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大學英語學習計劃書模板(10篇)

時間:2022-06-01 10:42:1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大學英語學習計劃書,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大學英語學習計劃書

篇1

[作者簡介]鄭晶(1979- ),女,浙江寧波人,上海應用技術(shù)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外語教學、翻譯學。(上海 201418)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24-0160-02

縱觀教育史,每一次教育傳播媒體的革命勢必引起轟轟烈烈的教育變革:專任教師帶來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的第一次轉(zhuǎn)型;文字的發(fā)明和普及推動了第二次教育革命;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迎來了第三次教育革新;信息技術(shù)的飛速發(fā)展和普遍應用,為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推動了第四次革命浪潮。信息技術(shù)引入英語課堂,也必將引發(fā)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重大變革。

為了使人才培養(yǎng)符合國家和社會對新世紀人才的要求,教育部于2004年1月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下文簡稱《課程要求》)。文件指出:“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wǎng)絡技術(shù),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這份綱領性文件提倡采取以網(wǎng)絡化自主學習為特征的新型英語教學模式,鼓勵充分利用信息技術(shù)使大學英語教學朝個性化、自主式方向發(fā)展。這一新模式向傳統(tǒng)“書本+粉筆”的單一授課模式提出了挑戰(zhàn),順應了信息時代的發(fā)展趨勢。我國各地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實踐呈現(xiàn)了積極探索、成果林立的改革局面。本文在全面總結(jié)成功經(jīng)驗并科學分析實踐誤區(qū)的基礎上,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配套教材等方面入手,積極構(gòu)建基于信息技術(shù)的立體化教學模式。

一、教學模式改革的經(jīng)驗總結(jié)

1.成果一:教材媒質(zhì)構(gòu)成的革新。大學英語系列教材自1986年問世以來,隨著教育技術(shù)的發(fā)展和教學理念的更新,多次予以修訂和改編。新版本汲取以往教材的精華,推陳出新,不斷改進。現(xiàn)選取2000年后出版的三套廣泛使用的教材作為研究對象,對配套媒質(zhì)構(gòu)成做出統(tǒng)計(如表1所示)。

2.成果二:教學技術(shù)效果的提升。自《課程要求》出臺至今,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和自主學習兩大環(huán)節(jié)都運用了新型教育技術(shù),使得“教”和“學”都體現(xiàn)出生動、清晰、便捷、互動等特點。現(xiàn)就演示技術(shù)、音頻技術(shù)、視頻技術(shù)、自學平臺等方面的技術(shù)效果做出總結(jié)(如表2所示)。

3.階段性成果總結(jié)。表1、表2顯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書本”相比,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的確取得了不少進步,努力向《課程要求》所提出的“充分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shù)”的要求邁進。新教材主要利用信息技術(shù)逐步實現(xiàn)教學信息化。王志強等學者指出,多媒體教學就是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綜合處理和控制文字、符號、圖形、動畫、音頻和視頻等信息,把多媒體信息按照教學要求進行有機組合,形成合理的教學結(jié)構(gòu)并呈現(xiàn)在屏幕上,然后完成一系列人機交互操作,使學生在最佳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可見,教學技術(shù)信息化既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又是教學效果全面提升的硬件保障。

二、教學模式改革的幾大誤區(qū)

1.誤區(qū)一:立體式英語教材=紙質(zhì)書本+電子版本。大學英語教材在多媒體方面最廣泛的應用就是配套光盤。但是,目前的不少配套光盤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讀寫教程光盤往往將紙質(zhì)書本的內(nèi)容照搬到了屏幕上,即僅提供了電子版本的課文和練習,或者在此基礎上補充了配套的PPT課件和練習參考答案。雖然能夠方便教師在多媒體教室開展課文講解和練習校對,但是在教學內(nèi)容上既沒有實現(xiàn)“量”的突破(在“量”上仍然與紙質(zhì)書本保持同步),也沒有實現(xiàn)“質(zhì)”的突破(在“質(zhì)”上沒有改變“教師講授+學生筆記”的傳統(tǒng)授課模式)。這就造成不少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主要依靠紙質(zhì)書本和教參開展教學,配套光盤形同虛設。可見,立體式英語教材≠紙質(zhì)書本+電子版本。

2.誤區(qū)二:信息化技術(shù)教學=課件投影+光盤播放。在實際教學實踐中,以信息技術(shù)為依托的大學英語教學往往演變?yōu)閮煞N模式:讀寫教程授課過程中,教師運用投影設備將教材配套光盤可見或自制電子課件投影至大屏幕,用以分析語言難點和語法重點;聽說教程的授課過程中,教師依靠播放光盤(包括音頻和視頻)的形式開展聽力練習,然后分小組討論或編對話操練口語。雖然這種投影演示技術(shù)和音頻、視頻數(shù)碼播放技術(shù)相對于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磁帶”的方式而言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但是信息技術(shù)的強大教學功能尚未完全發(fā)揮。大學英語教學仍然主要依靠“課堂面授”,缺乏信息化、網(wǎng)絡化、個性化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資源。可見,信息化技術(shù)教學≠課件投影+光盤播放。

3.誤區(qū)三:多媒體教學平臺=練習軟件+自動評閱。大學英語系列教材正在努力搭建多媒體教學平臺,為自主學習提供智能化技術(shù)支撐,但目前的實際情況表現(xiàn)為教學平臺無法真正推動自主學習的有效開展。例如不少平臺推出在線配套練習軟件和自動評閱系統(tǒng),鼓勵學生上網(wǎng)完成練習,然后自動得到回饋,即自動評閱得分。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種教學平臺往往由于多方面原因遭遇冷落:一是沒有師生即時互動環(huán)境,學生缺乏動力;二是傳統(tǒng)習題使得任務形式過于單一,學生缺乏興趣;三是自動評閱體系雖然提供評閱結(jié)果,但是無法真正完成“解惑”,尤其是翻譯、作文等主觀習題,其評閱信度本身就存在質(zhì)疑,效果難以保障。可見,多媒體教學平臺≠練習軟件+自動評閱。

三、積極構(gòu)建立體化英語教學模式

1.構(gòu)建方案一:搭建課堂自主建構(gòu)框架。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J.Piaget)最早提出建構(gòu)主義(constructivism)這一概念。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gòu)的方式獲得。因此,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gòu)是學習環(huán)境的四大要素。陳堅林教授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必須首先營造基于信息技術(shù)的學習情境,充分促進師生互動和學生互動,有效實現(xiàn)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和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相結(jié)合,幫助學習者積極建構(gòu)英語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前者即機輔教學,于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運用于外語教學,其作用主要是以演示講解為主(圖形、動畫、仿真等);后者即機輔學習,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廣泛地運用于外語教學,主要從以教為主轉(zhuǎn)向以學為主(工具、資料、答疑、計劃等)。據(jù)文秋芳等知名學者所述:“教育要以教會學生怎樣學習為目標,學生一旦具備自學能力,就能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術(shù)、接受新挑戰(zhàn)和承擔新任務。”以學生為中心,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增強自我責任感、效能感、成功感以及維持奮發(fā)向上的動力和永不退縮的激情。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即如何更有效地推動機輔學習的開展,因此,教師必須發(fā)揮組織者、設計者、鼓勵者的作用,從任務、協(xié)作、資源、服務、測評、趣味、動機等方面入手,努力實現(xiàn)CAI與CAL相互配合、高效運作,協(xié)助學生自主建構(gòu)英語語言文化知識。

2.構(gòu)建方案二:打造高效網(wǎng)絡協(xié)同平臺。目前較為常見的教學平臺即配套練習軟件和自動評閱系統(tǒng)。作為機輔效果的主要體現(xiàn),這類軟件一般只用來強化現(xiàn)有知識,例如語法重點、習語搭配、詞匯用法等,有利于對書本內(nèi)容進行較好的理解和消化。隨著教育的發(fā)展,人們開始質(zhì)疑死記硬背式教學方法的價值。Morrison和Lowther等研究人員指出,由于缺乏教師的引導和同學的協(xié)作,缺乏相互溝通和競爭的學習情境,這種較為機械而單調(diào)的學習軟件顯然不適合學生建構(gòu)新知識。顧君忠等學者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教學具有協(xié)同要求,協(xié)同教學是由認知規(guī)律所決定的。課堂教學具有無可比擬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它能夠提供一個符合認知規(guī)律的學習環(huán)境和促進學習的合作環(huán)境。因而可以通過豐富教學任務形式的方法努力打造一個高效網(wǎng)絡協(xié)同平臺,例如以小組為單位,依據(jù)所學重點詞匯或短語編寫英文故事、按照特定主題尋找英文報道并排版打印小報、就特定社會問題開展調(diào)研并撰寫調(diào)研報告等等。李香敏等學者指出,教育手段現(xiàn)代化意味著高速傳輸?shù)男畔⒒W(wǎng)絡,以及構(gòu)建適應個別化學習的環(huán)境和資源,因此建設校園網(wǎng)是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的標志性要求。一方面,教師事先設計學習任務并將相關信息資料上傳至學習平臺,并在整個教學任務完成過程中參與咨詢、監(jiān)督和評定角色;另一方面,小組成員依托學習平臺開展一系列諸如“領取學習任務”“協(xié)同分工合作”“搜集相關資料”“完成各自任務”“課堂匯總報告”等課后學習活動,既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內(nèi)容,又有助于他們自主建構(gòu)拓展新知識。

3.構(gòu)建方案三:開拓學術(shù)英語教材方向。為了適應上海市社會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專業(yè)領域內(nèi)國際規(guī)則并能用英語直接參與國際交流的專業(yè)人才,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于2013年3月推出我國第一份以學術(shù)英語為目標的大學英語教學指令性文件――《上海市大學英語教學參考框架(試行)》(以下簡稱《框架》),作為上海各高等學校組織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英語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根據(jù)《框架》精神,大學英語課程的定位即為上海高校學生專業(yè)學習需求和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總目標服務。《框架》明確了大學英語改革的方向:以學術(shù)英語為導向,努力提高大學生的通用學術(shù)英語水平和邏輯思辨推理能力,為日后的專業(yè)學習和工作打下必備的基礎,提高作為21世紀新型人才的綜合素質(zhì)。現(xiàn)代大學的概念,來自英文“University”,該詞匯的前身即拉丁文“Universus”,其中“Unus”表示“一”,“Versus”表示“沿特定方向”。因此,“Universus”的字面上的意思即“沿著一個特定的方向前進”。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在眾多領域取得了日新月異的發(fā)展,更加堅定了我們對新世紀的大學生的期待:具備專業(yè)知識、具備自學能力、具備鉆研精神。因此,有必要針對高校低年級學生開展通用學術(shù)英語教學,積極開拓學術(shù)英語教材,在打通“大文類 V.S. 大理類”學術(shù)壁壘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大學生素質(zhì)。新學術(shù)英語教材不僅有助于理工科學生提高人文修養(yǎng),而且有利于文科學生把握現(xiàn)代科技動態(tài),培養(yǎng)現(xiàn)代國際視野。同時,也能夠協(xié)助學生順利完成高年級專業(yè)英語學習的轉(zhuǎn)型與銜接。

四、小結(jié)

正如陳堅林教授所述,20世紀90年代出現(xiàn)的信息網(wǎng)絡技術(shù)的發(fā)展迎來了計算機功能的高端時代,使得計算機在教學上的角色發(fā)生了根本性的突破:計算機不再僅僅局限于完成演示、播放等輔助功能,而是能夠全方位、立體式地提高教學效果。面臨時代新挑戰(zhàn),大學英語信息技術(shù)教學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進展,但仍然任重而道遠。廣大一線教師應當從自己的教學體驗中汲取經(jīng)驗,不斷從理念框架、教學方法、配套教材等方面入手,積極開展基于信息技術(shù)的立體化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探索和構(gòu)建。

[參考文獻]

[1]陳堅林.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下計算機網(wǎng)絡與外語課程的有機整合[J].外語電化教學,2006(12).

