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7 14:46:0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意義,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不符合規劃的養殖區散落化和畜牧污染的現實危險,凸顯了畜牧業污染治理的緊迫性。從總量來說,據統計,我國養殖場年糞便量約為17.3億噸,相對工業固體廢物的6.34億噸來說,達到2.7倍之多;從現實污染來看,由于畜牧糞便污水的生化指標極高,高濃度的有機污水一旦排入江河湖泊,其中高濃度的氮磷就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從而對整個生態鏈造成不可逆的侵害。與此同時,其本身的惡臭、抗生素和激素等殘留也會對環境造成持久性污染,而傳染病和寄生蟲病、人畜共患疾病的傳染源現實可能性同樣也不容忽略。
在這種背景下,伴隨著浙江省“三改一拆”與“五水共治”的推進,出臺《辦法》也就不難理解了。但無論從畜牧業的轉型倒逼來說,還是“三位一體”的環境準入制度的確認來講,通過畜牧業的再規劃和確認畜牧業的環境準入門檻,對未來畜牧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導向意義。
近幾年,各種畜牧業專業合作組織在廣大牧區不斷涌現,成為牧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新鮮事物,并在廣大牧區及草原畜牧業經營中得到了快速發展。為實際了解牧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狀況及其積極作用,一些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各種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成立,甚至政府及各有關部門作為帶頭人、組織者成立一些專業合作組織。然而,那些專業合作組織大部分為虛架子,數量頗多,但組織工作的不多,產生效益的更是少之甚少。還有一些專業合作組織為爭取項目資金而成立,拿到項目便散攤,項目資金流向不明。而真正意義上的,具有一定生命力的專業合作組織大部分則為解決草原畜牧業生產發展中的實際困難,如草原生態嚴重惡化、飼草料不足、養畜成本增加、畜產品銷售受困、牲畜售價過低等等,在當地畜牧業生產經營能手、能人的帶動下建立起來的。如果把草原畜牧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上述困難總結成一體,那就是草原畜牧業單戶經營的各種弊端的綜合。今天,我們站在草牧場嚴重退化、毫無市場競爭能力的牧民角度看,單戶經營草原畜牧業的路子幾乎走到了一個死胡同——草牧場不同程度地退化、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政府對草原畜牧業及其產品幾乎不提供任何保護措施,甚至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于是,畜牧業專業合作組織,基于牧民自身的發展需要,從牧民群眾內部蕭然走向歷史的舞臺。它憑借與草原畜牧業與生俱來的聯系必將為草原牧民繼續經營發展草原畜牧業找出一條可行之路。
二、畜牧業專業合作組織與草原畜牧業之間存在與生俱來的聯系
專業合作組織要求自愿、開放、民主、經濟參與、自治、獨立、教育、培訓、提供信息、合作以及關心社區。而草原畜牧業與生俱來就有這些特點,它強調分散性居住的牧戶在開放的自然社會環境中經營各自獨立的畜牧業生產,但他們又通過合作才能完成畜牧業生產的全部過程,開放和合作是其天性。這種開放和合作是草原畜牧業的自然條件和生產規律所決定,絕非人為所至,是牧民在開放的草原生態系統上通過數千年來的生產經驗總結出的,而且這種開放與合作精神在牧民間相互影響、世代相傳。而惡劣的草原自然條件和牧民分散的居住決定牧民之間信息傳遞及相互關照的必要性。正是兩者與生俱來的聯系促使畜牧業專業合作組織在牧區、在草原畜牧業內部有著長足的發展。如上文所述,牧民生產方式和生活環境決定了其合作精神,而且這種精神已凝結成為草原畜牧業生產殊的生產方式和社區文化及生活習俗。我們在草原畜牧業生產過程中、經營者生活中,甚至在他們狩獵、打仗中無不發現這種合作精神(受篇幅之限,略去例舉),而它已變成草原畜牧業生產國有的生產方式和牧民生活中的文化常態。而這種合作為宗旨的生產方式和社區文化及生活習俗為建立發展畜牧業專業合作組織奠定了牢固的物質、文化和精神基礎,只要方法得當、制度完善,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必然成為草原畜牧業生存與發展的一種有效方式。
三、健康發展畜牧業專業合作組織
一、發展現代畜牧業的必要性
首先,發展現代畜牧業,是加快我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土地資源、水資源和生產技術水平的制約,種植業特別是糧食發展處于平穩增長期,而畜牧業的發展空間和潛力較大,對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帶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實現農業增質增效都具有重要意義。畜牧業已成為我縣農業經濟中最具活力的支柱產業。主要表現在:一是畜牧業的發展空間大。畜禽飼養總量及人均占有量逐年增長,發展勢頭較好。二是畜牧業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XX年畜牧業為農民直接增收達到263元,XX年預計可達280元。三是畜牧業在農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養殖業與種植業產值比為56.5:43.5,主輔換位,畜牧業在大農業中主導地位進一步確立。
