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肺部手術術后護理要點模板(10篇)

時間:2023-08-07 17:05:3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肺部手術術后護理要點,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肺部手術術后護理要點

篇1

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我院行頸椎前路手術89例,男57例,女32例,年齡21~80歲,平均51歲。其中頸椎間盤突出癥34例。頸椎病49例(脊髓型及神經根型),頸椎骨折與脫位3例,其他3例。采用椎體次切、鈦網植入、鋼板內固定4例,椎體次切或椎間盤切除取骨植骨、鋼板內固定81例,頸椎前路取異物1例,前路齒狀突螺釘內固定3例。采用局麻手術40例,全麻手術49例。手術時間平均2小時30分。

并發癥觀察及護理

(1)減壓相關并發癥:減壓相關并發癥是指手術減壓過程中由于操作,器械的刺激,直接挫傷,牽引過度和基礎疾病(椎管狹窄)的影響所發生的并發癥。

硬膜外血腫:與硬膜前方引流不暢有關,另外可能既往有脊柱手術史有關。既往有脊柱手術史增加了手術的難度,延長了手術的時間,同時出血量也明顯增加。本組發生1例,患者術后肢體感覺、活動等癥狀未改善,且出現快速進行性疼痛加劇,隨之出現左側上、下肢感覺麻木,肌力減退,進而出現運動障礙和呼吸困難等癥狀,遵醫囑急行MRI檢查,證實為硬膜外血腫,立即做好再次手術的準備。經再次手術減壓,消除了瘀血塊。本例因處理及時未造成嚴重后果,患者康復出院。護理要點:術后立即進行癥狀、體征的檢查,嚴密觀察患者四肢感覺、活動,重視患者的主訴,加強巡視。出現上述情況后,在上報給醫生處理的同時,予吸氧、心電監護,備好氣管切開吸引器等搶救物品,并做好再次手術的準備。

腦脊液漏:為后縱韌帶與硬膜囊粘連嚴重,手術分離或切除后韌帶時損傷硬膜囊所致。本組有2例發生腦脊液漏,表現為術后24小時內引流液為淡紅色液體,引流量多,第2天引流液顏色更淡,引流量無明顯減少。患者出現頭暈、嘔吐。發現上述癥狀后,立即將切口負壓引流改為普通引流,去枕平臥,采取嚴格的頸部制動,切口局部用lkg砂袋加壓。抬高床尾30°~45°,予頭低腳高位。同時報告醫生,遵醫囑靜脈滴注平衡液,必要時對切口進一步縫合。本組有1例患者做了硬膜囊縫合。值得注意的是,該患者在排除引流管之前,為了預防腦脊液繼續漏出壓迫氣管引起窒息,應先行夾管觀察,如出現胸悶、氣急情況應立即開放引流,避免壓迫窒息。拔管后24~48小時內也應嚴密觀察呼吸情況,確保呼吸暢通。患者經上述處理后痊愈出院。護理要點:術后24小時內引流液為淡紅色液體,引流量多,第2天引流顏色更淡,引流量無明顯減少時,應考慮腦脊液漏的發生,及時報告醫生并加強觀察。

(2)植骨融合相關并發癥:供骨處血腫,主要與供骨處為松質骨,容易滲血,患者早期如劇烈活動等原因有關。本組有1例出現供骨處血腫。經清除血腫切開引流對癥治療后痊愈。護理要點:推遲患者下床活動時間,對于血腫患者拆除縫線,清除積血并切開引流,積極抗炎治療,供骨處有引流者要保持引流暢通。

植骨塊部分滑脫,與術后頸椎前屈后伸幅度較大,擠壓植骨塊向前方移位,植骨塊過大,重擊后嵌入椎間隙,骨塊破裂后易移位,搬運不當,頸部制動控制不嚴有關。本組出現1例植骨塊滑脫,發現后立即返回手術室再次手術,經治療痊愈出院。護理要點:頸椎前路術后回到病房在搬運、翻身時要保持脊椎一條直線,避免頸椎前屈后伸幅度過大。選擇合適的頸托或頸外固定支架固定頸部,固定時間為3個月,嚴格限制頸部活動,平臥時頸部兩側用砂袋制動,嚴密觀察,如影響吞咽應及時報告醫生。

(3)入路相關并發癥:喉返神經和喉上神經損傷是頸前入路手術最常見的并發癥。

喉返神經損傷:喉返神經位于頸椎氣管食管溝內,在手術過程中,有些患者暴露頸椎間盤較困難,容易引起過度牽拉、誤夾、誤切而致喉返神經損傷,表現為聲音嘶啞等。本組有1例發生暫時性語言障礙。護士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安慰工作,減輕其恐懼心理。指導患者進行發聲訓練,患者出院時已恢復正常。護理要點:術后患者如果出現聲音嘶啞應分析原因,確定為喉返神經損傷者應向患者及家屬做好安慰工作。告訴其這是暫時性的,同時指導發音訓練,促進發音恢復。

