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6 12:05:3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課題中期報告,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XX年3月,我的小課題——《不同教學內容的語文高效課堂研究》正式申報。從申報至今,已經過去了3個月了,回顧這段時間我針對這個小課題開展的系列工作,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課題研究進展情況
1.研究的目標
(1)提高不同教學內容的課堂效率,特別是讓學生頗為頭疼的文言文,考試過程中失分較多的詩歌鑒賞題、語言運用題以及現代文閱讀題和作文。
(2)重在教授答題技巧與作答規范。
(3)通過在課堂教學中主動添加學生感興趣的因素,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與熱情,把復雜問題簡單化
2.課題研究的內容
(1)如何嘗試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轉變教學理念,培養學生思維的興趣,構建高效的課堂提問藝術,讓學生樂學、樂問,展開較有計劃的實踐研究。
(2)學習興趣與自信心的培養的研究;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對于我任教的兩個教學班語文學困生來說,任課教師更應該加強學法指導。當他們在學習中遭受挫折和失敗時,需要進行耐心的心理疏導和方法點拔,及時進行知識上的查漏補缺;當他在學習上或行為中出現“閃光點”時,哪怕是課堂上或課下出現的點滴進步,我們都應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他們體會到信賴、滿意、親切的情感,從而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以滿腔熱情投身到學習中來,增強向優生轉化的信心和勇氣。
(3)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的研究;
在高一階段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變緊張壓抑的被動接受知識為輕松愉快的主動學習知識,提高每一位學困生的參與意識,使每個學困生都能積極投身語文課堂的學習過程中來。
3.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主要是從近幾年大型考試以及高考等命題質量很高的試卷中選取定性訓練題目,借鑒已有研究成果和經驗教訓,準確把握研究發展的趨勢。
(2)調查研究法。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對比研究,使轉化語文學困生的措施更加切合實際,更加富有成效。
(3)行動研究法。不斷實踐,不斷修正,不斷完善轉化學困生的方法,形成一套轉化學困生的理論框架。
(4)個案研究法。主要是通過對學困生的跟蹤分析,摸清他們學習困難的成因及轉化效果,為研究提供較為直接的材料。
二、開題以來做的工作
1.方案準備階段:(XX年3—4月)
(1)制定和論證課題實驗方案,論證課題價值和可行性,請專家對實驗方案進行反復論證,確定最終研究方案;
(2)深入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等有關理論知識,明確研究方向,增強研究的自覺性、緊迫感;
2.方案實施階段:(XX年5月—6月)
(1)認真做好課題研究的分層工作,圍繞研究內容,收集原始材料;
(2)圍繞課題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扎實開展課題研究;
(3)定期做好階段性小結,研究階段性成果,撰寫研究論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4)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課題研究方案,調整課題研究思路。
二、課題研究的成果
《不同教學內容的語文高效課堂研究》課題申報實施以來來,在研究過程中,我不斷調整方案、細化目標,使課題脈絡清晰,特別注意不同課型的語文課堂的學生反應、領悟以及答題能力,及時有意識的向課堂注入新鮮的活躍因素,充分調動學生語文課堂的學習積極性,大多數學生喜歡學語文,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語文,形成良性循環,效果不錯。
三、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或不足
1.本課題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將某些現象、想法、感受及時總結、提煉,并能上升至理論層面,但我在這方面有時不能及時做個有心人,未能及時及時做書面記錄與總結。
2.少數語文學困生雖然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在具體轉化過程中仍然有一定程度的畏難與懶惰情緒,不能持之以恒堅持學習,轉化效果不是很明顯。
3.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授的多一些,留給學生去練的時間相對要少一些。。
四、下階段研究計劃及確保最終成果的主要措施
在前階段的研究中,在教師與學生對彼此關系的認識上都有了一定了解,經過初步實驗,探索出在師生間的平等、合作、友好關系對課堂教學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下階段的研究中,我將繼續遵循最初的課題研究思路,圍繞前階段遇到的問題展開研究:
1.加強理論學習。繼續將課題研究與教學研究活動結合起來,多種渠道開展有效活動,以活動支撐和服務于課題研究。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成功的課堂教學提供了保障,在下階段的研究中,我們將要加大課堂教學中的研究。
一、課題研究情況
1.課題研究背景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以及我國三通兩平臺的不斷建設,絕大部分中小學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園網,教育部2012年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更是將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進一步細致深化。而校園網絡建設作為教育信息化的基礎工程,直接影響著教育信息化進展及效果。隨著互聯網的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和校園網絡建設的不斷發展,以及我國在教育信息化中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實施,各大中專院校及中小學相繼建成或正在建設校園網絡。教育部在《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中也指出“實現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到95%,中10M以上寬帶接入比例達到60%以上為學校”。可見在基礎教育校園網絡已經成為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基礎教育階段對于網絡安全的重視程度也還較低,甚至根本無基本的網絡安全意識。因此,本課題通過研究J市基礎教育網絡安全現狀,希望發現基礎教育網絡安全常見的安全問題,并提出相應的策略。
2.課題研究目標。
本課題旨在研究區域范圍內的基礎教育校園網絡安全基本情況,進而了解當前基礎教育在信息化過程中面臨的網絡安全問題。通過調查研究,結合數據分析,分析當前基礎教育校園網絡的基本情況及存在的安全隱患,對本地基礎教育校園網絡的基本情況進行總結分析,掌握基礎教育校園網絡所面臨的主要安全問題,并針對基礎教育校園網絡的實際情況,提出可行的網絡安全防范措施,為基礎教育校園網絡安全提供參考,并期能為本地基礎教育校園網絡建設提供參考數據。
3.課題研究主要內容
(1)掌握當前J市基礎教育校園網絡的基本狀況和網絡應用現狀;
(2)分析當前基礎教育校園網絡安全的基本情況及面臨的安全風險;
(3)影響區域內基礎教育校園網絡安全狀況的成因分析;
(4)針對基礎教育校園網絡安全的狀態提出相關建議及意見;
(5)總結當前基礎教育校園網絡安全現狀,提出在基礎教育校園網絡環境下可行的網絡安全防范措施。
二、課題研究已取得成果
1.完成網絡安全相關理論學習
通過集體學習和分散學習相結合的方法,通過中國知網、相關書籍學習,學習網絡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學習,從理論層面上引導課題成員對課題產生背景、科學依據、教育思想、實踐價值全面把握,加深課題成員對于網絡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并了解基礎教育網絡安全的重要性。
2.編制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研究
