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生物技術治療模板(10篇)

時間:2024-01-08 10:30:5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生物技術治療,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生物技術治療

篇1

利用血管介入技術,對腫瘤、血管疾病等進行治療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從一定的高度上說,介入技術改變傳統的治療模式,它的出現,為一些疾病的治療帶來了契機。而隨著新世紀生物治療時代的來臨,也為介入醫學展示了更為廣闊的用武之地。現階段的生物治療主要包括基因治療、生物因子治療、細胞移植治療等。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深入發展,基因治療已從理論概念和動物實驗階段逐漸進入了臨床應用階段,成為現代醫學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1]。基因導入是體內基因治療的關鍵一環。在探索高效及靶向性轉導載體的同時,介入技術,如經皮穿刺、經導管血管內注射技術或腫瘤局部注射,可以用相對簡便易行的操作,以微創效果將治療基因定向施放,使基因轉染最大程度地達到靶器官組織細胞,最大限度地減少載體隨血流流入遠端部位,以減輕系統性不良反應,并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多種生物大分子,包括各種細胞因子、腫瘤抗體或疫苗、重組蛋白等生物免疫藥物制劑,可以抑制腫瘤生長,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血管性疾病(缺血或損傷)可以促進細胞生長及血管再生,也逐漸從起初的全身給藥發展成為全身和局部多種途徑給藥,通過介入技術,達到更好的療效。

細胞移植治療,由于干細胞理論與技術日趨成熟而受到空前的關注[2]。而細胞移植主要是建立在局部輸注技術上。外科進行細胞移植雖然可以準確投放,但創傷大,重復性差,不可控因素多。介入技術可以通過局部注入或血管內導入,彌補外科手術的缺陷,同樣進行準確投放,將細胞輸注到靶器官組織,達到治療效果。尤其在難以外科手術的心腦血管缺血性疾病,介入干細胞移植治療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并取得一些令人振奮的結果。

另外,放射性核素藥物治療甲狀腺疾病以及轉移性腫瘤等,傳統上也以全身給藥為主。但對某些實體腫瘤及血管再狹窄等疾病,現今有研究采用放射性粒子局部腫瘤注射,或將粒子嵌于支架等載體之上局部治療,也取得良好的療效。還有一些靶向性材料的研究,包括磁性靶向聚合物、抗原一抗體偶聯物等,都需要介入技術配合給藥以達到較好治療效果。

應當指出,上述列舉的幾種介入治療的發展方向尚處于研究階段,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疾病形成機制與不同疾病的特性、治療原理、載體的選擇等。然而,介入手段以其創傷小,輸送定位準確、局部治療效果強,系統不良反應相對小,已展示了其巨大的優勢和潛力。相信在本世紀,在個性化醫療手段的時代,介入技術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從技術角度而言,近年來出現的大量介入新器材使得介入技術爐火純清,真正做到了“無孔不入,無所不為”,這些精美的器材和日臻完善的介入技術推動了介入診療技術的飛速發展,同時,也吸引了更多的臨床學科參與介入工作,極大地促進了介入理論和技術的發展。回顧介入放射學的發展歷程,筆者從中可以獲得重要啟迪的是:筆者必須緊密地與臨床及基礎醫學發展相結合,從中汲取先進知識,拓寬介入領域并奠定介入的學科基礎。只有這樣,才能使介入診療技術符合現代科學發展觀,而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各種生物治療技術正在蓬勃發展,給介入技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用武之地,具有高度靶向性的介入技術與需要靶向輸送的生物技術具有良好的結合點[3]。近年來迅速崛起的分子影像技術則是介入醫師的另一重要利器,以分子或細胞為靶目標的生物治療都需要分子影像技術對其治療過程進行監測,具有嫻熟影像知識的介入醫師對切入分子影像技術具有天然的優勢[4]。應該呼吁:介入醫師必須將包括干細胞移植、基因治療等各種生物治療技術作為自己理所當然的領域,責無旁貸地開展這些領域的研究,包括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

根據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干細胞治療,心肌缺血的干細胞治療,內皮祖細胞移植預防動脈損失狹窄,胰島細胞的標記示蹤,經導管經腫瘤供血動脈p53基因等研究,這些研究包括分子影像學研究,細胞移植研究的基礎理論,基因治療的相關基礎,同時,還有臨床應用報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了我國在這些研究領域的新技術和新進展,相信這些研究必將進一步拓寬介入技術的應用領域,對推動介入放射學的深入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劉玉清.介入放射學.回顧、展望、對策.中華放射學雜志,2002,36:1061.

篇2

2、原創技術和研發優勢突出;

3、近期主打品種的快速增長,長期看原創技術帶來的產品儲備系列化。

即將登陸創業板的廣東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冠昊生物”,代碼300238)是一家專業從事再生醫學材料及再生型醫用植入器械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科技企業。公司擁有自主研發新型再生醫學材料,主營產品為生物型硬腦(脊)膜補片,2009年達到43%的市場占有率,加之市場整體增速接近40%。

冠昊生物創新能力強,技術優勢明顯,2008年-2010年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70.8%、113.6%。近3年毛利率一直維持在90%以上。生物型硬腦(脊)膜補片的持續增長是冠昊生物收入和利潤的穩定來源,未來公司的快速增長有賴于胸普外科修補膜和無菌生物護創膜的市場開拓。

硬腦膜補片推動高成長

冠昊生物是致力于再生醫學材料及再生型醫用植入器械的生產銷售,目前擁有生物型硬腦(脊)膜補片、胸普外科修補膜和無菌生物護創膜三個細分市場品種。生物型硬腦(脊)膜補片是公司的主打品種,收入、利潤分別占整體比重在85%以上,是近幾年業績的主要驅動因素。公司生物型硬腦(脊)膜補片自2006年6月上市以來,憑借優越的材料性能,打破了進口產品的壟斷局面,市場份額逐年提升,在短短三年時間里成為國內腦膜市場的第一品牌,市場份額達到40%以上,市場占有率第一。

胸普外科修補膜和無菌生物護創膜目前基數還較小,但增速較快。公司于2008年開始進入胸腹腔修復膜領域,2010年銷售額接近500萬元。公司于2009年6月推出無菌生物護創膜后,迅速得到市場認可。2010年實現收入872萬元,同比增長223%。公司的快速增長有賴于這二者的市場開拓。

近幾年我國植入醫療器械處于快速發展期,據行業協會估算,未來10年內我國植入醫療器械行業將達到每年1500億元的市場規模,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植入醫療器械市場,市場前景廣闊。

打造核心技術體系平臺

在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冠昊生物自主研發了一系列世界先進的核心技術,并在再生型植入醫療器械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產業化經驗,打造了從“基礎研究―產業化研究―產品臨床―規模生產―市場推廣”的完整產業化鏈條。

憑借原創的核心技術,冠昊生物以動物組織為原料成功的研制出一大類具有誘導再生功能的再生醫學材料,并以此材料為平臺,開發出一系列再生型醫用植入器械產品。目前公司已有三個膜類產品上市,正在研發的產品包括整形植入系列材料、骨填充材料、人工食管、小口徑血管、人工韌帶、神經導管等十多個產品。未來三年,公司將重點研發市場前景廣闊的醫學整形美容、婦科盆底功能重建領域等新產品。

冠昊生物未來看點在于縣級醫院學術推廣。公司以學術推廣為核心,采用自主服務配送帶動分銷的組合銷售模式。平臺性技術可大量復制新產品,2009年冠昊生物新推出的胸普外科修補膜和無菌生物護創膜分別應用于腹腔手術和燒傷、外傷、難愈性創面,技術先進,有望復制腦(脊)膜補片的成功之路。

篇3

國內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利用服務業FDI業績指數進行了分析。繼琴、楊琳琳(2005)對寧波市外商直接投資的業績指數和潛力指數進行了分析;葛順奇、鄭小潔(2004)對中國31個省市利用外資業績與潛力進行比較研究;李杏(2004)運用相同指標對南京蘇州進行了比較研究。

一、遼寧省服務業FDI業績指數時序分析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在《Word Investment Report 2002》中開始采用外國直接投資流入業績指數描述各國吸引FDI的現實狀況和業績潛能。該指數表示為FDI的流入量占全球FDI流入量的比例與該國的GDP總量占全球GDP總量的比例比值。若指數大于1,表示該國吸引FDI的業績突出;若指數值小于1則業績低下;若指數值等于1則業績正常。

通過改變變量的取值范圍,可以將其轉化為衡量某一地區服務業吸引FDI現狀的指標。遼寧省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業績指數公式為:SIND=■

式中SIND表示遼寧省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業績指數;FDIs表示遼寧省服務業外商投資數量;FDIt表示遼寧省外商投資總數量;GDPs表示遼寧省服務業產值,GDPt表示遼寧省總產值。

根據公式式可計算出遼寧省2005-2012年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業績指數。如表。從表中可以看出,在2005年至2012年8年中,前4年投資業績指數小于1,說明遼寧省服務業吸引FDI業績低下。后4年投資業績指數大于1,說明業績有好轉勢頭。但從2009年到2012年的業績指數看,出現了其業績指數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2010年達到頂峰為1.82,隨后下降,到2012年業績指數下降到1.05。這說明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雖發展勢頭良好,但發展前景還不是很明朗。

二、遼寧省服務業FDI業績指數橫向比較

僅從時間序列對遼寧省服務業FDI業績指數分析還不能說明遼寧省服務業FDI業績指數狀況,還需把遼寧省服務業FDI業績指數與全國的服務業FDI業績指數進行比較。根據公式,做相應的范圍變化,得出2005至2012全國服務業FDI業績指數。如表。

從下表中可以看出,2005年至2011年遼寧省服務業FDI的業績指數均大于全國的服務業FDI業績指數,2012年除外。這說明遼寧省服務業外商投資一直優于全國平均水平,但2012年卻出現了落后的情況。

表 業績指數對比

數據來源:《2005-2012年遼寧省統計年鑒》和《2005-2012年中國統計年鑒》

三、遼寧省服務業吸引外資的有利因素

遼寧是中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是中國東北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區的重要結合部。遼寧省沈陽市擁有東北地區最大的民用航空港,是全國多條鐵路的交匯處,擁有大連、錦州和營口三個主要港口,年吞吐量為88502萬噸。為遼寧省外貿出口的提供便利的條件。

信息傳輸業快速發展,電信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水平日益提高。2012年末固定電話年末用戶1285.1萬戶。移動電話交換機總容量4291.3萬戶。國際互聯網用戶707.9萬戶。郵電局、所1552處。

遼寧省人才眾多,以2012年為例,遼寧省普通高等院校112所,中等學校2486所。普通高等學校招收人數27.6萬人,在校生93.4萬人,畢業生23.6萬人。

四、遼寧省服務業吸引外資的制約因素

1.遼寧省服務業結構水平低。近年來知識密集型直接投資不僅成為國際直接投資的主要內容,而且構成了服務業直接投資的主要方向。遼寧省的服務業結構水平偏低,各服務行業的技術含量不高,主要偏重于勞動和資源密集型。與服務業國際直接投資趨勢相比,遼寧省服務業結構水平相對較低,難以實現與服務業國際直接投資的對接。

2.服務業開放程度低。市場的開發程度直接影響國際直接投資的流動。開放程度越高,國際資本流動就會越順暢;反之,則越困難。衡量直接投資市場開放度可以使用以下兩個指標:一是作為投資主體的跨國公司進入的數量;二是國際直接投資對某一地區產業的貢獻率。截至2012年為止,世界500強企業中約有1/4進入遼寧省。遠遠低于我國沿海開放城市水平。

3.服務業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在規范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方面,遼寧省已經采取了國家頒布的與服務業投資相關的法律法規,但目前仍然沒有專門針對服務業直接投資的立法,缺少一部統一的包括服務業國際直接投資的服務貿易基本法;對一些重要的服務部門如旅游、電信等領域的投資立法不完備,相關法律也只是在諸如《合資企業法》、《獨資企業法》等法律法規中體現,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體系。

五、建議及對策

第一,政府部門應采取積極措施和優惠政策引導外資流入,同時降低外資進入門檻,吸引更多大型跨國公司前來投資。第二,調整遼寧省服務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改變傳統服務結構。第三,完善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的法律法規。使服務業外商投資有法可依。

參考文獻:

[1]葛順奇,鄭小潔.中國31個省市利用外資業績與潛力比較研究.世界經濟,第1期.