其次,發展現代畜牧業,是改變傳統畜禽飼養方式的必然歸宿。傳統畜牧業受生產方式、組織化程度、生產者素質、市場發育狀況等因素影響,存在飼養規模小、疫病控制難、產品質量差、經營分散、抗風險能力脆弱等弊端已經制約了畜牧業的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畜禽的社會需求越來越大。與之相適應,發展專業化、大規模的現代畜牧業就成為歷史必然。據調查,全縣目前養豬農戶僅占總農戶數的46%,5年降低約19個百分點;全縣規模化生豬養殖已占飼養量的50%以上,規模化家禽養殖占總飼養量的70%以上,5年分別上升了約30和40個百分點。
第三,發展現代畜牧業,是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建設“兩型社會”必須發展“兩型畜牧業”,現代畜牧業正是順應“兩型社會”要求,按照“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畜禽健康,產品優質安全”的標準組織生產,推動畜牧業朝著“產業布局一體化、區域市場一體化”,畜禽養殖與環境保護相一致的生態養殖模式方向發展。目前,全縣60%以上的生豬養殖場(小區)對糞便實行綜合利用、做到了無害化排放。
[中圖分類號] S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1-0134-01
一、充分認識畜牧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發展現代畜牧業有利于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經濟是基礎, 產業是支柱, 現代畜牧業是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發展的畜牧業, 是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畜牧業, 也是農業發展新階段改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
2.發展現代畜牧業有利于加強疫病防治, 確保食品安全
農村畜牧業生產中混放混養, 散放散養, 人畜混居的落后養殖方式, 不僅造成養殖環境差, 畜禽發病率高, 養殖效益低下等問題, 而且農村柴草、糞便等亂堆亂放, 造成人居環境差, 村莊臟亂, 也為人畜共患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發展現代畜牧業, 實現畜禽飼養小區化、專業化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
3.發展現代畜牧業有利于提高農民素質, 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
畜牧業及其關聯產業所需的技術相對容易為農民所掌握, 減輕勞動強度, 是吸納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重要就業領域, 對于子女入學、外出務工、減輕就業壓力具有重要意義。發達的畜牧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發達國家畜牧業占農業的比重一般為60%,高的達90%,而山西省僅為30%左右,發展潛力巨大。其次,畜牧業是實現農民生活寬裕的優勢產業,要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必然要求畜牧業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二、立足新農村建設, 加快建設現代化畜牧業
根據山西目前的實際,依托現代畜牧業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加快科技推廣力度,調整畜牧生產結構,轉變畜牧生產方式,提高畜牧綜合生產能力。只有切實加強畜牧業科學技術的推廣,才能提高農民崇尚科學技術、利用科學技術養殖致富的意識,把當前最先進的畜牧生產技術廣而推之,應用于生產,轉化成效益。只有科學構筑起奶業、生豬、肉牛、肉羊、家禽、草業六大產業鏈條,合理利用養殖資源優勢、養殖加工優勢、養殖經濟優勢,才能使畜牧業真正成為承工啟農的中軸產業,上連畜產品加工,下帶飼料工業、種植業,實現農副產品層層轉化增值,促進農業結構優化、產業升級和種、養、加梯次遞進、層層增效。只有統籌安排,大力推進養殖小區建設,扎實有效地提速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現代化的進程,才能統籌建立養殖安全體系,提升畜產品競爭力,加快以畜牧業為樞紐的循環經濟發展,促進村容更加整潔。通過轉變畜牧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壯大畜牧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畜牧業與農村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1.在認識上要對加快畜牧業發展方式的轉變要有深刻的認識
絕不能只簡單地認為為社會提供一些畜產品,而應把它看做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類文明的深刻意義。因此,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轉變上抓措施,發展上求實效,而且要有“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把“加快”、“轉變”、“發展”各項工作落實在實處。思想通、路自通、思想阻、處處堵;認識高、行動快、認識遲,行動緩。