結合前期理論學習,參考大量文獻資料,課題組完成了《基礎教育校園網絡安全現狀與對策研究》調查問卷的編制。整個調查問卷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對校園網絡整體情況的了解,主要研究校園網絡拓撲結構及硬件構成;第二部分主要針對校園網絡安全狀況進行調查,主要包括實體安全、軟件安全、管理安全等方面;第三部分主要調查校園網絡應用情況,對于校園網絡在教育中的應用情況進行調查。其中,第二部分是問卷的核心,通過實體與環境安全、組織管理與安全制度、安全技術措施、網絡與通信安全、軟件與信息安全、無線網絡安全幾個維度展開調查,對基礎教育校園網絡安全現狀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
三、課題創造性成果說明
結合實際情況,本研究創新之處是預期能夠發現當前基礎教育信息化中校園網絡建設中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發現當前基礎教育校園網絡安全面臨的主要困難,能夠針對當前基礎教育信息化中校園網絡安全現狀提出合理的建議,引起大家對于基礎教育信息化中校園網絡安全問題的關注。
1.基礎教育校園網絡常見安全隱患
(1)無專業網絡管理人員
調查研究中發現部分學校無專門的校園網絡管理人員。網絡管理人員由非專業人員擔任。
(2)無專用的網絡機房
調查過程中發現,部分學校甚至沒有專門的網絡中心。校園網絡核心設備擺放環境隨意,無任何安全措施。同時設備之間的鏈接也比較混亂。
(3)網絡安全意識淡薄
基礎校園網絡由于起步遲、發展慢等原因,目前在基礎教育校園網絡環境中,校園網絡安全意識還較淡薄,整體上對于校園網絡安全并無相關概念。
2.基礎教育校園網絡安全常見措施
(1)強化網絡安全教育,完善網絡管理制度
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都需要合理的應用。因此首先要從意識上重視校園網絡安全,只有具備了校園網絡安全意識和完善的制度,才能合理應用相關的設備、技術。
課題在籌備階段我們收集了相關的理論和實際教學資料,認真召開課題論證會,匯報了課題從學生和老師兩方面的調查問卷情況,摸清了學生的文學閱讀現狀和老師對學生作文水平狀況的認識,為課題的有效申報及開展奠定了基礎。
課題在申報成功后,我們課題組召開了課題開題會,認真組織學習有關課題的理論知識并制訂了周密的課題工作安排。以金壇市第二中學2008級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同時兼顧其他年級),分五學期對課題展開研究并制訂相關的活動計劃。這些活動的實施調動了課題組成員的研究熱情,也理清了課題研究的思路。
二、以興趣活動為載體,架設文學閱讀與寫作的橋梁
1.開設“閱讀與寫作”興趣班
文學閱讀的開展關系到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為了開辟實驗基地,在學校課外活動的基礎上開設了“閱讀與寫作”興趣班。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文學閱讀和閱讀方法的指導,同時引導學生把文學閱讀的體會用書面的語言表達出來形成文章,對學生的寫作進行適當的指導。以2008級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開設五學期的相關主題的興趣班,初一上學期主要是制訂文學閱讀書籍范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以短小的文章和書籍為閱讀基礎,不制定主題式的閱讀,由課題老師負責指導。初一下學期至初三上學期進行散文、詩歌、小說、戲劇、文言文閱讀的調查問卷形成調查報告并反饋相關信息,制訂了相關主題的“閱讀與寫作”興趣班。文學閱讀開展以文學體裁來分階段進行,在相關主題的閱讀上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開展文學中的語言、人物、寫法等賞析點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在閱讀的基礎上加強對寫作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2.開展演講、作文競賽等活動
學生對文學閱讀的深入,不僅僅是讓學生寫,還可以讓學生把寫的內容轉化為其他形式,結合演講、作文競賽等活動來展現。如學生讀文學名著之后開展了以分析人物為主題的手抄報等。如開展有主題的作文競賽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文學閱讀。活動的開展可以以班級為單位,也可以以年級為單位,形式多樣。
興趣活動的開展從點到面來調動了學生文學閱讀的熱情,文學閱讀的有效開展為寫作架設了較好的橋梁。
三、以作文研討為陣地,探索文學閱讀對寫作的指導
文學閱讀不僅僅是純粹的讀,學生的文學閱讀除了放手讓學生大量的讀外,還必須對學生的文學閱讀進行有效地指導,讓學生的文學閱讀轉化到作文水平的提高上來,這就需開設文學閱讀與作文教學的研究課。每學期都有相關老師結合每學期閱讀的主題開設好研究課,在研究課上,從文學閱讀中選取素材來訓練學生的語言表述,訓練學生的表達方式,訓練學生的立意和選材,訓練學生的構思和布局等,同時還注重學生的自由表達,不用寫作的框架來限定學生,讓學生有一定的自由表達的空間,培養他們寫作的習慣。文學閱讀與作文教學的研究課的開展,調動了課題成員的積極性,對教師的作文教學水平和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推動作用。
四、以閱讀寫作為重點,激發文學閱讀和寫作的熱情
學生是文學閱讀與寫作的主體,圍繞學生的文學閱讀,我們課題組不僅規定了《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的名著范圍,還拓展了其他的文學書籍范圍。如每學期都有規定的主題閱讀,每位學生每學期必須讀相關主題的兩本以上的文學書籍,興趣班的學生每學期要求讀十本以上的文學書籍,為了減輕學生購書的負擔,利用學生家中網絡的優勢,開設了網絡閱讀平臺,同時利用學校圖書館的優勢和學校課外活動的要求,開設好“閱讀與欣賞”讀書活動,我們課題組給每位學生辦了借書卡,讓學生利用平時的時間到校圖書館去借書讀。不僅在校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讀,還充分利用假期的時間來引導學生讀,學生閱讀的內容、時間和渠道有了,學生就會認真熱情地閱讀。
解決了學生讀的難題,就必須引導學生去寫。初一要求學生寫讀書札記,讀書札記的所寫內容以規定的文學書籍為主,兼顧其他讀本。每階段都進行評比,把好的札記拿出來展示,讓其他同學學習和模仿,激發學生寫的興趣和熱情。初二要求學生寫讀書心得和日記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初三要求學生寫讀后感和文學點評來展示學生的作文水平。
文學閱讀充分重視學生的興趣和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寫作活動也重視了學生的自由創作。不管是文學閱讀的活動還是寫作活動都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文學閱讀和寫作的熱情。
五、以研究反思為積累,提高文學閱讀對寫作的水平
課題開展將近三年,在這三年中每學期都要求課題組成員把理論學習和實踐的研究成果相結合來提高自己的作文教學水平和學生的作文水平。每學期都要求課題組成員撰寫學習心得、研究論文和學生的個案分析,注重于研究經驗的積累。其中成績喜人,課題組成員有十幾篇研究論文在省市刊物發表,有上百名學生的作品在省市刊物發表或獲獎。
課題的實施以來改變了學生的讀書習慣和寫作態度,推動了作文教學的深入發展。可以說文學閱讀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文學的閱讀推動了學生作文水平的大面積提高。
但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惑:
1.學生的閱讀時間不夠,學生的閱讀時間和升學的時間沖突
2.研究的成果質量還有待提高。如有關課題的的數量不多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7-0053-02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與研究意義
1.課題研究的背景。2004年,山東、寧夏率先在全國啟動了高中新一輪課程改革,2010年湖北省也加入了課改行列。在適應新課改新要求、教師尋求轉型與自我超越的過程中,沒有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不注意集體協同,教師個人單打獨斗,憑個人的經驗備課。有些學校、有些教研組也開展了集體備課,但所開展的集體備課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有:一是一人擔綱,眾人附和,沒有從實質上整合集體的力量;二是反思乏力,停留于口述心記,師生的創造性見解沒及時總結記錄;三是形式單一,主要針對上新課做一下教材分析,講一下重難點,統一一下教案和教學進度;四是“文人相輕”,發言留一手,只要競爭不要合作。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應當引導每一個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因此,改革教師的備課,讓教師由低效備課變為高效備課,讓教師備課適應新課改的需要,實施“備課改革”研究,探尋有效集體備課、高效集體備課就顯得大為重要和迫切!
