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7:1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談判藝術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特別是加入WTO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商業活動更加頻繁,在相互交往與工作中,商務談判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商務談判是經濟貿易合作的雙方為達成某種交易或解決某種爭端而進行的協商洽談活動。在這樣的協商活動中,雙方的交換條件,包括產品質量、經營信譽、技術優勢等實質性的因素起著主導作用,但就其外部流程和形態而言,商務談判又是雙方談判人員運用語言傳達觀點、交流意見的過程。因此,在商務談判中語言運用的成功與否,對談判的進程與結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從商務談判的提問和回答這兩個環節,闡述商務談判中如何巧妙運用語言藝術達到“事半功倍”效果。
一、提問
提問在商務談判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提問有助于信息的搜集,引導談判走勢,誘導對方思考,同時對方的回答也可相對形成有效的刺激。
1.使用間接的提問方式。間接提問使表達更客氣,更禮貌。在商務談判中,提問幾乎貫穿談判的全過程,大多數的提問都是說話人力求獲得信息,有益于說話人的。這樣,根據禮貌等級,提問越間接,表達越禮貌。
2.使用選擇性的提問方式。某商場休息室里經營咖啡和茶,剛開始服務員總是問顧客:“先生,喝咖啡嗎?”或者是:“先生,喝茶嗎?”其銷售額平平。后來,老板要求服務員換一種問法,“先生,喝咖啡還是茶?”結果其銷售額大增。原因在于,第一種問法容易得到否定回答,而后一種是選擇式,大多數情況下,顧客會選一種。
3.把握好提問的難易度。剛開始發問時,最好選擇對方容易回答的問題,比如:“這次假日玩得愉快嗎?”這類與主題無關的問話,能夠松弛對方緊張謹慎的情緒。如果一開始就單刀直入提出令人左右為難的問題,很可能使場面僵化,爭端白熱化,得不償失,因此可以采用先易后難的提問方式。
4.使用恭維的表達方式。在商務談判的初期很難把握對方的真實意圖,很難提出有效的問題,談判很難有實質性的進展,當務之急就是了解對方的真實意圖等相關信息。從語用策略講,通過贊美有可能探測對方談判意圖,獲得相關信息;從心理策略講,贊美可以縮短談判雙方的心理距離,融洽談判氣氛,有利于達成協議。但是運用贊美恭維的談判戰略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從態度上要真誠,尺度上要做到恰如其分,如果過分吹捧,就會變成一種嘲諷。第二,從方式上要尊重談判對方人員的個性,考慮對方個人的自我意識。第三,從效果上要重視被贊美者的反應。如果對方有良好反應,可再次贊美,錦上添花;如果對方顯得淡漠或不耐煩,我方則應適可而止。二、回答
對于談判過程中對方提出的問題,我們有時不便向對方傳輸自己的信息,對一些問題不愿回答又無法回避。所以巧妙的應答技巧,不僅有利于談判的順利進行,還能活躍談判氣氛。
1.使用模糊的語言。模糊語言一般分為兩種表達形式:一種是用于減少真實值的程度或改變相關的范圍,如:有一點、幾乎、基本上等等;另一種是用于說話者主觀判斷所說的話或根據一些客觀事實間接所說的話,如:恐怕、可能、對我來說、我們猜想、據我所知等等。在商務談判中對一些不便向對方傳輸的信息或不愿回答的問題,可以運用這些模糊用語閃爍其詞、避重就輕、以模糊應對的方式解決。
2.使用委婉的語言。商務談判中有些話語雖然正確,但對方卻覺得難以接受。如果把言語的“棱角”磨去,也許對方就能從情感上愉快地接受。比如,少用“無疑、肯定、必然”等絕對性詞語,改用“我認為、也許、我估計”等,若拒絕別人的觀點,則少用“不、不行”等直接否定,可以找“這件事,我沒有意見,可我得請示一下領導。”等托辭,可以達到特殊的語用效果。