篇2

本組13例復雜性脾切除患者中,男8例,女5例,年齡為31-42歲,平均為36歲;其中門靜脈高壓癥巨脾2例,輕、中度脾腫大伴脾周形成廣泛、致密的血管性粘連11例。

1.2 結果

13例患者中無1例手術死亡病例。術后并發癥4例,其中肺部感染1例、左膈下膿腫1例,均經積極保守或手術治療痊愈后出院。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術前多數患者擔心手術失敗,精神壓力大,易產生緊張和恐懼心理。護士應針對患者的病情、年齡、性格、文化程度等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向患者提供有關手術及自我護理的知識,增強患者康復的信心和希望;同時爭取患者家屬的配合,以消除顧慮,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主動性。

2.1.2 術前準備

術前對患者的心、肺、肝、腎等器官功能進行檢查,有異常者應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明確護理和監護要點,術前1d備血,術前晚給予溫生理鹽水灌腸,術晨置胃管時選用細軟的胃管并充分后輕輕插入,避免置管過程中發生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出血。

2.2 術后護理

2.2.1 評估患者術中情況

患者返回病房時,應與麻醉師認真交接,全面細致地了解患者麻醉及手術方式,術中出血、輸液、輸血及尿量等情況。詳細了解患者術中情況,有助于術后的病情觀察及護理。

2.2.2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尿量及脈壓差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注意面色有無蒼白、皮膚有無濕冷、皮下有無出血點、口唇及四肢末梢有無發紺等,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向經治醫生反映,爭取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2.3 胃腸減壓管的觀察

門靜脈高壓癥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門脈高壓性胃黏膜病變,加之手術創傷可引起應激性潰瘍,術后可出現胃出血,故需密切觀察胃管引流液的顏色及引流量,及時準確記錄24h胃管引流量,發現異常應立即通知醫師及時處理。

2.2.4 預防肺部感染及膈下膿腫

篇3

作者單位:453000 河南省新鄉市第二人民醫院

近年來,胰十二指腸腫瘤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我國人口死亡的十大惡性腫瘤之一。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是一種復雜且對患者有侵襲性的手術,如果術后護理不當,甚至會危及生命。我科自2007年2月至2010年10月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60例,通過護理觀察,療效滿意,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齡35~78歲;均施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經治療及精心護理,患者術后消化功能恢復良好,且并發癥少,效果良好,均順利康復出院。

2 護理

2.1 一般護理 向患者及家屬講明手術治療該病的重要性,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有關該病的知識,增強患者對手術治療的信心。因手術范圍廣、時間長、患者衰弱,要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每15~30 min測量血壓、脈搏、呼吸1次,術后24 h給予心電監護,待血壓、脈搏、呼吸平穩后改為每4 h測量1次,持續3 d,根據血壓、心率、尿量調整輸液速度及量,維持有效血容量,記量24 h出入量,注意口腔及皮膚護理;患者術前多合并糖尿病,術后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等升血糖激素升高;或胰腺大部分切除術后,胰島素分泌減少,使術后血糖升高[2],應遵醫囑監測血糖。

2.2 營養支持 嚴密監測電解質和酸堿度,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輸液勿過多過快,保持液體進出平衡;靜脈補充所需營養,輸入人血白蛋白、新鮮血、血漿,糾正低蛋白血癥;早期進行腸內營養,良好的營養狀況可以增加手術的耐受力,可提高免疫力及手術質量,且可減少并發癥。

2.3 胰瘺 胰瘺是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常見[1]和重要的并發癥之一。妥善固定好引流管,引流管的長度要留有翻身的余地,要防止套管滑脫;嚴格無菌操作;調節好吸引壓力;控制沖洗速度:根據沖洗液混濁程度,調節沖洗速度,早期快速沖洗,之后持續緩慢沖洗;引流瓶內吸出的液體要及時傾倒,每24 h更換1次,并做好記錄;術后要注意腹腔引流的性質和量,測定其中淀粉酶,一旦發生胰瘺,早期應保持引流通暢,漏出液較多時應用負壓吸引,可給善寧0.1 mg2次/d皮下注射,并保護腹壁皮膚,胰液漏出在適當處理后常可自愈。

2.4 出血 胰十二指腸根治術因手術范圍大[3],吻合口多,腹腔內出血多發生在術后48 h內,應密切觀察腹腔引流液的性質和量,嚴密監測心率、血壓、尿量的變化,本組1例出現腹腔內出血,因發現處理及時未造成不良后果,應注意患者若出現煩躁、口渴、脈搏快、血壓下降為失血性休克的表現,應考慮腹腔出血的可能,一旦明確診斷,立即予以止血藥物:如立止血1 ku肌內注射,1 ku入壺,并補充血容量,輸血等抗休克治療,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必要時手術探查及止血。

2.5 肺部感染 每天進行室內通風2次,限制探視;定時翻身、叩背;鼓勵患者早期床上活動;切實做好口腔護理2次/d;觀察呼吸的變化,加強聽診,同時留痰液做培養,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據。本組無一例肺部感染發生。

2.6 應激性潰瘍 應激性潰瘍多出現在術后1周左右,與手術創傷較大,患者應激程度較低,體內激素分泌增加有關;為減少應激性潰瘍的發生,術后應使患者做好充分準備以減少精神應激,術中盡量縮短時間,術后給予營養支持,術后預防用藥:給予0.9%鹽水250 ml,泮托拉唑40 mg靜脈點滴1次/d,一旦發生應激性潰瘍,立即給予0.9%鹽水100 ml,加凝血酶1000單位胃管注入,閉管1 h,每4~6 h重復1次,直至胃管內血性液消失。本組有2例發生應激潰瘍,因及時處理均痊愈。

