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10篇)

時間:2022-05-07 10:52:0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小學數學教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實例內容確定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操作,培養學生觀察、判定、合作、探究等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根據教學目標相關內容確定)

教學難點:(根據教學目標相關內容確定)

教具、學具準備:(根據教學內容準備相應的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如: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復習舊知,導入新課;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二、探究(或教授)新知:(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出示問題:

2、合作探究:

3、精要點撥:

三、鞏固應用:(課堂練習)

一星級題目和二星級題目:(課本)

設計意圖:以基礎為主,主要激發中下層生的學習興趣。

三星級題目:(課本) 設計意圖:以生活中的實例為主,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星級題目和五星級題目:(課外,)

設計意圖:此題是給中上層的學生做的,從而達到培優的效果;在 培 優方面,我鼓勵他們多提問題,培養他們成為“問題”少年。

篇2

(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做事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難點:大于、小于號的正確使用。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出示沙灘圖:

沙灘上有兩只海龜正在爭吵,它們都說自己的年齡大。(出示兩只海龜,背上貼有表示年齡的卡片9和15)問:哪只海龜年齡大?為什么?(貼著15的海龜年齡大,因為15比9大,15是兩位數,9是一位數)

這時沙灘上又爬上來一只51歲的海龜,它和15歲的海龜比,哪只海龜年齡大?為什么?(51歲的海龜年齡大,因為51比15大,先比十位上的數,51十位上是5,15十位上是1)

這時海灘上又爬上一只58歲的海龜,和51歲的海龜比,誰的年齡大?為什么?(58大于51,十位上的數相同,再比個位上的數,58的個位上的數是8,51個位上的數是1)

師說:我們比較海龜的年齡,其實就是在比較數的大小。(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我們已經學過比較百以內的數的大小,先看數的位數,位數多的數就大,如果位數相同,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大的數,這個數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數也相同,再比個位上的數,個位上大的數,這個數就大,如果個位上的數也相同,說明這兩個數同樣大。

下面我們再比較幾個數:

6156454710098

師說:我們填好大于、小于號后,可以用一句順口溜來檢查符號寫得對不對。“大口對大數,小尖對小數。”下面我們就用以前學的這些知識,來學習比較萬以內的數,看誰學得快,學得好。

(二)學習新課

1.根據下面各數的位數分類

出示:1230,965,395,1689,2001,470。

師問:這些數很大,誰能讀讀這些數?你們能根據百以內數比較大小的知識推測出三位數與四位數比,哪個大?為什么?(四位數大,因為四位數最高位是千位;三位數最高位是百位,不夠一千)

下面我們比較一下這些數:

小結:位數不同的數比大小,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2.在位數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數的大小

(1)比較5640和8790的大小

師問:這兩個數都是四位數,怎么比呢?(先比它們的最高位,5個千比8個千小)

小結:如果兩個數的位數同樣多,先從最高位比起。

練一練:

9653953954701230168916892001

(2)哪輛車載的汽水多?38643529

師問:3864和3529都是四位數,最高位也相同,該怎么比?(再比百位上的數)3.小結

師說: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先看位數,位數多的數就大,如果位數相同的數比大小,從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數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下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三)鞏固反饋

1.在下面的里填上大于號或小于號

398402394052301020999

2.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下面各數

(1)941,893,1001,914

(2)3005,3050,3500,3049

3.找出下面各數中最大數、最小數

463,9528,4000,2089,9030,8006。

最大數:________最小數:________

4.寫出相鄰數

5.在下面每個數的后面接著寫出5個數

196,798,2999,1187。

6.由2,9,0,5組成的最大四位數是(),最小四位數是()。

7.填表

8.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45<453362>79710>71

86<86152>5261000>99

9.思考題

56-7×2=7×()

12-8>12-()

40÷5>()+4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篇3

(二)加深對小括號作用的理解,進一步掌握運算順序,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會計算帶小括號的加減兩步式題,知道一個算式里有括號,先算括號里面的.

難點:理解小括號在計算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4+3+28-6-19+6-812-7+6

2.口算.

20+334+548+5060+15

9+204+8191+770+29

7+52

(二)學習新課

1.談話引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認識一個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括號——又稱圓括號,記作“()”.[邊說邊板書課題:小括號記作()]小括號的威力可大了,為什么呢?我先給你們講一個故事.

2.教學例2.

出示例2實物圖.

師: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們倆剛一進門,小熊就高興地說:“你們來得真好!快幫助我算一算盤子里一共有多少塊糖?”小熊指著盤子里的糖說:“糖紙有不同的顏色,這里黃色的有2塊,綠色的有3塊,紅色的有7塊,你們想一想該怎樣算就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塊糖?”

師:請同學們也來幫助小熊算一算好嗎?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圓片,在課桌上擺一擺,猜一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樣算的.

甲:我猜小兔是這樣算的:先把2塊黃色的和3塊綠色的加起來是5塊,再加上7塊紅色的是12塊.

師:如果用算式表示出來,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用算式表示出來,就是先算2加3得5,再算5加7得12.

師:先算的2加3要用小括號括起來.

教師完成板書:

乙:我猜小狗是用另外一種方法算的:先把3塊綠色的和7塊紅色的合并起來是10塊,再把2塊黃色的和10塊合起來一共是12塊.用算式表示出來,就是先算3加7得10,再算2加10得12.

