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體育的核心手段模板(10篇)

時間:2023-07-20 16:16:5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體育的核心手段,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體育的核心手段

篇1

1.引言

OPAC web2.0圖書館館藏書目查詢系統(下面稱為OPAC)的應用和推廣,為圖書館讀者帶來不少的便利,也減少了圖書館的工作人員許多手工勞動。圖書館館藏書目查詢是一項承上啟下的工作,凡是讀者到館借書大都須要經過登錄OPAC后才能找到圖書的相關信息,工作人員的還書操作也必須經過OPAC來完成,因此,OPAC程序的速度不但影響讀者查找圖書的進程,也影響著圖書是否及時入館并與讀者見面。現階段,我國圖書館事業的快速發展,OPAC這種高效節省的管理模式已廣泛引進到圖書館的管理工作中,并成為當今圖書館界普遍使用的軟件。但是俗語說“金無足赤”,再完善的軟件也有不夠完善的地方,而這不完善之處卻又使用者帶來不少的麻煩。OPAC不夠完善的地方在于:當讀者借閱書籍、預約成功或推薦新書成功后,沒有更為方便的方法提醒讀者其借閱的圖書即將到期、預約的圖書已經到館、所推薦的新書已經上架等等,所以OPAC的某些功能——讀者手機短信提醒功能必須優化,從而達到以最佳的服務來服務讀者。尤如某學者所言,高校圖書館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機構,其基本任務是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對文獻信息的各種需求,圖書館要體現“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工作宗旨[1]。既然如此,優化OPAC的功能已經刻不容緩。

如何合理優化OPAC系統中的讀者手機短信提醒功能,解決讀者必須經過經常登錄“讀者服務登錄系統”才能知道已借書籍何時到期,預約圖書和新書推薦何時到館情況等重復操作而造成的費工誤事的問題,在減少讀者因誤時而造成還書時必須先交一定的滯納金后才有資格借閱其它書籍的同時,又能讓圖書館的紙質文獻資源的流通渠道暢通,以最優質的服務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是每個圖書館技術人員必須思考的問題。

2.圖書館OPAC的現狀

2.1 借書成功流程

當前如廣西大學圖書館圖書館借閱流程一般情況是,先登錄OPAC web2.0館藏書目查詢系統查找圖書的相關信息,如書名、出版年,作者等,最主要的是要找到欲借圖書的索書號及該書所陳列的位置,以便到所在位置取書到服務總臺借閱。借閱圖書成功后,該圖書的應還日期就會出現在讀者信息查詢系統模塊中。具體操作流程如圖1所示。

如上圖所示,讀者借書成功后,如果經常登錄OPAC的讀者服務系統,了解所借圖書的數目和應還日期,并如期把圖書歸還圖書館,那么圖書的流通渠道就暢通,讀者也不必交繳冤枉錢,其他急需的讀者也能及時借到此書。

2.2 新書推薦流程

大多數讀者非常關心圖書館工作。當他們發現有儲藏價值的新書或急需某種圖書而圖書館沒有該館藏時,往往通過讀者服務登錄系統推薦給圖書館,由圖書館訂購此類新書。但是,至于新書何時到館上架,讀者只能經常登錄OPAC的讀者服務登錄系統才能第一時間知曉。具體操作流程如圖2所示。

2.3 圖書預約流程

圖書館的紙質圖書都有庫本,絕大部分圖書存有流通復本。庫本圖書只允許讀者在所存庫室查閱,只有流通復本才可以借出所存庫室乃至讀者方便閱讀的場所。如果在OPAC查到該書已由本館借出,已無圖書可借,而讀者又十分需要此書來閱讀,只能通過預約此書來借閱。如果預約成功,圖書到館后,預約者優先獲得借閱權。但如果想知道預約圖書到館的時間,讀者必須經常登錄OPAC的讀者服務登錄系統。圖3即為預約圖書流程。

圖3 預約圖書流程

上面三個流程都存在著同樣的問題:對讀者而言,讀者需要了解相關的信息,必須得經常登錄“讀者服務登錄系統”查看,歸還圖書誤時還得繳納一定的滯納金,如果讀者借不到圖書又無法查到某些重要的信息,從而影響工作效率;對圖書館而言,也不符合必須優化讀者服務的業務流程的需要,必將嚴重影響讀者對圖書館服務的滿意度,影響讀者對本館資源的利用。

為適應圖書圖書館OPAC自動化的發展,提升工作效率,有必要增加新的功能,并對圖書館“讀者服務登錄系統”業務流程進行調整。調整后的“讀者服務登錄系統”中的借還圖書、推薦新書和預約圖書的流程如圖4所示:

和預約圖書的流程

和前面的流程相比,在系統中增加了新的手機短信提醒模塊,就免除了讀者務必隔三差五的登錄“讀者服務登錄系統”查看信息的煩惱,在沒有達到每人擁有一臺電腦的現階段,讀者每登錄一次“讀者服務登錄系統”,就得跑一次圖書館,費時耗力。有了手機短信提醒功能,讀者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收到信息,為采取相應措施并及時處理相關事務創造了有利條件,大大節省了時間,也減輕了讀者的經濟負擔,整個流程得到優化,效率提升,也提高了圖書館的服務水平。

3.借還圖書、推薦新書和預約圖書的設計流程和思路

基于一切為了讀者的原則,針對方便讀者使用的要求,在不改動原有OPAC書目查詢系統結構的情況下,增加了手機短信提醒功能,提出了借還圖書、推薦新書和預約圖書實現的流程和思路,如圖5所示:

實現思路和流程

當讀者借閱圖書、預約圖書或推薦新書成功后,讀者可以通過登錄“讀者服務登錄系統”和提醒“手機短信提醒”服務兩種方法獲悉圖書應還日期、預約圖書到館時間及新書上架的日程。此種功能的實現能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服務個性化的要求,提高了圖書館的管理水平,使圖書館的有限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4.手機短信提醒功能的具體實現

手機短信提醒是讀者已經借閱的圖書即將到期、或者已經預約的圖書館已經到館或者是讀者向圖書館推薦的新書已經到館上架,讀者所使用的手機服務運營商通過短信提醒讀者相關的信息以便讀者及時辦理相關手續的一種服務。這種服務可以省去讀者反復登錄“讀者服務登錄系統”的低效甚至是無效工作環節,進而縮短了舊書的上架周期,也暢通了無論是新書還是舊書的流通渠道,提高紙質圖書的利用率。

