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網紅經濟論文模板(10篇)

時間:2023-03-20 16:28:5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網紅經濟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篇1

1.1防生物附著網具材料

隨著海洋漁業資源日漸衰退和相關“漁業協定”相繼生效,我國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抗風浪網箱養殖,圍網養殖等),但目前網箱和圍網養殖面臨著海洋生物附著網具現象嚴重的難題。國內外一些研究機構紛紛進行了防海洋生物附著網具材料的研究,根據不同海區的具體情況在原有材料中加入不同的防生物附著配方可以有效地解決海洋生物附著問題。海水中泥沙含量較大的海區,防止海洋生物附著的關鍵在于防止泥沙的大量附著,防生物附著劑配方抗泥性成為關鍵。在網具材料的制作中加入正電性水處理劑可有效吸附海水中的泥沙并使其快速沉降,也可使網具材料帶有與泥沙相同的電荷,從而減少海水泥沙的附著。無機銅鹽是船抗腐蝕添加劑的主要成分,同樣它對網具材料抗生物附著也有同樣的效果,銅離子可降低生物體中酶的活性,從而降低生物的生存代謝以達到降低生物壽命減少生物附著網具的目的。在網具材料中加入能吸收海水中氦核的有效成份,可以使網具表面富聚射線,氦核具有很強的電離作用和電離密度,對生物組織細胞有很強的殺傷作用,可有效防止生物附著。

1.2可降解高分子網具材料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一定的時間內能被細菌、霉菌、藻類等微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真正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是在水存在的環境下,能被酶或微生物水解降解,從而高分子主鏈斷裂,分子量逐漸變小,以致最終成為單體或代謝成二氧化碳和水。影響材料生物降解性能的因素有環境因素和材料的結構。環境因素是指水、溫度、PH值和氧濃度。雖然環境因素影響材料的降解性能,但是材料的結構是決定其是否生物降解的根本因素。易降解高分子結構通常為直鏈、橡膠態玻璃態、脂肪族高分子,而且具有低相對分子量和良好的親水性(含有羥基、羧基的生物降解性高分子,不僅因為其較強的親水性,而且由于其本身的自催化作用,所以比較容易降解),此外表面粗糙也可以促進材料的降解。目前我國網具所使用的材料大都是普通合成纖維,如PA網線材料,這種材料雖然較之棉、麻等天然材料來講有較大的強度,在吸水性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觀,但是其天然分解周期太長,廢棄的網具丟棄在海中往往會給海洋環境帶來極大的污染,同時大量的廢棄網具漂浮在海上也會給我們以后的捕撈活動帶來干擾。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網具材料在生態漁業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世界各國正在極力開展研究和開發工作并推廣應用,前景十分廣闊。但要實現大規模推廣還必須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降低成本,目前可降解高分子網具材料是其他普通材料價格的5.~6倍;二是材料的精細化,即根據不同的作業方式調節其在降解時間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性能;三是新穎結構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網具材料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1.3超高強纖維材料

70年代初美國開發了凱芙拉(Kevlar)超高強聚芳胺纖維(PPTA,也就是常說的芳綸),1979年荷蘭開發了迪尼瑪(Dyneema)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UHMWPE),這些超高強度纖維的拉伸強度為常規聚乙烯、聚酰胺纖維的4-5倍以上,超高強度纖維還具有結節強度高和抗老化性能好等特點。相同斷裂強力和結節強力下,用這些超高強纖維制成的網線比常規纖維直徑減少了一半左右,從而減少了網具在水下的阻力,減少了拖網等作業過程中的能源損耗。由于超高強度纖維這些良好的漁用性能,80年代末開始,這些纖維就被廣泛用于漁業,這些材料在漁業中的應用使得高效、節能、網具大型化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提高捕撈效率:如大型中層拖網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后,網口周長增加了41%,由原先的1100m擴大到現在的1550m,在保持漁船拖曳功率不變的情況下,可以增大網具尺寸或者適量增大漁船拖曳速度進而提高捕撈效率。減少能耗:在捕撈作業中使用超高強纖維可以在保持斷裂強度和結節強度不變的前提下,減少網具網線的直徑,減少水流對網具的作用力,從而達到減少油耗的問題。據統計,在愛爾蘭北海水流湍急的海域,網具使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后,在鱈魚拖網作業中使用294kw的漁船能替代原先441kw-515kw的漁船作業,每天可減少近2t油耗。捕撈網具大型化:目前世界網具發展總趨向為規格大型化,使用超高強纖維恰好可以迎合這一點,采用超高強纖維可以使繩索、網線直徑變細,網具的重量和體積減少,在保證起網設備動力不變的情況下可以使網具大型化,這對捕撈海洋中分布較為分散的資源十分有利。超高強纖維的使用也給網箱和圍網養殖帶來了福音,網線直徑變細增加了網箱和圍網的過濾性能,同時也有效地減少了水生生物在網線上的附著,有利于內外水體的交換和餌料的進出。網線強度的增加在加大網箱和圍網的抗風浪性能的同時也防止網箱和圍網外掠食魚類破壞網箱和圍網而進入網箱或圍網內盜食的現象,為海洋網箱和圍網養殖提供了保障。

