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0 11:39:3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三峽工程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在三峽工程第一階段建設期間,監理單位主要有長江水利委員會、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等10家。
在三峽工程第二階段建設期間,主要監理單位有12家。與以往不同的是,三峽工程水輪發電機組的制造,業主聘請外國公司監造。5家外國公司參加競標,最后由法國技術監督局與法國電力公司組成的聯合體——EDF/BV中標。
三峽監理工作制度分為業主和監理單位兩個層次。中國三峽總公司于1994年11月編制并《三峽工程建設監理統一管理辦法》(試行)。該管理辦法原則規定了三峽工程監理工作的內容、方法、程序、措施等。進場各監理單位依據業主統一管理辦法的原則以及本單位制定的監理規劃和監理細則開展工作。
中國三峽總公司工程建設部統一組織和指導各監理單位工作。三峽工程監理單位按工程項目或工程部位分別設置。監理單位均與業主簽訂監理委托合同,相互間沒有隸屬關系。監理組織機構由建安工程監理和永久工程設備監造兩個部分組成。根據工程建設發展需要,三峽工程還按專業聘請了質量總監和安全總監。
2三峽工程監理管理機制
業主的監理管理部門制定了三峽工程建設監理統一管理辦法,以總體協調三峽工程各監理單位的監理工作。
監理單位的選擇與委托。三峽一期工程監理單位選擇與委托的主要方式是邀請招標,通過競爭擇優選擇并委托。三峽二期工程監理單位的選擇與委托方式主要是議標。
監理委托合同的簽訂。監理單位的委托必須簽訂監理委托合同書。合同書按《三峽工程建設監理委托合同書編制樣本》(試行)規定的格式和內容進行編寫。
監理委托合同的履行。業主依據監理委托合同對監理單位履行合同的行為給予檢查和監督。
三峽工程實行分項目管理。監理單位一方面要接受各相應項目部對監理工作具體的檢查監督,另一方面還要接受業主工程建設部工程信息部的檢查與指導。
業主試驗中心、測量中心及金屬結構設備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等既是對工程總體質量監督的專門機構,又是業主開展監理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
業主單位各項目部通過工程建設部的每月監理工作例會了解三峽工程監理工作開展情況。工程建設部通過例會協調解決監理單位提出的帶有共性的問題,并在合同范圍內,根據工程的最新進展和出現的新情況對監理提出一些具體的工作要求。
為加強對三峽工程質量和安全的控制和管理,業主在工程建設部下設了質量總監辦公室、安全總監辦公室,聘請國內外知名的水工、機電、焊接和安全專家擔任總監。業主每周一召開專業質量總監、項目總監聯席會議和安全工作會議,及時解決工程施工中出現的質量和安全問題。
3三峽工程質量總監辦公室
為進一步完善三峽工程建設的質量保證體系,加強三峽工程建設的質量管理,確保三峽工程的一流質量,2000年8月,中國三峽總公司按專業設立了三峽工程質量總監,成立三峽工程質量總監辦公室。
3.1三峽工程專業質量總監的職責
質量總監不替代監理工程師的職能,監理工程師仍按合同授予的職責開展工作。專業質量總監的主要職責為:
1)按專業行使對三峽工程施工質量進行高層次、有權威性的監督。
2)研究和發現三峽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并及時提出警示和建議。
3)為實現三峽工程的一流質量,對工程質量控制、施工技術與工藝提出意見和建議。
4)對已經出現的工程質量缺陷和事故,提出糾正和處理措施。
5)對施工中發現的質量隱患和違反質量技術要求的行為提出意見,行使質量一票否決權,并在授權范圍內行使對質量監理的決策權。
6)在了解設計意圖的基礎上,為保證工程最終質量,提出優化設計的建議。
7)根據需要對總公司和監理單位的質量管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
3.2三峽工程專業質量總監的聘任和工作方式
專業質量總監由中、外專家和有關部門高素質技術人員擔任。所聘專家應具備本專業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有良好的品德素質,經嚴格遴選確定。可根據工程建設需要,在不同時段聘請不同的專業質量總監,實行動態管理。
專業質量總監主要在施工現場獨立進行質量監督,在授權范圍內通過項目部的配合,對監理工程師提出建議或下達指令,一般不直接對施工承包商下達指令。
專業質量總監在質量總監辦公室的統一組織和協調下開展質量監督工作。
3.3三峽工程質量總監辦公室職責
三峽工程質量總監辦公室設在工程建設部,受三峽工程質量管理委員會和工程建設部的雙重領導,負責組織和管理專業質量總監的工作,向總監提供必要的設計和其它技術文件。
質量總監辦公室除行使專業質量總監的職責外,還承擔以下職責:
1)參與對三峽工程各參建單位的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規程、要求進行檢查和指導。
2)掌握三峽工程質量狀況,對三峽工程的質量管理和質量狀況進行階段性分析和總結。匯總和編寫向上級有關部門的質量匯報材料和有關文件。
3)參與對工程質量缺陷和質量事故進行調查和評定,審大質量事故的處理方案。
4)協助和配合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行使對三峽樞紐工程的質量檢查和監督,負責與質量檢查專家組及其工作組的日常聯系。
5)監督工程建設部各項目部和監理單位對質量控制和質量管理的情況。
4安全總監辦公室
為加強三峽工程安全生產的監督與管理,力爭安全生產零事故,2001年1月,中國三峽總公司成立了安全總監辦公室。安全總監辦公室設在工程建設部,受三峽工程安全生產委員會和工程建設部的雙重領導。安全總監辦公室除配備安全專職工作人員外,增加土建、施工設備專業工作人員各一名,并聘請數名專家擔任安全總監。
4.1三峽工程安全總監的職責
安全總監不替代監理工程師的職能。安全總監的主要職責為:
1)對三峽工程施工安全進行有權威性的監督。
2)研究和發現三峽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及時提出警示和建議。
3)對三峽工程的安全保證體系,安全規程、規范,安全生產措施提出意見和建議。
4)對施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和違反安全規程的作業提出意見,由現場監理工程師行使職權,監督整改。
5)根據需要,對各參建單位的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安全培訓。
4.2三峽工程安全總監的聘任和工作方式
聘請在水電施工中有豐富經驗的中、外專家和安全管理人員擔任安全總監。所聘專家應有較深的專業造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有良好的品德素質。可根據工程建設需要,在不同時段聘請不同的專業安全總監,實行動態管理。
安全總監主要在施工現場獨立進行安全監督,在授權范圍內通過項目部的配合,對監理工程師提出建議或下達指令,一般不直接對施工承包商下達指令。
安全總監在安全總監辦公室的統一組織和協調下開展安全監督工作。
4.3三峽工程安全總監辦公室職責
1)參與選聘安全總監和負責管理安全總監的日常工作。
2)安全總監辦公室是安全總監的窗口,安全總監的意見、指令由辦公室傳達和貫徹。
3)參與對三峽工程各參建單位的安全保證體系、安全規程的檢查和指導工作。
4)掌握三峽工程安全狀況,對三峽工程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狀況進行階段性分析和總結。
5)參與對安全事故的調查和評定。
6)監督項目部和監理單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峽工程第一階段監理單位及承擔的監理(監造)工程項目
1、長江水利委員會:監理工程項目有右岸一期工程、二期圍堰等項目,1993年5月進場。
2、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監理工程項目有永久船閘一期開挖等項目,1993年12月進場。
3、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監理工程項目為臨時船閘及升船機工程,1993年12月進場。
4、鐵道部第三勘測設計研究院:監理工程項目為對外交通專用公路工程,1993年12月進場。
5、鐵道部科學研究院:監理工程項目有西陵長江大橋、覃家沱大橋等項目,1993年12月進場。
6、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監理工程項目有左岸廠房1至6號機組段一期開挖、第13至第16小區房建等項目,1994年1月進場。
7、中國三峽總公司多能公司:監理工程項目為場內交通、房建、三通及場平工程,1994年1月進場。
8、葛洲壩水力發電廠:監理工程項目為施工供水供電等項目,1994年1月進場。
9、南京工苑建設監理公司:監理工程項目為右岸東岳廟辦公生活小區建設項目,1993年8月進場。
10、武漢鋼鐵設計研究院:監理工程項目為建設者之家工程,1995年12月進場。
三峽工程第二階段監理單位及承擔的監理(監造)工程項目
1、長江水利委員會:監理工程項目有泄洪壩段及左岸11號?14號機組廠房壩段、右岸茅坪溪防護土石壩一期、金結及機電監造、塔帶機監理等項目。
2、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監理工程項目有左非12號?左岸10號機組廠房壩段及左岸電站廠房,金結及機電監造項目。
3、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監理工程項目有永久船閘二期工程、金結及機電監造、98.7米拌和系統設備監理及運行監理等項目。
4、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監理工程項目為升船機工程、上游引航道工程。
5、東北勘測設計研究院:監理工程項目有茅坪溪防護土石壩一期瀝青混凝土心墻及二期工程、右岸地下電站進水口洞挖及混凝土預建工程等項目,1997年8月進場。
6、中國三峽總公司多能公司:監理工程項目為下岸溪人工砂石系統開采等項目。
7、葛洲壩水力發電廠:監理工程項目為左岸14臺水輪機埋件監造。
8、水電第十三工程局:監理工程項目有門塔機、土石方機械監理等項目,1998年11月進場。
9、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監理工程項目有纜機、門機監理等項目,1998年11月進場。
三峽工程是世界級的巨型工程,專業門類多、技術復雜、信息管理工作量巨大,必須使用MIS系統對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存儲、統計、分析、制表。目前,參建各單位的MIS系統相繼投入運行,如長江三峽工程開發公司的TGPMIS系統、葛洲壩股份有限公司三峽建設承包公司的“施工檔案管理系統”等。這些系統功能較強、涉及面較廣,但不可能覆蓋信息管理的方方面畫,還需要桌面數據庫系統來補充。由于桌面數據庫的簡單易學,因而有著巨大的用戶群。用桌面數據庫開發出功能較強的系統也有不少成功的先例,如1995~1997年三峽工地使用的“統計系統”、國家電力公司開發的概預算軟件等。
在桌面數據庫方面,幾年來,我們先后用FOXBASE、FOXPRO編制了《工資管理系統》、《土石方工程量計算程序》、《工程支付管理系統》、《文檔管理系統》、《混凝土強度統計分析程序》等小型桌面系統。在編程過程中,經歷了從低級平臺(DBASE)到高級平臺(FOXPRO)、從字符界面(DOS)到圖形用戶界面(WINDOWS)的轉化,從中總結出了一些應用經驗。如:在WINDOWS中繼續使用“字符型報表”、充分利用BROWSE快速制作錄入界面、利用“表達式生成器”建立查詢、利用FOXGRAPH建立直觀的柱狀圖、餅圖等等。
1項目管理器
項目管理器引入項目概念后,使開發人員從應用系統中各類文件繁瑣的管理中解脫出來,從而有更多的時間用于模塊開發:項目管理器有如下優點:(1)只要將應用系統的主控模塊(通常是菜單)放入項目管理器中,在生成項目時,能將應用系統中幾乎所有的文件都納入其中,方便程序模塊的修改、調試;(2)通過其可以方便地創建可執行文件,并且在編譯時具有自動更新項目中各組成部分的版本的功能。
在使用項目管理器時應注意:(1)盡可能地使用“原”文件(MNX、SCX等),而不使用由生成器轉換以后的程序文件(MPR、SPR等),以便在菜單、屏幕等更新后,執行項目管理器中的“BUILD”按鈕時能自動作相應的轉換;在程序中調用菜單或屏幕時,調用擴展名為MPX或SPX的文件而不是擴展名為MPR或SPR的文件。(2)若一個應用中的大部分模塊都已定型,只是個別模塊在使用中變化。如我們編制的《工資管理系統》中的統計模塊,該模塊的修改(二次開發)較簡單,系統的使用人員也可以勝任。這要求在編譯的可執行文件中不含該模塊,實現的方法是:利用FOXPRO“PROJECT”菜單中的“EXCLUDE”菜單條對項目管理器中的該模塊作標記,然后執行“PROJECT”菜單中的“PACK”功能,再重新編譯項目即可。外部模塊是FXP類型的文件,在安裝時,注意將外部模塊文件放在應用系統EXE文件所在的目錄中。
2FOXPRO程序的龍頭——菜單
程序通常由多個功能模塊組成,可以通過屏幕中排列的一系列按鈕等對象來調用這些模塊,但通常用菜單將各功能模塊融合在一起形成整體。為此,我們用DELPHI編制了這種菜單的自動生成器。
FOXPRO中提供了與WINDOWS圖形用戶界面一致的條形菜單、彈出菜單,并提供了相應的自動生成工具(GENMENU.FXP)。這種菜單的特點是:菜單容許是多層次的;運行時菜單可以動態變化;功能模塊可以直接含在菜單中,使得由一個菜單程序構成一個應用系統成為可能;可以直接使用一些通用功能,如新建文件、復制、粘貼等。這種形式的菜單,初次使用時往往會產生只運行一次就退出菜單的情況,可以用以下的辦法解決:
(1)在菜單開始(SETUP)代碼最后加入如圖1所示循環起始語句:
dowhile.t.
