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電子類專業論文模板(10篇)

時間:2023-03-17 18:12:0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電子類專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電子類專業論文

篇1

二、建設和改革的指導思想

1.課程體系突出“綜合化、應用性”人才培養目標結合民辦普通高校的辦學實際,強調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工程實踐、運用現代化技術等方面得到全面鍛煉,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用綜合與整體性眼光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塑造具有高素質的“應用型、創新型”專門人才。

2.科學的、立體的專業基礎課程體系建設要讓專業基礎課程體系的建設改革取得成效,必須是系統和科學的。一方面對課程理論內容進行優化整合,與時俱進,做好教材建設;其次,結合計算機仿真軟件輔助教學,改善教學手段;另外,加強實踐環節在教學中的地位,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實驗,補充設計性實驗。在課程體系建設中,以“掌握原理”為準則,貫穿“加強實踐、提高興趣、培養技能、積極創新”的理念。

3.注重專業基礎課程間的內在聯系體系內課程建設應盡量減少課程群中課程間的人為隔斷,從課程體系的角度對授課內容進行整合;考慮課程之間的相互銜接,理順課程間的相互關系,制定統一的教學大綱和實踐計劃表。

三、建設和改革的主要內容

1.課堂教學與工程應用的有機結合根據電子信息類四門專業基礎課程的特點,結合三本院校生源的實際情況,突出“綜合化、應用性”,將Matlab與《電路分析》和《信號與系統》;Multisim與《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在理論課的教學中引入Matlab軟件輔助分析電路問題讓理論教學變得直觀、易懂,是化解教學窘境的有效手段。通過Multisim仿真軟件來繪制電路,觀察電路的工作過程,讓學生一看就懂,一聽就會,突出重點的同時又解析了難點。利用仿真軟件進行輔助教學,即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門檻,又提高了其學習興趣,對理論課程教學效果的改善是顯而易見的。同時,對于應用性本科院校,將仿真軟件引入課堂教學,還有更長遠的意義。通過軟件仿真,學生不僅對知識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應用更熟練,并進一步加強了理論聯系實際的運用能力,縮短了傳統課程與相關實用技術和科學技術發展前沿的距離;對學生的職業發展之路作了很好的鋪墊。

2.優化整合,統一部署體系內課程建設不能孤立單干、各自為政;應減少課程群中課程間的人為隔斷,從課程體系的角度對授課內容進行整合;考慮課程之間的相互銜接,理順課程間的相互關系,制定統一的教學大綱和實踐計劃表。在教材建設上,削枝強干,注重基本理論和知識性,合理定位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弱化復雜推導和深度計算,突出概念和原理,強調其在實際工程電路中的分析與運用;注重揭示課程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普遍規律,前呼后應,渾然一體,力求構建一個良好的教材體系。在實踐教學環節,注重營造工程環境,加強集中實踐課程建設;以綜合性實驗為載體,實行跨課程的基礎理論應用訓練的和技能訓練。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宏觀把握和深入理解,提升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2

二本項目主要研究內容

(1)調研和分析

國內同類院校網絡營銷教育模式和課程設置,研討針對工科類電子商務專業課程規劃與課程建設方案,制定和完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建立符合我校人才培養模式和特色的網絡營銷課程知識體系,滿足當今網絡營銷發展潮流和社會對工科類電子商務人才需求。隨著電子商務技術、多款電子商務平臺投入使用、網上商城、網上商店、網上直銷、物流技術等飛速發展和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多種網絡營銷策略得以廣泛應用,網絡營銷的教育目標也在不斷變化和調整,從最初以搜索引擎優化、企業網站建設、網絡廣告、郵件列表等應用能力為目標,到新網絡工具(博客、微博、新聞組、討論組、微信等)廣泛應用。銷售前這個階段,網絡銷售工具、方法和手段越來越豐富。網絡營銷課程教學已經成為高等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專業技術和應用環節的重要基石。

(2)探索

由傳統授課向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轉變、課堂集中教學向網絡化教學方式轉化、教師為主向學生為主轉變的多元化教學模式。研究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開創綜合性、設計性和課外實驗項目,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3)研究建立

以網絡課程、師生教學平臺為核心的共享網絡教學平臺,廣泛收集教學案例,不斷豐富教學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拓寬知識面奠定基礎。

(4)探索將知識與能力相結合的考核機制

研究加強課堂、實驗環節的具體措施,建立科學、全面、公平公正的考核方式,改革傳統的考核方法和手段。實現知識掌握和應用能力全面考核,考核更為科學、全面、公平公正。

(5)編寫符合教學需要的配套教材

從培養學生網絡營銷實踐應用能力出發,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將理論與應用相結合,將知識的被動學習轉變為引導式主動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注重理論和應用結合、從實際應用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通過教學實驗,鍛煉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3

2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所涉及的理論、設計及分析方法具有很強的工程應用性和實用性,在學生的整個知識體系中占有相當的比例,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后續課程的學習都十分重要。計算機類專業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學時少,內容多

為了突出專業課程的學習,很多學校的做法是壓縮電路分析課程的學時數,甚至取消了電路分析課程。而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知識多且比較分散,它集高等數學、電磁學、物質結構理論和電路分析等知識于一體,該課程的學時數(含實驗)一般在80學時以下,在如此緊張的時間內要完成該課程的教學工作,不僅老師感到困難,學生也有很吃力。

2.2學生認識不到位

很多學生錯誤地認為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應該是電子、機械類專業學生的專業課程,他們在專業學習中一般都有重視軟件而輕視硬件的傾向,而且,學習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成就感往往不及其他課程來得快和強烈,因此,就造成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剛剛從中學過度到大學的學生,很多還沒有找到適合本課程的學習方法,模擬電子技術主要以原理分析為主,而學生更多地相信精確的數值計算,他們往往認為只有經過嚴格的數學推算得出的結果才是可信的,當實際結果與嚴格的理論演算結果有出入時,他們難免會感到困惑。學生的認識不到位和思維方式上的差異,導致了計算機類專業中該課程的教學效果一直不太理想。

2.3課程教學本身存在問題

計算機專業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完全套用電子、機械類專業的那一套,有些學校甚至完全由機電類專業的老師來教授該門課程。這些教學內容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與計算機類專業存在脫鉤的現象,沒有突出本專業的特色。近些年來,很多高校的計算機類專業的同仁們對本課程進行了一定的改革探索,并總結了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但是,對于不同的學校和不同的學生,這些教學改革舉措應該不盡相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切忌“拿來主義”和生搬硬套。我們也對賀州學院的計算機類專業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做了一些研究和探索工作,實踐表明這些工作有益于提高教學效果。

