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現代測繪技術模板(10篇)

時間:2023-02-11 19:33:5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現代測繪技術,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現代測繪技術

篇1

中圖分類號:P2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隨著我國現代測繪技術的推廣與應用,逐漸摒棄了以往舊的測繪方法?,F代測繪方法的應用提高了土地開發(fā)的利用率,保證了開發(fā)質量,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

一、現代測繪技術對土地測繪的意義

現代測繪技術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尤其是與先進技術的結合,對土地測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F代測繪技術有全球定位、遙感技術和3 S 集成技術等,并且在現代測繪

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F代測繪技術的應用幾乎涵蓋了土地測繪的各個領域,當今的土地資源非常匱乏,在土地調查、規(guī)劃和管理方面都有待進一步提高,現代測繪技術可以滿足土地測繪的各種現代化要求,有效提升土地資源的利用,提高工作效率,節(jié)省土地資源,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 進行土地調查的具體步驟

(一)我國土地的現狀和調查的具體技術路線

在土地現狀進行調查的時候, 主要的技術流程包括了對土地現場的勘探、進行平面的測量和合理的修整、進行圖片信息的編輯、研究建筑的現狀、建立和完善地籍管理信息等。測量的方式則是按1∶500 的比例進行土地的補測和修測。在測繪的時候將具體測點位置標明,并且用全站儀進行測繪,利用軟件將信息傳到電腦上,再用電腦軟件進行信息的圖像編輯。在進行調查的時候,通過網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便能確保土地調查體系的完整。

(二)對于土地現狀進行分析的具體技術路線

得出調查路線之后,可以通過統(tǒng)計學分析出具體的待開發(fā)土地的空間分布和面積,并且根據土地的利用率、利用強度以及利用結構對這塊土地進行一定的評價。所謂的土地利用強度指的便是這片土地單位面積的開發(fā)利用度, 這個結果是經過比較得出來的,有一定的空間可比性和時間可量性。利用其對土地進行分析能夠確保這塊土地的利用效率達到最大, 推動經濟社會和環(huán)境的發(fā)展。

(三)對土地的潛力進行技術分析

進行土地潛力分析的時候經常采用綜合指標或者單指標的評價方式,對土地功能的開發(fā)進行一定的評價,并且利用測繪得到的結果對這些土地進行功能分區(qū),確保土地的利用最大化,充分發(fā)揮出土地的潛力。

三、現代化的測繪技術在土地測繪中的具體應用

(一)全球定位系統(tǒng)在土地測繪中的應用

全球定位系統(tǒng)又稱為GPS技術,具有精度高、靈活性好、速度快等顯著特點,它的基本原理就是通過提供的三維坐標讓土地調查者獲得空間數據,以達到空間定位的目的。GPS測量技術能夠快速、高效、準確地提供點、線、面要素的精確三維坐標以及其他相關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動化、高效益等顯著特點。GPS的實時動態(tài)樁位放樣,精度可將樁位誤差精度控制到厘米級,利用GPS技術放樣平臺,通過利用GPS測量并在施工平臺鋼管樁放樣,可在保證測量精度的前提下有效縮短野外作業(yè)時間。GPS偏心檢查,在精確測量工程樁位分布的基礎上,GPS技術可一物兩用,進行樁位偏心檢查,提高工程測量的管理效。能夠與傳統(tǒng)測繪儀器有效配合,如建筑方位定點測量時,控制點布控時可通過GPS靜態(tài)測量彎曲來確保高程、距離精度,再結合全站儀、經緯儀等傳統(tǒng)儀器實現近距離位移設置,能夠進一步增強新技術的應用效果。GPS技術與掌上電腦的結合,則給土地的野外調查提供了便利。將數碼的攝像頭與GPS集合到一起,運用到掌上電腦上,最終實現了地形的測量的變更,解決了變更區(qū)域中形狀不規(guī)則、區(qū)域不明顯等不良因素。另外,利用數碼攝像頭替代人工繪圖還可以對野外土地進行拍攝,從而大大減輕了工作量。同時,利用掌上電腦與GPS技術結合還解決了野外工作中時間長的問題,達到了連續(xù)工作和數據儲存的目的要求,并且及時滿足圖形的更新,使土地調查結果的準確性提高。

(二)“3S”集成技術的應用

“3S”集成技術是由地理信息系統(tǒng)、遙感技術、全球定位系統(tǒng)三者構成的一個整體集合從而對土地進行實時的觀測、分析和應用管理的系統(tǒng)。隨著現代科技的發(fā)展和進步,我國的3S技術已經日漸成熟,這一技術在土地調查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并且在土地更新調查和土地動態(tài)監(jiān)測中體現出了良好的發(fā)展前景。比如,在利用高分辨率的衛(wèi)星遙感技術獲得相關的影像數據,然后與土地調查的更新技術進行匯總、疊加分類,并運用專業(yè)軟件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準確的變換范圍和數據結果。這種方法的運用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tǒng)調查方法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精度低等問題,大大加快了土地調查的速度和效率,所以實際應用中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三)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的運用

所謂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是一種獨特的空間信息系統(tǒng),它的工作原理就是通過計算機的系統(tǒng)支持,對地球空間中的地理數據進行采集、存儲、分析、描繪的過程。具體來說,就是利用計算機建立地理數據庫,將地理環(huán)境中的各種要素,包括它們的地理空間分布狀況和所具有的屬性數據,進行數字存貯、處理和分析,建立有效的數據管理系統(tǒng)。通過對多種要素的綜合分析,方便快速地獲取信息,滿足各種不同的應用或科學研究的需要,并以圖形和數字的方式表示結果。現階段,經過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對空間數據進行處理已經發(fā)展成為土地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地理信息系統(tǒng)將會向更加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的方向發(fā)展。在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中,由于所獲取的測繪基礎數據非常的詳盡可靠,并且準確性高,這就相應的提高了城市規(guī)劃的科學性。由于計算機具有高速運算和極強的邏輯判斷功能,所以在短時間內增加了規(guī)劃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另外,計算機可以自動地生成各種規(guī)劃用圖、表格和報告,利用數據庫又易于刪補、更新程序,所以還實現城市規(guī)劃的動態(tài)監(jiān)控和動態(tài)設計也已經成為可能。加大對GIS的研究和使用力度,還能夠增強測繪人員和城市規(guī)劃人員的協調協作能力和促進信息的統(tǒng)一獲取和使用。

(四)遙感技術在土地測繪中的應用

遙感技術是從人造衛(wèi)星、飛機或其他飛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標的電磁輻射信息,判認地球環(huán)境和資源的技術?,F階段,遙感技術在我國的土地調查中已經得到了較為普遍的應用。首先,遙感技術的應用對于重點城市的土地勘測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利用該技術對城市中占用耕地等情況進行監(jiān)測已經起到了很好的加強土地管理的作用。遙感技術對土地調查的信息更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遙感技術利用航空、航天正射影像圖以及地形圖為資料,與原有的土地現狀圖進行對比,將數據進行補充和修改,最終達到更新的效果。

四、結束語

我國的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較低,并隨著土地資源的匱乏,其開發(fā)和利用的壓力越來越大,并且成本不斷提高,而通過現代測繪在土地測繪中的應用,現代化的測繪方法在土地調查中的實際應用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現代化的手段,可以有效的提升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管理成本,實現土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利益,而這也成為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參考文獻