(2)菜單的清楚(CLEANUP)代碼如下所示:
readvalid.f.
enddo
(3)退出菜單程序的代碼如下所示:
closedatabase
clearall
setsysmenutodefault
cancel
應用系統中常常要用應用的名稱代替FOXPROW主窗口中的標題“microsoftfoxprow”,實現方法是在菜單開始(SETUP)代碼的前面加入類似如下所示代碼:
modifywindowscreenat4,6size36,147;
title“物資材料管理程序”
font“mssansserif”,8floatcloseminimize
movewindowscreencenter
zoomwindowscreenmax
FOXBASE的下拉菜單(meunbar.……readmenuto)是一種單任務性質的,在執行一個具體的模塊時,菜單隱去,控制權在所執行的模塊,不會發生模塊的重復執行。而FOXPRO的條形菜單具有多任務的性質,同一模塊,可重復執行,有時需要利用這一功能,但多數情況下是不需要的,這是因為同一模塊或同時活動的多個模塊經常處理的是同一類數據庫或表,這樣可能會因產生沖突而出錯。因此,通常要求在執行一個模塊時,不容許使用相同數據庫文件的其他模塊執行。這可以通過在菜單開始(SETUP)代碼引入若干邏輯型內存變量,在菜單條中使用SKIP屬性來實現。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模塊之間產生關聯。
3應用程序的信息輸入
(1)屏幕生成器
屏幕和菜單類似,都有開始(SETUP)、清除(CLEANUP)兩個代碼段,通過他們可以設置相應的環境或在屏幕(或菜單)退出時恢復環境。雖可以通過屏幕生成器中的“ENVIRON-MEXT”按鈕中的“SAVE”功能保存開發時的環境,但此功能有限,不便于進行復雜的設置,且其保存的開發時的環境可能與運行時不同,導致程序運行時出錯。所以,建議編程人員不要用此功能,而使用前者。
屏幕中編寫代碼時,有兩個層次,即屏幕層和屏幕中的對象層。通常的處理均可在對象層次中解決。屏幕層次中通常只使用開始(SETUP)、清除(CLEANUP)兩個代碼段,其他的代碼段通常在多窗體、多屏幕中用到。在對象層次中,通常也只需要編寫“VALID”代碼。
(2)功能強大的BROWSE
使用過EXCEL的人都習慣對縱橫表進行操作,這樣操作直觀、自然。在FOXPROW中,用BROWSE可以實現類似的功能。若要用BROWSE對表進行任意操作,用下面簡單的命令即可:
use
browsetitle
這樣的操作,表中的數據是不安全的,有必要對表的瀏覽操作加以限制。如在BROWSE命令中有選擇性的加入NODE-LETE、NOAPPEND、NOMODIFY,就可以對“加刪除標志”或“追加記錄”或“修改記錄”加以限制。
borwsetitilenodeletenoappendnomodity
(注:這條命令只能顯示表的內容,不容許對表進行修改)
有時,表的字段名是西文字段名,或雖是中文字段,但表達的意思不易理解時,在瀏覽時需要給出易于識別的表頭,這時就需要使用“:H=”的字段名修飾如下所示:
browsefieldname:h=“姓名”
(注:這里name是西文字段名,在顯示時用“姓名”替換)
在BROWSE命令中加入NOMODIFY將鎖定所有的字段,不容許修改。但通常的情況只要求鎖定關鍵字段、關聯字段,這時就不能用NOMODIFY,而要用“:W=.F.”字段名修飾功能。如下所示:
browsefieldname:h=“姓名”:w=.f.,
basic:h=“BASIC成績”
(注:name字段不讓修改
BROWSE的功能非常強大,讀者可參看BROWSE的幫助提示。靈活應用BROWSE的子句以及一些修飾功能,可以實現極其強大的數據庫的錄入、編輯、修改功能。
4應用程序的檢索的實現
(1)按例關系查詢
在開發環境或命令環境中,進行查詢采用功能強大的RQBE是最優的選擇,用他建立單表或多表查詢均比較簡單,介紹這方面內容的資料較多,在此,限于篇幅,不再贅述。由于在運行庫中未集成RQBE特性,在開發應用時,請不要包含該特性。但用RQBE功能生成的SQL語句可用于應用系統中,減少編制查詢模塊占用的時間。將SQL語句中的字句的內容設置成變量,用“宏替換”功能可以構成某種程度上的通用查詢模塊。
(2)表達式生成器
在運行時能用表達式生成器(調用方法是GETEXPRTO)生成過濾條件,將查詢的記錄過濾出來,在瀏覽窗口或報表中顯示輸出。
(3)定制查詢屏幕
按例關系查詢以及表達式生成器均需要用戶有一定的FOXPRO運用基礎。對于普通用戶,需要構造出傻瓜是樣的查詢屏幕,用戶填幾個字符串或數值等,就可以找出相應的記錄。
5應用程序的結果輸出
(1)BROWSE
BROWSE功能強大,即既可用于信息的錄入,又可作為信息輸出的載體。
(2)報表
FOXPRO的報表與FOXBASE中的報表相比增加了表格線的功能,更符合中文報表的習慣,制作報表較方便。但報表中的對象的定位稍顯麻煩,編制—個報表所花的時間較多,并且,所定制的報表是相劉于某種大小的紙張的,紙張大小改變后不能自適應。
在FOXBASE以及在DOS下的FOXPRO中,要打印報表,通常是用“@.……SAY.……”語句編制程序實現,所生成的報表為文字型的報表。這種報表可以直接送往打印機輸出,也可以存入一文本文件中,經其他字處理程序處理后輸出。在早期,編制程序生成報表是非常麻煩的,系統開發中,大量的時間是用來編制報表程序。為了加快報表程序的編制,我們在實踐中用DELPHI編制了自動生字符報表程序的工具。這些工具中,既有簡單報表的快速生成接口,也有生成復雜縱橫表頭報表程序的工具。
由于CCED2000使得在WINDOWS圖形用戶界面輸出字符型的報表非常方便,并且用我們自己的工具生成文字制表符型的報表的速度要比FOXPRO生成的圖形報表的速度快得多,所以即便是現在,我們大量的報表仍采用的是字符型的報表。若文字報表已存入文件AUTOPRN.PRN中,用CCED2000打開文字報表的方法如下所示:
filename=sys(5)+sys(2003)+“\autoprn.prn”
runc:\cced2000\cced2000&filename
(3)圖表
在FOXPROW中,可以直接從數據庫中提取數據生成柱狀圖、餅圖等圖表。方法是用COPY命令將圖表中要用到的字段復制到一個臨時數據庫中,然后調用FOXGRAPH向導即可。例如數據庫ABC.DBF中含有“月份”、“產值”等10個字段,要求用“月份”、“產值”字段的值生成一柱狀圖。完成要求所需的代碼如下所示:
useabc
copytotemp.dbffield月份,產值
usetemp
do(-foxgraph)
(4)用EXCEL生成報表
EXCEL可以直接打開FOXPROW2.5B的數據庫進行后處理。要在FOXPRO中能調用EXCEL,要求在DOS的PATH路徑中有EXCEL的搜索路徑。例如用EXCEL打開數據庫ABC.DBF(要求在FOXPRO中,先關閉該數據庫)的代碼如下:
filename=sys(5)+sys(2003)+“\abc.dbf”
1引言
長江三峽工程于1994年正式動工興建。在此之前.對工程可行性進行過全面深入的論證。在論證工作中.直接影響可行性的一個關鍵新問題,是變動回水區的泥沙淤積及其對該區航運的影響。由于這個原因,對變動回水區的泥沙淤積進行了大量的模型試驗和一、二維數學模型計算工作。由于新問題的復雜性和重要性.需要建立一個變動回水區的長泥沙模型.以期對整個變動回水區的泥沙淤積及其對航運的影響作出全面深入的探究。變動回水區內上、下游河段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下游河段的淤積將影響其上游河段的水位.從而影響上游河段的淤積量;而上游河段的淤積又將影響進入其下游河段的泥沙數量,從而影響其下游河段的淤積量。當進行河道整治試驗探究時.這種上、下游之間的相互影響將更為強烈。進行變動回水區全河段長模型試驗.就可較好地探究并解決這個新問題。長模型的進口可置于變動回水區之上,不受囤水影響.其來沙量和天然情況下相同。模型的出口可做到變動回水區以下.位于常年水位之中。在常年回水區中,由于水面比降小.對河床糙率不敏感,因而,可由數學模型提供準確的模型出口水位。
由于泥沙運動的復雜性,在整個變動回水區長泥沙模型中準確地復演泥沙運動及沖淤變化是很困難的。我國于70年代圍繞著長江葛洲壩工程泥沙的探究,開展了大規模的泥沙模型試驗工作,使泥沙模型得到了迅速發展和完善。并能在一個模型中,同時復演懸沙和底沙(包括卵石在內)的運動,從而把握了進行全沙模型的試驗技術。然而,葛洲壩的泥沙模型(包括全沙模蟹)僅限于復演較短的局部河段中的泥沙運動和沖淤變化。故對于進行整個變動回水區的長河段泥沙模型試驗是否可行,必然有不少疑慮。進行長河段泥沙模型在技術上的主要困難是對模型的相似條件要求非常嚴格。只有各種相似條件能相應得到滿足時,才有可能達到全河段各個部位的沖淤相似。因此,需要進一步提高泥沙模型試驗和操作技術,以便更好地探究三峽工程變動回水區全河段的泥沙淤積情況及對該區航運的影響。
模型范圍上起江津四周的青草背(航行里程①725km),下至涪陵四周的剪刀峽(航行里程550km),并包括嘉陵江18km(見圖1)。自1985年按受三峽工程變動回水區全河段泥沙模型試驗任務以來,完成了近800m長的模型制做、水流和泥沙沖淤驗證、三峽大壩蓄水175m方案80年長系列淤積試驗、水庫運行100年后重慶洪水位抬高新問題、蓄水180m方案80年長系列淤積試驗以及175m水位方案中前期按156m水位運行30年等試驗工作,為長江三峽工程的技術論證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
①航行里程系指距離宜昌港的距離。
圖1三峽工程變動回水區河勢
1、青草背2、大中壩3、大貓峽4、漁洞溪5、茄子溪6、九龍灘7、豬兒磧8、重慶
9、寸灘10、銅鑼峽11、明月峽12、上洛磧13、下洛磧14、長壽15、黃草峽
16、金川磧17、牛屎磧18、剪刀峽
Fig.1VaryingbackwaterzoneofThreeGorgesProject
2模型設計和驗證
長江水量大,沙量也大。河道迂回多彎,河床寬窄相間.坡陡流急,岸邊石嘴、石梁眾多,地形和流態均十分復雜。據寸灘水文站實測資料統計,泥沙年輸移量約4.6億t.泥沙粒徑分布很廣,從0.005mm以下直至200mm以上[1]。各種粒徑的泥沙.其運動形式不同,淤積部位也不同。只有在一個模型中同時復演各種粒徑泥沙的輸移,才能更好地反映建庫后河道各部位泥沙淤積的實際情況,因此,采用全沙模型相似理論[2]設計泥沙運動的相似比尺。在模型設計中,除水流處于阻力平方區和滿足重力相似、阻力相似,懸沙滿足沉降、揚動和挾沙能力相似,底沙(包括卵石)滿足起動、沉降和輸移量相似外,還著重探究了懸沙和底沙級配相似。
計算表明,當模型的平面比尺λL選用250和垂直比尺λH選用100時,并采用比γs=1.46t/m3的電木粉作為模型沙,各相似比尺要求能得到較好的滿足。
懸沙和底沙級配相似是全沙模型試驗的關鍵。為保證原型沙和模型沙級配相似,在設計模型沙級配時,采用了文獻[3]中的統一沉降公式。將原型沙分為若干組,第i粒徑組的直徑為dp,i,相應沉降速度ωp,i,可由下列公式計算
其中,γs—泥重;γ—水的比重;g—重力加速度;Rei—沉降雷諾數。由沉降相似要求可得到第i粒徑組原型沙相對應的模型沙的沉速ωm,i,并由(1)、(2)和(3)式進一步計算得到模型沙粒徑dm,i。因此,模型沙的粒徑比尺λd和原型沙的粒徑有關。當原型沙的粒徑范圍為0.005~1.0mm時,粒徑比尺的范圍為1.06~2.15。
在制模中,對于關鍵的局部微地形亦進行了精細的塑造,保證了幾何相似條件。原型河床糙率約為0.03~0.10.模型的糙率為0.022~0.074。模型河床采用梅花形排列的橡皮加糙。水面線驗證試驗表明,在寸灘流量為3150~21810m3/s范圍內.水位誤差一般在10cm以內(已換算成原型水位)個別站最大誤差不超過20cm。為了驗證邊壁糙率,施放了寸灘站85700m3/s洪水流量,模型水位誤差小于22cm。三峽建岸以后,河床將發生累積性泥沙淤積,動床糙率能否保證相似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新問題。動床糙率一般由沙粒糙率和沙坡糙率所組成。R.J.Garde[4]在大量試驗和原觀的基礎上,給出動床糙率系數Frs在0.1~1.0范圍摘要:
其中,H—水深;V—流速;d50—床沙中值粒徑。在滿足重力相似和采用滿足相似要求的電木粉作為模型沙的條件下,由(4)式可得到λn=1.31~1.38,和阻力相似所要求的糙率比尺1.36基本一致,因此,動床的阻力相似是滿足的。
