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3:3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英語碩士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構思的過程是興趣點形成的過程。這有賴于閱讀面的大小。在廣泛的閱讀前提之下,自然會形成一些交叉,從而產生興趣點。這些交叉,往往會是名家之間的交叉,理論與實踐的交叉,理論與應用的交叉,理論與作品的交叉,或者理論之間的交叉。在這些交叉點上做文章,往往會有新的東西出現。把閱讀過程中得到的啟發加以嚴密、翔實地論證,就是研究。
在閱讀文獻的過程中,又會得到不少的啟示,觸發新的興趣點。發現興趣點以后,如果進入研究狀態,對于研究生來說,一般以做應用研究為宜。其步驟一般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基本上遵循演繹法進行。當然也可能同時包含有歸納的方法,或者兩種方法交叉運用。 研究的視角。在確定選題的時候,究竟是“人云亦云”,還是走一條詩人弗羅斯特所謂的一條“行人稀少的路”,對于研究者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很多人認為,研究得多的作家和理論,挖不出什么新東西來。尤其像莎士比亞這樣,誰都愿意“趨炎附勢”的泰斗,要說出一點新東西,的確不容易。但所謂做不出成果的論調,實際上是外行或懶惰之人的哲學。研究一個影響不太大、名字不太為人所知的作家或理論家,固然可以做一些插漏補缺、填補空白的工作,但研究大家、名家卻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學養。要是基礎和閱讀面許可,研究大家、名著,要是不只是為了一紙學位證書的話,相對而言,要比開墾一塊暫時難以確定其價值的新天地對自己打基礎更有實際意義。當然,作為學術方面的初學者,研究生的閱讀面有限,各人的情形又不盡相同。所以,在確定選題的時候,應該力求避免好高騖遠的心理,要量力而行。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才是正確的態度。另外,選題也應考慮自己的未來的學術前途。碩士論文的選題,一般說來,會影響今后攻讀博士學位的學術發展。如果能把二者聯系起來考慮,一定能有機會成就一番事業。
立論。選好題目以后,就是選取視角的問題了。題目定大了,不便于把握,不利于深入研究,不便于突破和創新。一般而言,小題大做是上乘之策。題目宜小,以便可以說深,說透徹。有人說,如果要合乎邏輯,就必須詳盡透徹。反過來,如果不詳盡透徹,也就談不上合乎邏輯了。 碩士論文無法處理很大的問題。把一個小的問題說清楚、說透徹就可以了。弄清一個問題,讓讀者和同行信服,就是成功。
總之,把握好以上的環節,就可以擬出一個基本上有新意、有創建、有學術價值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題目了。
2查閱資料
查資料可以先從寫參考文獻開始,實際上是先找應該閱讀和參考的書目。沒有學術經驗的人會覺得無從下手。其實也不難。找一本跟選題相關的專門論著,其后必有一個參考書目。循著這個參考書目,再去找其中的書籍,必然又會發現其他相關的書目。再相比較,就會發現,有些書籍在每一個書目中都有所提及,并且為學人和評論家經常引用。那么,這樣的書就是非讀不可的書,非查不可的參考文獻了。
一般說來,參考文獻的范圍應包括相關的基本理論名著、相關理論名著、相關學術批評史、代表性研究成果等。如果是文學作家作品研究的話,必須包括其作品,嚴格意義上講,應該包括這個作家的全部作品,還必須包括其生平傳記,有關工具書等等。
查閱資料的主要渠道有特別方便又特別現代化的網絡,主要是學術期刊網以及專門的學術檢①
索光盤,可以居斗室之內,云游各大圖書館。
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尤其是國內,20世紀80年代以至以前的很多文獻和專著,還沒有來得及上網,因此,還必須親自到圖書館查閱。某種程度上說,以前的報刊索引,也是應該查閱的。因為,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發現,中國學術期刊網上有很多已有信息是查不到的。所以,還必須回到工具書閱覽室和文獻檢索室查閱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所編的“報刊索引”,再去查閱相關報刊上的文章。
對于英語語言文學學科的研究生來說,所做學位論文,應站在國際學術前沿的起跑線上。一般而言,國內的研究,雖有中國的本土特征,但與其母語國相比,還是相對落后的。所以,做較高層次的學位、學術論文時,應以國際水平為基準。
查閱資料時,需要從相關學科的工具書開始。這些工具書可以從美國現代語言學會(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編輯的學術寫作指南(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一書中找到。 該書所列書目涉及人類學、藝術、生物學等21個學科,是一部簡明但又十分有用的幫助研究者起步的好書。
3開題報告
在撰寫開題報告以前,是閱讀文獻。閱讀文獻要仔細,要充分運用自己感悟、聯想和貫通的能力,由此及彼,觸類旁通,這樣才能得到啟發,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思想。邊讀文獻要邊做筆記,歸類整理,注明出處。閱讀文獻是一個消化材料、形成觀點的過程,非艱苦的勞動不能產生思想的碩果。
認真閱讀文獻以后,就可以寫提綱,初步論證自己的選題,并說明比較具體的操作方法了。這就是所謂的開題。開題報告,主要應該包括:怎樣得到論題,其創新程度如何,文獻的收集情況如何等。然后,比較詳細地說明自己將如何論述。這是一個比較詳細的提綱,把論文的價值交待清楚,把文章的邏輯結構闡述清楚就可以了。除此,正規的做法應該是列出主要參考書目,以便讓導師以及培養小組的其他成員清楚,該研究的論據是否充分,這些文獻是否足以保證研究的獨創性、深刻性、權威性和透徹性。
開題報告應該包括以下幾個部分:(1) 文獻綜述。這一部分說明該研究有何價值或創新之處。最經典的成果必須包括在內。只有做此歷時性的研究,才可能在共時性的數軸上找到理論的價值和意義。(2) 說明研究的意義和創新程度。應做橫向的和縱向的比較,即歷時性的與共時性的比較,表明自己所發之言,乃他人未發之言。(3) 闡述論證的基本過程和邏輯結構,指出研究的理論或實踐意義。是歸納也好,是分析也好;是正面論述也好,是反證法也好,應有一個基本清楚的思路和邏輯。(4) 注釋。需要特別說明,但又不便放在正文之內,那么,就必須以注釋的形式,添加補充信息。只有這樣,才能給讀者以完整感,才能真正說服讀者。(5) 參考書目。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寫作該報告時所使用的書目。一是整個研究可能涉及到的參考書目。前者可以以注釋的形式體現出來,后者可以專列一個部分,可稱研究書目。此研究書目可以證明,作者是否能夠把選題研究透徹,寫出結構完整、邏輯清楚、思路正確而且令人信服的學位論文來。
4成文
論文應具有“三新”、“四性”。論文“三新”包括選題新、材料新、方法新。學界認為,外語學科科研的新,既包括從無到有的創造和發明的過程,也包括對舊東西的改造的過程。理論和實踐從無到有,從舊到新,從次到優等過程皆可視為創新,其中所得則為新。創造、發明之新往往發生于自然科學和技術革命,而改造和完善舊東西的過程則往往存在于諸如外語學科的人文科學。要開墾一片自己的天地,是極其不容易的。一般而言,可以選取新的視角,對前人研究過的成果進行重新審視,這樣也可以得出不同的、有學術意義的結論。在選題、材料或方法方面,只要有不同程度的新東西,即可以做出比以往學人所做工作新的事情來。新來自于對舊事物的繼承。新的根本還是在于廣泛的閱讀和深入的思考。 ②