篇2

1現代測繪技術的主要內容

1.1遙感技術

對于現代的測繪技術而言,遙感技術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根據電磁波的原理而演變過來的。通過這種方式來對土地表面進行勘測,不僅速度快,而且收集回來的信息比較準確。遙感技術具有全天候的工作特點,能夠收集到不同的數據信息,所耗費的時間也比較短。而相關人員在接收到圖像之后可以發(fā)現,遙感技術的傳感器所收集的信息分辨率極高,圖像也比較清晰,這也有利于工作人員觀察地形。

1.2地理信息系統(tǒng)

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主要是運用計算機的先進技術,對地球表層空間的地理分布情況進行勘察,并收集在勘察過程中所形成的相關數據。而計算機在接收到數據之后,在后期對數據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和運算,從而形成一個專屬的技術系統(tǒng)。在這過程當中,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主要對地理環(huán)境空間的數據進行多個角度的處理,像地理的分布情況、地理分布成像圖、遙感圖像等都是地理環(huán)境空間的一部分,這也對于不同地區(qū)所具有的信息數據進行相應的管理和分析。

1.3全球定位系統(tǒng)

全球定位系統(tǒng)即GPS定位系統(tǒng),其本身具有全球性和全天候的特點。而GPS定位技術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定位的準確度比較高,解算模型也很簡單。在我國的工程測量過程中,全球定位系統(tǒng)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能組成一種名叫“雙差相位觀測”的星際差,能夠有效地對衛(wèi)星鐘差、衛(wèi)星軌道偏差等公共誤差具有消除的作用,且會對電離層、流測層造成一定影響,從而為國土測繪的準確度奠定了基礎。RTK測繪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使GPS系統(tǒng)在運作時能夠更加高效快捷。通過全天候的對工作區(qū)域進行覆蓋,讓全球定位系統(tǒng)能夠快速地得到精準的數據,從而為測繪技術的發(fā)展起到了促進的作用[1]。

2現代測繪技術在國土測繪中的意義

2.1提高測繪結果的精確度

針對于當前的國土測繪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障測繪數據和結果的準確度。無論當前的測繪技術怎樣發(fā)展,首先就是要通過測量收集到實際的信息,并圍繞著這些信息進行處理和加工。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相應的研究人員對測繪技術進行不斷地研究,現代測繪技術的出現也彌補了從前的人工測繪中的一些缺點,改善了因為人工的測繪而產生的誤差,影響到了測繪結果的精確度。

2.2提高信息資料采集的完整性

現代測繪技術的運用能夠實現資源采集的高效性和全面性,在國土測繪工程中合理地運用現代測繪技術,能夠自動構建坐標系,然后將測繪收集的數據內容直觀地呈現在坐標系中,同時資源的位置也與實際相對應,而地理信息也會集合到同一位置,更好地反饋出測繪的全面性,為國土資源管理提供可靠支持。

2.3提高測繪工程的高效高質性

測繪信息技術在國土測繪工程中的運用結合了多個先進的測繪設備和儀器,展現出了良好的測繪效果。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支持,融合了許多先進的技術手段,通過靈活的儀器與技術配合,使國土資源管理能夠利用少量的人員就可以完成大量的實地測繪工作,減少了人員的工作量,有效規(guī)避實地測繪帶來的風險。而且國土資源管理機構也能夠利用先進的測繪技術,和其他部門合力完成相關作業(yè),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2.4提高國土測繪的速度

在以往的國土測繪工作當中,人工測繪不僅會造成結果具有一定的誤差,還有特殊的地形、野外的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這些都會造成國土測繪的速度較慢。且人工在進行國土測量工作的周期也很長,無法提高國土測繪的工作效率。但現代測繪技術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因環(huán)境因素等造成的工作進度緩慢的問題?,F代測繪技術具有非常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工作人員能在很遠的地方對地形進行監(jiān)控,還能運用技術對其進行三維空間的分析而得到相應的數據。工作人員不用到野外環(huán)境當中進行測繪,而是運用遙感技術的傳感器就能形成相應的數據和信息,縮短了國土測繪的周期[2]。

2.5提高資源整合效率,有利于城市化進程

在進行國土測繪的工作過程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將獲得的國土信息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在我國當前的發(fā)展中,很多的資源策劃部門都會運用到國土測繪的實際數據,根據測繪的結果來分析當前地區(qū)的城市化分布進程。正是因為關系到城市化的進程與建設,就必須要運用實時的測繪數據,確保城市化的建設得以更加完善。由此可以看出,只有提高了資源整合的效率,才能促進城市化的進程和建設,并通過對數據進行合理的運用和分配。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國土測繪工作的進展,從而有效地實現了對國土測繪數據的監(jiān)督和管理。

3現代測繪技術在國土測繪中的應用對策分析

3.1將3S技術與國土資源測量工作相聯系

3S技術因為涵蓋RS技術、GIS技術和GPS技術,所以被稱為3S技術。3S技術的特點就是可以對國土進行大范圍的測繪活動,并進行實際的勘察工作。這不僅保障工作的效率,而且能確保數據在獲取過程中的準確性,從而獲得更加全面的國土測繪信息[3]。比如,在對農村的宅基地進行勘察的過程當中,工作人員可以運用GPS技術對宅基地進行繪圖。在基礎工作完成之后,工作人員運用遙感技術對地形進行勘察,從而獲得實時的地理信息。3S技術的應用不僅讓農村宅基地勘察工作變得更加快速,而且能加快農村發(fā)展的腳步。又例如,3S技術可以運用在全色光譜的分辨率當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其應用的范圍;遙感技術能夠運用在對土地資源整合和預防地質災害的工作當中。GIS技術主要指的是地理信息系統(tǒng),工作人員在運用此技術的過程當中,要借助計算機來收集國土的地理數據,并運用一些軟件、程序來對這些數據進行整合與分析。而GPS技術不會受到空間和時間的約束,具有全球性和全天候的特點,本身就具有實時的定位與導航的工作特點。且GPS技術大多都是運用到國土測繪的工作當中,自身獲取信息的速度與準確度也都是比較高的。

3.2將全球導航衛(wèi)星系統(tǒng)技術與國土面積計量工作相聯系

全球導航衛(wèi)星系統(tǒng)簡稱GNSS,這是我國當前在研究衛(wèi)星系統(tǒng)的過程中所研制出的“全球第三個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而這種定位系統(tǒng)主要包括了空間、地面以及用戶這三部分,讓用戶在使用的過程當中能夠進行全天乃至全球范圍內的定位服務。人們在使用全球導航衛(wèi)星系統(tǒng)的時候也會發(fā)現,這種系統(tǒng)的準確度和可靠性都比較高,像定位系統(tǒng)、導航系統(tǒng)等都是如此。所以,工作人員在運用的過程當中,通過在地面的控制中心就能對衛(wèi)星系統(tǒng)進行調控,讓衛(wèi)星能夠在特定的軌道當中進行工作,并始終保持著當前的運行軌跡,這也對工作人員的檢測工作提供了相應的便利[4]。例如,在全球導航衛(wèi)星系統(tǒng)所出現的信號傳播效率慢、設備老化等情況出現時,都會影響到衛(wèi)星系統(tǒng)對于數據的計算和準確度。所以,在對國土的面積進行計算的過程當中,應當把一些由于外界因素導致的誤差加入其中,從而使收集到的數據和信息更加準確。又例如,工作人員可以將全球導航衛(wèi)星應用到建立控制網的過程當中,并對每一個測量的節(jié)點進行合理的計算與應用,從中獲取控制網的重要節(jié)點以及坐標數據,保障了最終結果的準確性。對于國土面積的計量工作而言,WGS84這一個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坐標點,所以要加大其數據的準確度,讓WGS84這個位置坐標與其他的坐標進行相應的配合,從而完善國土的坐標圖。在以往的測繪過程當中,如若用人工來對界址進行相應的配置,可能會導致測量點出現相應的誤差,讓后續(xù)工作無法有效地進行[5]。所以,工作人員可以運用計算機來進行計算,將待測地形中的坐標寫到計算機程序當中,并運用相應的軟件和程序進行計算,從而得出最準確的數值。在現階段的發(fā)展過程當中,全球導航衛(wèi)星系統(tǒng)的工作體系已經日益完善,但是由于會由于在衛(wèi)星工作的過程中出現一系列的不良因素,導致其數據的精確度受到了影響。所以,工作人員在進行工作的過程當中,應當多考慮相應的問題,提高國土的測繪效率和數據的準確性,為國土面積計量工作的運用奠定了基礎。