在江津至剪刀峽近200km長江河道中,有大中壩、中堆、九龍灘、上洛磧、王家灘、金川磧和牛屎磧等聞名寬淺灘,支流嘉陵江上還有石門和金沙磧兩個寬淺段(參見圖1)。在這10個寬淺段上,在一個水文年內,實測了3~9月的泥沙淤積量和9~10月的泥沙沖刷量。在模型中,模擬了實測水文年的來水來沙過程,并在模型相應10個寬淺河段,實測了3~9月的泥沙淤積量和9~10月的沖刷量。試驗結果表明,模型淤積量和沖刷量和原型基本一致,誤差一般在30%以內。原型河道寬淺汛期淤積、汛后沖刷,并在一個水文年內基本平衡的沖刷規律在模型中得到了較好的模擬,模型設計能反映原型河道的河床演變過程。
3三峽工程各蓄水水位方案的泥沙淤積
三峽工程的重點論證方案為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和連續移民的建設方案。在長模型中重點論證的有3種庫水位運行方案(見表2)。各方案能否成立的關鍵,在于三峽水庫按3種水位方案長期運行時變動回水區河段的泥沙淤積情況。
(2)尾門水位由長江科學院一維數模計算提供。
Tab.2Controlparametersforatdifferentselections
三峽水庫蓄水后,變動回水區河道水位沿程抬高,流速普遍減小,河道的輸沙能力隨之降低。變動回水區河道的寬淺河段(往往是淺灘所在地)在蓄水前汛期是淤積的,汛后沖刷走沙,但蓄水后水庫蓄水縮短了汛后沖刷時間,汛期淤積的泥沙在汛末不能全部沖走,變動回水區河段發生累積性淤積。泥沙淤積的數量和三峽水庫水位運行方案和運行時間有關。各方案在變動回水區河段內泥沙淤積數量見表3。可見,三峽水岸按175m方案運行80年,變動回本區河段共淤積7.68億m3;按180m方案運行80年共淤積9.76億m3,增加2.08億m3的淤積量。三峽水庫按156m低水位運行時,30年共淤積4.36億m3。各水位方案變動回水區河段的淤形態基率一致,差別在于淤積數量不同。各蓄水水位方案的變動回水區河段的泥沙沖淤規律如下摘要:
(1)三峽水庫不論按何種水位運行,變動回水區均發生累積性淤積,淤積速率隨水庫運
用年限的增長而減緩,并在淤積過程中河道向單一、規順、微彎和高灘深槽發展,并最終達到新的平衡。從圖2的重慶河段在三峽水庫按175m水位方案運行80年后的主要淤積部位圖可見,主槽淤積較少,而邊灘及回水沱或副汊則淤積較多。
(2)變動回水區淤積數量的分布和河床平面形態密切相關,寬淺河段(包括分汊河段)淤積較多,而窄深峽谷段淤積少。如三峽水庫按175m水位運行80年,銅鑼峽、明月峽和黃草峽每公里的淤積量僅為鄰近寬淺段的8%~30%,其原因是汛期的累積性淤積主要發生在寬淺河段上。
(2)嘉陵江段為入匯口至滋器口;
(3)重慶河段為李家沱至銅鑼峽。
Tab.3Summaryofdepositionquantitiesonvaryingbackwaterzoneatdifferentelevationselections
Fig.2SketchdepositionpatternonChongqingreach(HRE175m,80years)
(3)淤沙粒徑沿程分布的總趨向是上游河段粒徑粗.越向下游粒徑越細。最粗的卵石主要淤積在變動區的上端。因此,變動回水區河段的水力分選功能明顯。變動回水區上端淤積相對較少,而下端淤積較多,主槽淤積較少,而邊灘淤積較多。以175m水位方案為例,在7.68億m3的總淤積量中,30%淤積在主槽中,70%淤在邊灘。
(4)隨著泥沙的累積性淤積,變動回水區原卵石河床逐漸為泥沙覆蓋,河床糙率隨之降低,水面比降也隨之減小。以175m水位方案為例,建庫前寸灘流量30400m3/s時,重慶至長壽河段的水面平均比降為2.0×10-4,水庫運用30年、50年和80年后,其水面計算比降分別為建庫前的69.0%、61.5%和61.0%;水庫運用80年后,重慶以上河段的河床糙率系數相當于建庫前的85%,重慶以下河段為75%。
(5)細泥沙在變動回水區河段中的造床功能不可忽略。淤沙的粒徑分析表明,各種顆粒的泥沙都參和了變動回水區的累積性淤積。以175m水位方案為例,在7.65億m3的全部淤沙中,小于0.05mm的細沙為2.46億m3,占總量的32.0%。在180m水位運行80年的試驗中,細泥沙占更大的比例,在9.76億m3的總淤積量中小于0.05mm的細沙為5.37億m3,占55%。這說明,三峽水庫運行水位越高,越不能忽視細泥沙的造床功能。
4各水位方案對變動回水區河段航運的影響
三峽水庫建成后,萬噸級船隊能否到達重慶九龍坡碼頭,也是三峽工程蓄水水位方案需要論證的新問題之一。試驗表明,三峽水庫按175m水位方案運用80年后,在水庫消落期3.5m水深的最小航寬不小于150m,航道曲率半徑一般均大于1000m,水流流速也較建庫前大幅度降低,一般均小于2.5m/s。非凡是窄深河段,如銅鑼峽、明月峽和黃草峽,建庫前的急流狀況大大緩解,寸灘流量30400m3/s時,流速均小于2.5m/s。九龍坡碼頭位于變動回水區中段,九龍坡以下河道形成了一條比較穩定的深水航道,基本上滿足萬噸船隊對航道尺寸的要求。試驗過程中也發現,個別淺灘段(如洛磧)在個別枯水年的水位消落后期,3.5m水深航道寬度最小僅80m,需疏浚擴寬。某些淺灘段如九龍坡、金沙磧、金川磧的主航道在水庫運用過程中發生倒槽,新航槽中的一些礁石需事先清除,以策航行平安。按180m水位方案運行80年后,九龍坡以下航道3.5m水深的最小航寬均在300m以上,航道曲率半徑均大于1100m,水流流速一般均小于2.5m/s,其航道條件較175m水位方案優越,完全滿足萬噸船隊到達重慶九龍坡碼頭的要求。
175m方案和180m方案都存在較嚴重的碼頭邊灘淤積新問題,除佛耳巖港和長壽港外,幾乎所有重慶港碼頭、廠礦專用碼頭以及地方碼頭的前沿均出現大片邊灘,將嚴重影響碼頭作業。例如在175m水位方案中,九龍坡碼頭前沿出現了寬約50~100m邊灘(灘面高程約170~175m),原九龍坡碼頭作業區被淤廢需要新建。由于嘉陵江入匯口的主流左擺,重慶朝天門港區嘉陵江沿岸1#~4#碼頭出現大片三角形邊灘(最大寬度達300m,高程約170m),原碼頭作業區基本被淤廢亦需重建。
5175m水位方案的重慶洪水位
三峽水庫長期運用后,重慶市洪水位抬高值是由一維數學模型提供的。考慮到數值中變動回水區河段糙率不易確定,加之,河道淤積數量及淤積部位對洪水位影響較大,數模成果宜在長模型中進行驗證。長模型在復演重慶1981年大洪水時(寸灘流量85700m3/s),水位最大誤差為0.22m,模型沙又嚴格遵守了各項相似比尺要求,非凡是級配相似。河床淤積后,動床阻力也能滿足相似要求,因此,用長模型預告三峽水庫長期運用后重慶市洪水位,具有較高的精度。
由于變動回水區的下端位于長壽,模型尾門放在長壽并按一維數模的計算水位控制,并在175m方案80年淤積地形基礎上進行水庫運用100年的淤積試驗。在100年淤積地形上分別觀測了洪水頻率為1%、5%和20%(洪水流量分別為88700、75300和61400m3/s)的沿江水位,相應頻率的重慶洪水位分別為200.85m、197.65m和194.04m。相應頻率建庫前重慶洪水位分別為194.30、190.18和185.90m,即分別抬高6.55、7.47和8.14m。考慮到長模型試驗的精度,洪水位的誤差為±0.5m。
數學模型計算的重慶1%頻率洪水位為199.09m,比長模型試驗的結果偏低1.76m,5%頻率洪水位偏低1.51m,20%頻率洪水位偏低1.43m。數學模型所采用的長壽以上河道的綜合糙率系數比長模型實際值偏小約8%~10%。為檢驗糙率對水位計算值的影響,在數學模型上進行了糙率敏感性分析[5]。結果表明,增、減糙率10%對常年回水區的水位和淤積量影響很小,而對變動回水區的影響較大。當糙率值增大10%時,百年一遇的重慶洪水位為201.21m,和長模型的預告上限值201.39m很接近。
6結語
(1)建立三峽工程變動回水區長泥沙模型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只要認真把握住全沙模型相似律的基本點,就可以較好地復演近200km河道中水流和泥沙的運動規律及河床的沖淤變化,從而為全面探究長河段泥沙新問題提供新的手段。
(2)長江中各種粒徑的泥沙均參和變動回水區的累積性淤積,在長河段上道行全沙試驗能較好地反映河床淤積形態,從而能較好地明確泥沙淤積對變動回水區航運的影響。
(3)三峽工程不論何種水位運行方案,其變動回水區將發生累積性淤積,其淤積速率隨著水庫運用年限的增長而減緩,并最終達到新的平衡。在淤積發展的過程中,河道向單一、規順、微彎、高灘、深槽演變。
(4)在變動回水區中淤積沿程分布的總趨向,是愈往上游淤積越少,但在靠近回水末端一段是粗沙卵石淤積區,淤積比較嚴重。在橫向分布上,總的情況是邊灘淤得多、主槽淤得少,但在發生倒槽河段原主槽將發生嚴重淤積。淤沙粒徑的分布規律是上游粗、下游細,細顆粒主要淤在高灘上。
(5)隨青河床的淤積,水位不斷升高,但因淤沙覆蓋原沙卵石河床的程度增大,河床糙率減小,水面比降也隨之減小。蓄水位愈高,淤積量愈大,水位壅高愈多,水面比降亦愈小。
(6)蓄水位175m方案運用80年變動回水區河床接衡,運用100年基本平衡,長江九龍坡以下形成一條較好的航道,基本滿足萬噸級船隊直達重慶九龍坡碼頭的要求,但現有沿江大部分碼頭將受到嚴重影響。對港口淤積造成礙航的新問題應通過優化水庫調度、港口改造、航道整治和疏浚等辦法加以解決。
(7)蓄水位175m方案運用100年后發生百年一退洪水時,重慶水位約為200.85±0.5m,較建庫前抬高約6~7m。
(8)在改善航道條件方面,180m方案優于175m方案,在長江九龍坡以下可形成一條良好航道,完全滿足萬噸級船隊直達九龍坡碼頭的要求,且大大增加萬噸級船隊駛抵九龍坡的天數。但由于在180m方案中增加的淤積量都是小于0.04mm的細顆粒,使邊灘淤高,對現有沿江碼頭的影響較175m方案更為嚴重,需要結合港口改造和整治來解決。
(9)在175m方案中前期按低水位156m運行,其前10年長江銅鑼峽以下航道較建庫前有一定改善。假如運用30年,則某些關鍵河段的航道條件已接近建庫前的嚴重情況。因此,低水位運行階段不宜太長。
參考文獻
1竇國仁,萬聲淦,陸長石.長江江津至涪陵河段水沙條件和河床演變分析.南京摘要:南京水利科學探究院,1989
2竇國仁,全沙河工模型試驗的探究.科學道報,1981;(14)
3竇國仁,紊流力學,北京摘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4GardeBJ,RajuKGR.Resistancerelationshipfroalluvialchannelflow.JoftheProcoftheAmSocofCivEng.HydraulicDivision,HY4,1966;(6)
5長江科學院.三峽工程水庫泥沙淤積計算敏感性分析(長江三峽工程泥沙探究文集).水利電力部科學技術司,長江科學院,北京摘要: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摘要:56-72
Investigationonsedimentationinvarying
backwaterzoneofThreeGorgesproject
三峽工程是舉世矚目的大型水電工程,投資巨大,建設周期長,技術要求高,風險因素多。在三峽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引入了保險機制,使得工程項目在遭受自然風險或意外事故時,能夠及時獲得風險保障,確保了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本文試圖對三峽工程項目保險模式的特點進行分析,總結其中的成功經驗,以期對我國工程保險制度的推行有所借鑒。
一、 三峽工程保險情況概述
1992年4月3日,全國人人七屆五次會議通過了《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決議》。1993年國務院批準成立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作為三峽工程建設項目法人(業主)。在三峽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實行了以項目法人責任制為中心,招標承包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有機結合的建設項目管理機制,積極引入工程保險機制,對工程建設提供風險保障。