2 結果

本組手術均獲成功,術后7~12 d拆線,除1例出現肺部感染、2例應激性潰瘍經及時對癥處理均全愈,術后未發生繼發性出血、胰腸吻合口瘺等并發癥,患者術后消化功能恢復良好,并發癥少,治療效果良好,均順利康復出院。

3 小結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較復雜,創傷大,極易出現并發癥,胰腺癌患者往往全身情況較差,為術后護理增加了一定難度。加強手術后病情的觀察和精心護理是非常重要的,護士應熟練掌握術后護理的要點,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手術的成功率,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篇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ttention points and preventive care of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hemoptysis in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ethods By reviewing the clinical date of 15 patients ,combined with literature analysis,discussed the emergent surgical perioperative care elements.Results Although this group had a higher complication,after intensive care, achieved good results,no cases had care complications.Conclusion For patiens with sever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 have to do a good job of psychological care, pay attention to perioperative nursing.

【Key words】 emergency surgery;massive hemoptysi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nursing

大咯血是危及患者生命的肺科急癥,如經積極的內科治療后大咯血仍難以控制者,常需急診手術治療。胸外科護士應熟練掌握搶救措施,爭分奪秒做好各項術前準備工作,確保手術順利實施;細致、周到地做好術前各項護理操作。我科為15例重癥肺結核大咯血患者實施了急診手術,療效滿意。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科在2005年12月-2009年12月間共收治重癥肺結核大咯血患者15例,均為男性,年齡在28~55歲之間,平均年齡40.5歲。咯血量在短時間內超過500ml以上。初次咯血1例,反復咯血14例。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防止窒息 大咯血時病情兇險,隨時危及患者生命,防止窒息是貫穿于整個治療和護理過程的一項重要措施。當患者發生窒息時,應準確判斷窒息原因:如為大咯血引起的呼吸道阻塞,立即給予采取頭低腳高俯臥位,并輕拍背部,以利血液、血塊流出,或迅速用吸引器吸出積聚在呼吸道的血液、血塊,必要時行氣管切開術[1]。本組病例1例因大咯血引起呼吸道阻塞發生窒息,經積極采取搶救措施,患者轉危為安。

2.1.2 心理護理 患者常因病情嚴重,對手術方式不了解,害怕疼痛,擔心手術效果而產生焦慮、恐懼心理。因此,加強術前宣教及心理護理至關重要。護士應理解患者,耐心傾聽患者訴說。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手術的目的、意義、操作方法、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不適感及預后等,解釋該手術的重要性、止血徹底。以消除患者緊張心理,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1.3 患者準備 術前做好普魯卡因、青霉素等藥物過敏試驗,進行有效咳嗽、排痰訓練,備皮、查血常規、出凝血時間、肝腎功能、乙肝兩對半及抽血交叉備血等。

2.2 術后護理

2.2.1 保持呼吸道通暢及心電監護 患者術后安置在監護病房,立即給予吸氧、心電監護,根據血氧飽和度情況調節氧流量。當患者麻醉蘇醒且生命體征平穩后取半臥位,并協助其進行有效地咳嗽排痰,配合霧化吸入,每日2~3次,常規霧化吸入1周。如經排痰困難者,給予經口鼻腔吸痰,嚴重影響呼吸功能的,行氣管插管術或氣管切開術。本組病例術后經以上積極處置,均能保持呼吸道通暢。

2.2.2 引流管的護理 術后3h內,每15~30min觀察記錄引流量1次,并定時擠壓胸腔引流管,觀察引流瓶內水柱波動的情況,以保持通暢。若術后持續排出大量血性液在150ml/h左右,持續3h以上,說明胸腔內有較大活動性出血,應立即報告醫生處理;并遵醫囑輸入新鮮紅細胞懸液及冷沉淀等。如出血未停止,必要時行開胸探查術。術后72h后,胸腔內已無氣體排出,胸片提示肺復張良好,胸腔引流液在100ml/d以下,無感染征象,聽診呼吸音正常,則可拔除胸腔引流管,反之則延長置管時間。

2.2.3 控制輸液量及速度 肺切除后肺泡-毛細血管床減少,故應嚴格控制輸液量及速度,防止前負荷過重導致肺水腫。全肺切除術后應控制鈉鹽輸入,一般成人補液量控制在1000~1500ml/d以內,并嚴格控制輸入速度。

2.2.4 嚴密觀察咯血是否停止及監測生命體征 肺部手術對患者損傷重,并對呼吸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故術后應嚴密觀察病情,定時監測生命體征并詳細記錄。密切觀察患者神志、呼吸、面色、末梢循環以及咳嗽、咳痰,痰中帶血情況,判斷咯血是否停止。本組病例術后病情穩定,咯血停止。

