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0 10:13:3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智慧醫療的價值,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 R714.2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5(c)-103-02
異位妊娠是指孕卵在宮腔以外發育著床,俗稱宮外孕,是引起婦科急腹癥的常見原因。隨著引起異位妊娠的病因的增多,異位妊娠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但是高度敏感放射免疫測定血HCG及超聲檢查的廣泛應用,近80%的異位妊娠早期診斷率已顯著提高[1]。對于年輕、未生育、懼怕手術而又有適應證的患者,藥物保守療法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2]。目前,臨床上使用最多的藥物是甲氨蝶呤(MTX)。本科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共收治行MTX保守治療的異位妊娠患者49例,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本科共收治入院行MTX保守治療的異位妊娠患者49例。年齡21~35歲,孕次1~5次,停經天數36~60 d;B型超聲示:包塊直徑0.5~4.0 cm,用藥前血β-HCG為42.6~2 000.0 U/L。
1.2 方法
1.2.1 MTX為抗代謝類化療藥,能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的作用,干擾細胞DNA的合成,從而抑制滋養細胞增生,破壞絨毛,使胚胎組織壞死、脫落、吸收[3]。
1.2.2 應用MTX 1 mg/kg深部肌內(分兩側臀部)注射。在治療第4天和第7天監測血清β-HCG 1次,若血清β-HCG下降不滿意,1周后重復注射1次。治療過程中如出現包塊進行性增大或有腹腔內出血表現,以及2次注射后血清β-HCG仍下降不滿意,則行手術治療。
2 結果
本組MTX單次注射治愈27例,血清β-HCG降至正常時間為7~36 d;重復注射MTX 9例;13例患者手術治療,成功率為73%。
3 討論
3.1 一般護理
異位妊娠患者入院以后,護士應該主動、熱情的接待,詳細介紹病區的環境,介紹患者的管床醫生以及責任護士,讓患者產生一種安全感以及歸屬感;其次要合理地安排患者的病室。要尊重患者的選擇,可以將同一個病種或者同一個年齡段的患者安排進同一個病室,可以使她們快速地進入患者的角色;讓治療成功的患者或者同齡的患者給予鼓勵以及關心,能從正面影響異位妊娠患者的心理活動。
3.2 專科護理
經常巡視患者,觀察早期癥狀及腹部情況,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體溫的變化,注意患者的精神狀態。重視患者主訴,嚴密觀察患者有無腹痛,如腹痛的性質、部位、程度、時間;用藥后最初3 d出現輕微的下腹墜脹痛,可能和MTX滋養層細胞壞死、溶解,并與輸卵管管壁發生剝離,輸卵管妊娠流產物至腹腔刺激腹膜有關。如腹痛劇烈伴墜脹、腹部壓痛、腹部反跳痛、腹肌緊張、移動性濁音及早期休克癥狀,提示破裂,應立即搶救。
3.3 用藥護理
3.3.1 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治療計劃,包括用藥的目的、方法、副作用等,使患者消除恐懼心理,同時配合行相關輔助檢查:血、尿常規,血清β-HCG,肝、腎功能,B型超聲等,以了解患者能否耐受化療。
3.3.2 由于MTX的劑量是根據患者公斤體重計算的,因此,用藥前連續3 d準確測量患者身高、體重,提供數據給醫生以便精確計算用藥劑量,測量前囑患者排空大、小便。
3.3.3 嚴格遵醫囑準確用藥。MTX是一種粉針劑,用注射用水5 ml稀釋時注意要充分溶解后,吸盡藥量,以保證劑量的準確。藥物現用現配,注射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及時詢問患者感受,注意觀察陰道流血及陰道排出物情況。
3.3.4 用藥后要復查,了解有無肝損害和骨髓抑制。同時護士要囑患者保持口腔清潔、多飲水、進食后用0.9%氯化鈉溶液漱口。
3.4 心理護理
異位妊娠患者由于對疾病的認識不足,對治療情況不了解,且異位妊娠隨時有破裂的可能,特別是未孕、未育患者,擔憂手術后不能生育,往往產生恐懼、焦慮、緊張等心理。因此,在工作中護士要首先以親切的態度、和藹的語言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并且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耐心細致的向患者講解有關知識、治療方法及治愈成功的患者等,要告訴患者,用此種方法能使異位妊娠組織完全溶解,無管壁損傷,避免了因手術造成的瘢痕及周圍組織的黏連、保留了生育功能。使患者情緒盡快穩定、安心,處在最佳心理狀態接受治療與護理,盡快康復[4]。同時告訴接受此項保守療法的患者,必需在思想上做好手術治療的心理準備。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要理解、同情患者,對于患者提出的問題耐心地給予解答,消除其顧慮,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3.5 生活護理
治療期間應臥床休息,避免突然變換、腹部按壓、熱敷以及咳嗽、打噴嚏、大笑、用力排便等所有可能引起腹壓增高的動作。MTX具有腎毒性,因此,注射后囑患者多飲水,每天飲水1 000~2 000 ml,禁食酸性食物,禁飲酒,以減輕藥物的副作用。飲食上應多食動物肝臟、魚類、肉類、豆類等高營養,高維生素的食物,多食蔬菜,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和腹脹。注意保持會陰清潔,陰道流血期間勤換會陰墊,以防上行感染。
3.6 注意觀察MTX的毒性反應
雖然筆者在臨床上觀察MTX無明顯毒性反應,但MTX為抗腫瘤藥物,有一定的副作用:①胃腸道反應,包括口腔炎、口唇潰瘍、咽喉炎、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消化道出血;②肝功能損害;③骨髓抑制,主要引起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所以,用藥前應常規檢查血常規及肝功能,用藥時護士抽取藥物劑量一定要準確,且注射藥物給予深部肌內注射,兩側臀部交替注射,防止發生硬結和局部壞死[5]。治療期間出現惡心、胃部不適13例,出現腹痛者9例,停藥后癥狀均自行消失。
3.7 出院指導
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注意會衛生,禁性生活1個月,再次妊娠宜在半年后;對血HCG未降至正常者,囑其每周來院抽血測HCG 1次,直至正常。每月門診復查1次,以了解包塊和游離液吸收情況;對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用藥3~4個月后行輸卵管碘油造影,以了解輸卵管通暢情況。加強營養,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
4 小結
MTX為一種對滋養細胞腫瘤高度敏感的化療藥物,可抑制滋養細胞的增生,破壞絨毛,使胚胎組織壞死、脫落、吸收。因藥物治療方法簡單、方便,且對患者損傷小,同時能夠保留輸卵管及生育功能,故深受廣大有生育要求婦女的歡迎。在治療過程中應嚴格掌握用藥指征和用藥方法[6],積極配合醫生密切觀察病情、嚴密監測血壓、血清β-HCG、超聲監測包塊變化等,給予正確的用藥護理和心理護理,及時處理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張少玉,江紅.甲氨喋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27例臨床觀察[J].福建醫學,2004,26(6):141.
[2]孫曉燕,陳穎,馮偉.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易位妊娠的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4):466.