2.在科技上要把科技貫穿在加快轉化畜牧業發展方式的始終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用科技改變傳統的畜牧業飼養、管理、加工等環節的落后、粗放、高耗、費工、低效的生產方式,形成畜牧業的現代化的飼養,科技化的管理,機械化的操作,鏈條化的加工,市場化的營銷,網絡化的信息,使畜產品向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生態良好的新型產品發展,繼而向綠色產品邁進,把畜產品效益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3.在區域發展上,要根據山西區域優勢探索不同的發展生產模式
山西省既不是牧區,也不是亦農亦畜區,而是農業省份。但山西省自然條件、地理氣候多樣性,為發展畜牧業有著獨特優勢,不僅有天然草地,而且還有人工草地,還有大量的作物秸稈,因而各地在發展畜牧業中,摸索出不少成功的生產模式,諸如:養殖園區,生態養殖區,養殖場,專業養殖合作社等都具有鮮明的區域特色,先進的飼養技術,規模化的組織程度,科學化的管理水平,市場化營銷方式等都是很值得完善、借鑒、推廣的。
4.在組織管理發展方式上要改變畜禽飼養分散、設施簡陋、衛生條件差、防疫能力弱、飼養效益低的狀況、努力向區域化發展,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管理,現代化設施等現代化畜牧進展。
現代畜牧經營組織各地都創造了不少組織方式,較為普遍是農民畜牧專業合作社,這是發展農戶與合作的重要載體,是推進畜牧經營方式轉變的有效形式。因為畜牧專業合作社是連續生產、加工、市場、信息等環節的紐帶和服務中心,既能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又能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把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有效對接,增強農民適應市場能力。隨著畜牧專業合作社的深入發展,其合作社優勢和產業鏈條將在“產前、產中、產后”的一系列配套服務上會越來越好,使畜牧專業合作成為現代畜牧業經營的主導力量和生力軍。其它有效組織形成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借鑒推廣。
[中圖分類號] F3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10-0235-01
1 現代畜牧業的含義以及發展現代畜牧業的重要意義
現代畜牧業是在傳統畜牧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不僅用現代畜牧獸醫科學技術和裝備及經營理念武裝,還有基礎設施完善,營銷體系健全,管理科學,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質量安全,是優質生態、高產高效的產業。
畜牧業承前而啟后,前連種植業,后連加工業,是大農業的主要角色。畜牧業的發展對于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香河縣畜牧業的發展現狀
香河縣共有各類養殖4268戶,規模動物養殖場230個,實施“依法監管、科學防控” 的標準化規模動物養殖場25個,市級標準化示范場6個,省級標準化示范場2個,無公害畜禽養殖場6個,生豬定點屠宰場3個,肉牛屠宰加工場4個,禽類屠宰場1個,肉鴨屠宰、加工場1個。
畜牧業注冊品牌有:正大肉鴨、“姍姍”雞蛋、“京華香”肥牛。
肉鴨產業:香河縣正大有限公司是該縣集種鴨飼養、孵化、肉鴨養殖、屠宰加工、生產熟食、羽絨制品加工于一體的產、供、銷大型企業,現存欄種鴨(香河)7萬只,年均放養肉鴨430萬只;帶動養殖戶380戶;銷售收入3.5億元;利稅1500萬元。櫻桃谷肉鴨祖代繁育場是英國獨資企業,現存欄祖代肉鴨2萬只,年繁育父母代種鴨75萬只。
奶牛產業:香河縣現有規模奶牛場2個,為做大、做強我縣的“奶”產業,更好的貫徹落實省政府倡導的千萬噸奶工程,該縣重點對“井軒奶牛養殖場”、“聚鑫奶牛養殖合作社”等進行扶植,在現有3000頭奶牛基礎上,依托奶牛良繁項目建設,加強奶牛系譜建設和奶牛DHI測定工作,促進奶牛品質的提升和優良種群的建立。
肉羊養殖:香河縣香椿營村是牛羊屠宰、加工專業村,最近幾年,由單一屠宰、加工,逐漸發展成為養殖、屠宰、加工為一體的集約化生產模式。全村存欄肉羊5萬只,目前,已經成為該縣肉羊養殖的主力軍。
總體來說,香河縣的畜牧業不單在畜禽的飼養量以及畜牧業的產品產量,甚至是人均占有量都有明顯的上升趨勢。當下,香河縣的畜牧業生產方式同樣產生了正向的變化。畜牧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和區域化步伐都逐漸加大。總而言之,香河縣的畜牧業仍處在傳統飼養方式與現代化養殖方式并存、傳統養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階段,表現為規模小、品種雜,人畜混居、散放散養、混放混養、粗放經營。
3 發展現代畜牧業應該采取的措施
3.1 政府支持
3.1.1政策支持:政府對防疫工作的領導要進一步加強,全力協調各相關部門,保證“重點動物疫病指揮部”在應對各種突發疫情能夠實現快速反應機制。
3.1.2土地、資金支持:政府部門對養殖小區、養殖業項目用地的審批在合理規劃中應優先考慮,并確保防疫部門的各項經費能及時足額到位。
3.2 建立健全動物防疫體系
按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畜牧防疫體系建設的意見》,該縣九個鎮的動物防疫站全部高標準建成。微機、防疫器具等硬件設施完備,為應對突發疫情,香河縣建立動物重點疫病預警機制。繼續強化對基層動物防疫員政治、業務水平的培訓,全力提升其整體素質,堅決貫徹落實關于基層防疫員“三定”方案,免其后顧之憂,全身心的投入防疫工作,為香河縣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盡力獻策。