從1993年開始,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就與保險公司開展了合作。在1993-2003年間,三峽工程的保險情況如下:(1)1993年5月9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與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簽訂水電站建筑、安裝工程保險合同,第一份三峽工程保險合同正式誕生。(2)1997年12月,中國人保承保長江三峽二期工程中的泄洪大壩及相關工程,保險承保金額達40億元。同年,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承保二期工程中的左岸廠房壩段和左岸電站廠房的建筑安裝工程,保險承保金額為30億元。(3)2000年9月8日,中國人保作為首席承保人,與太平洋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共同為長江三峽至常州直流輸變電龍泉、政平換流站工程的安裝工程提供安裝工程一切險保險4.6億美元。(4)2001年2月22日,中國人保、太平洋保險、平安保險等3家保險公司與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簽署保險金額達100億元的三峽左岸電站設備安裝工程保險及變壓器、GIS運輸保險保單,這是三峽工程建設期內最大的一份單項工程險保單。從2001年起,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對三峽建設者統一辦理雇主責任保險,包括施工、監理、設計單位的正式職工、合同工和臨時工。(5)2002年11月4日,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和中國人保簽訂保額4.68億元的合同,保險范圍包括三峽工程導流明渠截流和截流后即將修筑的三期混凝土圍堰工程。(6)2002年12月29日風險管理,中國人保為首席承保人、太平洋財險公司和平安財險公司參與共保三峽右岸大壩和電站廠房土建工程保險,合同保險金額逾30億元。 在賠款支付方面,從1993年到2002年7月底,建筑工程保險共獲賠付 1830.6萬元,平均賠付率(賠付金額/保費支出)為28.2%;施工設備保險賠付率(1995年至2001年累計)為33.4%;雇主責任保險賠付率(2001年度)為53.9%。其中永久船閘1995年開挖至今,保險公司已為因塌方、暴雨災害而造成的損失賠付564.49萬元,賠付率為40% 。由此可以看出,保險對三峽工程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三峽工程建設。
二、三峽工程保險模式的特點分析
從三峽工程的保險實踐來看,形成了“業主集中投保、公開詢價招標、多家公司共保、合理安排再保”的保險模式,有利于工程保險制度的推行,為工程項目的保險管理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論文下載。限于資料,下面主要以2001年三峽左岸電站設備安裝保險為例,對三峽工程保險模式的特點進行分析。
(一)業主集中投保
在三峽左岸電站設備安裝保險過程中,由于被保險的設備絕大部分從國外進口,其中14臺進口機組分別來自歐洲、北美洲、南美洲、亞洲九個國家的十幾個制造廠家,設備的制造、運輸、安裝和調試均應達到當今國際水平。同時,由于左岸電站設備安裝任務和作業面相對集中,存在多家施工單位和多項設備的作業交叉、干擾頻繁,最終需經系統聯合調試,造成安裝施工作業的層面和界面責任難以劃分。采用分項保險則會導致不同項目的安裝工程險賠付責任難以劃分。在電站設備進行安裝的同時,廠房及相鄰壩段的土建施工也在進行,兩者又存在相互影響。而且,對于同一設備,出險原因可能涉及到制造運輸、安裝等多個環節或多個險種的賠付責任,也存在交叉,因此,該項目采用不切標塊,以開口大保單方式由業主統一投保左岸電站全部設備安裝工程險和高壓電器設備運輸險。
(二)公開詢價,進行保險招標
中國三峽總公司作為項目業主采取公開詢價、專家評審、領導決標的方式進行投保,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科學”的原則。首先,中國三峽總公司向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的三家保險公司總部發出了邀請報價通知書。在得到三家響應后,接著,邀請三家保險公司到三峽工地進行現場風險查勘并購買詢價文件。中國三峽總公司對各保險公司提出的問題進行了答疑和澄清。各保險公司用20天時間作出建議書,中國三峽總公司再組織評標議標,最后以書面形式通知中標。
中國三峽總公司邀請國務院三峽辦、長江水利委員會、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國際達信保險顧問公司等單位的專家和總公司有關方面代表共同組成專家評審小組,專家評審小組依照“公正、公平”的原則,采取定量打分、定型分析、記名投票,最后形成了專家組的推薦意見。總公司領導充分尊重專家評審組的意見,并將評審結果派人向中國保監會作了專題匯報,以利保監會幫助政策把關。最后決定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共保,其中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為首席承保人,三家共保比例是5:3:2,中國人保占50%,太平洋保險公司占30%,平安保險公司占20%。
(三)多家保險公司共同承保
由于左岸電站設備安裝和高壓電器設備運輸投保的金額大、風險因素高,國內一家保險公司難以承保。為了有效地轉移和分散風險,又兼顧三峽工程已投保的左岸廠壩土建建筑工程險可能的交叉責任和三峽工程第三階段工程投保項目以及左岸電站機組投產以后的財產險的競爭選擇。因此,由國內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三家保險公司以共保的方式承保。
共保方式確定首席承保人,各共保人與投保人聯合簽署一張保單,統一保險費率并以首席承保人建議書費率為準。明確首席承保人一家現場服務機構歸口服務,出險后按共保比例賠償。
(四)合理安排再保險
按照我國保監會在2001年的規定,保額的20%必須首先由中國再保險公司辦理法定再保險。接著,根據各家保險公司的各自資本金及準備金比例確定自留額。余下的保險金額需要在國際上進行再保險,以化解風險。為了進一步落實和降低國際分保的保險費率,由首席承保和三峽總公司共同選擇首席國際再保險人,并由首席國際再保險人牽頭組織其他國際分保公司,以層層分擔和轉移風險、落實責任,首席承保人和中國三峽總公司(含達信保險顧問公司)組成聯合工作小組,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向國際再保險市場推薦被保險項目。
三、啟示
(一)有必要在工程建設中引入保險機制,并為工程保險制度的推行創造條件。保險在三峽工程的應用說明了保險對工程建設的重要性,一方面,工程項目可以獲得保險人、再保險人提供的風險管理服務,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支出一定的費用風險管理,使工程項目在遭受所投保的風險損失時,能夠及時獲得風險保障,保證工程建設的順利建成。但是應當注意到的是,三峽工程由于其重要的戰略意義,是實行了規范項目管理的工程,建立了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承包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有機結合的建設項目管理機制,形成了明確的風險責任承擔制,有利于保險活動的開展。因此,要推行工程保險制度,要完善建設項目管理機制,使項目的參與主體真正成為風險責任的承擔者,為工程保險制度的推行創造條件。
(二)對工程項目本身的保險實行以業主投保的投保方式。國際建筑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建筑業市場是以一個業主主導的市場,業主是建筑業發展的動力。要滿足業主的需要,就要保證工程建設項目在實施過程中不因自然風險或意外事故的發生而陷入停頓,要保證工程項目的順利建成。在我國現階段建筑市場屬于買方市場的情況下,市場競爭無序,業主的行為不規范:壓低承包價、要求承包方墊資、拖欠工程款、與承包商簽訂不平等的條約等現象較為嚴重,承包商為了節約開支,會盡量減少投保計劃。另外,從世界工程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在英國等發達工程保險市場,在投保方式上,逐漸由以往的以承包商投保為主向業主投保為主轉變。因此,結合我國建筑市場的實際情況以及國外的發展趨勢,在我國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對工程項目本身的保險實行以業主投保的投保方式,可以避免漏保或重復保險;可以獲得談判的優勢,不僅會減少保費,也能降低免賠額,有利于業主控制投資;業主可以根據工程進度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增加保險或續保,從而使工程建設獲得較充分的保險保障;當發生索賠要求時,由業主一家與保險公司談判,可以使索賠程序得以順利進行,業主就能迅速獲得由保險公司支付的索賠款項,及時地恢復施工。
(三)積極尋求專家、風險顧問和中介組織的支持。業主在進行保險安排時,可以組織專家、風險顧問或保險中介人來協助投保,為其選擇合適的保險人和合理的保險方案服務。項目業主采取通過編制保險招標文件,組織保險招標,公開詢價,專家評審的方式進行投保,可以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科學”的原則,組織有關方面代表共同組成專家評審小組,采取定量打分、定型分析、記名投票,形成專家組的推薦意見,便于進行保險決策。在進行再保險安排時,也需要國內和國際的再保險人積極參與,以便在更廣的范圍內分散和轉移工程風險。
(四)大型工程項目的保險需要共保、再保險來進行風險轉移。在大型工程項目的保險活動中,可以采取選擇多家公司組成共保體來對工程項目進行承保,通過確定首席承保人,各共保人與投保人聯合簽署一張保單的方式進行論文下載。同時,在大型工程項目的承保中,保險公司要十分重視再保險的安排,以便降低承保風險。工程風險通過再保險、甚至不同層次的轉再保險,可以將風險在更多的承擔主體、更廣的范圍內進行分散。因為對于工程保險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實際上是再保險主導了原保險。原保險人能否獲得再保險人的支持以及再保險的安排,是原保險人簽發保單的重要前提。有了再保險人的支持,可以擴大原保險人的承保能力,增強業務開拓能力;減少保險責任準備金的提取;降低原保險人的財務風險;增加被保險人的信任,為建設工程項目提供可靠的保險服務。在再保險的安排方面,有如下再保險方式可以進行選擇:1.臨時再保險和固定再保險 。在建設工程保險的再保險方式上,既可采用臨時再保險,也可采用固定再保險。但由于建設工程的保險視工程項目的投資情況而定,在業務量上具有不穩定性,而且工程保險的保險標的與保險金額的巨大風險管理,固定再保險無法容納,常通過臨時再保險予以分散風險。2.比例再保險和非比例再保險 。再保險根據所轉移保險責任的計算基礎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類:比例再保險和非比例再保險。前者以保險金額為基礎來計算保險責任,包括兩種形式:成數再保險和溢額再保險;后者以賠款為基礎計算保險責任,包括兩種形式:超賠再保險(分為險位超賠和事故超賠)、停止損失再保險。具體在建設工程保險的運用上,有如下選擇:(1)由于建安工程保險常采用一切險的形式,成數再保險的方式是原保險人將某一業務的每一風險的保險金額,按約定的固定比例向再保險人進行再保,可以平均化再保險人所承擔的風險,較為再保險人接受。(2)溢額再保險為原保險人對于超過其自留額的風險,以自留額的一定倍數,由再保險人承擔。該方式有利于原保險人,原保險人可籍自留額的設定來發揮核保功能,但保費的分配、賠款比例及分攤等方面手續繁雜、成本較高,但由于工程保險的再保險每筆再保險費均大,且筆數不多,故該方式的缺點不明顯,常在再保險安排中采用。(3)超賠再保險分為險位超賠和事故超賠再保險,前者以一般損失情況為設計對象,后者以異常的大災害為對象。對于工程保險來說,因臺風、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是其主要承保風險,自然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巨大,原保險人需要該種再保險的保護,然而,再保險人對此方式較排斥。(4)停止損失再保險較多地運用于損失頻率高、損失幅度小的業務,如汽車險業務。對于工程保險業務而言,具有損失頻率較低、損失金額大等特點,停止損失再保險在工程保險的再保險中較不適用。
(五)保險公司應當加強風險管理。保險招標的方式對投保人有利,保險公司會面臨競爭壓力,可能會給保險公司帶來風險,保險公司應重視風險管理。保險公司要在保前、保中和保后作好風險調查和評估,采取適當的風險管理措施,加強防災防損,切實防范自身的風險,從而更好地為工程建設提供風險保障。
參考文獻
[1]中國保險年鑒.1980-2003.