3.3將RTK技術與土地地形測圖工作相聯系

實時動態(tài)差簡稱為RTK技術,它根據工作性質被分成了“軟件系統(tǒng)、數據運輸系統(tǒng)、GPS系統(tǒng)”這三大工作模塊。一般情況下,在運用實時動態(tài)差的過程當中,會將分測繪裝置放置到被測繪對象的中間,確保在工作時測繪裝置的四周是沒有高層建筑遮擋的。如果當前的地面設施無法挪動或是不可避免,應當將實時動態(tài)差分測繪設備與建筑物距離間隔至少50m,只有這樣,工作人員才能對其進行正常的工作和運營。在其工作的過程當中,工作人員要及時觀察GPS系統(tǒng)的運行狀態(tài),對系統(tǒng)分析出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快速的處理,并將其交給流動站。流動站中有性能比較高的計算機設備和無線信號傳輸設備,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信息在傳輸過程中不會受到干擾。在這其中,接收機能夠將GPS系統(tǒng)所傳回來的數字信號進行收集,并在計算機系統(tǒng)當中對數字信號進行科學的分類與整理。比如,在運用以往的技術對土地地形測圖進行應用的過程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根據地形去建立控制點,運用經緯儀、全站儀等先進的設備開始進行測圖工作。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又有了很多比較先進的測圖設備,但是還是存在無法單獨操作的問題。在以往進行土地地形測圖的工作時,至少要有兩名人員進行合作,才能運用相關設備進行相應的測量。由于工作人員無法及時對當前的地形進行定位與分析,經常會有測圖的結果存在誤差的情況出現,而這就需要再一次進行測圖作業(yè),不僅耽誤了時間,還浪費了人力[6]。而將實時動態(tài)差分測量技術引入到土地地形測圖的工作當中,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改變從前的工作所具有的缺點,并節(jié)省了一定的人力資源。工作人員在使用RTK測量儀對土地地形的測量點進行測量的過程中,僅僅需要1s的時長就能得到準確的地形位置。在這之后,工作人員將地貌的特征編碼輸入到計算機設備當中,就能得到準確的測量位置及數據信息,等到測量結束之后就可以運用相應的軟件和設備去繪制土地測圖。這種技術不僅可以運用到地形測圖工作當中,在交通、海洋等方面也能進行合理的運用?,F如今,網絡化的實時動態(tài)差分測繪技術也已經應用到各行各業(yè)當中,在原有實時動態(tài)差技術的基礎上,準確度、相關設備、空間要求等方面都比原有技術更加先進,從而為國土土地的測圖工作奠定了相應的基礎,提高其工作的實際效率。

3.4GNSS測繪和國土測繪工作的聯系

在我國測繪技術手段的發(fā)展中,GNSS技術也得到了廣泛運用,在國土測繪工程中也起到了良好的應用優(yōu)勢,通過GNSS技術的運用,能夠有效確定國土資源面積在實際測繪工作中通過定位樁測定相應的位置,準確地測繪國土邊界距離。使用GNSS技術既可以完成控制網的有效構建,同時又可以將每一測量階段充分協調好,以便收集節(jié)點位置數據,從而提升了測量成果的準確性。GNSS技術的使用必須保證所做標案和各應用節(jié)點之間的高效協調,精確地測算參數,并且按照參數測量不同的地理坐標。在土地測量工程中,測量環(huán)節(jié)的WGS84位置都是坐標點,所以需要保證測量精確度,并且能夠和其他坐標高度協調,實現最精確的測量坐標圖,從而減少了測量誤差。

3.5CORS系統(tǒng)的外業(yè)測繪應用

基于流動站的外業(yè)測繪工作中,首先要對測繪圖進行全面測量,同時在實際工作中要重視以下問題:首先必須合理的運用三腳架,同時有效保障位置處于水平的終檢部位,而且在進行高壓測量天線過程中,也要提高測量的精確度,一般至少要將測量精度控制在毫米級別。在進行觀測環(huán)節(jié)中,也要確保其可以恢復到最初的狀態(tài)下,有效提高外業(yè)測量的穩(wěn)定性和數值準確度。在進行待測碎部點的采集工作中,還要有效地輸入繪圖編碼,這樣就能夠對相關程序的信息進行自動保存,對特定區(qū)域地理和地形信息檢修測量,并且輸出地形圖,在對碎部點進行測量過程中,一般也需要結合RTK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測量的精確度,同時設置專業(yè)人員對流動站進行可靠控制,嚴格按照手冊內容操作。在實地測量過程中,要根據實地情況合理調節(jié)圖根精度,在數值穩(wěn)定后進行記錄。

4結束語

國土測繪工作不僅能夠提供實時性、準確性、完整性的土地信息,而且能讓在測繪過程中合理的運用土地資源。由于我國當前的地形比較復雜,現代化的測繪技術手段能夠為國土測繪工作提供很大的便利。根據當前測繪技術的發(fā)展來看,信息技術正在以不斷發(fā)展的速度前進,現代測繪技術也在不斷地更新,這也為國土管理工作與技術的發(fā)展奠定了相應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亓敏.現代測繪技術裝備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學,2020,11(14):96-97.

[2]高然.現代信息測繪技術在國土測繪中的應用探析[J].智能城市,2020,6(4):51-52.

[3]劉雙俞.現代信息測繪技術在國土測繪中的應用探析[J].低碳世界,2019,9(8):78-79.

[4]姚磊.現代測繪技術在國土測繪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地名,2019,37(7):28.

篇3

中圖分類號:P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a)-0036-01

我國傳統(tǒng)的測繪技術已經難以滿足土地資源利用的需求,而現代測繪技術可以很好的提高測繪的精度與效率,可以極大的提升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對土地資源的保護和開發(fā)有很大的作用。論文結合現代測繪技術的內容和土地資源的應用,為我國的土地利用開發(fā)做出貢獻。

1 現代測繪技術對土地測繪的意義

現代測繪技術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尤其是與先進技術的結合,對土地測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F代測繪技術有全球定位、遙感技術和3S集成技術等,并且在現代測繪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現代測繪技術的應用幾乎涵蓋了土地測繪的各個領域,當今的土地資源非常匱乏,在土地調查、規(guī)劃和管理方面都有待進一步提高,現代測繪技術可以滿足土地測繪的各種現代化要求,有效提升土地資源的利用,提高工作效率,節(jié)省土地資源,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 土地測繪的調查

2.1 土地現狀的勘察

土地現狀的勘察包含了多個環(huán)節(jié),其技術流程有現場的調查、測量、修正測量參數、編輯圖片、土地信息的管理與完善等,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對土地測繪造成很大的影響,之間的工作需要準確銜接。土地勘察選取1∶1000的比例,經過對土地變化的信息進行修正,在草圖上標明出來,測繪方式為全站儀解析法,并將測點的詳細參數輸入到計算機,通過繪圖軟件編輯圖像信息。

