:在校學生入睡時間 N=169(人)
睡覺時間 頻率 有效百分比 累計百分比
關鍵詞:大學生;睡眠;PSQI
中圖分類號:G424.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52-0086-02
睡眠的好壞對健康有著直接的影響,良好的睡眠將是高效學習和工作的有效保證。睡眠出現問題可能為各種疾病埋下伏筆,對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研究顯示,睡眠問題影響著全球約四分之一的人,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大學生作為中國網民的主要群體,大多數人都習慣在睡前刷微博、聊微信、看電影、玩游戲等,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大學生的睡眠問題。根據可靠報告得知,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存在睡眠質量問題,而大學生白天需要學習科學知識,良好的睡眠是高效學習的可靠保證,因此,研究睡前玩手機是否對睡眠質量產生影響這一問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本研究旨在探討睡前玩手機是否會對大學生睡眠質量產生一定影響,從而引起在校大學生的重視,為提高大學生的睡眠質量提供可靠依據。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實驗時間為2016年3月―4月。在內蒙古醫科大學選取在校女學生200名,納入標準為每周至少有三晚睡前玩手機時間≥0.5h,對本次調查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為進入臨床實習的畢業生和確診為有睡眠障礙的女學生。將這200名女生隨機分為兩組,對100名女生進行干預使其睡前不玩手機的定為實驗組,剩余的100名女生則為對照組。這200名女生都無睡眠障礙且一般情況無差異。對實驗組的干預方法為通過有效溝通告知實驗組女生在此次調查研究的前一周開始至調查結束每晚睡前不玩手機。
2.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以班級為單位發放問卷,調查前統一對被調查班級班長進行培訓。問卷前言采用統一指導語,在被調查者知情同意后進行問卷的填寫,問卷由班長發放,問卷采用不署名方式填寫,打消被調查者心理顧慮。被調查者自己獨自完成調查問卷,問卷完成后當場收回并密封,此次調查一共發放問卷200份,經過仔細檢查發現無效問卷為4份,即問卷有效率為98%。
3.研究工具。①一般資料調查問卷。通過廣泛查閱文獻后自行設計一般資料調查問卷,調查內容有出生日期、年級等。②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該量表是由美國匹茲堡大學精神衛生中心的多位專家學者于1989年精心編制完成的。該量表在國外是學者和研究人員用來評定睡眠障礙以及精神障礙患者睡眠質量的重要研究工具,但同樣也可以用來對一般人睡眠質量進行評估。該量表在評定被試者最近一個月的睡眠質量方面有較高的信效度。PSQI中文版由我國知名學者劉賢臣等人精心修訂完成,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被廣大學者應用多年。19個自評和5個他評條目共同組成了PSQI量表,量表中的第9個自評條目和5個他評條目不參與此次調查計分。18個參與計分的量表條目由7個維度組成,每個維度得分范圍為0―3分。7個維度累計相加的最后得分為PSQI總分,總分范圍為0―21分,得分高低與睡眠質量成反相關即得分越低,表示睡眠質量越高。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4。當PSQI>7分時,可判斷睡眠質量有問題。
4.統計學方法。使用EpiData3.0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經仔細核對并確認無誤后應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統計學檢驗,P
二、結果
1.大學生睡眠質量一般情況。對照組PSQI入睡時間平均得分為(2.48±1.13),睡眠時間的平均得分為(2.46±0.50),睡眠質量得分(2.50±0.50),睡眠效率平均得分為(2.45±0.50),睡眠障礙平均得分為(2.04±0.84),催眠藥物平均得分為(2.17±0.76),日間障礙平均得分為(2.01±0.89)。實驗組PSQI入睡時間平均得分為(1.19±1.16),睡眠時間的平均得分為(1.49±1.10),睡眠效率平均得分為(1.53±1.11),睡眠障礙平均得分為(1.36±1.37),睡眠質量(1.53±1.51),催眠藥物平均得分為(1.70±1.12),日間障礙平均得分為(1.63±1.13)。催眠藥物得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質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7.60、7.90、7.75、10.03、4.41、3.81、2.64)。PSQI得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即實驗組學生睡眠質量高于對照組學生睡眠質量。