系統本應按照資源配置的規律進行運作,但由于三峽工程的特殊性,該系統的傳播資源主要被系統主力壟斷,在政治和經濟的合力作用下,將注意力資源、渠道資源、內容資源進行了重新分配,將大部分資源控制在系統主力手中。但另一方面,新興的系統力量為了生存也在不斷地曲線挖掘系統主力無法控制的資源,為突破壟斷進行著艱難但有意義的努力。按照自組織的原則,系統資源的配置最好采用無為而治的理想配置方式,但在三峽工程紀實影像傳播系統產生、發展到穩態運行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沒有這樣的配置方式,在實踐中這只是一個烏托邦的神話,是不可能實現的夢想。而實際上,該系統的物質資源配置方式是在整合與整合突破中糾結的。而中國式壟斷與西方式壟斷不同,中國式壟斷多為政策性壟斷,一紙“紅頭文件”就可以壟斷一個系統,一個行業。而西方的所有競爭對手在市場決斗中搏殺,最后留下的那幾個贏家才是壟斷者。壟斷一詞源于孟子“必求壟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網市利”,可見逐利是壟斷的目的,無論這個利益是代表一個政黨或大多數人還是少數人。
中國傳媒盡管在20世紀90年代走向市場化,但與歐美比較還有很大差異。李良榮教授把中國大眾傳媒模式稱為“完全國有的有限商業運作模式”。①以三峽工程紀實影像傳播系統為例,其整合特征也非常明顯。第一,系統的協調部門幾乎是與政府機關并行的部門,其下大部分的媒體是沒有或少有民間投資(或外資)的,從生存的基礎來說是依附于政府的。第二,媒體大多數不是獨立的,媒體采集和發送的信息,都必須經過政策審查,特別是重大新聞報道,一律采用某一渠道的“通稿”。第三,媒體表面上是商業化運作,但“后臺老板”是政府宣傳部門。
在三峽工程紀實影像傳播系統的發展中因不同利益的角逐,系統內出現了壟斷力量與非壟斷力量的較量,在局部也出現了整合的突破,甚至突破后又形成了新的整合,循環往復,整合與突破總是相伴而行。
注意力資源的明爭暗奪
注意力實質上是對受眾的影響力,受眾由于持續注意于施控者給予的某些問題上,而常常被無意地重構其頭腦和行為。注意力被框定的人更容易改變客觀的判斷,而且更容易依照注意力焦點傳達的價值訊息而影響其行為。這樣相對集中的注意力資源在系統資源中是非常有價值的,是系統爭奪的主要對象。
如何聚焦受眾的注意力,這是系統競爭的制勝法寶。“誰控制了渠道,誰就控制了天下”,渠道資源在注意力稀缺的系統環境下尤為重要。施拉姆提出:“人們對于信息的選擇率等于信息的報償率與獲得信息的難度之商”,控制渠道等于縮小這個經典傳播公式的分母,從而聚焦人們對于信息的注意力。
主力獲得的優先渠道
對于三峽工程紀實影像傳播系統而言,系統主力在協調部門的強大政治護航下,幾乎不用擔心傳播渠道的問題。三峽工程作為國家工程,代表國家形象,系統的協調部門又與國家政府的機構高度重合,使得該系統可以利用國家的權力,按照國家意志干預系統的輸出。
作為國家電視臺的中央電視臺就是該系統的最龐大的主力媒體,這個媒體掌控著國內最重要的傳播平臺和最主要的對外傳播渠道。面對國家重大題材——三峽工程建設的影像記錄時,毅然肩負起了這個重大的責任,并確實履行了它的義務。可以說關于三峽工程,央視是事必躬親、任勞任怨,甚至拿出最寶貴的黃金時段播出三峽工程的大型紀錄片,一播就是十幾集,幾乎不考慮收視率的問題。
例如,中央電視臺在大江截流前夕更是不惜血本地在一套節目黃金時間連續播出了《三峽縱橫》、《大三峽》等長篇紀錄片,在進入12天倒計時時又連續播出了12集《三峽備忘錄》。在合龍前10天還拿出廣告時段播出了長度為30秒至3分鐘不等的“特別報道”的廣告片。在日常的傳播中,央視也是不遺余力地為三峽工程紀實影像的傳播大開綠燈。2002年央視西部頻道曾在8:30~9:00的黃金時間播出了《三峽九問》共26集。2003年央視又播出15集大型紀錄片《守望三峽》,每集30分鐘。
在對外傳播上,渠道壟斷更為明顯。中央電視臺4頻道在124個國家落地,央視9套②(英語頻道)更全部以英語播報③。在三峽工程開工建設的十幾年間,央視可謂全程記錄三峽工程的點點滴滴,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傳播。
另外,作為同一作品也可以利用不同渠道進行傳播。例如《三峽夢》一片就是利用多種渠道進行傳播的。首先新影廠利用與世界60多個國家建立的影片交流和展播平臺,對外輸出。同時利用其隸屬于中央電視臺的優勢,由央視開辟通道安排播出。另外,還利用地方臺選播促進進一步傳播,并推薦給全國各地方電影院,利用院線進行展播。
其他各力量的由遠及近
國際上,紀實影像的發行和傳播主要有三種渠道,分別是影劇院播映、非院性發行出租以及電視臺播出。而在我國,紀實影像的傳播媒介主要是電視媒體。然而由于系統主力幾乎掌控了紀實影像電視、電影傳播的所有重要渠道,而其他非主力系統生產的產品,要想受到觀眾的注意,就只能采用“曲線救國”的方式,“先出去再回來”,或者是“從下而上”由“邊緣向中心靠攏”的傳播路線。例如許多有關三峽工程的紀錄片也是通過參加各種國際電視節目交易會,或參加中外交流研討活動,或參加各種國際電視節目評獎活動,甚至利用海外既有網絡和平臺先“借船出海”再“凱旋”。
除了獲獎后回流以外,一般媒體生產的產品還有另一個渠道廣泛傳播,那就是網絡。數字時代以前,由于電影電視等影像傳播渠道和技術只掌握在國家手中,廣大受眾所能做的只是打開開關,等待收看,或消極地用遙控板選看內容,大眾直接參與影像傳播的程度較低,在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有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那就是壟斷的傳播渠道。而互聯網的出現與普及打破了紀實影像傳播的壟斷局面,使傳受失衡的傳播狀況得到一定的改變。受眾除了通過電視頻道和電影院線能看到該系統生產的作品外,還能通過網絡視頻下載或在線收看相關影像。
如百度視頻可獲得的關于三峽工程(其中包括關鍵詞為三峽大壩、三峽移民、三峽庫區)的視頻鏈接就多達6000多個。又如google中文網站視頻上的相關鏈接也有4000多個。
另外,在國外的英文視頻網站上,我們仍然可以大量獲取關于三峽工程的視頻信息④,例如筆者同樣統計了google英文網站,視頻也可搜索到上千個。同樣國外最大的專業視頻網站youtube.com上直接上載的視頻就多達500多個,甚至比國內的專業視頻網站還要多,而且點擊率也比國內的高。
信息時代受眾更為主動地參與傳播過程,其內在需求得到了釋放,在這個相對自由互動的渠道內,一向受到嚴控的三峽工程紀實影像的生產和傳播同時獲得了渠道解放帶來的機遇。特別是大量民間業余影像從其產生起就開始了方式各異的傳播過程,但由于傳播價值大小的差異,多數民間影像只進行簡單的人際傳播和群體傳播,少數進入大眾傳播媒體。或者上傳至網絡,通過公共網站進行,或者獲得電視網的征用。那些本不可能被大多數人看到的自拍畫面、dv視像作品或不符合播出規格的獨立影像作品成為網民熱議的對象,成為小眾群體收看小眾影像的渠道。例如,2002年北京林業大學山諾會就以大學生的視角拍攝了一部反映實現三峽地區環境與變遷的紀錄片。⑤
那些散落在系統各處的產品通常用兩種形式播出,一是以成片的形式獨立播出,這并不是一種最普遍的形式,因為這對影像技術方面的要求很高,還必須符合媒體規定的規格和時長。另一種是以素材的形式進入節目,以三峽風光、突發事件等為內容的記錄性影像素材或簡易短片形式進入。專業的電視從業人員再將這些素材和短片進一步加工、制作,用于專業制作的節目中。
信息是無限的,而注意力是有限的,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渠道優先的控制能力仍然是鎖定有限的注意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即使是在網絡突破渠道壟斷的歡呼下,作為研究者還是要看到在網絡渠道的背后仍然有著控制注意力資源的壟斷行為。“監控”更加“嚴格”,對網絡媒體而言,中國現在“擁有一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網絡警察隊伍,其網絡屏蔽技術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⑥更何況傳統傳播渠道正在向新興的傳播渠道挺進,傳統渠道的資源內容優勢,在短時間內新興渠道(例如手機視頻)也是無法超越的。三峽工程紀實影像傳播系統各個媒體都在不斷地聚合分裂,重新組織力量,因此對渠道資源的爭奪將是長期的,是不斷形成壟斷,壟斷又不斷地被打破。
內容資源的壟斷與整合
三峽工程紀實影像傳播系統最大的內容資源便是真實的,可被鏡頭攝錄的影像,紀實影像與其他藝術形式的差別在于必須要靠對現實事物的影像捕捉來完成基本表達元素的獲取,它不能靠虛構的演出或模型的演說來將就使用,一旦內容資源成為有限的稀缺資源,各個媒體就必然要想方設法地去占有更多的資源,或者想辦法挖掘新的可用資源作為內容的突破。
對內容的導向控制
有人說,“三峽”無小事。該題材作為重大題材是產生紀實影像精品的沃土,是各個媒體或欄目爭先恐后搶奪的重要內容資源,是媒體和紀實影像工作者夢寐以求的可以名利雙收的內容資源。對于系統的內容資源配置,協調部門把握著最基本的資源配置權力,通過獨占和審查兩種形式把關內容,對內容的導向甚至具體畫面都有嚴格控制。
三峽工程紀實影像最核心的內容資源就是三峽壩區的影像。三峽總公司作為業主單位理直氣壯地獨家占有三峽壩區的拍攝主權,在三峽工程建設的十幾年間,幾乎所有的工程影像的記錄都是由該公司自有的影視部拍攝并作為檔案留存或使用的⑦。該公司直接負責管理的新聞中心就規定了“影、視、圖片檔案資料是總公司有關檔案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收集齊全,規范整理,由新聞中心檔案室實行集中統一管理,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據為己有”。⑧
如果其他媒體主動要求前來采訪拍攝,其拍攝的內容是有嚴格限制的。三峽工程最核心的部分都在三峽壩區,而壩區由于國家安全的需要實行全封閉管理,由武警部隊把守,拍攝者要想進入壩區拍攝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查。國內外記者如要采訪拍攝必須經過三峽總公司新聞中心的審查資質,報黨委通過。如遇外國記者來訪還需要當地外事辦通過,并且拍攝三峽壩區只能在幾個規定地點拍攝,拍攝者的所有器材必須經過專門部門審查,拍攝過程中還有專人陪同,如遇不能拍攝或敏感的地點,陪同人員還要委婉地拒絕。記者在拍攝后還需要將母帶交與業主審查,理由是三峽工程的所有資料都屬于國家保密范圍。⑨
除此之外,對于媒體的內容資源配置也是有區別的。例如在大江截流的直播現場,不同媒體有不同的內容獲取資格,系統協調部門是通過發放有效的分類證件規定記者能涉足的范圍來分配資源的。同樣在三峽工程導流明渠截流的直播采訪拍攝過程中,不同媒體獲取的內容也因資源配發的范圍不同而相去甚遠。在截流前海內外40多家媒體、400多名記者就提前進入了拍攝狀態。中央電視臺派出了強大的報道團,對導流明渠截流進行全方位報道。凡是進入大堤采訪的記者必須出示特別通行證,戴安全帽,穿救生衣,以確保工地秩序井然。然而有資格進入核心區采訪的記者名額卻只有50個。最后協調部門還是基本按照慣例分為abc三種,a證是中央警衛部門發的,b證和c證是新聞中心管理的,發b證的是三峽總公司邀請的,其他未邀請但主動來訪的就發了一個c證。a證是可以上主席臺核心區的,b證除了核心區都可以去。不同的地點決定了不同的拍攝內容,決定了內容資源獲取的多少。