2.課題研究的意義。本課題通過新課改下有效集體備課的研究,為各教研組、備課組有效開展集體備課提供方法建議,來幫助各教研組、備課組高效的開展集體備課,提高各科教師備課的質量和效率;同時,也研究解決當前新課程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全面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
二、課題研究的內涵界定與外延分析
1.本課題的內涵界定。本課題的內涵界定為“新課改下高中有效集體備課模式研究”。這一內涵的核心是“集體備課”,背景是“新課改”,要求是“有效”甚至“高效”,最終表現形式是“模式”,能夠在新課改背景下有效提高備課和集體備課效率的集體備課模式。
2.本課題的外延分析。本課題的外延較為寬廣,除了研究有效集體備課的途徑、方式和具體操作程序外,還要研究有效集體備課的評價策略和標準、集體備課的制度建設、集體備課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影響以及教師開展的多種形式的集體備課實踐案例等。
三、課題研究情況
目前已經完成預定課題研究的第二階段(實施階段)的前半期的研究。一年多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成立課題組,制定研究方案。
2.開展調查研究,分析影響因素。
3.學習相關理論,打好理論基礎。
4.分工負責,開展子課題研究。
5.跟蹤研究“同課異構”和“走班式教學”。
四、課題研究成果
1.形成的主要觀點與結論。(1)集體備課的內涵及教育功能。集體備課的內涵:集體備課不僅是相關學科教師在一起,通過教師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形式,使教學得到系統設計的一種準備活動,更是教師針對自己教學中遇到的普遍、典型、復雜的教學問題,通過共同協商和參與,系統科學的研究,以達到解決問題,促進教學進步和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集體備課的功能:集體備課具有提高備課的質量與效率、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使學校的教研氛圍更加濃厚等功能。(2)集體備課現狀調查及影響集體備課實效的因素。教師對于小組的認可、教師的成就感、責任感等情感因素,教師的專業技術能力和團隊精神,學校的檢查、考核評價及獎懲制度等管理因素都影響了我校集體備課實效性的提高。(3)集體備課方式和途徑。一般有效集體備課的方式和途徑主要包括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正教案―課后交流反思等四個基本環節。而不同內容、不同課型、不同組織形式的課在進行有效集體備課時的具體的方式和途徑上也有所不同,需要在一般有效集體備課的方式和途徑的基礎上結合各備課內容進行創新。(4)集體備課評價策略。通過研究我們認為,對集體備課進行評價,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加強過程性考核,要建立教案審查制度,要落實獎懲措施,對資料的整理與歸檔進行檢查。我們還從“集體備課過程評價”辦法、“集體備課成果評價”辦法、“教學成績評價”辦法等三個維度提出了具體的評價策略。(5)集體備課下教師專業成長。有效開展集體備課,能夠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2.已形成的階段性成果。本課題已經形成的階段性成果主要有以下論文或調查報告:
《學校集體備課現狀調查及影響集體備課實效的因素研究》――王成
《集體備課內涵及教育功能的研究》――李菁、郭春林
《學校集體備課制度建設及措施的研究》――黃葉、周靜
《有效集體備課方式和途徑的研究》――劉秀紅、佘小華
《集體備課評價策略的研究》――余劍、羅燕
《集體備課下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李波訓
五、課題研究存在的疑難與困惑
我們的課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不少問題和困難,需要解決和克服。
1.課題組參研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參差不齊,雖然都是教學上的能手,但部分老師參與課題研究能力和教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2.可供學習和借鑒的文獻資料匱乏,信息相對閉塞,不利于提高課題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不利于了解同行們進行的類似研究的動態。
3.課題研究結論轉化為實際的力度還不夠。
六、課題研究的后期設想
1.繼續抓好理論學習,提高課題組成員的理論素養,提高題研究能力、教科研能力和教科研論文寫作能力。
2.充分利用互聯網收集資料,利用“知網”、“學習吧”等網絡文獻平臺獲取有用資料,課題組成員之間共享。
3.切實抓好課題研究的管理,通過專題研討會對課題研究狀況不斷進行認真及時的調查診斷,指導課題組成員對前期已形成的階段性成果進行反思、修改和完善。
4.繼續按計劃深入系統地開展課題研究,完成課題第二階段的后半段研究,課題組成員撰寫、整理、修改和完善典型教學設計、個案分析、教學反思或其他的課題研究成果。
5.鼓勵課題組成員寫出有一定理論水平或實踐意義的論文以及教學案例,積極參與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論文評比,并積極在各級報刊雜志上投稿。
6.進一步完善研究成果,要求課題組成員積極推進本組改進集體備課,由下而上地推動研究成果轉化;并為學校領導提出完善集體備課制度的建議,在本校甚至在本地區由上而下地推動研究成果轉化。
7.進入第三階段研究,提出有效集體備課模式,制定出集體備課評價標準,撰寫研究報告,做好結題準備工作。
【關鍵詞】 人
關鍵詞: 人;受體,白細胞介素1;基因;基因表達;大腸桿菌
摘 要:目的 獲得一株重組人白細胞介素1受體拮抗蛋白的高效表達菌株,為研究各種急慢性炎癥疾病的發病機制以及拮抗IL-1的生物學效應奠定基礎. 方法 分離人外周血淋巴細胞,提取mRNA,反轉錄PCR獲得人白細胞介素1受體拮抗基因(hIL-1ra),克隆入大腸桿菌表達載體,從而構建高效表達人IL-1ra的重組菌株. 結果 成功構建了IL-1ra的高效表達菌株(pLDH-hIL1ra),序列測定與文獻報道一致.12%SDS-PAGE分析顯示此菌株所表達的目的蛋白產物相對分子質量為23ku,與預期結果相符.光密度掃描重組hIL-1ra蛋白質占細菌總蛋白的30%. 結論 在大腸桿菌中成功地表達了hIL-1ra基因.
