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5:4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兒童形體禮儀,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咳嗽變異性哮喘(CVA)又稱過敏性哮喘、咳性哮喘、隱匿性哮喘,是兒童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特征為夜間清晨發作性咳嗽,運動或哭鬧時加重[1]。因早期缺乏典型哮喘表現,所以常被誤診為支氣管炎或反復呼吸道感染??股刂委煙o效,反而容易導致不必要的抗生素濫用。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也給家長造成極大的恐慌和困惑。選擇2009年4月~2010年2月收治的35例咳嗽變異性哮喘的患兒,現將有關診斷與治療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35例患兒,男19例,女16例,年齡12個月~3歲8例;4~6歲21例;7~12歲6例。35例患兒均有程度不同的慢性、反復性咳嗽癥狀,病程均>1個月。個人過敏史6例,家庭過敏史11例,個人及家庭過敏史不祥的18例。
1.2 臨床表現:患兒干咳11例;刺激性咳嗽9例;咳嗽伴咯痰15例。35例患兒均以夜間和(或)清晨咳嗽為主,運動、哭鬧或吸人冷空氣后加重。部分患兒體溫增高。肺部體征:呼吸音粗糙14例;伴有干濕啰音8例;于吸氣末肺部可聽到音調較短促的非典型的哮鳴音者6例;雙肺聽診清晰者7例。X線:8例患兒兩肺紋理增多。實驗室檢查:16例嗜酸性粒細胞比例增高,11例血清IgE異常,11例患兒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多。
1.3 誤診情況:本組11例患兒首診誤診為支氣管炎6例,反復呼吸道感染3例,支氣管肺炎2例,誤診率為31.43%。
1.4 治療方法:對明確診斷的患兒立即給予抗哮喘常規治療,使用糖皮質激素及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5歲兒童0.5 mg/次,>5歲兒童1 mg/次,1~3次/d。舒喘靈0.01 mg/(kg·次),3次/d,口服,酮替芬:<3歲0.5 mg/次,>3歲1.0mg/次,2次/d,口服。用藥療程:酮替芬一般為半年,舒喘靈在咳嗽消失后服用半個月停藥。對誤診或延誤診斷的患兒在治療中密切觀察,并根據治療情況予以修正診斷,后進行規范化抗哮喘治療。
2 結果
35例患兒在實施規范化抗哮喘治療后,多數患兒在治療1周后臨床癥狀逐漸好轉,2周后患兒均相繼痊愈,未見相關并發癥。
3 討論
咳嗽變異性哮喘作為哮喘的一種特殊類型,其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多數人認為它與哮喘的發病機制相同,都以氣道慢性炎性反應和氣道高反應為特征。Carrao 認為是氣道上皮因慢性炎性反應而受損,暴露的迷走神經末梢感受器較易被微小刺激所激惹,引起局部小氣道收縮,此收縮刺激末梢咳嗽感受器,直接引起咳嗽反射,因此沒有喘息的癥狀和體征[2-3]。由于患兒持續存在氣道炎性反應,氣道上皮下方的刺激感覺興奮閾值低于正常人,對各種刺激的敏感性增高,故可引起頑固性咳嗽??人允潜静∥ㄒ坏陌Y狀,易與急慢性支氣管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給臨床診斷帶來一定的難度。
咳嗽變異性哮喘是兒童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如果持續咳嗽>1個月,常在夜間和(或)清晨發作,運動、哭鬧、遇冷空氣或嗅到刺激性氣味加重,少痰或無痰,臨床無感染征象的,或經較長時間抗生素治療無效的,要高度提示該病變的診斷[4-5]。對這些患兒可采取實驗性給予支氣管舒張劑進行診斷性治療,如能明顯緩解并除外其他呼吸系統實質性病變的即可確診。但在實際工作中,對一些患兒不典型的臨床表現能在首診時就能明確診斷確實較難,本組首診誤診11例,占總數的31.43%。其中,最容易產生誤導的原因是患兒體溫增高,血白細胞總數增多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X線表現肺紋理增多、增粗等,一些合并支氣管感染的表現。在治療后患兒的咳嗽因支氣管炎性反應的消除,臨床咳嗽癥狀能有所緩解。停藥后咳嗽繼續而被誤認為支氣管炎復發、反復性呼吸道感染。再次使用抗生素。此次是臨床醫師對初診患兒僅僅根據家長的敘事及咳嗽遷延不愈,依據自己的臨床經驗診斷。
綜上所述,筆者體會到誤診的主要原因為:①臨床醫師對CVA認識不足;②臨床癥狀不典型;③臨床醫師詢問病史不詳細。因此,在臨床診療過程中,要詳細了解患者的病史和過敏史,在出外呼吸系統實質性病變外,長期慢性、反復特定時間內咳嗽的患兒要考慮到本病,一旦診斷成立,要根據哮喘的治療原則進行規范化治療,以減低哮喘的發生率。
4 參考文獻
[1] 謝 城.兒童咳嗽變異性哮喘62例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8):38.
[2] 劉秀芳,姜紅霞,朱 琳.兒童咳嗽變異性哮喘155例診療回顧性分析[J].新疆醫學,2009,39(2):18.