[2]陳堅林.從輔助走向主導――計算機外語教學發(fā)展的新趨勢[J].外語電化教學,2005(8).

篇2

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英語學習基礎較薄弱、大多數(shù)并不具備學習興趣,也很難投入到英語課堂學習活動之中。試想,此種狀態(tài)下又何談實現(xiàn)高質(zhì)量的英語學習?

鑒于此,筆者認為中職英語教師有必要且必須想方設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對于中職英語的學習興趣。信息化技術(shù)由于具有圖文并茂、聲像兼有的特點有利于滿足中職學生追求新鮮事物的主觀心理需求,從而達到最大限度上調(diào)動其中職英語學習興趣的效果。例如,在教學Unit 4 《I've tried all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時,筆者就利用信息化技術(shù)依次為學生呈現(xiàn)了多媒體幻燈片。

這些多媒體幻燈片的播放為英語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元素,最明顯的表現(xiàn)就是每當播放一張幻燈片,學生便能結(jié)合經(jīng)歷運用英語發(fā)表認識與看法。有的說:“ I've ride the motorbike , I think when we ride the motorbike , we must be careful.”有的說:“Too many cars are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traffic congestion.”還有的說:“If we go to a distant places, we can take the plane.”……學生們討論得不亦樂乎,課堂氛圍融洽。這表明,他們對英語學習內(nèi)容持有濃厚的興趣,充分證明了信息化技術(shù)對于調(diào)動中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切實可行性。

二、信息化技術(shù)的合理運用能輕松突破英語教學重難點

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音、形、義由于不同于我們熟悉的漢語母語,具備一定的抽象性。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中職學生實現(xiàn)對英語知識點的深刻認知與理解帶來了困難與挑戰(zhàn),制約了中職英語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顯著優(yōu)化與提升。

教育實踐表明,信息化技術(shù)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合理運用能化抽象為直觀、化復雜為簡單、化難為易,有利于幫助學生輕松突破英語學習活動中的重點與難點。筆者教學實踐就可以證明這一點。如在學習“定語從句”時,涉及到先行詞which、whose、where、when等。但是由于先行詞眾多,部分中職學生不能明確幾者之間的區(qū)別,自然也談不上掌握用法。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在教學這一知識點時,利用信息化技術(shù)精心為學生呈現(xiàn)了如下的教學課件:

指代人:

The woman who is behind the tree is my mother.

The boy whom I talked to is my younger brother.

The girl whose win the prize is my classmate.

I have a brother that works in Beijing.

指代時間:

She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 when she was first met Vivian.

指代地點:

This is the school where I once studied.

指代原因:

That is the reason why she didn’t get up early.

指代物:

Basketball is a game which popular among many people.

The company whose name was Intel was in America.

Peking is the beautiful city that I’ve ever seen.

通過教學課件,學生們就明白了who、whom只能用在指代人的情況下,when只能用在指代時間的情況下,where只能用在指代地點的情況下,why只能用在指代原因的情況下,which只能用來指代事物,而that及whose既可以用來指人又可以用來指物。

如此,借助信息技術(shù)的輔助,which、whose、where、when等不同先行詞的具體用法就以最直觀、最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給了中職學生,有利于他們實現(xiàn)深刻認知,在輕松突破教學重、難點的同時,優(yōu)化了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及質(zhì)量。

三、信息化技術(shù)的合理運用能有效擴大學生的視野

篇3

一、引言

“生態(tài)學”( Ecology) 這一術(shù)語最早由德國生物學家 Haeckel 于 1866 年在其著作《General Morphol-ogy》中提出,它以生物體與其生存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作用的原理為研究對象。生態(tài)學強調(diào)生態(tài)平衡,也即一定時間內(nèi)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生物個體與種群之間,通過能量流動、物質(zhì)循環(huán)和信息傳遞,使它們相互間達到高度適應、協(xié)調(diào)和統(tǒng)一的狀態(tài)。隨著生態(tài)學原理和研究方法開始應用于社會學領域,研究者嘗試將教育置于人類生存環(huán)境中,研究教育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機理,“教育生態(tài)學”( Ecology of Education) 概念應運而生,其核心內(nèi)容是教育的生態(tài)平衡。

2007年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指出:“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特別是網(wǎng)絡技術(shù)為支撐,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fā)展。”[1] 這一思路拉開了英語教學生態(tài)化的序幕,為研究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出現(xiàn)了很多頗有價值的建設性意見。縱觀近年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從教學設計上進行的研究,從整體上考量教學環(huán)節(jié)和過程;二是從教學模式方面進行的生態(tài)化探討;三是選取教學的某一方面進行研究,如對自主學習、精讀教學、口譯教學、寫作教學、閱讀教學進行的生態(tài)化探討。

上述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從整體來看,研究還相對有限,研究成果還有待豐富。本研究從大學英語教學生態(tài)化的整體出發(fā),從教與學、教學要素及教學環(huán)境三個生態(tài)因子考察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西部地區(qū)大學英語教學生態(tài)化失衡現(xiàn)象,探討了如何從三個生態(tài)因子方面重新構(gòu)建信息技術(shù)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生態(tài)平衡的相關措施。

二、西部地區(qū)大學英語教學生態(tài)化失衡的表現(xiàn)

在傳統(tǒng)大學英語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個生態(tài)因子(教師、學生、環(huán)境等)都有著各自合適的生態(tài)位,發(fā)揮著相應的作用,共同實現(xiàn)大學英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然和諧發(fā)展。然而,以計算機網(wǎng)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shù)這一新的生態(tài)因子進入大學英語,必然會打破原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出現(xiàn)生態(tài)失衡的現(xiàn)象。

(一)教與學及師生角色的失衡

多媒體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部院校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格局,增強了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但是同時也出現(xiàn)了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方法不當、學習內(nèi)容脫節(jié)等問題。以青海大學交互式英語教學為例,有1/3教學環(huán)節(jié)屬于上機學習,即由教師監(jiān)督、指導,學生自己利用多媒體復習學過的知識,這本是學生鞏固已學知識的好機會,但是卻由于學生不善于利用網(wǎng)絡媒介的信息資源學習導致學習效果不佳;教材內(nèi)容過于陳舊使學生產(chǎn)生“疑惑”心里,挫傷了學習積極性;教師督導不足致使學生學習方法不當甚至產(chǎn)生盲目等心理,最終導致學習效果不佳。

生態(tài)學教學模式要求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師生關系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表現(xiàn),比如教師可能是培訓者,也可能是組織者;學生可能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能是合作者等,教師期望的學生角色是知識的主動構(gòu)建者、合作者和評估者,然而在實際學習中主要擔任的是知識接受者的角色;而對于評估者的角色教師的期望與實際情況差距較大。生態(tài)課堂要求教師從傳統(tǒng)的權(quán)威支配性角色,轉(zhuǎn)變?yōu)榉仙鷳B(tài)學要求的支持促進角色。教師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教學的中心,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依然存在。

(二)教學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失衡

信息技術(shù)環(huán)境為西部地區(qū)大學英語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了新的生機。對于發(fā)展相對落后、師資嚴重缺乏的西部院校來說不論對學生還是教師來說都無疑是一個機遇。但是現(xiàn)實卻不盡人意:一方面,多媒體用于課堂輔助教學,增加了信息量,然而教學仍以教師單向流動為主,偏重于單詞和句型的講解和練習[5];另一方面,除課堂環(huán)境外,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環(huán)境也是生態(tài)教學的重要環(huán)境。課外學生很少利用業(yè)余時間學習,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環(huán)境也沒有起到督促、促進和激勵的作用。

三、重建信息技術(shù)下大學英語教學生態(tài)平衡

信息技術(shù)進入大學英語的教學導致各生態(tài)因子均發(fā)生了變化,從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失衡現(xiàn)象,包括教與學的失衡、教學要素(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評估等)的失衡及大學英語教學環(huán)境的失衡。針對此現(xiàn)象,本文認為必須對現(xiàn)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行優(yōu)化,使失衡的大學英語教學重新走向平衡。

(一)“以生為本”――解放思想,實現(xiàn)自主學習。

大學英語教學生態(tài)化首先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思想,也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和“實現(xiàn)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以多媒體為媒介的環(huán)境中,學生必須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學習觀念,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開啟和教師溝通交流的平等對話機制,把自己的個性學習需求和期望傳達給教師,開展自由的學術(shù)爭論,為自己爭取學習機會。作為課堂生態(tài)的兩大主體要素,它們是互動發(fā)展的,學生只有一改舊有傳統(tǒng),發(fā)揮主體意識,才能與教師等其他課堂要素最大化地創(chuàng)造學習機會,實現(xiàn)和諧共生發(fā)展。

(二)“以教師為主導”――加強自省,合理轉(zhuǎn)變角色。

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生態(tài)化的關鍵因子――教師,首先要加強自身理論學習,透徹理解生態(tài)課堂的內(nèi)在要求,不能限于表層意思,而要結(jié)合教學實際,把生態(tài)理念融入到教學中,以教育生態(tài)學的視角來考察每一教學因素,把其當作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整體性地審視。其次,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超越教材的限制,讓學生能夠在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里與教師積極平等地交流,以主體生態(tài)化大學的地位充分展示自己的觀點,同時能把自己觀點引介給師生,并進行探討,要超越純知識的探討,進而上升到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層面[3]。

(三)倡導多樣化生態(tài)教學環(huán)境

信息技術(shù)環(huán)境下的英語教學生態(tài)環(huán)境應該多樣化,師生不能局限于課堂多媒體學習,而應該放眼學習的整個大生態(tài)環(huán)境,積極加入社會、家庭、媒體等大課堂,增強辨別能力,主動汲取鮮活知識,貫徹“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回歸課堂”的循環(huán)路線,體現(xiàn)生態(tài)課堂的動態(tài)性和開放性,通過大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作用使自己得到整體提升。

四、總結(jié)

通過回顧生態(tài)學理論進入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相關文獻,本文在應用生態(tài)學有關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失衡問題的建議和對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8.

[2]劉婷婷.基于網(wǎng)絡多媒體的大學英語教學生態(tài)化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4).

[3]劉向輝.教學生態(tài)學視角下的英語課堂構(gòu)建[J].教學與管理,2013(4):126―218.

[4]年曉萍.“陌生化”:構(gòu)建生態(tài)課堂的潛動力[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153一155.

[5]任麗.生態(tài)學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D ].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

[6]章木林,彭靈芝.信息技術(shù)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生態(tài)化課程體系[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2013(1):108―112.

[7]張靜.民族地區(qū)生態(tài)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可行性[J],海外英語,2013(5).

[8]趙陸.大學英語生態(tài)化課堂的構(gòu)建 奏議[J].渤海大學學報,2013:96―98.