師:怎樣表示先算3加7呢?

生:先算的3加7要用小括號括起來.

指名到黑板上添加小括號.

師:你們真聰明!不但幫助小熊算出了一共有12塊糖,而且還知道了算式里用括號括起來的部分要先算.一個算式里有小括號,就應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算式:(2+3)+7=12里,有沒有小括號都要先算2+3,所以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時,括號可以省掉不寫.

3.教學例3.

出示例315-(6+2)=____

師:想一想:怎樣算?在練習本上試算.

指名口述計算過程,教師板書:

(三)鞏固反饋

1.算一算,說一說.

12-5+4=11先算12減5得7,

再算7加4得11.

12-(5+4)=3先算5加4得9,

再算12減9得3.

師:這兩道題的數目和計算符號完全一樣,為什么結果就不一樣了呢?這就是小括號的威力了.由于第2小題增加了小括號,計算順序就不一樣了,結果也就不一樣了.同學們一定要記住:在一個算式里有括號,必須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2.看圖計算.

3.選擇答案.(把正確的答案填在方框里)

(1)19-9-7=(2)60-(30-20)=

①17②3①50②10

(3)17-(2+8)=(4)8+(60-40)=

①7②10①28②18

4.把每一橫行、每一豎行的三個數相加的和寫在()里.

5.游戲——找朋友.

發給每位同學一張寫著算式的卡片,先請一位學生到前面來說:“快算!快算!快快算!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的學生要迅速地算出這張卡片上和自己手里卡片上的題目的得數,如果得數一樣就邊說:“你的朋友在這里.”邊跑到前面舉起手中卡片,讓大家檢驗是否找到朋友了.

以一組題目為例:

15+4-29+(10-2)12+(13-8)18-(9-8)19-(1+1)

6.思考題.

給算式添上小括號

(1)8+60-40=28

(2)90-40+20=30

(3)17-9-6=14

篇4

(二)教會學生通過觀察、歸納、抽象出數列的規律,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三)使學生能用較完整的語言敘述數列的規律,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在認識規律的同時,并能按規律填數,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五)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和愛動腦筋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會找規律,按規律填數.

難點: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發現規律.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按要求數數.

(1)一個一個地數,從四十數到五十二.

(2)兩個兩個地數,從二數到二十.

(3)五個五個地數,從五數到五十.

(4)十個十個地數,從十數到一百.

2.在橫線上填數.

(1)3連續加3,每次加得的和寫在橫線上.

(2)6連續加6,每次加得的和寫在橫線上.

(3)48連續減4,每次減得的差寫在橫線上.

(二)學習新課

1.談話.

師:今天動物園里召開運動會,有7只小兔參加了一百米賽跑,它們參加比賽的號碼是按一定規律排列的,可是教練員點名時,發現有兩只小兔遲到了,這兩只小兔子的號碼各是多少呢?你們能猜出來嗎?(此時學生十分興奮,都想參與猜號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數列的規律,學習按規律填數.

板書課題:找規律填數

2.教學例1.

(1)出示:1471013

師:像這樣幾個數按次序排列起來的,稱它為數列.

請學生跟讀“數列”.

(2)探索:

師:從整體看,后面的數與前面的數比較,有什么特點?

生: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大.

師:每相鄰兩個數是怎樣變化的?(在投影儀上演示)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生:前面的數加上3得后面的數.

師:相鄰的兩個數都相差幾?

生:相鄰的兩個數都相差3.

師:剛才我們從整體和相鄰的兩數變化看,發現了這個數列的規律,我們可以用這樣兩句話來表達這個數列的規律: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大,相鄰的兩個數都相差3.(邊說邊板書)

師:先聽老師完整地說一遍,看哪位同學能學老師說一遍.(指名說規律)

(3)填數.

師:誰知道遲到的兩只小兔子的號碼是多少呢?

生:(同桌互相說說后回答)是16,19.

(4)嘗試練習

找規律填數:

a.37111519

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

相鄰的兩個數都相差().

里填().

b.15129

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

相鄰的兩個數都相差().

里填(),().

3.教學例2.

(1)出示:按規律在橫線上填合適的數.

01030________100

(2)探索:

師:從整體看,后面的數與前面的數比較,有什么特點?

生: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大.

師:每相鄰兩數的差都一樣嗎?算算看.

生:每相鄰兩數的差是10,20,不一樣.

師:第一個數與第二個數之間相差10,第二個數與第三個數之間相差20,那么第三個數與第四個數之間相差多少呢?

板書:

生:相差30.

師:第四個數與第五個數之間相差多少呢?

板書:

生:相差30.

師:第四個數與第五個數之間相差多少呢?

板書:

師:從整體和相鄰兩數的差的變化看,這個數列的規律是: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大,每對相鄰兩數的差總比前面一對相鄰兩數的差多10.(邊說邊板書)

(3)填數.

師:現在你們知道橫線上的數是多少嗎?

生:是60.

師:怎樣計算?

生:用它前面的數30,加上它與前面一個數相差的數30,30+30=60.

師:想一想,怎樣檢驗?

(4)嘗試練習,找規律填數.