[3]劉莉花.中西醫結合治療異位妊娠的觀察與護理[J].護理雜志,2004,21(4):50.
[4]蔣煒鋒,毛秀英.子宮及卵巢手術前患者的心理調查及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1995,30(6):346-347.
油畫是西方繪畫藝術的一種,它主要是指用快干油和慢干油調和顏料所做繪畫作品的藝術形式。在公元十四世紀的時候,經過畫家凡·愛克兄弟精心改進后,一直被很多的藝術家使用。油畫一般是在畫布和紙板上創作,油畫用到的顏料有著非常強的遮蓋效果,它能夠突出物體的空間感和色彩。
據有關歷史研究發現,過去人們就知道一些油料常被用作涂料,這些涂料常常被用作日常生活的裝飾。有關資料記載,油畫藝術在公元13世紀的時候就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直到公元15世紀的時候,蛋彩作為材料得到了藝術家的廣泛關注,滿足了這一時期藝術家對繪畫的要求。但是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以及美術形式新的要求,一些全新的繪畫材料就出現了。在公元16世紀的時候,油畫材料有了更大的發展。而到了17世紀甚至之后的很長時間里,藝術家們開始使用純油畫的原料作畫。到19世紀的時候,工業革命的出現改變了世界,很多的油畫藝術家直接從勞動中解脫出來,全身心地投入到油畫創作中,這時的他們開始對自己所用到的繪畫材料有所了解。從20世紀到今天,繪畫材料的知識已經被很多的畫家所掌握,這就有了一定的競爭價值,而這一階段的油畫材料在油畫作品中沒有了太大的意義和作用。
二、油畫材料在油畫中的多重意義
(一)在油畫創作中的意義
我們都知道,在工業革命到來之前,很多的藝術家都是使用自制的顏料作畫的。很多的藝術家都有一套研制材料的方法,這些方法經過傳承之后,得到很大的改進,而這些改進只是換湯不換藥。以前的顏料都是放在囊狀物中保存的,這種囊狀物可以用一根類似象牙針的東西扎破,在扎破之后就可以把顏料擠出來了。而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繪畫的很多顏料都可以通過廠家直接生產,提供給藝術家,這些畫家都可以買到現成的顏料,這對油畫的創作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
(二)油畫作品使用繪畫材料的意義
早期畫家在創作油畫的時候,是通過油畫顏料之間的相互滲透產生的色彩變化,完成一幅作品。這個時期的油畫顏料畫出了透明的表層和釉彩層,使得畫面具有非常神奇的效果。而在印象主義時期,很多的印象派畫家直接涂上顏料,不讓顏料進行混合,而是讓它們并列出現在畫布上,以便達到顫動的藝術效果。用顏料作畫,是為了讓顏料在光的影響下產生一定的色彩變幻。新印象派的畫家使用的則是色彩分割理論。而到了現代,油畫的材料在使用上已經沒有了基本的約束,主要還是油畫藝術家怎樣使用好這些繪畫材料表現出自己的想法和思想。
(三)繪畫材料在油畫發展中的意義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期之內,繪畫材料受到了油畫自身形式和內容的約束,雖然繪畫技巧很重要,但是,繪畫材料在色彩效果的表現上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那個時候,很多的油畫材料只是為了能夠表達油畫作品中比較真實的色彩效果,這些都是為油畫的內容和形式服務的。而對于油畫材料自身來說,在那個時候是沒有什么地位的。浪漫主義的畫家總是用色彩來表現自己的情緒,而印象派的畫家則是喜歡用顏料來表達美感,因此顏料自身的地位得到大大提高。在后印象派、野獸派、表現主義、抽象主義等派別里,顏料地位就得到了提升,而畫家對于油畫顏料的運用到了一個頂峰,直到現代,新觀念的滲入,也沒有改變繪畫材料在油畫中的地位。
三、結語
一般說來,畫家在創作油畫的時候,用的最多的工具就是畫筆,而油畫剛開始用的則是貂毛制作的畫筆。因為貂毛畫筆的筆觸較光滑,比較適合精確風格的油畫。一些傳統的油畫筆用的是經過漂白的豬鬃毛畫筆。19世紀之后,又出現了以鋼片為材料的油畫工具,這種工具為油畫創作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也使得油畫帶給人們一種新的視覺效果。現代社會,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以及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很多新的繪畫工具陸續產生了,比如:尼龍筆、噴槍等等,這些工具和繪畫材料使得油畫的效果更加平滑和細膩。總的說來,不管這個社會如何改變,工具如何更新,油畫帶給人們的視覺享受是不會變的。現代的很多寫實主義油畫家們,開始使用計算機多媒體的額手段進行起稿。未來還會有很多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供畫家們使用和選擇,對此,我們還會作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病案1】 患者,女,27歲,主因反復發熱1年,于2014年9月2日就診。患者自2013年9月初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午后高熱,Tmax 39~39.2 ℃,約3周發作1次,持續約1~2周,嚴重時可持續3周,后體溫可自行降至正常。自2014年1月夜間發熱,Tmax 37.5~38.7 ℃,晨起降至正常。發熱前均有惡寒,伴有多關節疼痛,口腔潰瘍、下肢結節紅斑。發熱及口腔潰瘍于月經前加重。無咳嗽、無關節腫脹。平素急躁易怒,嗜食肥甘。曾多次查血常規、感染指標(細菌、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結核)、免疫指標(類風濕因子、補體、免疫球蛋白、抗核抗體系列、ANCA)、腫瘤標志物均未見異常。ESR 44~52 mm?h-1,CRP 21~30 mg?L-1。首次發熱查子宮B超提示不全流產可能。多家醫院會診,除外肺部感染、結核、腫瘤及婦科疾病引起發熱,診斷為貝赫切特綜合征,運用多種抗生素及解熱鎮痛藥治療無效,因患者拒絕用糖皮質激素,特來求中醫診治。刻下癥見:情緒抑郁,雙下肢結節紅斑并關節串痛,口腔潰瘍,乏力,多汗,頭暈,眠差,口苦,納差,大便質黏,1~2 d一行。月經后錯,色暗紅有血塊,行經腹痛。查體:關節無紅腫,無壓痛,活動正常,下肢散在少許結節紅斑,色鮮紅,口腔潰瘍2處。舌暗紅,苔薄黃略膩,脈弦細。中醫診斷:內傷發熱,證屬邪郁少陽,氣陰兩虛,瘀血內阻,濕熱蘊結。治宜和解少陽,益氣活血兼清熱化濕。給予小柴胡湯加味,處方:柴胡15 g、黃芩15 g、黨參15 g、法半夏10 g、大棗10 g、炙甘草10 g、金銀花15 g、連翹30 g、白花蛇舌草20 g、蒲公英30 g、當歸10 g、赤芍10 g、生黃芪20 g、茵陳10 g、炒梔子5 g、大黃10 g。7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2014年9月9日二診,服藥期間,T 36.9~37.2 ℃,關節疼痛減輕,乏力感減輕,舌脈較前無明顯變化,辨證同前,繼服上方30劑。