3教學改革的內容和措施

為了使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更切合計算機類專業的實際,我們做了一定的探索以提高教學效果和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3.1教學內容的甄別與整合

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涉及的內容多且知識面廣,為了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們根據計算機類專業的特點,依據“必用、夠用”的原則甄別和整合課程內容。受學時數的限制,計算機類專業一般無法系統開設電路分析等先導課程,但電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貫穿于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因此,我們把電路分析課程的主干內容整合到模擬電子課程之中。在正式講解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內容之前,我們花4至6個學時重點講解電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應用,主要有KCL、KVL、疊加原理、戴維寧定理、諾頓定理及密勒定理。經過對多部國家級模擬電子技術教材的比較,我們選定康華光教授主編的《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第五版)作為我院計算機類專業的教材。該教材加強了基礎理論,如加強了半導體的物理基礎和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同時也注意吸取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如加強了線性集成電路和數字集成電路(包括中、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原理和應用,新增了電子電路的計算機輔助分析等內容。該教材歷經多次改版以緊跟當代電子技術的發展步伐,但我們不是全部講解教材內容,依據“必用、夠用”的原則甄選講解內容,其他內容留作學生課外閱讀,以開闊視野。經過討論,我們將教材內容整合成半導體器件、放大電路基礎、信號產生與處理三大部分,將直流穩壓電源的內容作為任務驅動式教學內容。

(1)半導體器件部分簡要介紹常用半導體二極管、三極管及場效應管的基本結構等基本知識,重點講解它們的應用及經典電路的分析方法。

(2)放大電路基礎部分重點分析三極管單管共射放大電路,包括靜態工作點的設計及穩定措施、輸入輸出特性、電壓增益計算、輸入輸出電阻等特性,然后介紹集成運算放大器的“虛短”和“虛斷”等基本概念及集成運算放大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等知識。

(3)信號產生與處理部分重點介紹有源濾波電路和正弦波振蕩電路,信號產生與處理部分知識是今后學習接口技術、理解芯片電路設計原理的基礎,所以,不能簡單地將這部分知識從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內容中刪掉。

3.2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我院計算機類專業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一般安排在大二的第一個學期,由于課程內容多、難度大,而且相當多學生的前導課程知識掌握不牢,所以,他們在心理上產生一定的畏懼感,鑒于我院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對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實踐做了一定的探索。

3.2.1理論教學靈活多變

課堂教學方法很多,常見的有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任務驅動發、啟發式教學法等,要生動有趣講解好本課程的內容,往往要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法才能取得預期效果。本文重點介紹啟發式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在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1)啟發式教學法。

課堂教學最忌諱的是老師一言堂,教師必須想辦法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式教學法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激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鋪展由表及里循序漸進地不斷引出問題,啟迪學生去思考、分析問題,直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途徑。比如,在講解KCL時有學生對定律無法理解,教師就可以用水管中水流的特性做類比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然后借用中學電學中關于電流、電荷的知識來引出電荷在導線上不能積聚,從而得出任意時刻流進節點的電流之和必然等于流出節點的電流之和的結論。為了進一步鞏固KCL相關知識,教師應該提出節點的相對概念,即電路中的節點既可以是一個電路分支的交叉點,也可以是任何一部分電路。這樣擴大了節點的概念,學生自然就掌握了KCL的更廣泛的應用。比如在講到NPN和PNP型三極管時,發射極上的箭頭標識的方向不同于集電極和基極上的電流方向,如果將三極管看作是一個節點,那么從宏觀上就很容易得出放大電路中三極管三個極上的電流分配關系:Ie=Ib+Ic。有了宏觀認識以后,再講解三極管電流分配關系的微觀解釋就顯得較為輕松。

(2)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它將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工程實踐性比較強,因此,當學生具備一定模擬電子技術基礎以后,教師就可以在課程的教學中使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比如,當學生學完二極管電路的分析方法以后,學生具備了二極管半波整流的知識,然后給他們布置新的任務:查閱資料,掌握常用全波整流電路的相關知識。很多學生通過網絡和圖書館的資料掌握了橋式整流電路的結構特點和工作效率,在此基礎上,我給他們演示一臺卡式錄音機的故障現象:單獨用干電池供電時,錄音機工作正常;單獨用220伏交流電供電時,錄音機不工作。然后拆開錄音機,讓學生觀察電源部分電路的結構特點,最后給他們布置任務:畫出錄音機電源部分原理圖,分析各部分電路的功能。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可以將教材中直流穩壓電源部分知識的教學徹底轉換為以學生為主體,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2.2理論與實驗教學交叉融合

計算機類專業的學生大多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強,因此,在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中,我們引入了SPICE仿真軟件。有了此類仿真軟件,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在理論教學中可以先用仿真軟件演示有關理論或電路的宏觀外在表現,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學生在用物理器件做實驗前也可以先用仿真軟件做一遍,這樣可以提高實驗效率,降低實驗損耗。有了仿真軟件,課堂上無法及時完成的實驗,學生還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完成。所以,利用仿真軟件可以實現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相互交融,當然,為了強化理論知識,突出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我們在實踐中堅持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必須是同一位老師的做法,這樣,有利于老師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3.3多角化課程考核方式

課程考核是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好的考核機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實踐中,我們以專業知識和技能考核為主,兼顧學生德育和出勤率考查。課程考核項目包括出勤情況(占總分10%)、課堂表現(占總分20%)、平時作業(占總分20%)、期末測評(含理論筆試和技能測試,占總分50%)。按時出勤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遵守紀律的習慣,也是課程教學得以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筆者的做法是全勤記10分,缺席一次扣2分,缺席三次者給予警告,缺席五次取消該門課程考核資格。為鞏固理論知識,適當加重對平時作業的考核是否必要的。筆者的做法是整個學期共布置、批改作業五次,每次4分,根據作業的質量分D、C、B、A四個檔次,每個檔次分別給為1分、2分、3分和4分。另外,為防止相互抄襲,限制作業必須按時完成,不得補交,一旦發現存在抄襲作業的情況,抄襲與被抄襲者雙方本次作業都做零分處理。為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堂表現考核顯得十分重要。筆者的做法是主動回答問題者,正確的一次記2分,錯誤的不扣分;被點名回答問題,正確的計1分,錯誤的不扣分。期末測評包括試卷筆試和技能測試。筆試是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的集中體現,占課程考核40%的比重,專業技能測試是考查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主要手段,占課程考核10%的比重。通過多角化課程考核方式改革,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學期課程的平均出勤率達到98%以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明顯提高,課堂教學秩序良好,氣氛活躍,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篇4