論文第一性指論文立意的獨創性。在引言部分,文章應該交待本文的價值與貢獻。在一般情況下,應該通過文獻綜述來表現。概述同一研究領域內對于同一研究前人和同時代別的論者和學問家做了些什么,有哪些主要觀點,然后陳述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或者修訂,或者總結,或者開辟新的領域,或者解決了一個前人沒有解決的問題。否則,論文就沒有真正的學術價值。總之,論文要有與眾不同的獨創性。
論文第二性是深刻性。要有深刻性,就必須要有權威感。深刻的理論分析與權威的引證是相輔相成的。理論分析要深刻,要有權威的依據而這兩點則主要依賴于閱讀面的大小、理解程度的深淺、感悟能力的高低。
論文的第三性是論述的生動性。要生動必須同時要有新鮮感,即要避免老生常談。這需要選取特別能打動人的例證,選取典型的事例,才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也靠認真踏實地讀書觸類旁通,高度敏感的感悟能力。這一切都建立在博覽群書又能夠深刻領悟書中精華的基礎之上。對于文學方向的學生來說,既要讀好作品又要培養良好的理論修養。沒有理論,就沒有智慧,也就沒有創新的基礎。文論、哲學、美學宗教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常識,是必備的工具性知識。所以,要論述生動,就得把書讀好,找典型事例,巧妙運用理論的武器,再加上良好的語言表達功底,還有認真求實的態度,自然可以說理生動、妙趣橫生了。
論文第四性是論證的透徹性。所謂透徹,就是考慮周全,就是無懈可擊。這跟邏輯思維的能力有關系,也跟知識面有關系。邏輯上要講得通順,不能有常識性的錯誤或漏洞,要經得起挑要窮盡一個話題或論題,要從實事和道理即理論兩個方面,從多種角度說服讀者。通常情況下要有縱向(歷時)的穿插與橫向(共時)的比較思想要充分展開,材料要用充分、貼切,這就要求閱讀面要廣,要能觸類旁通。
論文的結構。論文的總體結構和順序應包括扉頁(title page)、致謝(acknowledgements)、英文摘要(abstract)、中文摘要、目錄(contents)、論文正文(the thesis)、注釋(notes)和參考文獻(bibliography)。一般說來上述內容均不能少,順序也不能變。只是,注釋可以放在每一章或當頁的后面,也可統一放在整個論文主體之后。放在每章之后,便于閱讀放在文尾便于文字處理。對讀者而言,前者更為親切。論文正文的結構有形式結構和邏輯結構之分。形式結構是指3個部分或5個部分的形式邏輯結構是看不見的結構,如用三段論的方法論證等等。二者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一般說來,碩士學位論文不像博士論文那樣宏篇大論所以相對短小。因而,在形式結構方面,以3個部分為好,即引言、論證和結語。從邏輯結構上講,文章先提出問題,再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再進一步指出問題,是一個明顯符合常規思維的邏輯。就大一點的宏觀結構而言,論文必須交待本研究的來龍去脈,以便讀者或其他研究者了解其創新程度,相應的理論或學術價值。這一點放在引言部分。所以,宏觀結構包括引言、文獻綜述(說明論文的價值即獨創性何在)、論證論點(古今中外、前后左右相互配合)、總結深化主題,說明有待深入研究的方面,以及需要研究的相關課題。
語言。英語專業研究生的工作語言是英語,因而,碩士論文也是用英語來操作的。用英語寫作絕非易事,論文寫作的成敗跟語言有很大的關系。要把握好語言這一關,主要還要看平時的功底。但是,正確把握論文語言的基本規范也是非常必要的。論文的語言應該平穩、莊重、客觀,除了語法、拼寫正確無誤以外,還應力求通暢達意。這些都需要反復推敲。
寫作風格。主要是要把握論文寫作的行文套路。論文寫作的語言應當穩重、可信、客觀,要采用客觀的視角。應避免I think,I suppose,in my opinion之類的話。這樣的說法是論文寫作中的禁忌。此外,還應避免一些常用的套話,如according to等等。文章的語言一定要推敲準確,以免為人詬病。觀點可以商榷,但語言的問題是無法商榷的,常常會被認為是基本功和基本態度有問題。
版式、格式和裝訂。版式和格式是有規矩和標準的。英語語言文學專業論文采用的最權威、
最流行的格式是前文已經提到過的、由美國現代語言學會制定的MLA論文寫作規范。尤其重要的是,該書包含有論文寫作的通行格式。怎么寫注釋,怎么寫參考書目,怎么寫引文出處等都有比較詳細的說明。
參考文獻。扎實的論文的參考文獻應該比較長,其中的專著應該多,包括的權威之作應該多,這一“長”二“多”,可以表明文章的研究是有分量、有水平的。當然,參考文獻所列書目應該是認真閱讀并參考過的書籍,決不是隨便添加上去裝點門面的東西。在寫參考文獻的時候,還應盡量避免漢語文獻,以免降低層次。這里所指是那些國內同行的通過漢語表述出來的相關學術成果,但又沒有實際分量者。對于那些中華文明史上已經流傳為經典的傳統文獻,還是可以引用的。只是要注意,引用時應采用權威的譯文。作為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的研究生,所做論文應該是國際水平的或站在或靠近國際學術前沿的。至少,這應該是理想的奮斗目標。因此,這一點也應該在所閱讀、使用和研究的文獻中體現出來。
論文的長度。一般說來,論文至少應該有A4紙80頁左右,才能給人以充實感、扎實感,讓人感覺有分量,工作做得扎實、深入。但是,這決不是說,可以胡亂堆砌或濫竽充數。必須是有話才講。楊周翰先生說過一句話,叫做“文章不寫一句空”。
修改。修改和撰寫初稿一樣艱苦。大文豪曹雪芹說:“十年修改不尋常,字字句句都是血。”所以,修改同樣要花很多的功夫。修改一般包括文字的修改和文章觀點論述方面的調整。文字修改可以多方面找人校閱,除了本人和自己的指導老師,還可以找外教給看看。文字方面一定要把好關。觀點方面應該經得起推敲,有很強的說服力。總之,論文的論點和論證本身要成立,才可能有學術意義。修改,尤其是反復修改可以使自己的研究至臻完善,使自己的觀點和論述有不可辯駁的說服力。
5答辯
答辯是很重要的一關。答辯一般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5.1 準備
首先是熟悉論文,寫出內容匯報。內容匯報一般在15到20分鐘之間,不要超時。寫好內容匯報以后,應該在語言、語音等方面反復推敲,然后背誦下來。這樣,可以通過匯報給答辯委員會的教授們留下好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現自己的風采,給自己的答辯做增強自信心方面的準備。但是,應該注意,不要給人背誦的印象。在正式匯報時,如果主席叫停下來,就必須馬上停下來,以示禮貌,否則,會影響答辯的效果。內容匯報應該包括論題,怎樣論述這個論題和為什么這樣論述這個論題等3 個方面,即所謂的What,How和Why。說具體一點,應該包括選題及其意義,創新何在,論述過程,為何要這樣論述等。另外,還應該準備一些答辯委員會的教授們可能問到的問題。這一般包括與論文相關的研究,有關文本、理論以及論文中出現的錯誤或疏誤等。所以,一方面要熟悉論文的內容及相關的知識和理論,另一方面要反復閱讀自己的論文,找出沒有來得及修改好的錯誤或疏誤,準備如何應答。前者只要前文所述各個方面的工作做得好,一般說來,是可以應對得好的。但同時還應該熟悉自己的論文,弄清楚自己為什么這樣論述,才好回答答辯時提出來的有關問題。
5.2 答辯禮儀
總的原則是莊重、平穩、整齊。當然,僅僅外在可人是很不夠的。內在氣質和品行相比之下更加重要。一般而言,應該遵循以下3個原則。即禮貌原則、謙遜原則和誠實原則。不清楚的問題,不要急忙回答,想一想再做回答不遲。確實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這樣顯得誠實、有禮貌。明顯錯誤的,要勇于承認錯誤,絕對不能狡辯或者抬杠,以免誤了大事。
5.3 語音問題
在做內容匯報 (presentation) 的時候,應注意把語音弄準確,拿不準的事先應查詞典 (如Jones的第15 版《英語發音詞典》)。
6結語
