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9 08:32:5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德育原則和德育方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要根據所教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地域特點等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做到有針對性的進行,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否則,德育目標沒有實現,反而還可能影響正常的課堂教學。比如,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教育,就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區別進行。例:高中《生物》中在講述植物的向光性原理時,向學生介紹植物的向光性是單側光引起的生長素分布不均勻造成的。在學生了解了這一原理后,可以進行這樣一個小結:植物的向光彎曲生長,其內因是生長素的促進生長的作用,外因是單側光的照射,只有這兩個因素同時起作用,植物才能表現出向光性,這體現了辯證法中內因和外因的關系。由于高中學生已在思想政治課中學習過有關內容,所以這樣一個簡單的小結從生物學的角度印證了內因和外因的關系,對于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起到了不可小視的作用。而同樣的這種觀點,如果針對初中學生,就要用更具體、更直接的實例和語言進行灌輸,以適合初中生的知識水平。例:初中《生物》講述光合作用時,在介紹了光合作用的關內容之后,可以這樣問學生:為什么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而動物不能呢?學生會回答是因為植物細胞中有葉綠體而動物細胞沒有。接著教師再問:植物細胞有了葉綠體是不是就能進行光合作用呢?初中生可能要經過討論才會答出還必須要有光照。然后教師再以這個例子教育學生:植物細胞之所以能進行光合作用,一是因為有葉綠體,二是要有光照,這兩個因素缺一不可。就好比同學們在學校學習,要學好知識,首先要自己努力,其次還要靠教師的教導,這兩個條件也是缺一不可的。對初中生來說,這樣的灌輸不僅能使他們懂得搞好學習的基本要素,還能夠使他們建立內因外因關系的初步概念,為培養他們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奠定基礎。
此外,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高中學生可結合教材內容多介紹一些我國高科技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而對初中學生則可以多介紹一些我國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珍貴稀有的動植物種類等等。還如進行環境教育,對高中學生可以讓他們根據所學的各科知識,自己設計一些環保設施;對初中學生則可以清環保人員進行環保知識的講座;對城市學生,可以帶他們參觀一些工廠的污水凈化設施;而對農村學生,則可以給他們多講一些生態農業方面的知識,并鼓勵他們去實踐。
2、要結合國情國策
作為一個中學生,應該認識了解我們國家的基本國情和國策。作為生物教師也應該結合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如在高中《生物》遺傳學內容的教學中,經常有這樣的題目:“一對夫婦生了四個孩子……”有一次,筆者在念題之后,讓學生在題目中加兩個字,變成:“一對德國夫婦生了四個孩子……”。學生愕然,不知所以。筆者告訴他們,我們國家人口基數大,而資源有限,所以實行計劃生育,一對夫婦只能生一個孩子。而德國的人口增長率為負數,所以鼓勵生育。學生嘩然,笑聲中,他們對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如在進行遺傳系譜圖的有關教學時,筆者總是在適當的時候有意識地設計一個包含有近親結婚的遺傳系譜圖。在解答了有關的問題后,又問學生:圖中的×號和×號生出患病孩子的機率達25%,為什么?學生回答:因為他們都帶有致病基因。筆者再問:他們為什么會帶有相同的致病基因呢?他們的致病基因是不是都來自同一個祖先?學生在觀察后會得出正確的答案。然后再問:×號和×號是什么關系?學生答:表兄妹關系,是近親結婚。這時筆者再作一個小結:由于在近親結婚情況下,夫妻雙方帶有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遠遠大于隨機婚配,故生出患病孩子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所以我國《婚姻法》明確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禁止結婚。從而使學生不僅了解了我國《婚姻法》的有關內容,而且還使他們從理論上弄清了近親結婚的嚴重危害。再如,在進行生態系統有關內容的教學時,也會經常碰到有類似“大量捕蛇”、“捕殺貓頭鷹”等內容的習題,這時,教師應結合題意向學生說明這樣做的后果,如捕蛇和貓頭鷹會導致田鼠數量大增,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狀態,并且向學生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規,從而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和有關法制教育。此外,還在結合教材內容向學生宣傳環保知識、介紹在我國保護森林和草原的必要性、結合北方的沙塵暴天氣談在我國植樹造林、防風治沙的緊迫性等等。從而將德育教育與我國的國情、國策緊密結合。
3、要適時、自然,不能盲目、牽強
一、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中存在問題
第一,漢語作為一門學科,歷經數年,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學科理論體系。但社會上還有一些無知人士認為“只要會說漢語,就能教外國人學漢語”,這種觀念是極其錯誤的。一方面,每門語言都有著它最基本的語法體系,如果不是專業人士,很難把語法這種抽象的東西講清楚。另一方面,現在很多高校往往把教現代漢語的老師直接調過來做對外漢語的老師,這也是行不通的,畢竟對外漢語還是有現代漢語無法觸及的全新領域。我們還是需要專業的老師來正確引導學生。
第二,語法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不好掌握。語法不管是對于英語還是漢語來說,都是最難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不充分的前提下。許多學生在學習語法的前期非常有天賦,用法掌握得非常快,但隨著知識難度的增加,學生對漢語的理解能力下降,語法規則對新的漢語應用不再熟練,學生開始對語法知識感到生疏,回到原點。
第三,語法教學太過混亂,沒有由難到易教學課程安排。所有的語法的學習都是集中在學習初期完成的,這有兩個弊端:首先,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零基礎就學習過于復雜、深奧的語法知識根本就是做無用功,學生無法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全靠死記硬背,根本不能在學生腦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其次,難學的語法在初期就教完了,中期和后期的學習安排必定十分混亂,學生既不能用初期學習的語法知識來解決現在的問題,學習現在的知識也會十分吃力。到目前為止,這種教學方法還需改進。