124711

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

每一對相鄰兩數的差總比前一對相鄰兩數的差多().

里填().

4.教師小結:

找規律填數就要先從數列的已知數中找出變化的規律,然后再按規律填上合適的數.

(三)鞏固反饋

1.找規律填數:(投影片)

(1)357913

(2)81114

(3)35302515

(4)171513

2.你能在每朵花中寫上一個數,使這些花也按一定的規律排列嗎?

3.按規律填數,使每組數列不一樣.

4.游戲:把全班同學分成紅、黃、綠三組,持相同顏色數字卡片的按規律排列.

紅色:0369…

黃色:14710…

綠色:25811…

4.按規律在里填上合適的數.

(1)22358

(2)161631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篇5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小學數學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91-92頁。

教學目的:

1.認識鐘表的組成部分,知道時針、分針及鐘面的數字。

2.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并知道整時的兩種表示方法。

3.建立初步的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4.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實物鐘、學具鐘、實物展示平臺及相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創設情境

⑴展示課件:在一個美麗鄉村的清晨,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配有鬧鐘“嘀嗒”聲。

師:聽,這是什么聲音?(鬧鐘聲)誰家的鐘聲這么響?

⑵課件出示主題圖:

①小明正在干什么?(起床)

②誰能告訴大家小明是什么時候起床的?(7點、7時)

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看墻上的掛鐘、床頭柜上的電子鐘)

2.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鐘表”。

(板書課題:認識鐘表)

[評析: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形象,以兒童熟知的生活場景為導入,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又創設了教學情境,使學生學習情趣高漲。拉近了數學課堂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

①觀察鐘面

學生拿出實物鐘,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通過比一比、撥一撥、說一說,看鐘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②認識鐘面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

a.都有兩根指針,又長又細的是分針,又短又粗的是時針。

b.都有從1到12共12個數。

c.12個數把鐘面分成了12個相等的大格。

[評析: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放手讓學生比一比、撥一撥、說一說,既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意識,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2.認識整時

⑴嘗試撥鐘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一天中你最喜歡哪個時刻,撥在帶來的小鐘上,說說你為什么最喜歡這個時刻,講給你們小組的同學聽。

學生分組操作后,各組選派代表展示所撥時刻。(有撥整時的;有撥半時的;有撥大約幾時的。)

⑵小組討論

師:請同學們按照分針和時針的位置,把這些時間分分類。

先分小組進行討論,然后全班交流。說說為什么這樣分,從中選取整時的鐘面進行教學。

⑶比較歸納

①師:觀察這些時間,你有什么發現?

a.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b.平時我們所說的“幾點”是口頭語,正確的書面用語是“幾時”。板書學生所說時刻,并說明這是整時的一種表示方法。(11時、8時、9時、6時)

②整時的第二種表示方法

a.師指著其中一個顯示11時的鐘面,問:11時在電子表上是怎樣顯示的?(板書:11∶00)

b.師:像這樣的表示形式,你們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電話、手機、電視、電腦等)

c.師:這是整時的第二種表示法,叫電子表示法。

d.師:你能用電子表示法寫出剩下的時刻嗎?(8∶009∶006∶00)

[評析: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自由撥鐘面上表示的時刻,然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認識整時的方法和整時的兩種表示方法,體現了教學方法的開放性,設計新穎。另外,通過設計“像這樣的表示形式,你們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把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已有經驗聯系起來,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并在思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與發展。]

3.應用

師:小明聽到這里這么熱鬧,也趕來了。他還帶來了自己的作息時間表,請大家提意見呢!

a.課件展示教材第92頁“小明的一天”的作息時間表,先讓學生說說圖意,再用兩種書寫方法將“小明的一天”的作息時間表補充完整。

(7時起床,8時上學,10時做操,12時吃午飯,下午6時看動畫片,晚上9時睡覺。)

b.展示學生作品,評一評,看誰寫得好。

c.討論:小明一天的活動安排得合理嗎?你想對小明說什么?(小明晚上9時睡覺太晚了,最好是晚上8時睡覺。)

d.課件顯示“上午8時小明上學”和“晚上8時小明睡覺”兩幅圖。

師:看了這兩幅圖,你有什么問題?

(一天包括白天和晚上。時針一天要轉兩圈,一圈表示白天的時間,一圈表示晚上的時間。)

[評析:學生對于“早睡早起”、“看電視”、“睡懶覺”等情節都有切身體會,通過“你想對小明說什么?”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對小明一天的時間安排進行認識與評價,既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把對珍惜時間和養成良好作息習慣的教育融入學習活動之中。利用小明的作息時間情境圖,呈現“現實沖突”──為什么一天中有兩個8時?讓學生“議一議”,生動形象,富有童趣。]

三、綜合應用

1.請你設計一份星期天的活動安排表。在括號里寫時刻,在____上寫活動內容,比一比,看看誰的安排合理。

上午(∶)__________

(∶)__________

下午(∶)__________

(∶)__________

[NextPage]

2.幫小熊修鐘。

(1)師:小熊看到小朋友們這么能干,想起家里的鐘有一根指針掉了,想請你們幫它添上,你們能幫它添上嗎?

課件顯示鐘面,鐘面上只有一根長針指著12,師:時間是4時,缺少什么?該怎樣畫?