實踐教學是以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項目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為中心理念,通過對實踐性課程進行知識的掌握—基本技能培訓—項目研究和實踐—學科競賽鍛煉—創新精神的培養等階段,促使學生達到知識、技能與素質協調發展的教學活動。美國電子類專業的實踐性課程教學模式具有多元性和廣泛的開放性,其教學計劃中的電子類專業實踐性課程的學時數占總學時數的42%-46%,是美國高等教育的亮點,稱為“多元開放型”教學模式;英國電子類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模式是以國家電子技能職業資格來推動的,形成以電子技能實踐、培訓和考證為特色的“資格推動型”實踐性課程教學模式;加拿大電子類專業實踐性課程教學模式則把對學生自我實踐學習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與專項電子技能作為確定實踐教學模塊或單元的依據,稱為“能力基礎型”實踐課程教學模式。

在國內,電子類專業教學模式主要有這些形式,“211”教學模式:前2年主要是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到第三學年開始,由專業指導教師對電子類專業的學生進行專項電子基本技能訓練,第四學年主要是專業指導教師帶領學生做畢業設計等。“3+1”實踐性課程教學模式:是讓學生有3年的時間進行理論知識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學習和基本的實踐訓練,然后通過最后一年的畢業設計,來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基本上都是按照電子類專業的專業設置、實踐性課程設置體系及管理模式來進行的。因此,獨立學院電子類專業現行的教學模式大多是照搬母體高校的教學模式。但由于獨立學院的學生在生源上一般都是三本,其理論研究能力和自覺學習能力與母體高校的學生有一定差距,何況獨立學院的辦學指導思想和人才培養規格與母體高校是有區別的,所以照搬母體高校的實踐教學模式并不適合獨立學院人才的培養,有必要探尋適合獨立學院自身辦學指導思想的教學模式。

2獨立學院電子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意義

電子類專業是典型的工科專業,所培養學生的就業目標即為電子類產品的研發、技術支持、銷售等與電子技術密不可分的領域,隨著高校的規模化擴招及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對高校畢業生的創新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電子類專業更是首當其沖。電子類專業學生除了要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之外,還要有很高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各個層次的實驗教學,因此,實驗教學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探索實踐教學改革的新途徑,使學生在形式活潑、趣味性強、有意義、有成就感的創新實踐教學活動中掌握并運用原來感覺枯燥的理論和實驗,在創新實踐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學生創新設計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項目實踐、項目開發、項目研究的能力。結合社會需求和學生實際情況,探索并總結適合獨立學院電子類專業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為獨立學院電子類專業人才培養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3獨立學院電子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內容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可將獨立學院電子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分成三個部分,即實驗課程教學、課程教學實習、畢業論文設計和畢業實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堅持基礎理論、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教學相結合,突出專業核心能力和綜合能力培養,強調素質教育的原則,使學生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專業素質

3.1實驗課程教學改革

電子類專業實驗課程教學包括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柱子電子技術、高頻電子線路、微機原理及應用、單片機原理及應用、電子測量技術與儀器等課程的實驗。在實驗中,通過教師演示和學生自己動手,提高學生學習理論課程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學生通過理論聯系實際,鞏固基礎理論知識,學會基本的實驗方法,實驗課程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實驗課程教學要始終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中心,構建驗證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例合理的實驗體系,除了壓縮淘汰陳舊的實驗內容外,還要減少驗證性實驗的比例,提高綜合性實驗和創新性實驗的數量和質量。

3.2課程教學實習

電子類專業的課程教學實習包括焊接技能訓練、萬用表的裝配與使用、計算機安裝和維修、收音機的裝配與調試、彩色電視機電路調測和維修、印刷電路板設計等項目。這一環節一般采用集中學習的形式,在相應課程的理論教學中間或結束后進行,是基礎的實踐教學環節。學院要以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切實推進實踐教學實習課程改革,通過基礎技能的實訓,使學生掌握從事電子產品設計生產所必需的焊接、安裝、調試和檢測等技能。另外,還要加強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掌握與專業相關的應用軟件,并以此為工具,為專業服務,如用計算機分析實驗數據,編寫一些實用程序等。

3.3畢業論文設計和畢業實習

畢業論文設計和畢業實習是綜合專業技能訓練階段,通過這一環節進一步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完成就業前的職業技能綜合訓練,是實踐教學的高級階段,也是學生實踐技能培養中最重要的階段。學院要按照實際工作崗位的任務、職責和能力的原則來確定該學生的實習計劃,教師應對學生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的課題方向、難度和工作量做出評估,主動協調學生與企業的關系,促進畢業設計的順利完成。鼓勵學生在生產實踐中尋找課題,允許他們自由選擇指導老師,自行制訂方案和挑選合作者,包括有關業務聯系、業務洽談、設備選購、人力組織等,使學生具有走向社會、融入社會、處理好方方面面關系的能力,提高學生就業能力。

4獨立學院電子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措施

4.1轉變實踐教學理念

獨立學院管理人員要轉變觀念,進一步重視實踐教學,重視實踐教學人才。實踐教學不能停留在對理論課程重點、難點知識的驗證上,而是要在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獨立運用課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等方面下大工夫。特別是像電子專業這類純工科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直接影響著其畢業后的就業問題,而解決好學生的就業問題,培養出符合國家、社會需要的高層次人才正是教育的本質所在。因此無論是獨立學院管理人員還是普通教師,都要樹立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同等重要,教學和科研同樣重要的理念,都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上。

4.2加強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

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專業技能的基礎平臺。獨立學院要整合有效資源,建好電工電子技術實驗室、通訊實驗室、電子測量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通過合理選擇儀器設備和科學的管理,開出實用的實驗項目,使他們發揮最大的效能。同時,選擇專業對口、有一定規模、迫切需要電子專業技術人員的企事業單位進行合作,建立校內外實習基地。與地方政府共建電子設計公共技術平臺,借助政府的資金和技術,為學生提供培訓和實踐的機會,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實踐教學平臺。