二、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基本原則
語法教學分為理論語法與教學語法。近幾年來,如何將理論語法與教學語法進行科學的銜接已是對外漢語領域的一個熱點。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前者更具學術性,后者更具實踐性。一般來說,由于現代漢語的老師面向的都是大多數都是本國學生,因此他們的教學方法更偏向于理論教學。但在對外漢語這塊兒卻有所不同,面對外國留學生,他們的漢語水平可想而知,因此我們不僅要告訴學生語法的定義,最重要的是要教他們怎么運用這些語法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真的幫到他們,例如:在“他在這兒呆了三個小時”這句話,在英語看來“三個小時”是補語,而在漢語中卻是賓語,由于漢語中根本沒有補語這個概念,這就非常容易令外國留學生感到困惑。我認為想讓老外學好我們的語言,首先是要搞清自己的民族語言與漢語的區別,這樣才能形成初次印象。另外,就是要改進目前的教學方法。以往我們的教學方式就是照搬書本,這根本不能在現實生活中幫到留學生們。我們應該注重實踐,在課堂上創造性的運用情景再現模式,告訴學生如何在現實生活中解決語言問題,同時適當地、潛移默化地讓他們接受中國文化的熏陶,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總而言之,我們需要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具體的實踐再進行提煉抽象化,讓學生真正掌握消化。
三、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方法
第一,我要明確教學語法與理論語法的區別。理論語法是語言學家經過多年的整理與總結,用來解釋各類語法現象的固定公式,而教學語法是在理論語法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以教學需要為目的和導向的語法體系。理論語法的范圍要比教學語法的范圍大,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其一,兩者的目標不同,理論語法主要是用來研究,而教學語法主要是用來教學。其二,適應人群不同,理論語法適用于中國人,教學語法適用于外國人。其三,理論語法的內容比較寬泛,教學語法卻比較具有針對性。
在現代英語教學中,以聽說為教學中心的理念正在迅速崛起,各大中專院校紛紛效仿。傳統的以詞匯、語法、閱讀為中心的授課方式正被逐漸冷落,甚至忽視。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詞匯和閱讀仍然是成年人獲得信息的重要手段。不少國家特別是在我國,大多數公司和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仍需要以閱讀大量的英文資料和收發電子郵件來獲取信息,與外國人進行口語交流的時間仍遠遠少于與英文資料打交道的時間。因此,在這些國家的英語教學大綱中,英語的詞匯和閱讀仍被列為最需要掌握的外語技能。即便近幾十年來口語教學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有關詞匯和閱讀的教學法研究也不應停手,而應有有所加強。
一、掌握詞匯對搞好英語學習十分重要
詞匯是閱讀的基礎。多年的實驗表明,在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中,詞匯與閱讀相關度最大。詞匯量少的,閱讀能力一般比較低。雖然詞匯不是影響閱讀的唯一因素,但是,隨著詞匯量的增長,閱讀能力必定會逐漸加強。因此,搞好有關詞匯的課堂教學十分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并會最終影響他們的口語和聽力水平能力的提高。在我國的各種英語考試中,如A、B級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詞匯和以詞匯為中心的閱讀理解考題仍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是學生能否通過考試的關鍵所在。
中國的廣大的英語學習者十分重視英語詞匯的學習,因為關于詞匯用法的講解往往能使學生學到許多東西。但是,由于詞匯學習比較枯燥乏味,而且長期不復習就會遺忘。所以,多數學生有努力學習的愿望,但卻不知如何下手。還有很多老師,由于對詞匯教學不得法,造成學生雖然努力背單詞,卻收效甚微,由此造成了不少學生對詞匯學習的厭惡。
二、英語詞匯教學應掌握的原則
在英語的詞匯教學中一定要注意以下的原則。第一,對每一堂課要講解的詞匯進行分類。有的詞匯是接受性詞匯,只要求能辨認,會發音,了解一般詞義即可。可以不要求會拼寫。有些則是表述性詞匯,必須會拼寫,發音,并熟練掌握一般用法和結構。有的詞匯屬于專業詞匯如無必要,可不要求學生掌握。因此面對書中的大量詞匯,絕不可以對每個詞都進行內容豐富的講解和提出必須要掌握的要求;第二,詞匯學習要由易至難,由淺入深。如果學生的水平較差,而對學習難度較大且不經常出現的詞匯,一股腦的都要學生死記硬背的教學法,效果就不會好。同樣,在高級階段重復已經掌握的簡單詞匯,也會使學生失去興趣。因為我國的大學生都要參加四、六級的考試,所以在詞匯教學上,可參考一些四、六級的考試的詞匯分層,作為參考;第三,在詞匯教學中,教師不可在講述一個單詞時,因為怕學生在課堂上學不到東西而引伸出無數的相關的詞或詞組。過度的引伸會讓學生感到大量的詞匯蜂擁而來,難以招架,并產生厭學情緒。面鋪得太廣,面面俱到,可能與教學初衷南轅北轍。因此在詞匯教學中,一定不要大而全,而要少而精,讓學生感到學有重點,科學把握。在詞匯教學中,教師能否突出重點是影響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現在,多數英語教材的詞匯表中,重點要求講解的詞,一般都用黑體字或星號、三角形做標識,只要求一般掌握的單詞不特別標出,這就為廣大教師對詞匯講解提供了方便。
三、幾種常見的詞匯教學法
1.重復法。最為傳統的詞匯教學法是重復法。教師不斷地帶讀,學生跟讀。然后教師寫出中文意思。這種方法不利于學生全面掌握單詞的用法和意義,但如果稍加改進也會有不錯的效果。例如,在給出詞義時,最好的選擇是給出這個詞匯的英文解釋,并要學生在重復時說出,而且作為作業背誦。因為許多英文單詞的中文解釋與這個詞的英文實際意思有出入。在課文講解中出現這個詞時,要求學生作出英文解釋,也可要求用這個詞來造句。
當然,在做練習之前,教師應該適當的舉例。在選擇學生造句或解釋時,一開始一定要選擇英語水平較好者,這樣可以給水平較差的學生以信心和榜樣。這樣的造句和英文解釋練習應反復的來做,以便學生了解詞匯并學會在句子中使用。
2.應用前綴和后綴。英語有相當一部分單詞是通過某一固定詞根加上前綴和后綴來表達詞義轉換的。在詞匯講解中,如果出現了常見的前后綴。可要求學生把它們集中抄寫在課本某一頁的空白較多處,并多多舉例讓學生來了解詞義。這樣的練習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中,見到熟知的單詞加上前后綴時,能準確了解詞的意思。學生必須掌握的常見前綴和后綴如下:表示否定的dis- un- non- ir- il- im- in-。其他的如re-表重復、再,pre-先于、之前,post-表之后,counter- anti-表反對,self- auto-自動,自己,co-表合作,de-表除去、否定,en-使成為,super-表超級,sub-表下級、下面,pro-表贊成,micro-表微小,ex-表向外,mis-表錯誤,trans-表轉換、轉移,inter-表之間。表示數量的前綴如,multi-表多、多元,poly-表多種,semi-表一半,mono-表單一,uni-表統一,bi-表兩個,tri-表三個。學生必須掌握的常見后綴。如名詞性后綴:-ance, -ence, -tion, -sion, -ment, -ship, -ity, -ness,形容詞后綴:-ible, -able,表示能力,-ful,表示充滿,-ward,表示方向,-ous,表不多,-ive,表示傾向,-less,表示否定,-ist, ism,表示主義或主義者。動詞性后綴,如:-ize, -ise,標示“……化”。學生如果能熟練掌握以上前后綴的構詞法,可以正確猜測出大量生詞,并會熟練的進行詞匯在詞性之間的轉換。教師可以在課堂詞匯教學之余,多為學生搞一些詞匯派生的練習。如把動詞care轉換成形容詞careful,careless,再轉換成副詞carefully, carelessly等等。讓學生自己慢慢地找到規律,從而自己能夠熟練地進行詞匯的派生。在現在的英語教材中這一類的課后練習也很多,每一個教師都應該重視這種練習。