2.高新網具材料在我國使用現狀及前景

我國現代漁業起步較晚,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各大水產研究所在其他漁業發達國家對高新網具材料研究的基礎上對這些高新網具材料都紛紛進行了研究和試制,在防生物附著網線材料、抗污染網線材料等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于這些高新網具材料成本較之以前的普通合成纖維高出很多,加上我國漁民和漁業公司對這些高新網具材料認識不足,環境保護觀念不足,國家對這些材料的宣傳和推廣力度不夠,受傳統觀念的制約等,這些高新網具材料并未大規模投入實際生產當中。在全世界漁業資源逐漸枯竭的現在,如何在不損傷現有漁業資源的前提下實現漁業資源的最大最高效化利用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完成漁業的改革要先從漁具的改革開始。我國是漁業大國,漁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完成漁具材料的改革對我國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實現高新網具材料在我國普及需要國家的大力推廣,讓人們了解這些高新材料的優點及這些材料推廣的必然性,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慢慢接受這些材料。

篇2

[1]黃崇珍,杜蓉.電子商務下第三方物流研究[J]信息技術,2004年11月,第28卷第11期

[2]崔介何主編,《電子商務與物流》,中國物資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張曉燕.對中國B2C電子商務發展思路的探索[J]商場現代化.2005年9月(中),總第443期.

[4]張鐸,林自葵.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5]譚清美,王子龍,城市物流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研究——以江蘇南京為例,工業技術經濟,2004年01期

[6]王健,方佳林,美、日、歐現代物流發展的比較與啟示,東北亞論壇,2005年02期

[7]王淑琴,陳峻,王煒,城市現代物流系統布局規劃研究——以揚州市為例,規劃師,2005年02期

[8]梁燕君,《電子商務物流新舊模式之比較》,商品儲運與養護,2009年第五期

[9]王文斌,馬祖軍,武振業,現代物流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經濟體制改革,2002年01期

[10]李輝民,現代物流的形成趨勢與對策,集裝箱化,2009年04期

[11]汪鳴,馮浩,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政策及建議,宏觀經濟研究,2010年05期

[12]張林紅,陳家源,新世紀我國航運企業物流運作模式的探討,世界海運,2011年05期

[13]王成鋼,陳登斌.B2C電子商務配送系統建設[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2008.

[14]仲巖,蘆陽,李霞.電子商務實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15]常連玉,陳海燕.B2C電子商務配送模式的思考[J].物流技術.2010(8).

[16]孫勇.我國B2C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問題與對策[J].現代商業.2010(7).

參考文獻

[1]張洪斌,趙玉敏.我國快遞業現狀和發展趨勢預測[J].中國物流.1999.

[2]李炎.當前形勢下我國民營快遞企業的物流發展策略[J].中國商貿.2009.

[3]French,W.BetweenSilences.AVoicefromChina[N].AtlanticWeekly,1987-8-15(33).

[4]晏敬東,石銀萍,李謙.我國快遞業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08.

[5]趙玉敏,張洪斌.中國快遞市場發展研究報告[J].2006.

[6]常楠.中國民營快遞業SWOT分析及選擇[J].商業周刊.2010.

[7]Heider,E.R.D.C.Oliver.Thestructureofcolorspaceinnamingandmemoryoftwolanguages[J]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1999,

[8]李謙,呂利平,晏敬東.我國快遞業的產業環境分析[J].商業經濟.2010.

[9]Gill,R.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M].London:Macmillan,1985:42-45.

[10]周艷軍.我國快遞業品牌建設現狀及對策思考[J].財貿經濟,2001,(05).

[11]沈玉良.我國物流產業發展中的幾個問題[J].2001.

[12]羅德曼.企業物流管理供應鏈的規劃組織與控制[J].2006.

[13]WilliamBronchick.RayCooper.HowToSellAHouseFastInASlowRealEstateMarket:A30-DayPlanForMotivatedSellers[M].Wiley,2008-10-08.93-187.

[14]PorterErisman.ALIBABA’SWORLD[M].Macmillan,2015-05-07.27-83.

[15]呂曉慧.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瓶頸及解決方案[J].科技論壇.2008.

[16]謝勇,廖佑蓮.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中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物流技術.2008.

[17]李善偉.電子商務下網購物流配送問題研究[J].企業導報.2000.

[18]魏斐翡.基于網上消費者風險的快遞服務滿意度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1.

[19]方美琪.電子商務概論.清華大學出版社[J].2000年.

[20]朱閃閃,方威.我國農產品流通中信息不對稱問題探討[J].湖南省市場學會會暨.2010.

[21]王艷瑋,王拖拖,常瑩瑩.生鮮農產品網上超市物流配送模式選擇研究王艷瑋[J].經濟與管理.2013.

[22]于文靜.我國將支持涉農電商推動農業跨越式發展[J].2015.

參考文獻

[1]黃崇珍,杜蓉.電子商務下第三方物流研究[J]信息技術,2004年11月,第28卷第11期

[2]崔介何主編,《電子商務與物流》,中國物資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張曉燕.對中國B2C電子商務發展思路的探索[J]商場現代化.2005年9月(中),總第443期.