2014年10月10日三診,服藥期間體溫偶有輕微波動,T 37~37.4℃,12~24 h恢復正常。口腔潰瘍逐漸愈合,無新發結節紅斑,納少,眠可,大便稀,每日3~4次。月經來潮,量多色暗,少量血塊,痛經。舌淡暗,苔薄白,左脈弦滑,右脈弦細。復查ESR 25 mm?h-1,CRP 8.84 mg?L-1,較前明顯下降,余理化指標未見明顯異常。上方去梔子、蒲公英,加生黃芪50 g、山藥20 g、煅牡蠣15 g,14劑。后隨診體溫未出現異常波動,繼服上方湯劑1個月,復查ESR、CRP正常,停藥。隨訪5個月,體溫正常。
【病案2】 患者,女,35歲,因多關節腫痛伴發熱8個月余于2014年7月30日就診。患者自2013年11月無誘因出現多關節疼痛,累及雙手指、腕、膝、踝,無腫脹、無活動受限,2周后出現惡寒,發熱,Tmax 37.5~38 ℃,以夜間發熱為主,每月發作2~4次,每次持續約3~5 d,就診于北京多家三甲醫院,多次行感染、腫瘤、風濕免疫性疾病篩查,結果:抗核抗體1∶320(顆粒型),ESR 60~70 mm?h-1,CRP 13~35 mg?L-1,余相關理化檢查均正常。當地三甲醫院診斷為結締組織病,予柳氮磺吡啶、消炎止痛藥物治療,癥狀無明顯改善,體溫升高,Tmax 39.4 ℃,改用甲潑尼龍24 mg,每日1次;甲氨蝶呤15 mg,每周
1次。關節疼痛減輕,Tmax 可下降至37.5~38 ℃,但仍間斷發熱,性質同前,后甲潑尼龍規律減量至4 mg、每周1次維持,停服甲氨蝶呤。就診前曾于外院查RF、ASO、免疫球蛋白、補體、抗CCP抗體、ESR、CRP等均陰性,抗ANA抗體1∶320(顆粒型),抗非組蛋白抗體(-)。甲狀腺功能正常。刻下癥見:發熱,T 37.8 ℃;手、腕關節輕痛不腫,面色晦暗,口苦咽痛,頭暈乏力,心煩急躁,納少眠差,溲黃便干,月經量少色暗,經前期小腹冷痛,經后期腹部發熱。查體:舌淡暗,苔薄黃,脈弦澀。西醫診斷:結締組織病。中醫診斷:發熱,證屬邪郁少陽,瘀血內阻,氣血互結。治宜和解少陽,活血化瘀,疏肝利膽清熱。給予小柴胡湯加味,處方:柴胡10 g、黃芩15 g、半夏10 g、黨參10 g、大棗10 g、生姜10 g、炙甘草10 g、當歸10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桃仁5 g、桂枝10 g、茯苓30 g、白花蛇舌草20 g、茵陳10 g、連翹15 g、蒲公英10 g、生黃芪30 g。14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2014年8月14日二診,服藥期間于經期發熱1次,T 38.0 ℃,持續1 d自行降至正常,其余時間無發熱,關節無腫痛,面色較前略紅潤,仍有咽痛。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澀。于某醫院再次行ESR、CRP、RF、抗CCP抗體等相關檢查未見異常,ANA 1∶320(顆粒型)。維持其激素用量,上方去大棗,加金銀花15 g,繼服30劑。
1 臨床資料
1.1 病例選擇 本文病例均按國家肝病防治中心規定肝炎防治方案臨床與病理診斷標準分型。將其中資料較完整者共144例隨機分為中西醫結合治療組與對照組分別進行治療。治療組80例,其中慢性遷移型肝炎(慢遷肝)44例,慢性活動型肝炎(慢活肝)22例,表面抗原(HBsAg)攜帶者14例。對照組64例,其中慢遷肝36例,慢活肝20例,HBsAg攜帶者8例。
1.2 一般資料 治療組男60例,女20例。對照組男42例,女22例。年齡5~56歲。除HBsAg攜帶者外均有乏力、食欲欠佳、輕度腹脹及肝區不適感。肝臟可觸及者100例,占69.4%。其中治療組56例,對照組44例。脾臟腫大26例,占18.1%,其中治療組16例,對照組10例。實驗室檢查:慢活肝肝功能均有明顯改變,慢遷肝均有血清轉氨酶(GPT)增高。HBsAg攜帶者肝功能均正常,HBV血清標志物檢查兩對半及PHSA-R,均用ELISA法測定。PHSA-R攜帶者肝功能均正常,HBV血清標志物檢查兩對半及PHSA-R,均用ELISA法測定。PHSA-R試劑由上海市傳染病醫院提供。其余均采用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試劑。檢查結果計HBsAg陽性72例,抗HBc陽性144例,前兩者治療組均為80例,對照組64例。HBeAg陽性108例,治療組58例,對照組50例。PHSA-R陽性62例,治療組34例,對照組28例。前三項陽性者46例,治療組24例,對照組22例。其余36例僅為HBsAg與抗HBV兩項陽性,治療組20例,對照組16例。經肝活組織穿刺病理檢查46例,治療組24例,對照組22例。臨床診斷與病理診斷符合者34例。符合率為73.9%。
兩組病例在年齡、性別、臨床特征、實驗室檢查結果及病理檢查等進行對比,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1.3 研究方法 所有病例住院后隨機分為中西醫結合治療組與對照組進行治療觀察。均做全面檢查,查肝功能及HBV血清病原標志物各項檢查。治療期間每2周復查肝功1次,每月復查HBV血清病毒標志物1次。療程均為3個月。出院后每月復查肝功能及HBV血清標志物,連續追查3個月以上,最短3個月,最長達6個月。
治療組:給予西藥護肝、對癥治療。如補充維生素B、C、E、K,肝太樂、肌苷,胸腺肽調整免疫功能。自覺癥狀較重者給予高滲葡萄糖靜脈點滴等。在以上基礎上加用五味消毒飲加味。基本方為金銀花15g,白花蛇舌草20g,野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9g,板藍根12g,柴胡9g,丹皮12g,虎杖12g,桑椹子12g,桑寄生12g,晚蠶砂12g,黃芪12g,生首烏15g,太子參15g,焦楂15g,大棗五枚。隨癥加減。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小兒適當減量。
對照組:僅給予與上相同的西藥護肝,對癥治療。
2 結果
2.1 療效標準 臨床治愈:自覺癥狀消失,肝脾腫大縮小或穩定不變,無叩痛壓痛,肝功能檢查3次以上正常。以上各項出院后追蹤觀察3個月復查仍保持穩定。好轉:主要癥狀消失,肝脾腫大穩定不變,無明顯壓痛及叩痛,肝功能明顯好轉或輕度異常,以上各項出院3個月內檢查基本穩定。無效:主要癥狀變化不明顯,肝功能無好轉。
2.2 治療結果 分組治療結果如表1、表2。表1 兩組治療結果 表2 兩組對HBV病原標志物療效比較表1提示治療組痊愈率為69.7%,有效率為93.9%。對照組痊愈率為39.3%,有效率為57.2%。兩組相比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治療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