2.2.5 有效鎮痛及并發癥預防 肺手術后切口較大,切斷肌肉多,引流管穿過肋間使肋間神經受壓,因而手術后疼痛劇烈。導致患者不敢咳嗽、咳痰。術后可給予口服鎮痛藥,必要時度冷丁肌肉注射,以利咳嗽、排痰,促進肺復張,減少肺部炎癥發生,同時患者得到良好休息。本組無一例肺部炎癥發生。支氣管胸膜瘺是肺切除術后嚴重并發癥之一。其原因主要有:(1)支氣管縫合不嚴密。(2)支氣管縫合處感染、破裂。(3)支氣管殘端血運不良。(4)患者嚴重營養不良。一般在術后1周發生:表現為體溫正常后再次升高,刺激性咳嗽、痰中帶血或咯血痰,呼吸音低,呼吸困難等。本組病例無一例發生支氣管胸膜瘺。

3 討論

重癥肺結核大咯血一旦發生,起病急、發展快,短時間內可危及患者生命。急診手術治療是臨床搶救,治療重癥肺結核大咯血的一種重要、有效的方法之一[2]。總之,對重癥肺結核大咯血患者,充分做好圍手術期護理是術后成功的重要保障。注重心理護理,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變化,加強呼吸道管理,控制疼痛及輸液滴速;加強各管道護理,注重營養的供給,重視健康教育。患者不斷增強主動配合意識,大大縮短住院時間,使護患之間得到雙贏。

篇5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大多需要經體外循環下進行手術矯治,由于手術創傷大,麻醉時間長等因素。容易產生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粘稠、不易排出;長時間的體外轉流使肺毛細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產生通透性改變,氣道分泌物增多;手術過程中的低溫麻醉又可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減少,造成有效通氣量減少,導致缺氧,所以呼吸道護理是小兒心臟術后護理的重要環節之一。

        1 臨床資料

        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科收治先天性心臟病患兒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室間隔缺損27例,房間隔缺損20例,法樂氏四聯癥8例,法樂氏三聯癥3例,室間隔缺損合并動脈導管未閉2例,年齡6個月~12歲,平均6.2歲。均采用低溫體外循環手術。

        2 呼吸道護理

篇6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大多需要經體外循環下進行手術矯治,由于手術創傷大,麻醉時間長等因素。容易產生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粘稠、不易排出;長時間的體外轉流使肺毛細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產生通透性改變,氣道分泌物增多;手術過程中的低溫麻醉又可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減少,造成有效通氣量減少,導致缺氧,所以呼吸道護理是小兒心臟術后護理的重要環節之一。

        1 臨床資料

        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科收治先天性心臟病患兒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室間隔缺損27例,房間隔缺損20例,法樂氏四聯癥8例,法樂氏三聯癥3例,室間隔缺損合并動脈導管未閉2例,年齡6個月~12歲,平均6.2歲。均采用低溫體外循環手術。

        2 呼吸道護理

篇7

肺動脈高壓是多種先天性心臟病常見的并發癥,直接影響先天性心臟病畸形矯治手術的效果及預后,術后以肺部感染等并發癥最為突出[1]。因此,圍術期的呼吸道護理則備受關注,有計劃、有目的及針對性地進行肺部并發癥的護理干預,配合醫療提高手術成功率,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2007年4月—2008年5月我科收治71例先天性心臟病合并肺動脈高壓行心臟手術病人,術后早期出現肺部并發癥。現將圍術期呼吸道護理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7年4月—2008年5月我科收治先天性心臟病合并肺動脈高壓行心臟手術病人71例,根據肺動脈高壓程度不同分為4組。輕度組16例,男5例,女11例;年齡3歲~15歲,平均6.5歲;術前平均肺動脈高壓(mpap)2.6 kpa~5.2 kpa;房間隔缺損(asd)10例,室間隔缺損(vsd)5例。中度組16例,男8例,女8例;年齡1歲~15歲,平均7.5歲;術前mpap 5.3 kpa~6.7 kpa;asd 3例,vsd 6例,asd并vsd 3例,vsd并動脈導管未閉(pda)2例,右室雙出口(dorv)1例。重度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齡0.8歲~14.0歲,平均7.5歲;術前mpap 6.8 kpa~9.1 kpa;asd 3例,vsd 10例vsd并pda 4例,dorv并pda 1例。極重度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齡0.8歲~15.0歲,平均8.1歲;術前mpap>9.1 kpa;asd 1例,vsd 11例,vsd并pda 3例,asd并vsd 2例,dorv 1例,dorv并pda 1例,單心房1例。

2 結果

2.1 術前呼吸道感染 術前發熱13例,上呼吸道感染7例,支氣管肺炎5例,大葉性肺炎1例。請呼吸科會診,給予β內酰胺類抗生素及喹諾酮類抗生素治療,痊愈后手術。

2.2 不同程度肺動脈高壓術后機械輔助呼吸時間 不同程度肺動脈高壓術后機械輔助呼吸時間明顯不同 輕度組平均輔助呼吸時間為7.2 h±0.2 h;中度組為26.0 h±0.3 h;重度組為28.0 h±0.2 h;極重度組為33.0 h±0.3 h。

2.3 不同程度肺動脈高壓圍術期動脈血氧分壓的變化 吸氧濃度均為40%~60%。肺動脈高壓越重,術后動脈血氧分壓(pao2)越低。術后2 h、24 h及撤除機械輔助通氣后的pao2:輕度組平均分別為17.9 kpa、16.3 kpa、14.5 kpa;中度組的分別為16.0 kpa、14.0 kpa、12.0 kpa;重度組的分別為14.0 kpa、13.7 kpa、12.0 kpa;極重度組的分別為13.0 kpa、9.1 kpa、8.5 kpa。