3.字群法。在傳統詞匯教學中,字群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詞匯掌握能力。教師可對有一定詞匯基礎的學生,將所學過的詞匯根據其特點和共性進行總結,以強化學生對詞匯的記憶。例如在總結字群時可采用同義詞法。即將幾個意思相近的常見詞,總結成字群。如:join, take part in , participate, attend;也可以將字形相近的詞總結成群,如:clue, glue:;有的字群由同一詞根而來,如:impress(印象), depress (蕭條), express(表達),oppress (壓迫), compress (壓縮),這些詞都是由press-(按壓)而來,只是加上了不同的前綴。im-表示進入,所以impress可以解釋成壓進去,所以有印象;de-表示否定,所以depress可以解釋為向壞處壓,所以depress表示蕭條,沮喪。ex-表示向外,所以express可以解釋為向外壓,因此express的意思是表達。op-表示opposite, oppress表示反方向按壓,所以oppress意思是壓迫。com-表示together,所以compress表示壓在一起。因此compress的意思是壓縮。通過這種方式的講解,將更有助于學生將字群記牢。字群法還可以用于把所學過的同一科目的詞進行總結,如表示宇宙,天體的常用詞匯,如universe(宇宙), planet(行星), star(恒星), meteor(流星), comet(彗星), galaxy(銀河)總結在一起。或表示可飛翔的昆蟲,如fly(蒼蠅),dragonfly(蜻蜓),butterfly(蝴蝶),firefly (螢火蟲)總結在一起。最后如果所教學生水平較高,可以在詞匯教學中系統講授英語單詞如何進行詞性轉換,或如何進行復合性的構成。
4.圖示教學法。對英語某些表示動作的詞匯或名詞,圖示教學法是最為行之有效的,但要求教師有良好的繪畫能力。最簡單的圖示是教師在黑板上畫實物或選擇針對性較強的圖片,使學生明確教師的要求,很快說出新詞。圖片可將英語單詞與其具體形象掛鉤,使英語詞匯形象化,這有利于學生對于詞匯的長久記憶。
四、運用多種辦法搞好詞匯教學
除以上的傳統的詞匯教學法之外,還有一些較新式的詞匯教法。例如利用計算機制作多媒體課件,或在市場上購買較好的有關詞匯教學的多媒體課件。利用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對于詞匯學習的興趣,也可以采用DVD電影放映的方式,在電影放映中,打出英文字幕,讓學生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找出自己所不會的生詞。在電影放映后,自查字典找到的英文意思并造句,激發學生對生詞掌握的興趣。
另一種方法是在講解詞匯之前,先講解課文。可先將要講解的課文分段。學生按小組指定的段落尋找新詞,查字典找確切的詞義,發音和例句,然后每組中找出一個或多個代表,對指定段落的生詞進行講解。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糾正學生的錯誤并補充講解不全面的內容。各組講解之后,教師再帶領全班同學朗讀并學習書后單詞表。由學生來尋找新詞匯,能使他們感到學習新詞是自己的愿望,而不是教師強加更他們的任務,有利于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將未學過的詞匯從課文中選出來學習,也符合前面提到的突出重點詞匯的教學原則。學生在選擇新詞時,又必須重溫已學單詞,才不至于選錯。因此這是一個很好的復習舊詞匯的過程。事實證明,這樣的詞匯教學充滿了活力,深受學生歡迎。在學生習慣了自找新詞匯之后,這一教學步驟也可讓他們在課外預習課文中進行。
傳統的詞匯教學強調單詞教學,往往離開了交際的語言環境,重復單調的語言操練。當代詞匯教學重視學生學習詞匯的主動性,提倡讓學生發現新詞并總結規律,并通過實際的交際活動,在一定的語言情景中學習和掌握外語詞匯。比如,在學生學習并掌握了一課書中所有的生詞之后,教師可以將其中常用的活用關聯的單詞寫在黑板上,將學生分組,利用這些詞編一段情景對話,并上臺表演,或者利用這些單詞編一個小故事,并上臺講述。這樣的練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更深刻記住所學單詞,并且有助于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做到一舉兩得。在練習過程中,對于學生的表演和講述,教師要多進行鼓勵,要所有的學生積極參與。但是這樣的活動必須始終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首先教師應該十分明確,這是綜合復習的詞匯課,而不是語言結構或口語復習課。因此,可將需要復習的詞匯寫在黑板上,或采取其他的辦法,不斷地提醒學生盡量用已學的詞匯談話和組織演講。在學生離題發揮時,教師要及時把話題拉回到主題與需要復習的詞匯。一般說來,學生上這樣的課十分活躍,有時語言錯誤較多,教師應該保持冷靜,既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又應引導他們正確地使用語言。
為了輔助學生做好詞匯的學習,教師可以定期進行百詞測試,對成績較好的學生給與獎勵,或組織學生在課余做一些有關詞匯的游戲。如可以讓一個學生用英語描述一個以前學過的名詞,由其他學生來猜是什么詞等等。這些活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詞匯的積極性。另外,詞匯和閱讀的關系十分密切。在外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多做課外閱讀。閱讀英語文章是檢驗學生單詞量的一個重要手段,學生通過大量閱讀,不僅可以復習和檢測自己的英語單詞,還可以讓學生感到學有所用。
總之,外語教師在使用較傳統的詞匯教學法之余,應盡可能地挖掘學生學習詞匯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新單詞和總結構詞規律,并盡量為學生創造使用這些新詞的環境,提高了詞匯掌握能力,學生的聽說讀寫水平才能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左煥棋.外語教育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教學內容
正確對待父母和學校的教育;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中學生預防侵害的基本原則與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案例分析和學生參與討論事例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
教學難點
學生們如何正確的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學情分析
青少年學法懂法,能增強自己的法制意識和法律觀念,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違法的,什么是犯罪的,自覺地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用法律約束自己的行為,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法律鼓勵做的,積極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只有學好了法律,青少年才能健康成長