篇4

中圖分類號:TK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1-00-02

液體燃料的不足已嚴重威脅到我國的能源與經濟安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量僅次于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 2006年進口原油已達5000萬t,占總量40%。因此,國家提出了大力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優化能源結構的戰略發展規劃[1-2]。生物質燃料是惟一可以轉化為液體燃料的可再生能源,將生物質轉化為液體燃料不僅能夠彌補化石燃料的不足,而且有助于保護生態環境。生物質燃料包括各種農業廢棄物、林業廢棄物以及各種有機垃圾等。我國生物質資源豐富,理論年產量為50億t左右,發展生物質液化替代化石燃料有巨大的資源潛力。

目前生物質液化還處于研究、開發及示范階段。從工藝上,生物質液化又可分為生化法和熱化學法。生化法主要是指采用水解、發酵等手段將生物質轉化為燃料乙醇。熱化學法主要包括快速熱解液化和加壓催化液化等[3-8] 。本文主要介紹生物質燃料液化制取液體燃料的技術與研究進展。

一、生化法生產燃料乙醇

生物質生產燃料乙醇的原料主要有能源農作物、剩余糧食和農作物秸稈等。美國和巴西分別用本國生產的玉米和甘蔗大量生產乙醇作為車用燃料。從1975年以來,巴西為擺脫對石油的依賴,開展了世界最大規模的燃料乙醇開發計劃,到1991年燃料乙醇產量已達130億L。美國自1991年以來,為維持每年50億L的玉米制乙醇產量,政府每年要付出7億美元的巨額補貼[2,3,8]。利用糧食等淀粉質原料生產乙醇是工藝很成熟的傳統技術。用糧食生產燃料乙醇雖然成本高,價格上對石油燃料沒有競爭力。雖然我國政府于2002年制定了以陳化糧生產燃料乙醇的政策,將燃料乙醇按一定比例加到汽油中作為汽車燃料,已在河南和吉林兩省示范。然而我國剩余糧食即使按大豐收時的3000萬t全部轉化為乙醇來算,可生產1000萬t乙醇,也只有2000年原油缺口的1/10;而且隨著中國人口的持續增長,糧食很難出現大量剩余。2007年以來,糧食價格高漲,給國家的安定帶來威脅,因此,在我國非糧生物質燃料才是唯一可靠的生物質能源。

從原料供給及社會經濟環境效益來看,用含纖維素較高的農林廢棄物生產乙醇是比較理想的工藝路線。生物質制燃料乙醇即把木質纖維素水解制取葡萄糖,然后將葡萄糖發酵生成燃料乙醇的技術。我國在這方面開展了許多研究工作,比如武漢理工大學開展了農林廢棄物真菌分解-堿溶熱解-厭氧發酵工藝的研究,轉化率在70%以上[9]。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在國家攻關項目的支持下,開展了纖維素生物酶分解固態發酵糖化乙醇的研究,為纖維素乙醇技術的開發奠定了基礎[10]。以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為代表的研究者,近年來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通過轉基因技術得到了能發酵五碳糖的酵母菌種,開發了同時糖化發酵工藝,并建成了幾個具有一定規模的中試工廠,但由于關鍵技術未有突破,生產成本一直居高不下[11-13]。纖維素制乙醇技術如果能夠取得技術突破,在未來幾十年將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二、生物質燃料熱化學法生產生物質油

生物質燃料熱化學法生產生物質油技術根據其原理主要可分為加壓液化和快速熱解液化。

(一)生物質燃料快速熱解液化

生物質燃料快速熱解液化是在傳統裂解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技術,相對與傳統裂解,它采用超高加熱速率(102-104K/s),超短產物停留時間(0.2-3s)及適中的裂解溫度,使生物質中的有機高聚物分子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迅速斷裂為短鏈分子,使焦炭和產物氣降到最低限度,從而最大限度獲得液體產品。這種液體產品被稱為生物質油(bio-oil),為棕黑色黏性液體,熱值達20-22MJ/kg,可直接作為燃料使用,也可經精制成為化石燃料的替代物。因此,隨著化石燃料資源的逐漸減少,生物質快速熱解液化的研究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的興趣。自1980年以來,生物質快速熱解技術取得了很大進展,成為最有開發潛力的生物質液化技術之一。國際能源署組織了美國、加拿大、芬蘭、意大利、瑞典、英國等國的10多個研究小組進行了10余年的研究與開發工作,重點對該過程的發展潛力、技術經濟可行性以及參與國之間的技術交流進行了調研,認為生物質快速熱解技術比其他技術可獲得更多的能源和更大的效益[14]。

世界各國通過反應器的設計、制造及工藝條件的控制,開發了各種類型的快速熱解工藝。幾種有代表性的工藝、各裝置的規模、液體產率等參數見文獻 [14]。

(1)旋轉錐式反應工藝(Twente rotating cone process),荷蘭Twente大學開發。生物質顆粒與惰性熱載體一起加入旋轉錐底部,沿著錐壁螺旋上升過程中發生快速熱解反應,但其最大的缺點是生產規模小,能耗較高。以德國松木粉為原料,反應溫度600℃,進料速率34.8kg/h的條件下,液體產率為58.6%。

(2)攜帶床反應器(Entrained flow reactor),美國Georgia 工學院(GIT)開發。以丙烷和空氣按照化學計量比引入反應管下部的燃燒區,高溫燃燒氣將生物質快速加熱分解,當進料量為15kg/h,反應溫度745℃時,可得到58%的液體產物,但需要大量高溫燃燒氣并產生大量低熱值的不凝氣是該裝置的缺點。

(3)循環流化床工藝(Circulating fluid bed reactor),加拿大Ensyn工程師協會開發研制。在意大利的Bastardo建成了650kg/h規模的示范裝置,在反應溫度550℃時,以楊木粉作為原料可產生65%的液體產品。該裝置的優點是設備小巧,氣相停留時間短,防止熱解蒸汽的二次裂解,從而獲得較高的液體產率。但其主要缺點是需要載氣對設備內的熱載體及生物質進行流化,最高液體產率可達75%。

(4)渦旋反應器(Vortex reactor),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開發。反應管長0.7m,管徑0.13 m,生物質顆粒由氮氣加速到1 200m/s,由切線進入反應管,在管壁產生一層生物油并被迅速蒸發。目前建成的最大規模的裝置為20kg/h,在管壁溫度625℃時,液體產率可達55%。

總之,生物質快速裂解技術具有很高的加熱和傳熱速率,且處理量可以達到較高的規模,目前來看,該工藝取得的液體產率最高。熱等離子體快速熱解液化是最近出現的生物質液化新方法,它采用熱等離子體加熱生物質顆粒,使其快速升溫,然后迅速分離、冷凝,得到液體產物,我國的開展了這方面的試驗研究。

(二)加壓液化

生物質加壓液化是在較高壓力下的熱轉化過程,溫度一般低于快速熱解。最著名是PERC法。該法始于20世紀60年代,當時美國的Appell等人將木片、木屑放入Na2CO3溶液中,用CO加壓至28MPa,使原料在350℃下反應,結果得到40%-50%的液體產物。近年來,人們不斷嘗試采用H2加壓,使用溶劑及催化劑(如Co-Mo、Ni-Mo系加氫催化劑)等手段,使液體產率大幅度提高,甚至可以達80%以上,液體產物的高位熱值可達25-30MJ/kg,明顯高于快速熱解液化。超臨界液化是利用超臨界流體良好的滲透能力、溶解能力和傳遞特性而進行的生物質液化,最近歐美等國正積極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工作[15-17]。和快速熱解液化相比,目前加壓液化還處在實驗室階段,但由于其反應條件相對溫和,對設備要求不很苛刻,在規模化開發上有很大潛力。

生物質燃料轉化為液體后,能量密度大大提高,可直接作為燃料用于內燃機,熱效率是直接燃燒的4倍以上。但是,由于生物油含氧量高(約35wt%),精煉成本較高,因而降低了生物質裂解油與化石燃料的競爭力。這也是長期以來沒有很好解決的技術難題。

三、結論與建議

隨著化石燃料資源的逐漸減少,生物質燃料液化技術的研究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的興趣。經過近30年的研究與開發,車用燃料乙醇的生產已實現產業化,快速熱解液化已達到工業示范階段,加壓液化還處于實驗研究階段。我國生物質資源豐富,每年可利用的資源量達50億t,僅農作物秸稈就有7億t,但目前大部分作為廢棄物沒有合理利用,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如果將其中的50%采用生物質液化技術轉化為燃料乙醇和生物質油,可以得到5億-10億t油當量的液體燃料,基本能夠滿足我國的能源需求。因此,發展生物質液化在我國有著廣闊的前景。

我國在生物質快速熱解液化及加壓液化方面的研究工作還很少,與國際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需要加強此項研究。開發生物質油精制與品位提升新工藝,降低生產成本是生物質熱化學法液化進一步發展,提高與化石燃料競爭力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倪維斗,靳輝,李政. 中國液體燃料的短缺及其替代問題[J]. 科技導報,2001, (12):9-12.

[2]閻長樂.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01[M]. 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01.15-35.

[3]何方,王華,金會心. 生物質液化制取液體燃料和化學品[J]. 能源工程,1999, (5):14-17.