學生回答后,媒體演示:在鐘面上畫時針,時針指著4。

(2)師:小熊還想考一考大家呢!

小熊:再過一小時是幾時?(5時)

小熊:猜一猜,走這一小時,分針和時針轉動的方向一樣嗎?它們走的路一樣多嗎?

課件演示:分針轉一圈,時針走一格。

[評析:練習設計突破了“就數學練數學”框子,教師沒有大量出示一些人為設置的鐘面時刻讓學生去認讀,而是創設了“安排星期天的作息時間表”、“幫小熊修鐘”等情境,把對時刻的認識與有趣的情境結合在一起,不僅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更為重要的使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受到珍惜時間的教育。]

四、拓展總結

師:你覺得這節課你表現得怎樣?你有什么收獲?

師:如果你是

設計師,你想設計一個什么樣的鐘面?(留給學生課后思考)

[評析:本課小結一改“你學會了什么?”的提問方式,更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自我感悟、自我評價和個性發展。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帶著新的問題走出課堂,這是課的延伸,讓人感覺課雖結束,可意猶存。]

[總評:這堂課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學的各個環節注意做到情感化、生活化、趣味化和開放化,積極關注學生的認知背景和生活經驗,以“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為目標,以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擺正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關系。通過看、撥、比、想、說、議、評、畫等數學活動,讓學生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索、去應用。既注重了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又有效地進行了珍惜時間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整堂課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反思

在“認識鐘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里,已經有了一些鐘表的知識儲備:上學的時間、放學的時間、看動畫城的時間……雖然這些認識是淺顯的、感性的,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層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為學生學習“認識鐘表”提供了經驗基礎。

為此,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己喜歡的時刻,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比較,異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規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學知識。

2.創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

本課以活動為主線,創設了“鄉村的早晨”、“小明的一天”、“撥鐘面”、“制作作息時間表”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現實有趣的情境結合起來,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并受到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實踐表明,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

3.創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數學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學會交流,增強合作意識。在“認識鐘面”這一環節中,主要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拿出實物鐘,先在小組內進行活動:撥一撥、比一比、說一說,然后由小組長向全班同學匯報。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實際教學中看出,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篇6

(二)使學生了解3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3以內數的大小,認識小于號.

(三)掌握3的組成.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3的組成和3的書寫.

難點:會比較3以內數的大小.

課前準備

(一)教具:主題圖、計數器、貼絨小棒、點子圖、方塊圖.

(二)學具:1~3的數字卡片、3根小棒.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看圖填數:

(二)學習新課

導入新課:師指板演題,提問:2個海棠再添上1個是幾個?(3個)對!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3的認識”.(板書課題)

1.教學3的認識.

(1)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后,老師提問

圖上畫的是什么?(工人在生產電視機)

數一數:這幅圖里有幾個工人?幾臺電視機?(3個工人,3臺電視機)

(2)撥珠數數:老師在計數器上撥出2個珠子,又撥出1個,問:老師在計數器上先撥出幾個珠子?又撥出幾個?一共撥了幾個?

師說:2個珠子又添上1個是3個.

指名說:2個珠子又添上1個是3個.

(3)學生擺小棒:

師說:請同學們拿出3根小棒,用這3根小棒擺一個圖形.比一比,看誰擺得好,擺得快.

指名上前用老師的貼絨小棒擺一個三角形.

小結剛才我們數的這些人和物的數量都是3,就可用數字3來表示.(老師用紅筆描課題3)

提問:你們在日常生活中,還看到哪些物品的數量是3個3個的?(三角架有3個角,三輪車有3個輪子,3本書,3個碗……)

2.教學3以內數的順序.

(1)出示點子圖::

提問:每個點子圖下面應寫幾?學生回答后,老師板書123.

提問:1排在誰的前面?(1排在2的前面)

1比2大,還是小?(1比2小)

2比1呢?(2比1大)

2排在誰的前面?(2排在3的前面)

2比3小,還是大?(2比3小)

3比2呢?(3比2大)

(2)讀一讀:123321

(3)說一說:2前面的數是幾?后面的數是幾?

3.比較數的大小.

(1)出示方塊圖::

提問:左邊幾個方塊?右邊幾個方塊?師板書:23

提問:2個方塊和3個方塊比,誰多?誰少?(2個方塊比3個方塊少)

(2)出示“<”號:

師說:2個方塊比3個方塊少,就是2比3少,我們就可以用小于號來表示.

板書:<(在2和3之間寫<)

小于號

師說:這個符號叫小于號(在<下面板書小于號)2M3:讀作:2小于3表示2比3少.指名讀、指名說.

(3)出示方塊圖::

提問:這是幾個方塊和幾個方塊比多少?比的結果是3個方塊比2個方塊怎么樣?(3個方塊比2個方塊多)

想一想:誰能用數字和符號來表示?

指名說:師板書:3>2.

指名讀、指名說:3比2多.

小結今天又學習了一個新的符號,叫小于號.它和昨天學的大于號的樣子差不多.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個符號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兩人一組議論,然后指名說.

老師歸納:(指板書)小于號的尖朝左邊,口朝右邊.也就是尖朝著小數,口朝著大數;大于號的尖朝右邊,口朝左邊.也就是口朝大數,尖朝小數.

