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新中式園林景觀的特點模板(10篇)

時間:2023-09-22 10:31:0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新中式園林景觀的特點,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新中式園林景觀的特點

篇1

隨著我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個國家之間加強了聯系和交流,其中西方文化也通過這項渠道進入到我們的視線,給我國各個領域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在園林設計中,西方園林設計理念與我國傳統園林設計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新方式,并對此進行運用對我國園林景觀設計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新中式園林景觀類型

1.中國古典式的園林景觀。中國古典式的園林景觀主要是在景觀中帶有濃郁的中國古代文化特點的園林景觀。這項園林景觀主要是通過遵循傳統園林設計手法,從而體現出濃厚的古典韻味,在園林景觀的規劃上,根據我國地域的差異呈現不同。1.1四合院。四合院作為我國北方園林景觀中的代表,主要是通過仿照北方的皇城格局建造形成的,整體結構十分注重對稱以及呈現閉合形式的獨門獨院模式。四合院主要是以一家人居住為主,并且與鄰院的軸線形成對稱式的排列狀態。具有濃厚的中國文化韻味。1.2江南水鄉。在南方中主要是以江南地區為代表,這一區域由于水流眾多,因此在房屋、園林的建造中就將這一元素運用到其中。根據水勢的組團分布,體現出婀娜秀雅的景觀意境。2.現代中式園林景觀。現代中式園林景觀與傳統的古典園林景觀不同,在現代中在古典園林景觀上加入了現代的思想,使之在最終的體現上更加多變和時尚,并且也更加的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和審美意識。在對園林景觀整體規劃上主要是運用豐富多彩的構景和材料在其中的運用。注重對意念進行模仿,如: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上加入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意象符號,通過現代設計方式表達出傳統的韻味。

二、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要素

1.建筑。在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首要元素是建筑。這一元素主要是出現在比較大的庭院景觀規劃中,采用建筑的元素還需要加強對建筑進行裝飾,如:細部中運用帶有意象符號進行裝飾,或者是植物盆栽進行點綴。通過這些方式的運用還能夠體現中國文化意境和韻味。如:在現代別墅中設計中式中庭或者是游廊等。2.山水。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時,山水也是運用比較多的方式。通過山與水營造出自然的山水環境,增強新中式園林的靈性。但是在新中式園林景觀中山水主要是以簡單的造型出現,使之與景觀融為一體。3.植物。新中式園林景觀中的植物景觀在選材上不是運用帶有傳統寓意的植物種類,而是采用外來品種進行裝飾、點綴。在傳統的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采用都是帶有一定寓意的,如:松竹寓意人品格和意志堅定,梅花代表人的氣節等。對營造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園林具有很好的烘托作用。新中式園林景觀植物運用更多是自然形狀的植物和運用修剪的方式,營造文化氛圍。4.景觀色彩。在景觀色彩的運用上呈現出多樣性和豐富性。在園林景觀中主要是運用中國傳統的紅色和琉璃黃色進行,如在過年時通過紅色表達出節日的喜慶。黃色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在作為權力的象征,體現出高貴和威嚴。除此之外還有象牙白和黑色的運用,白色體現出干凈、清爽,黑色主要是用于園路的鋪裝和亭子的底漆,呈現出內斂沉穩的氛圍。

三、新中式園林設計手法

1.園林空間布局。園林景觀的最終效果是通過對景觀整體的空間布局是否合理恰當決定的。對空間進行布局,首先是連續性的空間序列,主要是將開始、引導、和結尾部分進行組織,使之聯系到一起,規模也是從小到大,簡單到復雜。其次是對空間進行巧妙的轉換,運用多種方式運用不同的材料進行裝飾和點綴,給人心理上造成一種空間錯覺,使之富有藝術性。最后是看與被看的關系,主要是促使景與景之間的過渡。2.構景手法。在園林景觀設計上構景手法的運用可以營造出悠遠意境的景觀氛圍,通過構景實現對園林景觀空間的分隔和組合。主要的構景方式有:其一是借景,就是將視線所及之處的景觀運用到園林中,達到豐富景致的目的。其二是隔景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屏風的形式完成,激發人的好奇心,為景致蒙上一層面紗。其三是框景的形式,主要是從角度上通過畫框對景色進行欣賞。3.疊石理水。疊石理水主要是通過山水關系與疊山的形式,對景致進行表現。其中山水關系主要是通過對山與水之間的精妙布局,在形式上可以偏重于山,也可以是水,使之形成不同的園林景觀風格類型。而疊山是通過石頭漸漸堆積起來的形成的假山,使之成為一項景色,主要是為了呈現出景觀的自然性。理水在其中運用是為了增添游覽性和對景觀空間的豐富。4.花木配置。在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花木的配置與傳統的古典園林景觀設計上有明顯的差異。其一是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在整體造型風格上更加具有空間感;其二是植物層次上更加的簡單、大方和自然。在植物的選擇上通常是由喬木、草、灌木等相互配置的方式。在西方園林景觀設計上比較注重植物的顏色搭配和修剪。而新中式園林通常是以自然的植物為主,進行修剪裝飾,植物色彩的運用上更多體現為綠色,同時與其他花色相配,以此從整體上營造出濃厚的古典園林景觀韻味和氛圍。

四、結語

本文是基于對新中式園林景觀的研究,新中式園林景觀主要是通過傳統古典園林景觀與西方園林景觀兩者進行融合形成的新中式園林景觀形式。在文中對此進行研究主要是通過對新中式園林景觀類型,中國古典式的園林景觀和現代中式園林景觀進行研究,對其中兩者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進行了解。其次是對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的元素進行分析,主要有建筑、山水、植物、景觀色彩這四方面元素分析。最后是對不同的設計手法進行敘述,對新中式園林景觀在我國的設計和運用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

[1]張小玉.淺析新中式景觀設計與傳統景觀設計的對比應用[J].居業,2016,(5):56-57.

[2]黃丹平.淺析人居環境的新中式園林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28):995-995.

[3]李士明.淺析“新中式”景觀設計發展與運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8).

篇2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8-0256-01

引言

在現代化的城市建設中,不僅對城市的建筑質量,同時對城市的景觀規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現了人類在滿足的基本的物質條件后對于精神層次的追求,為此城市的發展中不斷涌現出造型各異的園林景觀,這些景觀集合了居民的需求也呈現出設計師的設計理念,中式園林景觀在經歷了傳承和創新后再次成為了主流的設計方案。

1 關于新中式園林景觀的概述

現階段是傳統中式園林景觀與創新的時尚元素相結合的初級階段,隨處可見的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包含了很多現代化的時尚內容,更有些大膽的創意將西方的設計理念和特色元素融入到了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呈現出更加特別的韻味。中國傳統的園林景觀中以中國文化為背景,主旋律中體現了儒雅大方、細致內斂、別具匠心的特點,而現代化的時尚元素中,則充滿奔放熱烈抽象的內容,可以說與傳統的中式園林景觀元素相互沖突,但是當2種沖突的元素被設計師充分利用后,呈現出了更加鮮明而獨具特色的效果,這就是新中式園林景觀所展現的魅力,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2 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的設計手法

2.1 空間布局的技術

很多的中外藝術家喜歡把中國的新式園林景觀設計看做是一件藝術品來欣賞,其主要是因為中國新式園林景觀的設計不僅融入了設計的要素,而且也融入了心理學的要素,在實際的園林景觀的設計過程中把人們在欣賞景觀時的心理感受和視覺沖擊等考慮進去,以此來設計整個建筑物園林景觀的空間布局,其中大多數新中式園林景觀的設計都遵循:開始、引導、和尾聲四個基本部分,層層深入、層層遞進引人入勝,這樣既不會使欣賞者產生厭煩的情緒,而且也會使得整個園林景觀的建筑設計變得更專業,另外一個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在空間布局上的突破就是在設計的過程中融入了空間轉換的思想,這樣的思想融入到實際的建筑設計過程中就使得整個建筑更有藝術氣息,為景觀增添了更多的美感。

2.2 構景手法

首先就是借景,借景顧名思義就是借助周圍的環境,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景都是可以借的,而是需要根據實際需求借助有利的景觀,目的是提升現有設計景觀的美觀程度,其次就是隔景和障景,這主要是指在現有的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如果有不被需要,同時又影響美觀程度的景觀,在設計的過程中就可以選擇對其進行隔斷等,避免給正常的景觀設計帶來影響,最后就是色彩配置,色彩是人們在欣賞的過程中對視覺沖擊力最大的一個自然景觀,同時也是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最為關注的一個焦點要素,在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到人們的欣賞路徑來確定色彩搭配,最好是在欣賞著最有欣賞興趣的時候搭配最鮮艷的顏色,對視覺造成沖擊,刺激他們的神經,提高其對景觀的欣賞程度。例如,蘇州園林風情青磚砌半露天餐廳裝修設計的很有味道,古色古香的江南氣息迎面而來,竹子式的頂棚設計的與眾不同,很有韻味,墻壁的設計很有韻味,桌子的設計很有濃郁的古典氣息,地板采用的是米色,給人的感覺很舒心美好,再加上壁畫的設計很自然美好,周圍綠植的設計很清新自然,使人眼前一亮,不一樣的視覺沖擊,整體的設計很有味道,給人的感覺也很好,帶給你美麗的心情。