教學方法
隨教育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教育資源逐漸從紙本形態為主向數字電子形態為主轉變,現代學習者也得以擁有海量的網絡學習資源,但如何從中篩選優質資源的問題也隨之產生。本文探討篩選和整合網絡資源的方法和原則,以期有助于整合優質網絡學習資源這一目標的實現。
一、大學英語網絡學習資源的分類
網絡中豐富的教學資源可根據使用對象分為三類:學習資源、科研資源和備課資源。網絡學習資源是指供學習者使用的網上各個學科的課程、討論組、試題庫、教學軟件、學科知識等。按資源形式劃分,網絡學習信息資源主要類別有:教育網站、電子書籍、虛擬軟件庫、網上數據庫等。1按資源內容劃分,大學英語網絡學習資源主要類別有:語言知識資源、語言技能培養資源、語言應用音視頻資源等。
(一)語言知識資源
語言知識網絡學習資源展示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如語音、詞匯、句法、語法等。語音知識資源如動畫學音標網頁、英語發音十日過關網頁等;詞匯網絡資源非常豐富,按難易程度如開心詞場系列網頁中四級高頻詞、六級高頻詞等,按學習方式如“用聽的背單詞”系列網頁、詞匯游戲網頁等;句法資源如大耳朵英語學習網中的考研英語長難句突破網頁;語法資源如英語語法Flash、旺旺語法辭典、洪恩英語語法網頁等。
(二)語言技能培養資源
語言技能培養網絡學習資源針對聽、說、讀、寫、譯五種英語語言基本技能。聽的技能培養資源如:BBC聽寫天天向上中心、優美有聲散文、VOA慢速英語等;說的技能培養資源如:出國旅行口語、晨讀美文等網頁;讀的技能培養如:每日頭條新聞總匯、每日哲理閱讀、雙語達人等網頁;寫的技能培養資源如BBC寫作策略網頁、英文寫作網等;譯的技能培養資源如可可英語的英語口譯專欄、恒星英語的英文翻譯專欄等。
(三)語言應用音視頻資源
英語語言應用資源主要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使用語言的實錄,具有為其他國家語言學習者提供語言環境的功能。大學英語網絡學習音視頻資源包括英語新聞、英文歌曲和英文電影網頁等,如CCTV-9、聽歌學英文、、滬江英語的看電影學英文網頁等。
(四)其他
以上為數量最多的三種網絡學習資源,另外還有大學英語網絡課程資源、英語考試輔導資源、英語學習策略資源等。網絡課程資源主要有大學英語教材配套的網絡課程,以及各院校大學英語優秀課程、精品課程網站;英語考試輔導資源按考試類型可分為四級、六級、雅思、考研輔導資源等,典型網頁如英語考試頻道;英語學習策略資源如:展示口語提高策略的李陽英語系列的一口氣訓練法網頁、展示備考策略的“考研加油站”網頁中考生復習經歷貼等。
二、網絡學習資源整合的方法
整合網絡學習資源包含五個基本環節:設計、研發、資源建設、評估、運行管理。
(一)設計
設計環節由課程教師與教育技術專業教師共同完成。首先課程教師通過調查問卷、訪談、觀察等方法了解學生對哪些網絡學習資源的需求最大,隨后設計資源整合網頁中所包含的內容,之后明確網頁的分區和每部分的功能,最后與教育技術專業教師合作形成網絡資源整合的方案。
(二)研發
研發環節由教育技術專業教師根據設計方案研發網站體系。主要包括四個步驟:第一,根據方案設計各級界面;第二,根據資源整合網頁各部分的功能編寫程序代碼;第三,搭建網絡平臺主體框架;第四,完善各項功能。
(三)資源建設
資源建設環節主要向建成的網絡平臺上傳和添加教學資源,由教育技術專業教師協助課程教師完成。主要包括四方面內容:第一,收集文、圖、聲、像、動畫等教學資源;第二,對收集的教學資源進行整理與格式轉換;第三,將多媒體學習資源上傳;第四,修改和完善學習資源。
(四)測試評估
初步完成的網絡課程平臺需要檢測其各項功能是否達到方案要求,由課程教師和教育技術專業教師從內容和技術角度測試網頁使用情況,課程試行后不斷修改和完善資源整合網頁。
(五)運行管理
此環節將已經過檢測的網絡課程轉移到網絡課程服務器投入使用,常規管理工作主要由教育技術專業人員完成。如:對完成的課程進行版本管理、對完成的課程進行數據備份、對課程進行安全檢查并查殺病毒、將網頁正式運行。
三、網絡學習資源整合的原則
1.網頁結構合理設計原則
網絡學習資源是海量而無序的,篩選優質的網絡學習資源后構建的網絡資源庫,應將內容科學地分類。如網頁內容首先按網絡課程、素材庫、題庫、課件庫等分類清晰地劃分;在素材庫下拉菜單中,也可按文本素材、圖像素材、音頻素材、視頻素材、動畫素材等分類。
2.學習內容交互性原則
網絡學習方式更需要師生、學生間的同步或異步交互,如通過電子郵件、電子白板等方式交流信息。以電子共享白板為例,學生既可以獲得教師針對學習者共同存在問題的輔導信息,也可以通過公共窗口對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或加入小組討論,了解其他伙伴的學習情況。
3.網頁導航清晰原則
為便于學習者快捷地從網頁獲得信息,可以通過檢索表單、目錄索引表、幫助頁面、導航條、書簽、動態導游圖等為學習者有效導航。
4.教師答疑及時原則
與傳統學習相比,網絡學習更需要運行良好、反饋及時的學習幫助系統,應構建由教師或專家組成的支援系統為學生答疑:及時解答學生咨詢的問題、就學習進程與方法向學生提出合理化建議。
5.重視情境創設原則
學習是在新的知識和學習者已有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的過程,學習者在接觸新的學習資源時,是在一定的情境下把新知識與已知概念和自身經驗相結合,因此網絡學習資源的設計應重視情境的創設。2首先要依據學科特點創設情境,大學英語網絡學習應創設盡可能真實的情境,以便激發學習者的自主性、優化自主學習的效果。其次要依據學習策略的組織方式創設情境,如探究式學習策略應給學習者提供適于主動發現、積極探索的學習情境;互助學習方式應設置合適的場景和扮演的角色,營造易于學習者交流的情境。
總之,教師可依據設計合理、內容交互、導航清晰、答疑及時、創設情境等原則,科學地設計研發、構建網絡資源整合網頁,并引導學生利用資源整合網頁高效地自主學習,逐步實現向以網絡為媒介的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的轉化。
一、引言
詞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是語言的基本組成部分。詞具有三個要素:固定的語言形式、表達一定的意義、屬于一定的語法范疇。它是可以獨立使用的最小語言單位。一種語言里面的所有的詞和固定短語的總和被稱作詞匯。詞在詞匯中根據自己的特點,與其他詞產生某種聯系,使詞匯中形成若干個集體,即詞組或短語。法語的詞匯總量約為六萬(小羅伯特詞典收錄)。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使用的詞匯都不盡相同,但這并不影響交際的正常進行。法語中常用的詞匯約有2600個,學識淵博的人會掌握5000個或者更多的詞匯。如果交談雙方的文化修養相差太大,甲方使用的專業詞匯超出乙方使用的詞匯范圍,那么他們的對話效果就會打折扣。理論上講,掌握的詞匯越多,語言的表達就越豐富、靈活多樣。
法語有特定的構詞法,了解并掌握法語單詞的構詞法有利于擴大詞匯量、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二、法語構詞法的方法和原則
在法語的發展過程中,法語吸收了眾多的外來詞,如德語、意大利語、阿拉伯語和英語都向法語提供了大量詞匯。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語言的擴充與融合使語言變得更加復雜,原來有限的詞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人們便創造了一些新詞來表示新有的事物和概念。而新詞的產生,大多服從語法的規則,遵從一定的語言發展規律,“語言的這種‘棄舊創新’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體現出的就是一種規律——構詞法”。