作者簡介:

篇4

引言

教育部在對四六級進行改革的方案中明確提出,2007年后的四六級考試不再設及格線,不頒發(fā)合格證書,并且再次重申高校不必把考試跟學位和畢業(yè)證書掛鉤,甚至其改革還有可能放寬對考研和用人單位招聘的政策。并且2017年的高考改革方案也將降低英語的分值。這一系列措施使得許多人在猜測全民學英語的要求和現(xiàn)狀是否要漸漸淡出歷史舞臺,更有一些學生歡呼雀躍:“終于要擺脫學英語的噩夢了。”這樣的反響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高校英語教學的狀態(tài),因為追求超高目標的學生畢竟是少數(shù),而大部分學生學英語的目的就是為了有一紙證書能繼續(xù)學業(yè)、得到好工作或提升在工作單位的職位,這兩項改革使得學生學習英語的最重要外因動機有相當程度的弱化。眾所周知,在各個領域的學習行為中,動機都是影響學習成績和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英語的學習和教學方面也是如此。語言學家Gardner(1985)把學習外語的動機分為以下四個方面:⑴學習這種語言的目標;⑵學習中做出的努力;⑶實行目標的愿望;⑷對學習的熱愛程度。對于中國學生來說,作為既非本國語又非官方語言的英語,失去了考試的目標,又很難營造“自然習得”的語言環(huán)境,樹立和實現(xiàn)學習英語的愿望自然就會大打折扣,更談不上對其的熱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需要首先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從別的方面入手來幫助學生重新激發(fā)起對英語學習及其知識積累的渴望,從而產(chǎn)生主觀學習的能動性。在此過程中,努力開發(fā)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盧姆曾經(jīng)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很多著名人物也都對興趣在學習行為中的重要性做出過評論,可見興趣是一種多么重要的無形動力。筆者通過多年教學經(jīng)歷中體會到,通過文化背景知識的引入來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個行之有效的切入點。

語言和文化是人類社會發(fā)展中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因為語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生成和發(fā)展都是由某種文化決定,并反映這種文化,同時又起到傳播這種文化的作用。對于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生來說首要的任務就是學習語言,但也只有在了解有關文化背景的基礎之上,才能充分地理解反映這種文化的語言。

以筆者多年來從事教學的經(jīng)歷對比認為,由鄭樹棠為總主編、每冊均含《讀寫教程》、《聽說教程》、《泛讀教程》、《快速閱讀》和《綜合訓練》的《新視野大學英語》系列教材選題廣泛,內(nèi)容多樣,信息性強,文化內(nèi)涵豐富,在鞏固和強化專項能力的同時,能夠有效地提升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不僅使其較為熟練地在實際生活中得以運用,而且非常適用于準備相應的考試特別是四級考試的學生。但是在目前追求考試的目標弱化的情況下,該如何使學生激發(fā)起學習英語的動機,筆者就將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為例來說明文化背景知識的介入對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所起到的作用。

文化背景知識在理解內(nèi)容過程中的作用

1.寓教于樂

在調(diào)查學生學習英語方面最大的困難問題上,大多數(shù)學生眾口一詞的是“記單詞”。詞匯是構(gòu)成語言的基礎之基礎,且量之巨大令許多人頭疼。那些之所以學不好英語的人,皆是因為缺乏記憶單詞的巧妙方法,導致從學習開始階段就記憶困難,從而面對更多的詞匯時失去興趣和信心而放棄。然而記憶的規(guī)律又確實是一個不斷重復的機械過程,因此,要想改善詞匯方面的記憶,就需要賦予詞匯記憶以趣味性,開發(fā)出學生對學習單詞的興趣,使枯燥的重復模式首先變成形象的認知,進而有較為深刻的理解,最終激發(fā)學生記單詞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新視野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的課后練習中設置有Word Building一項,其目的就是想讓學生在總結(jié)、訓練前綴、后綴和合成詞中了解及習得英語構(gòu)詞法的方法和規(guī)律,期望對理解、背誦單詞所有幫助。但是,如果只是把這個練習當作是純粹的記憶掌握行為,那也是很單調(diào)的。這時候,教師引入一些文化背景,不僅可以活躍沉悶的課堂氣氛,還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轉(zhuǎn)被動為主動。比如,第二冊Unit 3的單詞表里出現(xiàn)A-OK一詞,雖然學生已經(jīng)非常熟悉ok這一表達,但并不了解這一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典型、最成功的美國英語”用法的來源。經(jīng)講解,他們才會從故事中知道,原來O.K.與美國第八任總統(tǒng)Martin Van Buren有關,是Old Kinderhook的縮寫。而A-OK居然是誤打誤撞造出來的一個詞。

一些學生把聽力課當作是睡覺、放松的時間,因為大家都知道聽力技能的訓練和提高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以量達到質(zhì)的飛躍,就是強化性地反復主動接收所聽信息,一旦思想神游,就會越走越遠,跟不上內(nèi)容節(jié)奏,進而昏昏欲睡。教師戲稱聽力課上的英語簡直就是催眠曲。而在課堂上的有限時間內(nèi),若是為了提醒、迫使每個學生都能始終保持清醒狀態(tài)而采用頻繁讓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也是不可行的。因此,教師就需要心細,在每次內(nèi)容中找出幾點可以引發(fā)學生趣味的文化知識來調(diào)節(jié)下心不在焉、無精打采的氛圍。比如聽說教程的第二冊Unit 3 Homework部分里的文章材料提到“many people believed that getting a divorce was a luxury that only the rich could afford”和“Hollywood has always been known as the divorce capital of the world”,教師就可以提供一些有關明星離婚財產(chǎn)分割的花邊新聞給學生,學生肯定會立刻活躍起來,并對這兩句話的理解不再僅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會留下一定印象。

2.增強理解力

英語學習涉及的是兩種不同語言及文化之間的相互轉(zhuǎn)換的思維方式,大部分學生,尤其理工科學生對于英語文化背景不熟悉,往往只是能夠翻譯出字面和語法方面的意思,但是對文章里更深層次的含義把握不了,更談不上欣賞英文的優(yōu)美表達了。筆者在從事大學理工科學生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理工科學生對文化知識了解較少,從而限制了其對篇章內(nèi)容的習得。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補充相關的文化背景以引導、幫助學生解決這方面的困難。《新視野大學英語》系列教材中比較典型的一課就是“As His Name Is, So Is He!”。文章表現(xiàn)名字與人物性格之間關系的主題。不過其中列舉太多我們中國學生僅是聽過但對其意義完全沒有概念的西方人名,造成在讀的過程中被漫天的英文名字搞得眼花繚亂,讀完后仍然稀里糊涂的結(jié)果。對這篇文章的講解就必須導入與人名相關的文化背景。同時介入學生比較熟悉的中文名字加以比較,讓學生理解得更全面、更清晰。比如,文章開頭就給讀者帶來問題:為什么要把Debbie改成Lynne?為什么Debbie讓人覺得應該是個廚師的名字?原來起源于希伯來語的這個名字往往被描繪為可愛、健康、健談、活潑的人物形象,廚師常給人健壯的印象。Lynne在西班牙中的表現(xiàn)形式是 Linda,英格蘭語中拼寫為 Lynn, 意思是瀑布或水池。因此給人感覺姿態(tài)優(yōu)美,身型高挑、纖細,個性獨立。文章提到改名字的這個人物恰好長相漂亮,姿態(tài)優(yōu)雅,所以為什么Lynne更適合她。整篇文章貫穿了這樣的一一解釋,完全了解了名字背后的故事才能到達卓有成效的結(jié)果。

文化背景知識的引入能夠幫助學生對所學的內(nèi)容進行透徹理解。第三冊的第四單元中Section A的文章 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就需要相當多文化背景知識的輔助才能對其五個各自獨立但又相互之間關聯(lián)的部分理解更深入。文章分別對這五個象征主要做了歷史發(fā)展的講解,但對其被看作美國象征的原因卻沒有明確地表述。其中的自由女神像最為中國學生所熟知,但她到底代表什么可能很多學生根本不明白。至于“美國哥特式”這幅畫和野牛鎳幣,知道的人就更少了。這五樣事物關聯(lián)著一些歷史事件和社會背景,只有搞懂了這些,才能完全理解自由女神像反映美國人民爭取民主、崇尚自由的理想;全世界小女孩心中渴求的芭比娃娃是美國人眼中美女的形象,代表美國女性;表現(xiàn)美國農(nóng)民莊重自豪感的油畫《美國哥特式》象征美國人所看重的頑強逆境的精神;野牛鎳幣應該代表了美國人敢做敢當、承認錯誤的勇氣;身材高大、笑容可掬是美利堅民族和人民的形象。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代表美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些文章,僅從解讀文字也能對內(nèi)容及其主題理解得比較詳細,但若是增加目的語文化知識,并通過與本民族文化的對比,會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更加深刻,使得學生既獲得更多他國文化的知識,同時又重溫了本民族的文化。

3.擴充基本常識

有時候?qū)τ谟⒄Z文化知識的介紹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應該具備的英語基礎常識。比如,第一冊里Unit 8中出現(xiàn)的 “black coffee”,許多學生都會翻譯為“黑咖啡”,其實,這個表達涉及到英語中顏色詞匯的用法,不加牛奶時的純的“清咖啡”就是黑色的,由此可以讓學生推導出“white coffee”應該是指加了奶的咖啡,這樣的咖啡還可以叫做“milk coffee”,最近幾年出現(xiàn)的馬來西亞的所謂“白咖啡”其實就是一種加入奶精或煉乳的“white coffee”。接著再給學生補充從口味角度描述咖啡的表達“strong/weak coffee”,進而列出一些他們所熟悉的諸如“mocha”、“cappuccino”等幾種咖啡的英文詞匯。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仍然熱情高漲,可以趁熱打鐵再給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含有“black”的事物的表達。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調(diào)動起學生積極思考的情緒,還擴充了必要的知識。

結(jié)論

大學之前英語教材基本涵蓋了所有語法知識,因此高校英語教學的目的應當是教授學生在鞏固詞匯量的基礎之上獲取更多信息的能力,以上的論述可以充分說明課堂上注重文化知識的導入是必不可少的。教授就要從諸如詞語、社會風俗、價值觀念、歷史事件等多方面輸入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從而幫助學生找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和享受。

參考文獻:

[1]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88。

[2]郭亞莉:《如何積極地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中國英語教學》,2003。

[3]劉潤清:《論大學英語教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4]馬蓉:《合作學習研究評述》,《中國英語教學》,2003。

[5]屈延平:《文化對比語篇分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1。

[6]王初明:《影響外語學習的兩大因素與外語教學》,《外語界》2001。

[7]魏望東:《英語語言教學中學習者自主性的影響因素》,《中國英語教學》2004。

[8]張友平:《對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再認識》,《外語界》2003。

[9]張金霞:《淺談文化背景知識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

[10]趙厚:《論文化教學原則》,《外語教學》2002。

[11]Chan Victoria,“Learning Autonomously: the Learner’s Perspectives”Journal of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2001).