綜上所述,學位論文寫作的過程,也是一個修煉品性的過程。踏實的勞動,扎實的功夫,都是必不可少的。當然,這當中也有一個方法論的問題,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本文經過陳才憶、鄧亞雄二位副教授審閱,特此表示感謝。)
注釋
3)研究方法
4)個案研究5)分析討論
6)結論
2、論文形式
1)語言
2)論文各部分的順序
3)引文形式
4)字數要求
5)定義
6)圖表
3、排版格式
1)封面
2)格式
三、附錄
附錄1-開題報告范例
附錄2-引文范例
附錄3-參考文獻范例
附錄4-封面范例
前言
我院歷屆研究生論文寫作和答辯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有關論文寫作規范的問題,近年來研究生的人數不斷增加,這方面的問題更顯突出。鑒于此,英語學院決定制定碩士研究生論文格式規范,通過科學、嚴謹、合理的研究生論文格式,使我院研究生論文寫作進一步規范化,符合現行學術主流的要求,提高研究生論文質量和研究生培養的整體水平。
本格式規范參照現行學術論文的規范與要求,主要對論文格式予以規范,對于論文的內容結構略有涉及,但是考慮到各研究方向的不同特點,在這方面不擬過細規定。這方面的知識在相關課程特別是論文寫作課程上應有詳細介紹。本格式規范包含以下兩部分:一、開題報告;二、論文。
一、開題報告
由于開題報告是用文字體現的論文總構想,因而篇幅不必過大,但要把計劃研究的課題、如何研究、理論適用等主要問題說清楚,應包含兩個部分:總述、提綱。
1總述
開題報告的總述部分應首先提出選題,并簡明扼要地說明該選題的目的、目前相關課題研究情況、理論適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數據等等。
2提綱
開題報告包含的論文提綱可以是粗線條的,是一個研究構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綱形式。在開題階段,提綱的目的是讓人清楚論文的基本框架,沒有必要像論文目錄那樣詳細。
3參考文獻
開題報告中應包括相關參考文獻的目錄(參考文獻的規范見附錄3)
4要求
開題報告應有封面頁,總頁數應不少于4頁。版面格式應符合以下第3部分第2)項“格式”的規定。
5范例
(參見附錄1)
二、論文
1論文內容
論文的基本內容應包括:1)引論;2)理論概述;3)研究方法;4)個案研究;5)分析討論;6)結論;
1)引論
引論可以是開篇的一個獨立部分,也可以是論文的第一章,其中應對論文的論題、主旨、理論根據、研究目標、論文綱要等必要內容,做一個清楚明確的說明。
2)理論概述
這一部分是對論文所依據的理論進行的闡述,可涉及主要理論和相關理論,以及就論文所研究的問題,目前理論研究達到的程度。理論概述可以獨立成篇,也可包括在引論部分中,可視情況而定;
3)研究方法
和理論概述一樣,研究方法也可在引論中加以闡述。除說明研究方法之外,還應說明所采用的方法的適用性、必要性和科學性。
4)個案研究
這一部分應給出研究實例,實例應當是客觀的、適用的、按照科學的方法選擇的,并對選擇的方法加以說明。
5)分析討論
分析討論應當層次清晰,可以針對前述個案,也可在不需要具體實例的情況下,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
6)結論
結論可以是論文的最后一章,應在結論中對分析討論及其結果作扼要的敘述,說明研究的主要發現、其理論和/或實踐意義、研究的局限、對進一步研究的建議等等。
如有必要,以上各項的順序可調整,也可把某兩項合并成一項,但是為清晰起見,章節不應過少。
2論文形式
1)語言
根據有關規定,英語學院的碩士論文一律用英語寫作,但應包含一個與英文提要相對應的中文提要。
2)論文各部分的順序:
(1)提要:中英文對應,中文在前,英文在后;提要文尾應列出論文關鍵詞,不少于三個;提要的篇幅不少于一頁。
(2)鳴謝:除向對論文有過具體指導幫助的人員致謝外,還應向論文所使用的各種文獻的作者表示感謝。
(3)目錄:目錄應詳細,可分多級標題;為便于查閱,各級標題都應包括在目錄內;目錄后還可列有圖表清單、縮略語清單等(如果有)。
(4)正文:包括以上第1部分“論文內容”所述的各項內容。
(5)注釋:可采用尾注,也可采用腳注,二者僅擇其一,不必重復。
(6)參考文獻:凡論文中所引用、引述、或以其他方式參考過的文獻資料均應列于參考文獻,應分別列出英文文獻和中文文獻,英文文獻的排列以作者姓氏首字母為序;中文文獻的排列以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首字母為序。各條順序為:姓氏、(英文姓氏后面應以逗號隔開)名字、文獻名、(如系雜志,此處為雜志名,并注明第幾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如系翻譯、編輯等非原創著作,需在姓名后加括號注明。(參見附錄2)
3)引文形式
所有引述如果是原話,一律使用引號(引文自身帶有引號的,征引時原文引號用單引號),如果不是原話,可不使用引號,但一律在引述末尾加括號注明作者(英文作者只需注明姓氏)、原文發表年代、所在文獻頁碼,以便與論文末尾的“參考文獻”互為參照,明確出處。(參見附錄3)
4)字數要求:論文應不少于二萬英文詞,按本規范要求的字號行距排定后,總篇幅應在六十頁左右。
5)定義:如果使用術語和縮略語較多,并且在論文中使用這些詞語的某一規定性意義,可先將這些術語和縮略語定義或釋義。
6)圖表:如需使用圖示、表格,可插在正文提及該圖表的地方。兩個圖表以上須編號:如表1、表2……;圖1、圖2……。如圖表過大、過多,且僅用作參考,可作為附錄集中置于文尾。
3排版格式
1)封面
封面上的字一律用黑體中文宋體字書寫,從上至下依次是:(1)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論文標題、(3)專業、(4)研究方向、(5)作者、(6)導師、(7)寫作時間(指論文寫作的起止時間)、(8)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論文標題視字數多寡選擇字號,其余字號應不大于三號字(參見附錄4)。緊接封面的一頁應為封面的對應英文,在格式上除上述第(2)項以外,其余各項可不必完全對應。
2)格式
(1)標題:各級標題一律用黑體字。一級標題居中,二級以下各標題左對齊。
(2)正文:正文左右兩邊都對齊。
(3)頁碼:頁碼一律居中。
(4)字號字體:除封面外,論文應使用英文TimesNewRoman11號字體或其他正楷11號字,不可使用花體字;書名、文獻名等作品名稱應使用斜體字。注解用9號以下字體。
(5)行距:正文行距1.5倍。
(6)段落格式:
段落格式可分首行左對齊和首行縮進兩種:如果采用首行左對齊格式,各段之間空一行;如果采用首行縮進格式,則各段之間不空行。為節省篇幅,建議論文采用首行縮進格式。
凡本文未包括事項,請參照“MLA格式指南及學術出版準則”第 二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__)、“PublicationManual,APA”最新版,以及一般英文論文寫作慣例。
附錄1-開題報告范例(僅供參考)
ThesisProposal
FunctionandAlicationof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
By________________
Date:________________
FunctionandAlicationof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
1Introduction
Theintentionofthisstudyistoexplorepoibleadvantagesof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asinitsalicationintralationpracticeandtralationanalysis.
