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1 11:31:4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生物醫用材料的發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種聚合物材料,主要用于制造人體內臟、體外器官、藥物劑型及醫療器械。按照來源的不同,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可以分為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和合成生物高分子材料2種。前者是自然界形成的高分子材料,如纖維素、甲殼素、透明質酸、膠原蛋白、明膠及海藻酸鈉等;后者主要通過化學合成的方法加以制備,常見的有合聚氨酯、硅橡膠、聚酯纖維、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醚醚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醇、聚乳酸、聚乙烯等。按照材料的性質,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可以分為非降解材料和降解材料。前者主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芳香聚酯、聚硅氧烷等;后者包括聚乙烯亞胺—聚氨基酸共聚物、聚乙烯亞胺—聚乙二醇—聚(β-胺酯)共聚物、聚乙烯亞胺—聚碳酸酯共聚物等。
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作為植入人體內的材料,必須滿足人體內復雜的環境,因此對材料的性能有著嚴格的要求。首先,材料不能有毒性,不能造成畸形;其次,生物相容性比較好,不能與人體產生排異反應;第三,化學穩定性強,不容易分解;第四,具備一定的物理機械性能;第五,比較容易加工;最后,性價比適宜。其中最關鍵的性能是生物相容性。
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StandardsOrganization,ISO)的解釋,生物相容性是指非活性材料進入后,生命體組織對其產生反應的情況。當生物材料被植入人體后,生物材料和特定的生物組織環境相互產生影響和作用,這種作用會一直持續,直到達到平衡或者植入物被去除。生物相容性包括組織相容性、細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
二、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的發展歷史
人類對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的應用經過了漫長的階段。根據記載,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就用棉花纖維和馬鬃縫合傷口,此后到19世紀中期,人類還主要停留在使用天然高分子材料的階段;隨后到20世紀20年代,人類開始學會對天然高分子材料進行改性,使之符合生物醫學的要求;再后來人類開始嘗試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20世紀60年代以來,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得到了飛速發展和廣泛的普及。1949年,美國就率先發表了研究論文,在文中第1次闡述了將有機玻璃作為人的頭蓋骨、關節和股骨,將聚酰胺纖維作為手術縫合線的臨床應用情況,對醫用高分子的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這被認為是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的開端。
在20世紀50年代,人類發現有機硅聚合物功能多樣,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無致敏性和無刺激性),之后有機硅聚合物被大量用于器官替代和整容領域。隨著科技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美國杜邦公司生產出了熱塑性聚氨酯,這種材料的耐屈撓疲勞性優于硅橡膠,因此在植入生物體的醫用裝置及人工器官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隨后人工尿道、人工食道、人工心臟瓣膜、人工心肺等器官先后問世。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也從此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
三、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的發展現狀、前景和趨勢
據相關研究調查顯示,我國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研制和生產發展迅速。隨著我國開始慢慢進入老齡化社會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逐步提高,植入性醫療器械的需求日益增長,對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的需求也將日益旺盛。2015年1月28日,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的《2014中國單體藥店發展狀況藍皮書》顯示,2014全年全國醫療器械銷售規模約2556億元,比2013年度的2120億元增長了436億元,增長率為20.06%。但是相比于醫藥市場總規模(預計為13326億元)來說,醫藥和醫療消費比為1∶0.19還略低,因此業內普遍認為,醫療器械仍然還有較廣闊的成長空間,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也將迎來良好的發展前景。
根據evaluateMedTech公司基于全球300家頂尖醫療器械生產商的公開數據而得出的報告《2015-2020全球醫療器械市場》預測,2020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將達到4775億美元,2016-2020年間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為4.1%。世界醫療器械格局的前6大領域包括:診斷、心血管、影像大型設備、骨科、眼科、內窺鏡,其中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在其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以往的醫學研究對組織和器官的修復,更多是選擇一種替代品,實現原有組織和器官的部分功能。隨著再生醫學和干細胞技術的迅速發展,利用生物技術再生和重建器官、個性化治療和精準醫學已經成為趨勢。因此傳統的生物醫藥高分子材料已經不能滿足現有的需求,需要模擬生物的結構,恢復和改進生物體組織與器官的功能,最終實現器官和組織的再生,這也是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未來的發展方向。
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在醫療器械領域中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人工器官、醫用塑料和醫用高分子材料3個領域。
1.人工器官
人工器官指的是能植入人體或能與生物組織或生物流體相接觸的材料;或者說是具有天然器官組織或部件功能的材料,如人工心瓣膜、人工血管、人工腎、人工關節、人工骨、人工肌腱等,通常被認為是植入性醫療器械。人工器官主要分為機械性人工器官、半機械性半生物性人工器官、生物性人工器官3種。第1種是指用高分子材料仿造器官,通常不具有生物活性;第2種是指將電子技術和生物技術結合;第3種是指用干細胞等純生物的方法,人為“制造”出器官。目前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主要應用在第1種人工器官中。
目前,植入性醫療器械中骨科占據約為38%的市場份額;隨后是心血管領域的36%;傷口護理和整形外科分別為8%左右。人工重建骨骼在骨科產品市場中占據了超過31%的市場份額,主要產品是人工膝蓋,人工髖關節以及骨骼生物活性材料等,主要應用的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密度聚乙烯、聚砜、聚左旋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液晶自增強聚乳酸、自增強聚乙醇酸等。心血管產品市場中支架占據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此外還有周邊血管導管移植、血管通路裝置和心跳節律器等。
目前各國都認識到了人工器官的重要價值,加大了研發力度,取得了一些進展。2015年,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輕量級的柔性材料,并準備將其用于創建一個人工心臟。在我國,3D打印人工髖關節產品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注冊批準,這也是我國首個3D打印人體植入物。
人工器官未來發展趨勢是誘導被損壞的組織或器官再生的材料和植入器械。人工骨制備的發展趨勢是將生物活性物質和基質物質組合到一起,促進生物活性物質的黏附、增殖和分化。血管生物支架的發展趨勢是聚合物共混技術,如海藻酸鈉/殼聚糖、膠原/殼聚糖、膠原/瓊脂糖、殼聚糖/明膠、殼聚糖/聚己內酯、聚乳酸/聚乙二醇等體系。
2.醫用塑料
醫用塑料,主要用于輸血輸液用器具、注射器、心導管、中心靜脈插管、腹膜透析管、膀胱造瘺管、醫用粘合劑以及各種醫用導管、醫用膜、創傷包扎材料和各種手術、護理用品等。注塑產品是醫用塑料制品當中產量最大的品種。與普通塑料相比,醫用塑料要求比較高,嚴格限制了單體、低聚物、金屬離子的殘留,對于原材料的純度要求很高,對加工設備的要求也非常嚴格,在加工和改性過程中避免使用有毒助劑,通常具有表面親水、抗凝血等特殊功能。常用醫用塑料包括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四氟乙烯(PTFE)、熱塑性聚氨酯(TPU)、聚碳酸酯(PC)、聚酯(PET)等。
目前醫用塑料市場約占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的10%,并保持著每年7%~12%的年均增長率。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每人每年在醫用塑料領域消費額為300美元,而我國只有30元,由此可見醫用塑料在我國的發展潛力非常大。
我國醫用塑料制品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紗布、繃帶、醫用導管、藥棉、化纖制一次性或醫用無紡布物服裝、注射器等一次性耗材和中低端診斷治療器械等成為我國醫療器械的出口大戶。但是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醫用塑料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后。醫用塑料的原料門類不全、生產質量標準不規范、新技術和新產品的創新能力薄弱,導致一些高端原料導致國內所需的高端產品原料還主要靠進口。