文章編號 1009-6019-(2010)-07-02
小兒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又稱髖關節暫時性滑膜炎,是兒童常見的髖關節非特異性炎性反應疾病之一,具有可自愈性,是臨床常見的小兒軟組織損傷疾患。目前對本病的病因病理尚無統一認識,多認為是由髖關節創傷或關節過度活動,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所致。本病主要發生于18個月至12歲的兒童,平均3~6歲。男孩發病率高于女孩,多為單側發病,右側多于左側,雙側髖關節發病的占5%。本科室從2007年1月~2010年7月共收治10例一過性髖關節滑膜炎的患兒,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從2007年1月~2010年7月共收治兒童一過性髖關節滑膜炎10例,全部為男性患兒,最小年齡11個月,最大年齡5周歲,平均3.3歲。
1.2臨床表現走路跛行,疼痛明顯。出現疼痛性跛行的幼小兒童僅出現煩躁、夜間哭鬧的表現。局部無紅腫,無體溫升高。查體:患髖內收試驗(+),患側腹股溝壓縮(+)。x線片示:髖關節骨質未見異常。10例患兒均有呼吸道感染病史及肌內注射處置。血常規化驗均提示不同程度的病毒感染及細菌感染。
1.3治療方法骨外科醫生會診,確診后明確會診意見,回兒科繼續治療。均給予口服抗炎藥物及抗病毒藥物??诜⒛髁旨永晚f林顆粒沖劑,按年齡及公斤體重給藥,每日3次,7日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囑患兒多飲水,減少運動,臥床休息。
1.4療效標準及治療結果
治愈:各項指標恢復正常,行走正常,疼痛消失。無效:各項指標及臨床癥狀體征未恢復正?;蚣又卣?。經以上方法治療,全部1個療程治愈,經隨訪半年無復發。
2 護理
2.1加強溝通,避免護患糾紛肌內注射是臨床治療重要手段之一,同時也是急診患者診斷、治療的重要手段。由于門診急診患兒流動性大,護理工作多,護理人員只考慮治療快速完成,未能注意到肌內注射操作上的一些細微環節,以及未顧及到患者的感受和需要。本文中10例患兒均在肌內注射后發病,家長首先考慮是護士在進行肌內注射操作時打錯位置或操作不當,認為患兒疼痛性跛行是肌內注射引起的,屬于醫療事故,甚至要求賠償,與醫護人員溝通時情緒比較激動,此時護理人員要耐心解答家長的疑問,告知家長無論是打針、服藥、還是做特殊治療,都可能存在一些不良反應或者并發癥。并由醫生向家長做病情解答,使家長放松緊張的情緒。對病情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解除家長心中的疑慮,積極配合治療。向家長詳細介紹本病相關知識,告知家長兒童一過性髖關節滑膜炎,多數認為與病毒感染有關。如果病情較輕,沒有明顯誘因,患兒不發病或者癥狀較輕,加上患兒年齡小不會表達,容易被家長忽略,但是肌內注射后,有的藥物具有較強刺激性會引起注射部位疼痛,從而誘發髖關節滑膜炎疼痛癥狀明顯,引起避痛性跛行,并不是由于注射部位錯誤引起本疾病,使家長放松緊張的情緒,對病情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解除家長心中的疑慮,積極配合治療。10例患兒家長經解答后無異議及糾紛。
2.2心理護理患兒因懼怕打針及已經存在的疼痛,經常有恐懼、哭鬧的現象,尤其是年幼兒為甚。護士應了解患兒的情感,滿足患兒崇拜榜樣,渴望得到表揚的心理特點。通過面部表情和柔和的語調來安撫患兒,減輕恐懼害怕心理。讓正在治療的患兒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并且告訴患兒配合治療后可以獎勵氣球、小紅花,并可在患兒治療期間播放動畫片,兒童歌曲,分散其不良情緒,以取得配合。
2.3用藥護理口服給藥是該疾病治療的最常見的手段之一,護士應掌握給藥時間、用藥技巧、喂藥的注意事項,才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按體重給量,每日3次,飯后服用?;純旱姆幥闆r也需有一定的技巧。若所服藥物苦味不重,可直接用溫開水送服;如果苦味較重,則可適當加食糖再放藥,倒入患兒口中后再用糖水迅速送服;中藥湯劑稍涼后可減輕苦味,也可加適量冰糖、蜂蜜或濃縮糖漿后分次喂服。在喂藥過程中倘若患兒出現嗆咳,必須立即停止喂藥,以免異物嗆人氣管而發生危險。最好在服藥1小時后再給患兒喂奶,患兒服藥后,應將孩子抱起豎直,輕輕拍背,讓藥物順利通過食道。另外,在口服藥物同時,常用滑膜炎外洗方熏洗,每次30分鐘,每日2次,藥液溫度設定在39℃~40℃之間,以皮膚桃紅色為度。冬天熏洗時身體暴露部位要注意保暖。如口服給藥困難,可靜脈輸入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并給維生素C加5%葡萄糖溶液靜點,可同時消除炎癥反應,促進炎癥吸收,使患兒及早康復。靜點中嚴密觀察輸液情況及病情變化,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置。
本學期的某周五中午,五年級的小王同學,極不情愿地被班主任帶到了輔導室。
之前,該班班主任已經詳細地介紹了他的“事跡”:上課不認真聽講,思想一直游離于課堂之外;自習課上,一有風吹草動就立馬湊過去;作業不寫,還撒謊說放在家里。常和周邊同學鬧得雞飛狗跳,下課了只能一個人在操場上閑逛;非常怕黑,冬天的時候甚至不敢一個人回家;容易沖動,不能管理好情緒;為了玩游戲,還從家里偷了500元錢。
從表面上看,這個孩子與大多數“頑皮”的孩子一樣:貪玩、不愛學習、注意力不集中、人際關系不良,但每個孩子行為產生的原因,都一定有他獨特的背景。因此,我全方位地調查了孩子的成長背景:
孩子兩三歲時,家里經濟環境不好,父母兩個只好去外面做點小生意,一直疏于對孩子的照顧。孩子一年級的時候,母親會在晚上陪孩子寫寫作業;到四年級,孩子就基本是一個人在家了。那時小王經常一個人在外面玩到11點多,才回家睡覺。到了五年級,萬般無奈的父母只好把孩子放到親戚家住。
小王很“黏”母親,每次見面都很親昵。母親覺得這么大的孩子,還撒嬌,不是很正常,并教育孩子要有獨立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老是賴著父母。
在與小王的媽媽深入交流后,首先深深震撼我的,就是她“偉大”卻又“渺小”的母愛?!吧眱蓚€字的含義,不是僅僅給孩子生命,還應該好好地教育培養孩子。雖然她給了小王生命,卻沒有讓這個小生命得到充分的陽光雨露。
小王的父親學歷也較低,養育孩子同樣缺乏經驗,認為只要給孩子吃、穿、住,孩子就能夠好好成長。