如果說三峽壩區是因為嚴格的涉密管理使得拍攝內容成為獨占的資源,那么照理說涉及湖北和重慶的廣大的三峽庫區的內容資源應該沒有獨占的可能性。雖然反映三峽庫區的移民、遷建等內容無法實現壩區的封閉性壟斷,但是庫區所在地的湖北省(特別是宜昌市)和重慶市的電視臺,照樣可以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對該項內容資源實現自然壟斷,獲得獨家使用或“優惠”使用的權利。因此從最終的成品來看,在移民和庫區建設上以重慶電視臺獲取的內容資源更為優質,重慶電視臺及其轄區內的電視臺常常因拍攝三峽移民和三峽庫區建設的作品而獲獎。在有關三峽工程的建設內容上,湖北和宜昌電視臺獲取的內容資源更為直接(主要因為三峽工程建設的主要紀實新聞報道是通過“宜昌——湖北——中央”的選播機制出去的)。湖北電視臺和湖北電影制片廠還贏得了許多與三峽總公司直接合作拍片的機會,獨家的資源優勢使得他們獲得了拍出精品的機會。
嘗鮮新內容與深度開發舊題材
當然,事物永遠是變化著的,只有不斷地去嘗試才能找到突破口,找到在既有壟斷局面下獲得開發新資源的機會。例如,央視西部頻道在央視的各個頻道中是個“年輕人”,實力不算強,但在建立不久就開始涉足三峽工程題材生產并產出了一部有突破性的精品《三峽九問》。該片將社會最關心的問題梳理成九問并逐一回答。其中包括了幾個特別敏感的問題,比如戰爭安全、大壩裂縫、潰壩、水庫誘發地震、危險物品的清理等,有些內容還一直被視為軍事禁區。他們拍攝了以前別人沒有拍到的東西,題材揭秘是這個作品的最大賣點。
在《三峽九問》中,第一次涉及了大壩的裂縫問題;第一次公開播出了20多年前三峽工程進行核效應試驗的紀實影像;第一次拍攝了潰壩試驗現場;第一次用影像記錄了潰壩洪水的行洪演進路線;第一次詳細直觀地介紹了清庫過程中危險品的處理問題和生物病毒問題。該片努力獲得的寶貴的第一手影像材料,是三峽工程建設歷史上珍貴的影像資料,填補了過去影像記錄無人敢輕易觸碰的灰色地帶。⑩
另外,作為其他媒體常常也是在內容題材的選取上,或者對同一內容的不同解讀上有了新意而獲得認同的。他們在核心內容資源獲取不易的情況下,多渠道終難選取一般大型紀錄片無法關注到的局部現象和專題類問題,甚至小到個體問題予以反映,用多角度解讀彌補核心內容的缺失。例如,央視二套《經濟半小時》就從經濟內容的角度制作了《三峽:200億涵蓋不了的工程》;央視《見證》欄目還推出了《纖夫老李》、《宋公麟的旅館》以及《李世文進城》等描述三峽移民最細小的個體在大變動來臨時,如何積極地做出選擇,面對未來。又如山東電視臺從人物采訪的角度制作了《數風流人物——親歷三峽工程》,記錄了多位三峽建設者的故事。央視《致富經》節目播放了移民王雄搬家致富的故事。
除了對角度的選取不一,系統內還出現了從深度開始挖掘的作品。在系統發展的前期,很難有挖掘基礎深度的片子,這些東西是被遮蔽掉的,是畫面上缺失的東西,“我們很難發現大量的、關于田野和社會底層所呈現的一些最基本的數據和狀況能夠通過不同的方式讓我們看到。”隨著紀實影像的發展,許多人因此萌生了觸摸真實社會的強烈沖動,但多數作品都是對社會現實的一種借斑窺豹的泛化觀察,重心是“關注”、“展示”和“呈現”,而不是具有專業深度的研究,更非“看”之后的行動。但有幸的是,三峽工程紀實影像傳播系統內確實出現了深度挖掘的種種嘗試。例如莊韶孔拍攝的人類學紀錄片《水漫三峽》就是從學術角度開發了系統內資源的潛能,提升了內容的品質、價值和文化水準。這些新題材的開發在總體上豐富了三峽工程紀實影像傳播系統的內容資源。(項目資助: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長江三峽地區文化歷史資源與現實資源的開發》,項目編號:06xzx014)
注 釋:
①李良榮:《西方新聞媒體變革20年》,《新聞大學》,2000(冬)。
②這兩個頻道是央視主要的日常輸出渠道。還有例如五洲傳播中心的專職對外傳播的機構也為系統輸出提供了渠道。
③彼得·盧德思[德]主編,劉志敏譯:《視像的霸權》,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頁。
④其中包括關鍵詞three gorges project、three gorges dam、three gorges immigrants、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⑤⑥《北京林業大學山諾會要拍三峽紀錄片》,人民網http://people.com.cn/gb/huanbao/55/20020723/782904.html,2002年7月23日。
⑦這里所稱的影視資料指反映與總公司發展和三峽工程建設、金沙江開發等直接相關的電影、電視、攝影資料及利用該類資料再度創作的專題作品、新聞報道作品、藝術作品。
⑧三峽總公司新聞中心《影視圖片資料歸檔集中管理辦法》第十二條。
中圖分類號 R184.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7-0232-02
三峽庫區為血吸蟲病的非流行區,其主要原因是水流湍急,河谷地區多為沙石灘地,沒有中間宿主釘螺滋生[1]。三峽大壩建成后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人工湖,改變了三峽水流湍急的自然狀態,雖然目前三峽庫區尚未發現釘螺,但三峽水庫修建后會否引起庫區釘螺滋生而導致血吸蟲病流行引起了諸多關注[2-7]。筆者所在課題組選擇庫區典型區縣,對其生境現狀進行了初步調查,并與釘螺適宜生境對比分析,以期為三峽庫區重慶段釘螺滋生及血吸蟲病流行的潛在風險研究奠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氣候情況調查
在三峽庫區(重慶段)選擇典型區縣,即萬州區和開縣(萬州區位于長江干流、開縣地處長江支流)作為調查點。向當地氣象部門收集其月均溫度、濕度、降雨量、每月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等數據。
1.2 植被調查
選取重慶市萬州區、開縣的長江干流、支流的沿江灘地、山地作為試驗點,采用面上調查和定點調查相結合的方法,2012年9月調查各試驗點的植被生長狀況、植物種類、植被的覆蓋度等情況。
1.3 抑螺防病林調查
在萬州區、開縣設置試驗點抽樣調查抑螺防病林樣地,在每個樣地中,隨機抽樣選取喬木大樣方,實測林木胸徑、樹高、冠幅和枝下高。
2 結果與分析
2.1 氣候情況
三峽庫區(萬州、開縣)年均氣溫分別為18.2、18.7 ℃,平均最低氣溫分別為14.7、15.6 ℃,平均最高氣溫分別為22.5、22.8 ℃。1月最低氣溫分別為5.4、5.1 ℃,年降雨量分別為1 165.8、1 390.9 mm,降雨時間分別為135、140 d。
2.2 植被調查
共選擇28個點進行植被調查,其中萬州區15個,開縣13個,每個點調查面積100 m2,在長江沿岸及主要支流的灘地、山地調查2 800 m2,共發現草本植物30余種。各個調查點的優勢植被有所不同,優勢植被主要有飛蓬、狗尾草、蒼耳、空心蓮子草、金盞銀盤等,發現釘螺喜歡食用的植物白茅、莎草(表1)。
2.3 抑螺防病林植物調查
在長江沿岸及主要支流的灘地、山地調查抑螺防病林5 200 m2,發現抑螺防病林組成樹種有楊柳、桑樹、巨桉、楊樹等,其中楊柳、巨桉的生長狀況較好(表2)。
3 結論與討論
三峽庫區位于東經106°~111°,北緯28°50′~32°,位于我國血吸蟲病流行區的范圍內,處在湖北漢江平原和四川成都平原兩大血吸蟲病流行區之間。目前,我國血吸蟲病流行區年均氣溫≥14 ℃,年降雨量大于750 mm,三峽庫區的年均氣溫≥16 ℃,年降雨量大于1 000 mm,該地區氣溫、雨量等氣候條件與血吸蟲病流行區相似[8]。
三峽大壩建成后庫區的生態環境將會發生一定的改變,氣溫冬春將升高0.3~1.0 ℃,春秋季節將降低0.9~1.2 ℃,年降雨量將增加3 mm[9],庫區的氣候條件將有利于血吸蟲中間寄主釘螺的滋生,表明三峽庫區的氣候條件適合釘螺滋生。
此次調查發現三峽庫區存在適合釘螺滋生的壤土和黏土,存在適合釘螺取食的食物[10],主要有白茅、莎草,三峽庫區存在著釘螺滋生及血吸蟲病流行的潛在風險。
此次調查發現的抑螺防病林組成樹種有楊柳、桑樹、巨桉、楊樹等,其中巨桉、楊柳的生長狀況較好。巨桉、桑樹構建的抑螺防病林不僅可以起到抑螺防病的效果,還能給林農帶來極大的經濟效益,國內已有相關報道[11],可在三峽庫區加以推廣。
有研究表明三峽建壩后,庫區內水面增大,流速減緩,泥沙淤積量增加,庫區淤積區將出現沖積洲及灘地,將非常適合釘螺的生存和繁殖,很可能會導致釘螺的滋生及擴散[12]。王汝波等[13]在重慶市的萬州區、江津區開展釘螺生態學實驗,發現在灌溉溝渠、淤積洲灘環境下,釘螺可以生存繁殖,一旦有釘螺輸入[14],就有可能在以上環境中滋生。因此,這些環境可能成為釘螺可疑滋生的生態環境,應作為監測的重點。
4 參考文獻
[1] 辜學廣,趙文賢,許發森.三峽工程對血吸蟲病流行影響的研究[C]//中國科學院.長江三峽工程對生態與環境影響及其對策研究論文.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858-867.
[2] 吳成果,楊小伶,羅興建,等.三峽庫區重慶段生態環境對釘螺孳生的影響[J].熱帶醫學雜志,2008,8(11):1166-1168,1171.
[3] 魏鳳華,王汝波,徐興建,等.血吸蟲病和釘螺輸入三蛺庫區的途徑與方式調查[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4,16(2):118-121.
[4] 余鳳蘋,望開宇,崔雪峰,等.2007年宜昌市三峽庫區血吸蟲病監測[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9,21(2):101-106.
[5] 肖邦忠,廖文芳,季恒清,等.三峽庫區釘螺生長繁殖模擬實驗[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4,16(1):65-66.
[6] 魏鳳華,王汝波,徐興建,等.三峽建壩后血吸蟲病傳播危險因素研究Ⅰ庫區生態環境變化對釘螺孳生可能性研究[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7,19(2):8l-85.
[7] 王汝波,鄭江.三峽水利工程與中國血吸蟲病的流行[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3,15(1):71-74.
[8] 徐裕華.三峽工程對庫周氣候的影響[C]//中國科學院.長江三峽工程對生態與環境影響及其對策研究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l987:665-682.
[9] 吳曉華,徐興建,肖邦忠,等.三峽建壩后血吸蟲病傳播危險因素研究,Ⅱ庫區社會經濟因素變化對血吸蟲病傳播的影響[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7,19(2):81-86.
[10] 周曉農.實用釘螺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69-72.
[11] 劉廣福,李昆,張春華.山丘型血吸蟲病流行區抑螺防病林的抑螺效果及生態經濟效益[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1,23(4):386-389.