4.1 手機短信提醒模塊應用界面的設計

用戶界面是指對軟件的人機交互、操作邏輯、界面美觀的整體設計。友好的用戶界面讓軟件的操作變得舒適、簡單、自由,它充分體現軟件的定位和特點。在設計手機短信提醒模塊應用界面時引入用戶智慧,將用戶的思想與館藏資源聯系起來,產生良性互動,實現共贏[2]。手機短信提醒用戶界面如圖6所示:

手機短信提醒功能用的戶界面主要由導航選擇區也叫功能模塊區、個人信息區和結果顯示區組成。導航選擇區置于左上角,結果顯示區位于中間,其內容包括參數設定和功能按鍵等。當讀者點擊導航選擇區的“手機短信提醒”功能時,結果顯示區就會出現“開通手機提醒”或“關閉手機提醒”功能。如果讀者選擇“開通手機提醒”功能,輸入手機號碼后并“提交”后,手機號碼就已經被綁定,如果號碼輸入有誤,還可以更改。當不需要該功能的時候,可以“關閉手機提醒”。界面友好,操作簡便。

4.2 手機短信提醒功能應用的實施設想

如果手機提醒功能的應用能實施,將會給讀者、給工作人員乃至圖書館都帶來巨大的效益。但是開通手機短信功能,必須協調好以下幾個部門之間的關系。

①首先要處理好讀者與圖書館之間的關系。圖書館要保護好讀者的信息,不泄露讀者的手機號碼,讓讀者放心。

②要處理好圖書館與手機短信運營商之間的關系。因為任何手機短信都必須經過手機運營商的運作才能實現,所以圖書館應與移動、聯通或電信公司密切合作,確保短信發送準確無誤。

③更要處理好圖書館與學校、學校與移動、聯通或電信公司的關系。因為手機短信運營商不可能免費幫助圖書館發送短信,圖書館的經費又非常有限,難以劃出一部分的經費來支付這些短信的費用;如果由讀者來支付,雖然一學期就那么兩三次,也就是兩三角的錢,遠比超期幾天所付的滯納金少,可是由于心理作用,短時間內讀者還是不太愿意支付這幾角的錢,他或許選擇經常登錄“讀者服務登錄系統”來了解相關的信息。因此很有必要由學校調撥專門的經費,既然學校的經費是為了服務學生,那么這筆開銷也就名證言順了。學校可以設立專門的賬戶,這個賬戶內保存著每位在校生的信息。只要圖書館的自動控制系統在圖書館規定的讀者該歸還圖書館書籍的日子前幾天向某一讀者發出提醒圖書即將到期的信息,移動、聯通或電信公司的系統就會自動地從學校的專門賬戶中扣除該短信的費用。至于每條短信的費用,學校可以與移動、聯通或電信公司共同協商,價格應該比平常短信服務費用便宜才比較合理。還可以爭取短信運營商的免費支持,因為這些短信的費用并不高,短信運營商每拉到一個客戶的收益要比短信的費用不知多多少倍,只要運營商免費贊助手機短信提醒功能,也相當于為他們做廣告宣傳,他們將會爭取到很多學生客源,而這些客源又是非常強的電話、短信和手機網絡消費群體。

④還應該處理好學校與學生讀者之間的關系。因為學生經常變換手機號碼,如果讀者的綁定手機號碼與賬戶中的號碼有誤,營運公司劃不出來信息費,必然會影響到以后的正常運轉,所以學校的賬戶中應有一個學生能修改電話號碼的入口,以便始終保持收到短信的學生讀者的手機號碼與被扣賬戶中讀者的號碼及姓名一致。

5.結語

OPAC web2.0圖書館館藏書目查詢系統通過增加手機短信提醒功能模塊,使圖書館的讀者個性化服務不斷優化。采用手機短信提醒功能省去了原有的讀者反復登錄“讀者服務登錄系統”來查閱所需信息的環節,不僅能提高借閱圖書成功的速度,縮短圖書流通的周期,更重要的是滿足讀者及時借閱圖書的要求。但是在手機短信提醒功能開發過程中,開發思路必需嚴謹,邏輯清晰,并與讀者反復討論和溝通,明確讀者的需求,開發出簡單易操作的手機短信提醒功能。手機短信提醒功能操作簡便,所需費用不高,而且,OPAC Web2.0便于讀者使用,體現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和讀者的參與性的特性也更加鮮明[3]。因此,OPAC web2.0圖書館館藏書目查詢系統的手機短信提醒功能在圖書館的管理服務工作中具有推廣前景。

參考文獻

篇2

前言:通過分析近三年我校學生身體素質和技能各項指標發現,初中生身體發育與身體素質協調性發展不同步,這為將核心力量訓練引入我校體育課課程提供了極大可能性。

一、核心力量練習的概念

1、核心力量的概念:“核心”是人體的中間環節,就是肩關節以下、髖關節以上包括骨盆在內的區域,是由腰、骨盆、髖關節形成的一個整體,包含29塊肌肉。核心肌肉群擔負著穩定重心、傳導力量等作用,是整體發力的主要環節,對上下肢的活動、用力起著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強有力的核心肌肉群,對運動中的身體姿勢、運動技能和專項技術動作起著穩定和支持作用。

2、核心力量的理論基礎:

1)核心力量練習的生物力學原理

核心力量練習的生物力學原理包括1、重心與核心部位 2、運動生物鏈與不穩定支撐練習3、 流體靜壓強與腰椎損傷預防

2)核心力量練習的運動解剖學基礎

核心力量練習的運動解剖學基礎包括1、創編多維運動練習的客觀依據2、選擇聯系的必要性

3、核心力量練習的體育課課堂模式

學情分析--課程設計—場地布置—體驗與練習—分享經驗—總結與引導—改變行為

4、核心力量練習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與項目設置

1)素質練習課堂內容的設置

2)準備活動中核心力量練習的設置

3)專項練習中核心力量練習的設置

4)“課課練”內容中核心力量練習的穿插

5)針對中考科目進行專項練習

二、核心力量訓練的主要作用

1)穩定脊柱、骨盆;提高身體的控制力和平衡力;

2)提高運動時由核心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輸出;

3)提高上下肢和動作間的協調工作效率;提高身體的變向和位移速度;

4)預防運動中的損傷;

5)降低能量消耗;

6)新課標提出“把學生的發展和需要作為構建體育教學內容的出發點和歸宿”,我校體育課引進了多種現代體能練習手段,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來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并培養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三、研究過程與結果分析