Keywords:men;receptors,interleukin-1;genes;gene ex-pression;Escherichia coli
Abstract:AIM To obtain a high expression clone of human interleukin1receptor antagonist(hIL-1ra),which is likely to b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both acute and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s and a competitive inhibitor of the binding of IL-1to IL-1R.METHODS mRNA was
extracted from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PBMC),and the coding sequence of hIL-1ra was amplifi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The expression vec-tor pLDH-hHIL1ra was constructed by inserting the PCR products of IL-1ra into the specially designed prokaryotic vec-tor pLDH99.RESULTS By temperature induction,the IL1-ra was highly expressed in E.coli DH5α.12%SDS-PAGE showed that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expression band was about23ku,and the expression protein accounted for30%of total bacterial protein.CONCLUSION Human IL-1ra has effectively been expressed in E.coli.
0 引言
人白細胞介素1受體拮抗劑(interleukin-1recep-tor antagonist,IL-1ra)是在某些白血病患者血清和尿中以及單核細胞培養上清中發現一種多肽性質的IL-1特異性抑制因子,可由LPS刺激的單核細胞,PMA,PHA,CSF刺激的單核細胞系產生[1] .實驗表明,LI-1ra可阻斷LPS引起的家兔死亡、減輕免疫復合物所誘導的炎癥、抑制小鼠骨髓移植后GVHR的發生、提高存活率、并能防治動物實驗性結腸炎[2,3] .在臨床上,IL-1ra可用于治療敗血已進入Ⅲ期臨床驗證)、類風濕關節炎、膿毒癥、化膿性休克等[4] ;在基礎研究中,IL-1ra可以用于研究急慢性炎癥的發病機制.因此,利用基因工程技術來生產IL-1ra,無論是在基礎研究還是在臨床應用均具有重要意義.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表達載體pLDH99由本室趙忠良構建(Fig1);大腸桿菌DH5α由本室保存.正常成人外周血取自作者趙忠良.PCR引物由Cybersyn公司合成(引物序列為:ATAATGC GACCCTCTGGGA-GAAAATC, CTGGATCC TACTCGTCCTC-CTGGAAG),淋巴細胞分離液(ρ=1.077)購自Sig-ma;polyATract System1000mRNA分離試劑盒購自Promega公司;SupercriptIITM 反轉錄試劑盒、限制性內切酶、T4DNA ligase等購自GibcoRBL公司,Klen Taq高保真PCR試劑盒購自Clontech公司;QIAEXⅡ凝膠回收試劑盒購自Qiagen公司. Sequence of sMCSs:10 20 30AGGAAACAGC TATGACCATG ATTACGAATT40 50 60TGTTTAACTT TAAGAAGGAG ATATCGGATC70 80 90CTCTAGAGTC GACCTGCAGG CATGCAAGCT100 110TGGCACTGGC CGTCGTTTTA CAGCTT
圖1 略
1.2 方法
1.2.1 人IL-1ra基因的克隆 正常成人外周血經梯度離心(梯度離心液ρ=1.077)后,收集交界層的PBMC,以Hank’液洗3遍后,以1×106 個細胞在含20mg L-1 PHA的RPMI-1640培養基中培養,置于37℃,50mL L-1 CO
2 中培養48h后收集細胞,用polyATract System1000試劑得到純化的mRNA,SupercriptIITM 反轉錄得到cDNA,以此為模板,進行PCR參數為95℃,15s;55℃,30s;72℃,30s,共25個循環.
1.2.2 人IL-1ra基因在載體中的定向克隆 將表達載體pLDH99用EcoRV與BamHI雙酶切,制備成一平一粘的載體片段;同時PCR產物也經BamHI酶切制備成一平一粘的基因片段.兩個片段在T4DNA連接酶的催化下于16℃連接過夜,連接產物轉化DH5α感受態菌.挑取陽性轉化子作小量制備后進行酶切鑒定.
1.2.3 人IL-1ra在大腸桿菌中的誘導表達 取鑒定為陽性的克隆菌在32℃下培養至平臺期,以1%轉接至LB中,在32℃振搖至A值約為0.4時,迅速轉入42℃中繼續振搖4h,收集細菌以SDS-PAGE分析人IL-1ra的表達.隨機選擇一高表達菌株,提取質粒,在PE公司310全自動序列儀上進行插入基因的序列分析.
2 結果
2.1 人IL1ra基因的PCR擴增及酶切鑒定 以PHA刺激的正常成人PBMC的mRNA為模板,經PCR擴增出特異的條帶,大小約為470bp(Fig2).
圖2 略
2.2 人IL1ra基因的定向克隆及酶切鑒定 PCR片段經DNA聚合酶補平后進行BamHI酶切,10g L-1 瓊脂糖凝膠電泳分離回收此酶切片段;載體pLDH99用EcoRV與BamHⅠ雙酶切后電泳回收此片段.在T4DNA連接酶作用下將兩者連接,轉化感受態大腸桿菌后挑選陽性轉化子,經NcoI和BamHI能產生一300bp左右片段的克隆為陽性克隆,將其命名為pLDH-hIL1ra(Fig3).
圖3 略
2.3 人IL1ra表達克隆的測序及誘導表達 pLDH-hIL1ra可直接以M13mp18測序,經PE公司的310自動測序儀測序,結果得到的克隆人IL-1ra基因序列與發表序列完全吻合.大腸桿菌經熱誘導后所表達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3ku左右,此高表達的蛋白占細菌總蛋白的30%以上(Fig4).