2.3 花木配置

在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也是如此,花木配置是一個基本的要素,但是同時也是在配置時需要有專業的技術水平和素養的技術,在對花木進行配置時需要考慮到鮮花的種類、數量、擺放的位置等,都是需要有科學、合理的依據的,否則隨意的擺放和配置如果有不恰當的地方則可能會影響整個園林景觀設計的整體效果,合適、恰當的花木配置能夠使得整個園林景觀設計錦上添花,增加其整個工程美觀程度。

3 應用于新中式園林景觀的設計實施策略

3.1 花木配置實施策略

綠植作為新中式園林景觀不可或缺的元素自然成為了設計中的重頭戲,通過綠植的巧妙使用可以達到整體效果的簡潔明朗,又能夠完整體現出中國元素的特色。在層次上追求簡潔是中傳統園林建筑的特色,因此為了能夠與建筑結構相匹配,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對于綠植的設計也將作為總體設計的一部分。在進行綠植設計時,還需要充分考慮到不同景觀特點,尤其是與流水、假山等的相互呼應。

3.2 空間布局的實施策略

在中國的園林景觀設計中,最為優秀的就是呈現在眼前的園林景觀像一幅畫,人融入畫中不突兀,園林景觀就像是立體的畫卷充滿美感和藝術感。因此在園林景觀的空間布局十分重要,就像是畫畫之前需要整體把握畫面,這個布局將決定下一步的細節設計。一般是根據園林的游覽順序進行空間設計,就像是一個有跌宕起伏的故事,瀏覽的過程就將整個故事讀完,讓人在游園的過程中還體驗了心靈的愉悅。另外園林景觀的空間變換過程應該是十分隱蔽的過渡,不能十分生硬地進行風格的轉變。

3.3 景觀層疊實施策略

園林中景觀多種多樣,但是統一在一起又體現著同一個主旨,如何合理布局這些景觀的彼此位置十分重要,景觀的合理布局可以達到彼此呼應襯托的效果,并且還能夠充分吸引游覽者的目光,能夠不斷被展現的景觀所吸引,不會因為看到前幾個景觀就失去了游覽的興趣??梢酝ㄟ^漏景和框景來吸引游客的注意,激發游客的好奇心理。

4 結語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城市污染問題日益突出,人們渴望親近自然,需要一個自然的休息環境。園林景觀就是為人們提供自然休息環境的重要設施,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手法,彌補了傳統設計不足,同時繼承了傳統園林文化內涵,十分值得推廣和應用。

篇3

隨著全球變暖,環境破壞等問題的日益突出,人們對園林景觀建設越發重視。園林景觀不僅具有美觀、綠化功能,更對改善環境生態起著積極作用,更為人們生活、娛樂、休息提供了一個優美空間。新時代背景下,人們對園林景觀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觀賞價值追求越來越高,在這一背景下,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得到了空前發展。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不僅擁有傳統文化的深刻底蘊,也富有現代感的時尚元素,能給人們帶來強烈視覺沖擊,有效將中西方園林景觀設計理念進行了有機融合,園林景觀藝術價值與文化價值被大大提升。

新中式園林景觀特點

園林是指在一定區域內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種植樹木花草、改造地形、布置景觀、營造建筑的方式,創作出的優美的人造自然環境。園林景觀建設不僅能美化城市,改善環境質量,同時還發揮著綠化作用,能凈化空氣,吸收有害氣體,為人們營造了一個優美、舒適、自然的休息空間。因此,園林景觀不僅要美觀,富有創意,同時還要具有環保屬性。新中式園林景觀是當前最能體現傳統園林設計風格的園林形式,同時也融入了大量現代元素。這種設計手法,既保留了傳統文化精髓,同時又體現了時代特色,增強了園林景觀時代性、觀賞性、文化性,突破了中國傳統園林景觀風格的沉穩有余,使園林景觀更符合現代化的審美取向。中國傳統園林景觀設計以再現自然山水為基本原則,設計中注重對自然與建筑和諧關系的體現,巧妙的把自然與人工美進進行結合。而新中式園林景觀則秉承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注重對人需要的滿足,強調園內舒適性,既尊重自然和諧理念,也融入了改造理念,在保留原有傳統元素特征的同時,利用現代設計方式,優化自然元素,利用聲、光、墊再現自然美與人工美,摒棄了奢華鋪張的設計方式,彌補了傳統設計缺陷,增強了園林景觀意境與情趣,提高了園林景觀實用性與現實性,既降低了設計成本,同時也使園林景觀職能得到了更好的發揮。

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手法研究

中國傳統園林景觀設計手法,體現的設計風格沉穩有余,活潑不足。而現代設計風格文化內涵不足,缺乏藝術性。新中式園林景觀既然滿足了物質需求,同時也滿足了受眾精神文化需求。這種設計方式,既繼承中國傳統精神,也順應時展,既吸收了西方設計精髓,也融入了中式設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含蓄美新中式園林景觀風格。新中式園林景觀并非完全復制傳統園林景觀,而是基于現代思想與現代技術,復古傳統園林,設計手法上與傳統園林有著很大區別。在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中借景、障景、框景都運用了現代景觀元素,實現了一種多變空間效果。色彩運用上,新中式園林景觀更加注意結合民族文化,注重與周邊建筑色調的統一。例如,木原色的運用,能給人一種典雅的感覺,同時還能給人親自自然的感覺。而國槐綠色的運用,則能給人一些新鮮感,對于緩解人們內心壓力有著很大幫助。另外,新中式園林景觀對黑色與牙白運用也越來越多,牙白能給人一種干凈的感覺,能使人心情更加舒暢,欄桿及地面都可以沿用這種設計思路。黑色運用可以用在亭子上,能營造出內斂、沉穩的氛圍,能使園林景觀更富有文化內涵。紋理運用上,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多是給現代建筑增添復古的元素,利用傳統紋理符合來實現,一般柱子、屋檐、門、窗都會有特定紋理,這些傳統紋理運用能增強視覺效果,能進一步提升園林景觀觀賞形象。植被運用方面,新中式園林景觀設計大多選擇中國傳統植被,這些植被多富有喻意,能烘托園林景觀文化氛圍,例如:松柏的堅貞,綠竹的高尚,梅花的頑強,蘭花的高潔等等。但植被選擇不能盲目,要從整體角度來看,避免影響園林景觀整體性。植被色彩要統一,要與周圍色調搭配,避免色彩沖突影響視覺效果,給人一種凌亂的感覺,從整體上看,應具有簡潔、明快的感覺,富有層次感。另外,植物還要與山石、水相互配合,合理布局,使人在走進園林時,像在觀賞一幅畫,以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和視覺審美需求,提升園林景觀價值屬性。在布局過程中,要以視覺觀賞效果為出發點,保障園林空間的連續性和整體性,進行巧妙的空間變換。具體設計中,要融入生態設計理念,避免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應遵循自然和諧的基本原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護園林的自然屬性,保障生態效益的實現。

篇4

1基本概念

1.1人居環境

人居環境,顧名思義,是人類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人類生存活動密切相關的地表空間,它是人類在大自然中賴以生存的基地,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場所。

1.2傳統中式園林景觀

中國傳統園林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它承載著中國五千多年來深厚的文化底蘊。傳統中式園林景觀即為古典園林景觀,我國古典園林講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以人工仿造自然山水,表現出較為理想的自然景色。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四大要素:山、水、植物、建筑,造園家尊重自然,他們在原有氣候、地形等現狀條件的基礎上,將自然中的美景凝縮到有限的空間內,移縮天地,使之成為天地的集萃縮影。園內樓臺錯落、曲徑通幽,花草繁茂隱奇峰秀石,別是一番情趣。傳統園林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第一,在布局上多采取靈活多變的手法;第二是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第三是十分講究園林的細部處理。在中國古典園林中,中式園林是自然與人文精神的完美結合,表現出當時人們的理想與情懷。中國園林體系具有悠久的歷史,可以稱得上是歷史分布最久,范圍最大的風景園林體系。按照其選址與造園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自然山水園和人工山水園。

1.3新中式園林景觀

“新中式”最早出現在新中式風格一詞當中,即現代中國風,其設計理念是運用中式風格來塑造清雅雋永、自然和諧的中國傳統文化意境?!靶轮惺健本坝^設計是在人們物質生活得到充分滿足后,從而追求更高層次精神需求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靶轮惺健本坝^風格不是單純的元素堆砌組合,新中式景觀不是純粹照搬中國古典園林而是傳統中國文化與現代時尚元素在時間長河里邂逅、碰撞的結晶,通過對傳統文化的透徹領悟,將現代元素和傳統文化融為一體,根據現代人的審美取向來營造富有傳統文化意境的景觀空間,讓傳統藝術在現代景觀中得以體現和延續。新中式居住區景觀設計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融入現代人的居住方式和心理需求,用現代的理念詮釋傳統文化的回歸。這種設計手法既繼承傳統文化的精髓,又符合了新時代人們對現實生活的需求,使得“新中式”景觀設計得以誕生并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目前我國的的新中式景觀設計還處于剛起步階段,但在當今市場環境以及經濟需求的刺激下,逐漸成為一股主流的景觀設計趨勢。新中式景觀設計是把我國古典園造園手法的精髓部分利用現代語言,講述給現代人聽,使其了解并逐步接受這種講述方式,最終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生活習慣,實現古典與現代的交融。