3.3 搞好優秀科技人才的引進、聘請及優良品種的引進、示范、推廣工作。大力引進域外的豬、牛、羊等優良品種的同時,更要注重優秀科技人才的引進,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只有以人為本才是發展我縣畜牧業的根本,我們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借他人智慧為已用,來推動香河縣畜牧業經濟的快速增長。
3.4為進一步促進香河縣畜牧業幾大主流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具體來說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3.4.1生豬養殖:應該以十個標準化生豬項目為契機,推動香河縣生豬養殖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良種化的養殖方向發展,在原有生豬養殖基礎上,為豐富人們飲食品種,引進“香福萊”黑豬、野豬,并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發展特色化、規模化、標準化養豬模式。
3.4.2蛋雞生產:應該以周莊恒昌養雞場、尚新養殖場等蛋雞省級標準化示范場的示范帶動,逐步使香河縣蛋雞的養殖走上規模化、標準化的軌道。同時,以廊坊市蛋雞存欄量最大的恒昌養雞場60萬只“姍姍”無公害、綠色產品品牌效應,穩中求進,促進全縣蛋雞生產品牌建設。
3.4.3肉牛事業:應該積極引進優良品種,大力推進規模化養殖水平,以京華香養殖、屠宰、加工一體化企業為龍頭帶動全縣肉牛產業發展。
3.5 堅持走適合香河縣縣情的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新路子:
關鍵詞:
畜牧業人才;斷層現象
知識經濟時代下,人才逐漸成為了限制行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高素質、高技能水平的人才能夠實現顯示生產力的有效轉化。任何一項產業的發展,均離不開人才的支持。但是當前我國畜牧業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卻存在著人才斷層的問題,相關專業人才比較匱乏,直接影響了畜牧業的全面發展。文章將結合畜牧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討論畜牧業與人才發展的相關聯系。
一、畜牧業人才斷層現象分析
縱觀當前畜牧業的人才隊伍建設情況來看,主要存在著高學歷的人才相對較少,隊伍人才流失現象嚴重等方面問題。
1.高學歷的人才相對較少
多年以來畜牧業處于基礎性地位,相關工作人員工資待遇相對較差,農業院校中的畜牧獸醫專業一直以來均為冷門專科,很多畜牧專業學生畢業后難以真正投入到畜牧行業工作中,直接影響了畜牧行業的整體發展,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較差。當前畜牧行業中多為中專或者中專以下的管理人員,同時具有老齡化的普遍特點,年輕勞動力相對較少,相關畜牧業知識掌握程度較差。
2.隊伍人才流失現象嚴重
畜牧業人才隊伍的構建,是促進畜牧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在當前的畜牧業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專業技術能力有限的問題,很多從事畜牧業的相關工作人員并非專業出身,通常依靠自身的經驗或者是自己所掌握的各類知識進行畜牧業管理。同時,畜牧業人才隊伍流失的問題普遍存在,相關管理制度比較匱乏,畜牧業人才工作積極性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畜牧業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
二、畜牧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分析
知識經濟時代下,人才的價值愈加凸顯。畜牧業可以通過創新管理理念,提升重視程度;調動人才熱情,注重人才培養;健全管理制度,凸顯評價意義以及推廣先進技術,提升職工待遇等方式,構建人才隊伍,充分發揮人才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價值。
1.創新管理理念,提升重視程度
新時期背景下,我國畜牧業正由傳統的農村散養方式,向集約性、規模性畜牧發展模式轉變,而大規模的畜牧養殖需要眾多的人才加以保證,但是當前畜牧業人才卻相對比較匱乏。加強對人才管理機制的管理,有助于提升畜牧養殖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為畜牧業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相關管理人員需要提升對畜牧業人才管理的重視程度,引入更多具有高技能水平、高專業能力的人才,改善當前畜牧業人才斷層的問題。同時,畜牧業管理的過程中,還需要創新人才管理的理念,積極學習與借鑒其他國家、地區的畜牧業人才管理模式,基于現代畜牧業發展的角度,不斷創新畜牧業人才管理的方式,構建專業化的人才隊伍,為現代畜牧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調動人才熱情,注重人才培養