圖4 略
3 討論
IL-1ra是迄今所發現唯一的、天然的特異性細胞因子的抑制物[5] .IL-1ra在體外可由LPS,PMA,PHA,CSF刺激的單核細胞系產生.IL-1家族包括3個成員,即IL-1α,IL-1β和IL-1ra(亦稱IL-1χ ),三者氨基酸序列不同,但具有相似的三維結構,且均能與IL-1R結合[3] .IL-1α,β與IL-1R結合可介導靶細胞的一系列效應;IL-1ra與IL-1R結合則不傳遞任何信號,從而對IL-1起特異性地抑制作用[4] .IL-1ra的cDNA長1.8kb,可編碼177個氨基酸,它含有25個氨基酸的信號肽,其成熟蛋白為152個氨基酸[6] .IL-1ra還可抑制PBMC,骨髓細胞衍生的髓樣淋巴細胞白血病自發增和自發產生IL-1,IL-6GM-CSF[7] .在體內,IL-1ra可阻斷LPS引起的家兔死亡,減輕免疫復合物所誘導的炎癥[8] ,抑制小鼠骨髓移植后GVHR的發生,提高存活率,并能防治動物實驗性結腸炎[9] .在國外,應用IL-1ra治療敗血癥已進入Ⅲ期臨床驗證,死亡率明顯下降.此外,在類風濕關節炎、膿毒癥、化膿性休克也是臨床的適應證[10] ,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對其相關機制的進一步認識,IL-1ra可能會顯示出更多的研究和應用價值[11] .
在國外,Birikh等[11] 用pGMCE原核雙順反子表達載體表達了IL-1α和IL-1ra基因,國內尚未見報道.為了獲得目的基因,我們采用人LPS刺激外周血單核細胞,從中提取的mRNA,經RT-PCR成功得到hIL-1ra基因片段,進一步證明LPS可以誘導單核細胞表達IL-1ra.原核表達載體pLDH99是我們自 己設計的一種克隆、表達、測序一體化載體,具有較強的通用性,已經利用該表達載體成功表達了許多基因.在IL-1ra基因的表達過程中,利用計算機對SD-ATG之間核酸序列進行了二級結構模擬及優化設計,SD-ATG之間的序列為“ATATA”,結果表明所采用的SD-ATG序列是有利于表達的.我們還發現在SD-ATG之間的距離是三個堿基(ATA),表達量不足5%.從生產方便的角度出發,利用溫度誘導方式可以降低IL-1ra的生產成本,利于大量生產,高表達蛋白產物為下游生產及臨床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礎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Jing BQ.Cell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M].Xi’an:The World Book Publish Corporation,1995:100-102.
[2]Apostolopoulos J,Ross S,Davenport P,Matsukawa A,Yoshi-naga M,Tipping PG.Interleukin-1receptor antagonist:Char-acterization of its gene expression in rabbit tissues and large-scale expression in eucaryotic cells using a baculovirus expres-sion system [J].J Immunol Methods,1996;199(1):27-35.
[3]Hsieh TC,Chiao JW.Growth modulation of human prostatic cancer cells by interleukin-1and interlenkin-1receptor antago-nist [J].Cancer Lett,1995;95(1-2):119-123.
[4]Santos MC,Woolley DS,Quinn JV,Slotman GJ.Interleukin-1mediates hemodynamic dysfunction and release of eicosanoids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during graded bacteremia [J].Shock,1999;11(6):423-428.
[5]Lennard AC,Interleukin-1receptor antagonist [review][J].Crit Rev Immunol,1995;15(1):77-105.
[6]Dinarello CA.Interleukin-1and interleukin-1antagonism [re-view][J].Blood,1991;77(8):1627-1652.
[7]Oelmann E,kraemer A,Serve H,Reufi B,Oberberg D,Patt S,Herbst H,Stein H,Thiel E,Berdel WE.Autocrine inter-leukin-1receptor antagonist can support malignant growth of glioblastoma by blocking growth-inbhibiting autocrine loop of interleukin-1[J].Int J Cancer,1997;71(6):1066-1076.
[8]Haskill S,Martin G,Van Le L,Morris J,Peace A,Bigler CF,Jaffe GJ,Hammerberg C,Sporn SA,Fong S.cDNA cloning of an intracellular from of the human interleukin-1receptor antag-onist associateg with epithelium [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1;88(9):3681-368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5-207-01
圍產期保健指的是圍生育期保健,具體而言,便是指一次妊娠由妊娠前至新生兒期為胎嬰兒與孕母的健康提供的保健措施[1],這種健康教育措施實施的目的在于降低母嬰以及新生兒死亡率,維護新生兒與孕產婦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文獻顯示,圍產期健康教育的實施對孕產婦及新生兒的生活質量[2]、身心健康均有極大的影響,基于此,現探析本院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孕產婦采取圍產期健康教育的效果,匯總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常規資料 60例孕產婦入組起始時間在2016年4月,結束時間在2018年4月,分為兩組,各30例,參照組年齡均值(26.84±3.94)歲;孕次均值(2.03±1.14)次;孕周均值(35.15±4.18)周。研究組年齡均值(26.72±3.29)歲;孕次均值(2.11±1.24)次;孕周均值(35.64±4.07)周。兩組資料對比后接近,滿足研究要求,P>0.05。
1.2 方法
參照組:僅提供常規健康教育:指導孕產婦認識以及預防妊娠后陰道出血;指導孕產婦的生活方式,保障其科學膳食;對孕產婦妊娠期用藥進行合理指導等。
研究組:在參照組干預前提下行圍產期健康教育:①產前健康教育:a.在孕婦妊娠周期?M28周后,臨床醫護人員需結合孕婦體檢的結果對其開展整體性評估,包括心理狀態的評估,并給予針對性的建議,以使其恐懼、緊張等心理及時消除;b.開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課堂,由兒科、產科病房和產科門診等有關科室的護士長集中進行講課,主要溝通交流孕婦最為關心的問題以及圍產期保健知識,包括孕期自我保健常識、產前檢查項目以及就診的時機等;c.系統課程教育:每月向孕婦進行一次系統化的健康教育,教育的內容主要為孕期運動及營養、監測體重的重要性、自然分娩的優勢、產程應對方法、母乳喂養知識及新生兒護理知識,使孕婦對分娩知識提前了解,進而充分理解護理人員的工作。②產時健康教育:a.孕婦妊娠周期達37周時,需與孕婦、家屬熱情主動交流,對其實施心理疏導,以使孕婦不良心理情緒及時緩解。b.告知產婦產房工作內容以及異常產程的處理措施等,使產婦、家屬的焦慮、擔憂等心理盡快消除,做到有備分娩。c.與產婦積極交流產程進展以及病情變化,產婦分娩時助產護理人員可指導產婦將產前所學知識運用到產程中,例如用力技巧、呼吸減痛法,使分娩順利有序進行。d.分娩時要積極引導有利于分娩的動作,將分娩進展及時告知產婦,使其減少擔憂;分娩時給予產婦充足的情感支持與鼓勵,至順利娩出胎兒。③產后健康教育:a.產后可進行床旁宣教,普及科學育兒、坐月子常識,分娩3d內,乳腺科及兒科醫師可至產科病房開展床旁宣教,掌握新生兒發育、哺乳等情況,并正確指導母乳喂養,并提供個體化的心理疏導。b.將產后注意事項告知產婦,尤其是新生兒照護,向產婦告知新生兒看護相關注意事項,并教授日常生活照料技巧、母子間溝通、喂養知識和新生兒疾病預防、疫苗接種等知識;將產后育兒知識與保健宣傳手冊發放給產婦家屬,增加其了解。