2新中式風格的特征

按照建筑風格劃分,中式住宅分為現代中式風格和新中式風格。現代中式指將現代與傳統建筑風格相結合,從現代人的經濟、生活需求出發,運用傳統文化的藝術內涵或對傳統元素作適當的提煉與創新。新中式風格,已經超越了對傳統建筑外貌的模仿階段,通過現代的材料和手法重新來詮釋傳統建筑中的各個元素,但在空間結構上則遵循傳統住宅的布局格式,仍然保留著中式住宅的空間意韻和精髓[1]?!靶轮惺健本坝^設計把中國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和諧的融合在一起,既體現出傳統文化又體現出現代時尚,這種風格是傳統文化與時代特色的集合體,打破了中國傳統風格中循規蹈矩、缺乏活力等常見的不足之處,重在提煉傳統色彩搭配、圖案符號、植物材料運用傳統的造園藝術手法,營造出具有中國韻味、靈活多變、功能性強的現代景觀空間[2-5]。

2.1新中式景觀基本特征

風格是指其表現出來的一種帶有綜合性的總體特點。新中式景觀風格最主要的特點是傳統文化的凝練及傳統造園手法的運用。傳統文化凝練包括色彩的運用、圖案符號的運用以及植物的運用等。這些要素在傳統造景手法靈活組合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現代景觀空間。

2.2色彩特征

在景觀設計中,景觀的色彩是主要的造景元素,良好的色彩的組合構成能夠很好地突出甚至于優化當前景觀的特色?!靶轮惺健本坝^設計主要選用能代表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色彩,可以稱之為“國色”,以中國紅、琉璃黃、長城灰、玉脂白、國槐綠為主,這些顏色是對歷史的提純,如中國紅的印象來自與紫禁城的城墻,琉璃黃則來自于琉璃瓦,長城灰的顏色來自于長城的城磚等等?!靶轮惺健鄙蔬x擇還需要結合景觀材料及新中式的表情定位,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水墨黑,這些色彩共同來營造景觀,營造崇高、喜慶、祥和、寧靜、內斂的“新中式”景觀空間。上海世博園中國館采用了中國紅的色彩,打造出喜慶祥和的,且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建筑作品,使參觀者無法忘記,色彩深入參觀者的心靈。相同處理手法的還有俞孔堅的設計作品———秦皇島湯河公園“紅飄帶”,讓人感受到熬中國元素、中國色彩的魅力與震撼。例如,萬科第五園用長城灰木原色在鋪裝和諧共處,對鋪裝紋理進行了條理的劃分與拼接,形成有機的裝飾紋樣,用黑色做花池白色飾墻面散置地面,形成寧靜純潔的空間[6]。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上,色彩的選用是關鍵的一步,合理選取色彩,做到輕重得失、有主有次[7]。新中式景觀的常用色彩明度、純度較高,若搭配不當容易產生惡俗感。例如白色、灰色兼具現代主義色彩和典型的民族特色,是新中式景觀中的主基調色。但是大面積使用會給人以強烈的壓抑感。因此在設計中需要運用對比度墻的亮色進行調節,在中國傳統韻味背景下,強化藝術特征。新中式景觀不拘泥于傳統色彩選擇,更加重視博采眾長,注重合理的色彩搭配,使得新中式景觀具有現代藝術特征的時尚感與傳統藝術的內斂。北京新四合院“易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該項目整體從建筑外觀材質、圍墻到鋪裝都采用灰色系,給人以穩重與壓抑之感,缺乏活力。如果色彩選擇上可以采用如中國紅等色彩進行搭配,可能會增加亮點,調節壓抑感受,更容易讓人在心里上接受。

作者:陳瑋 單位:牡丹江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代元麟.基于傳統文化思想的居住建筑設計研究———以新“中國風”住宅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

[2]李康淳等.“新中式”景觀設計初探———以南京夫子廟街巷景觀整治為例[J].林業科技開發.2011.

[3]朱林.現代新建中式園林景觀的探析[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7

[4]徐千里.“傳統”與“現代”之間[J].城市建筑,2004.

篇5

引言

如何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體現中國傳統園林的概念,同時加入現代景觀設計的理念,就是新中式園林所最求的目標。新中式園林會再造園中借用古典的:空間收斂,高低錯落,景深層次等方式在加入現代的簡約風格來融入景觀園林的設計,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園林設計理念。

1、新中式園林的設計原則和藝術設計特點

園林的最主要功能是服務于人,所以新中式園林的設計原則為服務于人的審美情趣,以綠化和水景為主體,同時保證園林的實用性和觀賞性共存。

新中式景觀園林與傳統的古典園林設計最大的區別在于簡介明朗。傳統的古典園林多本著保存植物種植的自然形態和多層次多品種形態進行規劃,而新中式園林更多為單一種類和人工修建。新中式園林的植物層次很少,一般為兩層(大灌木+草坪)或三層(喬木+大灌木+草坪)的形式,其植物品種也很少,但要求植物的整齊性。新中式園林與歐式植物景觀之間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歐式景觀的顏色選擇比較復雜,顏色落差很大,但在新中式園林設計中多采用以自然與修剪植物相互結合的形式,并且融入了中國古典園林和歐式園林的植物選擇方法,使其本身具有強烈的中國民族氣息的同時有不缺簡潔,舒適的現代感。新中式園林在植物的選擇上多以長葉植物和淡色花類為主如水石榕、垂柳、竹、菖蒲、水蔥、鳶尾、馬藺、桂花、芭蕉等植物。并且在簡單明凈的同時又不缺少傳統的中國文化意境。

新中式景觀十分符合現代人對高層次精神需要的追求。并且讓人們更好的對傳統的中國園林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新中式園林具有現代和傳統的雙重文化底蘊,使人們更統一接受。這也是新中式景觀園林得以被大眾所接受的根本原因。新中式園林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中現代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有利于新舊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2、新中式園林中的自然生態

自然生態不同于原生態,并不是回歸自然。在自然神態環境中,很多植物的長勢和結構并不適合于人類的審美觀點,所以新中式園林帶給人們的自然生態并不是原生態,而是能提供給人們放松,舒適感受的現代園林。新中式園林會對自然景觀進行提煉,在保留原生態景觀的基礎上,對景觀進行修剪,改造,使其真正的服務于人。

3、園林綠化景觀系統分析

新中式園林不會一味的照搬某一景觀或重現經典景觀,而是在原自然形態中進行新式的設計,并充分灌入現代化園林的設計構想。并將傳統的造園手法融入其中,在建造的同時充分的考慮,近景與遠景的層次感和空間要求。并根據人視線的轉換對景物進行精心打造。真正的做到唯美不奢華,精致不繁瑣,親切輕松的人性需求。新中式園林在景觀問題上有著如下幾點原則:

(1)在主要的交通道路上不經保留貫穿南北和東西方面的道路,也有很多曲折小路,同樣能達到保證使用效率。在整體的園林構造中用各種道路形成一個流通,循環的道路系統,保證在各個角落都能達到道路的通達。

(2)在景觀區內將人行道和車行道以及環形道進行區分,充分保證交通的安全性和流動性,提高道路使用效率。

(3)對每個景觀進行軸線劃分,使其獨立成景的同時又不缺少完整性,保證每個園林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同一的景觀結構。

4、新中式園林色彩的選擇

園林的色彩選擇是對園林定位的首要條件,新中式園林設計上經常采用極具中國風的色彩:如中國紅、玉脂白、琉璃黃、國槐綠、長城灰等顏色進行搭配。并且結合景觀的建設材料和新中式的園林風格對景觀進行定位。為了突出崇高、喜慶、祥和、寧靜的特點新中式園林還采用原木色和黑色作為襯托來表示新中式景觀的特有風格。

在建筑的大門和景觀亭以及廊架上我們多采用中國紅和琉璃黃作為主要顏色,這樣能表現出中國建筑特有的崇高、喜慶、祥和的氣氛。在地磚的使用在主要依賴于長城灰。這種顏色往往會給人一種寧靜,穩定的感覺。在雕塑和浮雕的色彩選擇我們更傾向于玉脂白,這中簡潔、干凈、吉祥的感覺是沒有任何一種顏色可以替代的。我們在園林植物的選擇比較傾向于綠色,為主并配以開花植物作為輔助。黑色多體現于墻壁、圍欄的應用。能增加人們沉穩和莊重的感覺。

由上可見“國色”是新中式園林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保證新中式園林具有中國特色必備條件。顏色的使用能更好的突出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5、新中式園林意境