3.使用幽默含蓄的語言。商務談判的過程也是一種智力競賽、語言技能競爭的過程,而幽默含蓄的表達方式不僅可以傳遞感情,還可以避開對方的鋒芒,是緊張情境中的緩沖劑,可以為談判者樹立良好的形象。例如,在談判中若對方的問題或議論太瑣碎無聊,這時,可以肯定對方是在搞拖延戰術。如果我們對那些瑣碎無聊的問題或議論一一答復,就中了對方的圈套,而不答復,就會使自己陷入“不義”,從而導致雙方關系的緊張。我們可以運用幽默含蓄的文學語言這樣回應對方:“感謝您對本商品這么有興趣,我絕對想立即回答您的所有問題。但根據我的安排,您提的這些細節問題在我介紹商品的過程中都能得到解答。我知道您很忙,只要您等上幾分鐘,等我介紹完之后,您再把我沒涉及的問題提出來,我肯定能為您節省不少時間。”或者說“您說得太快了。請告訴我,在這么多的問題當中,您想首先討論哪一個?”來營造良好的談判氣氛。
總之,采取什么樣的談判手段、談判方法和談判原則來達到雙贏,這是商務談判的實質追求。但是在商務談判中,雙方的接觸、溝通與合作都是通過反復的提問、回答等語言的表達來實現的,巧妙應用語言藝術提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不僅滿足雙方利益的需要,也能緩解沉悶的談判氣氛,使談判雙方都有輕松感,有利于談判的順利進行。因此巧妙的語言藝術為談判增添了成功的砝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泰國的青春電影,是近幾年新興發展的一種電影類型。從廣受好評的《小情人》到爭議題材的《愛在暹羅》,再到引發網絡話題的《初戀這件小事》,泰國青春電影從某種程度上甚至已經超越了泰國以往優勢的恐怖片、動作片,展現出更為廣泛的藝術影響力,并逐漸影響泰國電影的格局,為泰國電影開啟了走向世界的另一個獨特窗口。正因為如此,泰國青春電影中的青春元素就非常值得我們研究借鑒,這也是本文的論述重點所在。
一、愛與成長的“溝通性”主題
縱觀世界各國的青春電影,都相似的表達主人公在青春期對愛情的萌動和心理成長的過程,但又各不相同。比如,日本青春電影會更突出青春的迷惘與不安,美國好萊塢式的青春電影則會表現性萌動和開放式情感,都是各國電影具有的標志性特色,泰國青春電影也不例外。
《愛在暹羅》因其同性戀題材而引發關注,而通觀整部影片,筆者認為其主題還是落在少年青春期經歷的愛與成長、以及家人間的溝通這個著眼點上。
Tong與Mew的同性情感發展這條線被導演處理成單純自然的初戀,而Tong姐姐失蹤后家人間的關系這條線則是貫穿影片始終,并最終影響到Tong和Mew之間關系的變化。如果說前者的重點在“愛情”,那么后者的重點就是“成長”。在愛情這條線上,導演的鏡頭大多表現了Mew和Tong因為愛情而呈現出的欣喜甜蜜的表情和身體反映,尤為集中的體現在Mew為Tong演唱自己親自創作的情歌那場戲中。但當Tong的媽媽發現了兒子的性取向之后,劇情開始朝著“成長”的主題發展。導演通過Tong的母親看到兒子和Mew接吻后失手摔碎杯子的鏡頭,表現了她內心的震驚。但之后的情節發展卻沒有走向一種母親強烈干預孩子人生的方向,而是突出表現了母親的寬容和理解。影片中Tong的母親和Mew談判的情節,Tong的母親所說的話和身體語言,都表現出一種相互間的尊重和平等的溝通,家長在這里只是起到一種引導、推動少年成長的作用,故事的重心始終放在青春期的少年身上。最后,Tong還是在愛情和親情之間選擇了后者,他和Mew分手的那場戲處理的傷感而又成熟,充分地將主題升華到了“成長”高度。隨后,結尾鏡頭Mew對著Tong送他的完整的木偶傷心的哭泣,繼續達到了升華主題的效果。
同樣溝通性的處理方式也體現在《小情人》《初三大四我愛你》《初戀這件小事》《親愛的伽利略》等影片中。而這種對于“愛”的理解,并不僅僅局限于戀人間愛情,也包含家人間的親情,以及朋友間的友情。例如,《親愛的伽利略》中的“愛”就主要體現在兩個主角女孩之間的友情上。而愛與成長的主題,可以說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而青春期的少年則因為剛開始學著去理解愛、去面對成長,更容易吸引觀眾的關注。