2.2 土地現狀分析

通過對土地調查的信息進行分析歸納,通過繪圖軟件編輯圖像信息,從土里利用的空間分布、數據信息、土地結構、利用效率等方面進行評估,從這些指標對即將開發(fā)的土地資源進行評價。土地評價的結果用來和已有的相關區(qū)域進行比較,比較的方面主要是綜合空間與時間的應用效果,能否在以后的建設使用中發(fā)揮更大的效益。尤其是當今土地資源的逐漸稀缺,土地的浪費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損失非常大,因而,土地現狀的分析要從經濟、環(huán)境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以其綜合利用的效能最大化為出發(fā)點,推動土地資源的優(yōu)化。

2.3 土地資源的潛力

土地資源在為進行實際的開發(fā)之前,要準確評估其蘊藏的潛力,以便能夠充分挖掘其中存在的效能。土地資源的潛力評估在經過土地調查和土地現狀分析兩個步驟之后,其潛力的評估可以用兩種方法進行,分別包含單指標和綜合指標,盡量提高測繪技術的精度,對已有的土地資源進行細化分析,從土地利用的多種角度進行考量,以發(fā)揮土地資源的最大潛力為目標。此外,土地潛力的挖掘還包括為以后的升級改造留出余地。

3 現代測繪技術的應用

3.1 3S集成技術

3S集成技術是一項整體技術的綜合,由全球定位技術、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技術結合而來,實現土地的監(jiān)測、應用分析和管理等內容。隨著定位技術、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技術的日漸完善,其在土地調查的應用逐步得到拓展,所包含的功能有數據采集、分析和產品的利用等,實現土地資源信息的高精度調查和動態(tài)監(jiān)測,達到實時化、全方位、精確化的監(jiān)測模擬。傳統(tǒng)的監(jiān)測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測量的精度低、工作效率低、工作流程繁雜等,嚴重影響了測量的效能。而利用遙感技術、定位技術和地理信息技術等,可以獲得精確的影像數據,對數據信息進行分類、歸納、疊加等操作,通過專業(yè)的軟件分析,得到優(yōu)質的地理信息。

3.2 全球定位

全球定位技術發(fā)源于軍事領域,由于其具有高精度的特點,在實際應用中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可以滿足土地資源的各種利用要求,全球定位技術的應用已經在土地測繪中得到推廣,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全球定位技術的基礎是通過全球定位的24顆衛(wèi)星,通過衛(wèi)星數據接收裝置獲取信號,接收的信號具有全天候、無障礙的特點,可以實現對土地信息的精確測量。我國幅員遼闊,土地信息非常復雜多樣,尤其是針對偏遠地區(qū)的土地測繪具有很大的難度,受氣候、地形等因素的影響,獲得詳細、精確的土地信息比較困難,并且會耗費較大的人力、財力、物力。而全球定位技術由衛(wèi)星測繪為基礎,無論是普通地段,還是復雜偏遠的地區(qū),都不會形成阻礙。

3.3 地理信息技術

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基礎是計算機設備,通過專業(yè)軟件對土地信息進行采集、分類、歸總和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分析的影響因素比較廣泛,如土地的環(huán)境因素、地形因素、土地的風土人情、土地的區(qū)域地段等因素,通過對這些因素的綜合處理,可以加快信息獲取的速度,經過軟件的處理以數字和圖形的形式呈現出來。而隨著地理信息技術的改進,根據實際應用中出現的沖突和障礙,針對性的增強部分功能,應用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而當今的地理信息技術的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的進程加快,地理信息的融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極大的提升了土地資源信息管理的效率和精確度。計算機的存儲功能與信息網絡技術的結合,可以實現地理信息的共享,極大的節(jié)省了工作成本,簡化了工作流程。此外,不同的管理部門彌補了以往地理信息的融合性問題,實現無縫銜接,便于工作的團結協作。

3.4 遙感技術

遙感技術對土地的勘測工作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城市土地規(guī)劃,還是農村耕地的測量,通過航空、航天的正向影像資料的傳輸,經過分析和原有的地形圖進行對比,進行圖像更新和存儲,以便其后的管理或開發(fā)工作。

4 結語

我國的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較低,并隨著土地資源的匱乏,其開發(fā)和利用的壓力越來越大,并且成本不斷提高,而通過現代測繪在土地測繪中的應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管理成本,實現土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利益,而這也成為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參考文獻

[1] 李翔,丘小春,葉科峰.淺談全州泥石流災害中的應急測繪技術[C]//.第十三屆中國科協年會第12分會場-測繪服務災害與應急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1.

篇4

1 基于GPS、RTK的測量技術分析

GPS、RTK測量技術是建立在載波相位觀測值基礎上的實時動態(tài)定位系統(tǒng),文章就利用這項新技術在地形和地籍測量中的應用情況做一介紹,供同行參考。地形測圖是為城市以及為各種工程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圖,以滿足城鎮(zhèn)規(guī)劃和各種經濟建設的需要。地籍測量是精確測定土地權屬界址點的位置,同時測繪供土地管理部門使用的大比例尺的地籍平面圖,并量算土地面積。用常規(guī)的測圖方法(如用經緯儀、測距儀等)通常是先布設控制網點,這種控制網一般是在國家高等級控制網點的基礎上加密次級控制網點。最后依據加密的控制點和圖根控制點,測定地物點和地形點在圖上的位置,并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和符號繪制成平面圖。GPS新技術的出現,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測定各級控制點的坐標。特別是應用RTK新技術,甚至可以不布設各級控制點,僅依據一定數量的基準控制點,便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測定界址點、地形點、地物點的坐標,利用測圖軟件可以在野外一次測繪成電子地圖,然后通過計算機和繪圖儀、打印機輸出各種比例尺的圖件。應用RTK技術進行定位時要求基準站接收機實時地把觀測數據(如偽距或相位觀測值)及已知數據?(如基準站點坐標)實時傳輸給流動站GPS接收機,流動站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在觀測到四顆衛(wèi)星后,可以實時地求解出厘米級的流動站動態(tài)位置。這比GPS靜態(tài)、快速靜態(tài)定位需要事后進行處理來說,其定位效率會大大提高。故RTK技術一出現,其在測量中的應用立刻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青睞。

1.1RTK技術應用

RTK技術用于各種控制測常規(guī)控制測量如三角測量、導線測量,要求點間通視,費工費時,而且精度不均勻,外業(yè)中不知道測量成果的精度。GPS靜態(tài)、快速靜態(tài)相對定位測量無需點間通視能夠高精度地進行各種控制測量,但是需要時候進行數據處理,不能實時定位并知道定位精度,內業(yè)處理后發(fā)現精度不合要求必須返工測量。而用RTK技術進行控制測量既能實時知道定位結果,又能實時知道定位精度。這樣可以大大提高作業(yè)效率。應用RTK技術進行實時定位可以達到厘米級的精度,因此,除了高精度的控制測量仍采用GPS靜態(tài)相對定位技術之外,RTK技術即可用于地形測圖中的控制測量,地籍測量中的控制測量和界址點點位的測量。地形測圖一般是首先根據控制點加密圖根控制點,然后在圖根控制點上用經緯儀測圖法或平板儀測圖法測繪地形圖。