目前各國都認識到了醫用塑料的重要價值,加大了研發力度,取得了一些進展。2015年,英國倫敦克萊蒙特診所率先開展了塑膠晶狀體移植手術,不僅可以治療遠視眼或近視眼,還可以恢復患有白內障和散光者的視力;住友德馬格公司推出一種聚甲醛(POM)齒輪微注塑設備,在新型白內障手術器械中具有重要作用;美國美利肯公司開發了一項技術,可使非處方藥和保健品塑料瓶的抗濕性和抗氧化性提高30%;MHT模具與熱流道技術公司開發出了PET血液試管,質量不足4g,優于玻璃試管;Rollprint公司與TOPAS先進高分子材料公司合作,采用環烯烴共聚物作為聚丙烯腈樹脂的替代品,以滿足苛刻的醫療標準;美國化合物生產商特諾爾愛佩斯推出了一款硬質PVC,以取代透明醫療零部件中用到的PC材料,如連接器、止回閥、Y接頭、套管、魯爾接口配件、過濾器、滴注器和蓋子,以及樣本容器。
未來醫用塑料的發展趨勢是開發可耐多種消毒方式的醫用塑料,改善現有醫用塑料的血液相容性和組織相容性,開發新型的治療、診斷、預防、保健用塑料制品等。
3.藥用高分子材料,
藥用高分子材料在現代藥物制劑研發及生產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改善藥品質量和研發新型藥物傳輸系統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藥用高分子材料的應用主要包括2個方面:用于藥品劑型的改善以及緩釋和靶向作用,此外還可以合成新的藥物。
藥物緩釋技術是指將衣物表面包裹一層醫用高分子材料,使得藥物進入人體后短時間內不會被吸收,而是在流動到治療區域后再溶解到血液中,這時藥物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藥物緩釋技術主要有貯庫型(膜控制型)、骨架型(基質型)、新型緩控釋制劑(口服滲透泵控釋系統、脈沖釋放型釋藥系統、pH敏感型定位釋藥系統、結腸定位給藥系統等)。
貯庫型制劑是指在藥物外包裹一層高分子膜,分為微孔膜控釋系統、致密膜控釋系統、腸溶性膜控釋系統等,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有丙烯酸樹脂、聚乙二醇、羥丙基纖維素、聚維酮、醋酸纖維素等。骨架型制劑是指向藥物分散到高分子材料形成的骨架中,分為不溶性骨架緩控釋系統、親水凝膠骨架緩控釋系統、溶蝕性骨架緩控釋系統,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有無毒聚氯乙烯、聚乙烯、聚氧硅烷、甲基纖維素、羥丙甲纖維素、海藻酸鈉、甲殼素、蜂蠟、硬脂酸丁酯等。
我國的高分子基礎研究處于世界一流,但是藥用高分子的應用發展相對滯后,品種不夠多、規格不完整、質量不穩定,導致制劑研發能力與國際產生差距。國內市場規模前10大種類分別為明膠膠囊、蔗糖、淀粉、薄膜包衣粉、1,2-丙二醇、PVP、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PMC)、微晶纖維素、HPC、乳糖。高端藥用高分子材料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專業藥用高分子企業則存在規模小、品種少、技術水平低、研發投入少的問題。
目前,藥物劑型逐步走向定時、定位、定量的精準給藥系統,考慮到醫用高分子材料所具備的優異性能,將會在這一發展過程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未來發展趨勢是開發生物活性物質(疫苗、蛋白、基因等)靶向控釋載體。
四、結語
雖然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的應用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隨著臨床應用的不斷推廣,也暴露出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出功能有局限、免疫性不好、有效時間不長等問題。如植入血管支架后,血管易出現再度狹窄的情況;人工關節有效期相對較短,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主要原因是人體與生俱來的排異性。
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隸屬于醫療器械產業,其發展備受政策支持。國務院于2015年5月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明確指出,大力發展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重點發展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醫用耗材,以及可穿戴、遠程診療等移動醫療產品。可以預見,在未來20~30年,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就會迎來新一輪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奚廷斐.生物醫用材料現狀和發展趨勢[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06(5):1-4.
[2]張真,盧曉風.生物材料有效性和安全性評價的現狀與趨勢[J].生物醫學工程學,2002,19(1):117-121.
[3]董亮,何星.生物醫用復合材料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世界復合醫學,2015(4):340-342.
[4]奚廷斐.我國生物醫用材料現狀和發展趨勢[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3(8):1-5.
[5]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中國生物醫用材料研究領域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34):186.
[6]胡幗穎,張志雄,溫葉飛,等.組織工程技術的發展現狀及趨勢(三)——組織工程用生物材料的研究[J].透析與人工器官,2009(3):9-27.
[7]張鎮,王本力.我國生物醫用材料產業發展研究[J].新材料產業,2015(3):2-5.
[8]章俊,胡興斌,李雄.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在醫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2008(1):30-35.
[9]梅建國,莊金秋,湯少偉,等.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其表面改性技術[J].材料導報,2014,28(19):139-142.
[10]黃瓊儉,徐益.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在藥物控釋系統中的應用[J].生物技術世界,2013(2):82-82.
[11]吳桐.淺談幾種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1(29):52-52.
[12]王建營,朱治國,孫家躍,等.聚醚醚酮人造骨關節材料研究[J].化學世界,2004,45(1):53-54.
[13]高茜斐.生物塑料發展現狀及前景[J].廣東化工,2015,42(15):87-88.
[14]龍先鵬.淺析我國生物塑料前景[J].科技創新導報,2011(14):96-96.
在中科院金屬研究所里活躍著一批癡迷新型金屬材料的科研人員,楊柯就是其中之一。作為專用材料與器件研究部主任,他始終致力于提升現有金屬材料的使用性能和新型結構/功能一體化金屬材料的研究開發,率領團隊在先進鋼鐵結構材料、生物醫用材料及器件、儲氫合金及應用等研究方面,取得了諸多研究成果。其中,由于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生物醫用材料及器件的發展近年來備受關注。
生物醫用材料主要是指用于醫療上能夠植入生物體或與生物組織相結合的一類功能性材料。從資料記載來看,人類在古代已經嘗試使用外界材料替換或修補缺損的人體組織。公元前,人類開始利用天然材料如象牙,來修復骨組織;到了19世紀,由于金屬冶煉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嘗試使用金屬材料,并逐漸發展到今天的生物醫用金屬材料,以解救在臨床上由于創傷、腫瘤、感染所造成的骨組織缺損患者以及因冠脈狹窄而引起的心血管病患者。
目前,楊柯團隊已經開發出抗菌不銹鋼、高氮無鎳奧氏體不銹鋼、生物可降解鎂合金等多種類型的新型醫用金屬材料。這些成果在業界引起廣大反響,更有專家大膽表示,新型醫用金屬材料的應用,將會帶來一場健康革命。接下來,我們將為您介紹這些“神通廣大”且與健康密切相關的新材料。
首先登場的是新型高氮無鎳奧氏體不銹鋼。鎳是一種重要合金元素,在被廣泛應用的醫用奧氏體不銹鋼中,添加鎳元素能夠使不銹鋼形成穩定的奧氏體結構,并具備耐腐蝕性、可塑性、無磁性、可焊接性和韌性等性能。然而醫學研究人員發現,鎳及其化合物具有致敏、致癌和誘發血栓等毒副作用。鑒于含鎳不銹鋼等醫用金屬對人體健康可能構成的危害,西方國家對日用和醫用金屬材料中鎳的含量制定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也由此引發了國際上對醫用無鎳不銹鋼的探索熱潮。
楊柯課題組從2000年開始研究醫用無鎳不銹鋼,并率先在國內開發出一種新型高氮無鎳奧氏體不銹鋼。楊柯介紹說:“新型不銹鋼以氮元素代替鎳元素來穩定不銹鋼的奧氏體結構,不僅改善了不銹鋼的生物安全性和力學、耐蝕等性能,且隨著鋼中氮含量的提高,高氮無鎳奧氏體不銹鋼的血液相容性也逐漸提高。”現在,該新材料已通過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的細胞毒性、溶血、致敏反應、急性毒性試驗、血栓試驗以及遺傳毒性等重要生物性能檢驗,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
高氮無鎳不銹鋼的開發過程得到了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科院知識創新重要方向項目及省市基金等項目的支持。“正是由于國家大量資金的支持,才使我們能夠開展大量研究和測試工作,并取得最后的成功。”楊柯說道。
楊柯表示,目前,骨內固定系統、心血管支架等高氮無鎳奧氏體不銹鋼醫療器械現已進入產品開發階段,很快將會上市。隨著相關基礎性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醫用高氮無鎳奧氏體不銹鋼在材料冶煉和加工工藝方面的日漸成熟,將會推動新型醫用不銹鋼的臨床應用及發展,并有可能逐步取代現有含鎳醫用不銹鋼。
接著我們來說說楊柯津津樂道的抗菌不銹鋼。作為人們的“親密敵人”,細菌的威脅之處就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令人防不勝防。那么,抗菌金屬是否真的能抵擋細菌的強烈攻勢?它是怎么抗菌的?這種新材料產品現在上市了嗎?