意境一直是我國園林建筑中所追求的,這也表明園林的發展和文化藝術是相輔相成的,園林意境的表現主要體現在文學作品對園林的描述,并實現情景的同一,意象的同一,最終形成意境。所以我國園林在古代就有很多詩篇來形容園林的意境。到了現代新中式園林的產生更將這一意境進行了發揚,傳統園林對山水的描述以經轉化成了現代建筑的描述。并且根據實際園林的設計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園林景觀,更加結合意識形態和文化修養對園林景觀中自然的流露,這也形成了新中式園林特有的意境

6、新中式園林當下正面臨的挑戰與突破

對場地原有元素的保留和對原有材料的再利用作為一種生態的景觀設計手法自20世紀70年代一直受設計師的青睞。生態設計的最直接的目的是資源的連續利用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反對只講過去,不講現在和未來,在注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自然效益的同時應做到將設計理念及設計原則貫穿項目的始終。

工業時代和后工業時代都為園林專業領域的擴展,理論體系的形成和評價指標的變革提供了動力,使不同時代的園林各有其鮮明的特色。中國目前正處在一個空前的城市化進程中,現代中國園林專業必須面對重大的現實問題,放下小農園林思想包袱,走向更廣闊的空間。應在整理現有專業領域基礎上,努力成為居住社區的總體規劃和設計,自然保護地的規劃,城鄉整體景觀和生態規劃,國土規劃,城市設計,旅游地規劃設計等方面起主導作用,成為維護自然生態過程,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中堅。

篇6

中圖分類號:P901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中式園林景觀設計是在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抽練而出的神髓,而現代中式風格特點是親近自然、樸實、親切、內涵豐富,融合了莊重與優雅雙重氣質。以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為設計元素,去掉多余雕刻,中式新古典的華麗、優雅揉進現代時尚流行元素,并結合外來的美學文化,最終發展成獨具特色的設計風格,這種風格既傳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又滿足了現代生活的需求。

1、中式園林的景觀設計

宅與園的相互結合可以說是我們的傳統。從古至今,我國住宅在園林設計上都追求意境,藝術與自然完美契合。由于我國傳統造園都是由文人主持的,因而我國園林在風格上可說是與山水畫、田園詩相生相伴的,從設計之初就十分重視神思和韻味。深受傳統文化熏陶的設計師們,無不醉心于追求這種充滿詩情畫意的空間氛圍?;诖?,必須使住宅建筑的主體與園林設計相融合。在現在的園林設計中,還有很多值得從古典園林中借鑒的地方:主從重點、藏與露、引導與暗示、疏與密、虛與實、蜿蜒曲折、高低錯落、空間序列、堆山疊石、庭院理水、花木配置等方面,尤其是那些在氛圍上可以對整個園林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神來之筆,包括植物品種、小品設計、親水臺面、假山等的布置,但與建筑主體結合時,則需適當降低觀賞性建筑比率,盡量不要堆砌亭榭,以增益生態。在園林設計中,水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水可以滋養生命,增加靈性,有山有水,寓剛于柔,增加活力,古時就有這種說法“寧可飲無水,不可居無泉”。中式園林設計時,種植植物品種也大多選擇具有中國特色的植物,例如梅、蘭、竹、菊、松、柳、牡丹、荷花等等,這些植物一直以來都被人們賦予了特殊的意義。

2、新中式景觀設計風格

所謂“新中式”景觀設計,是在現代設計空間中,將中國傳統文化同現代元素進行有機融合,從嫻雅優美又厚重內斂的傳統文化著手,巧妙運用現代的設計語言,從而為打造現代空間提供詩情畫意的中國古典意蘊?,F代中式風格也稱新中式風格,是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背景下的演繹;一是在對中國當代文化的充分理解基礎上的當代設計?,F代中式風格并不是元素的堆砌,而是通過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提煉,將現代元素與傳統元素相結合,以現代人的審美需求來打造富有傳統韻味的空間,讓傳統藝術在當今社會得以體現。

3、新中式景觀設計風格主要運用元素

3.1、道路元素

在我國古典園林設計中,對道路的鋪設質量的要求十分嚴格,從選擇鋪設材料到材料組合方法、色彩選取、搭配以及工藝等各個方面,都要進行嚴格控制,從而保證各要素之間和諧且具有韻律感,使景觀更加具有觀賞性。

3.2、中國傳統符號運用

運用多種中國傳統符號,將其以抽象或簡化的手法來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內涵。運用形式多種多樣,或鑲刻于景墻、廊架、景亭、地面鋪裝、座凳上,或以雕塑小品的形式出現。例如將古典園林中的冰裂紋圖案運用于景墻中,后植竹子,形成虛實結合的景觀;又例如在廣場中選擇各種不同中國字體、高低起伏的書法字塊組合成得字塊陣布置于一塊幾何與自然型水池相結合的空間中。類似這樣的傳統元素與現代空間結合的手法能夠很好的體現現代中國人對古典文化的追憶與傳承。

3.3、新中式景觀植物配置

新中式的植物配置講求中國傳統空間感受和文化意境。根據不同的造園手法搭配不同的植物配置,有虛有實,高低錯落。在主景處則選用特點鮮明的造型植物作為視覺焦點。新中式的植物造景既傳承了中式園林傳統的意境,又彰顯了簡潔的時代特征。

多品種多層次是古典園林植物種植的手法,新中式景觀植物種植在秉承了古典造景原則的前提下把修剪整齊和自然型的植物進行混搭配置,一般只有2~3 層,品種選擇比較少,形式穿插簡單。多選用中式韻味鮮明的荷花、垂柳、梅、蘭、竹、菊、迎春等植物來營造出具有中國文化意境的景觀空間感。

3.4、傳統色彩的運用

景觀的色彩是景觀表情定位的首要元素,新而中的景觀設計主要選用能代表中國傳統的色彩,即黑、白、灰、紅、綠、黃、金為主,結合景觀材料及設計的表情定位,還常常使用到木原色。這些色彩共同穿插,營造出景觀的表情,形成祥和、寧靜、喜慶、內斂的中式景觀空間。

3.5、地域人文風情元素的運用

中國自古就是個地緣廣闊的國家。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風貌各有不同。新中式景觀設計中也應考慮“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不同的風俗、風情,配合不同的地域風景、建筑樣式進行景觀配置。

4、新中式景觀設計手法的應用

中國傳統園林設計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對景、漏景、夾景、添景等設計手法。而新中式景觀運用現代景觀元素,結合傳統造園手法,營造出具有時代特征的、豐富多變而又簡潔疏朗的景觀空間,達到步移景異、小中見大的景觀效果。

如花園主入口結合地庫出入口,采用障景與漏景結合的造園手法,設計上以影壁為母題,材料上以具有民族特色的小青瓦為元素展開,流水瓦墻體現中國傳統風格,可謂古材新作。景墻將美景置于其后,達到欲揚先抑的景觀空間效果。同時,半透的景墻和搖曳的竹影形成了通而不透的漏景視覺效果,水墻折射出“檐下聽雨聲”的詩意境界;漏墻虛實結合,漏景的造園手法豐富了景觀層次,現代簡潔的漏墻虛實結合,竹子若隱若現,含蓄雅致。地下車庫人行出入口建筑體量較大,又正好位于中軸線上,流水景墻有效的進行視線上的遮擋,使主入口有景深感。

5、對新中式景觀設計的體會

5.1、傳承優秀的古典園林設計理念

在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長河中,優秀的傳統古典園林作品比比皆是,其設計理念有許多都值得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工作者學習與借鑒,這種借鑒不是簡單的照搬,而是在大量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對其合理、科學的理念進行創新與升華,并有效運用到“新中式”景觀設計中,使其更為符合現代人的居住要求以及生活模式,促進其生活環境的整體和諧。

5.2、充分融合各種設計元素并使其合理

景觀設計需要用到大量的設計元素,比如山、水以及各種花草,甚至會運用到一些可以促進景點更為靈動富有生機的動物元素,比如水域內養殖的觀賞性錦鯉、水禽等。在“新中式”景觀設計中,要充分利用各種元素進行設計,并確保各種元素選用以及搭配的合理性與科學性。比如植物的選擇上可以多運用功能性植物以防止區域內出現環境污染問題。

結束語

新中式景觀設計是在時展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產物,在人們習慣了規則式或抽象式的景觀作品下,結合傳統古典元素設計而出的作品反而受到人們的關注。畢竟中國五千年文化的沉淀,其閃光點會將再一次與中國園林景觀設計中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篇7

中圖分類號:S731.2;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3168(2016)01-0130

Abstract: The “new Chinese style” is a style of the Chinese landscape design, the core issue of

which is how to skillfully combine the modern element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lements. Based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of poems, b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and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this article extract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nd applied into the “new Chinese style”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classic poetry; new Chinese styl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courtyard design; Chenhui Club of Chengjiang County