二、純情內斂的情感表達和細致入微的細節表現
青春電影的主角不同于,他們都是一群還不成熟卻又渴望成熟的孩子,在情感表達方式上也就具有了純情內斂的青春特色。
例如,在《小情人》中,阿捷和奈娜原本是一對兩小無猜的青梅竹馬,可是由于班上的孩子分成了男女陣營且勢不兩立,為了表明自己的立場,阿捷只能選擇欺負奈娜。之后阿捷礙于自己賭氣和面子上的考慮,遲遲沒有向奈娜說出道歉。直到最后,奈娜一家要搬走,阿捷才在小伙伴的幫助下,追逐載著奈娜一家的汽車,但最終還是沒有追上。
這樣的情節設定由于其具有屬于孩子的特質,放在青春電影中就非常能令人信服乃至產生共鳴。同樣的例子也存在于《荷爾蒙》《初戀這件小事》《O型血》中,青春期萌動的初戀往往伴隨著暗戀的形式,明明心中在意,卻也無法開口坦率表達。甚至還會因為不想破壞朋友間的友情,選擇默默放棄。這些具有青春特質的內斂的情感表達方式,也可以說是具有亞洲文化特色的處理方式,極容易在亞洲文化圈內引發共鳴。
在這一內斂的情感表達方式基調下,細致入微的細節表現就成為展現人物內心、刻畫人物性格的關鍵。例如,《初戀這件小事》中,女主角因為沒有預料到暗戀的男生會接電話,自己一時不知所措,放下電話沖到院子里大叫,等她再回來接電話的時候,對方已經掛斷了。這段細節刻畫就極具童趣,也凸顯了女主角在暗戀中面對驚喜時的慌張失措。正是這樣細致入微的細節刻畫,賦予了泰國的青春電影打動人心的魅力。
三、類型多樣的故事構架和影片風格
泰國的青春電影近年來數量繁多,主題圍繞愛與成長,但類型卻并不單一乏味,而是呈現出豐富多樣化的局面。
例如,《愛在暹羅》《想愛就愛》涉及的是同性之愛的話題;《小情人》《初戀這件小事》《愛久彌新》涉及的是由暗戀展開的故事情節;《荷爾蒙》《愛4狂潮》是由看似獨立的幾個小故事組成,多方面探討青春期的懵懂與成長;《初三大四我愛你》《曼谷輕軌戀曲》則在敘述劇情的同時,充分展現了泰國獨特的風土人情和美麗風光;《友誼我和你》是伴隨著懷舊傷感基調的青春傷痕;《想聽到說相愛》選擇的是獨到的男配角視角等等。
導演表現的是相似的主題,卻選擇了不同的形式,影片的風格也隨之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
比如,影片《我的情人節》選擇以女主角發生一次交通意外可能出現的幾種不同結果,描述了每一種不同結果下女主角和因為交通意外認識的男主角發生的一段愛情故事。這一富于創意天馬行空的情節設定,伴隨著輕喜劇的基調,加上導演幽默的鏡頭語言,讓整部影片充滿現實與幻想的重疊,歡樂之余又略具哲學意味。而《泰國派》這部影片正如它的譯名,充滿了《美國派》式的性喜劇元素,但在表現手法上又不像西方式的奔放,導演僅僅選擇了“曖昧”這一含蓄卻包含蠢蠢欲動情愫的關系作為敘述重點,表現了男孩們在青春期的不安分與純情的本質。影片中分鏡畫面的運用以及無厘頭式的搞笑方式,都獨到的增添了影片的輕松氣氛。
泰國青春電影的青春元素其實是體現在影片的各個方面的,例如多彩活潑的鏡頭語言,極具青春標志性的道具運用,青春靚麗的演員選擇等等,本文也僅是列出了筆者認為比較重要的幾個方面。而正是因為這些青春元素的運用,泰國的青春電影在勾起觀眾向往、懷舊情緒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藝術價值及商業價值。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泰國電影會憑借青春電影這一優勢,逐漸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成為亞洲有別于日本、中國、韓國、伊朗等國家的又一后起之秀。
參考文獻:
[1]萬傳法.《論泰國青春電影的藝術魅力》.上海戲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