齊讀:2<33>2

指名說:2小于3,表示2比3少.

3大于2,表示3比2多.

4.教學數的組成:

學生動手擺小棒:每人拿出3根小棒.

左邊擺2根,右邊擺1根.

說一說:幾和幾組成3?板書:

3可以分成幾和幾?

左邊擺1根,右邊擺2根.

說一說:幾和幾組成3?板書:

可以分成幾和幾?

5.教學3的書寫:

出示田字格黑板,老師范寫3.然后指導書寫,強調3的兩個半圓要寫在田字格的左半格的右邊,一筆寫成,要寫端正.學生在書上練習格里描寫3.

(三)鞏固反饋

1.給數字卡片排排隊.

請同學們拿出1,2,3的數字卡片,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好隊.再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隊.

從1數到3,從3數到1.

2.出示卡片:

指名讀、指名說各表示什么.

3.口答: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3的認識.知道3比2大,用3>2表示.記住了3的組成,會寫數字3.希望同學們回家后,再看看哪些東西的數量是3個3個的.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3的認識是在1,2的認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設計教案時注意了與前面知識的聯系,由2導入新課.老師指海棠圖問:2個再添上1個是幾個?很自然地引入新課.

學生對數的順序的掌握比較容易,因為只有3個數.所以應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說的能力上,教學生會說:1排在2的前面,1比2小,2比1大.2排在3的前面,2比3小,3比2大.

篇7

(二)使學生了解1和2的數序.認識“>”、知道2比1多用“2>1”表示.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使學生初步體會數都是從實際中抽象出來的.

難點:寫數字1和2.

課前準備

(一)教具:1,2的主題圖、計數器、絨板、小棒、圓片.小鹿、小鴨、小正方體和楓葉實物圖片.1,2的數字卡片和田字格黑板.

(二)學具:小棒、1和2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看圖回答問題:

誰比誰多?(梨比蘋果多)

還可以怎么說?(蘋果比梨少)誰和誰同樣多?還可以說幾和幾同樣多?

2.老師在計數器上撥珠,學生數數,從1數到10,再從10數到1.

(二)學習新課

啟發談話:剛才同學們看老師撥珠數數都數得很好.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學習數的認識,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2的認識.(板書課題)比一比,看誰學習最認真.

1.教學1的認識.

(1)出示主題圖:看圖數出數量是1的人和物.

師問:圖上畫的誰?她在做什么?(小學生在寫作業)這個小朋友寫字的姿勢好不好?

師說:我們應該向她學習,寫字時,姿勢要端正.

師問:圖上除了小朋友還有什么?(有課桌、椅子、書、筆和鉛筆盒)

數一數:這些東西都是多少?(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本書、一支筆、一個鉛筆盒)

(2)出示小鹿圖:

師問:圈里有幾只小鹿?(1只)

指名一個同學上前在計數器上撥出1個珠子.

師說:請同學們從學具袋里拿出1根小棒.

引導學生觀察教室:你們仔細看看教室里哪些東西的數量可以用1來表示?

(教室里有一塊大黑板、一張講桌、一張課表、一把大尺子……)

師說:剛才同學們數的這些人和物的數量都是1,我們就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用紅筆描寫課題1)

2.教學2的認識.

(1)出示主題圖:看圖數出數量是2的人和物.

師問:圖上畫的誰?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圖上有2個小朋友在試飛航模飛機.)

師問:圖中畫的人和物的數量各是幾?

指名說:2個小朋友、2架小飛機、2只小鳥.

(2)出示鴨子圖:

師問:這是幾只小鴨?

老師在計數器上撥2個珠子.

師問:老師撥出幾個珠子?

請同學們從自己的學具袋里拿出2個圓片.

啟發學生說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人和物的數量可用2表示.

(人有2只手、2條腿、兩只眼睛……自行車有2個輪子……)

師說:剛才我們數的這些人和物的數量都是2,就可以用數字2來表示.(用紅筆描寫課題2)

3.教學1和2的順序.

(1)老師在計數器上先撥出1個珠子.

師問:我再撥出幾個,就是2個珠子?

1個珠子添上1個珠子是幾個珠子?

(2)學生擺小棒:

先擺1根小棒,想一想,再添幾根就是2根?(自己動手擺)

師問:1根再添上幾根,就是2根?

(3)出示點子圖:

出示:這是幾個點子?在下面寫幾?(師在盧、子下寫1)

出示:這是幾個點子?在下面寫幾?(師在點子下寫2)

提問:我們要把這兩個數排一下隊,應該誰在前,誰在后?(1在2的前面,2在1的后面)

師說:對!在數的順序中,1在2的前面,2在1的后面.

4.比較數的大小.

(1)出示方木塊圖:

師問:2個方木塊和1個方木塊比,誰多誰少?(2個方木塊比1個方木塊多)

(2)認識大于號:

師說:2個方木塊比1個方木塊多,也就是2比1多,我們就可以用符號來表示.(老師板書“>”)這個符號叫大于號.(老師在“>”下面寫“大于號”)這個式子讀作:2大于1,表示:2比1大.(指名說)

5.教學2的組成.

出示楓葉圖片:

師問:有幾片楓葉?這2片楓葉可以分成幾和幾?