[4]袁振宏,李學鳳,藺國芬. 我國生物質能技術產業化基礎的研究 [A].吳創之,袁振宏.2002中國生物質能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 南京:太陽能學會生物質能專業委員會, 2002. 1-18.

[5]李文. 生物質的熱解與液體產物的精制[J]. 新能源,1997, 19(10): 22-28.

[6]Kloprise B, Hodek W, Bandermann F. Catalytic hydroliquefaction of biomass with mud and CoO-MoO3 catalyst[J]. Fuel, 1990,69(4): 448-455.

[7]Amen-Chen C, Parkdel H, Roy C. Production of monomeric phenols by thermochemical conversion of biomass: a review [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1,79: 277-299.

[8]Chornet E, Overent R P. Biomass liquefaction: an overview [A]. In: Overrnd R P. Fundamentals of thermochemical biomass conversion [M]. Essex: Elsevier,1985.967-1002.

[9]楊穎.生物質載體生物膜堿溶熱解厭氧發酵的試驗研究[學位論文].武漢理工大學,2006

[10]陳洪章,李佐虎. 汽爆纖維素固態同步糖化發酵乙醇[J]. 無錫輕工業大學學報,1999,18(5):78-81.

[11]Cook J, Beyea J. Bioenergy in the United States:progress and possibilities [J]. Biomass and Bioenergy,2000,18:441-455.

[12]McKendry P. Energy production from biomass (part2): conversion technologie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2,83:47-54.

[13]Mielenz J R. Feasibility studies for biomass to ethanol production facilities in Florida and Hawaii [J].Renewable Energy, 1997,10(2-3):279-284.

[14]郭艷,王,魏飛,等. 生物質快速裂解液化技術的研究進展[J]. 化工進展,2001,20(8):13-17.

篇5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二,但其死亡率卻位居婦科腫瘤之首[1] ,化療耐藥是影響患者預后的主要原因之一。腫瘤耐藥是一個多因素、多水平、多基因參與的復雜過程,涉及藥物動力學等多層次的各種生物學事件[2],而這些事件最終大多與基因的差異表達有關[3]。因此研究與卵巢癌耐藥相關的基因及其相關潛在治療藥物對提高耐藥卵巢癌的治療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通過對順鉑耐藥卵巢癌基因芯片數據的差異表達基因的篩選,并對差異表達基因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進而發現耐藥卵巢癌的潛在治療藥物。

1資料與方法

1.1獲取數據集 在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的共享數據庫GEO數據庫(http://ncbi.nlm.nih.gov/geo/,Gene Expression Ombinus)中輸入關鍵詞Ovarian Cancer And cisplatin resisitant 獲得順鉑卵巢癌耐藥基因表達譜數據集GSE15372,包括5個順鉑藥物敏感型樣本,5個順鉑藥物耐藥型樣本。

1.2順鉑耐藥卵巢癌差異表達基因分析 應用R與Bioconductor軟件對芯片數據進行預處理,分三個步驟:背景處理方法為rma法,歸一化處理使用分位數法,匯總方法使用medianpolish,對每張芯片中變異系數等于或大于10%的部分進行過濾,處理后的基因芯片進行差異基因表達分析。

1.3順鉑耐藥卵巢癌潛在治療藥物的篩選 我們應用Enrichr在線分析軟件進行順鉑耐藥卵巢癌治療藥物的篩選。通過Enrichr中CMap平臺篩選耐藥卵巢癌治療藥物。將差異表達基因載入到Enrichr輸入菜單中,再應用Enrichr數據庫中的Connectivity Map平臺進行藥物篩選分析。

2結果

2.1 GEO數據集信息 GSE15372采用GPL570芯片平臺([HG-U133_Plus_2]Affymetrix Human Genome U133 Plus 2.0 Array),隸屬于美國Affymetrix公司,來源于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藥物科學學院,由Li M,Nephew KP等人完成并提交到GEO數據庫,共包括10個樣本,其中包括5個順鉑藥物敏感型樣本(GSM385721-GSM385725),5個順鉑藥物耐藥型樣本(GSM385726-GSM385730)。

2.2差異表達基因 應用R與Bioconductor軟件進行分析,使用Bioconductor中limma軟件包的經驗貝葉斯方法分析GSE15372數據集的差異表達基因,差異倍數在2倍以上、P小于0.01的基因被認為是差異表達基因。通過分析,GSE15372數據集獲得差異表達基因共211個,其中包括上調基因120個,下調基因91個,見表1,表2。

2.3 順鉑耐藥卵巢癌治療藥物的篩選結果 將差異表達基因載入到Enrichr輸入菜單中,應用Enrichr中的Connectivity Map平臺進行藥物分析,得到P

3討論

卵巢癌在所有引起婦女死亡的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五位,而在婦科腫瘤當中,是最主要的導致患者死亡的惡性腫瘤。我們從NCBI的GEO數據庫篩選出順鉑耐藥卵巢基因芯片GES15372,并通過R與Bioconductor軟件對基因芯片進行差異表達基因分析,篩選出211個差異表達基因,包括120個上調表達基因及91個下調表達基因。再通過生物信息學方法對差異表達基因進行Enrichr的CMap分析,以挖掘順鉑耐藥卵巢癌潛在治療藥物。對篩選出的藥物進行整合分析,利用PubMed 醫學文獻數據庫對篩選出來的藥物進行調研,確定對順鉑耐藥有作用的候選藥物有血根堿,近幾年有研究發現血根堿在多種腫瘤中均有抗腫瘤作用,但目前國內外均未見血根堿對卵巢癌、耐藥卵巢癌的作用及相關機制研究的報道,因此選擇血根堿作為研究藥物繼續研究。

血根堿(Sanguinarine)是從博落回中分離出來的異喹啉類生物堿中的苯并菲啶類生物堿,主要存在于白屈菜的全草,紫堇的塊、根等,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藥物之一。目前已發現血根堿的抗腫瘤作用,Tsukamoto H、Le JS分別報道血根堿通過激活caspase誘導口腔鱗癌細胞及HT-29人結腸癌細胞發生凋亡。sun等則報道血根堿通過抑制信號轉導與轉錄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Stat3)在酪氨酸705(Tyr705)和絲氨酸727(Ser727) 位點的磷酸化而抑制前列腺癌細胞的生長、遷移和侵潤。同時Pica等報道血根堿有抑制小鼠結腸腫瘤生長及血管生成的作用。上述研究顯示血根堿在多種腫瘤中有抗腫瘤的效應,但國內外均未見血根堿對卵巢癌、耐藥卵巢癌的作用及相關機制研究的報道。因此,我們選擇血根堿為研究藥物,接下來的研究將繼續血根堿對順鉑耐藥的卵巢癌的抗腫瘤作用及期可能的作用機制研究,為血根堿在耐藥卵巢癌中的臨床應用提供理論及實驗依據。

基于生物信息學技術的基因表達譜分析,我們得到了順鉑耐藥卵巢癌的差異表達基因,并挖掘出了順鉑耐藥卵巢癌的潛在治療藥物。本研究對進一步深入研究順鉑耐藥卵巢癌的治療等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本研究僅從生物信息學角度挖掘了順鉑耐藥卵巢癌的潛在治療藥物,仍需更深入的研究并通過進一步的實驗驗證。

參考文獻:

篇6

一、影響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裝備性能的因素分析

1、生物質原料的來源與特點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林廢棄物資源十分豐富。我國每年總量約有7億噸的農作物秸稈,另外,我國每年還有大量的林業采伐和林木制品加工廠產生的廢棄物。如枝椏、小徑木、板片、木屑等,總量也近1億噸。生物質成型燃料。是以枝條、樹皮、秸稈等農林剩余物為原料。這些原料具有來源廣泛、分散、種類多、質地不統一等特點。決定了成型燃料加工技術與裝備的設計必須做到滿足原料來源的廣泛性、多樣性和方便靈活性。

2、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特點要求與使用對象

生物質成型燃料是將生物質原料經過粉碎、調質等處理,在高壓條件下,壓縮成顆粒狀且質地堅實的成型物,除應具有比重大、便于貯存和運輸、著火易、燃燒性能好、熱效率高(是直接燃燒的5倍以上)的優點外。還應具有灰分小、燃燒時幾乎不產生SO2、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等優點。可作為工業鍋爐、住宅區供熱、農業暖房及戶用炊事、取暖的燃料。成型燃料的這些特點。決定了成型燃料加工技術與裝備的設計必須在充分考慮生物質原料特點的基礎上,保證生物質原料的粉碎細度達到成型的要求,燃料成型的密度、成型設備的有關模板、模孔、壓輥等成型關鍵部件,在盡可能滿足噸料加工能耗較少,加工關鍵設備使用壽命較長,加工的成型燃料性能具有較好的燃燒性能的要求下,應具有實用性、適應性和經濟性。

3、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技術與設備的國內外現狀

成型燃料有顆粒狀和棒狀兩大類。根據成型主要工藝特征的差別,國內外生產生物質壓縮燃料的工藝大致可劃分為濕壓(冷壓)成型、熱壓成型、碳化成型等3種。按成型加壓的方法不同來區分,技術較為成熟、應用較多的成型燃料加工機有輥模擠壓式(包括環模式和平模式)、活塞沖壓式(包括機械式、液壓式)、螺旋擠壓式等三種機型,其中輥模擠壓式成型機采用的是濕壓(冷壓)成型工藝,活塞沖壓式、螺旋擠壓式成型機都采用的是熱壓成型工藝。

國外開發工作始于20世紀40年代。1948年日本申報了利用木屑為原料采用螺旋擠壓方法生產棒狀成型燃料的第1個專利,60年代成立了成型燃料行業協會。70年代初,美國研究開發了環模擠壓式顆粒成型機,并在國內形成大量生產。瑞士、瑞典、西歐等發達國家都先后開發研究了沖壓式成型機、輥模擠壓式顆粒成型機。其中已有120多年歷史的世界著名飼料機械生產企業――德國卡爾公司(Kahl)生產的動輥式平模制粒機,不僅能生產中低密度的顆粒飼料,而且還能生產較優高密度的顆粒燃料,成品產量大、能耗低而且質量好,在歐洲和東南亞國家使用較為廣泛。在最早開發螺旋擠壓成型燃料生產技術的日本也有采用環模顆粒成型機加工木屑成型燃料的大型生產企業。如今,固化成型燃燒在日本、歐、美等地已經商品化,在丹麥的一座叫阿文多的發電廠,還利用木屑壓縮顆粒來發電。1985年日本平均每戶家庭消耗成型燃料達750kg。1985年美國生產成型燃料達200萬t以上。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開始了成型燃料的開發研究,一方面組織科技攻關,另一方面,引進國外先進機型。經消化、吸收,研制出各種類型的適合我國國情的生物質壓縮成型機。用以生產棒狀、塊狀或顆粒生物質成型燃料。全國現有生物質壓縮成型廠35個。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種類按其密度分為中密度(800―1100Kg/m3)和高密度(1100―1400kg/m3)二種,前者適宜于家庭爐灶或小型鍋爐用,也可滿足自動爐排機械加料的大型鍋爐用,后者更適于進一步加工成為炭化產品。