隨著國人文化復興意識的崛起,中國景觀設計從“異域風”逐漸回歸中國本土,“新中式”景觀應運而生,目前正逐漸受到學術界的熱切關注。許多關于“新中式”景觀的研究都提到了“新中式”景觀不是單純的中式元素的堆砌,而是通過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將現代元素和傳統元素結合在一起,但是并沒有深入分析如何提取傳統文化在中國古典園林的應用精髓,因此社會上出現了許多盲目堆砌傳統元素的“新中式”景觀設計方案。古詩詞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并且與中國古典園林息息相關。本研究從古詩詞與中國古典園林的相關性入手,提取其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應用精髓,并將其運用到實際案例設計中,可為“新中式”景觀設計提供參考和借鑒。

1淺談新中式景觀設計

《園冶》里談到:“時宜得致,古式何裁”,意即如何裁取歷史傳統以興造現代園林,要適應時展的需要[1]。中國古典園林直接運用于“新中式”景觀設計是行不通的,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園林的服務人群有差異;2)現代人生活環境、方式、審美需求乃至精神需求都與古代人不同;3)古典園林景觀所體現出的私密性、封閉性及小尺度、小容量的空間格局,過于沉穩的氣質和緩慢節奏,缺乏運動項目的活動內容都難以滿足現代人對園林景觀的需求[2]。“設計”二字更是體現出不能照搬傳統元素,設計是有目的地創造出新的事物,滿足新的需求。因此“新中式”景觀就要求設計師對傳統元素進行推敲,進而重構傳承。“新中式”并不是排斥西方景觀設計,西方園林中的大眾開放性的內在理念、先進的造園手法都是值得學習借鑒的,可以說“新中式”景觀是融匯中西方造園精髓的設計。人們喜歡懷舊,也喜歡覓新,“新中式”景觀恰好滿足了人的這一基本心理需求?,F代人對園林有新的要求,從而才有“生態”、“低碳”、“節水”、“體驗”、“垂直綠化”、“屋頂花園”、“海綿城市”等詞匯的出現,古人建園的形式已遠遠無法滿足現代人的需求。綜上所述,“新中式”景觀應具備的特點:簡潔而又不失創新,古典而又不失時尚,全球而又不失民族,實用而又不失文化。

2古詩詞與中國古典園林

中國古典園林是充滿詩情畫意的,這就說明它與詩詞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古詩詞與中國古典園林在中國歷史上同步發展、互相影響、彼此滲透。例如山水詩的興盛就促進了中國古典園林進入轉折期―即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風景的開發;唐代園林藝術開始有意識地融糅詩情,尤其是私家園林;園林詩和園林詞是宋代詩詞中的一大類別。陳從周先生指出:“中國園林與中國文學盤根錯節,難分難離。我認為研究中國園林,應先從中國詩文入手,則必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有許多問題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園論園,則所解不深[3]?!币虼耍狙芯繉⒁灾袊诺鋱@林為重點,主要探討古詩詞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有了較全面、完整的理解,才能在創造“新中式”景觀的過程中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古詩詞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主要有:

2.1以詩詞造園

以詩詞造園主要是根據詩詞的文字內容或所表達的意境創造園景。詩詞常常歌頌美景或隱喻詩人當時的內心情感,園主人向往卻不能見或常住,只能在自己園中模擬其景,借此造園。例如:拙政園腰門口一假山,為桃花源入口之模擬物,兩邊月門上題著“另有洞天”,借景達到“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李白《山中問答》)的世外桃源的意境[4];北宋文人晁無咎致仕后在濟州營歸去來園,表達自己對陶淵明詩詞乃至為人的欣賞,也表達了自己當時的內心情感,從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引發了情感上的共鳴;圓明園中的“武陵春色”亦源于此。

2.2以詩詞點景

以詩詞點景主要是將詩詞當中的詞或句運用到園中的楹聯匾額上作為景題,借此表達景之意或園主人之情感,園林借助于景物題署的“詩化”來獲致像外之旨。例如;拙政園中的遠香堂、得真亭、留聽閣等;臨安著名的私園之一南園中的廳、堂、榭、亭、臺、門等“悉取先侍中魏忠獻王(韓琦)之詩句而名之。……”[5];計成主持設計和施工的影園中的“幽媚齋”結合周圍景致,取自李白《尋陽紫極宮感秋作》中的“浩然媚幽獨”;南京莫愁湖勝棋樓有副汪贏撰寫的集句聯:登斯樓也,其喜洋洋,把酒臨風忘寵辱;望美人兮,予懷茫茫,扶仙抱月侶漁樵。上聯化用范仲淹《岳陽樓記》文中“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也”之句,下聯則將蘇軾《前赤壁賦》中“渺渺兮于懷,望美人兮天一方”、“挾飛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長終”,以及“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等句揉和而成[6]。

2.3古詩詞與中國古典園林的相似性

古詩詞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上述提到的兩方面。古代許多造園家都是詩人,如王維、白居易、柳宗元等,他們潛移默化地將詩的內容、寫詩的技巧等體現在造園中(表1)。

“新中式”景觀不能照搬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傳統元素有2個主要原因 :1)主要服務人群發生改變,從個人轉向了大眾,從而造園思想行不通;2)當下環境改變了觀者的心理,審美情趣不再局限于傳統景觀,古典園林傳達的意境難以被現代人感知。但是從古詩詞與中國古典園林的相似性來看,空間結構營造、內容展現、情感表達都是值得借鑒的。

3澄江縣晨輝會所新中式庭院設計

晨輝會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縣,該庭院附屬于某修理廠,根據園主的要求欲將其打造成修理廠后花園以及一個適合親朋好友觀光、休閑、娛樂的“新中式”庭院 。類似于古典園林中的私家園林,現有建筑為現代中式風格。設計將結合現代社會生活和云南地方特色,布置本會所為傳統的可觀、可游、可居且帶有情感記憶的庭院景觀。

3.1古為今用―場所分析

3.1.1空間結構布局

元代范德璣的《詩格》中說:“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水?!崩缏稍?,前兩句是開頭,接下來兩句要承接上文,再接下來2句要轉折,最后2句作總結,一共8句4組,這4組分別是“起承轉合”。古代詩人亦將此法運用于造園中,通過空間結構的起承轉合達到情感的升華。晨輝會所新中式庭院整體根據詩詞中的“起承轉合”布置,庭院分為4個部分:入口景觀區、水景區、休閑區及體驗區(圖1)。

3.1.2內容的展現

古詩詞的內容展現往往受到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古典園林亦如此:貴族園林、士流園林、文人園林、市民園林、鄉土園林都與當時環境密切相關。因此,現代園林的營造也要符合當今社會的潮流。現代人追求參與性,追求在體驗中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因此該“新中式”庭院結合當下時代潮流營造了一個體驗的環境。庭院體驗區根據主人愛好及需求設有農作物與藥材種植區,將農作物和藥材作為新的景觀意象結合現代構成方式引入該庭院。庭院主人可以在此尋到收獲的喜悅,尋到遠離喧囂城市,回歸恬靜田園的感受,從而得到心靈上的放松。一個具有詩意的景觀,應該是體驗式的景觀。只有體驗式的景觀,才能使人們和大自然對話[7],才能達到情感上的滿足與共鳴。

古詩詞的內容展現經常使用一些技巧,例如節奏韻律、小中見大等。古典園林常用的營造法式、植物栽植方式即能形成韻律感和節奏感,“一拳代山、一勺代水”即為小中見大。

晨輝會所新中式庭院設計中,入口到主體建筑的景觀道兩邊分別采用長方形靜態水景,結合植物盆栽、仿照隔扇門的景觀小品,形成帶有節奏韻律感的景觀序列;休閑區的石景營造體現出山體連綿不絕的觀感。

3.1.3情感的表達

唐代王昌齡曾提出“詩有三境”之說: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詩人通過各事物為載體抒感,古代造園家通過園林要素為載體表達內心向往。該“新中式”庭院景觀設計通過“三境”達到情感上的升華:1)物境―景觀結合本土的人文環境、文化特征及城市整體風貌進行設計,例如入口景觀區的盆栽采用當地銅鍋的形式,隔扇門結合澄江傳統刺繡形成具有當地文化特征的景觀小品等;2)情境―營造一個休閑娛樂的環境,通過景致使觀者心情愉悅;3)意境―境生于象外,庭院主人及親朋好友賞景、體驗,從中感受到遠離喧囂城市,回歸恬靜田園的美好生活。

3.2場景詮釋

3.2.1景點設計

無論是以詩詞造園還是以詩詞點景,都是結合周圍景致,當下所感而為之。因此,景觀感受的不同使得“新中式”景觀設計不能盲目照搬傳統元素。庭院休閑區主要體現“休閑”二字,木結構亭子的布置能很好地與周圍環境融合在一起,追求生態自然的效果。亭子頂局部采用玻璃材質,既可透過陽光,又可擋雨,還可以觀星星,傳統木質與現代玻璃并置在一起,反差和對比易產生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觀細部。該區域“前觀―‘小荷才露尖尖角’;臥看―‘牽牛織女星’;仰望―‘舉杯邀明月’”,在此可享受一種休閑愉悅的生活方式,為古詩的現代演繹(圖2)。