Sinceearly20thcentury,tralationstudiesgraduallybrokeawayfromthemarginalstatuswithinotherrelateddisciplinesandestablisheditselfasanempiricalscience.Fromthenon,schoolsofthoughthavekeptcomingoutandeachclaimsitslegitimacyforexistence.Amongtheseschoolsis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DTS).
DTSaroachestralationfromanempiricalperective.Tralationisviewedtobeasocialactivityhavingsignificantimportanceinthereceivingcultureandforthetargetcommunity.Therefore,tralationisdealtwithbeyondthelinguisticrealizationandlanguagecomparison,andisincorporatedinsocialandculturalcontext.
MyattentionwasfirstdirectedtoDTSbyitspeculiarcharacteristicofoervation,descriptionandexplanation.Thesubjectiswhateverhaeintralationpractice,fromthedeterminationofproectivefunctionoftralationtotheproceoftralator’schoiceofstrategies,braitormingandtherevision,tothefinalproductmakingaearanceinthetargetcommunity.
ThemethodofDTSisbasicallydescriptive.Theprescriptivetendencyandtheproblem-solutionpatternisabandoned.Tralationphenomenaarenoteddown.Withaccumulateddata,someunderlyingtruthsabouttralationwillcomeoutwhichwillprovetobeitructivenotonlyfortheoreticalprobebutalsoforaliedtralationpractice.Iwillalythisdescriptivemethodinthecasestudyofthisthesis.
AconvenienttoolhasbeensetuptoconductDTS.“Norm”isoperativeateverystageofdescriptionandexplanation.Function,proceandproductandtheirrelatiohipaswellareskeletalstructureofwhatcotitutedescriptivestudies.Tralationphenomenaareaccountedforwiththehelpofnorm.
ThecasetakeninthisthesisistheChineseclaicTheDreamofRedMaio.TwoEnglishversiotralatedreectivelybyYangHsien-yiandDavidHawksarecomparedandoervatioaremadeinregardtotheirtralationaroaches.
Inthisregard,myoervatioarelimitedtoseveralaects,Ihopein-depthoervationandexplanationwilldoneinlightofDTS.
2Outline
2.1DevelopmentandmajorconceptsofDTS
InthispartIwilldescribeHolms’basicmapofDTSandtherelatiohipbetweenfunction,proceandproduct.Iwillalsodiscusomeimportantconceptssuchaseudo-tralation,multipletralation,tralationese,normetc.
2.2Methodolgy
IwillinthispartdiscuthemethodologyofDTSbeforeIalythesametothecasestudyinthisthesiswithemphasistobeplacedonsemioticaroachandtheconceptnorm.
2.3DTSincontrasttoothertheories
AcontraststudywillbeconductedherewiththeobjectivetofindthedifferenceofDTSfromothertheoriessuchasequivalencetheoryandtheChineseXinDaYacriteria.Someadvantagewillpoiblybeshowninthisstudy.
2.4Casestudy
Inthispart,tralationofTheDreamofRedMaio(alsotralatedasTheStoryofTheStone)willbeunderinvestigationinlightofDTS.Tralationsamplestobequotedherewillbeselectedatrandom.
2.5Conclusion
BasedontheaboveelaborationofDTSandthecasestudy,poibleconclusionwillbeontheadvantageofDTSinecificstudyoftralation.Suggestioonfurtherresearcheffortswillbemadealso.
(Note:Whilethetopicwillremainthesame,theabovearrangementofcontentsissubjecttochangeintheproceofwriting.)
000
附錄2-引文范例(僅供參考)
“Itistherefo repointletotrytomakeTCmorescientificthanisseibleinviewofitscomplexsubject-matterandavailablemethods.Tralatingisamental,multi-factorialactivitywhichcaotexhaustivelybeinvestigatedwithinalinguisticframeworkignoringthepersonofthetralator.”(Wil,1982:217)
‘“噢,這就是恐水病吧?你們貴族圈子怎么流行起這種病來啦?真夠嗆的!費芬斯小姐,您喝點茶大概沒關系吧!”’(張南峰,1990:59-60)
附錄3-參考文獻范例(僅供參考)
Wil,Wolfram.TheScienceofTralation–ProblemsandMethods.GunterNarrVerlagTubingen,1982.
Newmark,Peter.ATextbookofTralation.NewYork:PrenticeHall,1988.
Delabastita,Dirk.TralatingPu:AfalseOositioninTralationStudies.Target,1991(3:2):137-152.
張南峰(譯).王爾德戲劇選.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0.
戴煒棟.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一條龍”體系,外語教學與研究,20__(5).