[4]張鐸,林自葵.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5]譚清美,王子龍,城市物流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研究——以江蘇南京為例,工業技術經濟,2004年01期

[6]王健,方佳林,美、日、歐現代物流發展的比較與啟示,東北亞論壇,2005年02期

[7]王淑琴,陳峻,王煒,城市現代物流系統布局規劃研究——以揚州市為例,規劃師,2005年02期

[8]梁燕君,《電子商務物流新舊模式之比較》,商品儲運與養護,2009年第五期

[9]王文斌,馬祖軍,武振業,現代物流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經濟體制改革,2002年01期

[10]李輝民,現代物流的形成趨勢與對策,集裝箱化,2009年04期

[11]汪鳴,馮浩,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政策及建議,宏觀經濟研究,2010年05期

[12]張林紅,陳家源,新世紀我國航運企業物流運作模式的探討,世界海運,2011年05期

[13]王成鋼,陳登斌.B2C電子商務配送系統建設[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2008.

篇3

摘要:闡述林業經濟發展的特征,分析林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以供林業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林業經濟;發展特征;問題;對策

林木的培育和種植不僅會帶來經濟效益,而且對于環境保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就是環保效益。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林業經濟的發展也日趨重視。

1林業經濟發展的特征

一是林木的種植在防風固沙、保護環境、調節氣候、減少水土流失等方面的作用明顯,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二是林木的種植和農業種植相似,都是以土地為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培育林木的生產過程不像農業種植有較強的季節性。三是林木的種植生產時間長,相對來說勞動時間短,生產過程具有一定的階段性,既可以生產木材及其他輔料,也可以保護生態環境。四是林木的種植大部分都在荒山、灘涂等,這樣的土地農業種植難以利用。

2林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在林業經濟發展中實行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封山育林等政策,使得林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2.1林業資源的開采和種植不合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林木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由于林業資源的生長期較長,如果過度采伐,無法合理地按照林業資源的生長周期進行開采和種植,森林覆蓋面積會不斷減少,很容易對自然環境產生影響,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沙塵暴天氣等,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

2.2林業經濟發展結構單一

目前,在林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大都忽視了林業種植相關副產品的經濟價值,而是將林業經濟的發展重點放在了對森林木材的加工使用上,譬如對中藥材及菌類的培育,可以和林木培育共同進行,從而改變林業經濟發展結構單一的模式,最大程度地增加林業經濟效益[1-2]。

2.3林業經濟發展的相關制度需要健全

現階段,國家在林業政策上,鼓勵全民參加植樹造林,但由于土地和大部分的林業資源都屬于國家,林業種植者和育苗者始終處于被動的局面,缺乏有力的保障,從而導致思想和競爭意識薄弱,需要有相關優惠政策支持對荒山荒地的承包及開采利用,要有相關制度對責任和義務進行明確的界定,切實保護廣大林業種植和育苗者的切身利益,提高人們對林業種植和培育的積極性,有效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

2.4缺乏林業技術性人才

林業種植存在著條件艱苦、工作單一、周期長等實際問題,真正懂技術會管理的人才都不愿意到種植一線工作,林業相關的工作人員技術知識缺乏,林業經濟的管理團隊實踐經驗不足等,這些都影響到林業經濟的發展。

3促進林業經濟發展的對策

3.1不斷完善林業相關制度

林業的種植,不僅在于產生經濟效益,而且應該注重保護生態環境的均衡發展,所以不管能否真正實現林業種植的經濟價值,都應當有相應的保護制度,在這方面國家相關政策也給予了大力支持。但是現階段我國林業種植中個體經營的比例日趨增加,因此在對廣大林業種植和育苗者進行保護的同時,還應當重視發揮經濟杠桿的作用,要充分利用經濟手段來促進林業的發展。同時,要嚴格控制林木的采伐,尤其是天然林,因為與人工林不一樣,天然林有著獨特的生態環境和群落,一旦遭到破壞將很難恢復,要嚴懲任何非法開采行為。

3.2不斷優化林業產業結構

要依托市場的發展需求對林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轉型,把林業資源優勢轉變成為經濟競爭優勢,從而實現林業經濟產業結構的優化,促進林業經濟發展。林業生產的目的是為了在多種效益方面發展,因此要將林業產業開發與市場經濟發展有機結合,把握好林業產業的發展方向,建立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和節約型發展路線,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選擇好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更好地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從而達到森林資源和土地資源利潤的最大化[3-4]。

3.3不斷創建林業產業環境

一個良好的產業環境,能夠促進資源的深入利用,有效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原料和資金平衡,確保產業鏈健康循環發展。就林業產業來說,要保證從林木資源的開采、加工、深加工到市場需求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得到充實,才能更好地提升整個林業產業的效益。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充分發揮支撐作用,同時也要發揮民間組織的作用,通過社會多方力量搭建起林業產業平臺,真正發掘市場的需求,給林業產業環境傳遞有價值的信息,從而創建良好的林業產業環境。

3.4不斷開發林下產業經濟

通過發展林業復合經營模式,從多種途徑發展林業經濟,更好地對林業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實現林下經濟多元化發展,促進林業經濟效益最大化。同時,要不斷加強對林下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選擇重點區域、重點項目、重點品種對林下種植和培育在資金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這樣可以促進相關林業資源的發展,有利于拉長和平衡林業經濟的產業鏈,更好地提升林業產品的附加值。

4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應該認識到林業經濟在我國經濟中的地位已經逐步顯現,同時在發展林業經濟的過程中要解決的問題和處理的關系也很多。因此,要通過不斷總結林業經濟的發展規律,探索解決途徑,健全政策體系,加大投資力度,培養技術人才,優化產業結構,切實提高林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5參考文獻

[1]于爽.淺談林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對策[J].河北林果研究,2009(4):413-415.