4.3加強學生素質拓展教育

篇5

一、研究的背景

1.基于推進中等職業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2010年,教育部印發了《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2010-2012)》(教職成(2010)13號),對中等職業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推進信息技術與中等職業學校(以下簡稱職校)專業課程、教學方法的整合,加快專業網絡課程及互聯網平臺建設,促進職校專業課教學方式的變革,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形成基于網絡平臺開展專業網絡課程校本開發及應用的案例。

2.基于職校生課內外及終身學習的需要

職校生不僅在課內通過網絡課程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能給學生課外學習或工作后的職業培訓提供資源,滿足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

3.基于職校師生教與學方式改變的需要

網絡課程具有交互的特點,職校教師通過網絡平臺教學,能構建自己的個性化教學方式,采取自主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學習、任務驅動式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又能推動專業課程信息化教學的開展。通過實踐探究,學生可利用網絡課程的資源和平臺,實現自主研究型學習,自主探索專業知識。

二、研究的意義

1.豐富了職校網絡課程開發的理論

在“互聯網+”背景下,職校師生共同參與,開發出操作性強,有實際應用價值,符合自己師生實際需求的網絡課程,探討網絡教學資源輔助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在自主合作、研究性學習中更能夠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這進一步深化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理論的實踐應用,豐富信息化教育資源建設及運用的理論,從而推進了職校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

2.改變了師生傳統的教與學方式

通過師生共同建設的網絡課程,讓學生交互式學習,教學內容豐富,使用操作方便,采取自主合作、問題探究、任務驅動等多種教學方法。這既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又能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改變了傳統的教與學方式。

3.提升了職校教師網絡教學的能力

通過對電子類專業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和應用,一方面提升教師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能力,另一方面,借助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來探索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和途徑,提升教師利用網絡教學的能力和指導學生網絡學習的能力,促進教師個性化的發展。

4.提高了職校生網絡學習的能力

網絡課程具有為師生間進行實時和非實時教學活動提供交流空間的特點。通過網絡課程,學生在課余能進一步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既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求異思維,又能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協作精神。

三、研究目標和內容

1.研究目標

一是探究職校電子類專業網絡課程資源開發的途徑和方法;二是探尋師生共同參與職校專業網絡課程主頁、教學管理系統開發的策略;三是探討職校電子類專業網絡課程教學的方法。

2.研究內容

一是職校電子類專業課網絡課程設計的基本原則、要求和程序探討;二是電子類專業網絡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制作方法、過程探討;三是職校電子類專業網絡課程主頁、教學平臺和教務管理系統開發的過程及途徑探討;四是職校電子類專業網絡課程教學的方法探討及教學反饋分析。

四、取得的成果

1.形成了一份調研報告

針對當時中等職校專業課程網絡資源建設、網絡課程開發和應用情況,課題組在本區兩所職校的專業課教師中做了一次調研,其結果如下。一是有價值的信息化資源缺乏,與教師對資源的需求存在著矛盾:一方面專業課程有價值的信息化教學資源較為缺乏,另一方面專業課教師對信息化資源的需求較為迫切。二是部分專業課教師對信息化資源建設的意義認識不足。三是專業課教師在教學中對現有信息化資源的利用率不高。四是課堂上運用信息化資源及多媒體手段能提高教學效果。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課題組提出了四點對策及建議。一是加強專業課教師對網絡資源建設與應用重要性的認識,二是多渠道地建設專業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庫,三是加快校園專業課程網絡平臺建設,四是積極探索專業網絡課程的教學模式。

2.形成了中職電子類專業網絡課程開發的案例

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教學設計基本理論為指導,探討了中等職校電子類專業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思路及流程。并以電工基礎課程為例,詳細列舉了基于Moodle平臺開發電子類專業網絡課程的全過程,開發了“中職電子專業網絡課程”網站,為其他專業課程網絡課程開發提供了案例。

3.探討了中職電子類專業網絡課程教學模式

基于Moodle平臺,探討中等職校電子類專業網絡課程教學實施的流程,總結了網絡課程教學的四個模式。五年來,電子專業課堂教學生態明顯優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大為提高,班級學生形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借助網絡學習成為教學常態;學生技能水平明顯提高,中級工合格率達97%,電子專業學生在各級技能比賽中獲獎200余人次。

4.教學教研成果不斷涌現

課題組成員先后發表12篇課題論文,獲獎8篇。建設了專業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庫和網絡課程專用網站。6項子課題得到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的立項,4項已經結題。12人次在省、市“兩課”、優質課及信息化大賽中獲獎。

五、創新之處

1.開發的專業網絡課程具有較好的教學-l生

按照教育部規劃的中職電子類專業課程,師生共同參與,注重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開發出操作性強,有實際應用價值,符合自己師生實際需求的資源,形成了教與學的專業網絡課程,形成校本開發及應用的案例。

2.形成一批優秀的專業網絡課程教學課例

探討了中等職校專業課網絡課程運用的途徑與方法,形成一批職校優秀的專業網絡課程教學課例。

六、小結

1.專業網絡課程的開發與應用,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興趣

開發的電子類專業網絡課程資源,切合教學實際,及時可信,可用于多層次探究,可操作處理,且具有多媒體超文本的友好交互功能,模擬仿真、遠程共享的優勢,通過師生間實時和非實時教學活動,能激發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創造的方式來尋找和處理信息,促進師生、生生間的交流,能實現真正意義的自主探究學習及專題研究。

2.專業網絡課程的開發與應用,促進教師教科研方式的變革

篇6

作者簡介:王小妮(1977-),女,山東威海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理學院,講師。(北京 10019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1年北京市教委科技發展計劃面上項目(項目編號:KM201110772018)、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學改革立項項目(項目編號:2012JGYB62)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3-0125-02

電子信息類專業英語是面向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電子信息專業、微電子專業、通信專業等電子類專業開設的專業必修課程。電子信息類專業英語主要包括計算機、嵌入式、可編程器件、傳感器、數字信號處理、集成電路等方面的內容。該課程研究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掌握一定專業英語詞匯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本專業簡單的英文技術資料的能力,進一步加強對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提高其專業素質,增強其實際工作的能力。[1]