老師演示:2片楓葉可以分成1片和1片.

師問;1片和1片合起來是幾片?學生回答后,老師板書:以說1和1組成2.(指名說、齊說)

6.教學1和2的書寫.

(1)指導書寫數字1:老師在田字格黑板上范寫一個1,然后說要點:1要寫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上下頂格寫,從上到下稍斜一點,筆道要直,一筆寫完.

學生在練習格里描寫1.

(2)指導書寫數字2:書寫的要點是:2也是寫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從左上格左角起筆,充滿格畫圓,畫到橫虛線左半部中間靠右再寫斜直線寫到左下角,最后寫橫.一筆寫完.

教法同上.

(三)鞏固反饋

1.請同學們拿出數字卡片1和2,按順序排隊.然后順讀,倒讀一遍.

2.老師指2>1,指名讀式子,說表示什么.

小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1和2,會讀會寫1和2.會排列1和2的順序,知道2比1多,用2>1表示.還記住了2的組成.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內容是認識1和2,是為以后學習認識3~10打基礎的,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注意了以下幾點:

篇8

(二)初步了解6的基數和序數的意義.了解6以內數的順序,會用“>”、“<”比較6以內數的大小.

(三)掌握6的組成和分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6的認識.

難點:掌握6的組成和分解.

課前準備

(一)教具:主題圖、直尺圖、點子圖和一束紙花.

(二)學具:小棒、小方塊和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看圖寫數:

2.填空:

3.看卡片口答:

(二)學習新課

導入新課:

老師指板書問:1~5的5個數誰最大?

比5少1的數是幾?(是4)

比5多1的數是幾?(是6)

師說:你們說得對,比5多1的數是6,今天我們就來學習6的認識.(板書課題)

1.學習認數6.

(1)出示主題圖: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然后回答問題:

圖上畫的是什么?(同學們在做值日)

數一數:有幾位老師?幾個同學?一共有幾個人做值日?(6人)

再數一數:圖上有幾張桌子?幾把椅子?

小結剛才我們數出圖上有6個人做值日,還數出圖上有6張桌子、6把椅子.這圖里的人和物的數量都是6,可以用6來表示.

板書:6

(2)撥珠數數:

指名學生上前撥珠:先撥出5個,再撥出1個.回答一共是幾個?

師問:5添上1是幾?(5添上1是6)

數一數:教室里面哪些東西的數量是6.(每排有6張桌子、6把椅子、每扇窗戶上有6塊玻璃……)

(3)擺一擺:

每人拿出5根小棒擺在課桌上,再添上1根,一共是幾根?

自己小聲地從1數到6,再從6數到1.

師問:你們誰能用這6根小棒擺一個圖形?

指名一人到前面擺,其他人在自己的課桌上擺.

師問:你們擺的是什么樣的圖形?(6邊形)

用幾根小棒擺成的?(6根)你們還可以擺出別的圖形嗎?(自由擺)老師行間巡視,隨時表揚擺得好的.

2.教學6以內數的順序.

(1)出示直尺圖:

讓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小直尺:

師問:請同學們在尺子上找一找6排在什么地方?(6排在5的后面)

你們數一數,從0數到5,看看尺子上有幾小段?(5,小段)

5個小段再加上一個是幾個小段?(6個)

齊讀:看自己尺子從0讀到6,再從6讀到0.看老師放大直尺讀,從1讀到6,再從6讀到1.

師問:比5少1的數是幾?比5多1的數是幾?和5相鄰的兩個數是幾和幾?

3.比較數的大小:

(1)出示點子圖(一).

師問:

①左邊幾個圓?右邊幾個圓?它們的下面應寫幾?

板書:5,6.

②這兩個數比較,誰多?誰少?

③5和6之間應填什么符號?板書:“<”

讀作:5小于6,表示:5比6小.(2)出示點子圖(二).

師問:這是哪兩個數比大小?(6和5比大小)6和5之間應填什么符號?(學生在課本上填出“>”.老師板書:6>5)

指名讀、指名說表示什么.

4.學習6的組成和分解:

請同學們拿出6個小方塊,把這6個小方塊分成兩堆,看看可以分成幾和幾.

要求學生邊思考、邊操作、邊說“6可以分成幾和幾”.分完后師生共同整理6的組成:

老師引導學生觀察,你們看到這一組能聯想出另一種分法嗎?(還可以分成1和5)看到呢?(還可以分成2和4)

看卡片說6的組成.5.區分基數和序數:

(1)看圖回答問題:(看書上28頁蝌蚪圖)

①圖上畫有幾個瓶子(6個)

②每個瓶子里裝的是什么?(小蝌蚪)

③找一找,從左數第6瓶里有幾只小蝌蚪?(5只)

④再找一找,有6只蝌蚪的是第幾瓶?(第4瓶)

學生回答后,在書上填數.

(2)做游戲:

老師請第2組前6個小朋友起立.大家看他們做得對不對?

再請第3組第6個小朋友起立.大家看他做得對不對?

6.指導書寫數字6:

老師邊范寫邊說:“6”是一筆寫成,下邊是個圓.起筆在上線中間靠右一點、往左稍彎、斜下過中線從左向右畫半圓.

老師領著學生在書上練習格中描寫2~3個6.然后自己獨立寫6.