[2]張傳輝,張漢巍.我國林業資源型地區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森林工程,2006(6):60-62.

[3]孫愛斌.我國現行的林業政策對林業經濟發展的障礙分析及對策[J].福建林業科技,2006(1):180-183.

[4]陳新云,陳建成,甄芳潔.林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內涵與分類[J].林業經濟問題,2004(3):149-152.

高校林業經濟論文范文二:林業經濟創新管理與發展趨勢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在林業發展方面也逐漸呈現出了新的趨勢。當前階段要向促使林業管理向更加健康長遠的方向發展,就一定要重視起林業經濟創新管理,建立起全新的管理體制,促使林業經濟能適應于社會。本文主要對林業經濟創新管理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希望為我國的林業經濟穩定提供有益幫助。

關鍵詞:林業經濟;創新管理;發展趨勢;研究

林業經濟對我國的經濟水平整體上升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我國的林業經濟管理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發展中仍然受到一定的問題限制。當前積極的對我國林業經濟創新管理進行研究局有限現實性意義。下面將對林業經濟創新管理和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詳細討論。

一、林業經濟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的林業種植得到了廣泛的重視,林業發展的速度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在經濟方面林業更是展現出了十分巨大的潛力,但在進行實際的管理和發展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限制著林業經濟的健康發展。下面將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

(一)受自身影響。林業的經濟主要依靠自身發展,因此,在當前階段我國的林業經濟,必然會受到林業本身的影響和限制。近年來我國的生態環境受到了工業化的影響,并呈現出了較為嚴重的污染,這對林業的發展勢必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而林業本身難以發展也就會給林業經濟的發展造成限制,當前林業本身的限制問題已經成為了林業經濟發展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二)林業產權問題。林業經濟發展主要是由企業的經營和管理來實現的,因此,林業企業的管理和在林業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當前我國的林業企業在產權方面一直存在問題。眾所周知,林業資源是國家資源,林業企業并沒有相應的所有權,同時林業企業經營過程中所產生的稅需要作為國有財產當中的一部分。其次,林業企業的內部通常都存在著政企不分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嚴重的影響著林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在當前是一個十分明顯的問題,需要及時進行解決。

(三)經營管理問題。林業企業的經營管理對林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導向性作用。當前階段我國的林業企業在進行林業經營管理的過程中仍然采取傳統的管理方式,導致林業經濟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在其管理模式下給林業的發展速度提升造成了不良的影響,這些都是影響林業經濟的重要因素,也是當前比較突出的管理問題。

二、林業經濟創新管理

(一)加強生態保護。要想促使我國的林業經濟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首先應重視起生態環境的保護。對此,應盡快地完善我國環境保護法,以此來保證林業經濟的管理中能受到法律的支持。同時,應對環境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檢測,促使林業資源能始終受到保護和管理。

(二)優化經濟產業。當前階段我國的林業經濟發展中,對林業資源的深加工將是促進林業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方向和重要的支撐點。但要想促使我國的林業經濟發展中逐步向深加工發展,就需要在專業技術上進行不斷的提升和強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將是促使林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對此還需要林業企業積極的與政府合作,傳統觀政府的調控來實現技術上的提升和能力上的上升。其次應建立起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化發展路線,不僅要促使我國的林業經濟在國內穩步發展,更加需要國際中強化林業經濟,促使其帶動我國的對外貿易,真正的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三)積極轉變管理方式。我國傳統的林業管理中主要以粗放型為主,而在現代社會中這種模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向集約化方向個發展。對此,應在林業管理當中建立起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發展原則,并在此基礎上逐步的提升生態環境發展目標。

(四)重視人力資源的管理。林業經濟的發展中,應重視起人力資源管理。對此,應積極的打破傳統的管理模式,廣泛的從社會中招攬人才,來作為林業經濟發展中的主力。同時應將人力資源的管理理論和知識積極的轉換成為現實性的實踐能力,在長時間的應用中促使自我得到提升,也幫助林業經濟管理結構得到優化。

三、林業經濟發展趨勢

林業經濟要想得到穩定健康的發展,一定要認識到未來林業發展的趨勢。我國的林業經濟發展首先一定要與世界林業之間持平衡一致的狀態。當前階段我國的林業經濟已經逐漸的向戰略方向進行轉換,人工林數量在不斷的增加,同時生態環境也逐漸的受到重視,并成為了社會各界所關注的重點內容。其次,未來發展中我國的林業經濟需要向全面性和科學性方向發展,在管理上做到真正的全面化才能促使林業經濟在我國經濟中起到重要作用。林業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階段我國的林業經濟發展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限制著經濟的發展。面對這些問題,林業企業和政府應積極的聯系在一起,制定全面化的管理措施,并創新管理模式,促使林業經濟能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這將對未來我國的社會發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祝燕紅,繆衛根,金久宏.杭州市蕭山區現代生態林業經濟示范區建設構想[J].華東森林經理,2015(04)