電子信息類專業畢業生多從事電子制造業、通訊行業等,除應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外,對其專業英語水平也有較高的要求。目前電子信息類專業英語教學的研究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雖然專業英語教學也在不斷完善和發展中,但現狀并不令人滿意,還存在較多的問題需要解決。教材的選擇對于課程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每個學校對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培養計劃都不同、教材的側重點都不一樣。由于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現有的教材內容常常嚴重滯后于現實發展,與實際嚴重脫節。如何能讓學生對專業英語感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也是在講授專業英語課程中面臨的重大問題。專業英語教學屬于語言教學范疇,與專業知識教學在方法和手段上都有較大的差異。而當前專業英語教學通常還是采用傳統口頭講授和黑板板書相結合的授課方式,教學內容也主要集中在詞匯的學習和文章的翻譯方面,對口語表達和聽力沒有太多的要求。這使得原本就晦澀難懂的專業英語變得越發的枯燥乏味,課堂氣氛沉悶,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一、專業英語教學內容的改進

在設計專業英語課程內容方面,要強調專業課程基礎性和新技術應用。選擇與本專業相關的有典型代表性的經典英語文章作為閱讀材料。專業英語的上課內容除了包括一般科技文章的語法結構與表達方式的講解外,還要對專業詞匯及專業術語結合本專業設計內容展開講解,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主干課程為:“計算機組成原理與接口”、“操作系統”、“C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通訊電路”、“通訊原理”、“嵌入式系統及其應用”、“可編程器件及應用”、“傳感器技術”、“數字集成電路設計”、“IC芯片設計”等。結合這些課程的特點,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專業英語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分若干專題,每一專題涉及一個知識點及相關技術,這樣既不失內容的系統性又具有先進性和趣味性。

1.計算機類英語

計算機行業是當今發展最迅速的行業之一,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中有大量計算機方面的課程,學生也需要具有計算機方面的知識來進行軟硬件系統設計。新的理論和技術層出不窮,計算機行業在我國的發展相對滯后,國外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都是用英文發表的,需要汲取最新研究成果的計算機專業技術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專業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以便能夠與國外的先進研究成果進行學習和交流。[2]

計算機類英語設計課程時可以包括以下話題:Computer System Overview、Computer System Organization、Programming and Languages、Operating Systems、Computer Network、Network Security。

在學習過程中增加計算機制作方面英語視頻介紹等內容,以幫助學生適應熟悉專業術語及鍛煉自主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2.微電子類英語

以集成電路設計、制造與應用為代表的微電子學是現展最迅速的高科技應用性學科之一,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中微電子學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掌握集成電路、微電子系統的設計、制造工藝和設計軟件系統,能在微電子及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工程技術及技術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微電子類英語設計課程時可以包括以下話題:DSP Engineers Move Toward Standardized Software Development、Embedded Systems Programming Using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s、FPGA Basics、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s、System-on-a-Chip Designs Reuse Solutions、Semiconductor Device、Integrated Circuits。

在學習過程中增加芯片資料數據手冊等內容,以幫助學生適應熟悉專業術語及鍛煉自主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3.通訊類英語

通訊行業主要是在掌握通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運用各種工程方法對通信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處理。通過該專業的學習,可以掌握電話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等各種通信系統的原理,研究提高信息傳送速度的技術,根據實際需要設計新的通信系統,開發可迅速準確地傳送各種信息的通信工具等。

通訊類英語設計課程時可以包括以下話題:Digital Signals and Systems、Frequency Domain Representation of Signals and Systems、Expert System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Virtual Reality、General Network Topologies、Data Communications、Overview of the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4.新技術英語

新技術英語設計課程時可以包括以下話題:Introduction to Cloud Computing、The internet of Things、Top-down SoC Design Methodology、Moor’s law:the Future of Simicroelectronics。

在學習過程中增加能反映專業技術發展動態的云計算、物聯網等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及時獲悉最新的專業技術。[3]

二、專業英語教學模式的探索

1.校內教材編寫

根據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主干課程,研究國內外最新領域的研究動態,將理論基礎與實際相結合,編寫出適合本專業的現代的專業英語教材。

2.多媒體課件制作

在課件中加入大量動畫內容,形象展示所講授內容,給學生直觀的感受,加深印象。用英語錄制實驗現場,讓學生通過一個個專業詞匯的介紹,更直接、更容易理解專業詞匯的意思及英文表達方式。[4]

3.編制紀錄片

一方面可以向學生展現專業領域最新的技術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聽力。關于電腦的紀錄片,紀錄了整臺電腦組裝過程,并配備了英文講解,如關于硬盤的英文閱讀:Computer’s hard drive disk saves information transmitted to it for a long time. The reading head reads the information. It is extremely precise. The space between the reading head and the hard disk is as thin as a hair. The hard disk is installed in its position within the computer。學生根據視頻演示和英文講解能夠理解該段英語的意思:計算機硬盤用來長期存儲傳輸進來的信息,磁頭負責讀取信息,它極其精確;磁頭與硬盤之間的間距如頭發般細微;將硬盤裝入電腦相應位置。關于微處理器的英文閱讀:A microprocessor is the brain inside the computer. It made up of microchip,on an electronic card. Preparing the chip to be installed on the card is a delicate and precise operation。學生根據視頻演示和英文講解能夠理解該段英語的意思:微處理器被譽為計算機的大腦,由安裝在電路板上的芯片組成;而將這些芯片安裝在電路板上,需經細致而精確的操作過程。還有關于CCD半導體、計算機電路板、太陽能電池板、鋰電池、電腦游戲、薄膜開關、掌上電腦、陰極射線管、麥克風、攝像機等制作過程。

4.教學方式的研究

在完成基本課程的講授之后,每次可以選擇某個主題,讓學生參與討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個人的見解,并在講課過程中穿插向學生介紹科技英語的特點、數學公式的讀法、科技英語專業詞匯、常用英漢互譯技巧、被動語態的翻譯技巧、復雜定語的翻譯技巧、英語長句的翻譯技巧、學術論文的英文寫作、科技論文標題的寫法、英文摘要的寫作技巧、求職英文簡歷撰寫方法等知識。數學公式的讀法如下:

xA:x belongs to A / x is an element(or a member) of A

xA:x does not belong to A / x is not an element(or a member) of A

AB:A is contained in B / A is a subset of B

AB:A contains B / B is a subset of A

AB:A cap B / A meet B/ A intersection B

AB:A cup B/ A join B / A union B

A×B:A cross B / the Cartesian product of A and B

x>y:x is more than y

x≥y:x is more than or equal to y

x

x≤y:x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y

5.考核方式的研究

一般課程的考核分為卷面考試、論文、報告等形式。對于專業英語課程,將研究一種既能督促學生學習,又能綜合體現學生學習效果的好方法。

三、專業英語教學效果

第一,解決好專業英語課程與對應專業課程結合問題。專業英語是對專業課程理解的進一步升華,所以選擇好的選題是重中之重。選題內容不能拋開實際專業課程內容,對專業課內容進行補充,讓學生能通過專業英語既鞏固專業課的學習,了解專業詞匯的表達方式,又能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開闊眼界。