由表2提示HBsAg、抗HBc、HBeAg與PHSA-R四項HBV病原標志物檢查治療組陰轉率分別為45%、42.5%、72.4%與76.4%,明顯優于對照組。經檢驗均P
3 討論
中醫認為慢性乙型肝炎屬郁證、肋痛、淤積等范疇。皆由于濕熱毒邪侵入與正氣受損而成為正虛邪戀之病,因此扶正祛邪是治療慢性肝病的基本法則。近年來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炎各報道不少,已有近千家用CIEP和RIA法篩選近60味對HBsAg有抑制作用的中藥。可調整機體免疫功能的中藥有90多味。有些草藥不僅可改善肝功能,還對減輕肝臟病變、促進肝細胞恢復甚至減少肝臟纖維化有一定作用。我們研究制定扶正祛邪、抗病毒、保肝脾的方案選用《醫宗金鑒》古方五味消毒飲,在此基礎上加以清熱解毒、益氣養陰諸藥治療慢性肝炎,取得可喜療效。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指頸椎或其周圍組織的病理改變而造成的頸神經根、頸脊髓、頸椎動脈受壓或受刺激引起的頭、頸、肩、臂或胸部的一系列癥狀的總稱。嚴重者可致肢體功能障礙,是中老年人的常見多發病之一。近年來在年青人群中也有上升趨勢。我科自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采用蒙醫藥加手法治療頸椎病94例,取得了明顯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94例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45例;年齡28~62歲,平均年齡45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16年。其中頸神經根型81例,頸椎動脈型3例,頸脊髓型2例,混合型8例。所有患者均以頸椎正側位、頸椎雙斜位及頸椎CT檢查為依據。根據影像學顯示:上述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椎體增生,頸椎間盤變性,頸椎曲度變直或棘突序列不整等征象。并同時排除頸椎結核、腫瘤及頸椎占位性病變。
1.2 治療方法
1.2.1 蒙藥治療
神經根型每日晨空腹口服高優-13味3克,溫開水送服,晚睡前珍寶丸3克,溫開水送服。脊髓型、椎動脈型及混合型均每日晨空腹口服高優-13味3克,溫開水送服,中午飯后珍寶丸3克溫開水送服,晚睡前麝香丸1.5克,溫開水送服。年老體弱者上述藥量酌減,脾胃功能不和者加用消食-10味丸,3克每日3次空腹口服。7天為1個療程。
1.2.2 蒙醫推拿正骨手法
病人坐位,年老體弱者可取臥位。(1)放松手法:以拇指揉法為主,從肩部及肩脾區上緣開始沿頸推棘突、橫突外緣達枕骨,往返揉10次,行手法中遇明顯痛點處應避之。(2)牽引手法:術者在患者側方,一手托住患者下頜,一手置于患者枕部,緩緩用力向上牽引,并輕輕向左右方向旋轉頭部。(3)正骨手法:以推正和按順法為主,雙拇指按于其后突明顯的棘突旁,左右旋轉式錯位者用兩拇指分別置于左、右偏向不同的2個棘突旁,讓患者略前屈運動時,雙拇指用力推正之。可聽到復位彈響聲說明復位成功,并同時兩指分別騎跨于棘突自上而下按順棘突,行手法10次。(4)強壯手法:正骨后梳理椎旁組織和調理氣血。常用彈撥、拿捏和點穴為主,選擇穴位為大椎、白會、風池、肩井等穴位,往返做10次。7天為1個療程。
1.3 療效標準
服蒙藥平均3個療程(2~5療程),手法治療平均5個療程(3~7個療程)。治愈:頭痛、頭暈、頸肩酸痛及肢體麻木等癥狀消失,活動時未出現任何不適,恢復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顯效:諸多癥狀和體征消失,參加活動時偶有不適,但不影響工作和生活。好轉:諸多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遇勞累及著涼時出現上述癥狀,休息后癥狀緩解。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改善,不能從事日常工作。
2 結果
治愈27例,占28.7%;顯效30例,占31.9%;好轉25例,占26.5%;無效12例,占12.7%;總有效率為87.3%,隨訪30天未復發。
3 討論
在《蒙醫臨床醫學》里把頸椎病歸屬于“希拉烏蘇”病范疇[1]。認為體內三根(即赫依、希拉、巴達根)失衡,七素(即精、津、髓、骨、血、肌肉、脂肪)代謝失常,使人體精髓虧虛,外衛不固,使風、寒、濕乘虛而入于經脈、肌肉、骨關節日久瘀結不散而發病。故蒙醫治療頸椎病注重調節“三根”、“七素”之功能,使“赫依、楚蘇”暢通無阻,防止“希拉烏蘇”在肌肉、骨關節等部位聚積,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方中蒙藥均具有調節“三根”、“七素”之功能,具有祛寒、通痹、舒筋活血、鎮痛安神等作用。推拿正骨手法可糾正頸椎偏歪之棘突,調整椎關節的紊亂,消除局部組織痙攣,松解組織和椎關節粘連,從而解除對頸椎動脈及頸神經的刺激和壓迫,消除頭痛、頭暈、項背部疼痛及上肢酸、脹、麻等癥狀。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簡稱甲減,是由于不同因素使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而誘發全身性低代謝的一種內分泌疾病。臨床常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懼冷、無力、記憶力衰退、反應能力降低、粘液性水腫等癥狀。該癥發病率約為1.5%,但近年來發病率逐年遞增,臨床治療中一般采用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但臨床效果較差,會誘發多種不良反應,危及患者健康。據相關文獻,對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者采用中醫辯證治療具有明顯的優勢[1]。為此本文將探究中醫治療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者的臨床治療,現綜述如下。1 甲減的中醫學認識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在中醫研究中屬“虛勞”、“虛損”范疇,該癥會危及心腦血管、心腎功能、消化、呼吸等系統及臟器。《黃帝內經》云:“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陽虛則陰無所附,無所生,陰津遂虧”。《黃帝內經》中將甲狀腺腫物稱為“癭”,因此可將甲減等癥稱為“癭病(虛損癥)”[2]。該癥的基本病機多因腎陽虛或脾陽虛、心陽虛所致,病位多在腎脾心肝四臟出病發。臨床中以神疲乏力、怕冷懼寒、四肢不溫、男不育女不孕、元氣虧損,表現出虛寒、腎陽虛、脾腎陽虛、心腎陽虛等癥。