[12]Lado, Robert.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篇5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個學期之計在于開始,新學期初始,一切事物都充滿了活力與生機。新生活意味著新開始,新開始象征著新的挑戰(zhàn)。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新年、新春、新學期,我也該有新的打算。過去的一年在我的努力之下,學習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本年的學習中我們將繼承優(yōu)點,改正不足,爭取把學習做的更好。本學年工作計劃如下:

一:主要學習目標

明確學習目標,打好一定的語言基礎。爭取獲得優(yōu)良成績,能切實在大學里學到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基礎常識。增加文化素養(yǎng),提升自身能力,端正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積極勤奮的學風。做學習計劃來自我敦促,自我勉勵。反思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到不足,反思自己該如何改善、反思自己繼續(xù)努力的方向方法,并且反思自己有哪些反面值得肯定,只有不斷地反省,才能為未來的路指明方向。

二:具體安排

1. 堅持預習,堅持在上課前先預習一遍課文,在上課之前對所上的內(nèi)容有所了解,能提高聽課效率。并且在老師上完一章的內(nèi)容后,能夠主動復習。溫故而知新。

2. 每天早起一個小時時間背誦英語課文。

3. 每天堅持到自習室上晚自習兩個小時。

4. 對于課程知識,要多想多問,并且把其中有收貨的部分記入筆記之中。

5. 每個月進行一次學習清算,反思自己這個月是否達成了學習計劃,有哪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下個月要注意改進。

6. 訂閱英語輔導報,自學報紙上出現(xiàn)的一些英語單詞,并且完成報紙上的練習題。

8. 在這學期通過全國大學生英語四級考試,英語是我的專業(yè),我系一直都比較重視英語的學習,抓好英語學習對我說也是很重要的,尤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關乎大家的畢業(yè)證書和學位證書。為進一步提我的英語成績,能夠更加自信、坦然地面對四級考試。

7. 身為一個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對于英文的寫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應該堅持在平時多寫一些練筆。

8 .爭取利用周末時間多學一門外語。

9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關鍵是積極的學習、主動的學習。漸漸把自己帶進書的海洋中,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使自己愛上學習。古人說:學為立世之本,學可以立德,學可以增智,學可以致用。學習是成就事業(yè)的基礎,是人生的出發(fā)點,也是人生的極致。在這世間,任何事都講究公平,公平,人心就平,心平了就和,和諧安樂由之生焉。學習也是如此,你愛它,它也會回饋于你。

以上各項內(nèi)容便是本學期的大體計劃。如有不妥請老師同學指正。

2016個人學習計劃書范文二

提高學習效率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許多學生學習成績不佳,往往起因于學習效率不高。學習效率不高往往由多因素造成。較低的學習興趣、不良的學習習慣、身體的疾病等都能影響學習效率。下面,我們對此進行綜合考察。

一、學習問題自我評價

每一個學習不良者并不一定真的了解自己的問題之所在,要想對癥下藥,解決問題,對學習問題進行自我評價便尤其顯得重要了。對學習問題可主要從如下幾方面進行自我評價:

l.時間安排問題

學習不良者應該反省下列幾個問題:(1)是否很少在學習前確定明確的目標,比如要在多少時間里完成多少內(nèi)容。(2)學習是否常常沒有固定的時間安排。 (3)是否常拖延時間以至于作業(yè)都無法按時完成。(4)學習計劃是否是從來都只能在開頭的幾天有效。(5)一周學習時間是否不滿10小時。(6)是否把所有的時問都花在學習上了。

2.注意力問題

(1)注意力完全集中的狀態(tài)是否只能保持10至15分鐘。(2)學習時,身旁是否常有小說、雜志等使我分心的東西。(3)學習時是否常有想入非非的體驗。(4)是否常與人邊聊天邊學習。

3.學習興趣問題

(1)是否一見書本頭就發(fā)脹。(2)是否只喜歡文科,而不喜歡理科。(3)是否常需要強迫自己學習。(4)是否從未有意識地強化自己的學習行為。?

4.學習方法問題

(1)是否經(jīng)常采用題海戰(zhàn)來提高解題能力。(2)是否經(jīng)常采用機械記憶法。(3)是否從未向?qū)W習好的同學討教過學習方法。(4)是否從不向老師請教問題。(5)是否很少主動鉆研課外輔助讀物。

一般而言,回答上述問題,肯定的答案(回答是)越多,學習的效率越低。每個有學習問題的學生都應從上述四類問題中列出自己主要毛病,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例如一個學生毛病是這樣的:在時間安排上,他總喜歡把任務拖到第二夫去做;在注意力問題上,他總喜歡在寢室里邊與人聊天邊讀書;在學習興趣上,他對專業(yè)課不感興趣,對旁系的某些課卻很感興趣;在學習方法上主要采用機械記憶法。這位學生的病一列出來,我們就能夠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了。

二、自我改進法

1.SQ3R法

羅賓生(Robinson)提出的SQ3R法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好方法。SQ3R是由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幾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縮寫成的。

(1)概覽(Survey):即概要性地閱讀。當你要讀一本書或一段文章時,你必須借助標題和副標題知道大概內(nèi)容,還要抓住開頭,結(jié)尾及段落問承上啟下的句子。這樣一來,你就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目標有利于進一步學習。

(2)問題(Question):即在學習時,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原因等基本問題上,同時找一找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力。如果是學習課文,預習中的提問可增加你在課堂上的參與意識。要是研究一個課題時你能帶著問題去讀有關資料,就能更有的放矢。

篇6

由于教育資源的匱乏,我國大學英語的教學中很多學校采取合班授課。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自然不能很好地照顧到不同學習者身上客觀存在的種種差異,從而影響英語教學的整體效果。對英語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班級授課制的很好的補充,可以促進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任務教學模式對提高教學效率,培養(yǎng)獨立學院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1 自主學習能力

20世紀60年代,隨著認知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發(fā)展,西方教育家開始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論。代表人物Carl Ranson Rogers認為應該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約束自己,學會自我評價。即教育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為目標。Henry Holec等學者最早將自主性(autonomy)這個概念引入外語教學。Holec(1981)認為自主學習能力是“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Holec 1981:3)。

美國自主學習研究的著名專家齊莫爾曼教授(Zimmermen,1994)歸納出自主學習的三個特征:(1)強調(diào)元認知、動機和行為等方面的自我調(diào)節(jié)策略的運用。(2)強調(diào)自主學習是一種自我定向的反饋循環(huán)過程。自主學習者,要能夠監(jiān)控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并根據(jù)這些反饋反復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活動。(3)強調(diào)自主學習者知道如何使用某種特定的學習策略或作出合適的反應。

自主學習的思想早已在我國提出,只是長期以來沒有成為主流觀念。近些年,我國的教育人士和學者越來越重視對自主學習理論的研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程曉堂(1999)認為自主學習主要有三方面的含義:一是學習者指導和控制自己學習的能力;二是自主學習指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法以及使用學習材料的自由選擇的程度;三是自主學習是學習者在總體教育目標的宏觀調(diào)控和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自身條件和需要制訂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

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雖然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視,然而中國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往往傾向于依靠別人的幫助,而不是自己主動采取措施(彭金定,2002)。我國外語教育領域存在著一個嚴峻的現(xiàn)象:英語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缺失。

2 獨立學院學生學習特點

“獨立學院是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產(chǎn)物,它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步伐……是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民辦高校”(楊德廣,2009) 。獨立學院學生也有著有別于“公立院校”的特點。

獨立學院學生的錄取分數(shù)線比普通高校第二批次錄取的學生要低,基礎知識普遍比較薄弱,大學英語的學習中往往顯得比較吃力,自主學習能力差。然而,他們中很多人卻思維活躍、興趣廣泛,并有一技之長,喜歡參加各級各類文體比賽活動中,并在比賽中能夠取得較好的名次和成績,這些情況表明,如果找到比較合適的教學方法,引導得當,獨立學院學生同樣能夠在學習上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3 以任務教學法為切入點

受蘇聯(lián)教育的影響,我國的英語教學近幾十年來一直遵循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的模式”。這一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忽視了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為了打破這一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習慣與常規(guī),建構(gòu)新型教學模式,我國英語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多理論和新的教學方法。20世紀80年代逐漸發(fā)展起來的任務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切入點。

任務教學法,也叫任務型教學法,是美國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以實用主義作為教育理論基礎而提出的“學生中心,從做中學”的教學模式。任務教學法認為教學應該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為出發(fā)點,注重學習者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完成具體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技能。這些觀點既符合自主學習理論的基本原則,也適合我國的英語教學實踐,更切合獨立學院學生學習的特點。筆者認為在英語課堂上通過應用任務教學法,可以引起學生的語言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有計劃地解決問題,從而加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獨立學院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 任務教學法在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過程中的運用

篇7

首先,學好英語就是我最大的目標。一直以來,英語是讓我最頭痛的問題,我總是沒有耐心和毅力去學習英語。這個學期我要向我的室友們學習英語,讓她們監(jiān)督我的英語學習情況。我一定要努力學好英語!

其次,這學期要拿到會計證。既然報考了會計證,就一定要成功把它拿下!

然后,要認真學好每門功課,至少不能掛科。

最后,我要使自己愛上圖書館。多去圖書館看書學習,圖書館才是學習的好地方,好平臺!

大二學習計劃

我美好的大學生活已經(jīng)過去了四分之一,接下來要開始的是我大二生活。這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因為今年我們要學很多專業(yè)課,大一下學期的專業(yè)課只是專業(yè)基礎課,只是學校為了讓我們對這個專業(yè)保持最初的熱情而開設的。上學習已經(jīng)適應了大學的學習與生活。我認為學習計劃能夠為我達到學習目的而服務,能推動我主動積極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nèi)在動力。所以,現(xiàn)在我將進一步的對我即將開始的大二生活做一個整體和細節(jié)的規(guī)劃,做出下一年的學習計劃。

學習目的:最主要的是要學習一種在社會上是生存能力。如果說寒窗苦讀12年,為的是上一所好的大學,那么我們上大學甚至考研等的繼續(xù)深造為的就是能夠在社會上立足,或者是更好的生存、過得更好。

大二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是學生我們學習的努力的方向,正確的學習目標能催人奮進,從而產(chǎn)生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去奮斗的力量。相反沒有學習目標,就像漫步在街頭不知走向何處的流浪漢一樣,是對學習時光的極大浪費。所以我制定了大二這一學年的學習目標——學好英語,爭取大二上學期過英語四級和計算機二級。努力學好其他課程,爭取在期末拿獎學金。利用周末課余時間打工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需求,明確學習方向,

我的計劃:要學習好,首先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用以指導自己的學習。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為有計劃就不會打亂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時間,恰當分配精力。這學期的目的在前面我的目標里已經(jīng)說得很清楚了,那就是——學好英語并爭取大二上學期過英語四級和計算機二級,努力學好其他課程,爭取在期末拿獎學金。利用周末課余時間打工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需求,明確學習方向,課后業(yè)余時間,在復習完本專業(yè)所學知識的前提下,多查閱與本專業(yè)相關的其他書籍,爭取做到涉及范圍廣,從而明確什么是市場營銷,市場營銷專業(yè)畢業(yè)后從事什么樣的職業(yè),我們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分科學習計劃:

線性代數(shù):我想對于我們理科生來說線性代數(shù)算不上什么難點。也不想花太多的時間在它身上,所以這就要求我上課要認真聽講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下課稍微復習一下筆記,做幾道題就可以了。很簡單的。

大學英語:六月份的四級考試考得很糟糕,所以十二月份的四級一定要過。所以這學期就得很辛苦的學習英語了。因為下學期沒有了早自習,所以這得考驗我的自覺性了。堅持早上六點半起床,堅持晨跑二十分鐘因為大四的體育好像很重要哦,不到要素質(zhì)好身體也要好。然后去教室讀英語或者聽四級英語,每天練習一句英語日常用語。大學開設的自主學習的聽力堅持每周四上午去聽一個小時。每周堅持做兩套四級題。周末晚上對四級題進行分析,特別是閱讀。