附錄4-封面范例(僅供參考)(中文)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論品牌名稱翻譯的特殊性
專業:
研究方向:
作者:
導師:
寫作時間:—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英語學院
(英文)
SchoolofInternationalStudies
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andEconomics
PragmaticStrategies
inAdvertising:Implicatures
WangYing
AthesissubmittedtoSchoolofInternationalStudiesof
(一)教學模塊改革
根據教改目標和我校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實際需要,我們提出三個模塊的教學改革模式,即綜合課、拓展課和自主學習三個模塊。只有完成三個模塊的學習,拿到全部4學分后,才能參加碩士論文答辯。三個模塊相互補充,相互支撐,以綜合課為主。綜合課是研究生必修的學位課程,包括讀寫譯課程和視聽說課程兩門必修課程,要求所有入校研究生都必須修讀,在第一學期開設。課程設置的改革首先對這兩門課程進行了新教學大綱的審定和編寫、新教材的編撰、教學計劃的制訂、教學課件的制作,確定了課程考核方式和建立了教學評估體系。拓展課是指高級階段的英語選修課程,在第二學期開設。根據我校研究生的需要,已開設的有科技英語翻譯、英美文化、學術交流英語、古希臘羅馬神話和中國文化英語五門課程。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課外借助學校的網絡自主學習平臺進行的學習和第二課堂的學習。第二課堂包括學科大賽和其他競賽、名師講座、外教講座、英語角、佳片賞析、原著朗讀等活動。經過三年多的教學研究與實踐,不斷改進和完善,確立了寓語言學習、語言應用、創新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于一體的“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英語”課程培養目標并在教學中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教學效果好,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學位英語考試及格率在95%以上,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習自信心增強,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大幅度提高。
(二)課程內容改革
“專碩綜英”課程內容由“英語讀寫譯課程”和“英語視聽說課程”兩部分組成,相輔相成。兩門課程的主要內容概述如下。“英語讀寫譯課程”教學時數為72學時,完成9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和一周的專業英語講座。每單元有一個主題,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熱身:以英語視頻、音頻輸入引出該單元的主題,輔以相關聽力和聽寫練習,幫助學生熟悉主題內容,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力。第二部分是閱讀,由兩篇緊緊圍繞該單元主題的課文組成TextA和B。配以相關的閱讀理解、詞匯、完型和討論練習,幫助學生提高英語閱讀理解的準確性、擴大詞匯量并進一步訓練英語口頭表達能力。第三部分是翻譯技能系統學習。每單元講授一至二個翻譯技巧并配以相關練習。翻譯技巧的學習在該學期的前十周完成,后七周講授各類運用文體的翻譯并布置相關文體的翻譯練習。第四部分是應用文寫作訓練。每兩單元講授一類應用文的寫作(如總結、摘要、履歷、個人陳述、合同、備忘錄等)并通過相關練習加強學生對該應用文寫作的掌握。讀寫譯課程以人文和科技內容為題材,通過視、聽、讀的信息輸入,重點加強說、譯、寫技能的訓練。學期最后一周是專業講座,為專業英語的學習做準備。“英語視聽說課程”按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學時數為36學時,完成9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每單元有一個主題,分為三個主要部分:聽力訓練、口語實踐和聽力測試。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輔以外教的補充材料,內容不僅涉及該單元的主題,同時涉及文化知識的介紹,特別是當前英語國家主流文化的介紹。在提高研究生英語聽說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聽力部分錄制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英語方言,為學生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訓練學生聽懂不同國家的英語口音。
(三)教學模式改革
“專碩綜英”課程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采用立體式教學,在保持傳統教學法精華的基礎上,十分重視整體語言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運用任務型教學,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相結合,重視在實際運用中學習語言之外,還非常強調培養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交際能力、思維能力,重視合作精神。我們改革了過去以課堂講授和灌輸為主、教材單維輸入為主、單純知識學習和學生被動學習的教學模式,取而代之以四種教學模式綜合應用。通過不同模式的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語言實驗室、PowerPoint、英語光盤、磁帶、錄像機、錄音機、投影、黑板、粉筆等教學手段,采用講授法、小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個人展示法、辯論法、自主學習法和第二課堂活動等多種教學模式和方法組織教學。以啟發學生探究為主,鼓勵交互式學習、問題解決式學習,多樣化、個性化的合作式學習,教師作為學習指導者和幫助者式學習,以能力和整體素質為基礎的綜合性評價等多種教學模式,進行了教學模式的改革。講解式、灌輸式、單向式講解+任務式、功能式、交際式、互動式、自主式、合作式、表演式、討論式等多種方式或綜合型的教學模式:①課堂講授教師教授+學生展示+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網絡技術;②單維輸入多維輸入;③單純知識學習技能掌握+能力提高;④學生被動學習學生主動、自主學習;⑤通過一學期的立體式教學模式訓練,學生能通過Power-Point陳述自己的專業研究和思想,基本上能達到國際交流的目標。
(四)課程評估改革
“專碩綜英”課程形成以能力和整體素質為基礎的學生綜合性評價和完善的教學評估體系。①學生成績=形成性評估(50%)+終結性評估(50%):形成性評估=平時成績+自主學習成績;平時成績=課堂表現+作業+出勤+第二課堂學習;終結性評估=期末考試成績(考核讀、寫、譯水平)。②教師評估=學生評價+專家評價+領導評價+自我評價:自主學習成績=翻譯訓練成績+寫作訓練成績+單元測驗成績。該課程評估體系全面、完整地對教師的教學實施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估,對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方法、教學研究和實踐的結合有很大促進。同時,激勵學生的課堂和課外表現,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從總體上提高了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的質量。
二、課程教學目標設計
課程整體目標是以能力為本位,實際工作為導向,以行動導向為基本出發點,遵循“應用為主、學以致用”以及學習者為主體,教授者為主導的教學準則,有針對性地培養和訓練學生聽說表達的語言交際能力,使學生掌握相當的詞匯量和口語表達策略方法,提高興趣,拓寬英美國家的文化知識。總目標涵蓋下屬五個子目標。知識目標:各個交際語境模塊中的語言知識點,包括詞匯、短語、句型、主題相關知識點等;能力目標:學生能聽懂第一母語者的語言并且能適應不同語境和地方口音的變化,能流利表達觀點,根據不同語境靈活運用語言交流技巧,并能適當使用常用非正式場合的口語,能熟練使用自主學習系統,在課外增加對聽說的訓練;情感目標:通過電影片段的引入和視聽感覺帶動,拉近學生與語言的心理距離,讓學生愛上學習;策略目標:利用語用策略,如對會話涵義的理解,對語碼的切換,對于合作、禮貌、順應等語用原則的遵循,以達到最佳交際目的;素質目標:提升語言文化素養,全方位體味跨文化交際,拓寬視野。
三、課程體系內容設計
該課程以視聽說為核心,分為六大模塊,每個大板塊又由下級具體的交際小板塊構成,小板塊中的主題覆蓋真實交際各個層面。它們分別是:生活模塊(包括孩子、成長、家庭、節日、健康、運動、音樂等主題)、工作與學習模塊(涵蓋學校生活、學習、留學、找工作、升職等主題)、社交模塊(涉及娛樂休閑、旅游、冒險、信息交流、聚會、社會儀式、特殊場合、社交禮儀等主題)、自然環境模塊(包括人與自然、自然災害、環境保護)、科技模塊(涵蓋網絡、多媒體、人工智能、信息技術、魔力等主題)、人文模塊(涉及戰爭與和平、偉人與英雄、夢想、神秘現象、信仰與宗教)。每一個板塊的主題由不同的教學單元來承載,課程體系的設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主題與主題間的語言文字和聽力表達的難度等級呈現遞增的趨勢,有助于能力層次的逐步提高。