綜合分析了孩子的各種表現,我覺得不能光用行為矯正的方法(鼓勵、強化)來改變小王。小王的情緒問題、怕黑、對母親過于依賴,都應該來源于孩子“口唇期”沒有得到適當的滿足。根據精神分析理論,“口唇期”沒有得到滿足的孩子,會出現悲觀、退縮、沒有安全感等情緒。孩子在吃奶的階段沒有接觸過母親的身體,沒有溫暖安全的感受,所以,在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沒有得到滿足,繼而在青少年時期暴露了退化。
孩子在幼兒時期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視覺、聽覺、觸覺與運動的協調性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所以,出現了典型的感覺統合失調的現象。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的主要行為表現就是學習能力障礙(讀書丟字,錯看,數字2、7、5分不清等)、情緒化。
小王現在的行為問題根源理清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鍛煉了。
首先我跟小王進行第一次咨詢,深入地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發展程度,以及他存在什么樣的缺點,讓孩子首先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在咨詢室里,首先要和他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這樣他才會對我們敞開心扉。我先是整理了咨詢室的書架,并讓他幫忙把書遞給我,并客客氣氣地向他道謝,才開始請他坐下來和他聊天。他似乎從未受到如此“禮遇”,有點受寵若驚的樣子。我放著《故鄉的原風景》,舒緩溫柔的旋律,讓緊張、局促的小王慢慢放松了下來。
我問了他很多問題,比如,現在學習成績怎么樣?班級里有沒有好朋友?你最喜歡什么書?最喜歡什么游戲?等等。慢慢地和他拉近心理上的距離。漸漸地,小王放下了心理上的防御,跟我暢談起來。
他覺得現在學習很累,不喜歡背課文,數學計算會錯很多;班級里沒什么朋友,他經常發火,又愛管閑事,所以大家都不喜歡他;父母工作很忙,平時見不到他們,自己只有在打游戲的時候,才覺得是最快樂的;他覺得上學很無聊,父母不關心自己等。說著說著,眼淚已經溢滿了眼眶。我聽得也很心酸,但還是很專注地聽他講。我很理解小王的感受,不管是“口唇期”的陰影,還是“感覺統合失調”,這些都是科學上的字眼。當這些成因真實地放到孩子身上時,那種痛苦和失敗的體驗是無法言傳的。
第一次咨詢,我并未給小王什么建議,只是聽他訴苦,并表示我會幫助他,成為他的朋友,如果他遇到任何困難,都可以向我求助。下次他來,我會送他一本書,他也要告訴我他的進步。
第二次咨詢,我請來了孩子的母親。
小王的母親雖然學歷很低,但卻十分愛看書學習。對于孩子的教育也比較上心,可就是總感覺沒有好的方法。加上家庭經濟原因,對小王的照顧還是有疏漏的。我給小王媽媽講解了“口唇期”孩子沒有得到滿足、“感覺統合失調”的成因以及產生的后果,她才恍然大悟。
我給了她以下建議:
1.制作一個賬本。(讓孩子具備初步的理財意識)
2.設立游戲獎勵規則。(有獎有罰,而不是一味制止孩子玩游戲,只要有進步,就可以玩)
3.和孩子一起看書。(增進父母對孩子的了解,引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4.安慰奶嘴一個。(治愈“口唇期”遺留下來的情感問題)嚴格的作息時間安排表。
5.每天洗澡后,用干毛巾幫他擦背。(治療感覺統合失調)
6.周末打乒乓球或羽毛球。(鍛煉手眼協調性、治療感覺統合失調)
這次咨詢后,小王的媽媽嚴格地執行了這份計劃,因為馬上暑假了,我讓小王媽媽隔兩周跟我交流一下小王的情況。
第三次咨詢:
經過暑假堅持不懈的鍛煉,加上孩子在暑假也進行了課業輔導。開學后,班主任反映小王在班級內的情況有了比較大的變化。
首先小王不再主動“惹是生非”了,上課雖然還有走神的現象,但注意力明顯集中了許多。課堂作業基本能在學校完成,家庭作業雖然質量不高,但也都完成了。
小王第二次來到咨詢室,進來的時候就讓人有一種刮目相看的感覺。從前眼神飄忽,衣服邋遢的小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衣著干凈、精神煥發的小王。我把一本《窗邊的小豆豆》送給他當禮物。他很開心地接過了書,還說了謝謝。
我跟他聊起暑假生活,他忽閃著大眼睛開心地說:“我暑假過得很開心,因為媽媽每天都在家陪我。我和媽媽還一起看書,有些地方觀點不一致,還會找爸爸做裁判。暑假作業做得好,注意力集中,還能玩一會兒電腦游戲。周末爸爸媽媽會帶著我到體育場踢球,打羽毛球?!?/p>
0 引言
如今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普遍提升,使得早教已成為一種趨勢。再加上家長工作的需要,沒有足夠的時間照顧孩子,最終迫使家長將孩子早早的送入幼兒園。但是,目前中國幼兒園的教育仍然處于封閉式階段,幼兒園管理系統智能化的缺失使得幼兒園的管理問題不斷涌現。為此,我們迫切需要一個全面、完善的幼兒園管理的一體化安全系統來實現幼兒園的“安全進出”、“健康飲食”、“科學管理”、“財務智能”、“家園互動”、“同步教育”、“無限溝通”等功能。
1 幼兒園安全系統設備現狀分析
通過對石家莊及其周邊地區幼兒園的調研,我們了解到許多幼兒園已經意識到幼兒園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幼兒園安裝了相應的幼兒接送管理系統??墒怯捎谫Y金、占地以及家長配合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一些幼兒園對于這些系統并沒有充分利用。主要表現為多數幼兒園仍然只是停留在幾種安全系統設備的簡單組合運用中,缺乏一個整體管理的理念,缺少一套全面、科學、先進的有關幼兒園安全管理的整體解決方案。
2 安全管理一體化系統基本理念
幼兒園安全管理一體化系統將采用先進的射頻、語音、監控、門禁、短信、無線等技術,融合最優秀的安防、幼教、園務管理理念。集成幼兒簽到抓拍相片、語音分區呼叫、短信通知家長、教室機鎖定刷卡人信息、園長中心顯示全園出入狀況、車載機實現校車接送、校園定時分區廣播、電腦顯示家長及幼兒相片、寶寶在線、時時交流、節目錄像、刷卡自動控制門鎖、以及幼兒資料管理、作品登記、營養分析、配餐管理、財務收費、打單報表、人事考勤等多項幼兒和園務管理內容,將是一套全面、科學、先進的幼兒園整體解決方案。
3 幼兒園安全管理一體化系統必要性與可行性