西方經(jīng)濟學:這是這學期學過的課程,沒什么難的,只要理解和學會看圖就可以了。

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制定了一個初步的計劃,但是應該根據(jù)平時的學習情況做適當?shù)恼{(diào)整。我希望能堅持我的計劃,努力的過好我的大二生活。

大二學習計劃

大學四年中,大二無疑是最關鍵的一年。從這一年開始,大多數(shù)同學都有了比較清晰的學習進程和相對穩(wěn)定的學習、生活態(tài)度。然而,除此之外,我們還應將各部分做得更合理、完善;這樣才能順利地走下去。

對于學習,當務之急就是為英語A級做好十分的準備,若對自己要求更高,計劃就得更為精細、嚴密、合理。

主要內(nèi)容是:一,結(jié)合自身和客觀情況對所需的準備量有大致的把握;

二,充分利用時間、認真執(zhí)行學習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剛接觸不久,我們對自己的專業(yè)課程還不是特別清楚,有的還產(chǎn)生了些許畏懼和慌忙感。因而,在心情相對平穩(wěn)的大二,著力培養(yǎng)對專業(yè)課程的興趣、學習方法,是很相宜的。我們還應明白,無論什么事一上手時,總是有點陌生的、不安心的,后來慢慢熟悉了,很多道理也就在點點滴滴的領悟中明晰了。盡量克制、避免急噪、恐懼等不良情緒。

態(tài)度決定命運,環(huán)境影響人生,這我們都聽膩了,但沒幾個正確地看待它。

即將走出“象牙塔”的我們,身肩來自各個方面的責任。因而,在著、這特殊而寶貴的一年里,我們不能再像一個無知而任性的頑孩子,而應該像許多成功的偉人年輕時候那樣,樹立宏大的奮斗目標,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分鐘。不要以為這一分鐘很不好過,要知道;如果現(xiàn)在放縱自己懶散的習性,以后殘酷的現(xiàn)實會讓你更難過。再說了,只要你現(xiàn)在花個一小時----哪怕10分鐘,真正去體味思考著的樂趣,相信你不久就會再次懷念那美妙的、無與倫比的愉悅。

思考就是生命,就是生活。

主觀、客觀因素往往制約著一個人的成功。所以,我們不可不談環(huán)境與自己的關系。對與我們來說,與人交往是最為主要的、影響我們的外界條件。善于把握自己,與人交往的同學會從中享受到很多裨益;相反,那些平時慣于沉默、排外、極易失控的同學則會把它視為無底深淵,讓人沒完沒了地煩惱、憂愁。我以為要搞好人際關系,首先你自己必須是一個性格明朗、講道理、負責任、心胸寬闊的人;其次,你還須明白沒有人是完美的,他們的所有品性皆由自然所造,也可為之所修。因此,我們應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任何人。只要你夠真、夠純、夠味,總有一天,總有一個人會懂你,到那時你的天空將會出現(xiàn)一道微笑的彩虹。最后,把你和你的“視敵”看清楚,盡量緩和彼此間的矛盾,在沒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之前,周旋無不是最佳方案。

大二學習計劃書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個學期之計在于開始,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新年、新春、新學期,我們也該有新的打算。學習部作為學生會的常規(guī)組織,過去的一年在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之下,學習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本年的工作中我們將繼承優(yōu)點,改正不足,爭取把學習部的工作做的更好,充分為大家服好務。為我系的發(fā)展貢獻我們的力量。本學年工作計劃如下:

一:辯論賽 為進一步增進大家的相互了解,豐富大學生活,提高同學們思維的縝密性,鍛煉大家口才,我部將舉辦一次辯論賽。 1.時間:第二周準備,第三周預賽,第四周決賽。 2.地點:待定。 3.參加者:考慮到XX級同學四級考試,XX級同學準備考研,主要面向XX級。 4.辯論主題:待定,三場辯論賽,每場一個主題。 5.基本程序:XX級公管本1.2班組一隊,3.4班一隊,兩隊對決;公管專4個班一隊,公關2個班一隊,兩隊對決。勝出的兩隊進入決賽。 6.獎項:評出最佳辯隊一個(即決賽勝出者),最佳辯手4名(每隊一名)。 賽后,我們將根據(jù)《條例》予以加分,給予獎勵。相信這次活動一定會對大家的口才、思維、機智等能力有所提高。

二:全國大學生英語四級模擬考試 英語一直是我們學習的重中之重,我系一直都比較重視英語的學習,抓好英語學習對大家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尤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關乎大家的畢業(yè)證書和學位證書。為進一步提高XX級同學的英語成績,能夠更加自信、坦然地面對四級考試,特進行一系列的英語四級模擬考試。 1.時間:第四或五周開始,隔周一次。 2.地點:待定。 3.參加者:主要是XX級同學,部分還未通過的XX級同學也可參加。 4.形式:嚴格按照全國大學生英語四級考試形式進行,由學習部精選試題,聯(lián)系外語系播放聽力,組織學生會成員或者高年級班長、團支書監(jiān)考,組織各班學習委員批改試卷,最后由學習部統(tǒng)計匯總考試成績,查找問題,匯報給老師和XX級各班班長。 希望以此方式提高同學們的應試能力,并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進一步改正,并且可以使老師們快速、有效地了解到同學們的情況。

三:系列講座 針對各級同學們面臨的專升本、英語四級、計算機二級、考研等情況,我部盡量組織多種形式的講座,為同學們解惑答疑,讓同學們能更加有準備得面對,學有動力,學有方法,學有成績。具體形式未定。

四:常規(guī)活動 1.學習委員例會 定期召開學習委員例會,從各班學習委員那里獲得各班學習情況的第一手資料,幫助大家端正學習態(tài)度,樹立信心,營造人文社科系良好的學習氛圍,及時把校、系的各項活動通知傳達到同學們那里,充分體現(xiàn)我們學生會的服務功能。 2.學習部例會 堅持學習部內(nèi)部例會制度,每周日下午6:30在c105召開。了解每個成員各自分配的任務的進展情況,有什么問題或困難,以及活動結(jié)束后的總結(jié),包括成績和不足,對不足進行改進。對提出的問題全體成員集思廣益,爭取把工作做得更好,把最好的服務獻給大家。 3.成績匯總 新學期開始,認真做好各年級、各專業(yè)成績匯總情況。

以上各項工作便是本學期的大體計劃,如有變動則另行變更。 我們學習部的每位成員,都將以全心全意的態(tài)度為同學們服務,并且從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起到系領導、老師與同學之間的橋梁和紐帶的作用。相信我們的努力會為人文社科系的發(fā)展添磚加瓦。本學期,我們將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和熱情為大家服務。如有不妥請老師同學指正,以便我們工作更好地開展。

大二學習計劃書

經(jīng)過一學期的學習和對這學期的總結(jié),才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不足。為了日后能更好的在社會上立足,我要通過在大學期間的學習學到更多的本領,提高自己認識事物判斷事物的能力。這是我在大學期間的主要目的和任務。

大學的生活不比在家,在大學什么都要靠自己,這也是在鍛煉我的生存能力,我會把自己的生活作的井井有條,作的簡單而充實,培養(yǎng)自己的生活習慣,鍛煉自己的生活意志,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大學校園是個大課堂,來到這我會盡可能的改去自己的缺點,用最短的時間與同學和老師們相處好,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系,要在寂寞之時耐得住寂寞,激情之時把握住分寸。

大學,是我在進入社會前的最重要的一站,更好的適應這里也是為更好的適應社會的前提,在這里不僅我要努力學習專業(yè)課同時也好學好文化課,例如英語,掌握英語是現(xiàn)代人不可或缺的一項能力,它能夠提高自身素養(yǎng)和語言能力同時也可以擴大交流范圍,是立足于社會的重要能力,我要力爭順利通過英語四級考試,提高自己的口語能力,突破語言難關。這是我大學的任務之一。

大學除學好英語外,還要學好基礎課,增加各種興趣和愛好!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并參加一些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專業(yè)可能是我們?nèi)蘸笾匾寄苤唬俏胰蘸竽軌蚋玫牧⒆闵鐣囊豁棇I(yè)手段。

在今后的學習中我會加強與老師同學的交流,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關系,廣泛擴充自己的人脈發(fā)展,并報著認真負責的學習態(tài)度,從各個渠道獲取最新的技能知識,我要在大學期間的學習中學到一身好本領,我步入社會尋增加自己的籌碼,使自己能夠更好的立足社會,為自己以后的生活能夠過的更好而努力。

關于考試,在本學期準備,盡所能及過掉英語四級,之后并嘗試自學銀行從業(yè)考試。

關于課余時間,打算本學期,在學校做一份簡單的兼職工作,以培養(yǎng)自己吃苦耐勞的精神。

篇8

Effects of Juanxiao decoctionon expression of ICAM-1 and IL-12 in asthmatic rats

HE Ming,YANG Jian-min,ZHANG Jing.Guangdong Xinhai Hospital,Guangzhou 510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s of Juanxiao decoction on expression of ICAM-1 and IL-12 in asthmatic rats.Methods Ovalbumin-inducedasthmatic rat modelwas established ; venous blood and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were collected from asthmatic rats to measure the levels ofICAM-1 and IL-12 with ELISA.Results Higher expression of ICAM-1 and lower expression of IL-12 were found in model group.Conclusion Juanxiao decoctiondecreased expression of ICAM-1 and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IL-12 in model rats,anddose-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Juanxiao decoction and model rats was showed.

【Key words】Juanxiao decoction; Asthmatic rat model; Removing blood stasis and dissipating phlegm; ICAM-1; IL-12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以嗜酸性細胞反應為主的慢性氣道炎性反應,嗜酸性細胞等分泌TXA2、PGI2等炎性介質(zhì)可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微血管擴張、通透性增高和滲出物增多等一系列的炎性反應。目前認為,白細胞和內(nèi)皮細胞表面的細胞黏附分子特別是ICAM-1等的相互作用是炎性反應形成的基礎。細胞因子誘發(fā)黏附分子表達則對氣道炎性反應的形成起決定作用,而在哮喘中IL-12缺陷導致IL-4等TH-2類細胞因子增多,誘發(fā)黏附分子表達增強而產(chǎn)生炎性反應。研究表明,提高IL-12水平或阻斷ICAM-1的激活可以減少炎性介質(zhì)的釋放,減輕氣道炎性反應。臨床實踐表明血化瘀法(如蠲哮湯)治療哮喘有滿意的療效,且能改善微循環(huán)、減少TXA2等炎性介質(zhì)的釋放,故推測血化瘀方蠲哮湯可能通過提高IL-12水平、阻斷ICAM-1的激活或使其處于低表達水平,抑制炎性介質(zhì)的釋放,從而達到治療哮喘的目的。本文以臨床經(jīng)驗為基礎,研究蠲哮湯對哮喘大鼠血管ICAM-1及IL-12表達的影響,從子生物學水平探討祛痰化瘀法治療哮喘的作用機理,現(xiàn)報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動物 SPF級SD大鼠48只,體質(zhì)量200~250 g,雄性,由中山醫(yī)科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實驗動物合格證號:醫(yī)動字第26-98A001),隨機分為6組,包括正常對照組、哮喘模型組、蠲哮湯大、中、小劑量組、陽性藥對照組各8只。

1.1.2 實驗藥物 蠲哮湯組成:葶藶子10 g、青皮10 g、陳皮10 g、檳榔10 g、大黃10 g、生姜10 g、牡荊子15 g、鬼箭羽15 g。中藥飲片購自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均為合格藥材,將各個組成成分均研細末過100目篩,然后按比例混合,加蒸餾水煎汁濃縮到0.5 g生藥/ml備用。