下面以一個交際主題音樂為例具體介紹實施步驟。主題引入:教師以文化為切入點,為學生介紹與音樂相關緊密的背景知識,使學生對該交際主題有大致了解。電影片段視聽:教師先對整部電影的劇情和所選片段的場景簡要介紹,使學生明確剪輯片段的位置和背景信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片段中的重點難點詞匯短語并講解所含文化負載詞;以任務型習題(簡答、選擇、填空、復述、判斷、連線等)為導向使學生進行視聽,促進學生對片段內容的理解和對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口語交際:基于該主題所涉及的文化內容設計口語交際活動,形式力求多樣靈活,例如角色扮演、電影對白配音、小組討論、辯論、陳述報告、給題目演講、即興表達、詩朗誦等。表達拓展:補充與該主題語境相關聯的口語句型和表達法,可以是教師講授,也可以是學生預先搜集整理,或者二者相結合,由此而強化拓展學生的言語輸入。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或課堂外對提供的電影片段進行自主學習,完成設置的學習任務,鞏固和加強該主題相關信息。
四、教學組織形式
在教學方法中,教師應遵循靈活、互動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能力主體進行工作和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交替并進。讓學生盡可能成為課堂的積極元素,而不只是被動接納知識。因此有必要在教學中靈活地貫穿各種教學法,如情景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站位法、關鍵詞卡片法、旋轉木馬法等。當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時,課程實施也取得了相應的成功。在學生學習方法培養中,教師的主旨應是授之以漁。好的學習方法的形成是達到學習效果的必經之路。因此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基礎學生的學習模式,合理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意識把聯想記憶、循環法、歸納分析等方法融入教學之中,而指導學生自己通過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手段方面,本課程主張傳統與現代教學手段相融合以及多媒體技術的輔助。多媒體課件作為本課程的一大特色和必要工具,需要語音室和多媒體教室進行支撐。此外,教師還可通過網絡的方式與學生分享優質教學資源。
長期以來,大學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一直受到諸如四、六級英語應試教育的禁錮,若想向“素質教育”這一目標邁進,高校英語教學則必須將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
我在仔細調研、努力實踐的基礎上,試圖找到一條具有時代性、實用性、創新性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新模式,現闡述如下。
一、視聽說課堂中文化教學、情感教學是必不可少的
胡文仲指出:“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學好英語是不可能的。反過來講越深刻,越仔細地了解所學國家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細節,就越能正確理解和準確使用這個語言。”英語教學具有很強的文化性。英語教師應在“視聽說”課堂上有意識地輸入英語國家的人文特色,讓學生在了解文化的基礎上掌握語言,才能夠真正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實踐能力。杜瑞清(2010)提到會說外語只是最基本的要求,關鍵是解決說什么及如何說的問題。也就是說,既要“會說能道”,又要有內容,說得恰如其分。這就要求英語教學必須把對文化的學習和把握貫穿于英語學習的始終。
情感教育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創造生動活潑的英語生活和學習環境。在美國影片《DeadPoetsSociety》中,奇亭先生作為詩歌文學教師滿懷愛心,抒懷,教會學生的不僅僅是詩歌,而更多的是影響其一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奇亭先生運用了大量的情感教學法啟迪學生。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情感教學結合英語視聽說教學實際,能使學生在英語語言學習過程中充分體驗愉悅、興致盎然的美好情感,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品質,從而有效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
二、視聽說課堂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教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更好地完成視聽說教學任務,教師要靈活使用教材,擺脫傳統的自上而下的思維模式的影響,趨利而避弊。如英文歌曲(MV)欣賞與歌詞填空、經典英語散文詩歌聽讀與背誦、英語視頻欣賞與模仿,新聞英語的引進等。
英文歌曲中包含了西方歷史、文化、思想和情感。學唱英語歌曲有助于學生英語語音技能的提高,英語詞匯量的增加,對西方文化的了解,而且能夠消除大腦疲勞,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很好地促進英語學習。帶有MV的英文歌曲,通常是短小的精品,將美妙聲音與生動圖像相結合,英語語言與特定情景相結合,深得學生喜愛。
缺乏語言環境及學生對語言實際運用能力是當今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影視英語則很好地彌補了這些不足,影視材料不僅可提供真實的語言環境、原汁原味的生活口語,而且生動的畫面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激發熱情,既進行了語言聽說訓練又自然而然地學習了西方文化和風土人情,真正做到了“視、聽、說”相結合。
引進新聞英語完善和優化了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和內容。語言脫離了時代和社會環境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新聞英語的時事性和趣味性可以激發學習者的主動性,學生通過網絡等媒介進行自主學習,可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三、視聽說課堂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
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以學生學習為主,引導他們通過各種各樣的課堂活動,如對子活動、小組活動、給角色配音、角色扮演、辯論、主題演講、做幻燈片等,使學生充分進行實踐。例如,每次上課后的前幾分鐘安排兩個同學上臺做英語自我展示。
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除了視聽說的視聽材料與補充演講之外,我還挑選了一些英語經典劇,如《泰坦尼克號》《大話西游》《暮光之城》等,要求學生自主組合排演。有時,我要求學生給某電影編一個短小的續集或者對電影的結局進行改編,并表演出來。
另外,我通過每課跟讀單詞和繞口令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
四、在視聽說課堂上,教師要注意評價策略的科學性
教師應注重啟發和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表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精神。我認為,教師不應該采用點評式評價。情感教學法認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關系,是英語口語課堂氛圍的關鍵。如果教師不放過學生的每一個錯誤,師生之間就會缺乏尊重和信任。這樣會大大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對于學生重要的錯誤,應該適時指出;而對對內容沒大影響的過錯,可選擇忽略。在調查問卷中,65%的學生表示“沒有自信,很怕出丑”。這就是焦慮,它是大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攔路虎”,必須趕跑。在評價策略中,如果過多運用點評式評價就會打斷學生的語流、思維,大大增加學生的焦慮感。
對于如何使學生在課堂上自信、放松、積極熱情這一問題,還需要教師在情感教學法方面做更多的思考。
五、視聽說教學應注重課堂教學的輔助和延伸
課外我鼓勵學生欣賞或學習優質的音、視頻資料,如:英語演講大賽實況,VOA和BBC廣播,英文經典歌曲、影片,網絡上好的英語視頻及多套優秀英語學習資源,如:《新概念英語》,《走遍美國》,等等。
注重開辟第二課堂。我利用休息時間為同學們進行英語視聽說輔導,網上答疑等。我校英語角為愛好英語的同學提供了練習英語口語的場所。
另外,采用更多樣的形式,對以自主學習為主的學生加強引導和指導,使他們通過圖書館、網絡、相關課外交流活動、自發研討等,獲取廣博的知識和更深入的理解,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終使學生很好地把握英語的運用和內涵。
六、結語
在英語教學中,“視”的作用不可低估,同時,突出“聽”的訓練,把視聽結合起來,是為了“說”。視聽說課程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教師必須正確處理好“視”“聽”“說”三者之間的關系,達到教育部的《課程要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胡文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際與外語教學.外語教學與研究,1985.4.
[2]杜瑞清.跨文化交際學選讀.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3.