國內主要的幾種成型燃料生產技術的現狀分述如下:

1)螺旋擠壓技術

螺旋擠壓成型技術是目前生產生物質成型燃料最常采用的技術,尤其是以機制炭為最終產品的用戶,大都選用螺旋擠壓成型機。

1990年中國林科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與江蘇省東海糧食機械廠合作,完成了國家“七五”攻關項目――木質棒狀(螺旋擠壓)成型機的開發研究工作,并建立了1000t/年棒狀成型燃料生產線;1 993年前后,中國大陸的一部分企業和省農村能源辦公室從日本、中國臺灣、比利時、美國引進了近20條生物質壓縮成型生產線,基本上都采用螺旋擠壓式,以鋸木屑為原料,生產“炭化”燃料。棒狀成型燃料的形狀為直徑50*10-3m2左右、長度450*10-3m2左右,橫截面為圓形或六角形,每根重約1Kg,用于蒸發量≤1000kg/h工業鍋爐或民用爐灶。

國內現已有包括陜西武功縣輕工機械廠、河南省鞏義合英實業公司等在內的近十家廠家生產此種類型的設備。

螺旋擠壓成型機的優點是:

①成品密度高。以木屑、稻殼、麥草等為原料,國內生產的幾種螺旋擠壓成型機加工的成型棒料的密度都在1100~1400Kg/m3。

②成品質量好、熱值高,更適合再加工成為炭化燃料。

螺旋擠壓成型機的缺點是:

①產量低,目前國產設備的最高臺時產量不到150Kg/h,距離規模化生產的產量要求相差較大。

②能耗高,粉料在螺旋擠壓成型前先要經過電加溫預熱,擠壓成型過程的噸料電耗就在90Kwh/t以上。

③易損件壽命短,國產設備主要工作部件――螺桿的最高壽命不超過500h,距離國際先進水平1000h以上還有不小的差距。

④原料要求苛刻。螺旋擠壓成型機采用連續擠壓,成型溫度通常調整在220~280℃之間,為了避免成型過程中原料水分的快速汽化造成成型塊的開裂和“放炮”現象發生,一般要將原料含水率控制在8~12%之間,所以對有的物料要進行預干燥處理,增加了加工成本。這一點,對于移動式的成型燃料加工系統來說也許是一個致命傷,因為與旋擠壓成型工藝相銜接還需有配套的烘干機。

2)活塞沖壓技術

這種設備的優點是成型密度較大,允許物料水分高達20%左右,但因為是油缸往復運動,間歇成型,生產 率不高,產品質量不太穩定,不適宜炭化。活塞式的成型模腔容易磨損,一般100h要修一次,有的含SO2少的生物質材料可維持300h。

另據報道,2003年,河南農業大學承擔完成了科技部研究項目“秸稈壓塊成型燃料產業化生產的可行性研究”,開發了HPB―m2型液壓驅動式秸稈成型機,采用活塞套筒雙向擠壓間歇成型。生產率:400kg/h;噸料成型電耗:60Kwh/t左右。

另外北京三升集團研發了機械傳動、活塞擠壓成型技術,在工業化生產中密度飼料塊的同時,還生產高密度(>900Kg/m3)的燃料塊。

3)輥模擠壓技術

生物質顆粒燃料的輥模擠壓成型技術是在顆粒粒飼料生產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于纖維性物料含量的多少和成型密度的高低。用輥模擠壓式成型機生產顆粒成型燃料一般不需要外部加熱,依靠物料擠壓成型時所產生的摩擦熱,即可使物料軟化和黏合。對原料的含水率要求較寬。一般在10%~40%之間均能成型。其最佳水份成型條件為18%左右,相比于螺旋擠壓和活塞;中壓而言,輥模擠壓成型法對物料的適應性最好。因此。國內一些生產秸稈顆粒飼料的企業在生產顆粒飼料的同時也生產顆粒燃料,以提高設備的利用率。

以國內知名飼料機械生產企業――江蘇正昌集團為代表的我國飼料機械業界,目前在環模制粒機和平模制粒機的設計、制造方面,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某些方面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生物質顆粒成型燃料加工機械的研發方面也進行了多年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4)環模擠壓成型技術

1994~1998年,江蘇正昌集團公司聯合中國林科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承擔了國家林業局下達的項目“林業剩余物制造顆粒成型燃料技術研究”。該項目以江蘇正昌集團公司生產的KYW32型環模式飼料顆粒成型機為基本結構,研究成功了以木屑和刨花粉為主要原料的顆粒燃料成型機,臺時產量在250Kg/h左右,產品規格:直徑6*10-3m2,長度為8-15*10-3m2,顆粒密度>1000Kg/m3,其熱值為4800kcal/Kg左右。產品質量達到日本“全國燃料協會”公布的顆粒成型燃料標準的特級或一級。但是由于當時在材料和加工工藝等方面的原因,主要易損件環模在面對粗纖維物料時,暴露出了使用壽命短的缺陷。使用成本高,成為環模式制粒機難以在生物質成型燃料領域大面積推廣的重要原因。但是,該項目的開展,為我國今后在輥模擠壓成型燃料技術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5)平模擠壓成型技術。由于在平模制造工藝水平和主要加工物料對象方面與國外的差距等原因,以前國內在對平模式制粒機的研究方面不夠深入,國內能生產的最大平模直徑只有400*10-3m2。2000年,我所承擔了農業部引進國際先進農業科學技術項目(簡稱“948”項目)――秸稈顆粒飼料加工技術與設備的引進,在引進國際上著名的德國卡爾公司(Kahl)的38-780型大型平模式制粒機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又進行了多處技術改進和創新。2003年12月,該項目通過了農業部“948”項目辦公室的驗收。

與其他生物質成型顆粒(塊)加工技術相比。大型平模式制粒機的優點在于:

①原料適應性廣。平模式制粒機壓制室空間較大,可采用大直徑壓輥,因而能將諸如秸稈、干甜菜根、稻殼、木屑等體積粗大、纖維較長的原料強行壓碎后壓制成粒,對原料的粉碎度要求降低了。另外,平模式制粒機在壓縮纖維性物料時,原料水分在15~25%(最佳18%左右)都能被壓縮成型。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對原料進行干煤。

②產量大。經江蘇省農機鑒定站檢測,SZLP-780型平模制粒機在以100%苜蓿草粉為原料時,產量可達2100kg/h。在此后進行的以木屑為原料的制粒試驗時,當成型顆粒密度在1100Kg/m3時,產量達到1500Kg/h,是國內現有成型顆粒燃料加工設備所達到的最大產量。

③噸料耗電低。一方面,平模式制粒機由于壓制室空間大、壓輥直徑大的原因,能將粒度相當大的原料制成顆粒,因而能克服環模擠壓制粒機和螺旋式擠壓機在這方面的局限,這就減少了物料在粉碎工段的能耗;另一方面,與環模制粒機相比,平模模孔帶面積比值高,出料孔多。而且出料顆粒密度和大小比較一致。

④輥模壽命長。由于工作原理的差異,平模式制粒機壓輥的線速度比環模式的低,因而輥、模的磨損比較慢。而且,平模在一側面工作面磨損后可翻過來使用另一側面,可以提高使用壽命。

⑤成型密度可調。壓輥和壓模之間的工作間隙和壓力可通過液壓式中央螺母調節裝置使壓輥同步升降,操作簡單省時。既可生產中低密度的顆粒飼料,也可生產較高密度的顆粒燃料,一機多用。

但總體來看,目前,我國的生物質固化成型裝備在設備的實用性、系列化、規模化上還很不足,距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不小的差距。這一問題以成型機最為突出,表現在生產率低、成型能耗高、主要工作部件壽命短、機器故障率多、費用高等方面。

4、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技術與設備的發展趨勢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們愈加感覺到石化能源漸趨枯竭,在對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和循環經濟的追求中,世界開始將目光聚焦到了可再生能源與材料, “生物質經濟”已經浮出水面。以生物能源和化工產品生產為主的生物質產業正在興起,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和科學家的關注。許多國家都制定了相應的計劃,如日本的“陽光計劃”,美國的“能源農場”,印度的“國家戰略行動”等。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在我國正式頒布實施,所有這些。預示著各國在包括生物質成型燃料開發在內的生物質技術領域的競爭進入一個白熱化時代。

雖說生物質產業是世界發展之大勢和新興的朝陽產業,但其當前成本與價格尚難與石油基產品競爭,這一點對于成型燃料來說,表現得尤其明顯。因此,以降低儲運成本和壓縮成型成本為目的,尋求技術上的創新、突破,成為生物質成型燃料領域最大的命題。降低顆粒燃料的噸料能耗、降低設備的使用成本。也成為本“863”項目所追求的最大目標。

在生物質固化成型技術裝備研究、開發方面,國內外的發展趨勢是裝備生產專業化、產品生產批量擴大化、生產裝備系列化和標準化。尤其在國內應在設備實用性、系列化上下功夫。不斷降低成本并提高技術水平,為21世紀大規模開發利用生物質能提供必要的技術儲備。

5、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技術與設備的先進性與性價比

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技術與設備先進程度的高低必須與其性價比有機的結合起來綜合考慮。單一講究技術 和設備的先進性,不考慮技術的投入成本和市場的接受程度,不考慮技術和設備的性能與市場接受的價格合理之比,再先進的技術在市場上如得不到應用,也得不到用戶的認可,這種技術起碼可以說是不完全適用的技術。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技術與裝備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理想的噸料加工耗能量;二是適度的關鍵部件的使用壽命;三是良好的產品結構組成;四是合理的加工工藝路線等等。因此,在研究和設計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技術和加工設備時,要在盡可能低的噸料耗能的前提下,使得產品的結構優化與合理,在產品得到較高的使用壽命的基礎上,保證產品的價格盡可能適應市場的接受程度。使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技術與裝備的先進性與產品的性價比有機結合與統一,以利于推廣應用。

二、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裝備技術方案技術特征

1、技術路線和技術方案

考慮到上述一些因素,我們在研究設計時充分借鑒利用現有技術成果,并在利用國產制粒機進行成型燃料加工試驗的基礎上,優化創新設計,采用新結構、新材料、新工藝,研發關鍵部件;其系統技術方案如下所述。

(1)技術方案分析

我們研究設計的技術方案及機組總體配置示意見以下附圖:

本技術方案以秸稈等農林廢棄物為原料,既可將多物料聯合粉碎機、粉料輸送組合裝置、制粒機等有機集成組裝在一臺拖車上,形成一個可移動的顆粒燃料加工設備系統,又可將多物料聯合粉碎機、粉料輸送組合裝置、制粒機等有機集成組裝在一個固定場所進行加工。系統各部分的設計方案說明如下:

1)多物料一次粉碎機

適應的原料包括經自然風干的玉米稈、棉稈以及麥稈、稻草等,充分考慮到了移動式成型燃料加工系統對原料應具有廣泛適應性的要求特點。采用搓揉裝置和錘片粉碎、篩分裝置的有機組合技術,對原料進行切段粉碎復合作業。粉碎后的粉料過篩后經風管直接輸送到粉料暫貯箱中輸送至制粒機中;人工只要把待粉碎的原料放到加料斗里即可,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并改善了勞動條件。

2)粉料輸送組合裝置

秸稈類生物質經粉碎后,堆密度很低,輸送過程中容易結拱,使送料受阻。本裝置的作用是接受由粉碎機經風管輸送來的粉料,通過簡易脈沖裝備向制粒機內連續不斷地輸送粉料。

該裝置將采用料倉防結拱技術,有效地避免因纖維性物料流動性差,而導致喂料不均勻情況的發生。

3)顆粒燃料制粒機

這是本技術裝備的核心和關鍵。根據移動式作業特點考慮上述的多種因素。采用平模制粒技術方案。實施時通過試驗,進一步優化設計平模制粒成型模孔,調整顆粒燃料制粒工藝,減小功率,降低主軸轉速,增加輥模壓力,保證得到較高密度、質量穩定的成型燃料的。

在主要工作部件(同時也是主要易損件)壓輥和模具的加工方面。充分利用國內輥模制造領域技術工藝和設備方面的優勢,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藝,進一步提高輥模耐磨性。

4)系統集成技術

上述3部分集成裝在1臺拖車上,可以靈活方便地在村鎮間轉移。成為一個流動的加工車間,適應了農村秸稈原料既分散、季節性又強的實際作業條件。同時,可以根據不同的用戶要求,也可將上述3部分集成在固定的工作場所進行作業。

本技術方案在粉碎機喂料、粉料輸送、成型顆粒篩分等環節充分考慮到了自動化的有機銜接,因此,整個系統的操作工人只要有3―5名即可。

如上所述,本方案全面考慮了農村的實際條件,從有效發揮機組加工效能、減輕人工勞動強度等方面著眼,優化了系統的設計。整個加工系統總功率80KW左右,處理能力500―1000Kg/h。是可以滿足課題確定的指標要求。

(2)設備投資分析

本技術方案以枝條、秸稈等農林廢棄物為原料,有機集成從原料篩分、粉碎到制粒成型的工藝,形成為一個整體可移動的加工設備系統,其中從粉碎到壓縮成型所需的設備投資合計約為20萬元。綜合分析國內外現有成型燃料加工設備的生產率和設備投資情況,本項目制的成型燃料加工設備系統有較大競爭優勢。

2、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技術與裝備技術特征

(1)技術特征

1)多物料一次粉碎技術。該技術針對不同來源、不同生物質原料,采用組合粉碎轉子等結構,實現多種生物質原料一次粉碎,并達到制粒成型所需的細度要求。

2)物料流量自動調節技術。該技術就是主要是根據成型機加工成型燃料的產量要求,采用簡易脈沖、負壓輸送等機構自動調節來自于粉碎機粉碎后的生物質原料的流量,在保證成型機不發生堵塞的情況下,使輸送到成型機的物料流量達到最大。

3)顆粒燃料成型技術。該技術就是將由粉碎機輸送來的生物質原料。通過平面輥壓和平模將原料壓制成顆粒成型燃料。動力通過減速傳動機構帶動主軸運轉,不同直徑模孔的平模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更換,成型燃料加工過程可以通過檢查視窗口直接觀察并可通過打開視窗進行維護和修理,模輥間隙和壓制壓力實現自動調節,確保顆粒成型燃料的密度符合規定的要求。

4)既可移動又可固定場所連續生產機組集成技術。該技術就是根據用戶需要將多物料一次粉碎機和顆粒燃料成型加工機有機的集成為連續生產機組。這種機組既可安裝在固定場所,也可集成在平板機車上,所需加工動力既可適用于電力。也可適用于柴油機動力機等。

(2)主要技術指標

1)成型燃料加工機組

總功率:80KW左右;生產能力:500―1000Kg/h;

可方便地整體轉移作業;

2)成型燃料加工成本

農林剩余物固化成型燃料成本低于煤的價格,噸料能耗≤70KWh/t;

3)成型燃料產品性能

密度≥1g/cm3;

水分≤12%。

進料流量可調。

三、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裝備的設計與研究

1、多物料一次粉碎機的設計

多物料一次粉碎機采用同軸搓揉旋切裝置和錘片式粉碎、下置式篩分裝置有機組合技術。電機動力通過皮帶盤驅動轉子高速旋轉,使秸稈通過搓揉旋切裝置,搓揉旋切成3~5厘米長,再進入錘片粉碎室,經受錘片撞擊剪切而粉碎。另一方面,物料與物料之間、物料與錘片之間相互摩擦進一步破碎。小于篩孔的粉體被排出粉碎室。大于篩孔的原料則繼續被錘片打擊、粉碎、直至通過篩孔,從而達到粉碎的目的。其結構示意如下圖所示。

本粉碎機主要由:轉子、機座、上下殼體、操作料斗、傳動裝置等五大部分組成。考慮到使用與維護的需要,設計了方便安裝更換篩片和錘片的簡易拆卸機構。可以方便用戶使用。

多物料一次粉碎機的主要設計技術參數為:轉子直徑:720m2m2,主軸轉速:2700rpm2一3500rpm2,錘片數量:128片,配用功率:22kw,軸承型號:NSK SN520, 吸風量:3300m3/h,產量:500~1 000Kg/h,整機重量:1200Kg,外形尺寸(m2m2):2975×1730×1140。篩片面積(m2m2):1120×540。

2、顆粒燃料成型機的設計

根據技術方案,成型機采用平面輥壓和平模的組合結構,而這種結構按執行部件的運動狀態分,有動輥式、動模式、模輥雙動式三種。由于后兩種僅適用于小型平模燃料成型制粒機,較大機型一般用動輥式。因此本機即采用動輥式結構。按磨輥的形狀分,又可以分為錐輥式和直輥式兩種。考慮到加工的工藝性本機設計為直輥式。其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

由圖可以看出,電動機通過減速箱驅動主軸,主軸帶動磨輥。磨輥繞主軸公轉的同時也繞磨輥軸自轉。加工顆粒時,生物質原料被送入平模機的喂料室。在分料器和刮板的共同作用下均勻地鋪在平模上,主軸帶動的壓輥連續不斷地滾過料層。將物料擠壓進入模孔,物料在模孔中經歷成型、保型等過程。具體過程為:供料區內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緊貼在平模上,當壓輥向前滾動,物料進入變形壓緊區。這時因受到擠壓,原料粒子不斷進入粒子間的空隙內,間隙中的空氣被排出,粒子間的相互位置不斷更新,粒子間所有較大的空隙逐漸都被能進入的粒子占據。隨著壓輥繼續滾動,被壓實的原料進入擠壓成型區,模孔的錐孔部分和前半部分都屬于擠壓成型區,該區內,壓力繼續增加。粒子本身發生變形和塑性流動,在垂直于最大主應力的方向被延展。并繼續充填周圍較小的空隙,由于壓輥和物料間的摩擦作用加劇而產生大量熱量。導致原料中含有的木質素軟化。粘合力增加,軟化的木質素和生物質中固有的纖維素聯合作用。使生物質逐漸成形,這時部分殘余應力貯存于成型塊內部,粒子結合牢固但不甚穩定。成型塊在擠壓作用下進入模孔的保型段,在該段不利于形狀保持的殘余應力被消除,顆粒被定型。一定時間后以圓柱狀態被擠出,旋轉的切刀將物料切斷,形成顆粒。由掃料板將顆粒送出。

本燃料成型機主要由:電動機、傳動箱、主軸、喂科室、壓輥、平模、切刀、掃料板、出料口等九大部分組成。考慮到加工密度的調節和輥模間間隙的調整,設計有液壓調節機構,一是保證加工過程中的加工壓力的穩定。二是保證輥模問間隙的自動調節。同時考慮到安裝與維修的方便性。在制粒室周圍設計有觀察與調節窗口。

顆粒燃料成型機設計的主要技術參數為:平模直徑:520m2m2。壓輥轉速:56rpm2,壓輥壓強:100m2pa,配用功率:45Kw,整機重量:1 500Kg,外形尺寸(m2m2):1530×840×2047,產量:500―1000Kg/h。顆粒直徑:10m2m2一20m2m2,顆粒長度:30m2m2,顆粒產品密度:≥1g/m3。

3、生物質成型顆粒燃料加工裝備的集成設計

生物質成型顆粒燃料加工裝備的集成設計,就是將多物料一次粉碎機和顆粒燃料成型機,通過負壓簡易脈沖風網系統有機的連接起來,一方面要求加工系統在加工過程中確保生物質原料的輸送均勻,防止堵塞與結拱,另一方面要保證加工系統在加工過程中不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同時盡可能少用人工作業,減少作業勞動強度和用工量。因此。系統的集成設計成兩種方案,一是直接將集成系統安裝在固定場所。二是將系統集成安裝在可移動的平板車上。

4、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裝備有關重要技術參數的研究結論

(1)生物質原料壓縮特性

粉碎后的生物質原料(秸稈)在壓縮過程中。是在一定壓力下,通過秸稈的塑性變形和其本身的木質素軟化固化成型的。在壓縮過程中可分為3個階段:松軟階段、過渡階段和壓緊階段。在壓力較小時,成型密度隨壓力的增大顯著增大,但達到壓緊階段后,變化緩慢,趨于常數。一般情況下,在壓力為85m2Pa時,制粒的成型效果就較好,將壓力控制在85―100m2Pa范圍內就可以達到較理想的成型要求。同時通過試驗,探索了生物質壓縮力和壓縮密度的關系。確定了壓縮力、壓縮密度、壓縮量的關系。

(2)生物質原料的特性對成型的影響

篇7

中圖分類號:TS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1(c)-0253-02

中國擁有豐富的生物制能源.據估計每年產生的可供開發的各種生物制資源達6.56億噸標準煤。[8]居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第四位的生物質能源具有可再生性,存量豐富,可代替化石燃料,易長期儲存,含硫量低,灰分小,二氧化碳排放接近于零的特點。其供應安全可靠。

生物質致密成型技術是用機械加壓方法,將原來分散沒有一定形狀、密度低的生物質原料壓制成具有一定形狀密度較高的各種固體成型燃料的過程。研究說明,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設備的性能好否,直接與生物質原料的壓縮特性如壓縮力、壓縮密度、壓縮量,一次粉碎的粒度,成型燃料的密度、生產率、能耗等因素有關。