法語大部分詞匯是在羅馬征服高盧后引進的,并且又增加一些外來詞匯。原始詞匯的構成中還應該包括數量不大,但不可忽略的一些高盧語詞和日耳曼詞。在歷史進程中,法國不斷吸收他國的語言來豐富自己的詞匯,如德國、意大利、英國、西班牙和阿拉伯。比如alcool(酒),camarade(同學),bizarre(奇怪的),banque(銀行),soldat(士兵)等,這些都是法國和其他國家交流時產生的新詞。不少從外來語中借來的詞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發音和拼寫上逐步演變成法語的形式。
法語中新詞的產生主要有兩種方法:派生構詞法和復合構詞法。派生指在基礎詞(詞根)上加一個或者數個詞綴構成新詞的方法,這種方法構成的詞稱作派生詞。法語中派生的類型不外乎四種:只加前綴、只加后綴、同時加有前綴和后綴、沒有詞綴。以單詞porter為例,它派生的詞語有:apporter(帶來),déporter(流放),exporter(出口),reporter(拿回),portable(手提的),portatif(可攜帶的),porteur(搬運工),comportement(行為),exportation(出口),port(港口)等。前綴和后綴含有不同的意義,它們能根據使用需要改變詞根的意義。
復合構詞法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組合成一個新詞的構詞法,用這種方法構成的詞稱為復合詞。名詞、形容詞、動詞、副詞或介詞都可以用來構成新的復合詞。復合詞的組合方式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1)名詞+名詞;(2)名詞+介詞+名詞;(3)形容詞+名詞;(4)名詞+形容詞;(5)動詞+名詞(6)動詞+介詞+名詞;(7)動詞+動詞;(8)介詞(或副詞)+名詞;(9)介詞(或副詞)+動詞;(10)形容詞+形容詞;(11)句子充當復合詞等。比如:un chien-loup(狼狗),un chef-d’oeuvre(杰作),une pomme de terre(土豆),un dé à coudre(頂針),un beau-frère(姐(妹)夫),un chateau-fort(城堡),un porte-monnaie(小錢包),un sous-lieutement(少尉),tire-au-flanc(偷懶者),laisser-passer(通行證),bien-dire(好口才),aigre-doux(又酸又甜的),avant-dernier(倒數第二的),je-m’en-fichisme(滿不在乎)。構成復合詞的成分大多屬于法語的基本詞匯,所以復合構詞法是人們最喜歡采用的一種方法。
除了上述的兩種構詞方法外,法語中還有轉換構詞法、縮略構詞法等。
轉換構詞法指的是不改變詞的形態,而只改變詞的語法屬性,使原來的詞匯單位具有新的意義,從而成為新詞的這樣一種構詞方法。詞類的轉換主要有名詞化、形容詞化和副詞化等,其中以名詞化最普遍。比如:blanc(白色)原是形容詞,寫作les Blancs時,意思為白種人;Tartufe原是人名,現在常用來指代偽君子;Champagne原是法國一地名,盛產香檳酒,現在便用champagne指代香檳酒。
縮略詞是以縮略的方法構成的詞,包括普通縮略詞和首字母縮略詞。大量出現的縮略詞是當代法語的顯著特征之一,代表法語詞匯演變的一個傾向:
(1)普通縮略詞的形式。普通縮略詞指通過將一個由多種成分構成的詞縮短,除去一個或數個構詞成分而構成的詞。普通縮略詞有以下幾種縮略形式:用一個詞或兩個詞取代詞組,如quotidien取代journal quotidien(日報),pull取代pull-over(羊毛套衫);用一個或數個字母取代一個詞,這種縮略詞常見于書面用語,如M.取代Monsieur(先生),Dr.取代Docteur(博士,醫生);用單音節詞或雙音節詞取代多音節詞,這種普通縮略詞又稱為音節縮略詞,如gym取代gymnastique(體操),prof取代professeur(教師)。
(2)首字母縮略詞。首字母縮略詞只適用于詞組的縮略。構成方法是:取原詞組各詞的第一個字母,用這些字母組合成縮略詞;介詞、連接詞、冠詞一般不參加組合。如RPC(république populaire de Chine)中華人民共和國,T.G.V.(Train à grande vitesse)高速火車。
三、法語構詞法的應用
從法語語言的發展過程來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詞語已經不能滿足需要,便通過構詞法來產生新的詞語以便應用。復合構詞法和轉換構詞法便是最常用的構詞方法。如:canapé-lit(沙發床),wagon-restaurant(餐車),coffre-fort(保險箱),abat-jour(燈罩),cache-nez(圍巾),saute-en-barque(劃船者穿的短上衣);sans-travail(失業者),pourboire(小費),le onze(足球隊)。這些詞都是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事物。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國際政治的發展,一些新的詞匯應運而生。比如:franco-britannique(法英關系的),député-maire(眾議員兼市長),nationnal-socialisme(國家社會主義), casques-bleus(藍盔部隊)。
在新興科技(生物、化學等)等領域多采用派生法構詞。科技術語是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科的劃分越來越細致,種類越來越多。同樣的,有些學科已經形成自己獨立的詞綴系統,構詞十分有規律。根據參加構詞的詞綴和詞根,我們便可以了解詞的意義。如entéro-(腸)這個詞根,同下面的詞綴組合,可以構成一系列醫學術語:entéro-加-ite(有炎癥的疾病)——entérite(腸炎),entéro-加-lithe(石) ——entérolithe(腸結石),entéro-加-algie(痛)—— entéralgie(腸痛)等。再比如一些有機化學術語:-ol(醇)——le méthanol(甲醇),-al(醛)——le méthanal(甲醛)等。由此可見,在新興科技方面的詞匯上,大多數詞匯是由派生構詞法構成的,只要掌握了規律,就可以很快地掌握大量的科技方面的詞匯。
隨著通信發展,報刊書信等也隨之加入大量的縮略詞。一般在報刊書信等領域采用首字母縮略法構詞。了解了縮略詞的代表意義,可以更好地讀懂報刊書信等。如:P.D.G.(président-directeur général)董事長兼總經理,SMIG(salaire minimum interprofessionnel garanti)各行業最低保證工資,H.L.M.(habitation à loyer modéré)低租金住房,F.N(le Front National)法國國民陣線。
在網絡和日常口語中,人們常用普通縮略法構詞。在現在的網絡上,人們經常使用一個詞代替幾個詞,使得語言簡潔。如:SVP取代s’il vous pla?觘t(請),P取代page(頁),Mlle取代mademoiselle(小姐),fac取代faculté(院系),slt取代salut(你好),bcp取代beaucoup(許多)等。
四、結語
對于在校的大學生而言,法語單詞雖然難記,但它本身卻有內在的規律可循。掌握法語詞匯基本的構詞法,學習者就可以根據已知條件分析理解一個詞的含義,舉一反三,由記一詞而憶多詞,以點帶面,使詞匯學習變得簡單、高效,使得迅速擴大詞匯量成為可能。深入理解和掌握構詞法可以較好地提高詞匯記憶和法語運用能力,學習者通過構詞法批量有規律地記憶單詞,達到事半功倍效果。單詞是構成法語大廈的磚石。法語單詞學習的首要任務就在于通過對法語單詞的聽、說、讀、寫等技能的培養,提高掌握單詞的能力。雖然法語單詞很多,但是只要記住這些構成單詞的基本元素,了解構詞法在法語單詞構成中的影響和構成規律,掌握法語單詞就不再困難了。掌握了詞根的意義,就掌握了詞匯的基本意義,學習者可充分利用單詞之間的形式和意義聯系,對大量的詞匯進行模糊記憶,從而大大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文浩.法語詞匯揭秘.東華大學出版社,2010.