應該說,論文的開題報告,把論文中主要的東西進行了高度概括,讓人通過開題報告基本能了解論文的主要論點、論據和大致輪廓,開題如能通過基本上論文已經完成一半,接下來就是一些細節處理了。開題報告包含“寫作提綱”或“論文結構”,但它又不等于“寫作提綱”或“論文結構”,而是把其內容分別進行介紹和說明。寫論文開題報告,是為了通過這種介紹和說明,來論證論文選題、論據、意義、寫作、創新等是否具有合理性,以期達到通過論文開題報告和最后完成畢業論文寫作的目的。
2、注意教育碩士論文與其它論文的區別
研究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首要問題,貫穿科學研究的全過程。它上與認識論、方法論相連,下與理論性質、研究問題緊密相關,是保證研究成果科學性的前提和保障。一、學位論文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生學位論文
研究生學位論文是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學位申請者根據學位授予要求而撰寫的研究論文。它是評判學位申請人學術水平的重要依據和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之一。學位論文質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科研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也就是正確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研究事實所不可缺少的理論原則、程序、手段、方式和技巧。是保證觀察可靠、判斷、推理得以正確形成的原則、程序、手段、方式。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者秦宗熙和穆懷中、謝圣明認為社會研究方法的體系由三個不同層次構成,即一般方法、具體研究方法和具體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術。
首先,一般方法包括哲學方法論、社會學的學科方法論以及邏輯方法論。其次,具體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法、個案法、訪問法、問卷法、觀察法、實驗法、抽樣法、社會測量法、典型法等。具體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術。最后,研究程序包括四個階段即選題階段、計劃階段、實施階段和總結階段。一般情況下,學生在論文寫作上采取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結合,采取文獻法、歷史法、比較法、統計分析法、問卷法、測驗法、經驗總結法等多種方法相結合使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研究方法分析
碩士學位論文是一個碩士研究生寫作水平的展現,而方法的運用則體現了作者研究過程中方法原則程序是否科學合理,這也就直接影響論文的質量和水平。通過分析得出思政研究生碩士學位論文以傳統的理論思辨研究方法為主,缺乏科學的研究方法意識,缺少相應的實證與量化分析
(一)研究方法自陳狀況分析
在抽樣的華東師范大學2014、2015年30篇思想政治教育碩士學位論文中分析發現,從整體上而言,有90.1%的學位論文明確交代論文研究方法。能清晰單列“研究方法”部分并作“詳細說明”和“簡要說明”的學位論文的比例比較大,這說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碩士論文的研究方法意識在已經比較高,研究的科學性從總體而言呈比較好的狀態。當然,如果把自陳水平為詳細說明和簡要說明的論文判為“合格”的話,那么合格的比例僅僅有37%。
(二)研究方法的主要類別及其運用情況
總體分析后發現,理論學科碩士學位論文運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獻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理論思辨法、比較研究法、歷史研究法、調查研究法等。在30篇碩士學位論文中,以文獻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的占60%,排名第一;以思辨抽象法為主要研究方法的碩士論26%,排名第二;比較研究法為主占23%;其余還包括歷史研究法、跨學科研究、調查研究等等占有一定比例。此外,100%的碩士論文的是融合兩種方法以上的綜合方法,融合的方式較為多樣。
從以上可以看出,研究方法依然以經驗研究和思辨研究等傳統研究方法為主。文獻研究法、思辨抽象法、歷史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等傳統研究方法備受青睞,其中文獻研究法的使用率100%。新的實證研究方法,如調查研究、訪談法等開始進入理論學科領域,使得研究方法更為豐富和多樣化。
三、結論
(一)優點。通過分析30篇抽樣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在學位論文的寫作中方法意識逐漸增強,通過本研究的調查分析發現過去單一的研究方法有所下降,對研究具有實際指導價值的學科層面方法論和原則層面方法論急劇增加,這表明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論出現了多元化趨向。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研究方法論趨向多元化意味著研究者對研究方法論認識更加深人,這也意味著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同時,具體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術種類多樣性,盡管定量與實證研究方法的整體運用中占比例不大,但從調查結果可以說明研究生們已經意識到定量與實證研究方法在研究中的重要性,通過定量與實證研究分析更能確定的各影響因素與結果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研究技術的這一層次是研究方法結構體系中與研究成果聯系最為密切的層面。一定的研究方法論和研究方式最終必然要通過具體方法與技術才能展現出來。
(二)存在的不足。通過對樣本的分析,可以得出,雖然在畢業論文中很多人都陳述;了研究方法,但是研究方法陳述不夠明確,甚至對研究方法本身并不是非常清楚,部分論文對研究方法敷衍了事,有的研究生將實證研究、思辨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規范研究及跨學科研究、多學科研究當作研究方法。事實上,從哲學和科學方法的角度看,實證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及跨學科研究、多學科研究都是開展科學研究的一種指導思想,是方法論。如實證研究與之對應的有實驗法、調查法等。
定性與思辯研究多,定量與實證研究少。定量研究與實證研究在研究科學性能夠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從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定量和實證研究有所增加,但從總體上而言,定量和實證研究還是很少。通過案例、實驗、非實驗、實地研究,用事實情況及真實數據更能有力地證實研究者的觀點的文章少。調查數據顯示,在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方法中以文獻法、歷史法、比較法這些以敘事性的定性研究為主導,從個人經驗出發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較多,說明定性研究仍是主要研究方法。雖然隨著研究的深入及對研究的科學性的重視,定量與實證的方法逐步受到重視,但比較而言,運用的仍然較少。調查結果顯示,在研究生學位論文中最常用的定量與實證的研究方法是調查法,最常用的統計分析方法是描述統計。方差分析、差異檢驗及顯著性分析等定量方法在論文中少有出現。
綜合上述分析,在培養學生論文寫作方法上,我們應該更加注重方法意識,培養學生方法自覺,注重開設方法論課程的質量,提高研究質量,重視定量與實證研究,優化定性與思辨研究的結構,規范研究方法,樹立科學研究意識,促進思想政教育學科理論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浩森、潘莉.理論學科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方法的實證研究--以合肥工業大學理論學科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為例[J], 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6).
1.1 對2006,2007,2008年各年碩士生論文選題與開題進行總體評價。包括各專業的評價和各年的總體評價。
1.2 對2006,2007,2008年各年碩士論文評分的評價。包括各專業與各年的總體評價。
1.3 對各專業、各年碩士論文選題開題與論文得分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你從中得出什么結論?