1.3 效果評價[3] (1)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兩組自然分娩情況、總產程時間。(2)參照WHOQOL-100調查表展開調查。調查的內容包括疾病導致的生活負擔(四項)、性功能(兩項)、治療滿意度(兩項)、睡眠(三項)、認知功能(四項)、疾病對日常生活影響(五項)、工作狀況(四項)、社交質量(三項)、癥狀與不適(十二項)、醫護人員鼓勵(五項)及社會支持(兩項)。每項指標評分為100分,生活質量與評分呈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對獲取的各組數據利用SPSS22.0實施分析,(x±s)表示計量結果,t檢驗,[n(%)]表示計數結果,X2檢驗,P
2 結果
2.1 分娩情況 研究組自然分娩21例,總產程用時(11.76±3.19)h;參照組自然分娩12例,總產程用時(13.58±3.20)h,兩組自然分娩率及總產程用時對比差異顯著,構成統計學意義(x2=5.4545,P=0.0195;t=2.2062,P=0.0313)。
2.2 生活質量 研究組干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2、對前一階段的研究情況的進行總結與反思,在研究中不斷修改與完善實驗方案,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3、在研究過程中實施探究活動設計的成果分析,并撰寫研究報告。
4、取得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科研成果。(如教學設計、研究課、教學隨筆、心得、論文等)
5、完成課題中期評估的研究報告,全面迎接課題中期評估工作。
二、研究方式:
1、依托課題博客,構建交流平臺。
課題博客的內容在研究過程中不斷積累,這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搭建了一個較好的交流平臺,同時也為后期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平時研究的過程中要不斷將研究的內容充實到課題博客中,做到信息上傳的常態化,要把一些文字資料、圖片資料、音響資料及時上傳,使得博客內容豐富,能反映課題研究的全過程。
2、借助他山之石,提高理論素養。
各成員自選一本與課題有關的書籍,自學、吸收、消化,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寫出心得體會,然后與課題組成員一起學習、探討。定期分享一些相關的研究信息。
3、參加市課題組教師專題會議,落實課題的研究目標和重點,清醒認識到自我實驗現狀(優勢與不足),明晰個人的研究任務,.清工作思路和研究重點,有效地開展研究實驗。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2. 045
[中圖分類號] R19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2)22- 0078- 01
1 前 言
醫院科研項目的全過程管理包括3個環節: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前期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課題申請書的撰寫輔導、評審和組織申報。中期管理主要是對在研項目進行檢查、監督和階段總結,在此階段,管理工作的內容更加繁多,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①在課題開展過程中,提供課題任務書或項目合同書中確定的對項目的各種支持條件,對其一切經費開支進行監督,并負責項目經費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審批大型儀器設備采購支出、國際交流與合作費用支出、管理費用支出、接受上級有關部門的監督和檢查;②對課題研究的正常開展進行檢查監督和控制,以確保研究質量和控制時間進度為關鍵因素建立起全過程、全方位的跟蹤反饋與監督檢查機制,了解項目的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尋求解決辦法,確保項目按計劃順利進行。后期管理則是對已完成的課題組織結題、或專著出版、成果申報以及被引用情況的信息收集、分析評價等工作。三期管理在科研課題計劃管理中處于同等地位,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由于科研課題前期管理的結果可以中標課題的數量、等級、經費來定量衡量和顯示,后期管理的結果可以專利、成果獎的等級、數量,成果轉化獲得的經濟效益等定性或定量指標衡量和顯示,這些指標相對客觀、直觀、容易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容易被大家認同。而中期管理注重在管理過程而不是管理結果,因而經常被忽視。下面本文就醫院科研中期管理工作進行了探討。
2 加強醫院課題中期管理的措施
2.1 對考核結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1) 激勵措施。① 給部門和課題組發組織獎;② 給課題組增加配套經費;③ 在同等條件下給課題組成員優先申報課題;④ 在課題申報前優先預資助課題負責人;⑤ 國內外進修、培訓、參加學術會議課題組成員優先;⑥ 評優、評獎、晉職、晉薪等優先考慮。
(2) 處罰措施。① 如因外部原因而非課題組本身問題,應分析原因幫助協調解決困難,允許課題繼續進行并趕上進度,此類課題的后續過程要重點關注,隨時跟蹤;② 因課題組原因而進展緩慢的課題,要延緩撥付下一階段經費并督促其加快進度;③ 因課題組負責人不能有效組織課題執行的應果斷向課題組織部門申請更換”課題負責人;④ 因課題組原因課題確實無法繼續或長時間延期的要及時終止執行課題,避免物力和財力的浪費,同時對課題的主研人員要給予適當的處罰,如幾年內不許申報課題、評優、進修培訓、晉職等。
2.2 實行項目負責人制
實行項目負責人制是做好項目中期管理的關鍵。項目負責人,從早期課題申請書的撰寫到項目的具體實施,直至最后結題報獎,都接觸著自己的課題,如他們能對課題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不僅可提高科管部門的效率,更能保障課題按時保質地完成。① 項目負責人對項目負有全責。項目負責人對完成項目任務承擔法律責任,要嚴格完成規定的主要研究內容和指標,按時提交有關年度執行情況報告,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的中期檢查和考核,按時結題驗收,執行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并要接受歸口部門的信譽評估。② 項目負責人對項目享有全權。項目負責人在批準的計劃任務和經費預算范圍內享有充分的自,包括用人權、經費使用權、計劃執行權。
2.3 加強科技人員的學術交流
學術交流是中期管理的重要內容,項目管理中的學術交流有2種:① 參加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通過研討會,了解項目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了解最新的研究方法,吸取有關領域的研究成果,也檢驗項目組本身的研究水平,以促進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② 項目組內研究進展的交流和研討。項目組成員各有分工,各成員的知識結構、專業特長、思維方式各有不同,研究方法和角度也有多樣性。項目組成員互相交流各自掌握的文獻資料,了解其他成員的研究進展,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創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加強科技人員的學術交流,既能提高成員的學術水平,又可確保項目高質量完成。
2.4 加強課題經費的管理