中圖分類號:F323.6;F29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三峽工程建設時期,實施了“百萬移民工程”。目前三峽庫區大規模的移民外遷已經結束,湖北、重慶兩地20多個區縣近140萬人搬遷,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的目標。三峽庫區經濟基礎薄弱,生態環境保護導致發展受限,如何讓三峽庫區移民安穩致富、從農民轉變為市民、走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這是“后三峽時代”需要重點解決的難題。因此,破解三峽庫區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對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三峽庫區農業轉移人口現狀
(一)人口結構分析
數據來源于重慶市統計局的“2013年重慶市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篩選區域范圍包括三峽工程重慶庫區的15個區縣,即重慶市渝北區、巴南區、長壽區、江津區、涪陵區、萬州區、云陽縣、開縣、巫山縣、巫溪縣、奉節縣、忠縣、豐都縣、武隆縣、石柱縣。共調查51527戶,總樣本158184人。男性81096人,占51.3%,女性77088人,占48.7%。樣本的平均年齡為38歲。
從受教育程度來分析,除開未滿7歲的兒童,95.7%的調查對象識字,4.3%不識字。具體來說,未上學的占4.7%,小學的占32.4%,初中的占39.8%,高中的占15%,大學專科的占5%,大學本科的占3%,研究生的占0.1%。總體來看,小學和初中文化所占比例較多,反映出三峽庫區的受教育程度偏低。
(二)人口轉移現狀
1.戶口遷移情況
三峽庫區的農業轉移人口主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戶籍仍在農村,但已經從農村遷移到城鎮工作生活或在農村與城鎮之間流動的農業人口,另外一類則是戶籍已在城鎮,且已在城鎮工作生活的一小部分城鎮居民。調查對象中屬于“農業戶口”的占64.8%,“非農業戶口”的占35%,“戶口待定”的占0.2%(主要是小孩)。從戶籍人口來看,城鎮化率僅35%。
在已登記戶口的157852人中,沒有離開戶口登記地的占48.4%,不足一半。5%的人離開戶口登記地不滿半年,14.2%的離開半年至一年,16.8%的離開一年至三年,6.4%的離開三年至五年,9.1%的離開五年及以上。由此可以發現,三峽庫區的人口流動性較大,有51.6%的人離開了戶口登記地。上述人群離開戶口登記地的最主要原因是務工經商(占48.4%),其次是拆遷或搬家(占13.9%),第三是隨遷家屬(占13.4%)。
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三峽庫區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離開戶口登記地的原因有顯著差異(卡方檢驗的sig=0.000)。農業戶口(未轉為城鎮戶口)的人群離開戶口登記地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務工經商、隨遷家屬。而非農業戶口(城鎮戶口)離開的最主要原因是拆遷或搬家、務工經商。由此可見,移民受三峽工程搬遷的影響較大,由于在新戶口登記地找工作困難、沒有歸屬感,所以流動性較大。
2.工作狀況
從工作性質來看,除開未滿15歲的調查對象(下同),22.8%從事務農工作,6.2%從事務農兼非農工作,45.3%從事非農工作,25.7%未就業。這反映出三峽庫區移民一方面就業率偏低,另一方面工作領域主要集中在非農工作。
針對未就業的調查對象,90.8%未找過工作,就業意愿偏低。在最近三個月找過工作的人群中,尋找工作的主要方式依次是委托親友找工作(40.3%)、其他(33.8%)。僅有7.8%是參加招聘會尋找工作,3.5%在職業介紹機構登記,2.9%瀏覽招聘廣告。這表明三峽庫區的失業者就業渠道主要是依靠親緣關系尋找工作,反映出其社會資本不足。同時其利用就業服務機構的比例很低。
針對目前有從事工作的調查對象,其工作所處的行業,59.2%集中在制造業,19.1%從事建筑業,從事第三產業的占15.94%。三峽庫區第三產業發展滯后,對庫區移民的吸納能力不足。
3.社會保險
調查對象中33.8%的人群未參加養老保險,24.8%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8.9%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3.40%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7.30%參加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80%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可以看出三峽庫區居民參加養老保險的比例偏低。
3.5%的人群未參加醫療保險,54%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1.2%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2.9%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7.7%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0.7%參加公費醫療。總體看來,三峽庫區居民參加醫療保險的比例很高。
不同工作性質的人群參加工傷保險的情況為:務農人群、務農兼非農工作、非農工作人群、未就業人群參加工傷保險的比例僅為1.5%、6.8%、24%、2.3%。平均參保率僅為12.2%。
二、三峽庫區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分析
2013年三峽庫區的城鎮化率為53.15%,低于重慶市平均水平58.34%。且從實際情況上看,目前三峽庫區農業轉移人口的城鎮化是“不完整的城鎮化”,還有許多因素阻礙著市民化的步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市民角色不清,角色轉換困難
三峽庫區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過程,實際上也是由農民角色轉換為市民角色的過程。在這一角色轉化的過程中,庫區農業轉移人口在進入城市后,對市民這一角色的行為標準不是非常清楚。并且由于農民角色和市民角色差異大,角色轉換困難,極易出現種種不適應市民生活的現象。[1]
(二)職業技能不足,難以找到非農崗位
由于三峽庫區農業轉移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大多是小學和初中文化程度,職業技能缺乏,普遍不能達到城市勞動力就業市場的標準,找工作受到很多限制,只能從事苦累臟、收入低的工作。并且由于三峽庫區受資源環境的制約,第二產業發展受限、第三產業發展比較滯后,非農就業崗位缺乏,移民在城鎮就業更加困難。
(三)移民市民化動力不足,難以融入城市生活
三峽工程的庫區移民搬遷是政府行為,屬于被動移民。農民自身沒有積極成為市民的愿望,對于城市生活他們并不覺得足夠的向往。而且由于主觀上不愿意適應,客觀上也不太適應,因此他們在城市里仍然過著類似農村的生活。三峽庫區移民在遷居到城鎮生活,離開了原來的熟人圈,不習慣城市人的生活、工作和娛樂方式,又沒有完全融入新的鄰里關系,這些都使移民難以融入城市生活。
(四)政府對軟環境重視不足
各級政府對三峽移民搬遷中的硬件設施改造落實到位,但是對移民的生產、生活和發展重視不夠。首先,受三峽工程影響的企業沒有及時恢復重建,經濟可持續發展受到極大影響。其次,移民的就業和生活狀況不容樂觀,很多移民甚至沒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第三,移民中青少年的教育未引起政府的足夠重視,部分青少年輟學。第四,盡管政府對移民的職業技能培訓有所涉及,但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沒有形成完整的培訓體系。
三、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對策建議
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向市民轉化,不僅僅只是身份與地域的表層轉換,更重要的是職業與生活方式升級,實現觀念提升與自我發展目標,達到實質市民化。三峽庫區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中面臨的困境,需要從多方面入手才能破解。
第一,應深化土地流轉制度改革,促進土地規模化經營,發揮集聚優勢,促進現代農業科技的普及和推廣。同時,農業轉移人口獲取一定期限的土地流轉收益也可以作為其市民化的資本。第二,深化戶籍制度的改革,完善相關領域的配套法律法規,確定戶籍管理的功能定位。第三,建立和完善城鄉統一的就業制度,為農業轉移人口創業就業提供指導和幫助,使其獲得平等的就業機會、就業過程、勞動報酬等。第四,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農業轉移人口的基本生活。第五,建立多種層次的城市住房供應體系,逐步改善農業轉移人口的居住條件,推進整個家庭的市民化。[2]第六,提升農業轉移人口的個人素質,促進其觀念的轉變,變被動移民為主動移民。鼓勵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盡快培養移民對城鎮生活的認同感,積極融入城市。建立和健全多層次的農業轉移人口培訓體系、完善培訓市場制度、創新培訓方式與培訓內容,增強農業轉移人口積累人力資本的經濟能力。第七,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加快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納。大力發展商貿流通業和住宿餐飲業、房地產業,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
注:本論文受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市級經濟學特色專業經費支持。
參考文獻:
長江沙市河段,上起腰店子,下至柳林洲,全長約17.5km,地處三峽大壩下游,是長江干線著名的淺水道之一,也是影響“暢中游”的關鍵性河段,歷年來都是長江航道維護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所在。自2003年三峽水庫開始蓄水以來,其不斷增加的蓄水庫容,對壩下徑流過程產生巨大的調節作用,對長江沙市河段的水位變化產生直接影響,其清水下泄也對近壩河段的河床演變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到航道水位的變化。以統計學為基礎,通過對歷史實測資料進行分析,研究三峽蓄水前后沙市河段航道水位變化現象,找出其變化規律,可為今后長江沙市河段的航道維護管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持,以減小三峽工程對長江壩下航道維護帶來的不利方面影響,保障中游航道的暢通安全。
三峽水庫蓄水調度概況及其影響
三峽工程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干工程,它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巨大的綜合效益。三峽水庫設計正常蓄水位175 m,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調節庫容165億立方米。三峽水庫分三期蓄水,首次135 m、首次156 m蓄水分別于2003年6月和2006年10月順利實現,2008年實施首次175 m試驗性蓄水,2010年175 m試驗性蓄水成功。
根據《三峽水庫優化調度方案》和《2013年度長江上游水庫群聯合調度方案》,三峽水庫每個水文年調度運行可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汛末蓄水期、枯水期補償調度期、汛前消落期、汛期防洪調度期。通常9月中上旬至10月底為汛末蓄水期,11月至次年4月下旬為枯水期補償調度期,4月下泄至6月上旬為汛前消落期,6中旬-8月為汛期防洪調度期。
三峽水庫的蓄水調度運行,對壩下的流量、水位過程產生重大影響。汛末蓄水期蓄水截流減小下泄流量外,枯水期補償調度期、汛前消落期分別因枯水補水、汛期騰庫需要兩個階段的下泄流量都將較自然條件下增大,汛期防洪調度期因防洪需要滯洪錯峰帶來流量過程的一定改變。2008年,三峽水庫在實施172 m蓄水,特別是2010年成功實施175 m蓄水后,流量調節能力顯著增強。根據相關觀測資料,蓄水后長江中游徑流量與蓄水前沒有大的變化,但是流量過程發生重大變化。2009-2013年較2003-2008年相比,枯水期補水明顯,最枯期(1、2月)補水量平均達1500 m3/s;汛期錯峰明顯,高水位時(7月)最大錯峰流量達2600 m3/s;蓄水期截流明顯,9、10月平均截流分別達6000 m3/s和4000 m3/s。
自2003年三峽水庫實施首次蓄水至今,由于蓄水改變了壩下水沙條件,引起沙市河段水流和河床演變發生變化。據相關研究,三峽蓄水后對壩下游河床原有的平衡狀態形成較大沖擊,同流量下沙市至城陵磯段枯水期的水位總體有所下降;從河道沖刷縱向分布來看,宜昌至漢口從上往下沖刷強度逐漸降低,具體表現為荊江河段“灘槽均沖”,城陵磯至漢口河段“沖槽淤灘”;從深泓線縱剖面變化來看,上荊江公安以上,深泓普遍沖深,下荊江深泓沖淤相間,以沖刷為主,調關以下沖刷明顯,但江湖匯流段深泓有所淤積,城陵磯至漢口河段深泓縱剖面以沖刷下切為主。
三峽蓄水前后沙市河段絕對水位變化分析
為了研究三峽蓄水后沙市河段的絕對水位變化情況,先對沙市站歷史水位數據進行統計,并計算其不同時段特征值。時段主要以三峽水庫開始蓄水以前10年(1993-2002年)、首次135 m蓄水至175 m蓄水間(2003-2008年)、175 m蓄水以后(2009-2013年)來區分;特征值主要包括月最小值、月平均值、月最大值和月水位波動幅度(月水位最大值與最小值間差值)。具體特征值統計數據見表1。
表1 沙市水位特征值情況表 單位:m
分析三峽水庫蓄水前后20年以來沙市水位特征資料,可知三峽水庫蓄水后,沙市水位呈現一定的變化趨勢,具體規律歸納如下:①三峽水庫實行175 m蓄水后,枯水期(1-3月)沙市站水位值較蓄水前總體要高,水位提高幅度在0.2-0.7 m左右,沙市河段受水庫調度補水明顯。②三峽水庫實行175 m蓄水后,受三峽水庫調控作用,枯水期(1-4月)沙市水位得到均化,水位波動幅度減小,每月水位均值與最小值間的差值減小,12月~次年3月期間的水位變幅亦大幅減小。③三峽水庫實行175 m蓄水后,枯水末期(4月)沙市河段沙市站水位值較蓄水前略微偏低,偏低幅度在0.3-0.5 m左右。究其原因,應該是三峽水庫調控作用阻礙了春季桃花汛對水位的影響。④三峽水庫實行175 m蓄水后,汛期(6-8月)沙市站水位峰值較蓄水前明顯偏低,偏低幅度在0.8-1.2 m左右,三峽水庫滯洪錯峰效果明顯。⑤三峽水庫實行175 m蓄水后,三峽蓄水期內(9、10月)沙市水位較之前降低,月均值及月最小值降幅達1.5 m以上,三峽水庫截流影響較大。
三峽蓄水前后沙市河段相對水位變化分析
上節分析了三峽蓄水后沙市河段絕對水位變化規律,此規律是一個綜合情況的體現。要充分掌握沙市河段水位變化規律,還需對同流量下沙市水位變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即沙市河段相對水位變化分析。
利用論文《長江宜昌流量與荊江河段航道水位關系數學模型推算》(中國水運2013年第9期)中關宜昌流量與沙市水位關系原理,將三峽蓄水后年份分為2003-2005年、2006-2008年、2009-2011年、2012-2013年四個時段,分別求出各時段內宜昌流量與沙市水位關系數學模型圖(如圖1、圖2、圖3、圖4)。
利用各時段宜昌流量與沙市水位關系的數學模型,分別計算出各宜昌特征流量下沙市水位對應值,具體數據見表2。
表2 不同時段宜昌特征流量與沙市水位對應情況表 單位:m
對表2中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可以看出,三峽蓄水后同流量情況下沙市水位下降明顯,流量級別越低,同流量情況下水位下降幅度越大。其中5000 m3/s級別下,三峽水庫175米蓄水后與三峽水庫蓄水初期相比,沙市水位值下降達1.26 m左右;7000 m3/s級別下,175米蓄水后與蓄水初期相比,沙市水位值下降達1.05 m左右;10000 m3/s級別下,175米蓄水后與蓄水初期相比,沙市水位值下降達0. 8 m左右。
結論
一、針對性
我們在選擇論據時,第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所選的論據必須能為中心論點服務,觀點與材料要保持統一。這就要求我們在選取論據時,必須緊扣中心論點。
有的材料內涵豐富,運用時要仔細斟酌。同時,即使是同一個事件,其成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果把握不好其中諸多因素的細微差異,就會造成論據與論點的脫節。因此,選擇材料的主旨必須與論點吻合,才能起到證明論點的作用。
如作文題目“學會放棄”,有位同W是這樣寫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孫東林、孫水林已被大家所熟悉。春節期間,哥哥孫東林為了趕在大雪被封前把農民工的錢送到他們的手中,不幸車禍,身邊一家五口人全部遇難。弟弟孫水林為了滿足哥哥的遺愿,準時把錢送到農民工手中,錢不夠,就掏上自己和母親的錢讓農民工憑良心拿錢,兄弟倆的做法讓全國人民深受感動。
哥哥因為放棄路途的艱險,選擇堅定自己信念,讓農民工得到了錢,他選擇的是一條讓人尊重的道路,他的選擇雖然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即給別人帶來了幸福!