3.1 必要性 幼兒園管理,毫無疑問安全是首位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沒有什么比保障幼兒安全更為重要的,保證幼兒的健康和安全,是全社會及幼教工作者的神圣職責。而將安全系統設備與幼兒園管理相結合,能進一步增強幼兒園安全防護的效果,幼兒園一體化是對安全系統設備的科學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設備的優勢,使整個系統更加完善與合理,從而使幼兒園管理更加高效、科學與安全。讓幼兒園更好地管理寶寶,更好地與家長溝通,達到管理工作智能化,保證幼兒安全到校離校、在校安全,提高管理效率,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消除園方的隱患,提高工作效率,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3.2 可行性 幼兒園是集體兒童場所,是幼兒生活學習的聚集地。幼兒園圍繞保健工作目標,面向家長、幼兒、保教人員開展健康教育工作。不僅能提高家長的養育水平和幼兒園的保育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從小培養幼兒健康的生活觀念,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近年來,學校的安全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從中央到地方,從教育部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都對學校的安全工作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各級各類學校也相應采用了各種手段,來強化學校的安全工作管理。針對幼兒安全,幼兒園管理與安全設備的有效結合成為關鍵問題,在對校園有效管理的基礎上應該注重設備的引進與使用,加強對校園安全管理,保障幼兒安全。
幼兒園的根本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基礎上,才能談得到教育,談到多種模式,只有安全,孩子們才能開心地在幼兒園成長。幼兒園應十分注重對幼兒的安全自我保護教育,因為幼兒園的幼兒年齡較小,自我保護意識淡薄,極易發生意外傷害。如何減少意外傷害的發生,提高幼兒的生存質量,已越來越成為家庭、幼兒園乃至整個社會關注的問題。因此,讓幼兒學會自我保護必不可少,與此同時,學校的安全設備的加強也是必不可少的。
4 現有幼兒園安全系統設備改善
由于資金,占地以及家長配合等方面的原因,現有的幼兒園可能不能全面應用幼兒園安全管理一體化系統。為此,通過實地考察,針對現有幼兒園安全系統設備在使用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現把安全設備改進方案及其他相關改進措施介紹如下:
①在幼兒園內重要場所如門口、安裝紅外線監控報警系統,實行24小時監控錄像;對于已經安裝門禁的系統,堅持讓家長按照門禁要求入園接送幼兒。
②對幼兒園內部硬件設施設備,如:安全一體化設備等隨時檢查維護、維修,保證系統的正常運作。
③對于一些幼兒園有些安全措施缺失,像幼兒簽到抓拍相片、教室機鎖定刷卡人信息、短信通知家長、園長中心顯示全園出入狀況等,應將這些措施盡快實現,保障整套系統的完整性,讓幼兒更加安全。
參考文獻:
[1]欽娜.幼兒園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J].中國海洋大學,2009.
[2]“伯樂安點”幼兒接送管理系統選配手冊[Z].
[3]陳龍猛.基于VFP的幼兒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7.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是指喉部以上,鼻和咽部的急性感染。臨床以發熱、咳嗽、噴嚏、鼻塞、流涕等癥狀為主。有不同地區臨床報道研究不同體質的患兒與中醫證型及發病季節之間的關系,為探討濟南地區患兒體質與證型之間的關系,特以循證醫學為指導,對625例患兒進行相關性研究,以期為小兒AURI中西醫診療規范化提供科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入選病例均為200510~200610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門診的AURI患兒。625例AURI患兒中,男365例,女260例,男女比例為1.4∶1;平均年齡(5.14±2.58)歲,其中1~3歲112例,4~6歲353例,7~14歲160例。
1.2 中醫證型 中醫辨證標準參照《中醫兒科學》[1]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兒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將625例患兒判斷為風寒束表證236例,風熱犯表證142例,暑濕犯表證80例,外寒里熱證118例,風燥犯表證49例。
1.3 中醫體質基本類型 中醫體質參照《中醫兒科學》分類方法[1]。(1)正常質:體形勻稱,營養良好,神情活潑,面色紅潤,雙目有神,毛發黑澤,肌肉結實,筋骨強健,聲音洪亮,脈搏有利,舌質淡紅潤澤,苔薄白,干濕適中。(2)偏頗質:為非正常體質類型,不屬病理表現,只是潛在著某種病理傾向和對某些病邪的易感性。①脾氣不足質:營養較差,面色萎黃,頭發稀黃,肌肉松軟,形體偏瘦,聲音尚響亮,雙目尚有神,脈搏緩,舌質淡紅,苔薄白。②腎氣不足質:營養發育較差,形體偏瘦矮,面色萎黃,頭發稀黃,立行較遲,夜尿清長,冬季手足涼,哭聲低微,懶于玩耍,脈搏沉細或遲緩無力,舌質淡嫩,苔薄白。③肺氣不足質:營養發育一般,面色少華,頭發稀黃,肌肉一般,哭聲低微,動輒汗出、氣短,雙目尚有神,脈搏細,舌質淡紅,苔薄白。④肝陰不足質:營養發育一般,面色萎黃,皮膚不潤,形體偏瘦,目干多眨,雙目尚有神,頭發稀黃,兩顴色紅,脈搏弦細,舌質偏紅少津,苔少。⑤心血不足質:發育一般,面色少華,口唇色淡,形體偏瘦,頭發稀黃,易心悸驚恐,脈搏細而無力,舌質淡,苔薄。⑥脾弱濕滯質:營養發育一般或稍差,面目微浮,形體虛胖,肌肉松軟,身重懶動,稍動則怠,脘腹痞脹,便溏尿少,食滯難消,脈搏細濡,舌質淡胖,苔膩。⑦痰濕內蘊質:營養發育一般,面目少華,形體肥胖,身體困重,不喜活動,動則易汗氣短,脈搏細滑,舌質淡胖,苔白膩或黃膩。⑧陰虧內熱質:營養發育一般,形體消瘦,皮膚干澀,毛發枯黃,口鼻干燥,兩顴色紅,夜間汗出,手足心熱,大便燥結,脈搏細數,舌質紅,苔少而無津。⑨脾弱肝旺質:營養發育一般或稍差,形體單薄,精神欠振,雙目尚有神,性情急躁,夜寐易驚,飲食不香,時有腹痛,頭發稀黃,脈搏細弦,舌質淡紅少津,苔少。