1.1.3 試劑 Elisa試劑盒IL-12,ELISA試劑盒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卵白蛋白(OVA)為Sigma公司產(chǎn)品。

1.1.4 主要儀器 PE480熱循環(huán)儀,高速冷凍離心機(SORVALLRC5C Plus),UV1601型紫外分光光度儀(SHIMADZU),ZF型紫外分析儀(上海嘉鵬科技有限公司),凝膠圖像分析儀(SYNGENE)。

1.2 方法

1.2.1 造模及各組干預措施 參照文獻方法造模[1,2],先以10%卵蛋白生理鹽水1 ml腹腔注射,2周后將致敏大鼠放入半密閉的有機玻璃罩內(nèi),以50 kPa(1 kPa=7.5 mm Hg)恒壓噴入2%卵蛋白生理鹽水20 s后再在霧室中放置30 s;隔日誘喘1次共5次;以大鼠腹肌明顯收縮為陽性。①正常對照組:用0.9%生理鹽水1 ml腹腔注射,2周后用同樣的方法霧化吸入0.9%生理鹽水。分別于第3、4、5次霧化吸入0.9%生理鹽水誘喘后胃內(nèi)注入蒸餾水3 ml;②哮喘模型組:按上法制備哮喘動物模型,于第3、4、5次誘喘后胃內(nèi)注入蒸餾水3 ml;③蠲哮湯大、中、小劑量組藥物組:按上法制備哮喘動物模型,分別于第3、4、5次誘喘后胃內(nèi)注入(灌胃)已煎好的中藥3 ml(用藥量相當于成人每千克用藥量的3倍);④陽性藥對照組:按上法制備哮喘動物模型,分別于第3、4、5次誘喘后胃內(nèi)注入。

1.2.2 標本采集及處理 ①末次給藥后禁食12 h,在各組動物的胃內(nèi)分別灌入相應的藥物或生理鹽水,40 min后以0.4%的戊巴比妥鈉麻醉動物,剖腹抽取腹腔靜脈血5 ml,4℃、3000轉(zhuǎn)/min離心5~10 min,取上清液-20℃保存待檢ICAM-1、IL-12。②10 ml生理鹽水注入各組大鼠支氣管肺組織內(nèi)反復抽吸3次,將抽吸的BALF放入離心管中1000轉(zhuǎn)/min離心5~10 min,取上清液-20℃保存待檢ICAM-1、IL-12。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檢測血清及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ICAM-1、IL-12。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均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各組數(shù)據(jù)均用t檢驗。采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以P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蠲哮湯可以減少細胞黏附因子(ICAM-1)的表達,蠲哮湯藥物組與正常對照組、哮喘模型組和陽性藥物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蠲哮湯可以增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L-12的表達,蠲哮湯藥物組與正常對照組、哮喘模型組和陽性藥物對照顯著增加(P

注:與正常組、哮喘模型組、陽性藥物對照組比較,#P

3 討論

哮喘的氣道炎性反應主要涉及嗜酸粒細胞、肥大細胞和淋巴細胞。這些炎性細胞可以合成和釋放多種炎性介質(zhì)并在哮喘的發(fā)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目前認為,白細胞和內(nèi)皮細胞表面的細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的相互作用是炎性反應形成的基礎。因此CAM在哮喘氣道炎性反應的發(fā)生中起重要作用,且日益受到重視[4]。CAM是位于細胞膜表面的一類大分子糖蛋白,根據(jù)其結(jié)構(gòu)不同可分為三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如ICAM-1、VCAM-1等,整合素超家族(VLA-4等),選擇素超家族(E-選擇素等)。主要作用是介導細胞與細胞間、細胞與細胞外基質(zhì)相互粘連,從而促使白細胞附壁、外滲、游走、聚集、抗原表達和淋巴細胞激活。因此對白細胞在哮喘氣道炎性反應時的組織浸潤、炎性介質(zhì)的釋放等起重要作用。

IL-12在哮喘發(fā)病中的作用尤為重要。因為IL-12不僅誘導多種細胞因子的產(chǎn)生,而且可以調(diào)節(jié)TH-1/TH-2細胞免疫應答的平衡來調(diào)節(jié)機體的免疫功能。實驗表明IL-4可誘導TH-2類免疫應答導致氣道高反應和嗜酸球增多,IL-12則能抑制TH-2免疫應答而增加TH-1免疫應答,抑制哮喘的氣道高反應和炎癥細胞浸潤[5]。Nasser等觀察到過敏性哮喘患者氣道活檢組織中IL-12 mRNA的表達較正常人顯著降低。以上結(jié)果表明在哮喘發(fā)病中IL-12的缺陷使TH-2細胞免疫應答增強(如IL-4等增多)、TH-1細胞免疫應答減弱,結(jié)果ICAM-1表達增強,炎性反應介質(zhì)釋放增多。

蠲哮湯方中葶藶子、青皮、陳皮、檳榔、牡荊子瀉肺除壅,俾氣順則痰降,氣行則痰消;肺與大腸相表里,哮證病作,多因肺氣壅滯而致腑氣不通,以致濁氣不降而上逆,又加重肺氣壅滯,而使哮喘難以緩解,故方中伍大黃以通肺氣,腑氣通則肺氣自降;鬼箭羽活血化瘀,且有抗過敏作用,與逐瘀除壅之大黃相配,更能增強化瘀之功。哮證發(fā)作,常為外感誘發(fā),伍生姜既可外散表寒,又可內(nèi)散水飲,且能防葶藶子、大黃苦寒傷胃之弊。全方合用,共奏瀉肺除壅,祛痰化瘀,利氣平喘之功。且臨床顯示蠲哮湯可以較好的減少哮喘患者發(fā)作的頻率及減輕發(fā)作時的癥狀等。

本實驗結(jié)果顯示蠲哮湯可以提高IL-12的表達,減少ICAM-1的表達,起到了控制氣道炎癥及減輕氣道高反應的作用,為臨床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 Martin JG,Xu LJ,Toh MY,et al.Leukotrlenes in bile during early and late airway responses after al Lergen challenge of sensi-tizad rats.Am Rev Respir Dis,1993,147(1):104-110.

[2] Sapiea S,Du T,Eidelman H,et al.Strturai change in the airway 0f sensitized SCOW Norway rats a~ter antigen challenge.Am Rev Resplr Dis,1991,144(3):423-427.

[3] Hanley SP.Prostaglandins and lung.Lung,1986,164(2):65-68.

篇9

類風濕關節(jié)炎(RA)是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基礎為關節(jié)滑膜的過度增生,誘導異常增生的滑膜組織發(fā)生凋亡可能成為治療RA的有效途徑。滑膜的增生與凋亡之間的平衡受多種因素的制約,細胞因子是其因素之一。在眾多細胞因子中,腫瘤壞死因子(TNF)-α和白細胞介素(IL)-1β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研究表明,TNF-α抑制細胞發(fā)生凋亡的機制受核轉(zhuǎn)錄因子-κβ(Nuclear factor-κβ,NF-κβ)的調(diào)控[1], Yamasaki等[2]研究認為NF-κβ可能是治療RA的目標分子。本實驗通過對牛Ⅱ型膠原(BcⅡ)誘導關節(jié)炎(CIA)大鼠不同組合穴位貼敷類風關巴布劑,觀察其對大鼠滑膜細胞NF-κβ表達的影響,并初步探討經(jīng)絡腧穴在其中的作用。

1 實驗材料

1.1 動物

Wistar大鼠,清潔級健康雄性,80只,體重(120±15)g,購

于上海斯萊克實驗動物有限責任公司,正常飼養(yǎng)。

1.2 藥物與試劑

雷公藤、白花蛇舌草、乳香、沒藥;BcⅡ,Chondrex公司(美國);完全弗氏佐劑,Sigma公司(美國);IL-1βELISA kit購于Biosource公司(美國);TNF-α ELISA kit購于Biosource公司(美國);NF-κβ購于santa cruz Biotechnology,inc(美國);多聚賴氨酸玻片100張,EiVision+PolymerHRP(Ms/Rb) IHC Kit 6 mL。

1.3 儀器

顯微鏡OLYMPUS(日本),低溫高速離心機BECKMEN(美國),酶標儀Bio-rad680(美國)。

2 實驗方法

2.1 類風關巴布劑的組成及制作方法

雷公藤、白花蛇舌草、乳香、沒藥等,共12味,按固定劑量配伍(其中雷公藤占總藥量的28%),曬干,研粉,過20目篩,用80%乙醇滲漉提取,然后過濾取液,經(jīng)低溫低壓(50 ℃,-0.8個大氣壓)蒸餾去乙醇后得浸膏。將浸膏按一定比例加入事先配制的巴布劑基質(zhì)(主要成分明膠、甘油、聚丙烯酸鈉等)中,并加入0.5%的促滲劑(氮酮)、一定比例的乳化劑及防腐劑等,充分溶合,均勻涂布于無紡布上,覆蓋聚乙烯薄膜,切成3 cm×3 cm的方塊(重量1 g),密封包裝,陰涼處儲存?zhèn)溆谩?/p>

2.2 造模和分組

隨機從100只大鼠中選出10只為正常對照,其余90只用于造模,參照文獻[3]方法配制成Ⅱ型膠原乳劑。具體方法為:在無菌條件下,用0.1 mol/L冰醋酸充分溶解BcⅡ,濃度為4 mg/mL,置4 ℃冰箱過夜后,與弗氏完全佐劑等體積混合、振蕩乳化,制成BcⅡ乳劑(即每0.5 mL含1 mg BcⅡ)。置4 ℃冰箱保存?zhèn)溆谩W⑸浞椒ǎ河诖笫蟊巢考拔哺?點行皮內(nèi)注射,每點0.1 mL,總量0.5 mL(含1 mg BcⅡ型膠原)。15 d后同法分2點皮內(nèi)激發(fā)注射。正常對照組予以生理鹽水同法注射。初次免疫25 d后參照關節(jié)炎指數(shù)評分標準[1]對造模效果進行評估,評分達6分以上的大鼠被用于繼續(xù)實驗。將造模成功的大鼠隨機分為4組,即類風關巴布劑局部穴位貼敷組(局部組)、類風關巴布劑遠道穴位貼敷組(遠道組)、類風關巴布劑系統(tǒng)穴位貼敷組(系統(tǒng)組)和模型對照組(模型組)各10只。

2.3 給藥

根據(jù)臨床及有關動物實驗的取穴方案[4]取穴。系統(tǒng)組:大椎、雙側(cè)腎俞、雙側(cè)太溪,共5個穴點;遠道組:大椎、雙側(cè)腎俞,共3個穴點;局部組:雙側(cè)太溪,共2個穴點。根據(jù)貼敷總面積相同(劑量相等)的原則,系統(tǒng)組每穴貼敷面積為0.15 cm2的圓形巴布劑(半徑0.22 cm);遠道組每穴貼敷面積為0.25 cm2(半徑0.28 cm);局部組每穴貼敷面積為0.375 cm2 (半徑0.35 cm)。在穴位處脫毛后貼敷,每3 d貼敷1次,共5次,每次雷公藤甲素劑量約為3.8 μg[5]。正常組和模型組模仿局部組貼敷不含藥物的巴布劑基質(zhì)。15 d后各組同時處死取標本。