2.對照組睡眠質量現狀分析。本次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睡前玩手機的大學生睡眠質量指數量表得分明顯高于實驗組,且有17名實驗組學生存在睡眠質量問題,占對照組總人數的17.3%,高于國內報道中的成年人發生睡眠障礙的占比為13.18%。結果顯示,睡前玩手機是影響大學生睡眠質量的重要因素,這可能與手機這一特殊信息載體有關。
3.實驗組睡眠質量現狀分析。實驗組的睡眠質量從調查結果看,各維度得分均低于對照組,催眠藥物這一項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估計和大學生不是催眠藥物的使用群體有關。
三、小Y
本研究結果表示睡前玩手機的大學生的PSQI得分明顯高于睡前不玩手機的大學生的PSQI得分,說明睡前玩手機對睡眠質量有一定影響,由于大學生睡眠質量還未到吃催眠藥物的地步,所以催眠藥物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SQI其余六個因子的得分發現睡前玩手機的得分高于睡前不玩手機的大學生。說明睡前玩手機對睡眠質量有一定影響,應該引起大學生的重視,大學生在睡前應盡量避免玩手機以保證獲得高質量的睡眠,以防睡眠質量問題對今后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F在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低頭玩手機已經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甚至可以說丟了手機就像自己丟了魂一樣。人們往往對手機的喜愛和依賴程度勝過對自己的父母和老婆,這就是現代人的一種生活的狀態。同樣的,睡前玩手機已經成為在校大學生的一種習慣。學校應該對學生睡眠質量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多和學生溝通,在學校開展睡前不玩手機的活動與宣傳,以現實案例教育學生不要睡前玩手機,學生自身也應該提高自制力,盡量做到睡前不玩手機。另一方面,高校也應盡可能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校園文化氛圍,在課余時間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如辯論賽、運動會、詩歌朗誦等,讓更多的學生放下手機,培養健康的興趣,擺脫對手機的依賴。
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雖然現在已經知道睡前玩手機會引起大學生睡眠質量問題,但是睡前玩手機影響睡眠質量的具體生物機制還不為人知,需要其他學者對其作出更深一步的研究。
Investigation on Sleep State of College Students of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inFuzhou District and its Intervention. Jiang Huaibin, Lin Liangzhang, Zha o Chunmei.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300,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sleep state of college stedents of com prehensive university in Fuzhou distrct. Methods 328 students wer e evaluated by PSQI. Results ①Mean of total score of sleep quali ty is 5.51 and standard deviation is2.28. There are 22.9% students have sleep problem. ②The factor of gender has i nfluence on subjective sleep quality, sleep dysfunction and overall sleep qualit y. ③Various levels of sleep quality exist in different grades. ④Whether owningcomputer has influence on dysfunction. Conclusion We should pa y attention to the sleep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of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in Fuzhou district and aim at problems to intensify the education health.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leep quality; PSQI; Intervention