據了解,抗菌材料一般分為三大類:天然抗菌材料、有機物抗菌材料和無機物抗菌材料。天然抗菌材料來自動植物內具有抗菌功能的部位;有機抗菌材料就是常見的殺菌劑等,易流失、分解,毒副作用大且不具備廣譜抗菌性;無機抗菌材料不但具有廣譜抗菌性,還耐水、耐酸堿、耐洗滌、不老化、不產生抗藥性、抗菌能力持久。
目前使用的抗菌劑主要為有機和無機兩種。有機抗菌劑主要以噴灑或浸泡方式使用,在醫療領域廣泛應用,但在安全性、持久性、廣譜抗菌性、耐熱性方面存在不足,更為重要的是這類抗菌劑對人體和環境有嚴重損害。而沸石抗菌劑、硅膠抗菌劑等屬于無機抗菌劑,主要用作添加劑制成具有抗菌作用的布料、塑料等產品,但在耐熱、耐磨、抗腐蝕等方面也存在缺陷,始終無法滿足日常使用需求。
楊柯團隊研發的抗菌不銹鋼,除具備一般不銹鋼的裝飾和美化作用外,既具有抗菌、殺菌的自清潔作用,又具有結構材料特有的力學性能及物理和化學性能。楊柯說:“在制造廚房機械、醫療器械、衛生間用品和進行保潔裝修時,應該使用具有抗菌作用和形狀各異、外形美觀的金屬制品,這種新誕生的不銹鋼材料,無疑成了理想產品。”
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新型生物醫學材料被研制出來,并在醫學領域中得應用。到2000年為止,在全世界高達1600億美元的醫療市場中,醫用生物材料所占比率已經達到了一半,且以20%的增長速度遞增。二十世紀80年代是新型生物醫學材料輩出的時代,進入到二十世紀90年代,以珊瑚為原材料的骨移植材料、人工皮膚、豬心臟瓣膜在醫學領域中得以應用。二十世紀,美國采用新型聚氨酯材料研制出人造血管。中國在生物醫學材料的研制方面起步較晚,但是應醫學領域需要而對各種生物醫學材料有所應用。隨著國家對生物醫學材料研究的重視,國家開始啟動醫學生物材料項目,并將生物醫學材料納入到優先發展的產業當中[3]。在中國的“十二五”規劃中,還特別指出要將重點發展新型口腔植、人工關節、新型人工血管、人工心瓣膜以及各種人工修復材料等等生物醫學材料。
一、生物醫學材料研究現狀
(一)金屬生物材料
在醫學領域中,醫學金屬材料是較早采用的,且應用材料非常廣泛,包括不銹鋼材料、鈦合金材料等等。其中,不銹鋼材料具有較強的耐腐蝕性,因此應用效果非常好。由于人體內為較為復雜的電解環境,隨著316L不銹鋼的應用,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是,卻不具備生物相容性。鈦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和生物相容性,具有一定的生物材料強度。鈦合金的抗拉強度介于500兆帕至1100兆帕之間,使鈦合金的彈性與人體的骨骼彈性更為接近,以使材料植入到人體后,與人的骨骼更為匹配。
(二)高分子生物材料
醫用高分子材料的出現,使得醫用材料可以用于對損傷的人體器官以修復,以增強器官的恢復功能。目前所使用的醫用高分子材料分為可生物降解和非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植入人體后,可以降解被為對人體無毒無害的CO2、H2O等對人體不會產生刺激性的物質。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以是膠原蛋白或者纖維蛋白等等天然材料,也可以是聚乳酸等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非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屬于是惰性的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在醫學生用于外科縫合線和藥物釋放的載體。由于其具有可降解性能,當傷口愈合后,就會被人體組織吸收。聚乳酸可以在降解的過程中,將藥物釋放到人體中,使藥物發揮作用。
(三)禿仙物材料
復合生物材料用于醫學領域中已經獲得了長足發展,但是,由于材料植入人體后,會對人體的生理環境產生抵抗力,因此會存在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目前醫學領域中所采用的復合生物材料包括有三類,即生物陶瓷復合材料、金屬基醫用復合材料和高分子復合材料。生物陶瓷復合材料植入到生理環境中后,并不會產生毒性反應,且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理環境相容性。金屬基醫用復合材料在醫學領域中應用,金屬具有單一的生物活性,可以采用生物涂層技術,以提高金屬表面的耐磨性和生物相融合。高分子復合材料是一種接近人體自然骨骼的高分子復合材料。人體骨骼本身就是一種層狀的復合材料,采用這種復合材料替代,雖然可以起到治療作用,但是其韌性明顯要低于人體自然骨骼。
(四)無機非金屬生物材料
無機非金屬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主要包括生物活性陶瓷和惰性的無機材料。生物活性陶瓷材料主要用于關節、牙齒等等的硬組織修復。但是,該種材料不會與人體的活體組織結合,從而影響治療效果。惰性的無機材料以醫用碳素材料為主。該種材料具有較高的耐磨性,韌性和強度都非常高,特別是具有良好的抗疲勞性,可以與人體自然骨骼相匹配。骨骼損傷者選擇這種材料可以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2]。此外,醫用碳素材料在人體的生理環境中并不會產生毒副作用,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和人體親和性,且具有抗血栓性和抗溶血性。如果對患者執行人工心臟瓣膜手術,醫用碳素材料是優先選擇的材料。
二、生物醫學材料研究的發展趨勢
生物醫用材料的發展進程中,從簡單的結構模仿發展為組織誘導再生,使生物醫用材料的單一性能逐漸向綜合性能發展。簡單的結構與外觀的仿制,向智能化仿生發展,使材料的應用已經與現代的醫療技術融合,并共同發展。根據目前醫學領域的發展程度,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究空間還很大,并會涉及到多種學科,包括材料學、工程學、控制論以及生物技術等等,這些學科都會對生物醫學的發展產生推動作用。特別是各種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將生物技術引入到智能化發展的思路,使生物材料不再局限于實驗室研究,而會在臨床上得以廣泛應用,以為醫療做出貢獻。
結論
綜上所述,生物醫學材料屬于是交叉學科,為材料學和醫學等等多種學科相互結合而形成。作為一門應用于醫學領域的新興學科,所研制的是用于醫學組織工程領域的各種新型的人工材料。根據技術含量的不同,生物醫學材料可以被劃分為金屬生物、高分析生物、復合生物和無機非金屬生物材料。隨著生物醫學材料研究的發展,使得生物醫用材料智能化發展。
一、內容與研究方法
1.主要內容。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原有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Seminar教學模式進行生物醫用材料課程教學方法改革。(1)教學形式。首次課時,教師將全班學生分為10組,每組3人,設組長1人。采用教師講解和Seminar教學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授課,根據教學單元的內容,將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部分由教師進行講解,擴展部分由學生針對設定問題首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后小組代表在全班討論,最后由全體學生和教師進行提問和點評。整個教學過程以問題探究為主線,營造一個相互學習交流、相互影響的氛圍。(2)教學方法。根據課程內容將每個章節劃分為兩大模塊,即教師講授模塊與Seminar模塊。在教師講授模塊中,教師為學生介紹部分基礎理論和典型案例,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和方法。每單元授課結束后,要求學生采用小組和個人作業等不同形式就某個重點課題進行調研,并在下一次Seminar課上就所調研的內容作專題報告。在Seminar模塊中,教師引導討論方向,鼓勵自由發言,以及適時對學生發言和報告的內容進行點評。(3)教學內容。設定每個單元的重點研討課題,并將其分解為若干個子課題,由各個小組分別完成,例如生物醫用金屬材料臨床應用和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發展前景等課題。
2.研究方法。(1)教學目標設計。基于Seminar教學模式的生物醫用材料教學要使教師和學生同時兼有教學者和研究者的兩重角色,師生共同圍繞一系列問題,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中理解并發現知識。這種個體化的知識是從學生個人的知覺、情感和思考中獲得的經驗。在派納看來這是一種個體經歷導向型課程,課程理論并非將焦點放在外在的活動,而是放在交互的活動及自我、他人及課程之間的協議。[3](2)課程定位。基于seminar教學模式的生物醫用材料教學把教師和學生作為共同的教學主體,以研討方式組織教學,創造了既熱烈活躍又平等和諧的學習氣氛,促進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其目的在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和思考水平,幫助學生對所學課程內容更進一步消化、記憶、理解、運用和探索。(3)課程效果。基于Seminar教學模式的生物醫用材料教學注重學生資料查詢能力、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通過Seminar教學活動,學生將問題現狀分析、結果論證以及展望等內容有機地組織起來,并傳遞給其他成員,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交流能力。(4)考核方式。在原教學模式下,所有34課時都是以教師講授的方式進行的。改革后,原來的34課時分為兩大模塊,其中教師講授模塊占16課時,Seminar模塊占18課時。課程采取過程化考核,取消原有的筆試部分,增加了Seminar考核部分。考核方法包括四個部分,其中學習態度占20%,平時作業占20%,Seminar成績占40%,課程報告占20%。此外,Seminar成績的考核由三部分組成,包括教師評分70%、其他小組代表評分20%和自我評分10%。
二、結果
關鍵詞:生物醫用纖維;醫療用品
Abstract: In the modern medical field,the application of textile materials have been developed significantly. More and more new textile fibers have replaced the traditional textile fibers because of their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this article, several biomedical fibers and their uses were introduced.