1.2RTK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

地籍和測量中應用RTK技術測定每一宗土地的權屬界址點以及測繪地籍圖,同上述測繪地形圖一樣,能實時測定有關界址點及一些地物點的位置并能達到要求的厘米級精度。將GPS獲得的數據處理后直接錄入GPS系統(tǒng),可及時地精確地獲得地籍圖。但在影響GPS衛(wèi)星信號接收的遮蔽地帶,應使用全站儀、測距儀、經緯儀等測量工具,采用解析法或圖解法進行細部測量。

在建設用地勘測定界測量中,RTK技術可實時地測定界樁位置,確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圍、計算用地面積。利用RTK技術進行勘測定界放樣是坐標的直接放樣,建設用地勘測定界中的面積量算,實際上由Ps軟件中的面積計算功能直接計算并進性檢核。避免了常規(guī)的解析法放樣的復雜性,簡化了建設用地勘測定界的工作程序。在土地利用動態(tài)檢測中,也可利用RTK技術。傳統(tǒng)的動態(tài)野外檢測采用簡易補測或平板儀補測法。如利用鋼尺用距離交會、直角坐標法等進行實測丈量,對于變通范圍較大的地區(qū)采用平板儀補測。這種方法速度慢、效率低。而應用RTK新技術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則可提高檢測的速度和精度,省時省工,真正實現實時動態(tài)監(jiān)測,保證了土地利用狀況調查的現實性。

2 GIS地籍測繪技術

目前GIS正向著數據標準化、平臺網絡化、數據多維化、系統(tǒng)集成化、系統(tǒng)智能化和應用社會化的方向發(fā)展?;ゲ僮鞯乩硇畔⑾到y(tǒng)是GIS系統(tǒng)集成的平臺,它實現異構環(huán)境下多個地理信息系統(tǒng)及其應用系統(tǒng)之間的通訊協作。基于WWW的GIS(WEB GIs)是利用Internet技術在網絡上空間信息,供用戶瀏覽使用,成為GIS社會化大眾化最有效的途徑。面向對象和構件的GIS是把GIS功能模塊劃分為多個標準控件,完成不同功能,通過可視化工具集成起來,形成最終GIS應用。嵌入式GIS是將GIS功能與嵌入式設備,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相結合創(chuàng)造更自由隨意的GIS應用模式。三維GIS(3D GIS)目前研究重點集中在三維數據結構的設計優(yōu)化實現,立體可視化技術的應用,三維系統(tǒng)功能和模塊設計等方面。數字地球是對真實地球及其相關現象的統(tǒng)一性的數字化重現和認識,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數字化手段統(tǒng)一處理地球問題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資源。

在GIS軟件開發(fā)方面,更換平臺和環(huán)境,擴展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更改一切語言和開發(fā)模式。操作平臺以原Unix為主流更換到WindowsNT/2000平臺,后者已成為發(fā)展主流。在理論研究方面,時空數據處理及三維GIS仍然是當前熱點,隨著計算機處理能力和多維空間可視化技術的進步,推進商品化的多維GIS將為時不遠。在國內,當前研究GIS系統(tǒng)的主要有中國地大、武漢瑞得、南方CASS、金陵地籍等大小幾十家企業(yè),各家軟件偏重點不同,使用方法各異。針對各個單位要求形成的數據格式不一樣,作者在各個軟件上分別使用,并轉換到通用平臺上,使之能在通用平臺上操作、修改、編輯等,完成工作的需要。

建設方案的設計思路

2.1關鍵技術

(1)高分辨率對地觀測技術

數字攝影測量將成為數字城市數據采集手段之一。

(2)3s一體化

3s指的是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衛(wèi)星遙感系統(tǒng)(Rs)和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是建立數字城市的三大支撐技術,GPS可在瞬間產生目標定位坐標卻不能給出點的地理屬性,RS可快速獲取區(qū)域面狀信息但受光譜波段限制,GIS具有查詢、檢索、空間分析計算和綜合處理能力,但數據的錄入和獲取始終是瓶頸問題。數字城市需要綜合運用這三大技術的特長,方可形成和提供所需的對地觀測,信息處理和分析模擬能力。

(3)空間一致性匹配

建立數字城市是一項龐大工程,不同信息源、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方式、不規(guī)則分幅地圖,要在數字城市系統(tǒng)中復合顯示,疊加查詢和綜合分析必須進行系統(tǒng)整合。

(4)互操作

統(tǒng)一協議是實現互操作的關鍵?;ゲ僮魇?/p>

在保持信息不丟失的前提下,從一個系統(tǒng)到另一個系統(tǒng)的信息交換能力,現已有抽象開放地理互操作規(guī)范(OGIs),主要由三大模塊(開放式地理數據模型、OGIS服務模型、信息群模型)組成。

2.2系統(tǒng)結構組成

(1)行業(yè)數據庫,行業(yè)辦公自動化系統(tǒng),行業(yè)信息化系統(tǒng)、行業(yè)基礎檔案庫

(2)3s技術系統(tǒng)

包括城市電子地圖、遙感圖像(衛(wèi)星、航空)、地理信息系統(tǒng)、行業(yè)應用軟件、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GPS)、立體測量系統(tǒng)。

(3)硬件環(huán)境

篇5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計算機網絡技術、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以及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運用使得現代測繪技術的作用領域不斷擴大。目前,世界上已有多個國家實現了現代數字測繪技術代替?zhèn)鹘y(tǒng)的模擬測繪技術,數字化信息也正朝著網絡化的方向發(fā)展,這標志著數字化時代已經來臨。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使得社會各個領域對數字化測繪產品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數字化基礎地理信息已

經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數字地理空間支撐條件。現在,我國正處于非常重要的發(fā)展時期,要進一步加強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自然資源的開發(fā)利用,這對測繪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也

提供了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為此,筆者針對現代測繪技術的作用及發(fā)展趨勢進行具體闡述。

一、現代測繪技術的作用

1. 在地理信息系統(tǒng)建設中起主導作用

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主要分為2種,即基礎地理信息系統(tǒng)和應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F代測繪技術主要為基礎地理信息系統(tǒng)建設服務,同時為應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建設提供地理信息平臺。GIS的重要內容是地理信息數據,必須依靠現代測繪技術獲得良好的地理信息數據。因此,現代測繪技術在地理信息系統(tǒng)建設中起主導作用。

2. 為城市信息化管理提供幫助

測繪成果是對自然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設施的形狀、大小、位置以及屬性等測定的結果,能為城市規(guī)劃和土地管理等提供重要幫助。測繪資料是一個各等級控制點坐標和各種比例尺地形圖,其含有極豐

富和詳細的地理信息,是城市信息化管理中有關地理信息的唯一來源。由于不同管理部門的職能不同,其對地理信息了解的詳細程度的要求也不一樣。例如,在城市里同一塊區(qū)域,城市規(guī)劃建設和土地管理

等管理部門需要信息量大且準確的較大比例地形圖,因為其需要了解該區(qū)域建筑物的布局以及土地使用情況,而供電供水部門需要鋪設管線,則需要細化到單體房屋類型和結構的地形圖。

3. 滿足人們對地理位置信息的需求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都使用過交通圖等地形圖,表明地理位置信息已經成為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測繪資料是繪制地形圖的基礎,因為構建高質量地形圖的關鍵必須依靠準確詳細的測繪資料。隨著GIS與光盤存儲技術、可視化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融合,以及與GPS和遙感技術(RS)的集成,將使空間信息獲取和處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使人們能夠對空間信息進行適時處理,例如進行車輛定位、手機定位等,從而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對地理位置信息的需求。

二、現代測繪技術發(fā)展趨勢

由于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得測繪技術也得到了較大發(fā)展?,F代測繪技術呈現的發(fā)展趨勢主要表現如下。