1、學生對核心力量練習了解程度的調查

隨機選取我校3個教學班,發放問卷,超過70%學生對核心力量練習了解很少,對體育教師來說要在平時課堂上加強這方面內容的滲透。

2、學生對訓練所持態度的對比調查

在通過對照班級一個月的對比練習之后,學生改變了學習態度。87%學生比較喜歡進行練習。由34.8%學生不喜歡力量練習轉變為僅僅4.3%學生不喜歡。

在完成一個月的對照練習后,在“進行核心力量練習對哪些運動項目技術學習有幫助”這一問題上,健美操、田徑、球類、輪滑等項目都超過或接近半數,體操和武術也占很大比例,說明核心力量練習對技術性項目有很大促進作用,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前景廣闊。

3、我校學生對體育課的滿意程度的調查分析(隨機選取兩個班,發問卷144份,回收139)

我校學生不太喜歡體育課編排內容的占90.6%,而49%學生認為沒從學生興趣出發、28%學生認為體育課形式單一,14.4%學生認為運動量不合理,8.6%學生認為課程內容偏重中考考試項目。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渴望變化和在運動中體現自我。青春期的巨大變化(如身高體重等因素),導致學生身體素質與發育水平不協調。核心力量練習正是從“協調”入手,兼具健美、塑身功效,提升學生的平衡感和控制力。為我校將核心力量練習引入體育課程教學帶了來機遇。

4、對教師的調查

我校體育教師年齡結構均為中青年教師,教齡均為10年以上,年富力強,教學經驗豐富,有強烈責任心,這正為核心力量練習的引入創造了良好的契機。

同時隨機選擇的保定市32名中學體育教師認為核心力量練習有利于對增強學生體質、增強心理健康水平,學生體育習慣養成,豐富體育課的內容形式,減少體育課的運動傷害和提高學生活動積極性,40.6%的體育教師認為核心力量練習不利于課堂組織。

四、核心力量練習作為體育課程內容的意義

1、核心力量練習作為中學體育課程內容符合中學體育課程改革的趨勢。

2、核心力量練習是體能訓練不可缺少的因素,是提高各項素質的重要前提之一。

3、核心力量練習方法、手段多樣,形式靈活,能滿足學生個性需要,是實現中學體育教學目標的手段之一。

4、核心力量練習作為中學體育課程內容能更充分體現現代教育理念。

核心力量練習通過學生參與實踐,獲得直接的經驗,它能培養學生有明確目的的、連續的、有條理的、學習和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觀念。

五、結論

1、核心力量練習在競技體育中被廣泛關注,而在中學體育教學應用方面關注不夠。

2、中學體育課堂有核心力量練習生存的土壤,核心力量練習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對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殊功用,把核心力量練習引入我校體育課堂會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全面體現素質教育的實質。

3、中學生很喜歡“核心力量練習”,將其引入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不僅豐富了體育課的形式和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對學生基本活動能力、身體、心理素質的提高有積極意義,符合中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發展規律。

4、我校學生對現有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喜歡程度偏低,大多數學生渴望得到改善,核心力量練習是不錯的選擇。

5、通過核心力量練習在我校的試開展情況、我校師資現狀及中學生的認知水平、特點分析得出,核心力量練習進入我校體育課堂教學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6、核心力量練習在對應中考項目的針對訓練中具有非常明顯的效果。

六、建議

1、積極宣傳核心力量練習,提高學生興趣,增大體育課中教學時數的比例。

2、根據核心力量練習的特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條件、教材選用、內容選擇、課時分配等實踐研究,加快核心力量練習進入我校體育課堂的進程。

3、提高我校體育教師素質,針對體育教師進行全面培訓。

參考文獻

1、《淺析核心力量訓練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苑春雷 遼寧高職學報2009 第6期

篇3

核心力量是影響田徑運動項目成績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無論是田賽項目還是徑賽項目都需要運動員具有強大的身體控制力,包括對身體姿勢和動作姿態的控制。科學合理的核心力量訓練能改善身體的控制力和維持軀體平衡,高效地協調肢體的發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動損傷的發生。隨著理論和實踐研究的不斷深入,核心力量在高水平競技運動訓練中越來越受到關注。然而,在基層的運動訓練實踐中,核心力量訓練卻未能引起足夠重視。本文著重分析高考體育加試四項的特點,闡明核心力量訓練在這四個項目中的作用及發展核心力量的方法和手段,以期為高考體育加試四項的力量訓練提供有益的參考。

1.核心力量訓練釋義

1.1核心的概念的界定

核心的位置目前大多定位于人體重心所在的腰椎、骨盆和髖關節聯合的周圍,是由許多貫穿于全身軀干的不同肌肉組成的,它們包括:腹直肌、豎脊肌、多裂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髂腰肌、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繩肌、梨狀肌、縫匠肌和收髖肌等29塊肌肉[1]。

1.2核心穩定性

核心力量一般分為核心穩定性和核心爆發力。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核心穩定性是指腰―骨盆―髖關節三個部位的聯合穩定程度。核心穩定性是運動中控制骨盆和軀干部位肌肉的穩定的姿態,為上下肢運動創造支點,并協調上下肢用力,使力量的產生、傳遞和控制達到最佳化[2]。核心穩定性訓練是指針對核心區域的肌群進行的穩定、力量、平衡等能力的訓練。核心區肌群的爆發力對許多運動項目至關重要,是這些項目的專項力量。

2.核心力量在高考體育加試四項中作用的分析

田徑是典型的體能主導類項目,高考體育加試四個項目(100米、立定三級跳遠、原地擲鉛球和800米)訓練最重要的基礎是力量訓練。現代短距離跑力量訓練是以核心力量為重點的,強調與之平衡、協調的肢體力量的體系。800米跑與100米跑在動作技術上有同樣的要求,即在整個過程中強調重心的穩定性和髖關節前擺的速度。因此發展核心區域的穩定肌群的靜力性力量和動力肌群的速度力量是整個短距離跑項目力量訓練的重要基礎。立定三級跳遠和原地擲鉛球對核心區域的力量則有更高要求。立定三級跳遠技術動作是在人體非穩定狀態下完成的。如何在不穩定的條件下有效率、協調地發力是該項目的關鍵之一。當身體離開地面后,身體會繞額狀軸和矢狀軸向各方向轉動。核心區域的肌肉的工作特征是兩端無固定的工作。這就要求核心部位的肌肉能控制身體轉動,從而保持一個良好的姿勢,讓四肢解放出來,更好地參與運動。核心部位的動力肌群力量是鉛球項目的專項力量。核心力量是擲鉛球過程中重要的動力源,同時也是力量傳遞的樞紐。對投擲項目而言,身體是一個整體的運動鏈,力量由下肢向上肢傳導。鏈上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整個鏈條癱瘓,將下肢力量高效地傳遞到上肢是關鍵。總之,穩定重心、保持平衡、協調上下肢整合發力是這四個項目的共同技術要求。另外,核心力量對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運動損傷發生的重要前提是身體穩定性失衡和力量傳導障礙。因此,在高考體育四項的整個訓練計劃中強化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運動成績有著重要意義。