Keywords: Biomedical Fiber; Medical Supplies
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紡織工業與高新技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借助于高新技術,紡織工業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同時,現代紡織產業積極研究、生產出一批批性能優良的新型材料,支持了高新技術的發展。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新型纖維在醫療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外科敷料、人工器官、替代裝置、修復材料、藥物、衛生保健、整形、美容以及診斷治療儀器等方面,新型纖維都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
1紡織纖維用作醫用材料的要求及其特有的優良性能
所謂醫用纖維材料,是指以醫學應用為特色的一類紡織纖維材料的總稱[1]。醫用材料是直接影響人體生命和健康的一種特有的材料,因此它應符合兩點要求:①符合耐消毒性的要求;②符合生物安全性的要求,而用紡織纖維做醫用材料又具有許多優點:①單位體積內表面積大,物質的通透、吸附功能可得到充分的發揮;②重量較輕,機械物理性能好;③可以任意編結織造,使其在力學性能上具有微妙的運動適用性。生物醫用纖維除具有上面的優點外,還具備生物相容性,所以近年來廣泛應用于醫療領域。
2醫療領域的生物纖維的種類
2.1甲殼素與殼聚糖纖維
甲殼素是一種特殊的纖維素,其資源豐富。將甲殼素用濃堿處理去除其中的乙酰基就可以將其制成可溶性的物質,稱為殼聚糖。它們不僅生物相容性良好,能夠生物降解,降解產物安全無毒,而且作為一種天然堿性多糖,還具有相當的生物活性,是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可吸收型植入材料[2]。
因此,甲殼素在醫療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用作可吸收手術縫合線。甲殼素主要用于消化系統外科和整形外科等需要內縫合的手術中。(2)用作醫用敷料。將甲殼素同抗藥物氟哌酸及多孔性支撐創傷傷口材料制成的燒傷用生物敷料生物相容性好,不過敏,抑菌效果優良,透濕、透氣性能較高。(3)用作人造血管。美國在1996年公開了一項世界專利,用甲殼素制造人造血管,內徑小于6mm,內壁光滑而且不會凝聚血球以保持管腔通暢。(4)用作醫用微膠囊。甲殼素的陽離子特性與羧甲基纖維帶負電性的高分子反應可制備不同類型的微膠囊,使高濃度細胞的培養成為可能。(5)用作止血劑和傷口愈合劑。與抗凝血作用相反, 甲殼素的某些衍生物具有優良的凝血和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6)用于骨組織的修復。甲殼素可以直接作用在骨芽細胞上,促進其分子衍生和骨礦物質的合成,從而提高堿性磷酸酶的活性,加快骨基質的形成及修復[3-4]。
2.2藻酸纖維
藻酸纖維主要由不溶性海藻酸鈣構成,可通過最基本的紡絲工藝而制得,即由海藻酸鈉堿性濃溶液經過噴絲板擠出后送入含鈣離子的酸性凝固浴中。海藻酸鈉與鈣離子發生離子交換,形成不溶于水的海藻酸鈣纖維,再進行水洗、拉伸、烘干等一系列加工,隨后通過非織造生產工藝可制成紗布、繃帶等[5-6]。
藻酸纖維具有特殊的生物醫學性能:(1)用作紗布、繃帶。由于藻酸纖維具有獨特的離子交換性能,可與傷口的滲出液相互作用形成潤濕的凝膠,有利于傷口的愈合。(2)作為抗菌纖維。藻酸纖維因具有治療傷口藥物的載體,廣泛用來制備抗菌纖維,比如藻酸含銀纖維因生產簡單而比較受歡迎。
2.3蠶絲絲素纖維
絲素纖維用作外科手術縫合線已有悠久的歷史。蠶絲絲素纖維可用作:(1)生物傳感器。將酶固定在再生絲素膜上,有利于延緩酶的失活,可用于研制特殊的生物傳感器。(2)藥物控制釋放載體。施有藥物的再生絲素膜,能夠根據環境pH值的變化控制藥物的釋放,可用于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定向治療的智能化藥物控制釋放載體。(3)創面保護膜。絲素膜因具有生物相溶性,所以用來做創面保護膜[7]。
2.4Lyocell纖維素纖維
Lyocell的生產一般采用纖維素直接溶解工藝,在特定條件下將纖維素溶于環狀叔胺氧化物N-甲基嗎啉2-N -氧化物與水的混合物中。在這一工藝中,預處理好的漿粕同連續式混合器中的NMMO 與水混合,將纖維素溶解成黏性溶液,過濾該溶液后進行紡絲,纖維素就呈絲狀凝固出來[8]。Lyocell纖維素纖維可用作:(1)制作治療慢性傷口(如潰瘍、燒傷等)的高級繃帶。由于它可與傷口滲出液接觸形成凝膠,提供非粘接性的潤濕環境,而且吸收性高,吸收可達其自身重量的35倍,形成連續性較好的凝膠,從而易整片去除,便于更換繃帶,避免損傷新組織的生長;(2)可以用機織、針織、非織造布形式做成手術服,以及其他一次性醫療用品。它無菌、無塵和耐消毒,另外,還具有隔菌性和舒適性。
3結語
在產業用紡織品中,醫療領域用紡織品所占比例不大,但都是高新產品[9]。在當今紡織行業普遍不景氣的狀況下,世界主要纖維生產廠家應靠開發新品種來提高生產效益。相信在以后的時間內,新型纖維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進一步促進醫學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郁銘芳.紡織新境界[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 胡巧玲,張中明,王曉麗,等.可吸收型甲殼素、殼聚糖生物醫用植入材料的研究進展[J].功能高分子學報,2003,16(2):293~298.
[3] 潘志娟.纖維材料近代測試技術[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
[4] 白木.甲殼素在醫療領域的應用[J].化工經濟技術信息,2003(5):4~5.
[5] 羅以喜.醫療用生物降解纖維及織物[J].印染,2001 (10):48-50.
[6] 羅以喜.可生物降解織物的降解性能測試[J].產業用紡織品,2001(12):39~41.
中圖分類號:O655.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513(2010)05-0375-03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 of Glycerin in the Separation Oi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with the Micro-Titration Method
SONG Chunxiang1, L Yuguang1,2, SHI Chunhui3, YAN Hong1
(1.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154007,China; 2. Provincial Key Lab of Biomaterials,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154007, China; 3.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154002, China)
Abstract: The content of glycerin in separation oil has been determined by the micro-titration method, the result is 69.72%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is 0.85%. The research has compared the general titration and micro-titration methods and found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sults; the t-test value and F-test value are in the allowed range. The experiments have proved that this method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hemical analysis.