2.4 圍術期早期肺部并發癥及預后 輕度組并發肺部感染1例,中度組并發肺部感染3例,重度組并發肺部感染3例,極重度組合并肺部感染6例,死亡1例。

3 圍術期呼吸道護理

3.1 術前護理 病人入院后,由護士向所負責的病人及家屬宣教,介紹手術的意義,消除患兒對手術的恐懼心理,以免加重缺氧。術前教會病人咳嗽、咳痰,做示范動作,進行呼吸功能的鍛煉。介紹重癥監護病房(icu)的設備及作用,以防病人術后進icu產生不適。對于年齡小的病兒,根據其特點,主動與其接近、溝通,使病兒的恐懼心理減輕,以便更好地配合護士工作。合理氧療,給予間歇吸氧3 l/min~4 l/min,每日2次,每次30 min,改善缺氧狀態下的血管收縮,預防肺動脈壓力增高[2]。

3.2 術后護理

3.2.1 正確使用機械通氣,避免引起肺動脈壓升高 病人術后進入icu后,常規接上呼吸機,聽診雙肺呼吸音,檢查各接頭連接是否正確,氣管插管位置是否正常,立即攝床旁胸片,以確定氣管插管的位置,必要時予以調整。術后機械輔助時間較無肺動脈高壓者長,持續時間可根據肺動脈高壓程度適當延長。呼吸機參數的調整應根據血氣結果隨時調整,在循環平穩的情況下,常規應用呼氣末正壓呼吸2 cmh2o~4 cmh2o(1 cmh2o=0.098 kpa),以增加功能殘氣量,促進萎陷的肺泡復張,改善低氧血癥,每次可增加1 cmh2o~2 cmh2o直到pao2改善,但小兒不宜>8 cmh2o,成人不宜>15 cmh2o[3]。在潮氣量的設定上(成人12 ml/kg~15 ml/kg,小兒8 ml/kg~12 ml/kg),調節呼吸機呼吸頻率(成人10/min~12/min,≥3歲18/min~20/min,1歲~3歲20/min~25/min,1歲以內26/min~30/min),維持pao2在85 mmhg~100 mmhg(1 mmhg=0.133 kpa),paco2在35 mmhg~37 mmhg,吸氧濃度30%~40%。適當過度通氣,一方面提高pao2,另一方面可降低paco2,可增加肺氧和能力,提高pao2。

3.2.2 吸痰 應熟練掌握吸痰的技巧,吸痰負壓10.6 kpa~16.0 kpa,吸痰管直徑不應超過氣管插管直徑的1/2,吸痰時間一般不宜超過15 s,吸痰前后應給予短時間(1 min~2 min)純氧吸入[4]。吸痰前如有頻繁的心律失常,病人未清醒,血壓低,此時,氣管內有分泌物應慎重吸痰,待一般狀況經處理好轉后,可做快速吸痰。在吸痰過程中,出現心率加快至150/min~160/min,氧飽和度下降,甚至有血壓下降者,應暫停吸痰及時連接呼吸機,同時給予短時間純氧吸入,盡快使氧飽和度上升到安全范圍。

3.2.3 呼吸道濕化 使用呼吸機時,隨時檢查濕化罐中水的情況,發現減少及時加水,以免干吹,水溫為30 ℃~37 ℃,氣管插管內每1 h~2 h滴入化痰液(由生理鹽水20 ml+糜蛋白酶10 mg+慶大霉素8×104 u及地塞米松5 mg)以維持呼吸道黏膜纖毛正常排除分泌物的功能,防止形成痰痂,易于吸出。

3.2.4 拔除氣管插管后呼吸道的護理 采取面罩供氧4 l/min~5 l/min,密切觀察呼吸頻率、呼吸音,有無缺氧征象和喉頭水腫等表現,觀察病人能否自行咳痰,痰量,并定時床邊協助病人咳痰。

3.2.5 有效的胸部體療 術后病人意識清醒,生命體征平穩后,可抬高床頭,2 h叩擊病人背部1次,持續5 min。拔除氣管插管后,可扶起坐直進行叩背、排痰,隨病情的恢復,鼓勵病人盡早離床活動。

4 體會

在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后,呼吸道并發癥比例較高,有資料報道達15%~60%[5];在體外循環手術死亡中,因肺部并發癥死亡占39%[6],因此術后呼吸道管理占有重要的位置。通過幾年的工作實踐,認為先心合并肺動脈高壓的呼吸道管理,除了認真高質量的執行護理常規外,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術后機械輔助時間較無肺動脈高壓者長,持續時間可根據肺動脈高壓程度適當延長;②呼氣末正壓(peep)的正確使用使萎陷的肺泡復張,提高氧分壓,一般從4 cmh2o開始,每次可增加1 cmh2o~2 cmh2o,但以不影響心排血量為宜;③吸痰前后給純氧1 min~2 min,吸痰時間不超過15 s,避免pao2驟然下降,肺動脈痙攣;④注意呼吸道濕化,防止痰液結痂,不易排出。氣管插管內每1 h~2 h滴入濕化液1 ml~2 ml;⑤有效的胸部體療(翻身、叩背)對肺部痰液的排出也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羅紅鶴,孫培吾.實用外科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234.