3.2.2景點命名

現今景點常常使用一般化的題名,例如“美食廣場”、“湖心亭”等,文化性不足,無法引起觀者的

聯想。景點的命名要符合景觀所要表達的內容,“新中式”景點命名如果完全照搬古典園林中的名字,可能太晦澀,也可能與景點不符。景點的命名原則是要使游者觀其名便知其意,盡可能達到“問名心曉”的效果[8],從而激發人們的聯想而創造意境,以有限空間營無限意境?!靶轮惺健本包c命名可以用家喻戶曉的古詩,亦可以用新詩,也可以較自由隨意,能傳達思想即可。圖2當中的景觀休閑亭取名“臥看星亭”,直觀地表達了該處設計的用意,也能使游覽者從中體會到一種閑散愉悅的生活方式。

4小結

古詩詞與古典園林存在很多相似性,它對園林的影響一直存在,研究其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可以挖掘出適宜的傳統元素、技巧、文化思想等,使其恰當地運用到“新中式”景觀設計當中。并且該方式也可借鑒到其他與園林相關的學科,從而使“新中式”景觀研究更全面?!靶轮惺健本坝^是從中華文化的根上生長出來的,更加貼近人們對清雅含蓄的東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最符合國人的審美需求和精神需求,最易引起國人情感上的共鳴[9],值得熱切關注與積極研究。景觀學科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涉及多學科知識,古詩詞只是其中的一小方面,“新中式”景觀的研究之路還很長遠,尚處于探索階段,如何對傳統景觀進行繼承和創新,還值得人們從多個角度深思與實踐。

參考文獻:

[1]孟兆禎.風景園林夢中尋―傳統園林因融入中國夢而更加輝煌[J].中國園林,2014(5):5-14.

[2]張艷.“文化場景”特質與景觀風格形成[J].城鄉建設,2012(7):41-42.

[3]陳從周.中國詩文與中國園林藝術[J].揚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3): 41-42.

[4]廖汀滬,石小文.中國古典園林與詩的融合[J].三明職業大學學報,2000(2):63-66.

[5]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第3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305.

[6]章采烈.中國園林的標題風景―園林楹聯類析[J].中國園林,2002(2):67-70.

篇8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7-0332-01

在做園林設計的時候,人們發現,西式的園林設計雖然有種種優勢,然而中式的園林設計更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人們需要一種既能具有中式園林設計的特點,又能滿足現代人的功能需求的新式園林,新中式園林設計由此而誕生。

一、新中式園林的設計概念

中式的園林,有一套獨到的審美藝術特點。比如中式的園林重視園林的“意”,它要求園林的整體設計能夠體現出一種余味不盡的意境美;它要求園林體現出“真”,它認為如果園林露出人工的匠氣,就顯得矯柔造作,這就落了設計的下乘;它要求園林體現出“趣”,這是指園林的山、水、亭、閣等每一處都能體出現如詩如畫的意趣,使每一處山水都能供人品味、賞玩。

中式的園林設計至今被人們借鑒、模仿。然而中式的園林具有風雅有余,活潑不足的特點,人們希望現代的園林創作能結合中國古典園林的神韻,又能滿足現代人人的功能需求,部分園林設計者將這兩者結合在一起,設計出一種提煉出古典風貌,又具現代風味的新中式園林設計。

二、新中式園林的傳承方式

1 設計特征上的傳承

中國的古典園林一般為貴族使用的園林,它們的占地面積大、對環境的要求高,這些園林有個人賞玩和品味的味道。新中式園林傳承了古典園林風雅、美觀、大氣、對稱的特點,然而在表現手法上更加靈活,新式古典園林在整體設計上強調風雅,在局部設計上結合歐州園林設計上多種方式組合的特點,這種組合方式既適合現代人多元化的審美需求,也能讓現代年青人感受到中國古典園林蘊含的古典神韻。

2 設計形式上的傳承

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形式講究疏密有致、虛實有致、動靜有致等。它要求縱觀整個園林,為一幅優美的風景畫,細觀園林的每一種景點,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中看,都能構成一幅風景畫。中國古典園林還要求景中含詩、詩中含景,即園林的每一處景色都要有如詩如畫的意境。新中式園林不僅結合了古典園林設計的特點,還揉合進后現代主義的表現手法,比如它用一種顏色來代表整個園林的風格;它用符號化的元素來代表整個景點要描述的意義等。

3 設計功能上的傳承

中國古典的園林在功能上比較單一,它僅僅只為滿足貴族的生活需求而設計,新式的古典園林結合古典園林與四合園的設計方法,在中式古典園林中設計餐廳、KTV、洗浴等功能建筑,使古典園林本身既具有審美的功能,又具有娛樂消費的功能。

三、新中式園林的設計方法

1 植物景觀的設計方法

中國的古典園林的植物景觀設計講究層次的設計,即要求多種植物共同配合構成一個景觀、多種形狀的植物構成一個景觀、用動靜結合的方法構成一個景觀。新中式園林既結合古典園林的設計方法,又要突出簡潔、環保的設計思路,這使園林景觀設計在具有中國氣息的同時又具有現代設計理念。

以深圳萬科第五園的植物生態墻為例,參看圖1,它依生態墻的高矮與功能需求,布置了竹、喬木、植物盆景、水生植物等,這些植物既高低錯落,顯示自身的生態美,又使原本單調的水泥生態墻具有生趣,使人們看到這些綠色植物,就聯想到綠色環保的概念。這種既結合古典園林的層次性設計方法,又體現出現代設計功能概念的設計方法,這種新古典園林的設計方法具有很好的審美藝術效果。

2 顏色風格的設計方法

中國古典園林設計很重視顏色的應用,比如人們談到“朱門酒肉臭”,就是指人們認為紅色代表著威嚴、正統的意思,同時紅色也代表喜慶的意思。中國古典園林會把自然景觀與顏色的布置結合在一起。新中式園林的景觀承襲這一特點,然而在顏色的應用上更靈活。

以北京易郡的四合園設計為例,參看圖2,該園應用青磚制作仿垂花門、應用青灰石色構筑四合院的顏色、用土黃的門顯示出古老的色彩,而綠色的植物又給古老的建筑帶上自然的古典氣息。這座四合院用古老的色彩營造出古老的氛圍,人們進入這座四合院中,仿佛回到中國過去的那個四合院建筑為主的時代。

3 符號意蘊的設計

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很重視符號的應用,它應用符號的意蘊傳達一種意境。中國古典園林中較常用的符號為:五行符號、植物四君子符號、動物紋樣符號等,應用這種符號,它能創造出一種詩意。中國古典園林承襲了這種設計方法,且突破了這種設計方法。以深圳萬科第五園的小庭院設計為例,參看圖3,它的房內布置以竹為盆景、以梅為虛擬像框、象征吉祥的紋樣布置在座椅上;隔著窗欞,人們能看到廊外的燈籠,燈籠上有抽象的福、祿、壽紋樣,這種符號的虛實相間用法、內外結合的用法,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吉祥、長壽等中國古典意蘊。

4 空間層次的設計方法

中國的古典園林有虛實相間的布置方法。即它的空間分隔可用墻壁、欄桿等實體;也可用景、水等自然景物;還可以用光、影等虛體。它講究空間的布置要虛實相生,讓人產生無限的聯想。新中式園林借鑒了這種設計手法,并在功能上進一步突破這種設計方法。

比如以深圳萬科園的框景設計與對景設計為例。參看圖4,圖4的左圖為框景設計,它利用圍墻分隔出空間,用欄桿分隔出另一道突間,而這道圍墻遠遠觀去,如一個相框,它框住人們視線之內的美景,形成一種獨特的畫面感和層次感。右圖為對景設計,該圖上紅色的木走廊既圈出步行道的范圍,又構成一種幾何形狀的空間美感。(見圖4)

四、總結

中國古典園林有其獨特的藝術美,人們希望能在享受古典園林藝術美的同時,又能讓這種美能適應時代的需求,于是這就形成新中式園林設計的風格。新園林設計的風格,既能設計出大型古典園林,也能設計生活建筑、商業寫字樓等,它是一種既具古典風味,又有實用價值的園林設計方法。

參考文獻

[1] 楊麗倚.李娟.許先升.新中式景觀對傳統景觀的傳承[J].北方園藝,2012(01).

[2] 李琦.現代環境空間對古典詩詞意境的再現與演繹――以蘇州博物館新館為個案的解讀[J].裝飾,2011(06).