Key words: separation oil; micro-titration method; content of glycerin
醫用材料是一類可對機體組織進行修復、替代與再生,具有特殊功能作用的材料[1].口腔材料是生物醫用材料之一,口腔材料是指“以口腔醫療、修復、矯形為目的,用于和口腔頜面活組織接觸,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或生物降解性的,以形成功能的無生命材料;還包括那些在技術室制作修復、矯治器件的輔助材料[2].口腔模型作為口腔修復中重要生物醫用材料之一,它的的制備是口腔醫學中的重要環節,特別是在口腔修復工作中,模型制備的質量直接關系到修復的效果[3],而分離油應用于口腔模型,就是保證口腔模型順利脫模[4],以提高模型的質量.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分離油是屬于制作修復、矯治器件的輔助材料,屬于生物材料之一的口腔材料范疇.
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究與開發近30年來得到了飛速發展,被許多國家列入高技術關鍵新材料發展計劃,并迅速成為國際高技術制高點之一.分離油中甘油含量的測定方法,目前沒有相關報道.但對不同物質中甘油的含量測定有相關報道.例如:孫敦偉等采用高效液相法測量甘油的含量[5],閻杰等采用甘油銅比色法測定甘油的含量[6],彭晉平等采用高碘酸氧化滴定碘法測定甘油含量[7].本文提出用微量滴定法測定生物醫用材料分離油中甘油的含量,即采用微型滴定裝置(如微型滴定管等)、使用盡可能少的化學試劑、但其效果卻可以達到準確、明顯、防止環境污染等.微型實驗排棄少、污染少、易管理[8],尤其適合在高校教學中使用,可以將教學環境的污染降到最低[9].同時與常量滴定法進行比較,證明微量滴定法可以達到分析的要求,為深入研究分離油的化學成分奠定基礎.
1 實驗部分
1.1 實驗原理
利用分離油中的甘油能全部被高碘酸鈉氧化生成甲醛與甲酸,高碘酸鈉被還原為碘酸鈉,在酸性介質中碘酸鈉氧化碘化鉀析出碘,最后用標準硫代硫酸鈉溶液滴定碘.
化學關系式:
NaIO4+7KI+8HCl=4I2+4H2O+7KCl+NaCl
C3H8O3+2 NaIO4=2HCHO+HCOOH+2NaIO3+ H2O
NaIO3+5KI+6HCl=3I2+3H2O+5KCl+ NaCl
I2+2Na2S2O3=2NaI+ Na2S4O6
空白滴定:NaIO44I28Na2S2O3
樣品滴定:C3H8O3 2NaIO42 NaIO36 I212Na2S2O3
NaIO44I28 Na2S2O3(剩余的NaIO4)
1.2 儀器、試劑及材料
儀器:電子分析天平、25mL常量滴定管、10mL夾式微量滴定管、250mL錐形瓶、50mL錐形瓶.
試劑:Na2S2O3固體、Na2CO3固體、K2Cr2O7固體、分離油0.5g/mL、NaIO4溶液0.005g/mL、KI溶液10%、HCl溶液6mol/L、淀粉指示劑0.5%,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1.3 實驗方法:
1.3.1 Na2S2O3標準溶液的標定
稱取13g Na2S2O3?5H2O,溶于500mL新煮沸的冷蒸餾水中,加0.10g Na2CO3,保存于棕色試劑瓶中,置于暗處,2周后進行標定.
準確稱取已烘干的K2Cr2O7固體0.1260g3份,分別放入250mL錐形瓶中.加20mL水溶解,再加入20mL10% KI溶液和6mol/LHCl溶液5mL,搖勻后蓋上表面皿,放置暗處5min,然后加50mL水沖稀,用Na2S2O3溶液滴定到呈淺黃綠色時加入0.5%淀粉指示劑3mL,繼續滴定至溶液由藍色變為亮綠色即為終點,結果見表1.
1.3.2 樣品滴定
1)常量滴定:精密量取質量濃度為0.5g/mL的分離油樣品1.00mL,至500mL量瓶中,水洗吸管,洗液合并與錐形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稀釋液9.6mL至錐形瓶中,精密加入質量濃度為0.005g/mL NaIO4溶液12.8mL,搖勻,水浴加熱10min,加10%KI溶液10mL,6mol/L HCl溶液15mL,立即用Na2S2O3溶液(0.1038mol/L)滴定至近終點(淺黃綠色),加淀粉指示劑2滴,繼續滴定至終點(無色),并將結果用空白實驗校正,測量結果見表2.
2)微量滴定:精密量取質量濃度為0.5g/mL的分離油樣品1.00mL,至500mL量瓶中,水洗吸管,洗液合并與錐形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稀釋液3.4mL至錐形瓶中,精密加入質量濃度為0.005g/mL NaIO4溶液4.8mL,搖勻,水浴加熱10min,加10%KI溶液2mL,6mol/L HCl溶液5mL,立即用Na2S2O3溶液(0.1038mol/L)滴定至近終點(淺黃綠色),加淀粉指示劑2滴,繼續滴定至終點(無色),并將結果用空白實驗校正,測量結果見表2.
1.3.3 數據處理
由實驗原理可知硫代硫酸鈉滴定液與甘油的物質的量比為4∶[KG-*3/5]1,則有以下計算式.
常量滴定樣品中甘油的含量(%)為:(V空-V樣)×0.1038×92.094×9.6×100%,
微量滴定樣品中甘油的含量(%)為:(V空-V樣)×0.1038×92.094×3.4×100%.
式中,V空為空白滴定消耗的硫代硫酸鈉滴定液的體積(mL);V樣為樣品消耗硫代硫酸鈉滴定液的體積(mL);0.1038為硫代硫酸鈉滴定液的濃度(mol?L-1);92.09為甘油的摩爾質量(g?mol-1).處理結果見表3.
2 結論
本文利用微量滴定法測定了分離油中甘油的含量,并與常量滴定法進行比較,2種滴定方法結果比較接近,F檢驗和t檢驗均在允許的范圍之內,結果沒有顯著性差異,微量滴定的精密度比常量滴定的精密度高.此次實驗的成功為繼續研究分離油的成分及含量測定奠定基礎,同時也證明了運用微量滴定法測定甘油含量的方法可行,適合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勃生,孟慶恩,高振英,等.生物材料的戰略意義及近期發展方向[J].材料導報,1995(3):1-5.
[2]薛淼.口腔生物材料研究的新進展[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1999(1):3-9.
[3]王北京.石膏表面硬化劑對超硬石膏模型機械性能影響的研究[D]. 鄭州:鄭州大學,2007.
[4]趙信義, 陳萍, 王寶成. 新型蠟型分離劑的研制[J]. 中國醫療器械雜志, 2003,27(6):423-424.
[5]王赫麟,張無敵,尹芳.生物柴油中甘油含量測定及甘油分離提純工藝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07, 13(12):181-182.
[6]閻杰,丘泰球.甘油銅比色法測定甘油含量的研究[J].中國油脂,2004,29(1):40-43.