篇4

摘要:基于可持續發展視角,大力推廣循環經濟是今后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所在。加強企業環境成本控制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途徑之一。文章從循環經濟與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涵義入手,分析了循環經濟下實施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當前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循環經濟下加強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循環經濟;環境成本控制;問題;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資源與環境的壓力日益加大,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為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國家已經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實現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循環經濟下,必須讓企業主動承擔起環境保護的職責,而實施環境成本控制是重要途徑之一。

一、循環經濟與企業環境成本控制概述

1.循環經濟。循環經濟是一種基于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人類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發展模式深刻反思的結果,是人類探求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引導人們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循環經濟改變了傳統經濟發展中末端治理的思想和忽視生態環境的現狀,強調經濟與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從根本上緩解了長期以來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尖銳矛盾。2.環境成本控制。由于視角、標準不同,國內外對環境成本的概念、內容等方面的認識還存在差異。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環境成本又稱為環境降級成本,既包含為保護環境而實際已支付的價值,又包含環境污染損失的價值和為保護環境應支付的價值。環境成本要求企業不僅僅要補償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消耗,而且要充分補償對資源環境的消耗與破壞。環境成本控制則是指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企業對生產經營各階段發生的環境成本進行合理控制,以達到環保法規的要求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共贏。

二、循環經濟下企業實施環境成本

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必要性。西方發達國家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開始將環境成本控制視作贏得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隨著我國環境問題的日益加劇和各項環境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加強環境保護、合理利用資源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企業過去無償使用環境并將環境成本轉嫁給社會的做法將徹底被終結,企業終將為自己的不良行為付出相應的代價,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將更多地體現為對環境資源的最優利用和有效保護。實施環境成本控制,將促使企業積極進行產品生態設計,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提高廢棄物循環利用的可能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運用各種節能技術和措施,不斷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從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加強環境成本控制,可使企業在追逐自身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多考慮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2.可行性。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對資源環境的認識已發生了質的改變,從循環經濟的提出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兩型社會的構建,從上市公司被要求披露環境信息到各地生態工業園、循環城市的建設,大量理論和實踐的探索為成本控制在循環經濟中的實施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外,隨著環境會計和成本控制理論及實務的不斷發展,企業實施環境成本控制也將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循環經濟下企業環境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

1.企業環境成本控制意愿不強。

由于我國在污染治理方面一直沿用誰污染、誰治理的思路,導致多數企業采用的都是基于末端治理的環境成本控制,這是一種被動的事后控制。而且,由于缺乏獨立的環境成本控制考核指標對企業進行考核,再受到專業技術水平、短期利益驅使等因素的制約,多數企業并沒有認真地考慮環境治理問題,很少采取積極措施來降低對環境的損害,更沒有考慮通過發展循環經濟來實現資源的循環與高效利用,甚至把環境成本轉嫁給政府和社會公眾,企業環境成本控制意愿不強。

2.環境成本控制范圍狹窄,僅限于內部環境成本。

環境成本按照其發生的空間范圍以及企業是否承擔相關費用為標準,可分為內部環境成本和外部環境成本。內部環境成本主要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環境成本。外部環境成本主要是企業對外部環境造成污染所產生的成本。目前,迫于環保法規的壓力和實際操作的困難,大多數企業只考慮內部環境成本,而忽視外部環境成本,使得企業成本費用沒有得以完整體現。隨著國家環保法規的不斷完善和企業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以及環境會計核算體系的健全,外部環境成本最終都要內化到企業的成本費用中去。

3.環境成本核算體系不健全。

由于目前環境會計在理論上還不夠成熟,我國也沒有專門的環境會計準則及制度出臺,關于環境成本的核算存在許多困難。在實踐中,很多企業對環境收入、支出的核算并沒有單獨入賬,而是將其隱藏在其他成本費用中。例如:將排污費、綠化費等環境成本費用反映在管理費用或營業外支出賬戶中;對違反環境法規而繳納的罰款和責令停業的損失作為營業外支出處理等等,使得環境成本信息的重要性、明晰性不能得以體現,從而不便于進行環境成本控制。

4.環境成本控制方式和方法落后。

目前,企業更多地是依據國家有關環保法律法規來管理環境問題,主要采取事后控制的方式。在這種方式下,企業進行環境成本控制的動機是應對政府環境管制,控制措施通常是在問題出現后被動采取的,這不僅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投資損失和運營成本,而且增加了企業環境恢復成本和資源再生成本,嚴重影響了環境成本控制的效果。就環境成本控制方法而言,目前主要有作業成本法、完全成本法、產品生命周期法等,這些方法基本上都是將原有的成本控制方法在環境成本控制中加以應用,其適用性還有待考究,也缺乏創新性。

5.環境成本控制主體缺失。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成本控制是企業內部財務人員、管理人員的職責,應由企業領導和財務部門負責,而職工只是產品的生產者,與成本控制沒有什么關系,導致員工成本控制意識淡漠,浪費現象嚴重。成本控制失去如此龐大的管理群體,自然難以真正取得成效。其實,環境成本控制的主體并不只是企業,而應是包括政府、企業及社會公眾在內的多元化的控制主體,應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人人參與才能真正取得控制成效。