[2]程依榮.法語詞匯學導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一、教師與學生
美麗的壁毯,要將各種顏色的毛線,按照設計的圖案編織而成。在綜合編排教學 法中(以下簡稱編排法)也是一樣,要將不同的學習成份——語音、詞匯、語法、 篇章結構、文體特征和文化知識等各個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聽、說、 讀、寫四種能力,達到運用外語進行交際的目的。由于語言學習是涉及大腦、心 靈、身體和感覺的過程,涉及到語言習得和外語學習、語言學、認知心理學、心 理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和語用學等諸多相關領域,因此,學生的語言學習。是與 他們的學習目的與動力、學習能力與方法,教材、環境以及心理影響等許多因素 緊密相關的。這種學習必須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合作努力才能完成的一種動態過 程,其中,教師的指導方法和幫助起著重要的作用。正如編織壁毯時,織機質量 好壞,圖案設計、色彩搭配以及編織技巧是至關重要的一樣。
1.對教師的要求:
1)關心學生。
采用編排法教學,教師要關心學生,與學生建立親密友好的合作關系。教師對學 生的關心出自于對學生的成長、發展和前途的關心。在教學中要對他們進行全面 細致地觀察,了解他們的特點和內心活動,分析他們的情感和行為,知道他們的 需求和愿望,找出他們的學習優勢和不足之處,從而在情感上支持和鼓勵他們, 同時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選用合適的學習材料,激發和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 使他們發揮學習潛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不斷取得進步。
2)專業水平高。編排法從一個不同的角度看待教學。教師的專業水平不僅反映 在自己的業務水平、教學態度和教學法方面,同時也反映在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效 果方面。采用此方法的教師應注重研究教學理論和方法,善于分析學生的心理和 行為。能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教材,使 課堂教學保持活躍有效,幫助學生更好地把“輸入”變為“吸入”,不斷向新的 水平發展。
2.教師的作用:
1)信息收集者:
教師注意收集學生在學習進程中的信息,觀察、分析和總結學生學習情況,不斷 改進教學。
2)決策制定者:
教師能根據變化不同的教學需求作出決定,采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計劃和指導方 法,提高教學質量。
3)課堂交流活動的組織者:
教師能根據教學安排,設計形式不同的課堂交流活動(如同桌對話、小組討論、 角色扮演等),激發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交際機會。
4)真實語言輸入的提供者:
教師通過閱讀材料,播放錄音、錄像,辦講座,邀請外國朋友參加活動等形式, 為學生提供大量真實的語言輸入,幫助他們更好地吸收和運用語言。
5)輔導者和朋友:
教師努力做好學生的輔導員和朋友,與學生建立感情,使他們獲得學習安全感, 樹立學習信心,克服畏難情緒,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 法。
6)反饋信息提供者:
教師通過收集信息,檢查教學情況,定期向學生提供反饋信息,幫助他們評估自 己的學習,找出成績和不足,以便從學習進步中受到鼓舞,并找出不足以便改進。
7)多種文化學習的促進者:
語言學習與文化學習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編排法教學尤其突出這一點。教師要 善于指導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學習目的語國家的文化知識,了解英語國家人民 的社會和生活情況,進行多種文化的比較,為更有效的語言學習和交際掃清障礙。
3.對學生的要求:
在編排法教學中,學生不應是被動的語言知識吸收者,而應是積極的參與者。他 們對自己的學習有相當大的主動權,能向教師提出建議,幫助教師選擇具體的教 學方法,并積極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同時,還能主動向教師提供有關學習進程的 詳情,便于教師收集信息,總結和改進教學。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法的影響,許多 學生在開始階段可能對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動作用不足,習慣于被動地聽講和作筆 記,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位置由被動改為主動的重要性,取得學生的 合作,這樣才能以新的教學方法取得滿意的效果。
二、教學形式:
編排法的教學形式主要將伴隨學習法、以學生為中心的間接教學法、以教師為中 心的直接教授法和學生自我指導學習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綜合運用。
1.伴隨學習法,屬于自然法的一種,在80年代非常流行。方法是讓學生沉浸 于目的語的環境中,重新創造出兒童學習母語的條件,讓學生直接學習目的語。 編排法吸取伴隨法的作法,注重創造學習語言的環境,強調口語和實踐練習,使 用各種直觀教具和視聽設備,以接近實際生活的教學方式和內容,幫助學生自然 地吸收和學習語言。
2.以學生為中心的間接教學法,方法是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目的是調 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潛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 要求和學生的心理與需求,精心設計形式多樣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活動,吸 引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有意義的交際情景中去,努力發展交際能力。這種教學 方法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交際活動的策劃者和組織者,他們在課堂上是以間 接講授的方式教學。然而,所進行的課堂活動并不是隨意的,而是依照教學計劃 和需求精心設計充分準備的。教師在學生活動時始終密切注意活動的進展,隨時 向學生提供指導性意見,給予鼓勵和幫助。每項活動完成之后,教師還安排總結 和評論,使學生更加明確談活動的目的和完成情況,從中領悟應掌握的知識。
3.以教師為中心的直接教授法,方法是教師直接講授語言知識,這在編排法中 也發揮著一定的作用,但這種方法要與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協調配合,教師講 授的比例應小于學生活動的比例。
4.學生自我指導學習法,是為了加強和鞏固前三種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和 運用語言的能力。這一方法要求學生自己設立課外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 擇學習材料,評估學習進步。例如:自己選擇定期讀物,寫讀書報告。參加各種 課外活動,如聽錄音、看錄像、與外國朋友交談等,或參加深外學習小組活動等。 通過學生自己搞活動,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覺性,創造語言環境,提 高學習能力。總之,綜合編排法通過以上四種教學法的有機結合,使教學更有利 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教師為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機會,傳授學習 方法,并隨時給予必要的指導、鼓勵和幫助;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積極主動地投 入學習。經過師生雙方的努力,使教學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教學原則:
1.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編排法的研究者認為,傳統教學法把語言作為知識來傳授,不能培養學生使用語 言的能力;直接法、聽說法等把語言作為工具,學生在課堂學習語言,把句型背 得滾瓜爛熟,但在實際活動卻不能正確運用。在這一形勢下,海姆斯(Hyme s1972)提出了交際能力的概念,認為外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 言交際能力。編排法贊同這一觀點,堅持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并認為交際能力應包括語言能力、社會語言學能力、語篇能力和技巧能力。
1)語言能力:指能掌握英語語言的基本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的 知識,并能正確運用于口語和書面語中,熟練地進行聽、說、讀、寫活動;
2)社會語言學能力:要了解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社會觀察,它和社會是緊 密聯系的。要與他人交際,就要了解交際的社會環境,知道如何恰當地運用語言, 發出的言語必須與說話人和對話人的身份相稱,因雙方的社會特征(如社會階級、 職業、年齡、性別等)而異,還要因不同的社會環境和具體場合使用不同的語體。
3)語篇能力:要懂得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語言交際總是離不開交際的參與 者,離不開談話的主題、時間、地點等情景。因此,一定的言語活動總是處于一 定的語境中,離開了語境,就很難確定語言單位的交際功能。要幫助學生具備一 定的口頭和書面語篇能力,了解口頭交際的各種形式的篇章的不同結構,通過閱 讀不同主題、內容、體裁和風格的語篇,并在交際活動中實踐,這樣才能在交際 時正確地運用語音,說出符合語義、語用和邏輯的言語。
4)技巧能力:指具備交際的技巧。研究者認為交際技巧是受到諸如社會知識等 因素影響的。例如:掌握談話技巧,談話者能記住問候語等開場白以便繼續對話, 在談話中知道如何停頓,如何點頭或插入“um”、“ya”等音使對方明白談話 內容的反應。怎樣使談話順利地進行下去,何時恰當地改換新的談話題目,如何 結束談話等。
2.教師教學原則:
1)教師為學生提供不同語境的相互交流的機會,通過組織各類教學活動。把外 部世界帶進課堂,讓學生在交際活動中學習語言。
2)教師盡可能多使用自然、真實的語言、教學材料和教學設備;
3)教學以意義為重點,學生在活動中著重理解談話人或作者所表達的思想、信 息、感情和意圖等;
4)教師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語言、參加談堂和課外交際活動,勇于表達自 己的思想,發展交際能力;
5)教師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播,培養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學習目的語國家的文 化,更好促進交際。
3.教材選用原則:
在編排法中,教材是語言輸入的來源,它們必須經過精心選擇以適應學生的學習 目的、訓練計劃、興趣和難易程度等方面。與其它教材不同的是:它們不是獨立 存在的,而是伴隨大量形式多樣化的交際活動共同組成;它們也不是固定不變的, 教師可根據需要,選取其中的內容。選用教材時可參照以下原則:
1)教材通過以各專題為中心,配合相關任務活動為基礎的內容,提供語言交際 的機會。例如“廣告”專題,選擇一些廣告作為閱讀材料,然后進行同桌或小組 討論。模仿設計和繪制廣告,還可配合課外市場調查、進行商品比較,征求消費 者意見等相關活動,把這一專題學好;
2)教材充分體現真實語言,配以大量插圖、復印資料和視聽材料,增強趣味性 和真實性,為學生創造語言環境和心理環境,促進理解、思維和交流;
3)教材注重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訓練相結合;
4)教材突出以學生為中心而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活動內容;
一、批評教育的內涵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撰的《現代漢語詞典》對“批評”一詞有一條這樣的解釋:“專指對缺點和錯誤提出意見。”將之引入教育學中,批評教育就是教師通過評判、提意見、督促、反饋等一系列行為使學生的錯誤得到糾正、缺點得到彌補的一種教育手段。其過程如下圖1—1所示。
批評教育飽含著教師對學生的愛和人文關懷。正如林崇德教授所說:“表揚是愛,批評同樣也飽含著對學生的愛。”
批評教育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合理的批評教育和表揚一樣是學生健康成長所必須的助力。表揚給予學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批評則為學生的成長指引方向。正如某位學者所說:“學生好比小樹苗,教師好比園丁,小樹苗想長成參天大樹,就需要園丁不停地為其澆水、施肥、剪枝和除蟲,澆水、施肥就是表揚,剪枝、除蟲就是批評。”
二、批評教育的方法
1、根據師生交流的途徑,批評教育可分為課上批評和課下批評。課上批評,即教師為約束課堂,管理課堂,對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進行當堂批評教育的方法總稱。課上批評應以師生共約的課堂紀律為守則和標準,應講究批評策略,避免學生的自尊心和上進心受到打擊,不可為了批評而占用大量課堂學習時間。
課下批評,即教師通過面談或事先建好的師生交流平臺(如qq、微信、電話等)私下對違規犯錯、不思進取或成績退步等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方法總稱。課下批評對學生自尊心的傷害相對來說較低,而且在課下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對學生施展批評藝術,以使批評意見更易被學生接受,改正其行為。
2、根據教師批評的手段,批評教育可分為懲戒式批評和誘導式批評。懲戒式批評,是一種強制性的批評,是學生犯錯較大,嚴重違約紀律之時,教師應采取的一種批評方法。馬卡連柯曾說:“凡是需要懲戒的地方,教師沒有權利不懲戒。”無規矩不成方圓。即使在今天極度強調“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界,懲戒式批評仍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批評方法,它既是教師的權力,也是教師的義務。正如杭州天杭教育集團的鄭英老師所說:“如果放棄了應有的懲戒權利,教育就只剩下蒼白無力的‘語重心長’和虛弱易脆的‘苦口婆心’;如果漠視了應有的懲戒義務,教育就成了輕描淡寫的‘隔靴搔癢’和不負責任的‘放任縱容’。”當然,懲戒并不等于體罰或變相體罰。教師可以實施的懲戒手段有多種,如扣個人量化分數、罰值日、罰看護花草、罰幫助其他同學等,少用或不用帶有痛苦式的懲戒手段。懲戒式批評是一把雙刃劍,教師運用時必須講究可行性和科學性。
誘導式批評,是一種較為溫和的批評,也是現代教育理念中最為倡導的一種批評法,要求教師批評學生時要講究藝術,把握尺度。其模式有多種,如“榜樣—批評—引導”式、“贊賞—批評—激勵”式、“說理—批評—諒解”式、“幽默—批評—自省”式、“暗示—批評—自我檢討”式等。
一、課堂導入的原則
1.課堂導入要簡單簡短