3.核心力量訓練的手段和方法

從這四個項目的技術要求和核心力量的功能上分析,核心穩定性和核心動力性力量是這四個項目核心力量訓練的重點。核心穩定性訓練是核心訓練的基礎和前提。穩定性訓練目的是讓軀干小肌肉群參與運動,核心力量訓練不是依靠單一肌群完成的,它要求許多相關肌群協調作用。幾乎所有的體育運動都需要與核心部位肌群協同做功來完成的,只有極少部分的肌群是孤立的,因此必須使全身成為一個整體。投擲項目要動用大量的軀干肌肉參與,核心肌群在投擲中負擔著穩定重心、各環節的發力和傳導力量的作用。核心爆發力是投擲項目的專項力量,其強弱對投擲運動成績的高低至關重要。

3.1核心穩定性訓練

核心區穩定性力量訓練可以大大提高核心區關節的自穩定能力,增強核心區域的穩定性,從而使機體的整體協調性增強,肌肉動力鏈功能改善,機體的運動能力增強。主要練習方法有:靜力性練習,主要改善穩定肌群,即深層的、短小的、單關節肌群的力量,如俯臥式肘支撐、仰臥式肘支撐、側臥式舉腿等;器械練習,主要改善分布于表層的、髖關節的肌群,以及體積大、肌纖維長的肌肉力量,可以通過特殊的器械,如平衡板、平衡墊、瑞士球、懸吊訓練器、彈力帶、振動訓練器等進行核心穩定性訓練,如讓運動員在平衡板上單腿站立、坐立、跪立等。

3.2核心動力性訓練

髖關節周圍的伸髖與屈髖肌群的爆發力是短距離跑的專項力量,強大的腰腹大肌群的爆發力對投擲項目至關重要,因此,發展專項核心力量對高考體育加試四項有著重要意義。核心動力性練習的主要方法包括徒手練習和運用器械練習。

3.2.1徒手練習

3.2.1.1腰腹部位的徒手練習。這部分練習是核心力量的基礎練習,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體會核心肌群的用力和掌控身體的整體協調。這部分練習通常是絕大多數教練員采用的常規練習手段,例如俯臥背起、仰臥挺髖、兩頭起、仰臥起坐、跪地支撐起、背挺、單臂俯撐控腹、腿臂交叉兩頭起等。

3.2.1.2髖關節部位的徒手練習。這部分練習主要是跟腰腹練習相組合,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體會髖關節與腰腹之間協調用力,同時增強髖關節周圍肌群的抗疲勞能力。主要的練習手段有單杠懸垂擺動腿、雙杠支撐擺動腿、仰臥舉腿車輪跑、雙手支撐仰臥挺髖伸單腿、單肘支撐側臥單腿車輪跑、雙手支撐俯臥屈伸腿、側臥舉腿、單腳直體站立抬腿快速后蹬等[3]。

3.2.2運用器械練習

3.2.2.1腰腹部位的器械練習。這部分練習主要是在徒手的基礎上增加阻力或助力的練習,目的是增加練習的強度,發展腰腹部的最大力量或爆發力。主要的練習手段有負重俯臥背起、斜面負重仰臥起坐、斜面助力仰臥起坐、站立負重轉體、負重背屈,另外還有利用不穩定器械如瑞士球、平衡板、懸吊繩等在徒手練習基礎上的動作或變異組合。以瑞士球和懸垂帶為例,單腳踩在瑞士球上的前弓步,坐在瑞士球上、跪在瑞士球上、以瑞士球作為支點的各種支撐動作,雙腳懸垂固定的俯橋,單腳固定的仰橋,等等。

3.2.2.2髖關節部位的器械練習。這部分練習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髖關節和骨盆周圍肌群的最大力量、爆發力和穩定性。主要練習手段包括單膝跪抗阻擺腿、單腳支撐的全幅度練習、橡皮帶擺腿、杠鈴深蹲、仰臥抗阻直腿起、彈力帶束膝走、單腳撐球擺腿、雙腳撐球左右旋髖、仰臥雙腳拉球挺髖、橡皮帶抗阻送胯跑等[3]。

以上這一系列徒手和器械訓練主要是針對高考體育加試四個項目的訓練,滿足這些項目對核心穩定性和專項力量的要求,同時也對提高核心區域的協調用力能力有積極作用。

4.核心力量訓練應注意的問題

4.1核心穩定性訓練的基礎性

核心區肌群是機體最重要的肌群之一,對維持運動中人體的平衡和上下肢力量的傳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全面堅實的基礎力量是專項力量的基礎。因此,將核心區肌群穩定性練習與其他基礎性力量練習等同考慮十分必要,核心穩定性訓練同下肢及上肢力量一起成為高考四項訓練中的力量訓練的基礎,對提高學生基本力量素質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4.2核心力量訓練與專項技術結合

力量訓練與專項技術相結合是力量訓練專門化原則的體現,力量訓練專項化原則意味著對運動技術相關的肌肉進行力量訓練,技術的生物力學特征決定了訓練手段方法的選擇。

高考體育四項考試著重強調對學生最基本的身體素質的考查,但是像鉛球、立定三級跳遠除了對基本素質有較高要求外,對專項技術也有特殊要求,這就意味著核心區域力量是這些項目的專項力量,因此,在力量訓練方法手段的設計上應考慮到專項技術的要求。

4.3核心力量訓練時段選擇

高考體育加試訓練的周期一般為2―2.5年,在前半部分時間是發展包括核心力量在內的體能水平的最佳時機,此階段的核心力量應以核心穩定性為主,與其他基礎力量一道構成此階段最基礎的力量訓練內容。隨著訓練時間的推進逐漸由以核心穩定性為主過渡到以核心爆發力為主的專項上,提高專項化程度,并逐漸加大強度。

另外,在一次身體素質訓練課上核心穩定性訓練可以安排在準備活動階段或放松階段,提高訓練綜合效率。同時也要考慮到訓練難度的設置,由最基本的徒手練習再到輔助器械,逐步提高難度。