6.缺乏獨立的環境成本控制考核體系。

目前,我國關于環境成本控制的考核指標體系尚未建立,在企業業績評價中也沒有包括環境績效評價,環境成本控制的好壞并不會影響企業的業績評價,環境負面信息也未達到影響企業形象,甚至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程度。沒有嚴格的考核制度,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只會越來越差,經營者很難真正關心環境問題,不會主動從環境保護角度去考慮企業未來發展,導致環境成本控制效率不高。

7.環境信息披露不完整且缺乏可比性。

環境信息的披露目前主要依靠企業的自愿,大部分企業只對環境信息的一項或幾項內容進行披露,導致信息披露內容不全。而且,已披露的信息大多也只報喜不報憂,多數強調企業在環境保護中發揮的積極作用,而對企業有負面影響的信息卻很少披露。另外,不同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與否、披露多少、披露方式等均不同,使得環境信息在行業間缺乏可比性。

四、循環經濟下加強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對策

1.增強企業環保意識,變消極被動控制為積極主動控制。

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社會公眾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環境法律法規日益嚴格以及環境會計不斷發展,人們會意識到以犧牲資源與環境來換取經濟利益的做法危害巨大,社會對企業的評價將更多地關注產品是否綠色,生產經營是否環保等問題。在這種狀況下,企業為了提高環境業績和財務業績、爭取良好的社會形象、增強企業競爭力,必然關注環境問題,對待環境成本控制的態度將由現在的消極被動轉變為積極主動。

2.擴大環境成本控制范圍,推進外部環境成本內部化。

從時空范圍上,拓展環境成本控制的內容。時間上,依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向上追溯至原材料采購,向下延伸至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及其處置;空間上,既包括內部環境成本,又包括外部環境成本,不斷加強對外部環境成本的核算與計量研究,將外部環境成本逐步內部化到企業的產品成本中。企業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并致力于環境與發展的良性循環,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

3.完善環境成本控制體系。

改變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樹立源頭控制的理念,建立超前環境成本控制系統,將對環境成本的控制擴展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事前側重產品工藝生態設計,事中側重清潔生產,事后則主要體現為廢棄物的回收與循環利用。環境成本控制的目的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為謀求利潤最大化而降低產品成本,而是以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指導,謀求企業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實現企業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的共贏。

4.改進環境成本控制方式與方法。

以環境保護為立足點,從生態效率角度對環境成本進行控制,控制范圍從新產品設計開發到廢棄物再循環利用,包括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控制的重心由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轉變。具體方法上,積極探索更加適合環境成本控制的方法,例如可以將作業成本法與生命周期法有機結合,在運用生命周期法確認企業環境成本的基礎上,運用作業成本法進行環境成本的分配等。

5.明確環境成本控制主體。

一方面,形成包括政府、企業、社會公眾在內的多方參與的控制主體,加強政府的指導監督作用,加大處罰力度,對污染不治理或治理不力的企業處以巨額罰款或被市場所淘汰,提倡綠色消費,使環境保護成為企業生產經營中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問題。同時,積極制定財政、稅收與金融等優惠政策,引導企業主動加強環境成本控制。另一方面,在企業內部充分調動每個部門、每個員工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人人參與環境成本控制工作。

6.建立企業環境成本控制評價機制。

建立一套高效的環境成本控制評價機制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評價指標的設置尤為關鍵。借助評價機制可以發現環境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繼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改進,從而提高環境成本控制的效率。7.建立健全環境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環保法規,提高企業和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為加強環境成本控制及其監管提供法律保障。制定環境會計準則、指南、制度等有關法規,為企業全面核算環境成本、充分披露環境成本信息、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環境成本控制提供依據。

8.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加強產業政策導向,促進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向有利于環境綠色化的方向發展,加大產業轉型、技術創新企業的環保資金投入力度,引導企業改進生產技術,加強資源的循環使用效率和廢棄資源的再回收,推行清潔生產,完善節能減排制度,開展循環經濟技術創新,建立循環經濟體系。總之,企業環境成本控制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綜合性工作,應從多方入手,積極響應并制定相關政策,建立可靠的保障機制,構建循環經濟體系,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銀華.基于問卷調查的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現狀研究[J].會計之友,2013(2)

[2]張美姜,侯文哲.煤炭企業環境成本控制問題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5(5)

[3]王曉燕.試論循環經濟視角下的企業環境成本控制[J].現代財經,2009(2)

循環經濟論文范文二:再生銅冶煉企業循環經濟評價

由于我國銅冶煉資源保障程度偏低,廢銅、再生銅等資源的回收與利用能提高銅資源利用率,這對我國銅冶煉企業及國民經濟發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從再生銅冶煉企業實施循環經濟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入手,結合再生銅冶煉企業資源的加工生產,結合輸入、生產消耗與循環、輸出三個環節建立了循環經濟評價指標,并提出利用層次分析評價方法評價循環經濟發展程度。實踐結果表明,這一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能較為全面、客觀的反映再生銅冶煉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利于促進再生銅冶煉行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再生銅冶煉企業;循環經濟;評價指標;層次分析評價方法;現狀