課堂導入的時間以3-5分鐘為宜,時間不宜過長,內容也不宜太難,否則導入顯得冗長會影響整節課的進程。導入要在短時間內起到知識聯結作用,要有實效。導入必須為課堂的主體部分服務,不可喧賓奪主。
2.很好地了解學生的情況,學生的知識現狀,教師還要熟知教材
對于導入的設計要能夠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教師必須熟知教材的體系和內容,并充分了解學生當前掌握知識的情況,還需要教師根據所教班級的具體特點,進行具體分析。如,較沉穩班級和較活躍班級的導入設計應有所不同。對于同一個班級來講,課堂導入的方法也要經常變換,這樣才有利于學生保持新鮮感。
3.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使他們的學習注意力集中起來
我們在設計導入方法時要充分考慮英語學科的特點和不同年級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特別是要根據學生愛
玩的天性和求新、求異的心理,不斷變換花樣,標新立異。如果課堂導入充滿趣味性學生就會體會到學習是一種精神享受,從而能更加自覺主動積極地學習。
4.課堂導入要起到新課的鋪墊作用,而且應該盡可能多地和本堂課的重難點有關系
可以利用背景知識學習新知的辦法,讓學生對英語的理解建立在對英語國家風俗習慣,歷史的學習基礎上,并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還可以利用復習重點句型、詞匯題型的辦法導入新課,從而降低新課難度,提高課堂效率。
5.目的性與針對性原則
教師在設計課堂導入時,首要前提是必須明確課堂教學的目的。不能為了“導入”而“導入新課”。導入的目的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點明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為講授新課作好鋪墊。其次,要有針對性。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設施、學生的認知特點等確定不同的導入方法。
總之,導入的設計要靈活多樣,不變的教學內容可設計出千變萬化、多姿多彩的導入,可以使我們的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更好地推進課堂教育。
二、課堂導入的方法
1.單詞、句型、典型、易混題目優先
特殊練習法,把這些題目放在一節課的黃金時間可以
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剛上課精力旺盛,愿意動手動腦研究繁瑣、難度大的題目。
2.懸念導入法
課前可以設計魔術口袋,里面有很多題目和禮物,有難有易,而且還可以設置一些表演和歌唱的簡短的導入。學生會很好奇,注意力也會很集中,能很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回課堂。
3.游戲法和知識結合法
重點難點單詞句型在進行學習時把握句型難—單詞易或單詞難句型易的原則,可把難單詞替換下來,先練句型,后學單詞。比如,我在上七年級英語下冊,Would you like noodles?句型,我把noodles 換成fruit ,并且裝了一些水果(蘋果,香蕉……)在口袋里,鼓勵學生回答,yes,plese.或 No,thanks.以及句型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以實物鼓勵學生練習這兩個句型,學生學習興趣高漲,效果也非常棒,最后出示面條圖片作對話學生都完成很好。
4.談話法
談話法,可以舒緩學生的情緒,增進師生感情,使課堂更加人文化。自由談話導入法是指在新課內容呈現之前,師生圍繞一個和多個話題,事先叫學生作好就當天所學的新課內容有關的話題進行交談,使這個交談能達到承上啟下、水到渠成的效果。
5.演講法
有效性原則。只有獲得真實信息反饋的提問才是有效的。一些教師熱衷于追求課堂上熱烈的氣氛,常常提問:“是不是?”“對不對?”殊不知學生的齊聲回答并非他們學習效果的真實反映。這樣的提問往往是無效的,應盡量避免。
科學性原則。課堂提問的問題必須準確、清楚,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適合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兩可,還應當避免答案不確定或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例如數學課上教師提問:“對角線相互平分是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的什么條件?”正確的答案是充分必要條件,但對初中學生而言,學生回答充分條件或必要條件也不算錯,答案的不確定使問題失去了應有的價值。
層次性原則。提問的深度取決于問題層次的高低,模式識別、知識回憶,形成聯系之類的問題屬于低層次的機械記憶問題。其主要特征是問題答案局限于課本知識的范圍內,這類問題應提問那些學習一般的學生。綜合理解、分析應用,總結評價類的問題屬于高層次的認知問題。其特征是問題答案必須通過分析、比較、對照、總結、擴展、應用、重組或評價等方法,改變已知信息的形式或組織結構,經過高級認知思維方可得出,這些問題讓學習不太好的學生回答,有點免為其難,又影響講課進度。比較適合那些程度較好,善于思考的學生。
整體性原則。提問的目的在于調動全體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不應置大多數學生不顧而形成“一對一”的回答場面。有的教師先點名,后提問,其他學生因預知提問與已無關而袖手旁觀,不動腦思考,以致達不到提問的整體性效果。
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提問的方法
提問要有目標。目標是教師所預期的教學目的。提問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讓學生掌握知識、發展學生的智力、技能、情感。所以,提問不僅要有目標,而且,應當是顯性的行為目標。因為提問本身就是達到目標的重要的手段之一。提問的目標性能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提問要注意:提問的目標是課堂教學的目標。這樣才能圍繞教學的中心任務進行教學;提問的目標可以是一系列目標即一個目標體系。例如聯環提問和發散性提問;提問的目標要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來確定,即提問的難度和深度要恰當。
提問要適時。提問最好在以下幾種情況下進行:1、在學生有一定的想法、有疑問而苦于不知怎樣表達時提問。2、在學習到重點、難點或需要追根求源的地方提問。通過提問,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找出事物的本質與根源。3、在學生找不到突破口、思路無頭緒時提問。通過提問引起思維。
提問的難度、深度要恰當。提問要符合學生現有的水平。既不能低于學生現有的水平,也不能太高于學生現有的水平。否則,學生會失去興趣,影響學習的積極性。應當是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經過認真思考后能回答的問題。這樣不僅能推進教學過程的發展,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
提問不能隨意超出教學內容。也就是所提出的問題必須是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能回答的。如果超出教學內容太多,就會喧賓奪主,影響教學效果。
提問要適量。有的教師口若懸河,只顧自己講,不用提問去引導學生;有的教師不停地問,滿堂問。學生的學習變成教師強加的,而不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往往出現學生“厭問、拒問、亂答”的現象,產生負效應。所以,提問要適量,要用提問來控制課堂的節奏。
提問的總量要合適需要問則問,能不問則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