1.4 對2006,2007,2008年復審(畢業后的重新評閱)論文的評價。包括各專業與各年的總體評價。
1.5 對碩士畢業前后論文的評分結果進行分析,你得出什么樣的評論。說明你的觀點與結論。對此你有什么建議。
2 問題分析
該題目解決的關鍵是建立合理的評價尺度函數,將題中所給的評價等級轉化為相應的量化分數。再應用excel表本身的統計功能或其他統計軟件加以統計匯總。根據各專業各年級的匯總結果給出相應的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方案。
3 模型假設
3.1 假設題目所給的數據真實可靠。
3.2 假設評委的評分都是按照表3的要求進行評分的。
3.3 假設問題三中碩士生得分受到隨機因素的干擾服從零均值的正態分布。
3.4 假設參與盲審教授水平和人格基本一致。
4 模型建立與求解
4.1 問題一的回答 根據題目給出選題、開題的評價尺度函數,如選題評價函數可表為f(X)=n1 X=1n2 X=2n3 X=3n4 X=4,其中X為選題評價等級,X=1表示有理論價值,X=2表示有應用價值,X=3表示有理論和應用價值,X=4表示有什么價值。分析其含義可知,不能把X=3看成前來者的簡單疊加,從現實角度講,理論與實踐二者占一就應該被肯定。所以最低應將前兩者定為合格,而且二者大體相等,也可進一步假設當前的科學研究更傾向于應用研究而使其分值稍高;或者由于研究者傾向于應用而更應該鼓勵理論研究,故使理論分值相應提高。對于X=3的情形可視為錦上添花,至少應在良好等級以上。而X=4應定為不及格。由于所選擇的評價尺度不同,量化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大體結論應差不多。例如n1、n2取合格和良好的中點75,n3取良好和特優的中點85,n4=50。然后可直接調用excel的if函數編輯上述分段函數,例如IF(R2=3,85,IF(R2=4,50,75))。那么各專業、各年的分可輕易獲得,對其進行評價就要消除人數因素,可取其平均得分所在等級進行整體評價,如按照我們的標準,專業1在2006年平均選題得分為82.8,2007年85,2008年為82,都處在良好以上。
參考文獻:
[1]姜啟源,謝金星,葉俊.數學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魏宗舒.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中圖分類號:I0-0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27-0011-01
威廉?巴特勒?葉芝是愛爾蘭詩人、劇作家。艾略特評價葉芝說:“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詩人,我敢說,他也是任何語言中最偉大的詩人。”
國內研究葉芝詩歌的論文,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愛爾蘭主題 作為英裔愛爾蘭人,葉芝對英國的感情是比較復雜的。他返回到愛爾蘭的風景中尋找靈感,創作轉向愛爾蘭神話和民間傳說題材。這方面的論文有:涂年根的碩士論文《夢想仙境的人――愛爾蘭民間故事對葉芝詩歌的影響》、董紅纓的碩士論文《葉芝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構》、張莉,馬佳佳《矛盾的愛爾蘭歌者――葉芝的民族主義思想分析》、何林《葉芝與愛爾蘭文化身份的建構》等;二、面具理論 對葉芝而言,面具既是偽裝和防護,同時也是自我克制和超越;它不僅展現了葉芝積極的生活態度,還反映了葉芝式的民族主義立場。這方面的論文有: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張文會的碩士論文《論葉芝詩歌中的女性面具On Feminine Masks in W.B.Yeats’s Poetry》、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張毅的碩士論文《葉芝的三副面具》、李靜《葉芝的“面具說”》等;三、神秘主義與東方因素 傅浩《葉芝的神秘哲學及其對文學創作的影響》、傅浩《葉芝詩中的東方因素》、杜平《超越自我的二元對立――評葉芝對東方神秘主義的接受與誤讀》、柳青《聽葉芝講愛爾蘭“聊齋”》、 董洋《葉芝、泰戈爾“神秘主義”的契合之處及意義》等;四、象征主義 傅浩《葉芝的象征主義》、陳遐《從“后期象征主義”詩人葉芝著西方現代主義大學》、楊晨音《從摹仿到構建――葉芝詩歌中的象征轉向》、李超《象征:介入還是逃逸――葉芝象征主義詩學理論初探》等;五、性別意識與女性形象 河南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陳偉娜《葉芝性別意識研究》、貴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王林英《父權制的囚徒――論葉芝詩歌中的女性形象》、東北師范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李婷《論葉芝詩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蘊含的追求母題》等;六、對《當你老了》的解讀 龍琳《真愛不會老去――葉芝賞析》、李小均《詩人不幸詩名幸――葉芝名詩中的張力美》、張燁《恒愛之境――愛爾蘭著名詩人葉芝和他的詩》等;七、對《因尼斯弗里島The Lake Isle of lnnisfree(1888)》的解讀 傅浩《身在塵囂 心向凈土――葉芝賞析》、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吳詩瓊《迷失?遐憶――對葉芝詩的歷史主義誤讀》;八、拜占庭 李潮《――葉芝精神歸宿的象征之路》、郭月霞《葉芝賞析》、劉治良《生命之春在藝術 藝術之美在永恒――葉芝與濟慈主題之比較》、方杰《葉芝“拜占庭”詩中的再生母題》;九、悲劇精神 北京交通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張惠鋒《黑暗中的狂歡―一葉芝所創悲劇世界之研究》、張浩《藝術的異質空間與快樂的悲劇精神――評葉芝的》等等;十、生態觀 甘文婷《從生態批評的角度解讀葉芝的》、張明蘭《葉芝詩歌生態觀解讀》等等;十、意象研究 廣西師范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王靜《在韻律和舞姿之間――葉芝的抒情詩與舞蹈意象探幽》、華南理工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甘文婷《W.B.葉芝愛情詩歌意象研究》。
葉芝不僅在文學備受矚目,在其他領域亦被人推崇;比如一些歌曲或直接以他的詩歌為歌詞,現任法國總統薩科齊的妻子、意大利歌手卡拉?布魯尼?薩科齊的專輯《No Promises》中有一首《Before This World Was Made》,這首歌中的歌詞就是葉芝的組詩《一個年輕又年老的女人》中的第二首《創世之前》。我國流行音樂組合水木年華那首經典歌曲《一生有你》就來源于葉芝的《當你老了》 。來自愛爾蘭的搖滾樂隊The Cranberries (卡百利樂隊)是帶領愛爾蘭音樂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之一。他們的專輯《No Need To Argue》中有一首Yeat's Grave。葉芝逝世后葬在斯萊戈的Drumcliff墓園。由韓國第一化妝品集團AmorePacific 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潛心研制的自然主義化妝品Innisfree悅詩風吟,由來于葉芝名作“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心靈小島的品牌名稱。
參考文獻:
[1]傅浩著.葉芝[M].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
[2]百度百科:卡拉?布魯尼.
2.職業化視角下法律碩士培養模式的構建
3.醫學院校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構建
4.法律碩士職業技能培養的實踐路徑
5.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習實踐環節模式設計探析
6.法律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設計研究
7.全日制法律碩士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8.從負動機角度探討法律碩士學位教育中的英語教學
9.診所式教學法在法律碩士課程中的應用
10.法律碩士“雙導師”培養模式研究
11.法律碩士(法學)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問題與對策
12.論法律碩士教育與職業資格考試銜接機制
13.案例教學法在法律碩士教育中實踐分析
14.“法律碩士學位論文工作坊”實驗計劃總結
15.淺析廣東省法律碩士特色教育培養研究
16.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律碩士特色教育優勢與發展探析
17.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初探
18.論法律碩士實踐性教學基地建設
19.我國法律碩士教育的現狀及其改革研究
20.關于提升法律碩士學位論文寫作質量的研究報告
21.“雙導師制”在法律碩士教學與培養中的完善與推廣
22.知識產權法律碩士培養模式探討
23.法律碩士教育改革的困境與出路
24.法學法律碩士培養模式之完善
25.法律碩士(法學)的培養模式研究
26.研究生教育轉型發展與西部高校法律碩士培養模式改革
27.資源環境特色法律碩士培養目標初探
28.法律碩士學科教學(英語)議論文寫作模式之問題探究
29.資源環境特色法律碩士教育的思考
30.貴州大學法律碩士教育方法改革初探
31.研究生教育轉型發展背景下法律碩士教育改革思考
32.資源環境特色法律碩士實踐基地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