2 結果
2.1 不同體質與中醫證型的關系 見表1。表1 不同體質與中醫證型之間的關系
2.2 不同體質與發病季節的關系 見表2。表2 不同體質與發病季節的關系
3 討論
體質是人群及人群中的個體在遺傳的基礎上和在環境的影響下,其生長、發育和衰老過程中形成的功能、結構與代謝上相對穩定的特殊狀態。這種特殊狀態往往決定著其生理反應的特異性,對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所產生疾病類型的傾向性[3]。在外感發熱的辨證論治中,源于不同的體質,應“辨質論治”。汪受傳在《中醫兒科學》中提出不同體質的患病趨勢不同[1]。表1結果提示,不同體質的患兒患病后所表現出的中醫證型的比例有所不同,正常質患兒所占比例無明顯差距,痰濕內蘊質及脾弱濕滯質患兒暑濕犯表證所占比例較大,陰虧內熱質患兒風熱犯表證及風燥犯表證所占比例大,脾氣不足質、腎氣不足質及肺氣不足質風寒犯表證所占比例較大。表2結果提示,不同體質的患兒患病季節的比例有所不同,痰濕內蘊質及脾弱濕滯質患兒夏季患病比例較大,陰虧內熱質患兒秋季患病比例大,肺氣、腎氣、脾氣不足質患兒冬秋季患病比例較大,脾弱肝旺質患兒春季患病比例較大。
從以上研究可以得到一些啟示:(1)AURI患兒個體體質的特殊性決定著其對某種致病因子的易感性;(2)體質是決定證候類型的重要因素之一。雖本研究在小范圍內宏觀與微觀結合的層面上對該地區的患兒的中醫體質與中醫證型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希望為臨床的診治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R681.7[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11(c)-163-02
兒童干骺端病理性骨折最常見于骨囊腫、骨纖維發育不良等類腫瘤疾病。因病變好發于干骺端,一般內固定方法易損傷骨骺及骺板周圍環,影響骨骺發育,而且固定不牢固,影響骨折愈合。自2002年6月~2006年6月,本科室應用錐形NiTi記憶合金環抱臂式接骨板+植骨術治療兒童干骺端病理性骨折22例,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干骺端病理性骨折患兒22例,男13例,女9例。年齡最大14歲,最小8歲,平均10歲。病因:骨囊腫13例,骨纖維發育不良9例。骨折部位:肱骨近端12例,肱骨遠端10例。病灶最大范圍15 cm×3 cm,最小5 cm×2 cm。植骨方法:人工骨8例,人工骨+自體松質骨14例。
1.2 材料
蘭州西脈記憶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錐形NiTi記憶合金環抱臂式接骨板,規格:6Z16-100~6Z22-100。上海瑞幫骨泰生產的自固化磷酸鈣人工骨松質骨粒。
1.3 手術方法
1.3.1 手術部位和顯露肱骨近端骨折選擇肱骨上段前外側入路,從胸大肌與三角肌間隙進入,游離頭靜脈連同胸大肌一起拉向內側,切開胸大肌、三角肌至上腱,剝離骨膜,充分顯露骨折部位及病灶范圍。肱骨遠端選擇肱骨下段前外側入路,顯露肱二頭肌、肱肌和肱橈肌,從肱肌與肱橈肌間隙進入,將肱肌、肱二頭肌拉向前內側,肱橈肌拉向后外側,游離橈神經及伴隨橈側副動脈,顯露骨折及病灶。
1.3.2 操作要點先于骨折處開骨窗,刮除病灶,用95%酒精滅活5~10 min,生理鹽水反復沖洗髓腔。復位骨折,選取大小合適錐形NiTi記憶合金環抱臂式接骨板,一般按X線平片測量骨干橫徑縮小20%為基準。把記憶合金置于0~4 ℃冰鹽水浸泡5~10 min,撐開環抱臂,置于肱骨前外側,干骺端至少保證有2~3對環抱臂,50 ℃熱鹽水澆灌記憶合金,使環抱臂恢復記憶固定骨折。從骨窗處植入人工骨?;蛉斯す牵泽w松質骨充填病灶腔。放置硅膠管引流24 h。用石膏托固定上肢4周后,改用可活動肩肘關節支具固定3~6個月。在支具保護下行肩肘關節功能鍛煉。
2 結果
22例患者全部隨訪6~18個月,骨折愈合率100%,無骨不連發生,無骨折畸形愈合。內固定無折斷,骨骺發育正常。鄰近關節功能恢復良。未見病灶復發(圖1,2)。
3 討論
NiTi記憶合金含鎳50%~53%,其余為鈦[1],冶金專家與醫學專家的基礎研究證實:NiTi記憶合金材料不但耐腐蝕、耐摩擦、無毒性、低比重、高強度、低導磁,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溫度低于0~5℃時由于其內部結構發生變化而變軟,便于拉展和撐開。當溫度恢復到42℃左右時,則自動恢復記憶,恢復原來的形態。自1981年以來,廣泛應用于骨科臨床,特別適用于非負重或四肢負重少的管狀骨[2],但在兒童骨折中鮮見報道。
肱骨干骺端病理性骨折最常見于骨囊腫、骨纖維發育不良等類腫瘤疾病,病灶破壞髓腔,骨皮質變薄,累及范圍廣,常波及骨干。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常因輕微外力而致骨折才為臨床發現。因病灶靠近干骺端,一般內固定無法固定,亦容易損傷骨骺,既往常用克氏針固定或待病灶骨折愈合后再行開窗病灶清除+植骨。對于病灶范圍大者,臨床處理很棘手。常因骨折固定不牢固,外固定時間過長而造成骨折畸形愈合、骨不連、鄰近關節僵硬等并發癥。應用NiTi記憶合金環抱臂式接骨板固定骨折,利用環抱臂恢復記憶后的握持功能,只要干骺端有2~3對環抱臂固定,就能穩固地固定骨折,有效地防止骨折成角移位及旋轉,手術操作簡單。內固定不穿過骺板,不損傷骨骺及骺板周圍環,不影響骨骺生長發育,因此NiTi記憶合金環抱臂式接骨板對兒童干骺端病理性骨折的治療,有手術簡單、安全、固定可靠等優點。
注意事項:①盡管內固定固定牢固,但是肱骨病理性骨折骨皮質薄,病灶范圍廣,容易導致再骨折;而且骨折生長較正常慢。所以術后宜用可活動肩肘關節支具固定3~6個月,及至骨折愈合。②內固定拆除:因兒童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只要X線證實骨折已牢固愈合,宜盡早拆除防止環抱臂限制骨干生長,一般1~1.5年。拆除方法:先鑿除環抱臂周圍骨痂,用鹽水冰渣濕敷記憶合金10 min以上,使內固定充分冷卻,逐一撬開環抱臂,再行取出。切忌粗暴操作造成再次骨折。
[參考文獻]
[1]薛渺.NiTi合金的基礎研究[J].中華醫學雜志,1982,62:62.