篇9

中圖分類號:P901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我國景觀設計方式方法的完善、成熟,奢華的歐洲裝飾風格已逐漸不適應城市建設的發展。如何提倡將傳統景觀設計和現代住宅設計相結合,創造出“新中式”的景觀設計文化,使我國當代的居住環境有自己的特色成為人們越來越關注的話題。

1 新中式概念

中國人自古認為造園是一種藝術,而藝術是一種文化,自然,中國古典園林就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抹去的鶯彩。新中式景觀是中國現代園林在探討和實踐中國當代園林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的道路中產生,其發展還處于初期階段。

新中式景觀是傳統中國文化與現代時尚元素在時間長河里的邂逅,以內斂沉穩的傳統文化為出發點,

融人現代設計語言,為現代空間注入凝練唯美的中國古典情韻,它不是純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過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將現代元素和傳統元素結合在一起,以現代人的審美需求來打造富有傳統韻味的景觀,讓傳統藝術在當今社會得到合適體現,讓使用者感受到浩瀚無垠的傳統文化。

新中式景觀設計是目前將中國古典園林揉進現代景觀的的一種趨勢。它結合了現代的功能需求,以當代的景觀設計語言表現傳統中國園林的精神內涵。摒棄程式化的東西,在中國古典園林精髓中尋找寓意、內涵與元素。賦予現代景觀審美的形式和手法,刪繁就簡、摒棄瑣碎,在設計語言上進行創新,在具體造景手法上追求意境。這種現代景觀既保留了中國傳統文化,又體現了時代特色。突破了中國傳統園林中沉穩有余,活潑不足等常見的弊端。

2 新中式景觀設計主要運用元素

2.1中式傳統飾面運用

在我國古典園林設計中,對道路、平臺的鋪設質量的要求十分嚴格,從選擇鋪設材料到材料組合方法、色彩選取、搭配以及工藝等各個方面,都要進行嚴格控制,從而保證各要素之間和諧且具有韻律感,使景觀更加具有觀賞性。

新中式景觀中傳承傳統的鋪裝手法和紋理,又結合新材料有所創新,使景觀更具現代感。如傳統的青瓦白墻到新中式的灰洞鏤空墻;傳統的壁雕照壁到新中式結合水景的照壁,不但飾面材料上更具豐富,形式上也化繁為簡,更具親和力。

2.2 中式傳統符號運用

運用多種中國傳統符號,將其以抽象或簡化的手法來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內涵。運用形式多種多樣,或鑲刻于景墻、廊架、景亭、地面鋪裝、座凳上,或以雕塑小品的形式出現。例如將古典園林中的冰裂紋圖案運用于景墻中,后植竹子,形成虛實結合的景觀;又例如在廣場中選擇各種不同中國字體、高低起伏的書法字塊組合成得字塊陣布置于一塊幾何與自然型水池相結合的空間中。類似這樣的傳統元素與現代空間結合的手法能夠很好的體現現代中國人對古典文化的追憶與傳承。

2.3 中式傳統植物的配置

新中式的植物配置講求中國傳統空間感受和文化意境。根據不同的造園手法搭配不同的植物配置,有虛有實,高低錯落。在主景處則選用特點鮮明的造型植物作為視覺焦點。新中式的植物造景既傳承了中式園林傳統的意境,又彰顯了簡潔的時代特征。

多品種多層次是古典園林植物種植的手法,新中式景觀植物種植在秉承了古典造景原則的前提下把修剪整齊和自然型的植物進行混搭配置,一般只有2~3層,品種選擇比較少,形式穿插簡單。多選用中式韻味鮮明的荷花、垂柳、梅、蘭、竹、菊、迎春等植物來營造出具有中國文化意境的景觀空間感。

2.4 色彩的選擇

傳統中式景觀設計由于各種原因使得顏色受到了使用限制,如黃色為皇家園林中方可使用的色彩;常見的古典中式景觀設計色彩選擇以黑白灰為主色調,粉墻黛瓦,達到幽遠空靈的視覺效果。

新中式景觀設計主要選用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幾種色彩,即所謂的“國色”,以中國紅、琉璃黃、長城灰、玉脂白、國槐綠為主,結合木原色黑色等,來營造崇高、喜慶、祥和、寧靜、內斂的“新中式”景觀空間。中國紅、琉璃黃一般用于大門、廊架、景觀亭、景墻等景觀構件上,突顯崇高、喜慶、祥和的氛圍;長城灰主要用于地面鋪裝、景墻貼面、景觀建筑、座椅等小品上,來突顯景觀寧靜、典雅的氛圍;玉脂白主要用于景墻飾面、雕塑、地面散置石等,營造純潔、高雅、吉祥如意的景觀氛圍;國槐綠主要用于植物色彩的選擇,以綠色為主,點綴一些開花植物,為營造寧靜、優雅的氛圍做好鋪墊;黑色常用于鋪裝、小品、廊架、亭等,營造沉穩、內斂的空間氛圍;木原色是體現自然的色彩,以灰色、白色等搭配通常用鋪裝、臨水欄桿、小品構架等,體現“新中式”景觀設計沿襲中國古典園林“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造園特點。

2.5 地域人文風情元素的運用

中國自古就是個地緣廣闊的國家。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風貌各有不同。新中式景觀設計中也應考慮“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不同的風俗、風情,配合不同的地域風景、建筑樣式進行景觀配置。

3 新中式景觀設計手法的應用

新中式景觀設計保留了中國傳統的造園手法,以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對景等手法為主,添加現代的構景元素,以達到景觀在不同視角的多變效果,體現小中見大的設計理念。如花園主入口結合地庫出入口,采用障景與漏景結合的造園手法,設計上以影壁為母題,材料上以具有民族特色的小青瓦為元素展開,流水瓦墻體現中國傳統風格,可謂古材新作。景墻將美景置于其后,達到欲揚先抑的景觀空間效果。同時,半透的景墻和搖曳的竹影形成了通而不透的漏景視覺效果,水墻折射出“檐下聽雨聲”的詩意境界;漏墻虛實結合,漏景的造園手法豐富了景觀層次,現代簡潔的漏墻虛實結合,竹子若隱若現,含蓄雅致。地下車庫人行出入口建筑體量較大,又正好位于中軸線上,流水景墻有效的進行視線上的遮擋,使主入口有景深感。

4 對新中式景觀設計的體會

4.1傳承優秀的古典園林設計理念

在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長河中,優秀的傳統古典園林作品比比皆是,其設計理念有許多都值得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工作者學習與借鑒,這種借鑒不是簡單的照搬,而是在大量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對其合理、科學的理念進行創新與升華,并有效運用到“新中式”景觀設計中,使其更為符合現代人的居住要求以及生活模式,促進其生活環境的整體和諧。

4.2充分融合各種設計元素并使其合理

景觀設計需要用到大量的設計元素,比如山、水以及各種花草,甚至會運用到一些可以促進景點更為靈動富有生機的動物元素,比如水域內養殖的觀賞性錦鯉、水禽等。在“新中式”景觀設計中,要充分利用各種元素進行設計,并確保各種元素選用以及搭配的合理性與科學性。比如植物的選擇上可以多運用功能性植物以防止區域內出現環境污染問題。

結束語

新中式景觀設計不僅要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需求,還要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在傳承中國古典文化意蘊的同時,還要對其進行發展與創新,確保中國優秀文化得以弘揚,并促使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不斷的改善與提高。

參考文獻:

篇10

新中式植物景觀是當下中國城市景觀中較為流行且為廣大群眾所接受的一種園林綠化形式。它不完全遵循中國傳統園林對“意境”的表達,又不同于西方“規則”的特點,也不同于生態上的純自然植物景觀。其符合現代中國大眾審美情趣,是現代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故稱之為“新中式植物景觀”。

1 新中式植物景觀的歷史淵源

新中式植物景觀的出現建立在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熏陶的基礎上,并在成長中對世界各種優秀園林藝術進行吸收。以1999年昆明舉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為重要節點,集中體現了當時繼承和發展傳統園林藝術的成就,成為中國對現代園林探索的起點。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各地園林建設也飛速發展,國外園林理論和手法也被大量引入,歷經10多年的快速發展,園林植物配置水平在實踐中逐漸提升。

1.1 中式傳統園林藝術

我國傳統造園歷來重視植物配置,除了要因地制宜進行植物種植,重視文人雅士之趣味,還追求植物單體的姿態和線條的自然之美,表現出繪畫的意趣,強調要有“古意”、“畫意”。樹木花卉選擇受文人所標榜的古、奇、雅的格調影響,講究體態瀟灑、色香清雋、堪細品玩味、有象征寓意等。在我國傳統園林中有“小中見大”特色的園林藝術――中國盆景。它是活的藝術品,主要造型材料為花草樹木,具有生命的特征和生長發育的規則,是藝術的再創造,很注意寫意和抒情。盆景藝術是我國當代園林人對園林空間的把控、意境營造具有重要參考意義。這對植物的栽培、整型、管理等理論和技術方面的培育和發展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1.2 英國風景式園林

英國風景式園林以大面積的草地和樹叢為主,與園外的牧場和樹林完全融合在一起,形成獨特的疏林草地風光,是在英國的地理和農業背景下誕生的,是風景園林師們利用場地的“潛質”并加以“改進”,使其更接近他們自然美的產物。開敞的視覺空間,能夠完全與自然融合,人們可以在草坪上開展各類活動或游戲,使得這種人工景觀成為人們認識自然、接觸自然的窗口。疏林草地因造價低、管理簡便,可滿足大量游人自由活動而多用于現代休閑式城市公園中。正如18世紀中葉歐洲包括園林在內的藝術領域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國的熱潮。改開以來,我國也曾有過學習西方園林的熱潮,其中英國風景式園林這種具有強烈自然特征的“田園牧歌”式的景觀形象迅速被中國園林界所推崇,草坪――樹叢的模式在我國公園、城市綠地甚至道路綠地都有廣泛地應用。