1 成型原理

生物質原料由纖維構成,被粉碎后的生物質原料質地松散,受一定外部壓力后,顆粒經歷位置重新排列、顆粒機械變形和塑性流變等階段。開始時壓力較小,一部分粒子進入粒子間的空隙內,粒子間的相互位置不斷改變,當粒子間所有較大空隙都被能進入的粒子占據后,再增加壓力,只能靠粒子本身變形去充填其周圍的空隙。這時粒子在垂直于最大主應力平面上被延展,當粒子被延展到與相鄰的兩個粒子相互接觸時,再增加壓力,粒子就會相互結合。原來分散粒子被壓縮成型,其體積大幅度減小,密度顯著增大。因非彈性或粘彈性的纖維分子之間的相互纏繞和咬合,外部壓力解除后不恢復原來的結構形狀。

2 含水量研究

林維紀等的實驗研究表明,木質素含量因原料不同有所差異,但生物質致密成型的適宜含水量則近似相同。

樊峰鳴[9]以玉米秸稈、大豆秸稈為原料,采用改進型生物質秸稈成型機,就大粒徑秸稈粒度、含水率等對成型密度、抗水性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原料含水率在8%~15%時均很容易壓縮成型,在12%左右成型效果最好。[1]

回彩娟[2]以鋸末和小刨花為原料,認為鋸末和小刨花含水率在15%左右得到的壓塊密度最大,成型效果最好,常溫高壓致密成型允許原料最大含水率為22%左右,原料經室內自然風干后達到的含水率可達成型加工要求且成型效果較好。

李美華[10]以鋸末和小刨花為原料,在主缸壓力不同的情況下,對多個含水率原料進行致密成型試驗,認為在生物質致成型時,使含水率最好控制在5%~15%左右,最高不超過20%,此種狀態下成型率,壓塊密度,成型效率,表面光潔度等指標均較為理想。

郭康權,趙東[11]等曾做過相應模型,解釋含水量對成型的影響,當含水率過低時,粒子沒有充分延展,與四周粒子結合不緊密,不達到成型條件,當含水率過高時,粒子在垂直于最大的主應力方向上充分延展,粒子間能夠嚙合但由于原料中水分過多,被擠出后分布于粒子層之間,使層間不能緊密貼合,也不成型。

張百良[9]等認為,熱壓成型中含水量過高會影響熱量傳遞,并增大物料與模子的摩擦力,在高溫時由于蒸汽量大,會發生氣堵或放炮現象;含水量過低會影響木質素的軟化點,原料內摩擦和抗壓強度增加,造成壓縮能消耗。

P.D.Grover,S.K.Mishra,J.S.Clancy[13]等認為活塞擠壓的物質含水率在10%~15%左右,螺栓擠壓的物質含水率在8%~9%左右為宜。Arun.K.Tripathi;P.V.R.Iyer;TaraChandraKandpal[14]等認為物質含水率在10%~15%經濟效益較好,因為過小的水分磨壓困難,能量消耗大。

Wamukonya等研究表明,當壓力不變且含水量在要求范圍時,隨著含水量升高,壓縮密度可達到最大值。松弛密度一定時,隨含水量升高所需壓力變大,最大壓力值正好對應著含水量上限。在建立的恒定壓力下松弛密度與含水量的指數關系式中,認為壓塊的松弛密度隨含水量升高以指數級下降。

目前國內外文獻來看,研究生物質壓縮含水量范圍還存在較大的差別,這是因壓縮方式、成型模具、成型手段、生物質原料處理方式有較大差異,如活塞沖壓比螺旋擠壓對含水量要求范圍寬,原料顆粒度的大小也是影響壓縮成型的重要因素。

3 成型壓力研究

成型壓力是植物材料壓縮成型最基本的成型條件。只有施加足夠的壓力,原材料才能被壓縮。試驗說明:當壓力較小時,密度隨壓力增大而增大的幅度較大,當壓力增加到一定值以后,成型物密度的增加就變得緩慢。

篇8

【關鍵詞】術后感染;應用材料;修補;疝

Mechanism and preventative management for th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of free-tension repair of abdominal external hernia.Lei Zehua,Yu Shenlin.(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eshan,Shicuan 61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troduce the mechanism and preventative management for th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of free-tension repair of abdominal external hernia.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papers of Mechanism and preventative management for th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of free-tension repair of abdominal external hernia.Results:It can find out the internal dependability at many factors,especially the pollution and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for free-tension repair of hernia.Conclusion:Th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for free-tension repair of hernia was correlated with exogenous and endogenous pollution,condition of patient,local surrounding of operation and technique of operation.

【Key Words】Postoperative infection;Free-tension;Repair;Hernia

腹外疝修補是普外科最常見術式之一。隨著材料學的進步,采剛材料的無張力疝修補術已成為目前美國、加拿大、歐州、日本等主要發達國家的首選術式[17]。我國從1997年開始,經過10余年的應用和發展,無張力疝修補技術迅速地被廣泛用于全國各級醫院臨床。隨著此技術的廣泛開展,其并發癥的產生也不斷增加。而作為并發癥之一的感染,因其帶來的危害大、后果嚴重,而受到臨床越來越多的重視,以下就感染產生的機制和防控措施進行綜述。

1 傷口感染的發病機制

1.1 感染產生的原因:疝修補術后切口的感染,在很多情況下都是繼發于手術時傷口的細菌污染。臨床上傷口污染來源最多見的是直接污染:如術野的皮膚、手術器械、外科醫生的手套及通過手術室空氣的污染,這種外源性污染是造成腹股溝疝感染的最重要的途徑;而術中分離疝囊壁與腸管間粘連時分破腸管后的細菌污染,則是造成腹壁切口疝術后感染的重要內源性污染途徑。除此之外,還有間接污染的內源性途徑,如急性腹股溝疝嵌頓致腸道細菌移位的污染以及術后網塞與腸管接觸所致腸道細菌移位的腸源性污染[16];另外,極少證據支持縫合后可能繼發于血源性和淋巴源性的傷口感染[12]。

1.2 感染產生的條件:傷口細菌培養的結果證明任何所謂無菌的疝修補術都存在著細菌的污染[2]。但大多數情況下不會引起臨床的傷口感染。在傷口內由于機體免疫成分的調動導致巨噬細胞在常規手術傷口中清除污染;只有當炎癥反應超過了清除污染的能力或者因內源性或外源性原因致使這種反應受損時才能出現臨床感染。

因此,術后傷口感染是否產生,一般是由4種變量因素的變化來決定:

1.2.1 細菌被接種的數量:很明顯細菌污染手術傷口越多則傷口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傷口縫合時定量的活組織檢查證明每克組織細菌數目越大,傷口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有研究表明:細菌污染存在一個每克組織中含有105的細菌數的臨界閾值,當超過這一閾值時就可能發生感染[3]。術前對手術部位充分的準備及一系列控制手術感染的措施實施后,很少出現超過臨界閾值的情況,即便如此,臨床上仍存在傷口感染的問題。所以,傷口感染也不能單純由污染細菌數大小所決定。

1.2.2 接種細菌的毒力大小:臨床上,所有的細菌種類并不具有相同的導致傷口感染的能力。有些細菌的毒力很小,要很大的細菌數才會致病。而有些細菌的毒力很大,只要很小的量就能引起感染。因此,細菌毒力在感染上是一個應考慮的因素。

1.2.3 傷口的局部環境:手術形成的局部環境,在傷口的感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有些局部環境因素可以促使污染傷口的某些細菌達到致病能力。

1.2.3.1 死腔的形成:在腹外疝病人中,傷口死腔是一個特別困難的問題。死腔的形成給血漿的聚積創造了條件,這一條件限制了巨噬細胞對細菌進行清除的移動;另外,血漿的聚積通常使調理素釋放,因此,傷口的感染必然會增高[1]。

1.2.3.2 壞死組織:傷口內壞死組織的增加使傷口感染的幾率增加。組織的大塊結扎和過度分離,將使失活的組織成為細菌繁殖的場所。電刀的不恰當使用也可產生壞死組織出現相同的情況。壞死組織,由于它不會引起水腫,也就不會為巨噬細胞提供通道(水管道),水管道是巨噬細胞到達細菌污染的壞死組織內所必需的[5]。

1.2.3.3 異物存留:很明顯傷口內異物會增加手術的感染率。傷口內的異物一是縫合材料,它常常是傷口感染的另一原因。有資料已證實編織的縫合材質如材線可以因較少的細菌數就可致傷口感染[6,12]。單絲的材質一般被認為具有較少的協同效果,但單絲線打過多的結也能夠產生編織效果,在大部分補片感染中可發現多結的縫線。但不可吸收縫合材料的輔助作用表現為在合成材料表面能夠導致人類中性粒細胞對細菌的吞噬效果的降低。因此,提倡傷口縫合時,縫線要盡量減少,線結不宜過多。二是疝修補使用的合成材料,其中做工精細的紡織補片材料(如聚四氟乙烯)、較粗糙的補片(如聚丙烯)引起感染的機會大。這些感染與補片因卷曲而產生的袋狀死腔有關。

1.2.3.4 出血后的血紅蛋白:血紅蛋白中富含三價鐵和蛋白質,它是微生物繁殖所需的理想培養基[7]。術中若沒有嚴格的止血,傷口形成的血腫在少量細菌的作用下就可引起傷口膿腫形成。另外,有報道確認微生物血紅蛋白代謝的有毒終產物,對機體吞噬細胞有毒性作用,也是傷口感染的影響因素[8]。

1.2.4 機體的免疫狀態:病人免疫力的完整性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這種完整性是不能被量化的。不同個體間,內在和外在的可變因素是不同的:對標準的炎性前刺激物的反應研究,也顯示了志愿者之間人類單核細胞具有多變性[9]。其他研究表明一些選擇性因素的內在反應具有潛在的循環變化規律。這提示某一特定病人選擇的手術時機感染的可能性明顯增大[10]。

2 感染的預防

2.1 感染的術前預防

2.1.1 術前皮膚準備:病人皮膚的清潔,最好用抗菌皂在術前夜間或當天早上洗澡或清凈手術部位皮膚;注意盡可能的不用刀刮手術部位,表皮毛發應采用剪的方法而避免局部微型損傷。對于有活動性遠處皮膚感染灶,因會使手術區域的感染率升高,對此應避免手術。

2.1.2 術前抗生素的藥物準備:疝外科手術最有爭議的地方是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最著名的研究者Platt[11,12],對這方面進行了隨機抽樣、多醫療機構、前瞻性的研究,得出結論是:術前應用抗生素總的感染率有所下降,甚至泌尿系統及肺部感染有所下降,但兩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盡管如此,其結論仍被作為在腹股溝疝手術時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主要依據。另外,針對一些研究盡管沒有確認補片疝修補可以增加感染率[13,14],但考慮到補片是一種異物,感染的幾率會增大的情況,大多數醫生還是預防性應用了抗生素。對于腹壁疝,預防性的抗生素應用則不同于腹股溝疝手術中的使用。因為在腹壁疝囊內小腸,有多次腹部手術史,手術中常有腸管損傷的可能潛在危險。故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可以降低腹壁切口疝術后腸道污染引起的傷口感染幾率。