5.結論

5.1核心力量是高考體育加試四項考試最基礎的力量素質之一,對發展全面均衡的力量素質至關重要,它作為一種有效的力量訓練方式應該成為高考體育考生體能訓練的一部分。

5.2核心力量訓練主要包括徒手和器械訓練等手段,根據學生水平逐漸提高訓練難度,一般由徒手穩定練習開始,慢慢過渡到徒手不穩定練習再到穩定器械,最后過渡到不穩定器械,循序漸進地提高。

5.3核心力量訓練要堅持持之以恒原則,一般由核心穩定性訓練開始,逐步過渡到核心爆發力訓練,最終結合高考體育加試鉛球和三級跳遠專項技術設計專門的訓練手段。

5.4核心力量訓練要靈活安排,既要體現核心力量的基礎性,又要提高訓練效率,可以在訓練課準備部分或結束部分,亦可以根據實際靈活安排。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 古典式摔跤 夾頸背 核心力量 肌電

一、前言

男子古典式摔跤屬于徒手對抗性項目,核心力量對技術動作起著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一名優秀的摔跤運動員其核心力量也是非常強大的。但是,由于受到檢測儀器的限制,人們對古典式摔跤運動員的核心區域各主要肌群力量發展情況的認識還較模糊,關于這方面的研究也比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影響了該項目運動員核心區域力量的進一步發展。但是,近年來隨著先進儀器設備的引入,針對該項目力量水平測試的研究開始起步,因此,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旨在針對古典式摔跤運動員技術動作使用過程中的核心力量進行分析、研究,為優化核心區域肌群的訓練手段提供理論支撐,為運動隊提供可靠、科學而直接的參考依據。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古典式摔跤項目常用的夾頸背技術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依托上海體育學院圖書館,通過查閱與核心力量訓練、摔跤項目的體能、力量訓練等有關的文獻資料,檢索學術期刊數據庫,了解國內外對核心力量訓練及摔跤運動的研究現狀。

2.運動生物力學測量法。采用NORAXON無線表面肌電測試儀測試軀干左右雙側的14塊肌肉,分別為:斜方肌中段、背闊肌、豎脊肌腰椎段和豎脊肌胸椎段、腹直肌上段和下段、腹外斜肌等腹背肌群。

3.數理統計法。采用EXCEL軟件等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三、結果與討論

通過圖1可以看出古典式摔跤運動員在徒手使用夾頸背過程中,核心區域各個肌群的放電情況:核心區域的斜方肌、背闊肌、豎脊肌的胸椎段及腰椎段、腹外斜肌、腹直肌等肌肉都有不同程度的激活。從一個完整技術動作的使用周期來看,斜方肌、背闊肌的特性是激活程度大,持續時間長,在該動作使用過程中斜方肌、背闊肌從始至終一直在持續做功。豎脊肌的激活程度較小。從腹直肌的振幅情況分析,其做功時間比較短,只在該動作的特定時間里做功。

在徒手夾頸背動作中,參與做功的各個肌群中激活程度最高的是豎脊肌,達到了129.46%,其次是背闊肌,激活程度是110.64%。另外,斜方肌的激活程度達到了97.31%。從核心區域各個肌群的激活程度來看,背闊肌、豎脊肌、斜方肌的激活程度明顯高于其它肌肉。而造成斜方肌的左右兩塊肌肉的激活程度相差較大的原因是在使用夾頸背技術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個翻腰動作,而且動作的幅度比較大,在翻腰的過程中一側肌肉快速主動做功,而另一側的腹外斜肌是被動做功,所以左右兩邊的激活程度差異性較大。

通過圖3可以看出,在徒手夾頸背動作中,核心區域各肌肉對該技術動作具有不同程度的貢獻,貢獻程度最大的是斜方肌,達到了17.30%,其次是豎脊肌的胸椎段與腰椎段,貢獻度分別是15.00%、12.85%,以及背闊肌,貢獻程度達到11.78%。這幾塊肌肉對夾頸背技術的使用起到了非常大的支撐作用,是夾頸背動作發力做功的主要肌群。

四、結論與建議

(一)通過表面肌電測試手段較直觀地證明了在男子古典式摔跤中常用的夾頸背技術的核心區域肌肉用力特征,為科學實施核心力量訓練手段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從分析中也可以看出男子摔跤運動員在使用夾頸背技術時核心肌肉的激活特征、激活程度、貢獻程度等差別比較大,所以建議在練習夾頸背技術的專項力量時,應以貢獻程度、激活程度比較大的斜方肌為、背闊肌豎脊肌等肌肉為主。

參考文獻:

[1] 何建偉,趙廣高.核心力量訓練治療運動員腰肌勞損的可行性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8.33.4:403-404.

[2] 陳小平,徐權,黎涌明.“核心力量”和力量訓練芻議[J].體育科學.2011.4:38-41.

[3] 杜震城.擊劍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J].體育科學,2007.28.6.

[4] 陳方燦.淺談國外康復性體能訓練的一些理念和發展趨勢[J].體育科學.2006.10:95-96.

[5] 王衛星.競技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8.30.8:1119-1121,1131.

[6] 王衛星,李肖海.競技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8):1119-1121,1131.

[7] 郭波,呂季東,龍躍玉等.男子古典式摔跤運動員腰背肌力特征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9.45.2:51-53.

篇5

計算體育系60名男生的16項常見身體素質(常見的發展身體素質手段還有側重發展下肢力量的負重全蹲起與半蹲跳等,本文因無這兩項原始數據,故未列入)6個重點向,項目的相關系數,并作相關數的檢驗。

(二)實驗法

1.實驗對象

本文實驗對象為徐師大體育學院體育系2007級田徑專修班的9名男生。

2.實驗時間

實驗從2009年10月開始,至2010年5月結束,共24周,每周實驗6次,其中4次結合教學課時間進行實驗,2次利用開外輔導時間進行實驗。

3.實驗步驟

根據實驗是設計要求,首先于實驗前對9名男生4項核心素質和6個重點項目進行測試,而后根據相關、聚類分析結果的提示確定發展身體素質練習的內容。

所有數據,均經過IBM—PC計數機運算處理。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相關分析

通過對體育系60名男生16項身體素質發展的水平和6個重點項目成績之間的相關計算,結果顯示,各項身體素質均與6個重點項目有一定的相關關系。經檢驗,絕大部分素質與6個重點項目之間的相關都是可靠的(見表1)。

同時,由表1可見,不同的田徑重點項目與某一單一的素質之間的相關程度是不相同的,而同一田徑重點項目與不同單個身體素質之間的相關程度也有不同。

(二)聚類分析

本文16項素質是根據北京體院黃定保提出的“作圖聚類”法進行聚類的(見表2)。

由表2聚類結果可以看出,16項素質按照各自的特性可自然聚成4類,各類素質不僅有反映本類素質的特性的一般素質指標,還有其核心指標。由于各核心素質與本類素質中其它素質聯系最為密切,因而最具有代表性。