對于中學各個學科來說,作業都是檢查和鞏固學生學習狀況與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一環,歷史學科也不例外。歷史老師通過作業的布置,能反饋學生對所學歷史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認知水平及操作運用情況,進而對學生做出正確評價。
但新課改實施以來,我們所看到的現象是:大家都注重了對教學過程所進行的一系列創新改革,卻對學生的作業布置和評價方面思考的較少。因而也就形成了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傳統作業模式。比如我們在許多學校聽課過程中發現:許多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完成后布置作業時總會說:“課后請同學們把課本XX頁的作業做完交上來”。這種簡單粗放的傳統作業布置,對學生能力的提升極其有限,成為長期制約歷史教學發展和影響教學效果的瓶頸。主要表現在:
第一、傳統歷史作業模式缺乏新意,很難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和完成歷史作業的興趣與積極性;
第二、傳統歷史作業模式下,對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思辨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鍛煉欠缺;
第三、傳統的歷史作業模式,使學生的答題方法和思維方式容易程式化,對能力的考查體現不足,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效果不大;
第四、歷史老師長期將班里的優秀生與學困生進行“一鍋燴”式的作業布置,就會造成優秀生覺得沒意思,學困生無法適應等狀況。從而降低和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綜上所述,傳統的歷史作業模式所存在的這些弊端,若不盡快改變,將會給新課改下的歷史教學帶來諸多不利因素。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本課題針對上述這些傳統落后的作業模式,試圖通過調查、實驗、論證、分析、研究,找出這些傳統作業模式的缺陷,并針對這些弊端,摸索總結出一套較為新穎的歷史作業理念和作業布置方法,通過這些新方法使歷史教師逐漸形成一種全新的作業理念,同時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作業感受,讓學生們由過去的應付歷史作業到現在的喜歡做歷史作業,進而使學生在這種新穎有趣、靈活多樣、扎實有效的歷史作業之中越來越喜歡上歷史課,愈加喜歡學習歷史知識,從而全面提高中學生的歷史素養以及歷史學習能力。
三、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1、課題名稱的界定
所謂“中學歷史作業的創新研究”,主要是針對中學生,是指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如何打破傳統的歷史作業模式,并在此基礎上對歷史作業的布置與評價進行新理念、新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2、課題名稱的解讀
對于《中學歷史作業的創新研究》這一小課題的研究,我們課題組主要是針對高中學生的歷史學科作業問題,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去研究,對于教師,在研究中試圖給他們一種既能全面掌控學生,又能逐步提高中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和成績的作業布置與評價方法;對于高中學生而言,主要是帶給他們一些自己比較喜歡、便于操作而且行之有效的作業形式和內容。
3、課題研究的方向和角度
在課題研究方向上,我們緊扣“創新”二字,從理念和方法兩方面入手;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切入;將有趣和有效兩點結合起來,總結開創一種先進的歷史作業布置與評價理念和一些新穎靈活的作業布置方法。
在研究中,課題組還要結合國內外一些先進教師的作業布置與評價方法,召集課題組及實驗學校的優秀教師,對各種先進的理念和方法都進行充分的整合、分析、論證,并在實驗班級進行有效的嘗試,進而總結出一些對歷史教學非常實用而且有效的作業布置理念和方法。
四、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課題研究的方法與步驟:課題組教師通過教學實踐、問卷調查、聽課調研、師生座談、跟蹤實驗并結合有關文獻理論的研究等方式完成本課題的研究。本課題的研究大致分三個階段:
1、前期準備階段:(201x年4月初——9月初)
首先由課題負責人組織召開課題小組會議,討論研究籌備課題的申報立項等工作,并將課題負責人及其成員進行具體分工:即由課題負責人填寫課題申請報告,并考慮制定具體的課題實施方案(即開題報告);考察并確定實驗學校和班級,即陜鼓子校的高一年級六個班的學生。課題組成員張濤老師具體參與實驗,并負責搜集和查閱與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編寫和收發問卷調查表及調查分析報告等。課題組在對課題進行研究之前,要對課題實驗學校以及周邊一些高中進行走訪調查,力爭掌握更多的資料,而這些資料中將涵蓋各校歷史老師對歷史作業的常用布置方法;學生對各種作業布置方式的看法;老師對歷史作業布置的一些想法及學生對作業布置方式的建議等。
2、中期實驗階段:(201x年9月中旬——201x年1月上旬)
(1)課題組將對調查搜集到的與本課題有關的數據資料進行分類匯總,分析整理,并針對整理出來的數據,初步得出區域內歷史作業布置上的問題所在;
(2)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與探索,并吸收國內外的一些優秀歷史教師在作業布置方面的奇思妙想,來展示一套先進的的作業布置理念和作業布置方法;
(3)結合課題實驗學校高一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劃定的高一年級六個實驗班內進行分層次、分組別的具體的實驗,并從實驗中總結出一些操作性較強而且能對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的全新的作業布置與評價方法;
(4)在充分驗證、反復實踐之后,課題組將對有關作業布置的一些新理念和新方法進行匯總、成文,由課題實驗老師撰寫階段性教學實驗反思、教學隨筆、教學實驗小結。再由課題負責人撰寫小課題中期報告。
3、后期總結結題階段:( 201x年元月中旬——201x年5月底)
收集前期所有與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和數據,進行整理、提煉、分析、概括和總結,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由張濤老師撰寫完成與課題研究相關的論文、調查分析報告;由課題負責人撰寫結題報告;并將課題研究成果主件結題報告及相關資料交給西安市有關專家進行評審、鑒定;準備好所有課題研究的文本資料與影像資料等待結題。
五、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一、課題成果預期
1、總結并推出一套全新的歷史作業布置理念;總結出若干套具體的歷史作業布置方式供教師借鑒;
2、在實驗學校老師中間形成一種全新的作業布置與評價風氣;
3、能讓這種全新的作業布置模式帶給學生對歷史作業的熱愛并帶來學生學習成績的進步;
4、進而通過教研室,逐步在全區推行中學歷史作業的創新改革嘗試。
二、課題成果的呈現
1、關于《中學歷史作業現狀的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2、關于《中學歷史作業的創新研究》小課題研究論文;
3、關于中學歷史作業創新形式下的作業布置實例若干;