中醫學認為甲減之本在于陽虛,其標為淤血痰濁,其象為痰濁黏液性水腫。腎陽不足會引起機體長期陰寒,血行瘀滯,運化水濕而生陰邪于身。同時肝氣不暢,痰氣阻淤于頸部,而形成“癭腫”之象。2 中醫辨證治療
甲減中醫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表現癥狀及病情變化進行辨證給藥治療。甲減初期和恢復期常發病于腎臟和肝臟,呈現肝郁氣滯之標,表現為痰凝于頸之象,而恢復期多伴有痰阻血瘀之形。甲減嚴重其表現為腎陽不足或脾陽不足、心陽不足及淤血、水濕、痰濁等病象。因此,在治療中,應辨證其病位,在腎、在心、在脾,或多臟兼有,按照中醫辯證甲減癥表現為陰陽兩虛證、心腎陽虛證、脾腎陽虛證、痰濕淤結證。
2.1 陰陽兩虛證患者,給予熟地黃、山藥、何首烏、澤瀉、茯苓各15g,枸杞子、山萸肉、女貞子各12g,菟絲子、肉蓯蓉、仙靈牌9g。對陽虛加重患者加減肉桂和附子,對陰虛加重患者加減生地黃、黃精等。陰陽兩虛證患者多怕冷畏寒,大便干結,小便清長,腰膝酸軟,五心煩熱,視物模糊,眩暈耳鳴,舌紅苔白,會引起男性遺精,女性不孕。因此在給藥中,應注重補腎填精[3]。本方中的肉蓯蓉具有補腎壯陽之效,改善陽虛,增強抗寒能力,增強機體免疫力。同時給予熟地黃、山藥、何首烏、澤瀉、茯苓、枸杞子、山萸肉、女貞子、菟絲子、仙靈牌、肉桂生地黃、黃精等,以使滋陰不傷陽,陰陽雙補,陰陽共調[4]。
2.2 心腎陽虛證患者,給予丹參、黃芪、豬苓、白芍、茯苓各15g,白術、杜仲12g,桂枝、甘草、熟附子各9g。對浮腫患者加減車前子、澤瀉,對心率遲緩患者加減生脈散、麻黃附子細辛湯等。心腎陽虛證患者多四肢寒冷,面色虛浮,胸悶氣喘,易勞累,舌淡苔膩,脈象沉遲,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心悸怔仲,水濕痰濁。因此在給藥中,應以溫補心腎,利水消腫為主。該方以丹參、黃芪、桂枝為主,其中,丹參用于治療心悸怔仲,具有涼血消癰,加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臟功能,活血調經的功效;黃芪性溫能升陽,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通調血脈,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之效;桂枝性溫,善通陽氣,對水濕內停等痰飲證有療效,常與白術、豬苓、茯苓、甘草等同用[5]。
2.3 脾腎陽虛證患者,給予山藥、黃芪各20g,白術、茯苓各15g,熟地黃、仙茅、山萸肉、羊藿、枸杞子、杜仲各10g,熟附子、肉桂各3g。對水腫患者加減澤瀉、大腹皮、薏苡仁、白茅根。脾腎陽虛證患者表現為面色蒼白,四肢疲軟,手腳麻涼,畏寒肢冷,頭暈耳鳴目眩,少氣懶言,口淡厭食,舌胖苔白,脈象弱沉,男性陽痿、女性經量少[6]。因此在給藥中,應以溫補脾胃,補腎益氣,溫腎健脾,活血化瘀進行治療。補腎強精采用山藥、茯苓、白術、山萸肉等藥;健脾益氣采用枸杞子、肉桂、山萸肉、熟地黃、熟附子等藥。
2.4 痰濕淤結證患者,給予黃芪50g,蒼術30g,羊藿、生地、黨參、白術、茯苓各20g,赤芍、澤瀉、仙茅、川芎各15g,澤瀉、灸甘草10g。上方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口服。痰濕淤結證多因聚濕為痰,痰氣交阻,久病血行瘀滯,患者表現為面色蠟黃、頸部有腫塊,且質堅,神情木訥、形體肥胖,舌紅苔白,脈澀[7]。因此在治療時應理氣化痰、活血通絡為主[7]。痰濕淤結證患者,給予黃芪、羊藿、茯苓、黨參、蒼術、仙茅等藥物具有化痰利濕之效,川芎、赤芍等具有止痛破血行瘀的功效。3 中醫治療甲減機制
通過中醫治療能夠改善甲減患者甲狀腺的分泌系統,增加分泌量。中醫辯證治療甲減的藥方中,多以溫腎助陽為常用藥物。黨參、熟附子、仙靈牌等助陽藥物具有降低TSH,升高T3、T4之效,表明補腎助陽中藥具有促進甲狀腺細胞分泌的功能,改善甲狀腺功能[8]。溫補腎陽的中醫治療還具有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表明甲減與患者免疫功能關系密切,增強調節機體[9]。在給藥中,多以補腎壯陽、益氣健脾的方式進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通過補精益氣,增強基礎代謝率,充分調節免疫功能,從而達到升高血清甲狀腺激素的目的,而且還具有刺激T淋巴細胞的功能,增強IL-1巨噬細胞的產生,活化NK細胞,加強CD3、CD4、CD8的表達[9]。在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同時,還有利于溫補心、腎、肝、脾等臟器,提高機體抗氧化的治療效果。陽虛與甲狀腺功能關系密切,補腎中藥具有改善甲狀腺功能的作用,減輕機體自由基損傷[10]。
綜上所述,中醫治療甲減療效肯定,且從辯證原則針對脾腎陽虛、心腎陽虛、腎陽虛等陽虛證治療,通過溫腎補陽、溫腎健脾、溫補心腎、補脾益腎辯證治療,治療淤血、痰濁、水濕之標象,以補腎溫陽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中醫治療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在臨床中值得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雁,高天舒.中醫體質學說在防治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中的應用概述[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1,3(12):247.
[2] 牛云飛.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中醫治療進展[J].安徽醫藥,2010,10(3):138.
[3] 徐蓉娟,葛芳芳,李紅.中醫辨治甲狀腺功能減退癥[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6(12):179.
[4] 張舒,王旭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中醫治療近況[J].中國中醫急癥,2009,04(09):458.
[5] 葉文君.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中醫辨證現狀及思考[J].光明中醫,2010,3(18):351.
[6] 裴妙榮,王曉英.加味補中益氣湯治療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臨床觀察[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05(08):453.
[7] 梁蘋茂,甄紅晅,王學文,等.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辨治體會[J].新中醫,2007,06(11):331.
