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26:4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幼兒園義賣活動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國的節日文化歷史悠久,內涵廣泛,開展節日主題活動是促進幼兒對文化適應的有效途徑。每個節日活動在現實生活中和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積極為幼兒創設生活學習環境,將節日文化納入幼兒園課程建設,通過中國傳統節日、世界節日、民族節日以及西方節日,讓幼兒在自然、寬松、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參與實踐活動,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一、選擇適宜的傳統節日和紀念節日
根據《幼兒園教育綱要》、《3~6歲幼兒學習發展指南》精神,結合山東省編教材,我們因地制宜,將“元宵節”、 “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元旦”、“春節”等傳統節日納入幼兒園課程設置,開展相應的主題教育活動;世界節日如“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等;我們選擇少數民族的節日,如潑水節、火把節讓幼兒了解中華民族的多樣性;“圣誕節”、“感恩節”等西方節日深受孩子們的喜歡,另外,我們還結合一些特定事件,開展紀念日主題活動,如“5.12”汶川大地震紀念活動、“9.18:紀念活動等。
二、挖掘節日文化內涵和教育價值
開展節日主題活動不僅僅可以使幼兒們感受到節日的文化、體驗節日的風俗,還可以通過活動的開展進一步了解節日的內涵,感受到豐富的人際關系以及積累一些豐富的社會經驗,最終實現情感和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的和諧發展。如中秋節、春節,是我國歷經世代所傳承下來的文化精華,凝聚著我國華夏民族的精神和情感,弘揚著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在“中秋節“主題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一起搜集古詩、兒歌、民間故事等,了解中秋節是我國的團圓節,帶領孩子參觀蛋糕房,親手制作月餅,并與幼兒園的小朋友和及家長一起分享月餅,體驗勞動和分享的樂趣。“5.12”汶川地震紀念日,我們開展愛心義賣活動,幼兒將家中閑置的玩具、圖書、衣物等捐贈出來并參加由幼兒園組織的義賣活動,將所得錢款匯往汶川受災地區,教師精心策劃,首先制作活動倡議海報,引起家長、小朋友的關注。各班教師對小幼兒進行愛心教育。與家長一起布置會場,活動過程中,有購買物品的幼兒可以得到一張愛心貼紙,多次購多次得。活動結束后,幼兒和家長將賣得錢款交予各班老師記錄,由幼兒親自放入捐款箱,并可以得到老師頒發的愛心徽章。經過教師和家長代表共同整理,將所捐錢款上交幼兒園財務室,第二天上午,由老師、家長、幼兒代表前往郵局,購寄愛心包裹。該活動已經成為我園傳統活動之一,每年的5月份開展,在一次次活動的經驗基礎上,教師與幼兒又提出了新的想法,在2014年的義賣會上,將拍賣教師、家長與幼兒共同合作的創意美術作品,進一步提高了幼兒的參與性和主動性,讓幼兒在被愛中學會付出愛,培養幼兒關心他人、愛護他人的情感,幫助幼兒從小養成樂于助人、樂于奉獻的良好品質,讓紀念日過的更加充實、有意義。
三、注重節日主題活動的實施與創新
確定每月節日主題,每次節日主題活動的開展,制定詳細的主題活動方案,關注細節,形成經驗性材料,便于幼兒園資源共享如三月愛心節、五月義賣節、六月家庭節、七月畢業節等。每年3月愛心節,結合“雷鋒日”活動,大班教師集思廣益制訂了主題為“相約春天,讓雷鋒精神在實幼閃光”的系列活動,每個班級負責其中的一項內容,大一班幼兒走進社區,開展文明小天使在行動活動,撿拾垃圾,向居民宣傳文明行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大二班在幼兒園開設雷鋒故事宣講團活動,向伙伴們講述雷鋒叔叔的感人事跡,大四班幼兒則走進社區敬老院,為老人們獻歌獻舞,奉獻自己的愛心,青年教師組成的志愿者隊伍也奔赴敬老院,為老人鋪床疊被、打掃衛生,將雷鋒精神發揚光大,每一個活動從設計、組織實施到活動總結及問題反思都有細致的記錄與分析,幼兒園將活動方案總結并共享,以便于其他班級開展此類活動作為參考,并將不同的活動形式充實到活動方案中來,形成幼兒園的特色課程。
四、在節日文化活動中促進家、園、社區協同發展
在每一次的主題活動開展中,家長成為必不可少的資源,如每年的圣誕節、元旦,各班家長委員會成員都會與教師一起策劃活動內容,提供人力、物力支持,與幼兒參加親子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另外,我們因地制宜,結合“世界家庭日”等節日開展槐林踏青、社區春游、挖地瓜、摘草莓等農家樂活動,世界郵政日參觀郵政局,了解相關的知識等,充分挖掘社區資源,在節日文化活動中促進家、園、社區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巍.《幼兒園傳統民俗節日教育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