睡眠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生理和心理現象,人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 睡眠質量與人的精力和學習、工作效率密切相關[1]。對睡眠剝奪的研究發現,隨 著睡眠剝 奪時間的延長,被試的緊張、焦慮、困惑、迷茫、疲憊和惰性等消極情緒在不斷增長,積極 情緒在降低,同時免疫功能減退,工作能力下降,并伴隨有神經功能的障礙[2]。 近幾年,大學生睡眠質量的問題也引起了國內外一些研究者的關注。然而,國內有關大學生 睡眠質量的研究大多選擇醫學院的學生作為被試,由于這類高校的大學生具有醫學專業的背 景,因此其睡眠狀況并不能代表普通大學生的情況[3-7]。因此,本研究選取普通 高校大學生作為被 試,在了解基本睡眠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探討改善睡眠質量的措施。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隨機抽取福州大學和閩江學院在校學生,發放問卷350份并收回有效問卷328份 。
1.2 工具 采用Buysse博士所編由劉賢臣等譯制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問卷(PSQI)作為評價睡眠質量 的工具[8]。該問卷由18個自評條目構成,分為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 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睡眠藥物應用和日間功能障礙7個成分。每個成分按0~3分共4級 評分,累積各成分得分為PSQI總分。得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該量表具有較高的信效度。
2 結果和分析
2.1 大學生總體睡眠狀況 大學生睡眠質量總分為5.51±2.28。以PSQI分大于等于8作為判 斷睡眠質量問題的標準,結果75人(22.9%)PSQI分≥8,表明他們睡眠狀況不佳;另外253 人睡眠情況良好。PSQI各成分得分大于等于2,表示在該成分上的質量較差或很差,91人(2 7.8%)認為睡眠質量存在問題;102人(30.1%)入睡時間大于30分鐘;22人(6.7%)睡 眠時間少于6小時;8人(2.4%)睡 眠效率不高;36人(11%)出現睡眠障礙;3人(0.9%)服用過睡眠藥物;171人(52.2%)偶 爾或有時出現精力不足、困倦等日間功能障礙,見表1。
2.2 不同性別大學生睡眠狀況的比較 表2顯示,男生PSQI平均得分為4.99±2.50,女生為 5.82±2.88。在主觀睡眠質量(t=-2.53,P
2.3 不同年級大學生睡眠狀況的比較 見表3。
表3顯示,年級因素對入睡時間、睡眠時間和睡眠障礙均有影響。通過事后多重比較,大一 學生的入睡時間0.71±0.89與大二1.13±0.97、大三1.19±0.89、大四學生1.27±1. 00相比,明顯較短。大一0.91±0.51和大二學生1.02±0.65的睡眠時間也比大三0.70 ±0.59和大四學生0.63±0.49長。大一學生0.76±0.53比大二1.03±0.53和大四學生 1.00±0.60較少存在睡眠障礙。大一學生剛入學,主要學習公 共課和基礎課,學習任務比較輕松,還未考慮將來的工作問題,思想負擔輕,入睡容易。大 三和大四學生面臨是繼續升學還是就業的問題,易出現睡眠障礙。
2.4 不同專業大學生睡眠狀況的比較 見表4。文科學生0.94±0.55比理工科學生0.78 ±0.63表現出更多的睡眠障礙(t=2.25,P<0.05),而且入睡時 間更長。一方面,由于 學科性質,文科學生偏向思考人生,理科學生偏向實際動手,文科學生會將問題留在睡覺前 繼續思考從而延長了入睡時間。另一方面,這也與目前文科學生就業形勢有關,文科生較理 科生更難找工作,也造成了文科生的壓力更大。產生睡眠障礙。
2.5 電腦的擁有對大學生睡眠狀況的影響 擁有電腦的大學生0.75±0.58比沒有的學生 0.93±0.57更少出現睡眠障礙(P<0.05)。有電腦的同學使用完電腦后身 心比較疲憊 ,常常是較快進入睡眠狀態,從而較少出現睡眠障礙;另外,在同一宿舍,有電腦的同學在 夜晚使用電腦時,可能會影響沒有電腦同學的睡眠。此外,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表是自評量 表,從而使沒有電腦的同學對自己的睡眠情況自評分數更低。
3 建議與對策從調查結果來看,福州綜合大學本科生總體睡眠狀況較好,但有部分學生出現不同類型和程 度的睡眠問題。新形勢下,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在校大學生數量日益增加,競爭也日趨激 烈,大學生面臨考研、就業、戀愛、經濟緊張等方面問題,對來自生理、心理、生活、社會 的各種刺激與壓力。很容易出現心理波動而引起睡眠問題。所以在大學生中開展心理、睡眠 咨詢是當務之急。其次,學校也有責任加強管理,為保證大學生充足的睡眠時間,可以對作 息時間作適當的調整,規范晚上就寢時間,建立規律睡眠,加強就寢紀律,改善就寢環境, 改善學校的硬件,給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最后,大學生本身也應建立科學健康 的生活方式,學會調適,加強自身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科學合理 作息,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和生活規律,從而提高自身的睡眠質量。
4 參考文獻
[1]孫玉蘭,陳祥明.睡眠質量的衡量標準.中國社區醫師,2002,14(1):15-16