畜牧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過程中,人才的實際工作熱情度、工作積極性將會直接影響畜牧業的發展質量、工作效率等,故而需要提升對畜牧業人才的重視程度,通過多種管理對策,調動人才的工作熱情。比如畜牧業可以完善人才選拔機制,基于員工的工作時間、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效率等,實現按勞分配,為員工創設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畜牧業可以適當引入企業管理中的激勵機制,針對于工作質量較好、工作態度較佳的人才,可以進行物質鼓勵或者精神鼓勵,針對于表現較差或者頻頻出錯的人才,則需要進行及時引導或者適當懲罰,加強對畜牧業人才的全面管理,使每一位畜牧業人才均能夠積極工作、提升自我,促進畜牧業的整體發展。同時,畜牧業還需要注重人才培養的價值,為人才創設良好的發展平臺,使人才能夠與畜牧行業一同發展。比如畜牧業可以在人才就職之時,便指導人才制定職業發展規劃,將人才個人的職業發展規劃與畜牧業的發展相互聯合。在人才發展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跟蹤與指導,定期開展相關知識講座,增強每一位畜牧業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掌握能力,發散他們的思維,通過各類項目的分析,構建科研基地,促進畜牧業的全面發展。
3.健全管理制度,凸顯評價意義
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夠使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杜絕各類不良問題的發生,對畜牧業的整體發展能夠產生重要的影響。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需要提升對畜牧業人才管理的重視程度,畜牧業需要充分考量行業發展的前景以及市場變化的特點,通過技術管理制度、培訓管理制度、人才招聘管理制度等等,將各類工作內容與畜牧業人才管理制度相互聯系,實現按勞分配,為員工創設良好的工作環境。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主要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制度建設活動。首先需要構建員工工作環境管理制度,需要保證每日畜牧業工作衛生清潔的具體內容、檢查的標準以及相關懲罰對策等。其次需要構建員工用人管理制度,明確人才選擇的相關側重點,保證人才聘用的合理性與專業性,完善平臺機制。在此基礎上,畜牧業還需要以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為依托,以重大項目為載體,著力構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平臺,使人才能夠積極參與到畜牧業各項競賽活動中,保持人才工作的積極性。畜牧業可以定期開展人才評價活動,將人才的實際工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相關賽事的參與情況等相互結合,實現綜合性的評價,保證評價的價值。
4.推廣先進技術,提升員工待遇
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畜牧業需要積極推廣先進技術,引入人才管理戰略,培養一批具有一線工作經驗的高技術水平人才。各基層畜牧獸醫站可以加強對畜牧人才的引入,推廣現代化應用技術,將更多先進的管理技術、先進的管理理念等融入到畜牧業管理活動中。在人才機制上,畜牧業需要進行較大力度的調整,需要明確人才的重要價值。畜牧業可以引進和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隊伍,提升畜牧業員工的待遇。比如可以適當增加員工的經濟收益,或者也可以定期組織員工進行深入學習等等,提升專業技能人才管理的重視程度,為畜牧業人才創設一個能夠充分展現自我才能、展現個人創新能力的平臺,通過向養殖業提供社會化服務,真正展現畜牧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價值,為我國畜牧業全面性、規模性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實現畜牧業的有力轉型。
綜上所述,新時期背景下,需要提升對畜牧業人才管理的重視程度,明確人才對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可以通過創新管理理念,提升重視程度;調動人才熱情,注重人才培養;健全管理制度,凸顯評價意義以及推廣先進技術,提升員工待遇等方式,改善高學歷的人才相對較少,隊伍人才流失現象嚴重等當前畜牧業人才斷層問題,為畜牧業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實現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提升。
作者:吳楓 單位:新疆畜牧科學院組織人事處
參考文獻
畜牧業發展水平是農業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當前,畜牧業已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頭戲,大力發展畜牧業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發展畜牧業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的綜合效益,一方面可以拉動糧食、飼料等種植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又可以促進糧食消費轉化,實現糧食增值,平衡糧食供求關系;發展畜牧業有利于大量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發展畜牧業有利于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因此,發展畜牧業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但是,隨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和規模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地方品種資源消失、畜產品質量安全存在隱患、資源消耗大和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也隨之出現,給畜牧業地健康發展帶來了潛在的不利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畜牧業的發展,提高其運行質量和效益,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1 增強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的緊迫性