2.4 取材

大鼠稱重,用2%戊巴比妥納腹腔麻醉,仰位固定,沿著左側(cè)后腿膝關節(jié)正中縱行切開皮膚直至暴露出膝關節(jié)位中心約3 cm×3 cm的區(qū)域。沿髕骨上緣約0.3~0.4 cm處向下切割至股骨,再分別沿髕骨兩側(cè)向下分離至脛骨,此時即打開了膝關節(jié)腔,可見由髕骨下極向下延續(xù)有一層平滑光亮呈淺淡黃色的滑膜組織。用眼科直鑷輕輕夾住其中央,用眼科剪完整剪下,置10%的中性甲醛中固定,用于檢測NF-κβ的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同法取右側(cè)滑膜,滑膜取出之后,用生理鹽水1 mL沖洗關節(jié)腔,收集關節(jié)腔液和關節(jié)滑膜組織,用于IL-1β、TNF-α的檢測。

2.5 檢測指標

2.5.1 細胞因子的檢測

IL-1β、TNF-α活性測定采用ELISA法,按照所附說明書測定關節(jié)滑膜組織溶漿的活性。先加入標準品和待測樣品,設置陰性對照,加入生物素結(jié)合的一抗(IL-1β、TNF-α),37 ℃溫箱孵育2 h,然后用洗滌液充分洗滌4次,向濾紙印干。加入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二抗工作液25 ℃孵育1 h,再用洗滌液充分洗滌4次,向濾紙印干。加入顯色液25 ℃孵育30 min后加入終止液。上機檢測吸光度值。

2.5.2 滑膜組織核轉(zhuǎn)錄因子-κβ的免疫組化ABC染色

準備組織切片(石蠟切片脫蠟至水,冰凍切片和細胞培養(yǎng)片用適當方法固定);抗原修復(微波加熱法,適用石蠟切片),將切片置于耐高溫容器中,注入抗原修復液,使切片位于液面以下。置微波爐內(nèi)加熱使容器內(nèi)液體溫度保持在92~98 ℃之間并持續(xù)5 min,取出容器,室溫冷卻,30~50 min后降至室溫。用TBS 沖洗切片4~5次,甩干,擦凈,加20 μL 3% H2O2-甲醇溶液(Reagent F),于室溫濕盒中封閉30 min。取出切片,用TBS沖洗4~5次,甩干,擦凈。用封閉液(Reagent B)20 μL覆蓋,室溫濕盒孵育30 min。用吸水紙將封閉液吸去,勿洗,滴加適當比例稀釋的一抗。37 ℃孵育1~2 h或4 ℃過夜。TBS沖洗4~5次,甩干,擦凈。滴加生物素標記二抗(Reagent C)20 μL,室溫濕盒孵育1~2 h。TBS沖洗4~5次,甩干,擦凈。滴加酶標親和素(Reagent D)20 μL,室溫濕盒孵育30 min。TBS沖洗4~5次,滴加DAB工作液(Reagent E)約30 μL/片,著色后迅速(約1 min內(nèi))沖洗干凈。20 μL蘇木精(Reagent G)復染。沖洗干凈脫水封片,鏡檢。

2.5.3 核轉(zhuǎn)錄因子-κβ積分[6]

在滑膜組織中NF-κβ表達陽性的滑膜組織細胞核呈橘黃色或棕黃色,每張切片沿滑膜組織帶計算400倍視野中陽性細胞的占有率,計數(shù)3個視野,標出每個視野平均陽性細胞占有率,并按陽性細胞占有率分為5級:“0”為無陽性細胞,“+”為陽性細胞0~25%,“++”為陽性細胞25%~50%,“+++”為陽性細胞50%~75%,“++++”為陽性細胞75%~100%。0級積分為0,“+”積分為1,以此類推。

2.6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若數(shù)據(jù)為正態(tài)分布總體比較采用多組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比較用q檢驗(Newman- Keuls法),否則用秩和檢驗的Kruskal-Wallis法和Nemenyi法,P

3 結(jié)果

(見表1、表2)表1 各組大鼠滑膜細胞NF-κβ的表達(略)注:與模型組比較,P

轉(zhuǎn)貼于

4 討論

NF-κβ是1986年由Sen和Baltimore首先報道[7],并發(fā)現(xiàn)B細胞核提取物中有一種核蛋白能與免疫球蛋白K輕鏈基因增強子κβ序列特異結(jié)合,促進了K輕鏈的表達,被稱為NF-κβ。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在RA發(fā)病的過程中,NF-κβ做為轉(zhuǎn)錄因子家族成員參與了滑膜組織的過度增生和炎癥過程[8]。NF-κβ在胞漿中與其抑制亞單位Ⅰ-κβ結(jié)合而處于未活化狀態(tài),并可被TNF-α、IL-1β等不同的信號所激活,其活化則有賴于胞漿中Ⅰ-κβ的降解。在正常滑膜,NF-κβ的表達量很低[9]。在RA的滑膜中,免疫活性NF-κβ蛋白p50和p65大量表達于襯里層細胞和血管內(nèi)皮細胞中[10]。NF-κβ的活化在RA早期滑膜炎癥和增生的過程中起中心罪犯作用[11]。

在正常細胞構(gòu)成性表達活化的NF-κβ僅見于成熟B細胞、漿細胞和某些神經(jīng)元中,而其他大多數(shù)細胞的NF-κβ需在外界的刺激誘導下發(fā)生激活。許多細胞外因素可誘導NF-κβ的活化,如炎性細胞因子TNF-α、IL-1β等,但最終都通過IKK使Ⅰ-κβ降解而與NF-κβ解離,暴露NF-κβ的NLS,使NF-κβ經(jīng)核孔進入核內(nèi),與DNA靶序列結(jié)合,發(fā)揮轉(zhuǎn)錄調(diào)控效應;而NF-κβ的活化導致了許多基因的表達,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調(diào)節(jié)機體的生理和病理反應。在此過程中,TNF-α、IL-1β等前炎細胞因子在NF-κβ作用下生成增加,它們作為外界刺激因子進一步活化NF-κβ信號通路,產(chǎn)生正反饋放大作用,這是NF-κβ迅速動員、反應靈敏的重要條件。然而,由于NF-κβ活化導致大量細胞因子、酶等生物活性物質(zhì)的產(chǎn)生,它的過度活化必然導致機體的病理反應和損傷,正常細胞內(nèi)NF-κβ的活化是在細胞內(nèi)外通路的正、負反饋的精細調(diào)節(jié)下,使NF-κβ的活化保持在適當?shù)乃健U⒇搩煞N反饋調(diào)節(jié)往往同時進行,NF-κβ是否處于活化狀態(tài)則取決于何種調(diào)節(jié)占優(yōu)勢。

CIA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與RA有著很多的相似性,二者都依賴于自身反應性T細胞和B細胞的激活,并能產(chǎn)生類似類風濕因子的抗體。Seetharaman等[12]在CIA大鼠的研究表明,對于Ⅰ型和Ⅱ型T細胞依賴的免疫應答而言,抗體誘導NF-κβ的活化主要導致T細胞依賴的免疫應答,抑制NF-κβ信號通路,使血清TNF-γ、IgG2a抗Ⅱ型膠原(CⅡ)抗體水平明顯下降而IgG1水平不變,CD8+T細胞減少,CIA發(fā)病率及嚴重性明顯減少和減輕。因此,本實驗選用CIA大鼠為模型。

RA屬于中醫(yī)學“痹證”范疇,近年來,大量研究認為雷公藤對CIA大鼠有效,并有采用含雷公藤的復方中藥穴位貼敷治療CIA大鼠的研究[13]。我們將以雷公藤為主藥的復方中藥制劑與針灸穴位有機結(jié)合,研制類風關巴布劑,并進行了毒理、制劑學及臨床的研究,在大鼠佐劑性關節(jié)炎穴位貼敷研究中,證明相同的給藥劑量(貼敷面積)不同的穴位組合作用有差異,以系統(tǒng)組(遠近配穴)最佳[14]。另據(jù)研究,雷公藤甲素可以下調(diào)CIA大鼠滑膜細胞TNF-α的表達,同時還可以有效抑制NF-κβ的表達與活性[15]。本實驗中,造模后NF-κβ積分水平明顯升高,治療后各組都有所下降,以系統(tǒng)組最接近正常,同時治療后各組滑膜浸液的TNF-α、IL-1β水平也有明顯下降。因此,類風關巴布劑穴位貼敷能夠有效打破NF-κβ與TNF-α、IL-1β之間的正反饋調(diào)節(jié)的惡性循環(huán)。

在本次實驗中,除了藥物的療效外,合理用穴也是關鍵要素,一方面,通過經(jīng)絡腧穴給藥對藥效的放大作用來提高療效,另外,遠近配穴可能通過標本兼治,多靶點起效,使其整體療效優(yōu)于單純遠道取穴或局部取穴。

參考文獻

[1] Aggarwal BB. Tumor neerosis factors recepotor associated signaling molecules, JNK and NF-κβ[J]. Ann Rheum Dis,2000, 59(suppl 1):6-16.

[2] Yamasaki S, Kawakami A, Nakashima T, et al. Importance of NF-κβ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synovial tissues:in situ NF-κβ expression and in vitro study using cultured synovial cells[J]. Ann Rheum Dis,2000,60:678-684.

[3] Larson P. Homologous type Ⅱ 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 in rats[J]. Arthritis Rheum,1990,33:693-701.

[4] 王友京.針灸對實驗性關節(jié)炎的治療作用及其機制的探討[J].中國針灸,1996,16(2):51.

[5] 陳凌云,葉建晨.RP-HPLC測定類風關巴布膏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J].中草藥,2004,35(9):993-994.

[6] 陳光星,劉 良,趙詩哲,等.青藤堿對膠原誘導型關節(jié)大鼠滑膜細胞增殖及凋亡影響的研究[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5,9(5):284-287.

[7] Sen R, Baltimore D. Multiple nuclear factor interact with the immunoglobulin enhancer sequences[J]. Cell,1986,46(5):705-715.

[8] Firestein GS, Manning AM.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rheumatic disease[J]. Arthritis Rheum,1999,42(4):609-621.

[9] Handel ML, McMorrow LB, Gravallese EM. Nuclear factor-kappa B in rheumatoid synovium. Localization of p50 and p65[J]. Arthritis Rheum,1995,38(12):1762-1770.

[10] Marok R, Winyard PG, Coumbe A, et al. Activation of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nuclear factor-κβ in human inflamed synovial tissue[J]. Arthritis Rheum, 1996,9(4):583-591.

[11] Miagkov AV, Kovalenko DV, Brown CE, et al. NF-kappa B activation provides the potential link between inflammation and hyperplasia in the arthritic joint[J].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8,95(23):13859-13864.

[12] Seetharaman R, Mora AL, Nabozny G, et al. Essential role of T cell NF-kappa B activation in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J]. Jimmunol,1999,163(3):1577-1583.

[13] 方劍喬,吳 翔,劉 瓊,等.雷馬貼膏穴位敷貼對大鼠膠原性關節(jié)炎治療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06,13(4):226-227.