一、喪親對兒童的心理影響
死亡是人們必定會經歷的課題之一,它會帶給人們情感上的失落與悲傷,當個體面臨死亡議題的時候,總是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來復原。對于缺乏因應能力與支持系統的兒童而言,面對死亡的經驗勢必是一大挑戰。由于兒童在悲傷情緒的表達與處理可能有困難,無法像成人一樣將自己的悲傷經驗與情感做具體清楚的表達,再加上兒童悲傷反應的強度與方式會因為時間的轉變而有所差異。因此,成人常會以為兒童太小不懂悲傷、對死亡經驗沒有什么感覺,使得兒童之悲傷失落受到忽略,而影響其往后的生活適應。Worden(1996)指出,有44%的兒童在喪親四個月內,日常生活的例行事務如家事安排、用餐情況、睡眠時間等都會改變;喪親一年后,前述的改變仍會持續,但漸漸能調適。亦有研究指出(Goldman,2004),兒童遭遇喪親經驗可能會表現出生理、行為、內在情感、社會、學業五方面的問題:生理層面問題如飲食異常、無精打采、失眠;行為方面的問題如攻擊、反抗、過動等行為;內在情感的問題如焦慮、害怕、難過、憤怒等;認知層面的問題如失去現實感、感覺逝者仍活著、沉溺于思念逝者等;社會層面的問題如社會退縮、退化等;學業層面的問題如學習困難、上課專注力變差等。Dilworth與Hildrenth更指出早年的喪親經驗若沒有獲得處理解決,而形成未解決的長期哀傷,到成年期的時候,可能會有持續性的焦慮、自責、內疚、尋死的念頭等問題產生。創傷對兒童的心理會產生許多負面影響,且程度不一,從生理到心理,從認知到情緒與行為,都可能會造成許多影響。因此,針對兒童的喪親經驗進行介入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二、表達性藝術療法的特點
表達性治療會因為不同的媒材介入以及治療師不同的理論取向而有不同的效果,大致而言,其療效主要包含降低個案的防衛、協助治療關系的建立、協助對于用口語表達有困難的個案進行自我表達、提供安全而接納的宣泄管道、提供個案完成未盡事務的管道、作品可作為收集資料與評估的參考等效果。因此,治療師可視治療目標與個案的實際需求與狀況,選擇各式各樣適用的表達性媒材,以協助個案獲得最大的幫助。在表達性治療中,非常強調《三角溝通的模式》(triangular communication pattern)。所謂的三角溝通模式是指治療師——表達性媒材——個案,三者會透過表達性媒材的創作形成一個三角關系,在這樣的互動關系下,可以提供個案一個正向、高度接納的治療環境,催化個案透過媒材隱喻的方式將心中的想法、感覺與情緒投射出來,使治療師與個案間呈現一個正向互動的治療歷程。
三、表達性媒材對喪親兒童的實務介入
藝術創作:藝術創作是藉由美術材料如繪畫、拼貼、捏黏土等的使用,讓兒童以非口語方式將內在感受,透過創作的方式具體、安心表達出來的一種治療歷程。藝術創作是抒發與轉化喪親兒童悲傷、失落經驗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因為它可使喪親兒童透過具體作品,安心表達與分享悲傷經驗。
游戲:游戲是兒童的語言,玩具是兒童的文字,這句話正可以看出游戲對兒童而言是具有相當程度的熟悉性。游戲對兒童來說有如家常便飯,因此治療師可以透過游戲的方式讓兒童在游戲中體驗悲傷的經驗,表達內心的悲傷與哀悼。透過游戲的方式,讓喪親兒童自發性地表達內在深層的情感、想法、經驗及行為,有助于治療的進行。
繪本討論:繪本最大的特色之一在于能夠以圖文并茂的方式,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繪本所欲呈現的主題,能夠較貼近兒童的發展狀態。繪本主要是以兒童的角度發展故事,因此透過治療師的引導能夠使兒童接受進而思考繪本所欲傳達的意涵。在治療的歷程中,喪親兒童能在閱讀繪本的歷程中產生投射的心理,也會透過繪本中的有關喪親或死亡的故事以隱喻的方式使兒童的喪親經驗重現,再透過治療師的引導,兒童能夠有表達與澄清對死亡的恐懼與迷思,因此繪本特別適合使用在喪親兒童的治療中。
布偶:治療師可以透過布偶的方式與喪親兒童進行角色扮演或扮家家酒,透過布偶的象徵引導個案投射出喪親的經驗,并且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將自己無法用口語表達出來的內在思緒、感覺,藉由布偶的一舉一動表達出來。因此布偶不但可以讓喪親兒童道出心中的深層感受,更可讓兒童將悲傷的情緒加以宣泄。
故事接龍: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可以使喪親兒童建立與逝者記憶的連結,并且透過說故事也可以使兒童將對逝者的思念述說出來,使兒童了解談論死亡是可以被接受的,悲傷與失落的經驗也是可以被接受的。因此,透過故事接龍的方式,可以引導個案將心中的想法說出來,賦予兒童將喪親經驗述說的權力,進而接受喪親的事實。
沙盤:沙盤是透過沙子、沙盤和眾多的物件使個案能夠以一個玩沙子的形式探索較深層的心靈層面。透過建構一連串的沙游圖像,個案能夠用沙游圖像來呈現與整合內在的心理狀態。因此對喪親兒童而言,物件可以提供一個象徵,透過排沙盤使其整合內在心理動力,從中獲得自我療癒的功效。此外,治療師也能夠從物件的象徵中了解兒童的內在動力狀態,有助于治療的進行。
治療師通過藝術創作、游戲、繪本討論、布偶、故事接龍以及沙盤等六種表達性治療媒材協助喪親個案進行復原的治療工作,透過這些媒材的特性使個案獲得最大的幫助。
四、表達性藝術療法對喪親兒童心理問題的治療
在我國的社會文化中,當成人需要與兒童談論喪親的經驗時,成人常會以沉默、逃避的方式來回應兒童面對喪親的經驗,這樣的處理方式對孩子的日后發展勢必會產生一些負向的影響。事實上,兒童不僅有動機、更有表達對喪親感覺的需求,而在表達歷程中是需要一位善于了解、樂于聆聽、接納他們經驗的人協助。表達性治療不僅能夠提供多元的媒材協助個案表達內在的想法,同時也能讓個案在較安全接納的環境下表達自己的經驗。
Worden(1996)曾指出針對喪親的兒童進行悲傷治療需要完成四項的哀悼任務,首先是讓兒童接受失落的事實,第二是讓兒童經歷失落的痛苦或情緒,第三則為讓兒童適應一個逝者已不存在的新環境,最后是讓兒童在個人生命中重新安 置死去的親人,并用個人的方式去紀念逝者,使兩人的情感得以連結。Graham (2004)指出可以協助兒童利用個人的能力與資源來度過困境,這些資源和能力包含了兒童本身的人格特質、家庭與社會支持、兒童自身的社會互動與人際技巧等。此外,Steele(2003)也指出針對兒童創傷介入工作主要包括對創傷記憶和經歷的再次體驗、發展創傷敘事或說故事,與認知再框架。結合以上的經驗,將治療重點著重于:協助兒童發現自己正向的資源與能力,并在治療歷程中,治療員從兒童個人的特質、家庭與學校三個向度著手,協助其發現自己的正向資源與能力,進而運用這些能力與資源,能夠較順利地從喪親悲傷經驗中復原。此外,在整個治療歷程中,治療師先讓個案接受再次經歷悲傷經驗,以及與逝者的未竟事務,之后處理這些可以得知,整個治療歷程是透過藝術創作、游戲、繪本討論、布偶、故事接龍、沙盤游戲等表達性治療的方式,提供兒童一個安全與高度接納的管道,進而協助兒童表達出喪親的經驗與對死亡的看法。接著,再透過表達性媒材的輔助,協助兒童再次經驗與外化喪親的經驗,最后建立與逝者情感連結的新管道。此外,在整個治療歷程之中,治療師亦透過表達性治療的創作歷程與作品,觀察與評估兒童的喪親與問題癥狀的關連性,并適時做治療策略的調整。
參考文獻:
[1]Worden,J. W.Children and grief:When a parent dies.New York:Guilford Press,1996.
語言對于每個人的一生都是極其重要的,而幼兒階段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這個時候如果能夠準確、全面、深入地接觸到良好的語言教育,則可以說為一個人的全面發展打下了較好的基礎,因此語言教學是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不僅能夠讓幼兒掌握語言技能,還對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第三部分“組織與實施”中明確提出:“幼兒同伴群體及幼兒園教師集體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應充分發揮這一資源的作用。”因此下面以語言教學資源庫的建設為例,探討如何提高幼兒園語言教育的有效性。
一、對于幼兒來說,要建立專門的以閱讀為主的資源庫