聚乳酸(PLLA)是FDA(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認可的一種可完全生物降解,對環境無污染的聚酯類高分子材料,屬于人工合成的科生物降解的熱塑性脂肪族聚酯。聚乳酸合成的主要原料是乳酸,乳酸是一類可再生的資源,而且具有無毒無刺激的特性。PLLA具有適應的生物降解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加工性,以及優良的力學強度。已廣泛應用于可吸收縫合線、藥物緩釋材料、人工血管、止血劑、外科粘合劑和骨折內固定等領域,近幾年來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
1.1PLLA用于支架材料
此應用是基于組織工程的生物裝置。是為了保證人體細胞和組織的生長,從而達到理想的身體組織功能。PLLA作為一種工程支架材料,具有工程支架材料所必需的兩個條件:一是細胞生長和輸送營養所必需的孔結構;二是助于細胞生長所需要的幾何形狀和機械強度。PLLA組織工程支架最早經過在材料上培養組織細胞且不斷演變為組織和器官,在這一過程中會緩慢的降解不斷地被組織肌體所吸收。
1.2PLLA用于骨科和牙科材料
在高分子醫用材料發張起來之前,骨科的固定和牙科的填充物多數是金屬材料。比如骨科的固定多數是不銹鋼等材料,但是這些金屬材料會引發一個問題,那就是“應力屏蔽效應”造成金屬材料周圍的骨組織因為收不到引力刺激形成骨質疏松和骨退化。這種效應的原因是金屬在剛度上遠遠超過人骨,在力學性能上難以跟隨骨折的恢復情況適時調整。而聚乳酸等高分子材料在強度剛度韌性上和人體接近,而且隨著骨折的愈合會被慢慢的降解吸收,不僅發揮了良好的性能,也避免了二次手術,減輕病人的痛苦。
1.3PLLA納米纖維編織縫合線
以PLLA為原料,采用靜電紡絲和圓盤定向收集得到具有有序排列的納米纖維束,并將其編織成線,得到PLLA納米纖維縫合線。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對新型可吸收PLLA縫線的微觀形貌、血液相容性、細胞毒性進行了性能表征,并測試了其力學性能。結果表明,納米纖維在一定的圓盤轉速下表現出較好的定向性,力學性能良好。MTT實驗結果表明縫線材料無細胞毒性,且顯示出較高的增殖率,說明新型可吸收PLLA納米纖維縫線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縫線在溶血試驗中溶血率<5%,符合醫用材料的溶血要求。
2聚丙烯腈
丙烯腈又稱PAN,是重要的合成纖維原料,PAN含量為89%共聚物稱為腈綸,用于醫學應用中的人工血管、超濾裝置、和透析型人工腎中中空纖維的制造。用以超濾清除中大分子的物質,但是有無其是憎水性的,所以在應用中應與親水性單體共聚來改性,這個是醫用材料研究表面改改性的部分。PAN纖維經高溫碳化可以制成碳纖維,用于增強復合材料以制作假肢、假牙、人工肌腱、韌帶、牙槽骨、下頜骨以及軟骨等。此外,丙烯腈還可以和其他的聚合物形成共聚物應用于醫學的其他方面,例如腦動脈瘤加固保護劑等。PAN基的碳纖維還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可以用于制作吸附性人工腎,人工肝等。
3聚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主要應用于隆鼻術,他是一種惰性膨體聚合物,其內部由許多結節組成,結與結之間細小的纖維多方向立體交織在一起,形成超微多空的結構。他的主要性能如下:非極性、線性結晶聚合物,一般結晶度在55%到75%之間,有時高達94%;分子量一般為40萬到100萬之間,化學穩定性良好,耐強酸強堿強氧化劑等,甚至于耐受王水的腐蝕,對很多物質均無黏附作用。所以這種材料可以耐受反復的高溫消毒滅菌,流變性好,易于加工成型。其具體優點如下:1、性能穩定,無毒,耐高低溫,耐腐蝕;2、有海綿狀、膜狀、塊狀、片狀等不同形狀,而且容易塑形,可隨意雕成各種形狀;3、材料光滑,黏性系數摩擦系數極小,有彈性和一定的柔韌性,不易撕斷;4、內部的超微多孔結構可以允許周圍的組織血管和肉芽組織長入,從根本上避免了術后遠期發生假體活動等不良效果;5、材料具有堅實柔軟且允許組織長入的特點,隧道填充效果完美且與周圍組織緊密鑲嵌,作為隆鼻材料可以使鼻子外觀更趨于自然,形狀手感自然逼真。聚四氟乙烯在心血管系統也有很多引用,比如血管的修復,人工瓣膜的低緩,阻塞球和縫合環包布,人工肺氣體交換膜,燃供腎和人工肝的解毒罐,心血管導管引導鋼絲的表面涂層等。是在人體內如果磨損產生顆粒,對其生物相容性就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4總結
以上我介紹了三種高分子聚合物的特性及應用,當然有的材料優點很多但在實際引用中還應考慮制造工藝以及成本問題,例如膨體聚四氟乙烯,如果在工藝上能改進,降低成本,相信可以得到廣泛引用。
參考文獻
[1]莫建民,范元濤.膨體聚四氟氯乙烯在隆鼻術中的應用[J].使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2,13(6):286-28.
[2]張靜,梅芳,蔡晴,等.牙周膜細胞在網格型與無紡型聚乳酸納米纖維支架材料上體外培養的研究比較[J].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2009,28(5):754-759.
[3]余耀庭,王深琪.生物聚合物材料[J].生物醫用材料篇.2009,12,8:12-19.
用于體內修復的彈性有機硅材料孫明亭(22)
用作骨折內固定的可生物低解聚(L—乳酸)的組織反應與降解朱明華(31)
聚氨酯血管修補物大鼠體內細胞反應研究朱明華(37)
醫用級管形材料導液管應用的評定傅榮政(46)
氧化誘導測試應用于醫用PVC和其他聚合物傅榮政(54)
生物相容性與免疫反應朱明華(65)
與環境因素相關的聚氯乙烯醫療裝置吳燕偉(75)
醫用彈性體的研究及其存在問題的討論唐明揚趙鳴星(1)
發展塑料醫療用品前景廣闊陳科(12)
新型外科手術用可降解防粘材料張娟(20)
過濾性多孔型聚氨酯創口包敷材料初步研究(33)
藥物釋放皮透片及消炎痛釋放皮透片探討李美雯張勇華(39)
膠原制品用于牙周組織引導再生的研究任磊張其清(42)
醫用含氟材料的分子靜電勢王壽太李從武等(56)
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及其改性材料在醫學上的應用虞鐘華錢萍等(64)
醫用高分子通訊 醫用高分子材料的致癌性朱明華(74)
醫用塑料“非膨脹性示囊”研究馬瑞申周愛卿(1)
PVC輸血袋增塑劑的“耐卒取性”測定馬瑞申陳潔(3)
PW噴霧型快速醫用膠研劑田霞(6)
親水性聚氨酯泡沫宮頸擴張棒的研制及臨床應用葉云凌田偉芳(10)
高分子材料在體外循環中的應用西安醫科大學...鄭國強(16)
有機硅在醫療用具方面的應用王天書(34)
生物修補心瓣最初的礦化作用和氯化鋁或氯化鐵對堿性...朱明華馬明福(47)
通過化學放大提高肝素的固定朱明華涂陽敦(55)
聚乙烯氧化物改性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表面的生物反應丁蓉朱明華(60)
在醫療和藥品上靈活應用的有機硅壓敏膠粘劑奚濤譯(67)
改性聚乙烯擴張球囊的研制馬瑞申周愛卿(1)
三層色合成樹脂牙用造牙粉的研制楊承華顧柏林(5)
多層色合成樹脂牙現代化制造技術及臨床應用特點李承華潘培新(15)
醫用粘合劑漫談錢鳳珍(22)
人工心臟和聚氨脂材料杜山健楊晶(33)
人體醫用彈性體林壽郎趙建偉(45)
應用細胞培養對接觸血液的固體材料進行毒性預測朱明華(65)
四例彈性體與生物材料界碩特性的傳真電鏡研究王重滄(73)
醫用和牙科用材料及裝置的生物學評價:試驗項目的選擇(84)
從解剖學角度談談應用國產TH膠行直視下胃冠...丁風泉于恩泰(1)
醫用塑料王根興(7)
用于生物系統中的膠粘劑王根興(16)
新型多孔聚醚氨酯創口覆膜凌海(24)