循環經濟是以生態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生態經濟,是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循環過程,強調產品的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和廢次物高效回收。同傳統經濟的資源-產品-污染排放單流向的線性經濟有著本質區別,能從根本上消除發展與環境之間的尖銳沖突。目前,我國銅冶煉可利用的資源比較有限,為保證精銅冶煉,再生銅冶煉企業必須做好廢銅、再生銅等資源的回收與利用工作,實施循環經濟,這是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再生銅冶煉企業循環經濟剛剛起步,很多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需要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予以支持,以便客觀而全面的反映再生銅冶煉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因此,進行再生銅冶煉企業循環經濟評價研究是重要的,現實意義巨大。

1再生銅冶煉企業實施循環經濟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經過幾十年發展,再生銅冶煉實現了長足發展,為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但是,隨著發展與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的能源消耗大、資源利用率低、工業污染嚴重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已經難以適應可持續發展需求,這些問題成為制約再生銅冶煉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傳統經濟模式已經走到盡頭。加之,國內銅價低于國際銅價,再生銅冶煉加工利潤薄弱,使國內再生銅冶煉企業發展嚴重受限。在這種情況下,再生銅冶煉企業實施循環經濟是一種必然選擇。對于再生銅冶煉企業來說,實施循環經濟可以優化資源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節約型方向轉變,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2再生銅冶煉企業經濟循環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2.1循環經濟基本框架

在銅礦資源有限及加工費用持續低迷的當下,某再生銅企業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高核心競爭力,引入循環經濟理念,通過清潔生產、污染防治、環境質量一體化管理及廢棄物循環利用等方式初步形成了循環經濟的基本框架,如圖1所示。當然,實際上各再生銅冶煉企業循環經濟模式各不相同,但都遵循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三個原則,基本圍繞這三個原則來建設循環經濟及其相關的技術措施。在循環經濟下,某再生銅企業實行清潔生產,采用動力波洗滌、閃速熔煉、雙轉雙吸、噴氮還原等技術工藝,選用清潔的原料,而且,注重污染防治與環境質量管理工作,制定污水、廢渣等處理方案與環境管理方案,有效提高了資源利用率,降低了環境污染,對自身發展及國民經濟、環境等都產生了積極效應。

2.2建立評價指標體系

可以看出,某再生銅企業循環經濟主要包括清潔生產、污染防治、環境質量一體化管理、廢棄物循環利用四個基本環節,這其實是從資源輸入到資源生產消耗與循環利用,再到資源輸出的一個流程,是再生銅加工生產過程中資源利用情況的真實體現。為有效評價某再生銅企業的循環經濟發展水平,可以基于這樣的一個資源利用過程建立循環經濟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因此,下面按照可比性、可量化、可行性、科學性、系統性、政策相關性等原則,結合資源輸入、資源生產消耗與循環、資源輸出三個環節提出了循環經濟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及具體的評價指標?;谝陨戏治雠c考慮,再生銅冶煉企業循環經濟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括三個層次,分別是目標層(一級指標)、準則層(二級指標)、指標層(三級指標)。目標層:再生銅冶煉企業循環經濟綜合發展水平;準則層:資源輸入指標、資源生產消耗與循環指標、資源輸出指標;指標層:是資源輸入、資源生產消耗與循環、資源輸出各環節的具體評價指標。在資源輸入上,評價指標具體有資本保值增值率、銷售增長率、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單位產值新水消耗、單位產值能耗、單位產值能耗、綜合利用效益、綜合利用產品產值、總利潤、廢焦粉回用效益。在資源生產消耗與循環上,評價指標具體有能源利用率、能源利用效率、污水處理率、再生銅冶煉回收率、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率、廢渣綜合利用率、綜合利用率、廢焦粉回用量。在資源輸出上,評價指標具體有廢渣排放量、廢水排放量、廢氣排放量、外部損害價值。

2.3評價指標體系建立方法

循環經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想要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其評價指標的建立與篩選都要講究科學的方法,避免過于龐雜,又不可過少而遺漏重要內容,講究總體最優或滿意。為了做到這一點,建立并確定評價指標時,應按照以下流程進行操作。在整個評價指標建立過程中,理論分析、專家咨詢、主成分分析、獨立性分析是尤為關鍵的環節。通過理論分析,對再生銅冶煉企業循環經濟特征、基本要素、主要問題進行科學的綜合分析,確定能體現企業循環經濟發展程度的一般評級指標;通過專家咨詢進一步完善評價指標,確定具體的評價指標;主成分分析是評價指標完善與最終確立的重要環節,通過這一環節可以明確與再生銅冶煉企業循環經濟密切相關的目標,確定主成分指標,如上文提及的準則層中的二次評價指標;通過獨立性分析,可以避免評價指標之間出現信息、內涵等方面的重疊,使每一個評價指標都具有獨立的意義。按照所示建立評價指標體系,這一指標必須應具備完備性、針對性、主成分性等特點,應客觀而全面的反映再生銅冶煉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循環經濟下各個方面的變化情況,這樣才能根據評價指標去科學、正確、客觀的評價循環經濟。