對此,我們可以根據表1相關分析結果和表2聚類分析結果,畫出跨欄跑與各類素質中各核心素質的對應關系圖,就可確定應優先選擇那些類別的素質。圖1即是跨欄跑與核心素質的對應關系圖。

由圖1清晰可見,跨欄跑與彈跳幅度類的核心素質—立定三級跳遠和彈跳速度類的核心素質—弓箭步交換跳均呈高度相關;與速度的核心素質—60米跑呈中度相關;與力量綜合類素質—抓舉呈低度相關。

對應關系程度的高低,即可判斷,對該學生來說,應優先發展其彈跳素質水平,其次發展速度素質水平。自然在選擇練習手段時,應先從彈跳幅度類和彈跳速度類中考慮。

三、結論

(一)“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各身體素質水平與田徑6個重點項目的運動成績之間均有一定的相關關系,但它們之間的相關程度是有區別的。

(二)“聚類分析”結果提示,16項身體素質可以分為4類,各類素質均有不同的特性,對各項的影響不同。其核心素質與同類素質中其它素質聯系最為密切,因而最具有代表性。

(三)按“相關、聚類”分析結果的提示,選取身體素質練習手段,對體育專業田徑專修班的學生進行課中和課外訓練,不僅切實可行,而且對發展有關專項素質的水平和促進運動成績的提高,效果均十分顯著。

(四)本文按“相關、聚類”分析結果的提示選取身體素質練習手段的方法不僅適宜于田徑專修教學過程采用,而且也宜于田徑普修階段的教學過程實驗應用。

篇6

我國的教育教學改革,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其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深深地根植于不同學科的教學中,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氣息尤為濃厚,而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引起一線教育者的高度重視,成為新時代教育教學發展的突出亮點。[1]作為小學體育教師,要打破陳舊的教學觀念,扭轉應試教育所帶來的教學弊端,積極地進行教學探索,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組織有效的足球教學訓練,開展豐富多彩的足球訓練活動,從不同的教學角度、渠道著手,創設生動有趣的足球訓練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足球訓練中,開發學生的體育思維,增強學生的體質,以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發展。那么,在實際的小學體育足球教學中,如何以核心素養思想為指導,組織有效的訓練呢?

一、倡導生本理念,貫徹核心素養思想,推動足球訓練的開展

生本理念,是學科教學改革的重要保障,也是貫徹核心素養思想的集中體現。作為小學體育教師,要把握住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向,改變課堂相對滯后的教學現象,還原課堂的本色,彰顯學生在足球訓練中的主置,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結合學生的表現,恰當地調整訓練的方式,合理地利用好每個教學環節,確保訓練時間的巧妙運用,為學生創造自由訓練的空間,從而實現學生足球核心素養的發展。[2]比如在進行第一課的足球訓練時,教師需要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對本班學生身體、心理情況進行大概了解,然后組織足球訓練常識的教育,關注學生在學習足球訓練知識中的表現,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運動基礎,多與學生進行商量,耐心地詢問學生,提高學生參加足球訓練的熱情,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的足球訓練技巧,從而提高足球訓練的教學效率。

二、創新教學模式,深化核心素養思想,組織多元化的足球訓練

篇7

關鍵詞 核心力量 脊柱形態 影響

一、問題的提出

如今社會是一個以個人素質文化全面發展為基礎的社會,個人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身體素質及審美素質。良好的身體素質不僅是各器官系統良好的生理機能狀態,還包括健美的體型和身體姿態。

二、核心力量定義及研究現狀(方法)

核心力量的定義最早來源于核心穩定性,核心力量是一種以穩定人體核心部位、控制重心運動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核心力量不僅是人體核心穩定性形成的主要能力,而且在青少年運動中起到矯正身體姿勢作用,是人體運動中的一個重要“發力源”。

根據核心中心肌群的特性及系統訓練產生的作用,頸前曲與身高呈低度正相,指出在青少年教育中要重視對身材高的學生身體姿勢為初始階段的教育與訓練,目的是控制身體的核心肌群力度以及矯正身體姿勢,一般是1到2周做一次練習測試。

三、體育運動對脊柱形態(定義)影響研究

脊柱形態是身體姿勢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脊柱與體育運動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仰臥背部墊枕、坐位仰靠、仰臥兩頭翹等體育康復手段對處于普通脊柱彎曲的青少年進行矯正實驗,獲得一定的效果。

四、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江西師范大學附屬中青少年進行脊柱形態的測量。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在中國網上輸入關鍵詞。

2.專家訪談法:確定研究的測試指標、測試方法、測試儀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項。

3.試驗法:以江西師范大學附屬中青少年為試驗對象。

4.訓練方法:開學第1、2周,從40名中篩選出頸前曲大于4.8cm的頸前曲過大者20名作為研究對象,該方法分為:(1)寢室內練習方法:每天起床做仰臥背部墊枕3min,仰臥兩頭翹3min(在床上仰臥,十指交叉于枕部,做靜力性背弓兩頭蹺),提踵直腿立2min(兩手叉腰,挺胸,繃腿提踵)。(2)教室內練習方法:利用課間休息做3min坐位仰靠(十指交叉抱于枕部,頭用力后仰,使背部墊靠在椅子上緣),再做2min拉臂推背動作(受試者十指交叉掌心向上,協助者一手握交叉在手上),在13周的訓練階段中,要注意保持正確的學習姿勢,第15周進行實驗后的測試,測試指標與方法同實驗前。

五、結果和分析

(一)核心力量訓練對頸前曲過大原因的分析

頸前曲過大同時也伴隨著胸后曲的過大,頸前曲與胸后曲綜合反應是體現在脊柱彎曲過大,發生頸前曲過大的原因并不是由脊椎的12個椎骨發生了異變,而是由連接固定軟組織發生了漸進性的適應性改變的。

(二)對頸前曲過大青少年脊柱彎曲矯正效果分析

通過對20名頸前曲過大的青少年實施13周的體育康復矯正訓練,正處于青少年階段的正常發育期其脊柱彎曲異常者也可以通過脊柱彎曲體育康復矯正訓練,而得到一定的矯正改善,并且在13周的體育康復矯正時間里可以看到明顯的效果。