1. 快速高精度空間定位技術

由于采用了快速高精度空間定位技術(主要指GPS技術),大地測量逐漸由靜態(tài)大地測量過渡到動態(tài)大地測量。動態(tài)大地測量使大地測量范圍從地球局部區(qū)域擴大到地球整個表面,研究對象也從研究地

球表面的幾何特征變?yōu)檠芯康厍騼炔康慕Y構和特征,從而使傳統(tǒng)的大地測量技術和理論發(fā)生重大改革。應用動態(tài)大地測量技術還可以精確監(jiān)測地殼運動和海平面的變化,及時對自然環(huán)境變化產生的自然災害作出準確預報,從而降低人類的損失。

2. 遙感技術

遙感技術主要用來對地球上的大陸、海洋、大氣等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進行長期觀察和研究。現在,遙感技術正往多種傳感器(高分辨率衛(wèi)星攝影系統(tǒng)、高分辨率成象光譜儀以及合成孔徑雷達)、多頻譜、多級分辨率、多時相的信息獲取以及快速實時的智能化信息處理的趨勢發(fā)展,并且遙感技術與遙感制圖、地球資源調查等的結合成為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3. 數字化攝影測量技術

傳統(tǒng)攝影測量經過模擬攝影測量和解析攝影測量的發(fā)展階段,現在已經進入數字攝影測量時代。由于數字化攝影測量技術的產業(yè)化和商品化,數字化攝影測量系統(tǒng)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融合極大地促進了測

繪生產過程的數字化,同時數字化攝影測量系統(tǒng)與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技術的結合實現了少和無地面控制點的航空攝影測量,使繁重危險的野外攝影測量工作變得簡單輕松。

4. 地圖學技術

現在,地圖學已經朝著多層次、多領域、多時態(tài)以及多功能的方向發(fā)展。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tǒng)技術、自動制圖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使地圖學的理論、技術和工藝發(fā)生巨大變化。地圖學技術發(fā)

展的關鍵是如何把遙感技術和其他快速更新地圖信息的手段結合,研發(fā)出實用化專題地圖設計專家系統(tǒng)、地圖自動編輯制版系統(tǒng)以及地圖信息分析應用專家系統(tǒng)。

5. 海洋測繪技術

在海洋測繪方面,海洋測繪技術向著高精度、全覆蓋以及全過程自動化的方向發(fā)展。利用衛(wèi)星定位技術或卡爾曼濾波等方法可提高海洋測繪定位精度,研發(fā)航空航天遙感測深系統(tǒng)或高精度條帶式測深系

篇6

工程地質測繪能夠避免地質災害的發(fā)生,有效保證工程建設施工的安全,同時還可以對我國礦產資源的開況做一個系統(tǒng)性的勘探。在對某一區(qū)域的地質特征以及礦產資源的分布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便于國家對勘探區(qū)域做進一步的規(guī)劃。工程地質測繪需要借助測繪技術才能有效的開展,而且先進技術的應用將會顯著提升測繪的精確度,得益于計算機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現代測繪技術很好的融合了這兩種技術,在顯示和操作上表現出數字化和自動化的特點[1]。在實際的測繪工作中,現代測繪技術的應用不僅便捷了測繪人員,而且在地圖的繪制細節(jié)上與實際的地質特征相差很小。

1傳統(tǒng)測繪技術存在的問題

測繪是工程建設和施工之前首先要做的工作,測繪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測繪結果的精確程度和工程建設的穩(wěn)定性。傳統(tǒng)的測繪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且手工測繪所造成的誤差是很大的。在測量過程中,會將所測地區(qū)劃分成若干個區(qū)域,得到每塊區(qū)域的數據之后再進行匯總,如果遇到不規(guī)則的地形,會利用經緯儀輔助測量,因為地形的復雜,所帶來的測量難度會加大,精度也會變低。由于測量的誤差較大,每次測量的結果都不相同,會造成比較大的爭論。隨著對于工程地質測繪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測量過程中必須要有足夠的精度才能保證施工建設的安全。

2現代測繪技術

3S技術是現代測繪技術中最為重要的技術,利用這三種技術進行工程地質測繪,可以快速、準確的采集地質特征的相關數據,同時還有一系列的新技術被應用到工程地質測繪中,如數字化技術和攝影測量技術等[2]。

2.1全球定位系統(tǒng)

全球定位系統(tǒng)本質上是利用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對目標進行定位,該系統(tǒng)可以快速并且準確的獲取測繪區(qū)域的位置坐標,因此全球定位系統(tǒng)在工程地質測繪中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通過計算機技術對全球定位系統(tǒng)所顯示的定位信息進行處理,并將其轉化為三維坐標的形式,使測繪人員利用計算機便可以很方便的進行地質測繪。

2.2遙感技術

地球上的一切事物每時每刻都在吸收、發(fā)射和反射著各種信息,遙感技術就是利用了這一特點,通過衛(wèi)星來接收地表物體發(fā)射的相關信息,從而對物體的各種特征進行采集,通過遙感技術可以探測到同一時段地球上某一區(qū)域的地形地貌以及各種地質特征。遙感技術可以快速、廣泛的獲取地面的各種信息,能夠動態(tài)的反映地面物體的各種變化,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地質測繪的工作中。圖1為進行探測的遙感衛(wèi)星。

2.3地理信息系統(tǒng)

地理信息系統(tǒng)作為一種管理地理信息的計算機系統(tǒng),可以對地表的各種信息進行收集、存儲、分析和顯示,通過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將實際的地形地貌在計算機中模擬出來,實現對地表的動態(tài)顯示。該系統(tǒng)可以對地形地貌等數據進行不斷的組合和分析,將地下、地表以及大氣的三維特征動態(tài)的顯示出來,從而對各種地理特征和自然現象進行詳細的分析。目前,該系統(tǒng)在資源勘探、土地治理、災害預警和市政規(guī)劃等方面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2.4數字化技術

數字化技術在地質測繪中發(fā)揮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傳統(tǒng)形式的地圖信息需要很多測繪人員的細致測量才能將地理信息繪制出來,其中的工作量是巨大的,而且所造成的誤差也很大。而數字化技術可以將紙質化地圖上的各類信息以二進制的形式傳入計算機中,通過計算機的精細化處理,將實際的地圖信息顯示在計算機中。

2.5攝影測量技術

攝影測量技術通過對測繪區(qū)域進行攝影,可以高效準確的獲取該區(qū)域的各類基本信息,通過連接計算機系統(tǒng),將原本比較模糊的數據信息進行相應的數字化圖像處理,從而使高清的圖像顯示在計算機中。測繪工作在人口密度比較大的城市中難以開展,但是如果利用攝影測量技術,在室內便可以進行實際的測繪工作,利用計算機軟件來實現對城市的規(guī)劃和地質信息的探測。

3現代測繪技術在工程地質測繪中的應用

3.1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

利用遙感技術可以實時的對河流水位進行動態(tài)的監(jiān)測,并在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中顯示出三維的模擬圖,該系統(tǒng)實時掌握河流水位的變化,從而對洪澇災害提前預警,避免造成人員的傷亡。在發(fā)生洪災之后,通過地理信息系統(tǒng)可以實時查看洪災的最新情況,便于相關部門采取必要的措施去防止災害的擴大[3]。利用全球定位系統(tǒng)還可以為水庫大壩的選址提供便利,提高測量的精確度,同時,利用計算機技術還可以對水利工程的建設進行分析與建模。