篇10

1.背景和意義

詞匯學習是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詞匯掌握的質(zhì)量、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學生的聽、說、讀、寫等運用語言的能力。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比較根深蒂固地習慣于被動接受英語課堂上教師講什么就學什么、考試考什么就學什么,因而學生學習被動、效率低,更談不上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受高中學習的影響,英語專業(yè)新生的詞匯習得方式,主要是以精讀課文、背誦記憶單詞為主要獲得途徑。這樣的詞匯習得方式和詞匯獲得量遠遠不能滿足作為英語專業(yè)學生詞匯的需求量和應該獲得量。

在實驗訓練開始之初,教師與所任教英語閱讀課的兩個班級的英語專業(yè)的新生分批次就英語詞匯學習及策略進行座談,許多學生不知道有詞匯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管理策略之說,他們中雖然也有人想過自己的學習目標,但是沒有制定詳細學習計劃的習慣,更沒有想到需要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管理和評價。

被問到“你是怎樣記憶英語單詞的?”學生回答:①根據(jù)讀音、音標、音節(jié)記憶單詞;②根據(jù)課文、句中意思、造句記憶單詞;③按字母拼寫死記硬背;④其他個別情況,如邊讀邊寫等。“你擴大詞匯量的途徑有哪些?”大部分學生回答的是主要來自精讀課文和英語泛讀,以背誦記憶單詞為主要獲得途徑。以上訪談調(diào)查表明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詞匯學習策略,自我管理意識薄弱,不懂得如何進行自我管理,不具備真正的詞匯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教師在教給學生各項語言知識技能的同時,必須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教會學生如何真正地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成為真正的終身學習者。本實驗的元認知策略訓練與英語閱讀課結(jié)合,從學生的詞匯自主學習管理策略著手,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自主學習與元認知策略

近二十年來,關于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性的研究和文章大量涌現(xiàn)。根據(jù)對文獻的查閱,目前,國內(nèi)外教育界對自主學習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總的來說,自主學習是一個人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的能力,其特點是學習者愿意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能夠自主地管理自己的學習行為,根據(jù)自己的需求確立目標、制定計劃、選擇方法、監(jiān)控學習過程和計劃的實施、評估學習技能的運用和發(fā)展。

元認知策略是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性的關鍵。1985年,Wenden提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運用元認知策略監(jiān)控、管理或自主自己的學習。1985年,O’Malley等指出,沒有掌握元認知策略的學生基本上是一個沒有方向和沒有能力評估自己的進步、自己的成績和確定自己未來的學習方向的人。顯然,元認知策略是使學習者承擔他們自己學習責任的高級管理方法或工具。1998年,Wenden研究表明,計劃、監(jiān)控和評估是元認知活動管理策略的三個主要內(nèi)容,是通向自主學習的一個橋梁。

計劃性:學習者應該就所要學習的資源和策略作出決策,學習者還要對未來學什么、怎么學作出決定,他們需要確定目標和評估成績的標準。

監(jiān)控性:監(jiān)控策略被用來控制當前發(fā)生的事情。

評估性:學生隨時可以檢查自己的學習結(jié)果。

可見,掌握了元認知策略就意味著學生能夠?qū)ψ约旱膶W習負責任了。能夠管理或監(jiān)控自己學習的學習者就可以稱作是一個自主學習者。換句話說掌握了元認知策略的學生,基本上就是一個學有方向,并且有能力評估自己的進步、成績和有能力確立自己未來學習的學習者。

3.如何培養(yǎng)詞匯學習的自主性

3.1詞匯學習策略培訓和實踐

英語專業(yè)新生由于受過去詞匯學習局限性的影響,以及對詞匯知識和學習策略缺乏足夠的了解,使得他們在專業(yè)學習尤其詞匯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和靈活性,學習方法比較單一,因而更多地依賴于“死記硬背”的方法。為了促進學生的自主詞匯學習能力,教師應運用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有意識地在教學中指導并訓練學生運用各種詞匯學習策略,并滲透到教學中去,不斷強化達到靈活運用,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英語閱讀材料和難度,特別是掌握學生現(xiàn)有詞匯學習策略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使用策略現(xiàn)狀有針對性地、系統(tǒng)地加強以下一些詞匯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和訓練。

(1)反復機械記憶法。

此方法是學生最為熟悉的,也是記憶單詞不可缺少的第一步。

(2)聯(lián)想法。

聯(lián)想法包括語義聯(lián)想(如同義詞、反義詞等)、構(gòu)詞聯(lián)想、形近詞、搭配聯(lián)想、上下文聯(lián)想法等。在弄清基本詞匯的語義后,充分運用聯(lián)想,擴大詞匯聯(lián)系,加強熟悉和鞏固。

新生的問卷調(diào)查中“在閱讀時,遇到生詞你會怎么辦?”,72%的學生選擇“查字典”,只有23%的學生選擇“通過上下文猜測”,還有5%左右選擇“其他或不管它”。上下文聯(lián)想猜測詞義不影響閱讀速度,而且有助于對詞匯和文章的理解。例如,看到fast,學生可能會想到“fast”或“swift”,但如果是fast head(固定式車床頭),fast color(不褪的顏色),fast day(齋戒日),fast court(硬地球場),查字典得花不短的時間查詢幾十個詞條,等搞明白了,也不知道文章說的是什么意思了。而通過上下文,大多能很容易就猜測出詞義。

(3)詞根、詞干、詞綴記憶法。

英語詞匯的構(gòu)成中有一個普遍的規(guī)律:英語中有大量單詞來源于拉丁語詞根,很多詞匯都是由詞根、詞干、詞綴構(gòu)成的。一個詞根,加上各自的前綴、后綴,可派生出數(shù)十個、甚至近百個英語同根詞,舉一反三的學習,可以迅速擴大學生的詞匯量。

如表示否定的前綴in-,im-,mis-,il-,ir-,dis-等分別加在下列單詞前就變成了反義詞:direct(直接的)―indirect(間接的),possible(可能的)―impossible(不可能的),legality(合法)―illegality(違法),relevant(相關的)―irrelevant(不相關的),understand(理解)―misunderstand(誤解),agree(同意)―disagree(不同意)。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經(jīng)常將派生詞進行歸類,定能熟能生巧,迅速擴大詞匯量。

(4)成語、習語與母語聯(lián)系法。

母語相關知識的掌握有助于英語的學習。例如學生了解了漢語“一箭雙雕”的成語和典故,在讀英語時,遇到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會有更準確的理解和翻譯。如漢語的“胡說”,為什么英語也有對應的double Dutch?稍有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知識的學生都知道,中國(中原漢人居住區(qū))在古時候常遭受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侵襲,而這些少數(shù)民族常被漢人辱稱為“胡人”;同樣英國與荷蘭爭做海上霸主,兩國常常發(fā)生戰(zhàn)爭,因此Dutch也成了辱稱。又如漢語中的習語“小菜一碟”,英語也有類似的說法a piece of cake。同時,這兩個習語還反映了中西飲食文化的不同之處。

(5)文化背景知識與詞匯學習。

英語詞匯與西方文化和歷史典故之間的關系是不能忽視的。雖說不是英語學習的基本方法,但如果學生沒有任何關于西方文化和歷史典故的知識,是不能完全讀懂英語文章的。英語受歐洲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如:希臘神話、《圣經(jīng)》等,這些神話,在說英語的國家家喻戶曉,因此,在英語詞匯中被大量借鑒和引用。在閱讀外國小說,觀看外國電影、電視,甚至是日常生活交流中,《圣經(jīng)》中的典故就會信手拈來,比如“害群之馬”(a black sheep)、“迷途的羔羊”(the lost sheep)、“烏合之眾“(sheep that have no shepherd)、“替罪羊”(scapegoat)等。并且,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漢語中的“迷途的羔羊”與“替罪羊”的語源與英語是一致的。

西方人喜歡養(yǎng)寵物,許多西方習語也與寵物有關,如“下大雨”(It rains cat and dog.)、“愛屋及烏”(Love me,love my dog.)等。了解、涉獵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學生可增強無意識識記單詞的能力,加強文學修養(yǎng),了解豐富的文化背景,拓寬知識面,在增加詞匯的同時,也增加了學英語的興趣。

(6)擴大閱讀量,在閱讀中鞏固已認識的單詞,識記新單詞。

記憶的過程是記憶遺忘再記憶的過程,通過閱讀,鞏固已掌握的詞匯,識記新單詞比單純地、機械地記憶要輕松有效得多。通過閱讀來擴大詞匯量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也能更好地理解詞義和用法。

創(chuàng)新地去主動學習英語是取得成功的關鍵。這就有賴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運用各種學習策略來自主學習,理解、掌握英語詞匯,擴大、豐富英語詞匯量,以便為更高一級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2元認知策略培訓和建立學習者檔案

教師應介紹元認知策略知識,讓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具體實施,指導學生制定學習者檔案(學習計劃書)。學習者檔案(G.David& M.Lindsay,1999)主要闡述學習者的學習需要、個人能力與不足、學習目標和計劃、學習活動和成果記錄等。通過制定學習者檔案和之前的詞匯學習策略培訓,學習者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英語詞匯學習的重要性、自己在英語詞匯學習策略方面的優(yōu)勢和不足,并且明確自己目前需要學習的是什么,而不盲從他人。這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真正負責自己的詞匯學習,而且有助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選擇合適的學習策略和方法,有效開展自主詞匯自主學習。

學生通過每周對自己的學習情況的監(jiān)控,可以逐漸發(fā)現(xiàn)對自己有益的詞匯學習方法和策略,從而形成對好的方法和策略進行總結(jié)和積累的習慣,變無意識學習為自主學習。

元認知策略的三個主要的功能:計劃、監(jiān)控和評估借助于學習者檔案得以順利有效地實施。學生借助于學習者檔案能夠管理、監(jiān)控和評估自己的詞匯學習,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成為一名真正的自主學習者。

3.3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

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形成良好課堂氛圍的前提。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自主學習的初始階段,學生需要教師的鼓勵和引導,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應幫助學生調(diào)整學習策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各類評價活動中,學生都應是積極的參與者和合作者。通過評價使學生學會體驗成功、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學會分析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從而調(diào)控自己的學習。學法指導應貫穿于整個自主學習的教學過程,只有通過教師的引導,重視自主性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才能真正地被培養(yǎng)起來。

4.結(jié)論

以上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詞匯學習的實驗嘗試,進行了為期四個月的詞匯學習元認知策略培訓。實驗前后通過問卷調(diào)查、訪談和詞匯測試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詞匯大大提高,能更加熟練地、有選擇地使用詞匯學習策略,詞匯學習的主動性大大增強,閱讀理解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結(jié)果分析表明,元認知策略訓練對引導英語專業(yè)新生的詞匯學習、自主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探索和實踐,以便在教學中“授人以漁”,使學生成為能夠自主學習的人。由于實驗的范圍小、時間短等局限,研究結(jié)果還有待今后進一步廣泛和深入地研究印證。

參考文獻:

[1]David,G.& Lindsay,M.Establishing.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Gardner,D.& Miller,L.edits.Directions in self-access language learning.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94.

[3]O’Malley,J.M.&Chamot,A.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4]劉晶,淺談自主學習英語積累詞匯的方法,[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3):7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州市| 年辖:市辖区| 天水市| 阿尔山市| 通化县| 辽宁省| 墨江| 和田县| 澄江县| 永兴县| 赤壁市| 杭锦后旗| 嘉义县| 湖北省| 巴里| 禄丰县| 改则县| 南部县| 七台河市| 贡山| 逊克县| 合水县| 河北省| 肇东市| 利津县| 尼木县| 彰武县| 诏安县| 昭平县| 长春市| 崇阳县| 宜川县| 大洼县| 塔河县| 青龙| 临清市| 慈溪市| 射洪县| 融水| 伊金霍洛旗| 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