(三)對腰前曲、肺活量、胸圍的實驗前后差值的分析

實驗前腰前曲的均值為3.93cm,很接近正常范圍2.0cm~5.0cm的中值4.0cm。樣品的變異范圍在1.1cm~5.2cm之間,腰前曲超過5.0cm這一正常范圍的上限的有4例,占樣本總量的13.1%,說明頸前曲過大同時伴隨腰前曲過大者的比例不是高。本抽樣顯示樣本的8.5%都是純屬于的頸前曲過大。

實驗后腰前曲的均值為3.82cm,差值的均值為-0.2cm,差異的顯著特征檢驗顯示P>0.05,說明13周脊柱彎曲康復矯正法對腰前曲的影響不大。

實驗后肺活量雖然平均增加了76mL,但顯著性檢驗顯示表明P

實驗后胸圍的平均值增加了0.21cm,差異顯著性檢驗P>0.05,說明13周的脊柱彎曲體育康復矯正法對胸圍的影響不是很大。

六、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20名頸前曲過大青少年經過13周的體育健康康復矯正訓練,腰前屈和頸前曲平均減少了0.86cm。其中有11名恢復到了正常范圍,占樣本總量的52.3%,說明在13周體育健康康復矯正中,說明青少年不規范坐立及行走姿勢通過脊柱彎曲體育健康康復矯正訓練,是一種安全、可靠、有效的辦法。

參考文獻:

[1] 金相奎.大學生脊柱彎曲體育康復矯正效果的觀察[J].大連大學學報.2006.8.

[2] 王珍武.大學生脊柱前后彎曲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大連大學學報.2008.12.

篇8

關鍵詞 核心力量 概念 現狀 應用研究

近年來,以核心穩定性及核心力量為代表的一些新的體能訓練方法和手段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美國、德國、挪威等國家已從某些方面證明了通過核心穩定性和核心力量訓練能使運動員的成績得到顯著提升,這種新的體能訓練理論引起了我國競技體育領域的廣泛關注,并得到了相關學者的認可。

通過查閱(2000-2016)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對近16年來核心力量的研究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主要表現在: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核心區域和核心肌群

對于核心區域的界定,大多數研究將核心區域定位在腰椎―骨盆―髖關節位置;也有一些研究認為,核心區域是指包括胸廓和脊柱在內的整個軀干。還有的研究認為,核心區域是指人體的中間環節,是以腰椎―骨盆―髖關節為主體,包括附著在它們周圍的肌肉、肌腱及韌帶系統,具體還可以進一步分為上、中、下三部分。

綜合上述觀點,筆者將核心區域界定為:在人體雙肩與雙髖關節之間的整個軀干以及骨盆區域。核心區域確定了,所涉及的肌群也就明確了。核心肌群就是肌肉的起點或止點位于核心區域間的肌群。

(二)核心力量

普遍研究認為,核心力量是一種與上、下肢力量并列的力量能力,是一種新出現的力量能力,它在穩定機體核心區域部位的同時使其產生最有效的位移及旋轉,并且作為人體運動鏈中最重要的環,擔負著控制機體穩定,自身發力,傳遞力量的作用。美國等國家的學者研究認為,將構成或提高核心穩定性的力量能力定義為核心力量;還有的研究認為,核心力量是功能訓練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綜合上述觀點,筆者認為:核心力量并不單純是一種力量,而是一種綜合能力的表現,是以穩定人體核心區域,完成動作時保持和控制人體特定的身體姿態,并且利用自身是人體運動鏈上的重要環節,不僅能傳遞能量,而且去主動發力,為四肢及其它肌群提供能量的能力。

二、核心力量的研究現狀

在我國體育科研領域,對“核心力量”的研究已有六、七年的時間,體育類關于“核心力量”的研究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涉及運動訓練、體育教學和運動健身領域,其中對于運動訓練的研究最多。這說明越來越多的體育工作者已經認識到了核心力量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并開始從各個角度對核心力量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

(一)核心力量的起源

核心力量的概念起源于對核心穩定性的研究。早在20世紀60年代,Holds worth就開始研究脊柱穩定性與結構之間的關系,并創立了脊柱二柱理論。20世紀80年代早期,Denis提出了三柱理論。1992年,他又提出核心穩定性的概念和“三亞系模型”理論,認為脊柱的穩定系統由被動亞系、主動亞系和神經控制亞系3個部分組成。2006年kibler把核心穩定性的概念引入到競技運動中。并在闡述中提出:核心穩定性是指運動員在運動中控制軀干部位和骨盆肌肉的穩定狀態,從而使力量的產生、傳遞和控制達到最佳化的一種能力。核心力量訓練是針對身體核心區域進行的力量、穩定、平衡等能力的訓練。

(二)核心力量的作用

黎涌明在《論核心力量訓練及其在競技體育中的訓練――起源?問題?發展》中認為:核心力量對運動技術具有關鍵的支持作用;通過機體各環節之間力量的有效傳遞,可以提高機體工作效率;核心力量的增強可以提高肌肉的穩定、平衡和協調能力,能夠預防運動損傷;林華等在《核心力量訓練原理初探》中指出:核心力量訓練是體能訓練的熱點,它對全面均衡地發展核心肌群的力量和身體核心區域的平衡、穩定性非常有效,是提高運動能力,防止運動損傷的有效訓練方法手段。

以上研究表明:核心力量對于身體基本姿勢的保持、身體各部位、環節的力量傳遞,身體協調地完成各式各樣的動作都起著支撐、穩定的作用,它在整個運動鏈發力之前首先發力,對四肢的協同配合及整合用力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篇9

隨著我國競技體育事業不斷發展,體能-核心力量訓練在競技體育的各個運動項目中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并逐漸顯示出重要作用和意義。核心力量訓練計劃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在運動中使許多的肌肉群協調的做功,而不是在完成像重力舉動作時將某個關節孤立起來做功,穩定性訓練的目的就是要動員軀干深層的小肌群參與運動。核心力量的訓練就是要努力使整個肌體協調起來,確保運動員在做動作時讓核心區域肌群起到穩定軀體、傳輸能量的作用。應根據所構成核心區域肌群的特性,以及它在系統訓練體系中所起的作用出發。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黑龍江省摔跤隊運動員40名,其中男運動員20名,女運動員20名。

2.研究方法

訪問黑龍江省摔跤隊總教練王長生教授。通過對專家組進行調查、訪談,以及文獻資料研究表明,把仰臥起坐、背肌兩頭起、平板臥推、負重半蹲作為評定摔跤運動員核心區域力量訓練水平的測試指標。根據每名運動員自身的前后測試數據運用SPASS15.0進行數據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1.核心區域力量訓練內容的調查結果與分析