2.2 感染的術中防控:手術操作對預防術后感染非常重要。①術中的組織分離、切割、結扎、止血,要求輕柔、細致,盡可能防止電刀的大片不規則切割和電凝止血,防止大塊的集束結扎,這樣有利于防止因傷口組織表面的壞死而增加的潛在傷口感染的可能性。對于大的靜脈應當采用合成可吸收縫線結扎。②修補材料的正確應用。一種成功的補片修補既要舒展又要無張力,多余的補片會皺褶形成間隙,導致血漿積聚而繼發細菌感染。因此,補片應剪裁適當避免過多的置入補片材料,同時材料的放置也應避免四周起皺或成卷狀,這些均可引起感染幾率增加。③縫線的正確使用。由于絲線系多股編織物易導致感染[6],在無張力疝修補中,應盡可能的放棄絲線而采用合成線。但合成線中的不可吸收縫線表面能夠導致人類中性粒細胞對細菌的吞噬效果的降低[12],線結過多也會產生紡織效應,使用中要盡量減少線結的個數。④引流。腹外疝修補術中腹壁兩邊游離后皮下組織自然形成的間隙在臨床上是個大問題,同時術中使用的補片自身也容易形成積液,有報告稱在置入補片手術后第1天,幾乎經超聲都可發現液體在補片周圍聚集[1]。由于上述情況的存在,在腹壁疝手術后的局部就非常容易形成間隙和大量積液而產生感染,為了避免間隙腔積液感染的發生,最好的辦法就是采用引流,臨床上最為合理的方法是采用閉合式持續主動吸引解決間隙的局部積液[15],如硅膠封閉式負壓球引流是一種非常好的引流方式。但引流管不要經切口引出,而另戳口引出引流。特別要指出的是,開放式被動乳膠引流管容易使細菌逆行進入傷口,感染后易形成竇道,傳統的被動式開放引流應禁止使用。在網塞充填式腹股溝疝修補術中,同樣存在因網塞自身結構上存在間隙的缺陷,但這種間隙腔是不需要引流的。為了更好的防止網塞內積液及其感染的發生,雷澤華報道[16]在網塞充填固定好后,應將其表面組織縫合關閉來盡可能地避免因淺層組織滲液向深部網塞積聚或感染而波及深層的網塞,從而解決網塞積液造成的感染問題。

3 術后感染的局部處理

3.1 腹壁切口疝感染的處理

3.1.1 早期感染:對于術后幾周的感染要即時發現,即時分開傷口,對傷口內補片周圍所有的感染間隙要充分沖洗和引流,術中若發現補片四周過多形成的折疊或卷曲要進行剪裁,以消除造成傷口不愈的這一重要原因。另外,對固定補片的過多縫線結,因常常不與增生的肉芽組織融合,術后容易引起經久不愈的竇道,也要進行必要的清除。

3.1.2 遲發感染:腹壁疝修補術后數月或數年出現感染,常以切口竇道經久不愈的形式表現出來,其嚴重程度可能不同。這些竇道通常源于補片邊緣及縫線處,處理可以在局部麻醉下切開,清除壞死組織,去除感染縫線,剪去過多的與組織不融的補片,局部充分敞開沖洗后,采用填塞引流,術后換藥等措施。

3.2 充填式腹股溝疝術后感染的處理:充填式腹股溝疝術后感染,可分為淺層感染和深層感染,其兩種感染的處理方法有所不同[16]。

3.3 淺層感染:對于單純切口或修補平片部位的淺層感染,只要感染未波及到深部的網塞,修補材料可不必取出,經過局部沖洗、換藥可愈合。

3.4 深層感染:深層的網塞一旦出現感染,整個網塞勢必成為一個能容納大量細菌和污穢物的空間,加之網塞表面覆蓋的網片限制,使得局部沖洗、換藥均困難,網塞內的積聚物不易被清除。這種情況必須取出網塞和網片,通過換藥才能使傷口愈合。

【參考文獻】

[1] Schumpelick V,Kingsnorth G.Incisional hernia of the abdominal wall[J].Berlin:Springer-Verlag,1999,70(8):876~887.

[2] Howe CW.Bacterial flora of clean wounds and its subsequent sepsis.Am J Surg,1964:696~700.

[3] Robson MC,Krizek TJ,Heggers JP.Biology of surgical infection.Curr Probl Surg,1973:1~62.

[4] Alexander JW,Korelitz J,Alexander NS.Prevention of wound infection:a case for closed suction drainage to remove wound fluids deficient in opsonic proteins.AM J Surg,1976,132:59~63.

[5] Cruse PJ,Foord R.A five-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23,649 surgical wounds.Arch Surg,1973,107:206~210.

[6] Elek SD,Cohen PE.The virulence of Staphylococcus pyogenes for man:a study of the problem of the wound.Br J Exp Pathol,1957,38:573.

[7] Polk HC Jr,Miles AA.Enhancement of bacterial infection by ferric iron:kinetics,mechanisms,and surgical significance.Surgery,1971,70:71~77.

[8] Pruett TL,Rotstein OA,Fiegel VD,et al.Mechanisms of the adjuvant effect of hemoglobin in experimental peritonitis:VII.A leukotoxin is produced by Escherichia coli metabolism in hemoglobin.Surgery,1984,96:375~383.

[9] Molvig J,Baek L,Christensen P,et al.Endotoxin-stimulated human monocyte secretion of interleukin 1,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and prostaglandin E2 shows stable interindividual differences.Scand J Immunol,1988,27:705~716.

[10] Alexander J,Dionigi R,Meakins JL.Periodic variation in the antibacterial function of human neutrophil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epsis.Ann Surg,1971,173:206~213.

[11] Platt R,Zaleznik DF,Hopkins CC,et al.Perioperative antibiotic prophylaxis for herniorrhaphy and breast surgery.N Engl Med,1990,322:153~160.

[12] 公布章.疝外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59~269.

[13] Gilbert AI,Felton LL.Infection in inguinal hernia repair considering biomaterial and antibiotics.Surg Gynecol Obstet,1993,177:126~130.

[14] Janu PG,Sellers KD,Mangiante EC.Mesh inguinal herniorrhaphy:a ten-year review.Am Surg,1997,63:1065~1069.

[15] 雷澤華,王志剛,俞慎林等.聚丙烯平片鞘后修補皮下懸吊固定法治療腹壁切口疝25例報告.現代預防醫學,2007,34(18):3581~3582.

篇9

山藥屬薯蕷科植物,營養豐富,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海城市感王鎮引進日本山藥品種已10多年,近年來感王鎮種植面積不斷擴大,2009年種植面積66.7 hm2左右,而且產量高,平均單產60 t/hm2左右、收入30萬元/hm2以上(2009年售價6元/kg以上),最高收入達75萬元/hm2,日本山藥栽培已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大亮點。但由于連年重茬,加上調出調入種苗,山藥病蟲害逐年加重,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制約山藥生產的發展。感王鎮農技人員通過幾年的生產調查,總結出遼南地區日本山藥主要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及無公害防治技術,現介紹如下。

1主要病蟲害及發生特點

1.1山藥炭疽病

為半知菌亞門的薯蕷盤長孢菌和圍小絲殼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莖或遺落土中的病殘體上越冬,翌年6月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風雨或蚜蟲等昆蟲傳播蔓延。主要危害葉片,也可侵染藤莖。葉片染病后有急性型和慢性型2種,急性型發病快,病斑較小,多在葉柄與葉片或葉柄與莖蔓交界處產生不規則褐色病斑,數日后葉片脫落;慢性型發病較慢,發病初葉片上出現褐色不規則小斑,后逐漸擴大成黑褐色圓形或橢圓形至不規則形大斑,病斑中部灰色至灰白色,上面有不規則同心輪紋,有的病部易破裂穿孔或葉片脫落。莖部受害后,初期產生褐色水漬狀小斑點,逐漸擴大成圓形或梭形黑褐色病斑,病部略下陷或干縮,嚴重時病斑擴大融合成片,致整株枯死。該病發生的適宜溫度為25~30 ℃,相對濕度為80%,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雨量越多時,炭疽病發生越重。

1.2山藥斑紋病

為半知菌亞門薯蕷柱盤孢。以分生孢子或菌絲體在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發病后又產生分生孢子,溫、濕度條件適宜時可進行再侵染。發病初期,葉面上出現黃色或黃白色病斑,邊緣不十分明顯,蔓延擴大后呈現褐色不規則形,葉脈失綠呈透明狀,狀如潛葉蠅鉆蛀細小隧道。發病后期病斑邊緣微凸起,中間淡褐色,上生小黑點,有些病斑能形成穿孔,嚴重時致葉片枯死。在葉柄和莖上,也可形成圓形病斑。濕度大、多雨時發病重。

1.3山藥褐斑病

為半知菌亞門薯蕷鏈隔孢菌和薯蕷葉點霉菌。以菌絲體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春季濕度條件適宜時,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初侵染。主要危害葉片。病斑呈圓形至不規則形,中間灰白色至褐色,周圍常有黃色至暗褐色水浸狀暈圈,濕度大時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層。

1.4山藥根結線蟲病

為花生根結線蟲,屬墊刃目異皮線蟲科,是山藥的一種重要病害。1年發生4代,以成蟲、卵及大齡幼蟲在山藥留種塊莖上及殘留在土壤中的病組織中越冬。主要以第2齡幼蟲在土壤中蠕動傳播擴散,其次隨農事操作或流水傳播,遠距離傳播主要是隨帶病山藥種莖調運。侵染部位主要為塊莖和不定根毛。塊莖受害后表皮呈暗褐色,無光澤,多數畸形,在線蟲侵入點周圍腫脹凸起,并出現直徑2~7 mm蟲根結,嚴重時根結愈合一處。根系受害后,根毛增多,上邊有米粒大小的根結。剖開病部可見到乳白色成蟲及不同齡期幼蟲。該病能使葉片變小,直至發黃脫落,整個山藥植株長勢變弱。發病輕重與山藥連作年限有明顯的相關性,連作年限愈長,發病愈重。另外,發病輕重與土壤溫濕度有關,成蟲發育的最適溫度為22~27 ℃,發病最適宜的土壤相對濕度為60%~70%。

1.5山藥黑斑病

是一種由短體線蟲引起的病害。塊根染病,中上部先呈現淡褐色小點,后為橢圓形深褐色病斑,并逐漸擴展連片成不規則黑色凹陷病斑,貯存期間病斑可繼續擴展,致病組織失水干縮,伴有深褐色絲狀霉點。地上部表現為葉色淡綠;植株矮小,重則莖葉變黃,提前枯死。發育適溫為25 ℃左右,6月上旬新塊莖開始形成,線蟲即可侵染。其整個生長期均可危害,初秋高溫季節表現癥狀。黑斑病主要為土傳、種傳,種傳為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連作地發病重。