教育科研以教育改革和發展戰略研究為重點,堅持科學考評機制,落實課題研究過程管理。省教科所所長劉青春在##市2009年教育科研工作會議上盛贊這些年來##教育堅持教育科研引領教育發展取得的成績,對##評選教育科研優秀成果,進行大力表彰,頒發獎金給予高度肯定,說這在全省是第一次,##已經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全國重點課題《學校特色發展的校本研究》等我市教育改革和發展戰略中出現的熱點、難點課題先后確定實驗學校,成立了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和協作體,完成子課題申報,研究進展順利。以《##市課題中期檢查評價細則》為依據,組織對縣市區在研課題進行了抽樣檢查。教育科研堅持服務學校、服務教師、服務學生,滿足教師職業發展需求。先后與中央教科所聯合舉行了全市“班主任工作優秀案例”征集評選。在東寶區青山小學召開了全市教師博客校本研究經驗交流會,表彰了28所教師博客校本研究先進學校和71名教師博客校本研究優秀工作者。##市電視臺校園風欄目以《教師博客:為心靈加餐》為題進行報道。將于7月組織教育科研專家在各縣市區開展為期12天的教育科研培訓,要求全市各級各類教育科研課題主持人和課題研究參與教師參加培訓。積極籌備編輯出版《教育科研優秀成果集》,激勵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熱情,促進教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推廣。
一、學習貫徹實踐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進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解決教職工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促進各項事業的發展。
1、領導重視,精心部署,扎實推進學習活動。所社領導對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高度重視,所長、書記##同志主持召開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并作了動員報告,成立了所長、書記##同志擔任組長,黨支部副書記王清衛任副組長的學習活動領導小組。領導班子帶頭參加網上知識競賽、問卷調查,全所教職工積極參加學習活動,做到全員參與,學習不留空白,參賽率100%。學習過程中領導班子積極踐行科學發展觀,所長、書記##研究員帶領所社研究人員多次下校調研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現狀,撰寫了調研報告《來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最新調研報告》。##所長要求全體黨員干部積極參加“科學發展看##”征文活動,在工作之余撰寫了近8000字的《旅游文化與科學發展觀——論發展##旅游文化》文章參加征文活動。結合我市教育實際撰寫的理論文章《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優化教育環境》網上點擊率達到6590人次,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6月20日—22日應邀參加了徐州舉辦的“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教育科研與教學管理高級論壇”為來自江蘇、山東、安徽、河南等地近200名教育局局長、中小學分管校長、教務主任、教科室主任及科研骨干教師作了題為《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現狀及其走向》專題講學。
2、形式多樣開展學習,確保學習活動取得實效。為教育引導黨員干部進一步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精神實質、深刻內涵的認識和理解,吃透精神、領會實質、武裝頭腦、提高認識,我所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一是利用辦公局域網和教育信息網建立建立電子筆記展評和無紙化學習新機制。建立了學習資料共享區,開辟了“科學發展觀”學習專欄,建立專題博客群。每一位黨員都撰寫了不少于2萬字的讀書筆記和電子文檔,在網上對學習筆記進行了集中展評和交流。二是強化專家引領,深入領會科學發展觀實質。組織由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特級教師、名師組成的“科學發展觀”宣講團到鐘祥、沙洋、東寶、掇刀等縣市區開展送教下鄉活動,引領廣大教師深入領會科學發展觀實質。三是舉辦“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ppt演講競賽,結合工作實際增強黨員干部工作中零缺陷管理能力。四是贈送學校教育大禮包,4月8日為屈家嶺管理區長灘中心小學全校400余名學生免費發放新夏季校服。同時,為鼓勵教師開展“教育期刊與學生素質教育”研究,還為該校教師贈送了清華紫光優盤,總價值16000余元。
3、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將科學發展觀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期間,堅持以教育科研踐行科學發展觀,堅持圍繞單位生存和發展實際多種形式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所社干部職工積極踐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理念,學習工作成效顯著。全體干部職工就教育科研如何踐行科學發展觀、教育期刊如何做大做強,期刊發行怎樣做大等關系所社生存和發展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想大交流。先是在各自部室內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分管領導和科部室主任進行交流,最后所社班子成員之間溝通思想。所社對建議梳理后,立即著手籌備編輯出版《教育科研優秀成果集》,開展教師博客校本研究經驗交流會,收集整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案例,開展德育研究論文和教育信息化優秀科研成果評比,研究制定了《房屋出租管理辦法》等管理規范。
4、召開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謀發展。我所按照市教育局黨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于6月15日下午召開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會上總結了我所貫徹學習科學發展觀取得的成績,向檢查組匯報了我所領導班子的分析檢查報告,領導班子成員分別在會上匯報了個人的分析檢查報告,專題民主生活會開得既嚴肅認真又生動活潑,基本實現了問題找的準、剖新原因深刻,統一了思想、堅定了信心,取得了增強團結、互勉共進的效果。市教育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檢查指導組對我所貫徹科學發展觀在教育科研指導教育發展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認為我所領導班子成員之間不拆臺,相互補臺,是團結的班子,和諧的班子。
二、以科學發展統領教育科研,以教育改革和發展戰略研究為重點,堅持服務學校、服務教師、服務學生,推進我市教育又好又快發展。
1、堅持科學發展統領教育科研,為重點科學規劃教育改革和發展戰略研究中出現的熱點、難點課題研究。在##市2009年教育科研工作會議上,表彰了##市教育科研名學校、名校長、名教師,表彰了年度教育科研先進教科所、先進學校、先進個人。對評選出的##市一批教育科研優秀成果進行了大力表彰并頒發獎金,這在全省是第一次,省教科所所長劉青春到會祝賀,盛贊這些年來##教育堅持教育科研引領教育發展取得的成績。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全國重點課題《開發心理潛能提高學習效能的研究》《和諧德育研究與實驗》和省級立項重點課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究》和省級立項課題《構建和諧課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研究》等我市教育改革和發展戰略中出現的熱點、難點課題研究進展順利。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全國重點課題《學校特色發展的校本研究》課題繼確定##市為課題實驗基地后,市教育局公布56所實驗學校,我所先后成立了課題研究領導小組,成立了協作體并召開了協作體會議,組織完成了“學校特色發展校本研究”課題子課題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