通過豐富的影音資料和紙質材料,讓他們規范和廣泛地接觸不同種類的語言材料,讓他們的各種感官都能夠受到語言刺激,從而培養他們的語言興趣,多維度地培養他們的各種語言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筆者注意到很多幼兒園有閱讀室,但是影音資料不夠豐富、紙質材料的借閱率也不夠理想,這是值得進一步改進的地方。
二、對于教師來說,要力爭做到以下幾點
1.以教師語言教學活動的檔案為主體,將這些教案進行分類歸檔,為以后的教學和其他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個豐富的資料庫,從而使得各種教學思想和實踐能夠更加頻繁的互動和碰撞,讓更多教師能夠經常性地對自己的語言教學活動進行反思和受教育。
2.以教師對幼兒的語言發育觀察、評估材料為輔,建立每個人專屬的語言發展記錄手冊,力爭通過長期的跟蹤了解,量化掌握每個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讓他們的各方面語言發展狀況都能夠得到跟進和掌握,從而使教師的語言教學活動更加有針對性,做到對每個孩子的發展情況都心中有數。而且對于歷史性的長期研究來說,能夠提供幼兒語言發展的科學數據,教師可以據此總結出幼兒語言各種發展規律,也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有直接的促進作用。
總之,通過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幼兒的學習活動都建立專門的語言教學資源庫,就能夠使語言教學更加科學、全面和深入,就更能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提供充分的環境,為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state of children’s resistance to the HBV.Method: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of HBsAb in the 0 to 14 year-old children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and the hospitalized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1,2013 to December 31,2014 were analyzed.Result:The distribution of the HBsAb quantitative results among all age groups didn’t obey normal distribution.The differences in the mean valuces of HBsAb quantitative results among all age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BsAb; Quantitative test; Childre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Nanyang City,Nanyang 47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7.015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我國屬于HBV高流行區。2006年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HBV感染流行率達34.28%,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為7.18%,有9300萬HBsAg攜帶者[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HBsAb)是一種保護性抗體,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濃度>10 mIU/mL表明機體對病毒產生了一定的免疫力,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濃度>100 mIU/mL時具有抵抗HBV入侵的作用。為了解兒童人群對HBV的抵抗能力的狀況,本文對本院檢測的0~14歲兒童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定量檢測結果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本院門診和住院部的0~14歲兒童定量檢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的結果。共計5785例,其中男3738例,女2047例,男女比例1.8∶1。排除HBsAg陽性者。根據年齡不同,每1歲分為1組,共14組。
1.2 儀器與試劑 使用儀器有:瑞士生產的酶免之星全自動酶免分析儀,型號E-STAR CH.8;安圖實驗儀器(鄭州)有限公司生產的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型號LuMo。儀器每年定期校準。試劑為鄭州安圖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乙型肝炎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定量檢測試劑盒(化學發光法)。
1.3 檢測方法 采用雙抗原夾心法原理,用HBsAg制備包被板,用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表面抗原制備酶結合物。通過免疫反應形成抗原-抗體-酶標抗原復合物,該復合物催化發光底物發出光子,發光強度與表面抗體的含量成正比,從而檢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濃度。加樣、加試劑、孵育、洗板等實驗操作在全自動酶免分析儀進行,濃度檢測由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完成。所有操作按照操作規范進行,室內質控及室間質評符合要求。參考值為10 mIU/mL,檢測濃度值
1.4 觀察指標 分別觀察各年齡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定量結果的分布特征和均值比較是否存在差異,不同年齡男女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的含量,不同年齡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含量100 mIU/mL各組間的分布是否存在差別。
1.5 統計學處理 用EXCEL 2007建立數據庫,所得數據采用IMB SPSS 2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先做探索性分析,不符合正態分布,采用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定量檢測結果的分布 各年齡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定量值正態性檢驗P值均為0.000,不服從正態分布,見圖1。
2.2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定量檢測結果不同年齡組均值比較 經秩和檢驗,各年齡組均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151.589,P=0.000),見表1。不同年齡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定量檢測結果均值曲線見圖2。