3.2在煤礦測量中的應用

目前,全球定位系統(tǒng)以RTK技術為核心,可輕松獲取礦區(qū)建筑物的三維坐標,通過該坐標不僅可以繪制礦區(qū)開采平面圖,還可以實現煤礦井下控制測量,同時,利用全站儀可以保證數據測量的精準。數字攝影技術可以探測礦區(qū)和井下的不穩(wěn)定因素,根據其探測結果建立有效地風險防控機制,保障煤炭生產的安全[4]。現代測繪技術的應用,提高了對于煤礦地質環(huán)境測量的精準度,為煤炭長期穩(wěn)定的開采奠定了基礎。

3.3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

現代測繪技術為公路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提供技術保障,為了選擇合適的施工路線,在工程設計之前,需要對目標區(qū)域的地質特征做細致的勘探,對公路建設區(qū)域內的結構物的穩(wěn)定性做適當的評估,以保證該工程可以長期保持穩(wěn)定。在測繪過程中,首先要做的便是繪制出該公路的帶狀地圖,利用遙感技術對工程周圍的地質情況進行勘測,將所測數據傳入到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中,經過分析之后,將圖像信息顯示出來,為帶狀地圖的繪制提供便利[5]。如果公路需要橫跨河流,應當對河流兩岸的地質情況做進一步的勘測,保證橋體建設的穩(wěn)定性。

3.4在濕地保護方面的應用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的建設用地在不斷增加,極大的壓縮了濕地和農業(yè)用地的面積,土地資源得不到很好的保護。利用現代測繪技術可以動態(tài)的分析濕地資源,監(jiān)控濕地動植物的數量和分布情況,通過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tǒng)分析濕地中的土地環(huán)境,同時,利用全球定位系統(tǒng)加強對濕地資源的保護。

4結語

地質測繪技術已經被運用到許多工程領域,包括礦業(yè)、水利等越來越多的工程項目開始加大對地質測繪的重視程度。在地質災害頻發(fā)的今天,我國對工程地質測繪的精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加快了測繪技術的發(fā)展,各種各樣的新技術得以產生和應用,共同構成了現代測繪技術。有了現代測繪技術的加持,工程地質測繪的便利性與精確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地質測繪也朝著更高的要求去發(fā)展。只有不斷完善和改進現代測繪技術,加強對新技術的融合,才能與時俱進,實現工程地質測繪的發(fā)展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憲東.現代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0,49(3):170.

[2]張波.現代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珠江水運,2019(2):107-108.

[3]王永亮.淺談現代測繪技術在地質測繪中的應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8(16):52-53.

篇7

1土地調查的步驟

1.1土地現狀的調查技術路線

土地現狀的調查技術流程有現場勘探、平面測量、修測、圖片編輯、建筑現狀研究、地籍管理信息的建立與完善等。測量的具體方式是將城鎮(zhèn)的地籍調查最終數據按照 1:500 的比例,對不斷變化的土地進行修測與補測,在這一過程中運用全站儀解析法進行測繪,將測點的具置明確標注在草圖上,并通過相關軟件傳輸到電腦,運用電腦繪圖軟件進行編輯。在調查過程中,利用數據庫技術及網絡技術,建立完整的土地調查體系。

1.2 土地現狀的分析技術路線

利用上述方法得出調查技術路線,利用統(tǒng)計學技術分析出待開發(fā)土地現狀的數據分布、空間分布,并且通過土地的利用強度、土地的利用率、土地的利用結構等不同方面對即將開發(fā)的土地進行評價。土地利用強度是指單位面積土地的開發(fā)利用度,是和其他相關區(qū)域的比較結果,它既具有時間的可量性,又具有空間的可比性。土地現狀的分析可以讓土地的效應發(fā)揮到最大化,對于人類產生較大的效應,從經濟、環(huán)境、社會等角度都有較大的推動作用。

1.3 土地潛力的分析技術路線

在經歷過上述兩個總體步驟之后,要進行土地的潛力分析。待開發(fā)土地的潛力分析通常采取單指標評價和綜合指標評價這兩種方法,在土地功能與適宜程度方面進行調查,采用測繪技術得到高精度的結果,將待開發(fā)土地以功能進行分區(qū),從多種角度反映出土地的實際功能,并且利用電子技術將土地的潛力展現出來。

2 現代化的測繪技術在土地測繪中的具體應用

2.1 全球定位系統(tǒng)

全球定位系統(tǒng)又稱GPS 技術,其具有精度高、靈活性好、速度快等顯著特點,通過提供的三維坐標讓土地調查者獲得空間數據,以達到空間定位的目的。GPS 技術與掌上電腦的結合,則給土地的野外調查提供了便利。將數碼的攝像頭與 GPS 集合到一起,運用到掌上電腦上,最終實現地形的測量的變更,解決變更區(qū)域中形狀不規(guī)則、區(qū)域不明顯等不良因素,并且利用數碼攝像頭還可以對野外土地進行拍攝,替代人工繪圖不便,減輕工作量。同時,利用掌上電腦與 GPS 技術結合,還可以滿足野外工作中時間長的問題,達到連續(xù)工作和數據儲存的要求,并且及時滿足圖形的更新,使土地調查結果的準確性提高。

2.2“3S”集成技術

“3S”集成技術由地理信息系統(tǒng)、遙感技術、全球定位系統(tǒng)三者綜合而成,構成一個整體的系統(tǒng),對于土地進行實時的觀測、分析和應用管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國的 3S 技術日漸成熟,其在土地調查中發(fā)揮數據采集、處理和產品生成等效用,并且在土地更新調查和土地動態(tài)監(jiān)測中變現出良好的發(fā)展前景。例如:利用高分辨率的衛(wèi)星遙感技術,獲得相關的影像數據,然后與土地調查的更新技術進行匯總、疊加分類,并讓專業(yè)軟件進行分析,最終得出準確的變換范圍和數據結果。這種方法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tǒng)調查方法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精度低等問題,大大加快了土地調查的速度和效率。

2.3 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

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是一種特點的空間信息系統(tǒng),它通過計算機的系統(tǒng)支持,對地球空間中的地理數據進行采集、存儲、分析、描繪。具體而言,他是利用計算機建立地理數據庫,將地理環(huán)境中的各種要素,包括它們的地理空間分布狀況和所具有的屬性數據,進行數字存貯、處理和分析,建立有效的數據管理系統(tǒng)。通過對多種要素的綜合分析,方便快速地獲取信息,滿足各種不同的應用或科學研究的需要,并以圖形和數字的方式表示結果。經過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利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對空間數據進行處理已經成為土地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地理信息系統(tǒng)朝著更加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方向發(fā)展。

在GIS中,由于所獲取的測繪基礎數據詳盡、可靠、準確,大大提高了城市規(guī)劃的科學性。同時計算機的高速運算和具有極強的邏輯判斷功能,可在短時間內提供多方案比選,增加了規(guī)劃設計方案的合理性。而且,計算機可以自動地生成各種規(guī)劃用圖、表格和報告,利用數據庫又易于刪補、更新,因而還可以實現城市規(guī)劃的動態(tài)監(jiān)控和動態(tài)設計。通過對GIS的研究和使用,還可增強測繪人員和城市規(guī)劃人員的協作,使信息的獲取和使用臻于統(tǒng)一,促進城市規(guī)劃工作。

2.4遙感技術

遙感技術是獲取信息的一種高效手段,在我國的土地調查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首先,遙感技術對于重點城市的土地勘測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利用該技術對城市中占用耕地等情況進行監(jiān)測,加強土地管理。然后,遙感技術對土地調查的信息更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遙感技術利用航空、航天正射影像圖以及地形圖為資料,與原有的土地現狀圖進行對比,將數據進行補充和修改,最終達到更新的效果。