[2]蘭勝作.睡眠與失眠.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3]孟昭瑛.醫學生睡眠質量與焦慮抑郁情緒關系的調查分析.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7,15(10):868-870
[4]王小丹,高允鎖,郭敏.551名醫學本科生睡眠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健康心 理學雜志,2007,15(9):771-773
[5]吳文貴,姚艷.衛校學生睡眠狀況調查與相關因素分析.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9 (2):123-125
[6]陳悅姝.本科護生睡眠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護理學報,2007,14(3):80-83
人的一生約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睡眠是使機體生理功能、精神和體力得到恢復、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是維系機體健康的保證。睡眠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生理活動。廣大在校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主力軍,肩負重任,更應該在學習階段有一個好的睡眠 來迎接新的挑戰和沖擊[1]。為了解延邊大學大學生的睡眠狀況,我們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對延邊大學1024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研究對象為延邊大學文理科學生,1024人,其中理科生754人,文科生270人。
1.2方法
采用PSQI評價睡眠狀況,包括睡眠質量、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效率、
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等7個成分,每個等分按0-3等級計分,累積各成分得分為PSQI總分。全部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服從正態分布時采用t檢驗,不服從正態分布時采用非參數檢驗。趨勢檢驗采用線性回歸。
2 結果
文科生的PSQI總評分(5.39±2.50)高于理科生的總評分(4.73±2.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文科生的入睡時間、睡眠障礙、日間功能得分高于理科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附表)。
附表:理科生和文科生睡眠狀況的比較
理科 文科 T(Z) P
睡眠質量
入睡時間
睡眠時間
睡眠效率
睡眠障礙
催眠藥物
日間功能
PSQI 1(0-1)
1(0-1)
0.79±0.65
0.62±0.05
0.79±0.54
0(0-0)
1.34±0.92
4.73±2.60 1(0-1)
1(0-2)
0.74±0.62
0.27±0.05
0.93±0.52
0(0-0)
1.73±0.93
5.39±2.50 -1.694
-2.189
-1.17
-0.12
-3.76
-1.174
-6.09
-3.62 0.148
0.017
0.244
0.902
<0.001
0.094
<0.001
<0.001
3討論
PSQI理科生和文科生總平均分分別為4.73±2.60和5.39±2.50,低于嘉興學院低年級學生及海南省3所高校大學生的PSQI總平均分[2,3]。本次調查結果延邊大學學生有15.23%(156/1024 )的同學在近一個月內睡眠狀況差,基本類似于同一判定標準的其他地區大學生睡眠質量調查結果(13.93%D19.10%)[4,5,6]。
在本次調查中文科生的入睡時間、睡眠障礙、日間功能得分高于理科生。說明文科生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進入睡眠狀態,睡眠障礙導致的日間功能障礙包括白天乏力、困倦、打盹、精力差、反應遲鈍、共濟失調、判斷力下降、意識模糊、精神紊亂等明顯高于理科生。文科生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進入睡眠狀態的具體原因值得有待研究。
大學生影響睡眠的因素有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學習壓力、上課時的注意力睡眠環境、睡眠習慣、健康狀況、焦慮感、作息規律、運動鍛煉、經濟情況、應對能力、人際關系等因素[7,8]。
健康的睡眠對于提高大學生生活和學習質量尤其重要, 大學生經常采取的失眠應對方式是聽音樂、看書、看電影、調整作息等。其中排名前3位的是調整作息,加強運動鍛煉、聽音樂。學校應高度重視學生失眠現象并給予有效干預,開展科學系統的心理衛生教育,讓學生了解關于改善睡眠狀況的知識和方法。學生自己應學會自我心理調控,常用的情緒調節方法有:宣泄調節法、幽默調節法、轉移調節法、換位思考法等。還可通過放松調節心情來讓自己快速入睡[9]。
參考文獻:
[1]毛洪祥.失眠癥的臨床研究進展[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06,33(1):1-4.