這個事例明顯的針對性不強,它倒是更適合“誠信”這個話題。
二、典型性
所謂典型性原則,就是在選擇論據時,盡可能選擇那些有代表性的,最有說服力的論據。論據典型,立論才有特色論據有代表性,才能體現立論的本質意義。如2004年北京一考生的《寬容是陽光》中指出:“卡耐基認為,憎惡別人不是咬牙切齒饕餮對手,而是吸取對方的長處化為自己強身壯體的鈣質。林肯總統對待政敵素以寬容見稱,他主張當敵人變成朋友時,難道我不是正在消滅我的敵人嗎?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著名的水利工程家潘家錚認為那些反對過三峽工程的人對三峽的貢獻最大,反對者的存在,可讓你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做事情更周全,可激發你接受挑戰的勇氣,進發出生命的潛能……”大量典型論據的運用,使本文的論證充分而有力地證明了觀點“人與人之間是要多一點寬容的。”
議論運用的論據宜選用名家名篇的言論和事例,而凡人瑣事是很難體現典型性的。范圍狹窄、概括力不強的事例用得再多也是很單薄的,當然論證的力度也就比較小,往往缺乏說服力。
三、新穎性
現在的作文非常強調創新,議論文也同樣如此,若總是用一些陳詞濫調,這很難激起他人閱讀的欲望。在寫“頑強拼搏是成功的必要條件”這個話題時,有的同學寫到“中國女排頑強拼搏,取得了‘五連冠’的佳績:張海迪病病纏身,高位截癱,但她頑強拼搏,學會了多種外語,翻譯、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可見,只有頑強拼搏,才能克服困難,走出逆境,走向成功”。這段例證確實真實、典型,能證明中心論點,但是陳舊、不新穎,讀起來味同嚼蠟,給人知識面不廣、視野不開闊的感覺。
那么如何創新呢?我們可以通過新穎的論據使議論文達到與時俱進的目的。
新鮮的論據可以使文章增添色彩,使文章透露出新的氣氛,符合閱卷者的心意。要做到這一點并不難,只要養成勤看報紙,勤看電視新聞,勤聽廣播,勤注意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新聞的良好習慣,就可以接受很多新的信息,變成文章中的新鮮論據。如果在作文時沒有很新鮮的論據,也可以從舊的材料中去發現新的,避開別人用過的,選別人沒用過的。
在自然條件下,江(河)水位的季節性漲落導致江(河)兩岸土地周期性的水淹和出露而形成了自然消落區,自然消落區作為水陸生態系統交互作用的界面,在流域生態系統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由于建壩等水利工程建設,通過人為改變江(河)水位漲落的自然節律性變化,從而形成新的水庫消落區。水庫的水位調節方式依不同的建壩目的而不同,防洪,發電和通航是三峽水庫的三大主要功能。三峽工程建成之后,水庫在145 m~175 m之間,實行“冬季蓄水、夏季泄洪”的水位漲落節律的人工調節,原來適應長江水位節律性變化的植被難以適應新環境的急劇變化小論文,逐步消失或死亡,導致水位下降至低程145 m后,庫周兩岸形成落差達30 m的“黃色”裸露水庫消落區[2]。逆反洪枯規律的水位變化對消落區植被的影響已有不少報道[3]。三峽水庫蓄水前,王勇等(2001)對三峽庫區自然消落區進行了系統的植被群落和區系調查[1,4],筆者于2009年植被出陸后,對蓄水后的三峽水庫干流及庫灣消落區進行了植被本底調查,結合2001的調查結果,通過對消落區植被科屬種變化的比較研究,旨在分析三峽水庫消落區水位變化對消落區物種資源及分布趨勢的影響,從而為進一步進行生態恢復和植被重建工作提供可能的依據[5-9]。
1調查地概況
三峽庫區(29°16′~31°25′ N,106°20′~111°50′ E)位于渝東、鄂西交界,面積約58,000 km2。沿江以奉節為界[1],西段主要為侏羅系碎屑巖組成的低山丘陵寬谷地形;東段主要為震旦系至三疊系碳酸鹽巖組成的川鄂山地[1]。三峽水庫消落區年平均氣溫17.1~19.5℃,1月平均氣溫7.4℃,7月平均氣溫28.0℃,年活動積溫6500~7000℃,年雨量1100 mm,無霜期≥320 d.相比較而言,峽江段日照時間長,霧日少[4]。
在正常情況下,長江水位呈節律性變化,即5月下旬開始漲水小論文,6~9月為洪水期,10月洪水開始減退,11月至次年5月長江低水位運行[14]。三峽工程建成后,三峽水庫在每年的10月汛末開始蓄水,到10月底或11月初水庫水位由高程(吳淞)145 m上升至175 m;此后至次年5月,水位逐漸由高程175 m降低至145 m;在每年的6月至9月汛期內,水庫水位一般保持高程145 m運行[4,5]。因此,三峽水庫的夏季水位低而冬季水位高,與長江原有的水文節律完全相反。同時,每年水位在高程145 m至175 m之間的變化,在庫區兩岸形成了水位漲落高差達30 m的水庫消落區,其總面積達348.93 km2。
受水位節律性變化的影響,消落區植被受淹時間也不一樣,植被呈現明顯的分層結構[10-14]。與臨近陸地區域相連的上部消落區受淹時間較短,該段保留較多自然消落區原有物種,喬灌草均有分布,植被蓋度較大;中部消落區則以灌木和草本為主,一些原有珍稀物種如疏花水柏枝、中華蚊母等,生境受到較大影響,已瀕臨滅絕;而下部消落區由于出陸時間最短,受淹程度最深,植物種類很少小論文,蓋度也很低,只有一年生草本和少數耐水淹的多年生低矮草本在此生長[15-18],并且由于環境變化劇烈,生境脆弱,生物入侵的現象也不容忽視。支流及庫灣消落區的受淹節律同干流消落區的基本一致,只是水位變化更迅速,漲落頻繁,消落區植被分段除庫灣地區外并不明顯[19-24]。
2調查方法
筆者于2009年6~8月,對三峽水庫干流及庫灣消落區進行了植被本底調查。利用GPS及航道圖確定調查路線,干流調查從重慶開始,經長壽、涪陵、豐都、忠縣、新田、萬州、云陽、奉節、巫山、巴東至秭歸三峽大壩,支流及庫灣調查包括長壽龍溪河、涪陵烏江、豐都龍河、云陽楊溪河、奉節梅溪河、巫山大寧河、巴東神農溪、秭歸香溪河及蘭陵溪。
沿途采集標本,于22個調查地點,分別沿145 m~156 m的消落區下部,156 m~165 m的消落區中部和165 m~172 m的消落區上部,設置長200 m,寬5 m的樣帶,共設置66個樣帶,記錄了不同江段(川江及峽江),不同流域(干流及庫灣)以及不同消落區位置植被物種數量,分布和生長情況,具體調查地數據見表1:
表1 2009年三峽水庫消落區66個樣帶坐標數據表
Table 1 The coordinatedata of 66 belt transects of the WLFZ in the TGR in 2009
(WLFZ: Water-Level-FluctuatingZone; TGR: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編號
Number
地點
Place
緯度
Latitude
經度
Longitude
海拔(m)
Elevation
群落優勢種Dominant species in community
1
長壽區龍溪河
Longxi River in Changshou
29°48′43.0″N
107°05′13.0″E
155
雙穗雀稗Paspalum paspaloides
29°48′43.6″N
107°05′12.2″E
162
葎草Humulus scandens
29°48′44.1″N
107°05′11.5″E
168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2
長壽區長明港
Changming Port in Changshou
29°47′17.1″N
107°01′12.5″E
154
酸模葉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29°47′17.3″N
107°01′11.7″E
160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29°47′17.2″N
107°01′11.4″E
170
一年蓬Erigeron annuus
3
涪陵區烏江
Wu River in Fuling
29°40′39.6″N
107°23′33.2″E
156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29°40′38.6″N
107°23′33.4″E
165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29°40′38.2″N
107°23′33.5″E
170
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4
涪陵區長江
Yangtze River in Fuling
29°44′39.8″N
107°24′48.0″E
154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29°44′39.9″N
107°24′47.2″E
162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29°44′39.9″N
107°24′46.6″E
170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5
豐都縣長江
Yangtze River in Fengdu
29°51′48.9″N
107°40′51.0″E
150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29°51′48.3″N
107°40′51.0″E
164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29°44′47.9″N
107°40′51.1″E
170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6
豐都縣龍河
Long River in Fengdu
29°52′28.0″N
107°40′42.0″E
150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29°52′28.1″N
107°44′43.7″E
162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29°52′28.0″N
107°44′45.0″E
170
土荊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7
忠縣長江
Yangtze River in Zhong County
30°18′10.3″N
108°03′12.0″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29°18′08.9″N
108°03′11.2″E
156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29°18′08.2″N
108°03′10.9″E
165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8
萬州縣新田鎮
Xintian Town in Wanzhou County
30°41′41.7″N
108°23′28.4″E
155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30°41′41.6″N
108°23′27.9″E
165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30°41′41.6″N
108°23′27.2″E
172
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9
萬州縣萬州港
Wanzhou Port in Wanzhou County
30°41′16.0″N
108°23′47.0″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41′15.1″N
108°23′46.7″E
160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30°49′14.2″N
108°23′46.4″E
170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10
云陽縣彭溪河
Pengxi River in Yunyang County
30°56′55.6″N
108°41′16.5″E
152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56′54.2″N
108°41′16.1″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0°56′53.0″N
108°41′15.3″E
170
反枝莧Amaranthus retroflexus
11
云陽縣長江
Yangtze River in Yunyang County
30°55′07.5″N
108°42′47.9″E
150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55′06.2″N
108°42′48.0″E
162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0°55′05.4″N
108°42′48.0″E
170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12
云陽縣舊址
Yangtze River in the old location of Yunyang County
30°57′25.5″N
108°54′09.2″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57′24.2″N
108°54′09.0″E
158
婆婆針Bidens bipinnata
30°57′23.3″N
108°54′09.1″E
170
反枝莧Amaranthus retroflexus
13
云陽縣舊址楊溪河
Yangxi River in the old location of Yunynag County
30°57′45.5″N
108°54′08.1″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57′45.8″N
108°54′07.4″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0°57′46.0″N
108°54′06.9″E
172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14
奉節縣梅溪河
Meixi River in Fengjie County
31°03′02.9″N
109°31′25.7″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3′04.5″N
109°31′25.8″E
160
美洲商陸Phytolacca americana
31°03′06.1″N
109°31′25.7″E
170
羽脈山黃麻Trema laevigata
15
奉節縣長江
Yangtze River in Fengjie County
31°00′20.3″N
109°28′03.1″E
146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0′21.7″N
109°28′03.9″E
15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0′22.6″N
109°28′04.5″E
168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16
巫山縣大寧河
Darting River in Wushan County
31°04′20.4″N
109°53′28.9″E
146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4′19.8″N
109°53′29.0″E
160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31°04′18.6″N
109°53′29.2″E
170
反枝莧Amaranthus retroflexus
17
巴東縣長江
Yangtze River in the Padang County
31°02′29.8″N
110°23′42.5″E
150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2′30.4″N
110°23′42.0″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1°02′31.2″N
110°23′41.4″E
168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18
巴東縣巴東港
Padang Port in Padang County
31°02′30.8″N
110°19′30.6″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2′31.3″N
110°19′30.6″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1°02′31.5″N
110°19′30.6″E
170
青葙Celosia argentea
19
巴東縣神農溪
Shennong River in Padang County
31°03′40.4″N
110°49′28.5″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3′40.2″N
110°49′27.7″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1°03′40.3″N
110°49′27.5″E
168
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20
秭歸縣香溪河
Xiangxi River in Zigui County
31°03′50.6″N
110°40′47.6″E
150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1°03′50.9″N
110°40′48.1″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1°03′51.1″N
110°40′48.4″E
172
反枝莧Amaranthus retroflexus
21
秭歸縣蘭陵溪實驗基地
Lanling River Experiment base in Zigui County
30°51′55.4″N
110°55′12.6″E
148
扁穗莎草Cyperus compressus
30°51′55.3″N
110°55′11.7″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0°51′55.4″N
110°55′11.2″E
170
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
22
秭歸縣三峽大壩實驗基地
Experiment base in Three Gorges Dam in Zigui County
30°51′18.4″N
110°59′08.3″E
148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30°51′18.3″N
110°59′08.9″E
160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30°51′18.3″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