通過調查數據顯示,目前運動員在核心區域力量訓練內容上的改進有10%的運動員表示繼續目前這種訓練,42%的運動員表示需要有一定的改進幅度,42%的運動員表示需要有很大幅度去改進核心力量訓練內容。由數據結果可知,表2運動員在核心區域力量訓練內容方面缺乏對訓練內容的分析及改進,因此在日常訓練中要加強核心區域力量訓練內容的大幅改進,強化核心力量訓練知識的積累。

2.核心區域力量訓練內容、方法的單調程度調查結果與分析

通過調查數據顯示,73%的運動員認為核心區域力量從訓練內容、訓練方法上非常單調。22%的運動員認為核心區域力量訓練內容、方法不單調,不會感到枯燥,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完善。5%的運動員認為核心區域力量訓練內容、方法比較豐富,繼續保持訓練內容及訓練方法的實施運用。

由數據結果可知,表3運動員在核心區域力量訓練內容、方法單調方面調查中,過于單一化,加強核心力量知識的學習外,根據訓練原則、項目運動規律思考、總結一套具有專項特點的訓練內容及方法,日常訓練中應根據項目特點、規律、訓練原則合理安排訓練內容,運用適當方法。

3.對核心區域力量訓練方法、手段需增加幅度調查結果與分析

通過調查數據顯示,摔跤隊運動員中,10%的運動員認為在核心區域力量訓練方法、手段方面不需增加,50%的運動員認為核心區域力量訓練方法、手段需進一步增加豐富性,一定的增加幅度,保證其訓練方法、手段的新鮮感。40%的運動員中認為核心區域力量訓練方法、手段足夠豐富,需改進增加的幅度相對較小。

由數據結果可知,表4運動員對核心區域力量訓練方法、手段需增加幅度方面的觀點中一致認為大幅完善、改進,需進一步對訓練方法、訓練手段進行細致分析、思考,因此在日常訓練中要加強核心區域力量知識的積累與學習,以及對項目規律、訓練原則的重新認識。

三、結論與建議

1.通過系統的力量訓練,核心區域力量訓練和傳統力量訓練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然而核心區域力量提高幅度更大。通過實驗證實核心區域力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2.根據摔跤運動特點分析,總結出有針對性的核心區域力量訓練方法與手段,掌握更多關于核心區域力量訓練方面知識。

3.黑龍江摔跤運動員對核心區域力量訓練的認識不夠,訓練方法、內容、手段需進一步制定核心區域力量訓練計劃時應充分考慮自身項目特點,結合具體運動形式與力量鏈接模式有目的、有針對性地來發展運動員的核心力量水平,并盡量使之做到專項化、最佳效益化。

4.在核心區域力量訓練中,充分發揮最大能力結合更多的訓練方法、手段、內容進行訓練,避免訓練的單一化,充實核心區域力量訓練過程。

5.在進行核心區域力量訓練時教練員應注重循序漸進的訓練原則進行訓練,在訓練方案的制定上不應急功近利,避免造成運動員的意外受傷。

參考文獻:

[1]Travis Brown Core strength.learning the

overheadsquatNSCN’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al[J]. 2006,(5):46-50.

[2]JimStoppani,PHD. Encyclopediaof

musclestrength[M].USA: Human

Kinetics,2006.

[3]袁守龍,劉愛杰. 高水平競技體能訓練

[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006:

1-2.

[4]鄭欽凱. 初探核心穩定性和核心力量

及其作用[J].科技信息,2009,(9):484-485.

[5]曹志勇.摔跤與力學[J]. 河北醫學院學

報,1994,(1):25-28.

[6]王培亮. 對摔跤運動員力量訓練的初

篇10

隨著核心力量訓練在體育舞蹈訓練中逐步興起,專家學者對“核心”和“核心力量”這兩個詞語進行了不同的定義。對于核心,我國學者陳小平從人體解剖學的角度將其定義為其是人體的軀干部位,對于人體來說有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核心力量的概念則來源于核心穩定性,是人們在運動過程中,通過身體的核心部位為四肢的運動提供一個支點,讓上下肢都能夠發揮自己的力量,保持身體重心的穩定。核心穩定性的優劣取決于核心部位的肌肉、韌帶和結締組織的力量,以及其相互之間的協作也就是核心力量。

一、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體育舞蹈穩定性的作用研究

1.有助于鍛煉人體機能。加強核心力量訓練,有助于人體機能保持平衡。人們在運動的過程中,身體有可能處于不平衡狀態。運動開始之前,人的身體會根據運動的方式進行一定的姿態調整,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姿勢協調對運動的干擾。核心力量的訓練對于提高人體機能的平衡性有一定幫助,并且在體育舞蹈這種快速多變的運動中,旋轉、快速移動重心等變化都需要有較好的穩定性和平衡性來維持,核心力量的訓練不僅可以穩定運動員的重心,還可以提高身體的平衡和穩定,保持運動中軀干位置不改變。2.有助于控制身體穩定性。核心力量訓練的方法,相比于傳統的專項力量訓練方法來說,主要是在提高腰腹、髖關節這兩項核心部位能力上面有非常明顯的效果。同時,在核心力量訓練的過程中,人體的肌肉得以適當的放松,張弛有度,在完成不同類型的舞蹈動作的時候,可以熟練地控制自己的肌肉,進而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完成同一種類型的動作的時候,運動員可以根據自身條件來控制肌肉力量的大小,同樣也能達到預期的效果。3.有助于提高肌肉質量,增加肌肉協調性。核心力量訓練可以提高肌肉的質量,增強肌肉協調的能力。在體育舞蹈訓練的過程中,很多的學生和運動員都因為肌肉過大,影響在體育舞蹈表演過程中形態美的展現。而通過適當的核心力量訓練能夠使運動員肌肉處于平衡狀態,并且找到支撐點,保持其穩定性。不僅僅能夠增強肌肉的力量,同時還能夠使得舞蹈具有一定的形態美,讓觀眾能夠得到視覺享受。

二、結合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體育舞蹈穩定性教學的建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丰县| 财经| 漳平市| 华安县| 亳州市| 奇台县| 肃宁县| 汝阳县| 定边县| 台前县| 盈江县| 陵水| 瓦房店市| 宽甸| 内丘县| 张家港市| 莱芜市| 阿合奇县| 尚义县| 扶余县| 奉新县| 安丘市| 沂源县| 巩义市| 确山县| 阳信县| 禹城市| 满洲里市| 南充市| 瑞丽市| 信阳市| 玉林市| 沅陵县| 湖北省| 无极县| 麦盖提县| 河间市| 新田县| 怀柔区| 台北县| 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