第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專業英語自學能力、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適當增加學生的課下學習以及通過網絡完成的作業,讓學生多看一些該領域專家的英文講座和英文文獻,突出學生的能力建設、知識探究和人格養成。

第三,通過多位教師編寫、制作專業英語不同專業領域的英文教材及英文課件內容,充分發揮每位教師優勢,使新技術能貫穿在教學中;與學生實踐相結合,對學生畢業找工作和再學習有很大幫助。

四、結束語

通過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專業英語課程教學設計,設計出了適合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實際情況的專業英語課程。通過采取各類教學手段,不同教師來編寫和制作自己熟悉領域的英文教材、英文多媒體課件、英文紀錄片等,更貼近實際。多種教學方式的研究讓學生能快速、高效、積極掌握各門電子信息類課程的英文專業詞匯的表達、英文文獻的閱讀及最先進、最前沿的科學技術。

參考文獻:

[1]丁潔,吳冬梅.“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下電氣專業英語的教學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3,(2):169-170.

篇7

筆者通過近幾年的調研與觀察發現,電子類專業學生對本專業“厭學”現象比較普遍,且有逐年遞增的趨勢。部分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過程是“被動”學習,學習態度也極不認真,沒有鉆研精神;部分學生雖然會“主動”學習,學習態度認真刻苦,但其對自己未來的專業職業前途感到迷茫且沒有自信。文章就產生這些心理狀態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成就式”教學模式,以期激發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及對專業知識的好奇心。以“數字電子鐘邏輯電路”為例

一、設計思路

數字電子鐘是一種日常生活中學生常接觸的一種電子產品,人們使用的比較頻繁,把數字電子鐘作為練習項目,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數字電子鐘利用數字電路來顯示時、分、秒的計時裝置,它具有顯示直觀、走時準確、無機械傳動裝置等優點,因而比傳統的機械鐘更實用,得到廣泛應用。

二、學情分析

(一)學生已經熟悉了數字電子鐘的電路組成圖以及具備了石英晶體振蕩器和分頻器組成的秒脈沖發生器的工作原理。

(二)學生熟練校時電路;清零裝置;六十進制的秒、分計數器及二十四進制的時計數器;以及秒、分、時的譯碼顯示部分等的應用與安裝。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會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設計一臺能顯示時、分、秒的數字電子鐘。2.掌握秒、分為00――59 六十進制計數器,時為00――23 二十四進制計數器使3.掌握由晶體振蕩電路產生1Hz的標準脈沖信號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可手動校準。只要將開關置于校準位置,即可對分別對分、時進行手動脈沖輸入校準或連續脈沖校準調整。

四、項目教學過程

(一)第一階段:確定項目

確定項目的課題是該專業課程的關鍵知識模塊,并且能體現課程的重、難點。以完成該課程的教學任務及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為目標。

1.主項目:數字電子鐘邏輯電路

2.子項目:(1)1Hz標準脈沖電路;(2)(單次脈沖,連續脈沖電路;(3)秒、分、時計數電路;(4)譯碼、顯示電路;(5)整點報時電路

(二)第二階段:項目的準備:

1.項目計劃準備:教師要公布教學計劃及項目任務,并負責輔導學生解惑答疑,有需要時要對任務進行示范;學生要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項目任務。2.實施計劃準備:教師負責人員分配,分成小組,每組6-7人,確定一名組長,并負責一個子項目的任務;學生的任務成員分工、任務分解、查閱資料、搜集數據、研究學習方法。3.知識技能準備:教師要與學生一起學習數字電路結構框圖設計方法,學生要積極配合。

(三)第三階段:項目的實施

1.振蕩電路的設計與制作;本振蕩器由集成電路定時器555與RC組成的多諧振蕩器,1MHz的振蕩器經6次10分頻得到1Hz的標準脈沖,供時鐘計數器使用,學生自行完成電路連接,R為可調電阻,微調R1可以調出1MHz。

2.分頻電路的設計與制作:先對時鐘信號進行14級分級,選用CD4060,然后再進行二級分頻,二級分頻器可采用中規模集成電器74Ls390就得到1Hz的時鐘信號。有學生完成電路的連接。

參考文獻:

[1] 陳華.項目教學法探討.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J].第18卷第2期.2008,6

[2] 齊會娟.基于項目的學習在高職計算機類專業課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11(10)

[3] 宋鐵花.杜翠花.農科大學生英語學習狀況的分析[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J].2000(3)

[4] 鄧瑞卿.項目教學法在中等職業學校土壤肥料學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2009年度專業碩士學位論文。

篇8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電子類專業學生實踐創新模式的構建

篇9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大量畢業生進入社會,電子類專業存在的問題逐漸顯現:課程設置過死,不符合各層次學生發展需要,畢業生就業時對口率低。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使中職學生更具有競爭力,走出校門就能進廠。這就勢必要求重新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新課程體系。我校電子技術應用專業于2005年被確定為中職學校省級示范性專業后,專業實驗、實訓設備有了大幅改善,學生規模也逐年增大。在這種形勢下,建設新課程體系顯得尤為迫切。因此.我校于2006年開始,在專業課中構建就業導向下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實施因需教學、因材施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學校電子類專業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當前中職學校電子類專業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1.專業定位不準確.職業方向不明確。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在生產第一線從事技術、管理和直接操作的勞動者。但由于其教學模式和教材體系等許多方面參照了普通高校的模式.沒有太多地考慮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自身素質、基礎知識及接受能力.往往造成對學生的各方面要求偏高,專業目標定位過高。另一方面,在開設專業前沒有經過市場需求和職業能力等方面的調研。開設諸如電子技術應用、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家用電子產品維修等專業在職業方向上比較相近,在課程設置上區別也不明顯,這就造成對學生理論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要求相對模糊。畢業后所能從事工作的定位不明確,給學生帶來就業困難。