3再生銅冶煉企業循環經濟的評價實例

3.1原始數據處理

對某再生銅冶煉企業循環經濟進行評價前,要利用模糊隸屬度函數方法對各個評價指標原始數據進行處理,得到各個指標的模糊隸屬度值,確定各個指標分屬正向指標還是逆向指標。之后,按照公式計算得出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指數、企業循環經濟發展系數、企業循環經濟發展協調系數。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指數(Z)由資源輸入、資源生產消耗與循環、資源輸出的指數計算公式得來,具體的計算公式如公式(1)所示。Zki=nj=1WijLXij(1)企業循環經濟發展系數(C),由公式(2)計算得來。企業循環經濟發展系數,是用來反映企業在評價期內循環經濟發展的總體能力和水平的數據,是評價再生銅冶煉企業循環經濟發展狀況的一個不可獲取的數據。計算出來的發展系數應在0~1之間,當在00.5時,表示循環程度弱;當在0.50.8時,表示循環程度一般;當在0.81.0時,表示循環程度強。Cki=3k=1WkZki(2)企業循環經濟發展協調系數(H),由計算公式(3)得來。企業循環經濟發展協調系數,是用來反映經濟、資源、能源、環境和循環經濟發展潛力五個子系統協調發展程度的系數。計算出來的協調系數應在0-1之間,當在00.5之間,表示協調程度弱,當在0.50.8之間,表示協調程度一般;當在0.81.0時之間,表示協調程度高。

3.2評價指數計算與結果分析

根據以上三個公式,收集某再生銅冶煉企業2013年間業務數據,從中提取出公式計算需要的相關數據,然后代入公式中計算,得到需要的循環經濟發展指數、循環經濟發展系數和循環經濟發展協調系數。然后,再結合計算出來的具體數據,參照國家相關標準及以上分析,對企業循環經濟綜合發展水平進行評價。計算結果分析:2013年,某再生銅冶煉企業循環經濟發展系數C是0.53256,根據前文分析,說明2013年某再生銅企業循環經濟處于一般循環狀態;循環經濟發展協調系數H是0.71932,說明2013年某再生銅企業循環經濟處于強協調狀態;資源輸入指數是0.45721,資源生產消耗與利用指數是0.71253,資源輸出指數是0.81342。從資源輸入指數可以知道,某再生銅冶煉企業在2013年間的資源輸入的評價得分偏低,間接的能夠看出該再生銅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偏低,特別是采用的清潔生產技術手段不夠理想,存在一些資源浪費、能能消耗大等情況,應加快先進生產技術的應用與研發,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能源利用率,有效的把生產力、生產資源轉化成為經濟效益增長的驅動力,更好的施行循環經濟。此外,企業循環經濟處于一般循環狀態也表示出資源回收與利用水平不高,所以這一環節有待進一步完善與提高。要想提高資源利用水平,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做到低耗能、高產出,唯有加大經濟投入與科學技術研發,不間斷的提高生產技術,應用最先進的技術、工藝才能降低資源與能源的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為企業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從以上結果分析可以得到:某再生銅企業的循環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尤其是綠色生產與環境治理方面缺乏先進的技術和工藝。由于沒有采用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環境治理技術,造成資源利用水平和環境治理能力偏低,根本滿足不了可持續發展需求。為改善這樣不利的現狀,提高某再生銅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可以采取一些手段:①加強生產設備等方面技術研發;②增加資金投入,夯實科研的經濟基礎,使各項研發工作有序開展;③不斷完善循環經濟評價指標與方法,使評價指標更細化,評價結果更全面,為循環經濟模式的調整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循環經濟是再生銅冶煉企業在可持續發展環境下的必然選擇,也是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再生銅冶煉企業要想適應當前的經濟環境,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必須引入循環經濟理念,采用清潔生產工藝、注重污染治理與廢棄物回收利用,走節約型、精益化的發展之路。同時,還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客觀而全面反映企業循環經濟發展程度,找出其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并加以調整,以促進循環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最終提高企業發展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曉紅,傅滔濤,曹裕.企業循環經濟評價體系以某大型冶煉企業為例[J].科研管理,2012,01:47~55.

[2]黃江波,顧湛琪,韋韓,羅棟源,張靜.廣西有色金屬冶煉行業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評價方法研究[J].大眾科技,2014,05:203~205.

[3]周俊.廢再生銅冶煉工藝及發展趨勢[J].中國有色冶金,2010,04:20~26.[4]趙允良.鉛鋅冶煉業循環經濟的資源價值流分析研究[D].中南大學,2012.

[5]李曉霞.中低品位廢再生銅冶煉工藝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有色冶金,2015,02:26~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汀县| 杭锦后旗| 太和县| 平乡县| 阳朔县| 通化市| 紫金县| 托里县| 沂水县| 莎车县| 太仆寺旗| 乐清市| 商丘市| 托克逊县| 潮州市| 儋州市| 拉孜县| 黎城县| 宝山区| 信丰县| 新安县| 北海市| 平乐县| 阿瓦提县| 廊坊市| 盘山县| 宁海县| 徐汇区| 英超| 南开区| 邢台市| 吴桥县| 合水县| 白水县| 会东县| 江北区| 富顺县| 城口县| 柘荣县| 抚远县| 宝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