2.3 不同年齡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不同濃度分布情況比較 經 字2檢驗,不同年齡不同濃度的人次分布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268.937,P=0.000),見表2。不同年齡兒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不同濃度組人次分布百分比曲線見圖3。
2.4 不同年齡組不同性別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定量檢測均值比較 2.01~3歲組男245例,均值147.83,標準差252.4350;女154例,均值131.87,標準差207.6548,2.01~3歲組不同性別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定量檢測均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0)。12.01~13歲組男81例,均值226.65,標準差279.3325;女28例,均值369.23,標準差306.7823,12.01~13歲組不同性別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定量檢測均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8)。其余各組不同性別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定量檢測均值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各年齡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定量值不服從正態分布,由圖1可見年齡越小,離散程度越大,6歲以后趨于集中,但仍是偏態分布。中位數各年齡組均偏于箱底。反映出抗體產生的特點,即機體受抗原刺激后,抗體的產生是成倍增長的,隨后穩定或逐步衰減。也反映出兒童免疫系統發育的特點。1歲內的嬰兒,前幾個月其體內的抗體主要是由母體通過胎盤獲得的IgG,后期自體開始產生IgG和IgM[2]。表現為中位數位置相對較高,離散程度也較大,說明從母體獲得抗體的狀況存在較大差異,如受母體是否存在相應抗體及抗體濃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影響,以及存在從母體獲得抗體消失到自身抗體產生的轉換。1~6歲是兒童免疫系統不斷發育階段,個體間差異較大。年齡越小,離散程度越大也反映了這一點。另外此階段各年齡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的中位數位置都較低,說明抗體濃度總體處于較低水平。
不同年齡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定量檢測結果均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不同年齡不同濃度的人次分布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01~3歲組及12.01~13歲組不同性別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定量檢測均值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的差異是必然還是偶然呢?仔細觀察圖3,可以認為2.01~3歲是兒童自身抵抗能力逐漸建立的一個關鍵點,12.01~13歲是少年免疫系統完善的起點。再觀察兩組男女均值的差別,2.01~3歲時男性的均值大于女性,而12.01~13歲時女性的均值大于男性,契合男女兒童身體發育的特點。
綜上所述,通過本文分析,可反映出:(1)各年齡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定量值不服從正態分布,年齡越小,離散程度越大。圖3三條曲線的位置直觀的說明了這一特性,即
參考文獻
[1]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全國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報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55.
[2]楊錫強,易著文,沈曉明,等.兒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1.
[3]吳著球,張欽昌.678例新生兒經血液傳播性疾病血清學指標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09,6(25):137-138.
[4]張韶華,張洪英,吳詠梅,等.南京市2006~2009年部分從業人員乙肝兩對半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0,7(22):179-181.
[5]林小碧,王小梅,留佩寧,等.3022例兒童乙型肝炎表面抗體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2,14(7):536-538.
[6]范江諾,侯軍波.不同人群乙肝表面抗體檢測結果比較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09,6(31):137-139.
[7]吳曉昀.2300例從業人員乙肝5項指標檢測結果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35):78-79.
一、關于你院請示中一、二條所提一方或雙方當事人隱瞞結婚時年齡以及隱瞞近親屬關系騙取結婚證,現一方提出離婚,是作為非法同居關系,事實婚姻關系還是作為登記婚姻處理的問題,我們認為:非法同居關系,事實婚姻關系的共同特征是未辦結婚登記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隱瞞結婚年齡以及隱瞞近親屬關系騙取結婚證后,一方要求離婚的案件,不符合非法同居關系或事實婚姻關系的構成特征,因此不能按非法同居關系或事實婚姻關系對待,而應作為登記婚姻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判決離婚的若干具體規定》第四條和其他有關規定處理。
二、關于處理非法同居案件中,雙方對非婚生子女撫養和非法同居期間財產處理已達成協議,是分別制作判決書、調解書還是用判決形式一并處理的問題,我們認為:解除非法同居案件中的子女撫養和財產分割屬于牽連之訴,應予一并處理。當事人對子女撫養和財產分割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只須將當事人之間達成的協議直接寫進判決書即可,無須分別制作判決書、調解書。
三、關于女方在非法同居期間懷孕,男方提出解除非法同居關系人民法院是否受婚姻法第二十七條的限制是否受理的問題,我們認為婚姻法二十七條保護的前提是合法的婚姻關系,女方在非法同居期間懷孕,違反了婚姻法的有關規定,為了嚴肅執法,對男方訴到法院要求解除非法同居關系的,應予受理。受理后即應作出解除非法同居關系的判決。女方分娩后,再處理子女撫養問題。
附: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有關問題的請示
〔1990〕粵法民字第164號
最高人民法院民庭:
1989年1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下達后,我省一些人民法院在貫徹執行這個《意見》,審理有關案件中,遇到一些問題。現將這些問題綜合,特作請示:
一、雙方當事人未達法定婚齡時騙取了結婚登記,一方提出離婚時雙方符合結婚法定條件,對這種案件應作為非法同居關系、事實婚姻關系,還是作為登記婚姻處理,不夠明確。
二、男女雙方當事人是三代內禁止結婚的對象(如表兄妹)騙取了結婚登記結婚,現一方提出離婚,是作為非法同居關系處理還是作為有登記的婚姻關系處理?
三、人民法院處理非法同居關系的案件,根據《意見》規定,一律判決解除其非法同居關系,但雙方對非婚生子女撫養和非法同居期間財產處理如達成協議,是分別制作判決書、調解書,還是用判決形式一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