[2] 宋宏,陳阿貝.280例小兒體外循環術后呼吸道感染的預防及護理[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04,10(1): 135136.

[3] 馬繼紅,郭麗芳,魏愛琴,等.小兒心臟術后使用呼吸機并發癥的原因及防治[j].臨床誤診誤治,2001,14(2): 148149.

篇8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432-01

高血壓腦出血是中老年常見的危急癥,病死率及致殘率較高,手術治療早期清除血腫能有效降低顱內壓,術后嚴密的觀察病情、精心的護理、有效的健康指導能顯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我院從1996年以來護理小骨窗開顱治療高血壓腦出血189例,現將詳細護理報告陳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1.189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其中:男102例,女87例,均有明確的高血壓病史,年齡在49-82歲之間,98例患者發病前有情緒激動,劇烈活動、勞累、飲酒等誘發因素,入院時意識障礙程度按GLS評分為:6分以下58例,9-11分89例,12-13分42例。189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均由頭顱CT檢查確診,出血量在30-150ml之間,平均出血量70ml。按出血部位分為幕上淺表型(殼核、外束、皮質下)出血72例,幕上深部型(丘腦、基底節區、內束及部分破入腦室出血117例。

1.2臨床表現:入院時清醒10例,嗜睡32例,淺昏迷89例,昏迷40例,深昏迷18例,一側瞳孔散大114例,雙側瞳孔散大20例,一側椎體束征陽性176例,雙側椎體束征陽性23例,血壓240-160/95-120mmhg之間,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24例,肺部感染95例。

1.3手術方法:小骨窗開顱手術治療

2.結果

入院至出院時間段內存活174例,死亡15例,死亡原因為肺部感染9例、顱內再出血5例、顱內感染1例。出院后半年隨訪結果:86例得到完全恢復,29例需人幫助下行走,15例患者臥床不起但意識清晰,38例處于植物人狀態,6例死亡。

3術后護理

3.1仔細觀察病情特別是生命體征、意識瞳孔,傷口及引流液的變化,189例病人術后均進入外科監護病房(1)生命體征觀察:嚴密監測體溫、心率、呼吸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避免血壓過高誘發再出血,術后48小時內做到15至30分鐘測量一次生命體征,將血壓控制在21.3-18.7/12-10.7kpa,避免血壓過高誘發再出血,同時注意血壓不能過低,防止腦缺氧引起腦水腫。如患者體溫過高則考慮是否存在肺部感染。(2)意識判斷:術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通過對答、呼喚及疼痛刺激來判斷病人的意識程度,采用GCS評分法評定睜眼、語言及運動反應三者相加得分值評定患者意識障礙程度。(3)瞳孔觀察:若出現一側瞳孔散大,對光反應遲鈍,且伴有血壓進行性升高、呼吸慢、脈搏慢、意識障礙加深,可能出現繼發性出血。術后有15例發生再出血,經搶救10例存活5例死亡。

3.2、引流管護理:手術完成之后,要控制好引流管位置,保證其低于患者血腫部位,若引流管過高會影響引流效果,同時讓液體回流造成顱內感染;若引流管過低常引起拔罐效應。護理過程中要注意對患者進行頭部固定,仔細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流量等,若引流液流量大、顏色呈鮮紅考慮術后出血,應及時告知主治醫師進行處理。引流管安置期間,患者外出檢查時應先夾管,防引流管脫落及液體反流入顱內引起感染。

3.3護理:患者手術完成回房休息時,要將患者平臥頭偏向一側,術后8小時或待患者意識清醒后,將床頭稍微抬高15°~30°,從而幫助靜脈回流,降低腦水腫和顱內壓。

3.4呼吸道的護理:術后有9例因肺部感染死亡。應給予持續吸氧3-4L/min,嚴重缺氧時增加氧氣流量。呼吸道分泌物應及時清除,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翻身拍背,利于痰液排出。若患者出現嘔吐,將其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吸引起吸入性肺炎。若昏迷狀態下咳嗽與吞咽反射減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必要時應將氣管切開,術后22例病人給予氣管切開,氣管切開病人的護理:①確保氣管套管的牢固固定。②確保氣管口的干燥清潔,敷料浸濕后要及時進行更換,每天至少要對套管進行2次清洗消毒。③定時給予吸痰,在吸痰前應該進行高流量氧氣輸入,若痰液呈粘稠狀,應每小時向氣管中滴藥1次,給予超聲波霧化吸入每隔4-8小時一次。④確保病人氣道處于濕化狀態,于氣道口覆蓋兩層鹽水紗布,避免細菌或灰塵被病人誤吸。超聲波霧化吸入每天至少3次,每次時間應在15~20min,從而讓病人的痰液稀釋易于排出,減少肺部感染的發生;