中圖分類號:C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11-0083-01
1 基本概念
1.1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殛其補償機制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下簡稱“新農合”)的補償方案主要包括3個基本參數:起付線、封頂線和補償比。起付線是新農合基金對參合農民進行補償時計算補償費的起點,封頂線是指新農合給予參合農民的最高補償額度。起付線的高低直接決定參合農民的受益面,而封頂線則可控制個人報銷總額。補償比的設計不僅可以控制醫療費用,并可通過對各級醫療機構設置不同的補償比,起到引導病人流向的作用。
1.2 社會評價
由于新農合制度自身具有非營利性和服務大眾的公益性特征,所以在該制度實施過程中,社會評價成為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所謂社會評價,是指一個事件發生后,特別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事件發生后,民眾議論、評價的社會現象。社會評價會對該事件行與不行、好與壞,可能產生的正面或負面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新農合實施效果的評價受評價者知識、能力、思想、年齡、性別、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響。
2 有關新農合補償機制的社會評價
2.1 正面、肯定的評價
國家設計以保大病為主要目標的新農合補償保障制度,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決農民因患大病致貧、返貧的問題,將該制度目標設定為農民大病醫療保險,充分體現了國家關注農民健康狀況的意志,擺脫了傳統醫療的低水平高覆蓋率模式,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客觀來說,這一點也是政府限于現有經濟能力,而采取的低水平初級階段農民健康權保障模式。有關學者研究表明,與參加新農合之前相比,大部分農民未因經濟困難所致的未住院率及未愈自動出院率亦有下降,該補償機制目前在減輕農民疾病經濟負擔,解決農民因貧致病和因病致貧問題上已取得一定成效,新農合的推行有助于農民的醫療救治,參合農民確實從中得到了實惠。
2.2 負面、否定的評價
一是補償機制不合理。為了規避道德風險,各地在制定報銷的管理辦法時,有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限制條件都很嚴格,很多醫療費用都不在報銷范圍之列,而且起付線較高、封頂線偏低、參合農民受益面小。特別是家庭困難的農民,往往由于難以籌措經費,只好放棄治療,農民形式上失去獲得醫療服務的機會,實際是放棄了享受新農合的“補償權利”。
二是門診費沒有納入新農合報銷范圍,住院床位費、檢查費可報銷的上限太低。一次性住院醫療費保險設置起付線。一年度最高可報銷費用設置封頂線,參合農民在具體的報銷補償標準面前,往往顯得望梅止渴,獲得實際補償費用不高。
三是以統籌大病為主的補償機制,忽視了大多數人的基本醫療需求。我國目前新農合籌資水平不高,為保證基金的有效利用并維持一定的保障水平,現行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模式,這實際上容易誘發高危人群的參與積極性,而健康人群卻會采取回避的態度,這種選擇性加入會威脅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的可持續性。
2.3 上述社會評價分析
新農合制度的政策目標定位是“保大病,緩貧困”,理論上看,該制度可以增強農民抵抗大病風險的能力,對“大病致貧”的現實背景有針對性。但是,在現實中,大病往往導致大貧,小病和慢性病卻往往導致小貧和“可持續”貧困。筆者調查訪談發現,在農村地區,農民生大病的比例相對較低,絕大部分是小病和慢性病,而就是這些小病或慢性病導致了大部分農民的貧困。這些“病”不需要住院,農民也就無法報銷或從新農合中得到補償。
另一方面,我國正快速步人老齡化社會。隨著農村老齡人口迅速增加,老年人患病率較高,且多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長、難治愈且容易出現多系統、多臟器疾病并存的特點,現有的分級補償機制,以鄉(鎮)衛生院為主體(補償比例最高)的制度設計,明顯不能滿足農民的健康權保障需求。據有關學者的調查與測算,全國大多數地方對住院費的報銷比例一般在50%以下,平均報銷率僅為31%。還有學者開展過一項以“如果您或您的家人生了大病,看病一般選擇什么醫療機構”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回答“縣或縣以上醫院”的占76%,回答“鄉(鎮)衛生院”的僅占19%。為什么農民放棄補償比例較高的醫療單位,而選擇補償比例較低的,這是不言自明的:農民對鄉(鎮)衛生院的狀況缺乏信心,使得他們患大病時并不會因為在鄉(鎮)衛生院住院治療的報銷比例高,就拿生命當兒戲。新農合把鄉(鎮)衛生院作為收治參合患者的“主力軍”,實際上超出了鄉(鎮)衛生院的實際服務能力,無法滿足農民的醫療衛生需求。
綜上,目前新農合的補償機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民的看病貴壓力,但實際補償水平難以真正有效地緩解疾病帶來的經濟壓力,缺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應有的保障功能,長遠來看會削弱新農合制度發展的持續性。
參考文獻
【摘 要】隨著社會發展,婦女在當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加上圍絕經期女性性激素分泌減少,所以導致絕經前后期的婦女除了月經紊亂外,尚有軀體和精神心理癥狀較為明顯,甚者不能忍受。現代醫學對更年期綜合癥的治療,多采取激素替代療法來減輕患者身上的不適,然而現在婦科腫瘤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這與外源性性激素的攝入不無關系,所以建議婦女更年期綜合癥盡量采用中醫中藥治療。筆者認為以《傷寒論》中的柴胡龍骨牡蠣湯為基礎方進行加減,治療更年期綜合癥效果肯定,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關鍵詞 更年期綜合征;柴胡龍骨牡蠣湯;治療
1 前言
圍絕經期綜合征是指婦女絕經前后由于性激素減少所致的一系列軀體及精神心理癥狀[1]。相當于中醫的絕經前后諸證。該病除了月經異常(如月經頻至、月經稀發、月經先后不定期或崩漏等)外,尚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癥狀[2],如烘熱面赤、進而汗出、精神倦怠、煩躁易怒、頭暈目眩、耳鳴心悸、失眠健忘、腰背酸痛、手足心熱,或伴有與絕經有關的癥狀。這些癥候往往參差出現,發作次數和時間無規律性,病程長短不一,短者數月,長者可遷延數年以至十多年不等[3]。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與絕經前后的生理特點有密切關系。《素問? 上古天真論》說:“……女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婦女49 歲前后,腎氣由盛漸衰,天癸由少漸至衰竭,沖任二脈也隨之而衰少,在此生理轉折時期,受內、外環境的影響,易導致臟腑功能失和,進一步損傷沖任二脈。對于本病的治療要以調沖任為本,而調沖任又當調臟腑、和氣血,其中尤須注重肝、脾、腎、心諸臟。因肝主藏血,為女子之先天;腎主藏精,為精血之根本;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泉;心為君主之官,心主神明。諸臟功能調和,則氣血自滋,沖任自調,諸病不生。
2 《傷寒論》一書中對此病的治則
《傷寒論》第107 條原文:“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方中藥物組成有:柴胡、龍骨、黃芩、生姜、鉛丹、黨參、桂枝、茯苓、半夏、大黃、牡蠣等藥物,具有鎮靜解郁、化痰安神之功,此方原為救治外感病誤下之壞癥而設,在古代還用此方治療癲、狂、癇、多夢、少寐等病證。筆者在臨床上多以《傷寒論》中的柴胡龍骨牡蠣湯為基礎方進行加減,治療更年期綜合癥,效果理想。例:女性患者李某,50 歲,月經不規律已半年,現月經或半月一行,或二三月一行,經期5-7 天,色紅,量較多,無血塊,痛經(—),烘熱汗出,心煩,心悸明顯,失眠健忘,倦怠乏力,腰酸,無貧血外觀,飲食、二便正常,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弦。服用柴胡龍骨牡蠣湯加減的方藥10付后,烘熱汗出,心煩癥狀減輕。方藥如下:
柴胡15g 煅龍骨30g 煅牡蠣30g 黃芩10g
黨參15g 茯苓15g 丹參20g 山萸肉20g
白芍20g 桑寄生20g 郁金20g 炙甘草10g
去白芍、郁金加酸棗仁15g、遠志20g、杜仲20g,繼續服用10 付,腰酸、失眠癥狀有所改善,又繼服7 付后復診,癥狀基本消失。若月經血淋漓不盡,去郁金加旱蓮草、阿膠、炒地榆;若腹部不適,B 超提示盆腔炎癥,加穿山龍、桔梗、土茯苓。
3 討論
女性更年期綜合癥是女性的特殊生理期,該期由于女性卵巢功能逐漸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失調,易出現月經紊亂等一系列軀體及精神心理癥狀。筆者認為腎虛是該病的發病基礎,腎為先天之本,元氣之根,藏精而主生殖和生長發育,腎中精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維持人體生長發育及生殖功能的物質基礎。絕經前后,腎氣漸衰,天癸漸竭,沖任二脈虛衰,月經將斷而至絕經,生殖能力降低而至消失。由此可見,婦女生長發育的各個階段,腎氣的盛衰為關鍵的因素,腎氣衰退引起諸臟乃至全身機能失調是更年期綜合癥發病的根本原因。筆者還認為肝脾心是該病發病的重要環節,心為君主之官,主神明,為精神之所舍。肝能疏泄氣機,調暢情志,肝藏魂,主謀慮,性喜條達而惡抑郁,肝經與沖脈相通,與任脈會與“曲骨”,女子沖任二脈的氣血盛衰,均與肝之疏泄及藏血功能有關。