1.1 農戶飼養畜禽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
目前,在我國農村畜牧業生產中,農民分戶小規模飼養和粗放經營等仍是畜禽生產的主要方式。農戶飼養畜禽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這不僅影響了畜牧業發展的經濟效益提高,而且養殖環境差、管理水平低、畜禽發病率高。因此,發展現代畜牧業,需要各級政府從政策上和經濟調控上積極引導廣大農戶實行科學養殖,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
1.2 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不到位
近年來,盡管各級政府對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有所重視,但仍然存在認識不到位、防控工作時緊時松的問題。加強對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是確保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和推進現代畜牧業進程的根本性保障措施。對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各級各部門必須高度重視,一以貫之地抓緊抓好,確保認識到位、投入到位和工作到位。
1.3 畜牧業科技推廣進程緩慢
由于農戶發展畜牧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低,我國畜牧業科技推廣進程緩慢,先進的科技成果難以得到轉化;加上畜禽良種繁育、推廣體系不健全和不配套,難以適應現代畜牧業發展的需要。
1.4 對優良品種資源的保護未得到高度重視
在當前我國的畜牧業生產中,對畜禽優良品種資源的保護未得到高度重視,許多地方優良品種資源處于瀕危境況。如“云南白鵝”雖已被列為全國地方優良品種資源,但近年來保護不力,已有退化變質的跡象。因此,國家應就畜禽品種資源得保護建立一系列法規制度,重視優良品種資源的保護工作。
1.5 使用違禁藥物添加劑
一些地方的畜禽飼養者受利益驅使,出現了使用違禁藥物添加劑的現象,這不僅不利于畜牧業的健康發展,更危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因此,各級各有關部門應當高度重視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建立與健全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1.6 環境污染
發展畜牧業,必須與保護生態環境相協調。在規模養殖場和養殖集中的地區,要采用先進的環保技術和措施,切實抓好環境污染治理。
2 發展現代畜牧業的基本要求
2.1 現代畜牧業是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畜牧業
發展現代畜牧業是一個較長時期的漸進過程,要加快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程度高的畜禽養殖場的建設,充分滿足市場對畜產品的需求。
2.2 現代畜牧業是技術密集型、工程化程度高的畜牧業
要建立現代化的畜禽養殖企業,使用優良畜禽品種,采用先進的飼養、獸醫、加工技術以及排污治污技術設備,實行科學的管理制度和手段,提高畜牧業的科技含量。
2.3 現代畜牧業是優質、高產、高效和安全的畜牧業
畜禽養殖企業生產的畜禽及其產品必須優質、高產,這樣才能確保企業取得高效益。同時,必須確保畜禽及其產品的質量安全可靠,既要讓人民群眾放心消費,更要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的營養水平。
2.4 現代畜牧業是一個飼料、養殖、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的產業體系
在畜牧業發展中,各個環節都要相互配套、相互促進、協調發展,以實現良性互動和共同發展。
3 推進現代畜牧業進程的戰略措施
3.1 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確保農村生產快速發展
建設和改造一批畜產品加工企,制定和落實對企業的扶持政策,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和與農戶連接機制創新上給予重點扶持指導,盡快培育出一批帶動能力強、帶動機制好、帶動農戶多的重點龍頭企業。同時,引導龍頭企業打破地域和行業界限,向跨地區、跨行業、跨集團化方向發展,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增強輻射帶動功能,建立起“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養加銷一條龍和商工牧一體化的龍形生產經營體系。
3.2 調整畜牧業內部結構,合理布局區域發展目標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現代畜牧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持。現代畜牧業職教集團將發揮自身優勢,為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提供支撐作用,主要體現在:
1.1科技支撐作用
通過集團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引導科研機構與企業深度合作,開展科技協同創新與技術集成示范推廣,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構建成果轉化基地。
1.2人才支撐作用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人才是關鍵的因素。現代畜牧業職教集團堅持兩個層面開展人才培養計劃,一方面立足職業教育的根本,實施高職層次的畜牧人才培訓計劃,依托示范基地進行校企合作、頂崗實習、訂單培養、現代學徒制培養等多種形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打造一批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畜牧人才;另一方面實施繼續教育、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計劃,通過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對數字化資源升級再造,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優質智能化資源培訓包”建設,從根本上解決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難以集中統一學習的問題。農民依托云教學大數據可以在田間地頭、養殖基地隨時隨地完成學習活動,使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不受時空限制,做到全覆蓋,讓更多農民受益。
1.3服務支撐作用
依托現代畜牧業職教集團加強服務體系和服務隊伍建設,完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網絡,大力推廣“專家+農技人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模式,提升農技推廣服務能力。
2現代畜牧業職教集團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擴大了農民就近就業的范圍
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畜牧業要圍繞提高標準質量、提高養殖效益的目標,搞好產業規劃,高層次布局。按照“以地定畜、總量控制、突出重點、種養結合”的發展思路,進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是現代畜牧產業的發展方向。探索多種合作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合作入股等多種形式實現更多小農戶與現代畜牧業的有機街接,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提高畜牧業從業者的整體素質,促進新型職業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畜牧業,加快發揮畜牧業鄉村振興戰略引領作用。
3現代畜牧業職教集團在產業精準扶貧中的作用,保障了農民就近就業的利益
農民最熟悉的生產方式就是種養殖業,農民最能依靠的資源也是種養殖業,只要農民掌握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養殖模式,這無疑是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發揮現代畜牧業職教集團的作用,通過開展校企、校校等深度合作,建立政府、行業、企業、院校、農民深度融合的平臺,優化資源配置,疏通就業創業渠道,與政府和企業一起積極探索“公司+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訂單養殖模式,通過保底分紅、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
4現代畜牧業職教集團在扶持新型經營主體中的作用,拓展了農民就近就業的途徑
一、草原面積廣闊,發展基礎雄厚。全現有天然草原1841萬畝,可利用草原1632萬畝。分別占全盟的天然草原和可利用草原的40%和42%。其中農區291萬畝、半農半牧區732萬畝、牧區818萬畝;林間草場總面積1851萬畝,農區91萬畝、半農半牧區265萬畝、牧區77萬畝、林區1419萬畝。草地牧草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品質良好,產草量較高。常見植物82科296屬、562種,飼用植物482種,各類草地平均每公頃產可食干草暖季和冷季分別為1180公斤和745公斤,每年打貯草5億公斤以上。同時,有3個以畜牧業產業為主的蘇木鄉辦事處,面積合計8666平方公里,占全總面積的51%。
二、畜牧業發展已形成了一定規模。畜牧業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實現了持續穩定快速發展。2003年牧業年度,全家畜總頭數達324.3萬頭(只、口),在全區101個縣位列第二。2004年,全家畜總頭數達到374.15萬頭(只、口),躍居全區101個縣市之首,創歷史最好水平。年連續3年名列前三名。牧業年度牲畜存欄達到338萬頭(只、口),位居全區各縣第三名。其中肉羊存欄300萬只,出欄120萬只。
中圖分類號: F326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7.05.028
1目前畜牧業信息技術工程的發展現狀