篇9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8(c)-072-02

氣管切開術是搶救危重病人的急救手術,術后可改善各種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難。危重病人由于意識障礙,神經系統受損,咳嗽反射減弱或消失,不能有效地清理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難、血氧分壓降低,從而引起組織缺氧,加重組織損傷[1]。因此,對于此類病人須行氣管切開術,以減少上述情況的發生,促進病人康復。2002年6月~2007年4月我科共有96位病人行氣管切開術,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科2002年6月~2007年4月共行氣管切開術96例,其中男74例,女22例。年齡6~78歲,平均年齡32歲。其中顱腦外傷76例,腦出血20例。

2 護理

2.1 病情觀察

2.1.1 生命體征的觀察每15~30分鐘觀察病人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及皮膚顏色,生命體征穩定時可適當延長觀察時間。

2.1.2 手術創面出血的觀察手術創面有出血或滲血時,應及時清洗傷口和更換敷料。切口少量出血屬正常,一般手術后24 h后出血減少、停止,若切口有活動性出血或出血量大,應及時聯系醫生再次手術結扎止血,并及時處理血性分泌物,以免流入氣道,增加感染的機會。

2.2 氣管套管的護理

2.2.1 套管固定氣管切開病人的套管固定很重要,盡量減少病人頭部的活動,頭頸部應一致性地轉動。經常檢查和調整固定帶的松緊,固定帶一般均系死結,以免無意拉脫致套管脫出。

2.2.2 套管更換我科所用氣管切開套管大部分沒有內套管,套管的內腔容易引起分泌物沉積或結痂,并有可能堵塞管腔。故應注意觀察套管的通暢程度和狀況,一旦管腔堵塞及時通知醫生更換套管。

2.3 呼吸道護理

2.3.1 吸痰注意以下幾點:①選用管壁光滑、富有彈性的吸痰管,直徑為氣管套管的1/2,不超過2/3,口鼻腔要分開。②吸痰時注意無菌原則,避免交叉感染。熟悉病情,掌握吸痰時間,根據吸痰指征適時吸痰,吸痰前后要提高吸氧濃度,吸完后1~2 min調回原濃度。③視病情決定吸痰管插入深度,不能自行排痰者插入10~12 cm,咳嗽反射消失完全不能排痰者插入15 cm或更深。④吸痰前后密切注意病人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神志面色的改變,出現心率失常或血氧飽和度低于90%應立即停止操作。

2.3.2 呼吸道濕化做好呼吸道濕化有利于稀釋痰液,使痰液及時排出,保持呼吸通暢,防止感染。配制0.9%NS 40 ml加慶大霉素80 000 U,糜蛋白酶1支,地塞米松5 mg的稀釋液。于床旁鋪一無菌盤,每隔1 小時沿氣管壁緩緩滴入1~2 ml,也可用超聲霧化吸入的方法進行呼吸道濕化。

2.3.3 分泌物的觀察觀察痰液的顏色、量、性質,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留痰培養,以判斷是否出現感染。

2.4 換藥

更換切口敷料,用0.1%安多福棉球消毒切口,然后用2層無菌紗布剪成“Y”形圍住套管纏繞遮蓋切口,每日2次,動作輕柔,隨臟隨換,嚴格無菌操作,發現異常做細菌培養。

2.5 加強基礎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鼓勵病人咳嗽,每2小時翻身拍背一次可有效地協助病人排痰,預防肺部感染。每天口腔護理2次,進食后及時清潔口腔,以防異物殘留在口腔內。

2.6 心理護理

行氣管切開術病人由于害怕術后不良反應,擔心語言功能和外表的不美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護士應細心與病人交流,耐心解釋氣管切開后不能言語的原因,給予寫字板或手勢與病人溝通,解除病人對氣管切開的顧慮,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2.7 環境溫度

保持室內溫度18~22℃,濕度50%~70%,保持空氣新鮮,每天開窗通風2次,地面消毒2次,每天用消毒機空氣消毒,嚴格執行探視制度。

2.8 飲食

氣管切開病人有潛在的營養不良,飲食以清淡為主,給予高熱量、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不能進食者給予鼻飼,但經口進食或鼻飼均應注意避免嗆咳。

3 結果

3.1 效果

氣管切開便于吸除氣管、支氣管內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從而為搶救病人生命提供有利時機。

3.2 并發癥與防治

3.2.1 24例病人出現痰多粘稠、病人體溫在38.5%以上,痰培養為陽性。經應用敏感抗生素及吸痰時保持無菌操作后痰液減少,痰培養轉為陰性。

3.2.2 1例病人術后套管內吸出大量新鮮血液,套管外周紗布被血液滲濕。立即報告醫生予結扎切口周圍小血管,套管口周圍紗布加壓止血后出血停止。

4 討論

危重病人行氣管切開術減少了無效呼吸,使氣流阻力減少,從而降低了病人呼吸功能的消耗[1]。但長期留置氣管切開套管存在著肺部感染的危險。因此,正確做好氣管切開術后病人的護理,正確使用氣管套管,保證呼吸道通暢十分重要內容之一[2]。

[參考文獻]

篇10

脊柱側彎是指患者的脊柱偏離中線,形成向一側彎曲。脊柱側彎是危害兒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常見病,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儀表,而且使胸廓縮窄,會導致發育不良,影響心肺功能[1]。2005年6月~2009年6月,我院對30例患者施行了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三維矯形手術,經精心護理,效果理想,現將圍手術期護理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30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6~51歲,其中7~20歲20例,20~60歲10例,平均27.3歲。其發性脊柱側彎20例,先天性脊柱側彎10例。