因此,絕經前后期婦女情懷暢達與否,與心肝二臟氣機有著密切關系。同時心主血而肝藏血,脾為后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血液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肝脾心氣血沖盛,才能精神飽滿、情志安定[4]。《傷寒論》中的柴胡龍骨牡蠣湯為補魂魄、精神之妙方,方中柴胡疏肝氣、清肝熱,龍骨、牡蠣重鎮、安神、鎮驚,黃芩清肝膽之熱,黨參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茯苓寧心安神、治驚悸煩躁,丹參調經、除煩安神。現代藥理研究,該方諸藥具有鎮靜安神,清熱,調節免疫力,恢復疲勞,抗氧化,保護心肌等作用[5]。對于更年期綜合癥的治療效果肯定,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樂杰主編. 婦產科學( 第6 版)[M].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2(349).
[2] 北京中醫醫院等編. 劉奉五婦科經驗[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150).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023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3-1222-02
如果對糖尿病患者的足部護理不到位,則很容易會導致患者的足部出現疼痛和潰瘍以及壞疽等并發癥,嚴重的還會影響到患者生活質量[1]。同時還會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此次研究中,對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潰瘍患者采用局部胰島素濕敷加凱時治療,并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取得顯著效果,以下是詳細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和治療的75例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均為我院在2011年12月――2013年9月期間收治。其中男性為46例,女性為29例;年齡在53.0-77.5歲,平均為(62.0±1.5)歲。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組為試驗組(40例)和對照組(35例)。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和性別等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患者口服降糖藥物,將其的血糖水平控制在空腹血糖水平為6-7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8-10mmol/L。然后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對患者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治療。改善其微循環等,給患者食用低糖水果,有效地控制好體重,適當進行運動[2]。此外,對患者潰瘍處采用胰島素進行濕敷治療,根據患者創口的大小來選擇10%鹽水30-50ml+慶大霉素8-16萬U+胰島素20-30U放置在藥碗中進行充分混合,并對創口進行擦洗,一直到局部變紅或者出血,之后使用濕棉紗布進行濕敷。更換頻率:2-4次/d。并對患者采用凱時溶入0.9%鹽水30ml中進行靜脈注射,1次/d。并對患者實施一般常規護理。
1.2.2 試驗組 在對照組治療和護理基礎上,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如下:
每天餐前和餐后2h以及午夜對患者進行血糖水平監測,及時地了解和掌握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要注意胰島素的使用情況,看患者是否出現低血糖癥狀。定時對患者進行體溫測試,做好相關的記錄。并對患者進行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檢測和計數,掌握患者的感染情況。每周需要進行一次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進而選擇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治療。使用雙氧水和無菌生理鹽水對患者的創面進行清洗和沖洗。在換藥時,動作要輕柔,同時對壞死的創面要進行及時的清除,并徹底引流。
1.3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WHO糖尿病足的臨床療效標準[3]。顯效:經過治療和護理之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同時潰瘍縮小>80.0%。有效:經過治療和護理之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好轉,同時潰瘍縮小40-80%。無效:患者的癥狀沒有得到好轉,或者病情更加嚴重,潰瘍面縮小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AS19.0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采用X2或t檢驗,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結 果
試驗組(40):顯效28例,占70.0%;有效10例,占25.0%;無效2例,占5.0%;治療有效率為95.0%。對照組(35):顯效22例,占62.9%;有效7例,占20.0%;無效6例,占17.1%;治療有效率為82.9%。經過治療和護理之后,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95.0%(38/40)明顯優于對照組82.9%(29/3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在臨床上,由于糖尿病患者受到高血糖等因素的長期影響,使得患者處于糖代謝紊亂狀態,同時有利于一些細菌的滋生和繁殖[4]。此外,由于白細胞移動和吞噬細胞功能等都會受到一定的抑制。當人體的免疫功能較為低下時,其就會發生細菌感染,進而難以進行有效地控制和愈合,并且患者發生局部感染會使得患者的糖尿病病情得到進一步的加重,同時患者的血糖水平也難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在這兩種因素的影響下,其會導致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對患者采用局部胰島素濕敷加凱時靜脈注射治療,其能夠有效地促進局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有效地改善其局部創面的高滲狀態,加速抗菌藥物的直接滲透,并且還能夠作用在潰瘍靶組織,進而殺死細菌靶細胞。此外,胰島素還能夠有效地促進蛋白質的合成,促進肉芽組織的生長,加速其創面的愈合[5]。
在對患者采用藥物治療的同時,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同時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預防和避免患者發生感染等并發癥。根據患者的臨床實際情況,對患者制定相應的糖尿病飲食計劃,保證在滿足患者機體營養需求的情況下,要限制患者熱量的攝入,對患者進行足部護理,同時要指導患者和家屬對患者的足部進行預防性的護理,要防止對患者的足部或者下肢造成碰傷和擦傷等情況。要禁止對患者使用熱水袋和熱水洗腳,防止出現燙傷等情況。要注意對患者進行足部保暖,給患者穿棉襪和寬松的布鞋,使用一些中性洗浴產品,要定時對患者進行血糖監測。經過此次的治療和護理之后,經過治療和護理之后,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95.0%(38/40)明顯優于對照組82.9%(29/3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總之,對糖尿病足患者在發生潰瘍之前實施必要的預防性護理,在患者發生潰瘍之后采用胰島素濕敷加凱時治療,同時對患者進行必要的護理,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癥狀,減輕患者的痛苦,阻止潰瘍的進一步發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沙仕賢.糖尿病治療儀和凱時聯合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療效觀察與護理[J].護理研究,2010,(09):798-799.
[2] 李學慶.胰島素和紅糖木耳外敷治療糖尿病足潰瘍[J].當代醫學,2010,(13):159.