2.不符合學生個體的發展。中職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仍按照過去的方式,用同一標準要求每個學生,將導致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則學不懂,對學不懂的學生影響最大,久而久之將使他們失去信心和興趣而放棄學習.結果會影響班級的學習風氣。這樣,既不符合學生個體的發展.也達不到原定的教學目標。

3.就業時專業對口率偏低。雖然每個學校都在想盡辦法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但是就業對口k率偏低仍然是一個重要同題。影響學生就業對口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一些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在校期間掌握的專業技能不夠扎實,達不到用人單位的標準,無法勝任工作;另一方面,學生在校期間所學技能與行業需求存在著差異。當然,也有一些學生的就業心理預期與現實情況存在較大差異。這些因素都影響著就業對口率。

上述問題嚴重制約了電子類專業的發展。造成畢業生就業難.企業接收的畢業生也不能做到“即聘即用”。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要在就業導向下構建多層次模塊化專業課程,實現因材施教、因需施教。

二、模塊化專業課程的構建和實施

1.基本思路。中職學校構建課程體系要以就業需要為導向.即主動適應勞動力和人才市場的變化,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這就需要進行廣泛的市場需求調查,捕捉、分析企業和市場信息,以滿足企業需求和學生的就業需求為出發點。實現社會需要與學生需要的統一。

2.模塊化專業課程的構建。首先.通過調研本地相關的行業、企業,了解市場對電子類中職生的需求及用工情況,分析得出學生就業集中的三類主要職業崗位,依次是A:電子產品(家用電器)營銷類;B:電子產品裝配調試類;C:電子產品的售后服務、維修類。接著與校外行業、企業專家共同對這三類職業崗位群的能力進行分解,將其中的《電工基礎》和《電子技術基礎》等基礎理論和技能設計為專業通用課程模塊。再將適用于各個具體工作崗位的技能設計為滿足就業需要的職業方向課程模塊,職業方向模塊要易于和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相銜接,由專業通用模塊和多個職業方向模塊組合成一個多層次的模塊課程體系。最后根據確定的模塊化專業課程編寫符合學生需求的專業教學目標和計劃。具體情形見下圖。

對于A職業方向模塊,側重于對各種家用電器(如彩色電視機、組合音響、視盤機、攝像機等)性能的了解和使用方法、相關營銷知識等技能,最后參加電子產品營銷員職業資格鑒定;B職業方向模塊,側重于對電子元件的認別、測量、焊接技術及對常規儀表儀器使用等技能,最后參加電子裝配調試工職業資格鑒定;C職業方向模塊,它在B類的基礎上還加強了對家用電子產品的故障分析、電路分析方法、檢修方法等技能,最后參加家電維修工職業資格鑒定。

3.實施的方法。要實施在就業導向下的模塊化課程因需教學.就必須從操作層面制定可行的辦法。根據該課程體系的特點,并結合電子類專業的特殊性,采取以下措施來保障該課程體系的有效執行。

(1)新生進校后按電子大類專業組織教學,不再細分具體的專業,第一學年學習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和大類專業通用課程模塊,以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

(2)經過一年的學習后,學生對自身的學習能力及具體的專業特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可從第二學年開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就業愿望,選擇合適層次的職業方向模塊,根據對應關系確定其所學的專業。力爭做到按需施教、因材施教,有效促進個體的發展。

(3)學生在學習完成職業方向模塊課程后,在第三學年參加相應技能模塊的實習實訓,參加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考試,以取得就業資格。

三、實施模塊化課程的意義

1.充分體現了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原則,提高了學生就業率及對口率。該課程體系的模塊課程設置直接與就業目標掛鉤,瞄準某種職業并落實到具體崗位,就業方向在課程體系中得到清晰體現。課程設置指向工作需要,即根據職業需要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來確定課程內容,形成“基本素質——職業能力——崗位技能”三位一體的課程模式,縮小了學生在校期間所學技能與行業需求之間的差異,提高了就業率及對口率。同時,在職業方向課程滿足了學生即時就業需要的同時,也充分考慮了他們的職業生涯發展需要。

2.適應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各層次的模塊化課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新生進校后,通過一年通用基礎課程的學習,學生對專業有了明確的認識。可根據自身能力和需要進行職業方向的選擇。避免盲目性。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化需要得到滿足時,才能將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

篇10

【論文摘要】電工電子類實驗是職業中學電工電子類專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的質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專業課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的實際開出率。由于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學校在實驗設備的配備上很難跟得上實驗教學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尋找實驗教學的突破口,直接影響了實驗教學任務能否順利完成。通過教學實踐和探索,發現利用虛擬仿真軟件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電工電子類實驗是職業中學電工電子類專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的質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專業課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的實際開出率。本文以中等職業教育電工電子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為基礎、結合目前中等職業教育電工電子類實驗課開出率的現狀和原因分析,以及仿真實驗在實驗教學中的優勢等方面,探討利用仿真軟件組建電工電子仿真實驗室的可行性和實用性。

一、實驗課對教學的重要性

教師的演示實驗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直接示范作用,為學生學習電子技術概念和規律提供了直觀的環境,通過指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使學生獲得直觀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電子概念和規律。成功的演示實驗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學生的分組實驗是最具體的,需要學生開動腦筋,動手操作,比用其他方法更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觀察現象,并從中發現問題而獲取知識,更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加強實驗教學是學習電工電子技術,推行職業教育,掌握技能的重要措施。

二、實驗教學現狀及主要原因分析

現實中,總有很多實際情況影響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的開出率,從而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學校已有實驗設備陳舊落后,或者數量跟不上學生規模的發展,使分組實驗難以組織和進行。學校經費不足,對損耗損壞的儀器設備無力及時補充。實驗設備管理有難度,儀器設備人為損壞或學生操作失誤損壞多。

三、中等職業教育電子類專業實驗課程簡介

1.電工基礎實驗:常用電工儀器儀表的使用 、晶體管簡易測量等。

2.數字電子技術實驗:基本邏輯門電路、組合邏輯電路等。

3.模擬電路實驗:電子儀器實驗、晶體管的簡易測試、整流、濾波和穩壓、單級交流放大器、穩壓電源制作等。

4.高頻電子技術實驗: 通頻帶展寬電路、LC振蕩器 、調幅與檢波系統 、非線性波形變換、調頻與鑒頻系統、FM 接收機組裝等。

5.電子設計自動化實驗:1位全加器輸入設計 、多路選擇器設計 、8位硬件加法器設計、7段數碼顯示譯碼器設計等。

6.C語言程序設計實驗:C語言程序的運行環境和運行、C語言程序 、數據類型、輸入與輸出、綜合程序設計等。

7.電子組裝工藝與設備實驗:波形合成法測頻率、信號發生器的使用、頻率特性測試儀的使用、元器件的識別與測量、檢測等。

8.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實驗:清零程序 、MCS—51實驗系統的使用、數據傳送程序 、數據排序實驗等。