作為我國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國內從事畜牧業生產占很大的比例,這種情況下,在畜牧業發展中合理應用科學信息技術手段來提升生產效益是當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另外,由于畜牧業在我國農業產業發展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其信息化發展也是推進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力量。畜牧業信息工程的建設涉及各個方面,不僅包括了因為科研技術的進步使我國畜牧業養殖經營更加科學簡便,而且信息化發展也使得畜牧業的推廣工作更加高效。
隨著國際全球化腳步的不斷邁進,科學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各種新型科技的發展崛起已成必然趨勢,隨之而來的是行業知識層面的不斷擴展和提升,而畜牧業作為比較特殊的農業生產行業,正是在這種大的背景下抓住了機遇,畜牧業涉及到生產養殖、科學管理,還有禽舍建筑設計、生物環境保護以及經營推廣、加工銷售等各個方面,而在信息化時代中這些方面都在不斷的更新換代中,很多新興的科學技術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國畜牧業的長久發展。另一方面,畜牧業所涉及的領域很寬,跨領域信息產業化的時代中,將各個方面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夠從整體提升我國畜牧業的生產效率,能夠從根本上保證我國畜牧業信息化生產的不斷成熟。
2畜牧業信息化發展的具體方向
當前社會,傳統的勞動生產力已經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新興科技手段,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也真正母本上推進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促使現代社會邁向新的科技化時代。而作為我國農業生產中傳統基礎產業的畜牧業,在這樣的背景下,其新的發展方向又會有哪些變化,其中主要包括了生產養殖技術的轉變更新、經營銷售的合理便捷及信息知識獲取方面的全面合理等。
2.1信息科技化的養殖生產
首先受到信息科技化影響的就是畜牧業最主要的養殖生產環節,現代養殖技術不同以往,科學自動化和信息數字化的管理控制使得如今的畜禽養殖更加先進,其中數字化標準養殖的生產觀念在社會科技的推動下已經不斷的成熟,其主要是通過多方面的信息采集和整理,之后進行進一步的優化控制,使得畜牧業可以向其他生產產業一樣邁向高度自動化,通過這樣的發展形勢,借助越來越完善的網絡信息以及科學管理系統,加快養殖生產的科學自動化管理,并且配合數字化監控管理和科技信息理論知識的支撐,解決傳統形象中臟亂差且投入過多收益太低的問題。不僅使得現代畜牧業養殖環節能夠更加科學便捷,而且通過規范管理和養殖模式來整體提升現代畜牧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2.2經營銷售的現代信息化發展
雖然城市化的發展越來越快,但是畜牧業在農業生產中依舊重要,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員也占據著農業生產的很大比例,但在實際生產經營中,畜牧業的商業化產業鏈要遠比其他農業生產業要長,科技信息化的加入可以使得畜牧業的經營銷售更加便利,先進的技術支持使農畜產品從產前養殖到經營管理中的各個環節,都能得到優化控制,而信息化所提供的市場需求也會更加準確,幫助農畜產品可以更好的迎合現代居民的實際需求,在保證質量的同時使畜牧業的生產經營規模不斷壯大,市場供需調控更加科學合理,實際的銷售經營效益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市場信息化監管配合科學養殖生產,畜牧業的信息化工程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強。
2.3現代農畜服務平臺的管理
畜牧業由于其行業的特殊性,對于各個方面的知識需求不同,在生產養殖和銷售經營各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支持,而多媒體信息時代的到來,為我國畜牧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撐,以先進的多媒體信息服務平臺來為更多的畜牧養殖戶提供專業的技術理論知識,并且在服務平臺中設置多種自助智能信息監測系統,幫助更多的畜牧養殖人員依據自身需求來進行信息篩選,同時,也可以在網絡信息欄中加入政府官方的服務窗口,使得政府或市場管理人員能夠實時了解市場的發展動向,從而進行規劃方案的合理預調評估等工作。通過建立科學的農畜服務平臺,并對其進行不斷的完善管理,從而促進畜牧行業的健康發展。
3結語
綜合以上所分析的畜牧業信息工程化發展的重要意義以及各種問題和應對策略,可以切實認識到信息技術理論為現代畜牧業的發展帶來的重要轉變,因為其在我國傳統農業基礎產業中所占的比重較大,所以畜牧業的整體發展更新換代也逐漸引起關注,通過信息管理使得養殖生產、銷售經營和信息推廣等各個方面都能得到更加科學先進的發展變化,當然,對于畜牧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升也是畜牧業信息工程化健康發展的一大重點,只有做好各個方面的優化管理工作,才能切實保證我國畜牧業現代信息化發展的不斷成功,保證其基本經濟效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寶祝.我國農業信息技術與農業信息化發展戰略研究[J].農業網絡信息,2007(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