青少年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思想觀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贏得青少年就贏得未來。
中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應該體現出價值觀教育的特點,應堅持用科學的方法,把價值觀講透、用活。比如在將其基本內容轉化為中小學的教學內容和教育內容的安排上,我們從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出發,分階段地確定教育重點,階梯式地、連續地實施教育,從而使各項教育內容相互滲透,有機結合,使各個階段的教育相互銜接,協調統一。小學階段,主要以榮辱觀教育為著力點,進行“五愛”教育、文明禮貌教育、行為養成教育等;初中階段,在繼續深化榮辱觀教育的同時,主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為著力點,進行理想教育、國情教育、公民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高中階段,要全面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初步進行教育、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緊緊抓住“融入”這個關鍵,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學校管理之中,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各個環節,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個方面。
二、以生為本,積極構建切實可行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操作體系
教育以人的發展為目的,學校的德育理念、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都要以學生發展為本,關注學生潛能的開發、精神的喚醒、個性的彰顯、主體性的弘揚,不斷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和自我成長。
(一)完善學校德育課程體系,實現課程育人目標
課程育德是落實育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關鍵所在。為此,我們始終堅持將德育工作納入學校課程實施的全過程,突出“德育課程化、課程校本化、校本特色化”。
在國家課程體系中,凸顯一個“深”字。在繼續深化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改革的同時,深入挖掘其他學科中的德育內涵。教師將德育潛移默化并有機融入課堂教學,落實學科德育目標,激活學科德育內涵。從目標到內容,無不體現課程育德的理念。在地方課程體系中,體現一個“實”字。依據國家《專題教育指導綱要》,結合遼寧省的實際,充分發揮獨特的資源優勢,通過實施文明禮儀、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技教育、魅力遼寧等地方課程,開展專項德育活動,達到補充國家課程和凸顯地方特色的效果。教學中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堅持“六多”原則,即多用鮮活通俗語言,多用生動典型事例,多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多用學生為主導的方法,多用參與的方法,多用討論的方法,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校本課程實施中,突出一個“特”字。校本課程是基于學校、學生、教師實際開發的德育課程,包括校風、制度、環境的隱性課程在內,凸顯出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如大連金灣中學《“六心”教育讀本》,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體化為“六心”,即:關愛心、感恩心、榮譽心、合作心、責任心、奉獻心,通過引領學生樹立更為具體的“六心”,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樹立。瓦房店中小學傳唱的《警世賢文歌》,是集文化、藝術、道德教育于一體的德育課程。中華民族的經典文化是中小學生傳統美德教育的源泉和最有效的載體,《警世賢文歌》在深入研究與中小學生傳統美德教育的相關內容、搜集了大量的名言警句、諺語和俗語的基礎上,進行整理歸類,最終確定了孝親、尊師、團結、勤奮、讀書等22個教育主題,創編成歌曲。歌詞包含了120多條名言警句,讀本收集了近百個教育小故事。學校每天利用晨會、班會、團隊會、課前等時間讓學生吟唱,營造了輕松而和諧的課堂氛圍。
(二)構建立體化社會大課堂,促進學生在實踐中健康成長
實踐育人是德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中小學社會實踐活動建設中,我們把德育實踐活動納入課程管理,把校內外學生實踐活動基地建設納入學校課程資源建設,以“體驗”為切入點,以“實踐”為突破點,在全省建立了分布廣泛、布局立體的中小學社會實踐教育體系,構建了功能完備、特色鮮明、效果顯著的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大課堂。
積極開展社會實踐基地體驗活動。為使社會實踐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我們將資源單位進行合理布局、整體規劃,建有愛國主義教育類、民族文化教育類、公民素養教育類、科普知識教育類、創新體驗教育類、愛心體驗教育類等社會實踐基地,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中小學生到實踐教育基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或進行素質教育拓展訓練,培養學生自立、自理、自救、自護等方面的能力。如沙河口區的科技中心實踐基地,以“情趣·啟迪”為辦學理念,自行開發了9個類別20余項探究體驗式必修和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選課進行實踐活動。寒暑假期間,各種課程資源向全市學生開放。該中心組建的14個社會實踐小組取得了國家級大獎8項,省市級獎項若干,科技中心已經真正成為全市學生科技體驗類實踐活動的樂園。以基地活動為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如社區服務和調查活動,組織學生到社區開展文明創建、交通協勤、公益勞動等志愿者服務和調查活動,讓學生融入社會、接觸生活,增加對社會的認識與理解、體驗與感悟,增強社會責任感。再如,開展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體驗活動。我們依據學生年齡、生理、心理特點,有計劃地安排踏青、遠足等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感受家鄉的美麗;在陶冶情操、增長知識的同時,使其更加熱愛生活、熱愛人生。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彰顯學校育人品質
文化是學校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是一所學校的核心和靈魂,是學校品牌的第一要素。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是學校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學校的辦學品味和層次。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我們致力于用多元的文化環境、深厚的文化知識來陶冶學生情操,潤澤學生心靈,從而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心、以文立德、以文踐行的教育目標。
美化校園環境,以優雅的校園物質文化陶冶學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熏染和督促兩種力量比較起來,尤其是熏染更為重要。”學校物質文化作為精神文化的載體,雖然屬于校園文化的硬件,但無時不在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舉辦校園文化活動節,開展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如沈陽市的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出了七個結合,即將傳統文化教育與學校德育常規工作、行為養成教育、學校特色創建、校園文化建設、日常教學工作、社會實踐活動、國際國內文化交流活動緊密結合,使傳統文化教育涵蓋了校園的各個方面。戲曲、楹聯、書法、美術、傳統樂器、武術、圍棋、象棋、篆刻、曲藝相聲、抖空竹、剪紙等傳統項目都在不同學校得以展現。當校園文化真正變成一股清泉,一道美麗的風景時,就能激勵學生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崇高理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巨大教育力量。
三、著眼發展,不斷完善中小學德育工作長效運行的保障機制
多年來,我們不斷完善中小學德育工作的保障體系,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制度,探索構建科學的德育工作評價體系,加大德育專項經費投入。在加強德育隊伍建設,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
(一)培養高水平德育工作團隊,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班主任工作是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指導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為此,我們不斷加強中小學班主任隊伍培訓和建設,充分發揮班主任的育人作用。建立班主任培訓制度,形成班主任上崗培訓、在崗培訓和骨干培訓等有機銜接的培訓體系,開展多層次班主任工作協作交流活動,舉辦班主任專業能力大賽,評選感動校園的優秀班主任等活動,加強對優秀班主任典型事跡的宣傳,完善表彰獎勵制度,建立科學的班主任工作評價機制,促進班主任工作向專業化發展。全面推行中小學全員育人導師制。教師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力量,多年來,我們一直把職業道德教育作為教師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在師德建設檢查評估中確定為不合格的地區及學校,在當年各種評優中實行“一票否決”。學校的每一名教職員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要牢固樹立育人為本的思想,不斷提高德育意識,明確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職責和要求,做到在不同的崗位上共同擔負起育人職責。
(二)形成合力,構建學校、家庭與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