9.電子CAD實驗:PROTEL99軟件的安裝、基本操作、原理圖編輯入門、原理圖設計、元件庫編輯 、印制電路板的編輯、PCB元件庫編輯、電路仿真等。

四、仿真軟件功能簡介

根據上述電子類專業實驗課程內容選擇仿真軟件。

1.電子仿真軟件Multisim。它有十分豐富的電子元器件庫,可供用戶調用組建仿真電路進行實驗;它提供18種基本分析方法,可供用戶對電子電路進行各種性能分析;它還有多達17臺虛擬儀器儀表和一個實時測量探針,可以滿足一般電子電路的測試和實驗。較新的版本NI Multisim10軟件則不僅僅局限于電子電路的虛擬仿真,其在虛擬儀器、單片機仿真等技術方面都有更多的創新和提高。功能相當強大,能勝任各種電子電路的分析和仿真實驗。

2.Proteus的ISIS。是一款Labcenter出品的電路分析實物仿真系統,可仿真各種電路和IC,并支持單片機,元件庫齊全,使用方便,是不可多得的專業的單片機軟件仿真系統。該軟件的特點是可全部滿足單片機軟件仿真系統的標準,并在同類產品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具有模擬電路仿真、數字電路仿真、單片機及其外圍電路組成的系統的仿真、RS-232動態仿真、C調試器、SPI調試器、鍵盤和LCD系統仿真的功能;有各種虛擬儀器,如示波器、邏輯分析儀、信號發生器等。該軟件功能極其強大,可滿足學校C語言程序設計實驗和單片機實驗教學仿真要求。

3.FX-TRN-BEG-C是三菱公司新推出的中文版PLC教學軟件,是一個能提供各種控制要求、仿真運行各種控制程序的教學平臺。它利用3D虛擬空間設計,模擬出各種真實場景,操作簡單、效果明顯。例如,交通信號燈控制、正反轉控制、分揀和分配線控制、舞臺裝置控制、升降機控制等等,每一個場景都惟妙惟肖。學生可以在任何一個場景中按照控制要求進行編程,繪出梯形圖,并對PLC進行仿真運行操作,觀察運行結果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完全能勝任中等職業教育PLC實驗教學要求。

五、仿真實驗在實驗教學中的優勢

1.彌補了實驗經費不足的缺陷

傳統電工電子類專業實驗需要有儀器設備和元器件的支持。有些實訓器材價格昂貴,如單片機實訓箱、PLC實訓裝置,有些實驗耗材大,有些實驗設備易損壞等等,都制約著學校實驗項目和數量的開出。在這種情況下,仿真電子實驗實訓很好地彌補了因實驗器材和經費不足造成的這種遺憾。而且,仿真實驗一般不用考慮儀器的更新換代,只需通過軟件的升級就能保證仿真設備的先進性。一些因需要價格昂貴或特殊設備而無法開展的實驗,也可以通過仿真輕易實現。  2.投入少,幾乎無損耗的實驗過程,維護成本低

傳統的電工電子實驗中,如果因為人為原因或者別的因素造成短路或電壓過高、儀器檔位選擇錯誤等,都很容易燒毀元器件,甚至燒毀貴重儀器。使用仿真技術可以從根本上避免實際儀器價錢高、易損壞、維護難的問題。甚至即使是人為地大幅度增大電源電壓、人為選擇錯誤量程,都不用擔心儀器會損壞,把對儀器設備的投入轉化成計算機軟硬件的投入,把儀器設備的維護轉變成對計算機軟硬件的維護,極大地減少了投入成本和維護成本。更不用擔心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會觸電造成人身安全事故。這些都是傳統電工電子類實驗不可能做到的。

3.豐富的測量儀器和元器件庫

除了常規實驗常用的萬用表、雙通道示波器、函數信號發生器、掃頻儀等,還有邏輯分析儀、邏輯轉換儀、失真分析儀、頻譜分析儀、網絡分析儀等。克服一般學校儀器品種、數量不足的問題。元器件庫,包括基本元件、半導體器件、運算放大器、TTL和CMOS數字電路等,并且用戶可以通過元件仿真編輯器自行創建或修改所需元件模型,還可以進行元件模型的擴充和更新。更重要的是不再需要購買實際元件,極大地減低了實驗成本。

4.有利于學生開展探索性研究性實驗

傳統的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由于實驗條件的局限性,實驗老師在課前會把本節課所需的儀器設備和元器件準備好,然后學生按照實驗的要求和步驟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學生很少有自我發揮的機會,這也不符合目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在仿真實驗中,實驗成本下降了,儀器儀表和元器件的選擇范圍擴大了,更利于以學生為主體,開展一些設計研究性實驗和探索性實驗,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六、結論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一般的電工電子實驗都可以通過計算機輔助分析和仿真技術來完成。計算機仿真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體現出它相對于傳統電工電子實驗的優勢。通過教學實踐證明,用仿真軟件進行實驗教學是可行的,結合了目前計算機仿真最新技術組建而成的電子仿真實驗室,為電工電子專業教學創設了良好的平臺,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全可滿足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多層次實驗教學的需要,使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得到全面的鍛煉和發揮,滿足現代仿真教學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楊澤富.電工基礎實驗教學改革的研究[J].2006(10).

[2]周宏.電工電子實驗教學改革模式的探討[J].200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指山市| 宁津县| 四平市| 安陆市| 慈溪市| 仙游县| 平谷区| 德庆县| 南召县| 罗田县| 沿河| 砀山县| 隆德县| 平潭县| 铜梁县| 获嘉县| 景东| 兴国县| 大荔县| 大宁县| 开封市| 疏附县| 满洲里市| 潼南县| 揭阳市| 皮山县| 年辖:市辖区| 家居| 洞头县| 大石桥市| 南漳县| 英德市| 鲁甸县| 若羌县| 余庆县| 石河子市| 高碑店市| 清流县| 安泽县| 普兰店市| 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