1.6地下害蟲

包括蠐螬、螻蛄、金針蟲等,主要為害根和莖,容易使根系受傷,把塊莖咬成孔洞,影響山藥產量和品質。蠐螬以暗黑金龜子為優勢種,1年發生1代,7月下旬至8月上旬為為害高峰。螻蛄主要是非洲螻蛄,1年發生1代,5月上旬至6月中旬形成第1次為害高峰。金針蟲以溝金針蟲為主,2~3年發生1代。

1.7甜菜夜蛾

初孵幼蟲群集葉背,吐絲結網,在葉內取食葉肉,留下表皮,成透明小孔。3齡后,將葉片吃成孔洞或缺刻,嚴重時僅剩葉脈和葉柄。1年發生5代,以3、4代為害最重。若7—9月天氣干旱,降水偏少,氣溫偏高,甜菜夜蛾有可能暴發。

1.8茶黃螨

以成螨和若螨集中在山藥幼嫩部位刺吸汁液。葉片受害后,葉背呈油浸狀,并逐漸變成黃褐色,葉緣向下卷曲。受害嚴重時,植株形成禿尖,生長停滯。茶黃螨發育適溫18~25 ℃,相對濕度為80%~90%。每年6月下旬至9月中旬為為害高峰期,1年發生25代左右。

2無公害防治技術

2.1合理輪作

輪作換茬可有效減輕或避免病害發生。種植山藥3年以后,必須進行輪作,輪作作物以禾本科作物為好[1]。

2.2選用良種

加強植物檢驗檢疫,不從發病區調種,選用抗病蟲較好的品種種植。底部鈍圓、頸部粗短、毛孔稀疏的山藥較抗黑斑病。

2.3消毒處理

播前結合翻土,用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15 kg/hm2進行土壤消毒,對預防線蟲引起的病害效果較好。預防葉類病害,可采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泡種薯30 min,或下種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 kg/hm2,對水1 500 kg/hm2,噴灑種溝[2]。

2.4健身栽培

選擇地勢高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種植。冬前深翻,利用太陽熱能或薄膜密封消毒土壤。采用高畦、深溝、短行栽培,雨季注意排水。不施未腐熟肥料,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堅持提前雙膜催芽,地膜覆蓋,促使山藥早發,提高植株抗逆性,減輕病害發生。6月下旬山藥分枝盛期追肥,施尿素120~150 kg/hm2。合理搭置秧架,架高要在1.5 m以上,以利引蔓上長,加強通風透光,降低溫濕度;生長期及收獲后及時清除殘枝落葉和病殘物[3]。

2.5藥劑防治

6月下旬發病前噴施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防病;發病初選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 5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2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施,輪流交替用藥,一般需噴藥3~4次。防治甜菜夜蛾應掌握在卵孵化盛期至3齡幼蟲期施藥,可選用5%氟啶脲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2.5%多殺霉素懸浮劑500倍液。茶黃螨防治應掌握在發生初期,選用1.8%阿維菌素乳油,或73%炔螨特乳油2 000倍液,噴藥重點是山藥上部,尤其是幼嫩葉背和嫩莖[4]。

3參考文獻

[1] 王朝忠,張青運,常銀蓮,等.山藥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07(16):92.

篇10

目的 探討中藥骨疏康、西藥羥膦酸鈉、VK、碳酸鈣+VD對動物股骨骨密度和血清鈣、磷堿性磷酸酶水平的影響,確定各種藥物治療動物骨質疏松的效果。方法 以去卵巢法復制動物骨質疏松模型,以骨疏康、羥膦酸鈉、VK、碳酸鈣+VD進行治療,飼養15 w后在腹主動脈采血,以日本產T107AHITACHI自動生化分析儀測量各組大鼠血清堿性磷酸酶、血磷、血鈣指標。之后處死大鼠,取大鼠股骨,采用中國原子能科學院生產的BMD400型單光子骨密度儀測量股骨骨密度。結果 模型組骨密度低于正常對照組、骨疏康組、羥膦酸鈉組、VK組(P

【關鍵詞】 骨質疏松;骨密度;血鈣;血磷

以往的研究多為研究正常人或正常動物及骨質疏松(OP)動物模型;或以單一藥物治療OP動物模型,檢測骨密度與血清生化指標〔1~7〕。以多種藥物治療OP動物模型,檢測骨密度與血清中鈣、磷、堿性磷酸酶(ALP)極少報道。鑒于此,作者以去卵巢法復制OP動物模型,以骨疏康、羥膦酸鈉、維生素(V)K、鈣劑防治OP,檢測動物骨骼的骨密度及血清中鈣、磷、ALP指標,旨在探討各種藥物的治療結果。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

選用體重為180~200 g,12月齡的SD大鼠60只,均為雌性,由長春高新醫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許可證號:scxk(吉)200300040。

1.2 藥品

羥膦酸鈉(邦得林,成都化學制藥廠出品),中成藥骨疏康(遼寧東港制藥廠生產)。碳酸鈣+VD(法國伊諾岱國際醫藥公司出品),VK(天津藥業集團出品)。

1.3 動物分組與模型制作

將60只大鼠隨機分成6組,組間體重無統計學差異(P

1.4 儀器設備

中國原子能科學院生產的BMD400型單光子骨密度儀。日本產T107AHTACHI自動生化分析儀。

1.5 各組大鼠骨密度測量

實驗前從冰箱中取出各組大鼠股骨試樣,常溫下解凍后,取各組大鼠股骨各10個試樣,以中國原子能科學院生產的BMD400型單光子骨密度儀對各組大鼠股骨粗隆進行骨密度測量。

1.6 各組大鼠血清鈣、磷、ALP測試

取各組大鼠各10個血清樣本以日本產T107AHTACHI自動生化分析儀自動采樣化驗ALP、血磷、血鈣含量,計算機自動打印數據。

1.7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1.0軟件完成統計處理,計數資料以x±s表示,采用完全隨機分組單因素方差分析及t檢驗。

2 結果

模型組血鈣低于正常對照組、骨疏康組、羥膦酸鈉組、VK組,與碳酸鈣+VD組差異不顯著,骨疏康組與正常組對照組差異不顯著。血磷測量結果表明,模型組血磷高于正常對照組、骨疏康組、VK組與碳酸鈣+VD組差異不顯著。模型組大鼠ALP高于正常對照組、骨疏康組、羥膦酸鈉組、VK組,與碳酸鈣+VD組差異不顯著,骨疏康組與正常組對照組差異不顯著(P>0.05)。大鼠脛骨骨密度低于正常對照組、骨疏康組、羥磷酸鈉組和VK組,與碳酸鈣+VD組差異不顯著。見表1。表1 各組大鼠股骨骨密度、血鈣、血磷及ALP水平變化(略)

3 討論

血清總鈣和離子鈣測定對骨礦代謝和鈣磷代謝的研究有很重要價值。本研究提示骨疏康,羥膦酸鈉、VK有提高OP動物模型血鈣的作用,骨疏康效果最好。學者們研究過實驗性低磷攝入或磷吸收不良導致的銅缺乏對骨質的影響,早已發現人工配制的低磷膳食可導致實驗動物磷缺乏,進而導致骨丟失〔8〕。在天然食物中,磷的分布廣且含量高,動物一般不存在磷缺乏,高磷攝入是OP的危險因素,高磷攝入通常是相對于鈣攝入而言,鈣供應不足,磷供應過量,低鈣高磷,其影響更嚴重。有學者用不同種屬的動物觀察了高磷攝入對骨質的不良影響,研究表明,高磷攝入可導致高磷血癥、低鈣血癥、骨丟失和軟組織鈣化等〔9〕。本研究提示雌性動物OP血磷提高,骨疏康、羥膦酸鈉、VK均具有降低OP動物模型血磷的作用,骨疏康效果最好。

ALP是參與骨代謝的重要蛋白質,在發育中的骨組織內含量豐富。兒童的ALP高于成人。ALP通過分解磷酸酯的無機磷,增加其局部濃度,以促進基質礦化,磷酸酶缺乏癥病人有嚴重的骨軟化癥,是先天性缺陷所致,這些病人血及尿中的焦磷酸鹽水平明顯升高,以骨再建增強為特點的全身和局部骨病變使ALP水平升高。骨形成與ALP的活性高度相關,并與骨鈣素亦高度相關,因此ALP和骨鈣素都是反映成骨細胞活動增加的重要標志。在高骨轉換率的OP、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畸形性骨炎、骨軟化癥等患者ALP均增高〔10〕。本研究提示OP動物模型血液ALP增高,具有高骨轉換率的OP的特征。骨疏康、羥膦酸鈉、VK具有降低OP模型動物血液ALP的作用,碳酸鈣+VD效果不明顯。

骨密度的測定是反映OP程度,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除可診斷OP外,尚可用于臨床藥效觀察和流行病學調查。骨密度測量無創傷,易操作、價格低廉,是一種診斷和治療觀察等的好方法〔7〕。本研究結果提示骨疏康、羥膦酸鈉、VK治療OP具有一定的作用,骨疏康的作用最好。

參考文獻

1 張 光,韓 邕,孫 晶,等.骨質疏松定量CT診斷標準的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1998;9(3):769.

2 張 光,李 祎,呂俊峰,等.正常人骨密度定量CT測量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3;32(1):769.

3 吳勝勇,楊 立,祁 吉,等.骨質疏松老年婦女腰椎骨密度及結構的多層螺旋CT研究〔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5;28(11):813.

4 余 衛,秦明偉,徐 苓,等.正常人股骨近端骨密度變化(附445例DXA測量分析)〔J〕.中華發射學雜志,1998;21(1):413.

5 劉忠民,高 喆,宋哲明,等.運動對不同年齡女性跟骨骨密度的影響〔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34(3):7169.

6 肖越勇,華伯勛,劉亞群,等.定量CT密度測量預測椎體壓縮強度的實驗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1995;16(1):3940.

7 劉慶利,權鐵剛,唐廣志,等.中藥治療對去卵巢大鼠骨質疏松動物模型血鈣、血磷、堿性磷酸酶與骨密度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16):1568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宁县| 碌曲县| 武宁县| 商水县| 白山市| 民权县| 汉沽区| 平原县| 准格尔旗| 长宁县| 南安市| 新疆| 木兰县| 中卫市| 浦城县| 渭南市| 仙桃市| 昌江| 昌邑市| 和田市| 馆陶县| 铜陵市| 山阳县| 吉首市| 同心县| 上犹县| 万源市| 宁南县| 大埔区| 车致| 扶余县| 郯城县| 剑河县| 五寨县| 句容市| 淄博市| 甘孜县| 凤翔县| 曲麻莱县| 枣强县| 康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