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環氧乙烷)—肝素嵌段...馮建敏孫國安(33)
Biomer的組分分析鐘麗嬋(53)
控制LH—RH興奮劑釋放的低分子量共聚(D.L...朱明華丁蓉(69)
多相丙烯酸系統的動態力學性質醫用高分子通訊 鐘麗嬋(76)
應用于硅接觸角膜鏡片表面的甲烷等離子體聚...曹采蘋唐文蘭(90)
應用國產TH膠,直視下胃冠狀靜脈栓塞術559例術后...丁鳳泉王顯明(1)
植入形高分子材料的輻射消毒朱明華(13)
人工皮膚黑柳能黃漢生(25)
達可綸網相對應的編織碳纖維補片對兔腰筋膜...Ward.,R朱明華(34)
聚合物的體內降解:Ⅱ,長期植入人體內的硅橡膠起搏器鉛絕緣...王傳棟(39)
橡膠增強的骨水泥王季滄(50)
生物材料用天然橡膠膠管和改進謝于萍(64)
用于可生物降解醫學裝置的聚合物:Ⅱ,羥基丁酸酯—羥基戊...Holl.,SJ曹采蘋(75)
HEMA接枝SBS生物材料的制備(應用)r—射線照射法)和特性朱依群(95)
植入性高分子材料的組織病理學觀察朱明華陳全生(3)HttP://
用溶解蒸發法制備聚(D.L丙交酯/甘油化物)微球的體內外降解朱明華(15)
小血管硅膠修復術的管腔開放性與耐用性研究Stimp.,C張金枚(21)
用于長期釋物化學及生物藥品的陶瓷系統鐘麗婢(25)
生物醫用彈性體(58)
測定細胞在橡膠薄膜作用下的細胞毒素(62)
醫用制品生產中的彈性體膠料(70)
開發氣密性低的膈膜(71)
168例注射LS—4100加成型硅橡膠術后取出原因的探討陳必勝王文崔(1)
OY—131醫用硅橡膠生物學實驗研究朱明華朱蔚精(7)
視網膜脫離手術中加成型硅橡膠制品趙正平(14)
醫用加成型硅橡膠—真絲人工硬腦膜趙正平(15)
接觸血液用聚合物Dori.,L孫國安(17)
生物醫用聚乙烯/親水聚合物的混合物謝于萍(26)
生物材料制備及特性:用γ—射線輻射的HEMA與SBS接技材料Ging.,H朱明華(34)
體外回路中聚四氟烯及聚氨酯血管假體的溶血王重滄(42)
生物材料伴生鈣化:病理學,機制及其預防對策Fred.,JS朱明華(60)
生物材料引起的感染,腫瘤和鈣化(摘錄)奚廷斐王春仁(68)
聚氨基甲酸酯人造血管的粘彈特性朱依群(79)
民主德國的醫用硅橡膠發展李佐邦(1)
醫用高分子通訊 醫用聚氨酯許戈文許紅(12)
道康寧有機硅瞄準醫用增長:控制藥物釋放量的運用是主要目標丁志明(25)
1資料和方法
1.1納入標準
①與止血相關的生物材料學研究。②生物止血材料在婦產科中的臨床應用。
1.2排除標準
重復研究、普通綜述或Meta分析類文章。
1.3資料提取策略
由第一作者采用電子檢索的方式,在萬方數據庫(.cn/)中檢索有關生物止血材料應用于婦產科的研究文章,檢索時間范圍:1999-01/2011-04,關鍵詞為“婦產科,生物材料,止血敷料,紗布,膠原/殼聚糖”。
1.4檢索結果及評價
經檢索共查到相關文獻50余篇。經閱讀標題、摘要、全文后,排除內容重復、普通綜述、Meta分析類文章后篩選納入30篇文獻進行評價,均為中文文獻。
2結果
2.1常用止血材料的特點及生物相容性
2.1.1殼聚糖止血材料
殼聚糖具有生物相溶性、生物降解性,加之良好的成膜性、抗凝血性、促進傷口愈合和防腐抗菌等功能,作為醫用材料備受關注[4];明膠中的主要成分膠原因較弱的抗原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燒傷、創傷、眼角膜疾病、美容、矯形、硬組織修復和創面止血等醫藥衛生領域用途也很廣泛。殼聚糖作用于創面愈合的可能機制有[5]:①N-乙酰葡糖胺對組織的瘢痕修復非常重要,殼聚糖可能通過被蛋白酶降解而釋放降解產物N-乙酰葡糖胺,由N-乙酰葡糖胺而對創面發揮促進愈合作用。②葡糖胺烯糖對愈合中傷口肉芽組織中的膠原結構形成和強度獲得有著重要作用,葡糖胺烯糖可能提供一個有利于膠原形成的環境來促進傷口的愈合。③殼聚糖對成纖維細胞的抑制作用。④殼聚糖對與創面愈合有關的細胞(如巨噬細胞)的激活作用和刺激產生有助于傷口愈合的炎性成分[6]。現代醫用生物敷料具有加速創面愈合,降低感染,提高創面愈合質量,減輕患者的痛苦,避免創面粘連以及方便醫護人員操作與使用等特點[7]。甲殼素是一種天然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基礎研究已經證實,甲殼素纖維具有止痛、止血、促進傷口愈合、減小瘢痕、抑茵、良好的生理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優異的性能[8]。殼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諸多良好特性,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其應用領域定會不斷拓展[9]。
2.1.2醫用生物蛋白膠(纖維蛋白制劑)
醫用生物蛋白膠是模擬人體自身凝血反應最后階段而起作用的一種現代生物工程產品,其主要成分是纖維蛋白原、凝血酶、穩定劑等。目前已制成了可吸收纖維蛋白膠干敷料和纖維蛋白膠止血繃帶,在選擇性肝切除出血部位用纖維蛋白膠將膠原片覆蓋控制出血,此法效果更好。使用可吸收纖維蛋白膠時必須注意不能進人血管內,以防血栓形成。應用生物蛋白膠的注意事項:①生物蛋白膠屬于生物蛋白制劑,所以在存放和使用時都應避免高溫,以免發生變性,影響使用效果。②對于較大的小動脈出血或活動性出血,應先行結扎,再用生物蛋白膠覆蓋止血,以免噴涂生物蛋白膠后被血流沖出而影響止血效果[10]。
2.1.3膠原海綿
膠原蛋白作為一種天然生物材料,因其具有低抗原性、生物可降解性、優越的生物相容性并且還有利于細胞貼附和遷移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生物醫用材料領域[11]。膠原/纖維蛋白復合止血貼是一種以豬、牛或馬腿肌腱為原料生產的膠原海綿,再在其表面涂敷纖維蛋白原和凝血酶而制成的可用于內臟及體表創傷止血的可吸收醫用敷料。膠原海綿用于創面,在初始期(炎癥階段),吸附血小板,與凝血因子相互作用,并引起血小板聚合,起止血作用,另外血小板的破壞,使其釋放出多種活性物質(如生長因子),啟動創面愈合[12];誘發成纖維細胞的活性,激活和調節不同血細胞的功能,其中包括吞噬作用及趨化性。在中間期(肉芽組織生長期),促進體內膠原的再生、排列,增強滲出物的吸收及氧交換,與纖連素產生協同作用,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在后期(成熟痊愈期),形成上皮細胞的支架,誘導成纖維母細胞及異膠原纖維的產生及排列,促進肉芽組織的產生;促進血管和新生瘢痕組織的形成,達到創面修復愈合。最后膠原海綿材料被機體降解吸收[13]。
2.1.4可溶性止血紗布
可溶性止血紗布對水和鹽水有較強的親和力,遇到血液時能快速吸收血液中的水分而溶解,形成的膠體堵塞毛細血管末端,并促進血液濃縮,黏度增大,減慢血流,從而達到止血目的。由于它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柔軟而菲薄,易于包、敷、塞填等操作,可以在體內吸收,現被廣泛應用于手術創面出血及滲血不易停止的部位[14]。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可溶性止血紗布包括海藻酸敷料、硫酸慶大霉素可溶性止血紗布及泰綾等。海藻酸敷料是開發較早的具有止血作用的傷口敷料,20世紀80年代初,英國的Courtaulds公司成功地用海藻酸纖維制成一種醫用紗布,應用于流血流膿較多的傷口上。當紗布和膿血接觸時,海藻酸鈣纖維和人體中的鈉離子發生離子交換,水不溶性的海藻酸鈣慢慢地轉換成水溶性的海藻酸鈉,從而使大量的水分進入纖維內部而形成一種水凝膠體,這賦予了紗布極高的吸濕性及容易去除等優良性能。