小結今天我們又學會了“6”這個數,會比較6以內數的大小、記住了6的組成和分解.希望同學們回到家里再看一看、數一數哪些東西的數量是6個6個的.

(三)鞏固反饋

1.請同學們給這6只小兔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排隊:指名一人上前排隊.

2.猜一猜:

師說:我手里有6朵花,分兩只手拿、我先拿出3朵,(另外3朵藏在背后)請同學們猜一猜,我背后有幾朵花?你是怎么猜出來的?再猜,我先拿出2朵,猜一猜我背后有幾朵?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3.找朋友:

老師出示卡片數和學生舉出的卡片數合起來是6.

4.口答: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篇9

重點: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

難點:利用計算公式進行利息計算。

教法學法:

教法:游戲法、討論法

學法:認真聽課法、嘗試自學法、練習法

教具學具:

教具:幻燈機

學具:存款憑證

教學過程:

一、小品導入新課

師:在上新課前,我們來看一個小品。大家可要仔細看,因為看完還要回答問題,先請看我們這兩位演員:

同學甲:儲戶小麗;同學乙:張大爺;老師來演銀行職員。好,小品開始:

(甲背著背包,興沖沖地趕路,碰上乙)

乙:喂,小麗,這么早去哪里呢?

甲:張大爺呀,我還要去銀行取錢呢!

乙:取錢!真不懂你們這些人,錢好好地家里不放,偏偏要藏到銀行里,又要存,又要取,多麻煩。

甲:大爺,這您就不懂了,這錢放在家里不安全,存到銀行里,不但能合理、有計劃地用錢,還能支援國家建設呢!

乙:真的嗎?錢存入銀行有這么多好處,那我也趕緊去把家里的幾百塊錢存了,省了我天天提心吊膽的。

甲:大爺,再見!

乙:再見!

(甲繼續走,到了銀行)

甲:您好,我想取回去年存的100元錢,請您辦下手續。

師:好的,請填一下取款單。(生填完了,然后師把錢遞給甲)

甲:(數錢)驚訝地叫道:哎,錢怎么多了?(揚起手中的錢)您多給了一塊八毛。

二、新授:

1、學習利息的計算公式,及相應的幾個概念。

師:這到底是怎么回事?誰知道,說說看!

生:(舉手回答)多給的錢是利息。

師:是的,是利息。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利息(板書課題)。

師:那你對利息了解多少?

生: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利息。

師:說得真好,大家表揚他。還有誰想說說利息的意思?

生:(舉手回答)小品中的1.8元是利息。

師:你們知道這1.8元利息是怎么算出來的嗎?結合課本找找看!

生:(看書后舉手回答)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師:說的不錯(師板書,讓生齊讀利息的計算公式。)

師: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要求利息,首先得知道什么?

生:本金、利率、時間。

師:我們已經知道什么是利息,對于本金和利率你知道多少?結合課本,請小組內討論討論,然后找代表發言。

生:(代表舉手)存入銀行的錢叫本金,小麗的100元是本金;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利率,利率是由銀行規定的,有按年規定的,叫年利率;有按月規定的,叫月利率;利率可根據存款的長短,和存款的方式不同而不同。

師:說的不錯。小麗的存款方式是整存整取,年利率是2.25。這“整存整取”是什么意思?

生:(討論后回答)小麗存入100元,然后再全部取出。

2、計算利息。

師:好,現在請同學們根據這個公式,詳細了解利息的計算過程。

(幻燈片出示):小品中的小麗把100元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一年,年利率是2.25。到期后利息是多少?請一學生上臺板演,其他同學獨立完成。

生:(板書)100×2.25×1=2.25(元)

師:式子中的每個量代表什么?。

生:100是本金,2.25是利率,1是時間,2.25元是利息。

師:你是根據什么來列式的?

生:利息的計算公式。

3、稅后利息的學習及計算。

師:2.25元是利息,這可就奇怪了,可小麗只拿到1.8元。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難道錢算錯了嗎?(學生自由說,不清楚,可以翻書找找原因,小組進行討論)

生:(看書后)國家規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利率納稅,但國債的利息不用納稅,小麗的存款不屬于國債,應該納稅。她得到的利息實際上是納稅后的利息,叫稅后利息。(教師板書:稅后利息。)

師:那稅后利息該怎么算呢?想想看,看誰的腦子最聰明,轉得最快。

生:(討論思考后,得出:)

稅后利息=利息-利息×20=利息×(1-20)

師:看來,同學們真了不起,利息已經算出來了,現在,正式算稅后利息。請一同學板演:

2.25×(1-20)=1.8元

或2.25-2.25×20=1.8元

師:現在,大家知道,小麗多得的1.8元是怎么回事了嗎?

生:知道。

出示第三個問題:小麗一共可取回多少元?

師:這“一共”包括什么?