1.2方法:輕度患者行“多節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系統三維矯正術”,發育期間的重度患者,先行頭盆環牽引,待側凸角度有所矯正后,再行手術治療。

2手術效果

本組30例患者,使用頭盆環牽引6例。其中2例手術2個月出現切口感染,產生竇道,經消炎并對癥局部換藥,護理中避免劇烈運動,1年后取出內固定物。其余患者預后良好,隨診1~4年未發現并發癥,患者及家屬均對療效滿意。

3圍手術期護理

3.1術前護理

3.1.1心理護理:本組患者青少年居多,由于外形缺陷,多數存在心理障礙,性格暴躁,不善言辭,不自信。作為護理人員,要熱情接待,列舉成功的患者,消除其焦慮情緒,使之積極配合治療[2]。同時指派有心理咨詢師資格的護士專門為患者做心理疏導。

3.1.2呼吸功能訓練:由于患者大多有嚴重胸廓畸形,肺組織發育受限,肺容量小,術后容易引起肺不張和肺部感染。手術前常規檢測肺功能,加強呼吸功能鍛煉,促進肺擴張,保持呼吸道通暢[3]。比如采取吹玩具氣球、向裝有水的密封瓶內吹氣等辦法,以增加肺活量和通氣量,減少手術后肺部并發癥的發生。

3.1.3喚醒實驗訓練:一般在術中、縫合切口之前一定要做喚醒實驗。

通過訓練,使患者在術中即便是處于半清醒狀態下也能按照醫護人員的指令活動其肢體。如果實驗成功,表明脊髓無損傷,可縫合切口[4]。

3.1.4床上大小便訓練:由于脊柱測彎矯形手術后,需要在較長的時間內不能下床,患者必須形成在床上排便的習慣,因此應在術前3d幫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礙,養成在床上使用便器、排便的習慣。

3.2術后護理

3.2.1護理:往床上搬動患者時,要有足夠的人手,以3~4人為宜,動作要一致,不要扭轉脊柱。各種管線要固定好,避免脫落。術后3d內以平臥為主,再側臥lh。翻身時脊柱要平直,控制翻身角度。

3.2.2呼吸功能監測及護理:術后常規給予雙鼻導管吸氧2~3L/min,監測SpO2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促進肺泡膨脹,增加肺通氣量。詢問患者有無憋喘現象,如有氣促、胸痛及時報告醫生。如患者呼吸費力,兩肺聽診有濕啰音,應考慮吸痰,必要時進行霧化,濕潤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暢。術后的翻身問題往往關系到手術的成敗,一定要注意軸線翻身,護士必須重視,親自操作。

3.2.3脊髓、神經功能觀察:因術前神經功能有可能損傷,應該記錄下肢的感覺及活動能力。由于手術牽拉刺激,水腫壓迫,可能損及脊髓及神經。所以術后應密切觀察,傾聽患者的反應。如果有異常,應及時報告。

3.2.4引流管的護理:密切觀察引流的量、顏色,引流量多時,應立即調節負壓,通知醫生采取止血措施。術后應該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引流液過多,警惕有無腦脊液漏者;疑有腦脊液漏者,負壓引流應改為正壓引流。潛在的失血性休克有異常立即報告醫生。搬動患者或翻身時,注意保護引流管,防止逆流[5]。

3.2.5功能鍛煉:患者手術清醒后應鼓勵并指導其開展手足活動,如腕關節、手指、踝關節、足趾,躺在床上也要多活動。術后1~2 d可做關節曲伸運動,15~25遍/次,3~4次/d,并逐漸增加運動量。要循序漸進,不要性急。1周后脊柱固定正常后,可坐起,甚至下地行走。

3.3頭盆環牽引護理:在手術室固定頭環及盆針,休息1~2d安裝好盆針和立柱,逐日分次撐開。在室內外可以活動,但一定要安全,要有人陪護,預防跌倒、損傷。不可劇烈運動,更不能打鬧。睡覺時患者頭部不要懸空在架子上,要墊實。頭釘和盆針固定久了可能松動,應定期檢查,擰緊螺釘。

3.4出院指導:出院后一般還要佩戴支具2~5個月,應按照在醫院護理要點堅持下去。拆線后,要注意切口是否發炎、紅腫,或者出現分泌物。一有異常及時到醫院復診,不要耽擱。

參考文獻

[1]何曉紅.8例小于4歲的先天性半椎體畸形手術的護理[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7,(S2):34-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兴县| 岢岚县| 常山县| 北海市| 孟州市| 焦作市| 丹凤县| 简阳市| 常州市| 比如县| 虞城县| 平乡县| 泸西县| 舒城县| 措勤县| 建瓯市| 尼勒克县| 乌鲁木齐市| 兰西县| 渭源县| 都昌县| 固原市| 颍上县| 施甸县| 彰武县| 平原县| 日喀则市| 运城市| 上高县| 保靖县| 博湖县| 定州市| 廊坊市| 南昌县| 霍山县| 六安市| 奉新县| 郓城县| 蒙阴县| 河东区| 尚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