幾丁糖/海藻酸敷料的止血機制可以總結為:①殼聚糖分子鏈所帶的正電荷和與紅細胞表面帶負電荷的胞壁酸相互吸引而產生黏合作用,引起紅細胞的聚集,從而促進血液的凝結,達到止血效果。②海藻酸大分子鏈上的-COOH與血液中的NaCl反應,打破了血液的電離平衡并激活凝血因子;生成的海藻酸鈉大量吸收血液中的水分,使血液的濃度與黏度增大,流速減慢,同時海藻酸鈉溶解形成的黏性體堵塞毛細血管末端;遇血小板能迅速發生黏附。③敷料內表面布滿皺折,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溶脹特性,能快速吸收血液中的水份,濃縮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同時形成凝膠覆蓋在創口表面。④強度較大,能通過物理加壓止血。⑤殼聚糖與海藻酸交聯劑,氯化鈣中大量的鈣離子可能也參與止血[15]。可溶性止血紗布遇血吸收膨脹,形成膠體,減緩血流速度、堵塞血管末端,同時,還凝集血小板,激活凝血因子,促進血栓形成,從而發揮止血作用,與硫酸慶大霉素復合可制備具有止血和抗感染功能的創傷敷料[16]。泰綾為可吸收止血綾,其成分為天然植物提取的再生纖維素,在體內分解產物為水和二氧化碳[17]。7~10d迅速吸收,安全、無組織反應,具有止血、防止術后粘連、促進組織愈合的作用。可吸收性止血綾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理3種止血機制發揮止血功能,止血作用全面迅速,使用后1min即可達到止血效果,但它不會引起血栓形成。可吸收性止血綾對于創面滲血療效肯定。
2.2生物止血材料在婦產科中的臨床應用
新型生物止血材料目前研究較多,在臨床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由于同時具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而逐漸成為婦產科止血的主要材料,極具發展前景。目前在婦產科臨床應用的生物止血材料包括:膨脹海綿、生物黏合劑、醫用拉鏈、可吸收止血綾等。羅蒲英等[18]通過比較膨脹海綿和碘仿紗條在官頸冷刀錐切后填塞止血的效果,得出結論:膨脹海綿在宮頸冷刀錐切術后止血有它獨到的優勢:①高吸收性能,可有效防止局部積血淤積,影響傷口愈合。②膨脹海綿膨脹后柔軟而且壓力均勻,較碘仿紗條可明顯減輕患者的不適感。③在膨脹海綿浸濕并開始膨脹的時候,材料的良好彈性確保了整個創面被覆蓋,達到理想的傷口止血。④止血操作簡單,便于臨床推廣。蓋紅燕[19]認為,傳統的外科手術縫合不但操作復雜費時,而且縫合材料常引起組織發炎感染化膿、術后瘢痕等。生物黏合劑具有黏合、止血、促進創傷愈合、減輕術后瘢痕等多種功能,黏合手術皮膚切口,術后炎癥輕,愈合快,瘢痕小,縮短了手術時間,是目前較理想的閉合手術切口的方法。
醫用拉鏈由專用拉鏈和支撐條、黏膠帶組成,適用于手術切口的閉合。經胡燕等[20]將醫用拉鏈應用于剖宮產,臨床應用證實,它具有以下優點:①拉力強,覆蓋面寬,拉力分散。②結構多孔性,所貼之處皮膚通過孔排除滲液,不影響傷口愈合,所以更換敷料時見拉鏈被滲液浸染,不必撕脫更換,并無感染發生。③不縫合皮膚,減少異物刺激;無針眼創傷,愈合空間小,對切口血液循環干擾少,改善局部血運。④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傷口暴露時間,減少切口裂開及感染的機會。⑤不拆線、無縫線牽拉痛,術后切口疼痛輕,便于活動,有利于母乳喂養。⑥縮短平均住院時間,減輕患者及醫院負擔。⑦瘢痕形成少,不受皮膚排斥,具美容效果。可見,亞美醫用拉鏈明顯優于縫合切口,操作簡單易掌握,有臨床應用價值。有研究在剖宮產同期核出子宮肌瘤時應用泰綾覆蓋肌瘤核除后的切口,可以減少術后滲血,同時減少子宮縫合的針數,有利于子宮復舊。可吸收性止血綾是最新一代可吸收止血材料,其成分為天然植物提取的再生纖維素,為編織狀結構化合物,不遮擋術野,質地柔軟,易于包、敷、填塞等操作。其組織相容性好,具有可吸收性,止血迅速,常用于手術創面出血以及滲血不易停止的部位,見表1。
3討論
3.1生物止血材料的特點
據青島市發改委副主任、市藍色經濟建設辦公室主任任振剛介紹,今年全市在藍色經濟規劃方面,將采取“區中區、園中園”的方式,在西海岸經濟新區、紅島經濟區、藍色硅谷等其他經濟功能區內,建設六大藍色經濟特色園區,并使企業、項目、資金、技術等要素向園區聚集。
六大園區包括:海西灣船舶和海洋工程產業園、嶗山海洋生物產業園、黃島海洋生物產業園、膠北現代海洋裝備制造產業園、開發區前灣國際物流產業園、市南濱海文化旅游產業園。
盡管有兩處產業園以海洋生物研發為主要特色,但側重方面不同,嶗山生物產業園重點發展海洋生物制藥、海洋保健品等,而黃島海洋生物產業園則以研發海藻微生物技術與產品為主,并使其成為國家級海藻科學研究中心。
另外,海西灣船舶和海洋工程產業園將重點發展大型以及高附加值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多功能海洋工程船、郵輪、豪華游艇等船舶將成為該園區主要產品。
重點發展四大海洋產業
在今年全市藍色經濟發展過程中,海工裝備制造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海洋新材料產業以及現代海洋漁業這四大產業要實現突破性發展。
其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領域要重點培育海洋藥物與生物功能制品兩大產品系列,并實施海洋寡糖、生物酶制劑等產品項目。而海洋新材料產業則圍繞海洋工程、防腐防污、醫用紡織等產品系列,開展人工眼角膜、船舶涂料、海水淡化新材料等重點項目。
在提升現代海洋漁業方面,針對水產種苗、海洋牧場、遠洋漁業這三大產業,青島將開建中國北方國際水產品交易中心和冷鏈物流基地,并加快建設嶗山灣公益型海洋牧場、國家級金烏賊良種場等大型項目,同時,青島還將建造20艘以上大型拖網遠洋捕撈船。
投資1600億啟動140個大項目
今年,全市要重點推進140個藍色項目建設,其中一產項目5個、二產項目84個、三產項目27個,海洋科技創新和公共服務平臺項目24個,總投資1600億元,確保全年90%以上項目開工建設,完成投資300億元。
發展藍色企業方面,全市今年將重點培育100家骨干企業,推動大企業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和名牌產品,像北海船廠、武船重工、黃海制藥等藍色經濟品牌龍頭企業,年內達到20家。
創建國家海洋科技自主創新示范區
目前,藍色硅谷核心區建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一期、二期工程已全部建成,三期主體工程封頂,國家深海基地、山東大學青島校區等12個項目均已開工建設。哈工大青島科技園已經簽約。
在建設重點項目的同時,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材料、海洋裝備制造以及現代海水種苗這四大領域將進行集中科技攻關。圍繞這四大領域,科技孵化器年內將開工建設100萬平方米。今年青島市還將打造以一批重點企業為主體的產業化示范基地,明月海藻、中皓人工角膜、中海油海洋新能源等項目均列其中。
此外,今年青島市將進一步爭取、引進科技人才,并啟動泰山學者藍色產業領軍人才團隊支撐計劃。
據介紹,通過自主創新驅動、園區集聚、產業支撐及企業人才的帶動,全市形成藍色經濟發展新優勢。在此形式下,今年全市海洋經濟增加值預計增長18%左右,達到1300億元。
六大海洋特色園
海西灣船舶和海洋工程產業園:重點發展大型和高附加值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推動船舶和海洋工程產品向多功能海洋工程船、LNG運輸船、郵輪、豪華游艇方向發展,建設世界級產業基地。
嶗山海洋生物產業園:重點發展海洋生物制藥、生物技術產品、海洋保健品等,形成產業化生產。
黃島海洋生物產業園:重點發展海藻微生物技術與產品、海洋功能食品及保健品、海洋化妝品、海洋高分子醫用材料、海洋生物醫用材料、海洋生物肥料等產業,建設國家級海藻科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