生:本金和稅后利息。(生獨立完成,然后反饋。)

100 1.8=101.8(元)

答:一共可取回101.8元。

4、反饋練習,讓學生看教科書P124—P125內容。

師:還有什么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請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解決。……

師:同學們表現真好,現在讓老師來考考你們,看誰知識掌握的最牢。

出示:

①把錢存入銀行,只對國家有好處()

②所有的利息都要納稅()

③存款的利息按20的稅率納稅()

④利息=本金×利率()

⑤利息=稅后利息()

⑥稅后利息=利息×(1-20)()

讓學生用手勢表示,并說明錯的原因。

三、課堂練習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幾道題。

1、做P125的“做一做”

①學生讀題。

②要求利息,必須知道哪幾個數據?讓學生找出這些數據。

③學生做,教師巡視,然后派一代表上臺板演。

400×2.88×5=57.6(元)

57.6×(1-20)=46.08(元)

400 46.08=446.08(元)

答:……。

講評時可讓學生說說做法。

2、練習三十的第1題。

① 生讀題。

② 師提示:是哪一部分錢捐給希望工程?(稅后利息)

要求稅后利息,應先求什么?(利息)

③ 學生獨立完成。

3、老師想把暫時不用的600元錢存入銀行,年利率是2.70,存滿半年時,請同學們幫老師算算,到期老師一共可拿回多少錢?

① 師讀題。

② 師:這錢實際上求什么?(本金和稅后利息)

③ 生獨立完成,

600×2.70×0.5=8.1(元)

8.1×(1-20)=6.48(元)

600 6.48=606.48(元)

答:……。

4、做練習三十三的第3題。

四、布置作業。

練習三十三的第5、6題。

五、板書設計:

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稅后利息=利息-利息×20

篇10

(二)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

(三)培養學生遇到困難積極動腦筋想辦法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教學不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法則。

難點:理解計算法則第三條的含義。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板演

2.同時口答

(1)10個一是多少?(2)10個十是多少?

(3)10個百是多少?(4)100里面有幾個十?

3.口算

(1)20以內的退位減

14-7=11-3=13-5=15-6=12-4=

18-9=10-4=16-8=12-5=11-7=

13-8=14-5=16-9=17-8=10-5=

(2)4-1-2=7-1-6=8-1-6=5-1-2=

2+10-4=3+10-7=5+10-6=1+10-9=

3.訂正板演

師說:怎樣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學生說過程,教師貼出筆算法則)

(1)相同數位對齊。(2)從個位減起。(3)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個位加10再減。師說: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知識,學習更大的數的筆算減法,你們有信心學會嗎?(板書課題:不連續退位減)

(二)學習新課

1.學習例1

(1)出示皮筋圖

師問:圖131畫了幾捆100根的皮筋?幾捆10根的?幾捆1根的?一共是多少根皮筋?(376根)376里面有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板書:

師問:用虛線圈起幾個100根?幾個10根?幾個1根?一共用虛線圈起多少根?(132根)虛線圈起表示什么?(減去)132里面有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繼續板書: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然后請同學說一說計算過程。教師在復習準備過程中貼出的計算法則前兩條上用紅線畫出。

師說:不退位的筆算減法前兩條法則和以前我們學的百以內筆算減法是一樣的。

(2)練一練

2.學習例2

(1)出示方塊圖

師問:圖上畫了幾個100的方塊?幾個10個的方塊?幾個1個的方塊?一共有多少個方塊?老師要從319個方塊里面拿走176個方塊,怎么拿?板書:

學生動手操作,敘述拿的過程:先從9個一中拿出6個一;從1個十里拿7個十沒法拿從百位退1個百作10個十,把10個十加上1個10是11個十,再從11個十中拿走7個十;3個百退1個百剩2個百,從2個百中拿走1個百還剩1個百。學生邊說,教師邊在圖上演示。

(2)看豎式學法則

師說:誰能看著豎式說說計算過程?重點讓學生說十位上是怎么算的,老師在復習準備過程中貼出的第三條法則上用紅筆修改。((3)

(3)練一練

3.學習例3

出示例3:求1230與425的差。

讓學生在本上獨立完成,重點讓學生說說十位和百位是怎么算的。用紅筆在第三條法則上繼續修改。

師問:千位、十位上相減都得0,為什么十位上要寫0,而千位上就不必寫了呢?(十位上的0起占位作用,而千位上的0寫了沒意義)

4.小結

師說: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萬以內數的筆算減法,計算方法前二條與百以內數的筆算減法法則一樣,大家看第三條,比較亂,老師改一改大家看著就很清楚了。(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從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減)

讓學生一起讀一遍法則。

(三)鞏固反饋

1.做一做

2.筆算下面各題

247-181=740-570=3472-3380=

3.被減數是1368,減數是295,差是多少?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是在一年級已經學過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基礎上,學習萬以內數的不退位及不連續退位的筆算減法。

在復習準備中,先安排了三道百以內筆算減法,以復習百以內筆算減法法則,然后安排了四道口答,以復習數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最后是口算練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云和县| 汝阳县| 沐川县| 阿瓦提县| 福州市| 潍坊市| 曲麻莱县| 且末县| 沐川县| 仙居县| 乌兰察布市| 盘锦市| 辽阳县| 弥渡县| 洛阳市| 黔西| 塔河县| 临江市| 江都市| 西畴县| 渭源县| 恩平市| 运城市| 乐业县| 宝应县| 汉寿县| 高台县| 望奎县| 旬邑县| 明光市| 江孜县| 贵溪市| 佛坪县| 昌平区| 沂水县| 沧源| 阿城市| 元江| 西乌珠穆沁旗| 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