[2]黃健中,姜肖明.嘉興學院低年級學生睡眠質量狀況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9):1660-1662.
[3]王小丹,郭玉燕,李巧,等.海南省3所高校大學生睡眠質量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4,35(11):1675-1677.
[4]劉賢臣,唐茂琴,胡蕾,等.學生睡眠質量及其相關因.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5,9(4):148-150.
[5]肖南.大學生睡眠質量與人格類型和情緒障礙的關系.中國精神疾病雜志,2000,26(4):250-251.
[6]王玲,葉明志,陶炯,等.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對醫學生睡眠質量的影響.中國校醫,2002,16(1):13-15.
特殊群體大學生是本文特指受生活事件影響的學困生、貧困生、違紀生、失戀生等特殊群體大學生。本文旨在分析該群體睡眠特點和相關因素,為高校心理咨詢工作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江蘇省某高校自愿測試的特殊群體大學生,發放有效問卷153份,其中男生88人,女生65人。
1.2 方法:
1.2.1研究工具: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 該量表由劉賢臣等?1? 人修訂,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效度;應付方式問卷?2? 該量表由肖計劃編制,用于評定受試對象應付行為類型和特點。
1.2.2統計分析 使用spss18.0軟件統計分析。
2 結果
2.1調查結果:該群體睡眠質量差的比例明顯偏高。
2.2睡眠質量與年級、生活事件數量、生活事件發生后間隔時間的相關分析(表1)
成分
年級
生活事件數量
生活事件發生后間隔時間
睡眠質量
-0.170*
0.057
-0.038
入睡時間
0.085
0.065
-0.105
睡眠時間
0.019
0.109
-0.049
睡眠效率
0.129
0.101
-0.032
睡眠障礙
0.030
0.133
-0.099
催眠藥物
0.118
0.112
-0.104
日間障礙
-0.106
0.108
-0.201*
總分
0.001
0.169*
-0.174*
*P﹤0.05
結果顯示睡眠質量與年級成負相關,日間障礙與生活事件發生后間隔時間成負相關,總分與生活事件數量成正相關,與生活事件發生后的間隔時間成負相關。
2.3睡眠質量與應付方式的相關分析(表2)
成分
解決
自責
求助
幻想
退避
合理
睡眠質量
-0.219**
0.187*
-0.299**
0.048
0.113
-0.076
入睡時間
-0.188*
0.144
-0.044
0.119
0.081
0.108
睡眠時間
-0.024
0.071
-0.051
0.028
-0.062
0.043
睡眠效率
0.003
0.048
-0.021
0.017
-0.073
0.065
睡眠障礙
-0.156
0.309**
-0.131
0.189*
0.138
0.206*
催眠藥物
0.008
0.043
0.007
0.031
0.086
0.115
日間障礙
-0.297**
0.208**
-0.138
0.301**
0.274**
0.082
總分
-0.260**
0.273**
-0.190*
0.215**
0.180*
0.133
* P﹤0.05 ** P﹤0.01
分析發現應付方式中解決問題和求助因子與睡眠質量的多項因子成負相關,自責、幻想、退避、合理4項因子與與睡眠質量中的多項因子成正相關,這與羅艷紅等人?3?的研究結果相似。
3 討論
本研究發現該群體各項分值均高于一般人群。在進行睡眠質量指導時, 應對該群體用以正確的引導,使他們建立對睡眠問題的積極態度, 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這對緩解和改善他們的睡眠質量及精神狀態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