1.3 花境藝術

花境的產生和發展都源于英國花園,英國人對園藝一直鐘愛,尤其熱衷于花卉栽培。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就通過搜集和育種得到了宿根植物,這些宿根植物更適合在喬木空間下混合栽培,提高植物景觀的豐富程度,因此,形成混合花境。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文化的交流,花境得到了廣泛應用,不僅提高了園林綠化的藝術性,也體現了花境在城市建設及生態園林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1.4 綠植模紋技術

模紋花壇是中世紀歐洲園林最具代表性的植物配置手法之一。它絢麗多姿、雍容華貴的特性與歐洲獨特的建筑風格相映成趣,在文藝復興時期譜寫了其生命最輝煌的篇章,至今仍有深遠影響。古羅馬人發明的植物修剪技術讓規整式種植的藝術形式成為西方園林的重要標志。規整式植物種植建立了一種秩序感,表達人的能力可以戰勝自然界的雜亂無序,并建立一個平衡有序的社會。經過精心修剪后的植物在體量、姿態等方面都相對固定,從而能夠與建筑物、自然環境保持著穩定協調的形態、尺度和比例關系。

在我國城市綠化快速發展時期,綠植模紋因為具有良好的景觀可控性,豐富多樣的裝飾性,管理技術要求低等特點而被廣泛接受。模紋圖案發展成更加自然、自由、多樣、現代,充滿了設計感,呈現出生態化、群落化、裝飾化的特征。綠植模紋與其它植物材料共同組成了新中式植物景觀豐富多彩的景觀形態。

1.5 植物生態學理論

20世紀初,植物群落學的誕生,揭示了植物與植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辨證關系。人們在對人工環境的營造中開始嘗試通過分析自然群落組成,尋找相對穩定的植物關系,并以此為依據進行人工植物種植。因為采用了自然頂極群落中的主要植物進行種植,人工營造森林景觀的形成要比物種自然演替形成目標景觀快很多。

我國傳統園林是在道家思想指導下發展,遵循“師法自然”的造景之路。進入現代社會,園林植物景觀營造已經從簡單的感官模仿發展到用現代科學理論指導設計。由于思想上早已經與生態學相統一,我國的園林工作者很快就能接受現代科學的方法和理論,并且在實踐中付諸實施。杭州花港觀魚公園牡丹園就是人工營造植物群落,并且形成優質風景的典范,真正做到了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宛如天開的境界。

2 新中式植物景觀的特征

2.1 中西結合的審美標準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滲透與交融,當代中國人形成特有的雙重思維方式和審美標準:一方面繼承了中國傳統哲學和傳統美學的思想;另一方面學習了科學和西方美學思想,接受了節奏、韻律、對稱和平衡的西方審美觀。人們在園林欣賞上追求自然之美、風韻之美,講究“意境”月。

2.2 與地形相結合增加表現力

植物景觀是通過平面的布局形成優美的立面形態來觀賞,場地的平整或起伏直接影響植物景觀的觀賞效果。英國的自然式風景園林景觀所描繪的起伏山坡、草地、樹叢牧場景象對人們的觀賞影響巨大。我國的傳統造園中要求“頗有野致”、“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重視對自然地貌景物的藝術化模擬。高低起伏的微地形能夠很好地在不太寬裕的場地中將植物群落的高低錯落表現出來。

2.3 植物材料的應用

新中式植物景觀是以地形為體態,木本植物為骨架,灌叢、花卉、地被為裝飾的基本手法,使得植物景觀呈現立體、豐富的群落形態,充分發揮植物個體本身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所使用的植物材料分成上、中、下3層。上層植物一般為大喬木、小喬木或灌木,能夠在場地中起到構圖的骨架和意境的營造作用。中層植物多為小喬木、灌木類,是新中式植物景觀中最主要的觀賞部分,景觀的豐富度最高。下層植物主要為灌木、花卉、草坪等植物,在景觀中起到烘托和豐富景觀形象的作用。

3 基本景觀類型

追求自然是中國園林的一個基本特點,中式園林植物的配置以自然為模擬對象,通過對自然美景的發現,掌握了構成自然美的組合規律而創造出表達出源于自然但高于自然的理想之美。新中式植物景觀按照模擬的自然植物美景形態大致可以分為林緣型景觀、疏林草地型景觀和特色花卉型景觀3類。

4 新中式植物景觀營造的基本手法

4.1 場地要求

新中式植物景觀營造一般位于綠地入口、交通交叉口、節點等處,一般多為方形或長條形,長度約30~50m,縱深寬度約15~45m。根據現狀條件和設計構思形成緩坡或微地形,經過精心的整理形成較為均勻、平整的綠化場地。

4.2 植物材料

根據場地條件、觀賞視角、造景構圖需要,上層植物一般為冠形優美,造型古樸的大小喬木,根據造景主題可為落葉或常綠樹種。南京地區常見的植物有:樸樹、櫸樹、銀杏、國槐、烏桕、榆樹、白玉蘭、廣玉蘭、楓香、三角楓、桂花、羅漢松等。中層植物多為小型觀花喬木、灌木類,是新中式植物景觀中最主要的觀賞部分,景觀豐富度也是最高的。南京地區常見的植物有:桃花、紅楓、雞爪槭、紫荊、五針松、海桐、紅葉石楠、黃楊類、龜甲冬青、杜鵑類等。下層植物主要為灌木、花卉、草坪等較矮的植物,在景觀中起到烘托和豐富景觀形象的作用。南京地區常見的植物有:月季、鳶尾、花葉蔓常春、金邊麥冬、紫葉酢漿草、虎耳蘭、花葉絡石、長春花、醉蝶花、迷迭香、掃帚草、黃金菊、玉簪、麥冬。自然高度在70cm以下的多年生宿根或一、兩年生花卉常用于林緣、林下的花卉型景觀的營造,南京地區常用的植物有:德國鳶尾、宿根福祿考、大花金雞菊、千屈菜、堆芯菊、花葉秋海棠、紫露草、鼠尾草等,一些觀賞草也成為這類景觀營造的常用品種,如歐根石菖蒲、日本血草、矮生蒲葦、狼尾草、芒、玉帶草等。

4.3 比例與尺度

植物景觀配置與營造是將自然美典型化的過程,遵循著統一、均衡、比例、尺度、韻律和序列等美學規律,是一項較為完整的造型手段。新中式植物景觀營造中對比例與尺度依照觀賞者的觀賞狀態、場地情況以及植物材料自身的大小具有數量化關系。植物景象的特征表現在構成景觀的植物與場地,植物間的比例和尺度的變化。中國山水畫有“丈山尺樹,寸馬豆人”的畫論,強調的是景觀各元素的比例關系,組成群落的植物在豎向上同樣有類似的關系。植物景觀觀賞過程中觀賞者與植物主體造景群落的間距約為植物群落主體高度的1~3倍,這樣觀賞者能夠在較為輕松的狀態下平視觀賞到植物群落全景。通常情況下,要使得觀賞者對建造的植物群落景觀保持動態中凝視30~50秒的時間,以步行速度60m/分鐘計算,一組植物景觀大約間隔30~50m。上層植物高度是中層植物群落高度約3~10倍,中層植物高度約為下層植物的2~8倍,形成具有較為清晰的對比關系。

4.4 特色營造

新中式植物景觀形式相對穩定,一般要突出植物在色彩、形態、季相上的變化和景觀空間以及藝術主題的營造。首先,追求意境是中國園林的一個顯著特點,傳統園林以表達山水畫意、自然環境和文人情趣為主,到了現代,園林為更多的普通大眾服務,意境和景觀主題的表達現顯出多樣化、特色化特征。其次,骨架植物是植物景觀最為重要也是最顯中式風格特色的要素。在品種的選擇上要重姿態,以古樸、秀雅、蒼勁、奇特為好,且植物葉色豐富,整體植株風韻要清秀,能夠“入畫”。在實際布置中以山水畫論做為指導,如“二株一叢、必一府一仰、一欹一直、一向左一向右”,“樹石布置、須疏密相間、虛實相生”等,布局中也經常應用賓主、疏密、虛實、露藏、呼應、取勢等造景手法。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丰县| 墨江| 德令哈市| 汉寿县| 廉江市| 车险| 合阳县| 麻江县| 衡阳市| 巴彦县| 建平县| 墨竹工卡县| 乌兰察布市| 洛扎县| 黄浦区| 郸城县| 临洮县| 通化县| 宝丰县| 马龙县| 龙胜| 文登市| 贵州省| 邮箱| 承德县| 洞头县| 常德市| 合山市| 噶尔县| 太保市| 抚宁县| 阳原县| 乌海市| 方正县| 阳高县| 哈尔滨市| 嘉祥县| 惠来县| 武鸣县| 常熟市| 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