2.5數據的處理與提取

數據的處理與提取是在遙感技術的基礎上進行的。首先,利用計算機將土地利用圖和遙感技術的影像圖相互疊加,按照類別分層處理影像中待檢測出的特征值,并且按照特定的規(guī)范,選擇出與以上數據對應的遙感信息特征值進行對比,檢測出變化的區(qū)域。然后,通過近年的土地遙感監(jiān)測技術進行研究,總結得出相關系列的土地變化信息的提取方案。

3 總結

總而言之,現代化的測繪方法在土地調查中是非常有必要的?,F代化的測繪方法可以改善傳統(tǒng)測繪方法更新困難、精度低、效率低等缺點,實現準確性高、靈活性高的測量。現代化的測繪方法有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tǒng)、全球定位系統(tǒng)等方式,全面分析土地的類型、數量、現狀及分布,利用及時更新的數據解決實際的問題,以起到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保護耕地面積、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作用。本文對土地調查的過程做出簡要分析,并指出測繪的幾種方法和具體應用。希望全文能夠給相關人員一起啟發(fā)和思考,促進土地市場的管理。

參考文獻

[1]李翔;丘小春;葉科峰;;淺談全州泥石流災害中的應急測繪技術[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年會第12分會場-測繪服務災害與應急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劉萬利;張偉;;淺談GPS技術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A];第十三屆華東六省一市測繪學會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3] 黃太山;;基于VB與Mapgis SDK開發(fā)GIS應用程序[A];第十三屆華東六省一市測繪學會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篇8

中圖分類號:TU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現代測繪技術的特征

所謂現代測繪技術就是外業(yè)利用動態(tài)GPS與全站儀等數字化儀器來采集和解析數據,而其內業(yè)則是利用測繪軟件與計算機來實行機助成圖與成果輸出,并且利用建庫軟件對全野外數字化的地籍調查結果數據來建庫,構建相應的數據庫管理,其具有以下幾點特征。

(一)數字化的程度高

數字測圖是通過計算機測繪軟件自動處理外業(yè)所采集的數據,并自動地繪出美觀、精確和規(guī)范的數字地形圖,其數字測圖的出錯概率比較小,可自動提取面積、坐標、方位和距離等相關的數據信息。

(二)數據的精度高

動態(tài)GPS平面精度是 5mm+0.5ppm×D,其高程精度為10mm+1ppm×D,其全站儀精度為測角的±2’’或者±5’’,為測距的3mm+2ppm×D。這兩種儀器外業(yè)所采集的數據精度很高,同時其測量數據能夠自動傳輸、處理、記錄、成圖以及存儲。在整個作業(yè)過程中,所采集的原始數據精度保持不變,不會存在以往傳統(tǒng)測圖中的繪圖誤差、視距誤差、展點誤差和方向誤差等,可很好地反映出外業(yè)的測量精度,獲取和儀器同精度的相關測繪成果。

(三)其測繪成果更全面

在數字測圖的時候,不僅要測定地形、地物點的相應坐標以及界址點,同時還要弄清楚要測點的屬性,隨機將該測點的連接信息與編碼記錄下來。在顯示成圖的時候,將繪圖系統(tǒng)中圖式符號庫和編碼進行對照,并從庫中調出和該編碼相應的這些圖式符號來機助成圖。在數字測圖的時候,所采集的所有圖形信息主要包含點的定位信息、屬性信息以及連接信息,便于檢索和查詢。

(四)可靈活服務于地籍的測量

數字化測圖成果為分層存放,不受圖面的負載量影響,便于成果的更新與利用。利用數字測圖可有效克服大比例尺的聚酯薄膜測圖所存在的各種缺點,在更新擴建實地房屋和地籍變更或者房產更新的時候,只需要輸入有關信息,通過數據處理就可更新與修改圖形,能夠始終保持圖面整體的現時性以及真實性。此外,動態(tài)GPS在工作的時候,不需要通視性以及移動站的可升高性,能夠實現多個流動站的同時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不僅降低了對林木與經濟林的砍伐,節(jié)約了大量的物力與人力,同時還縮短了工期,有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便于其經濟效益的提高。利用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能夠隨時進行地籍變更、土地的注冊登記、圖件和數據的輸出、證書的核發(fā)等。

二、現代地籍測量基本模式

現代地籍測量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由于其配套成果資料的現時性很強、地籍數據據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數據測量的精度要求很高、其同步的變更需要及時。對此,針對地籍測量所特有的特征,現代測繪技術就地籍測量而言,其主要包括了野外數字的測量、內業(yè)掃描數字化測量、GPS測量以及衛(wèi)星遙感和數字影像模式這四種。由于受到技術和環(huán)境的限制,雖然這些模式各有優(yōu)點和缺點,但是可互相進行補充,以此達到地籍信息全覆蓋采集的目的。

(一)野外數字測量模式

數字測繪技術通過現代信息產業(yè)與計算機制圖的理論發(fā)展最新成果,逐漸成為了現代測繪的一個主流。全野外數字測繪產品作為全野外測繪的地籍圖以及基礎數字地形圖,一般適用于房產、電力、城建、國土、水利、規(guī)劃等各個部門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主要基礎信息庫的建立。而地籍管理也是如此,地籍管理系統(tǒng)與地籍數據庫自身的質量好壞主要取決于利用這種測量模式所采集到的相關數據。野外數字測量主要采用的是全站電子速測儀,結合其所搭配應用的不同硬件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

1.全站儀、測圖軟件和電子記錄簿的綜合。這種方式是通過全站儀在野外實地對各種地籍要素的相關數據進行測量。基于數據采集軟件控制,將所采集到的數據實時傳輸到電子記錄簿中,通過預處理以后,根據相對應的格式將其存儲于數據文件中,并且配繪草圖,為測圖軟件編輯成圖提供相應的依據。電子記錄簿和全站電子速測移作為當前最新測量儀器,相對于傳統(tǒng)測量手段而言,其智能化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自動計算角度與距離,同時其技術也便于掌握。但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點,即容易受到硬件設備約束,操作的可視性比較差,其草圖易出錯,其功效不是很高。

2.全站儀、測圖軟件和便攜式計算機的綜合。這種方式是集數據處理與采集為一體的一種數字式的地籍測量方法,利用全站儀在實地來采集所有地籍要素數據,經過通信電纜把這些數據傳輸至便攜式計算機中,通過數據處理軟件來實時處理并顯示所測量地籍要素的相關圖形以及符號,原始采樣的數據通過處理以后都會記錄在相應的數據庫或者數據文件中,具有直觀、高效和快速等優(yōu)點,但是其價格較為昂貴,同時其野外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比較差。

3.全站儀、測圖軟件和掌上電腦的綜合。這種方式與上述方式相似,但是該方法主要是通過藍牙來進行傳輸, 通過采用體積比較小且便于攜帶的掌上電腦來滿足外業(yè)測量的電子化要求以及智能化要求,該系統(tǒng)能夠實現多種地籍測量法的可視化、融合顯示多種數據格式、自動化計算自由測站等,盡管這種系統(tǒng)現在還不是很完善,但是隨著我國信息科學技術、軟件和硬件的不斷發(fā)展,其應用的前景非常的廣闊。

(二)GPS測量模式

該測量模式可實時獲取地籍管理的基礎信息,同時在作業(yè)現場能夠提供大量經檢驗后的測量成果,在很大程度可有效地減少內業(yè)的工作量。其主要包括兩種方式:一種為GPS—RTK接收機和測圖軟件的綜合,一種為GPS—RTK接收機、全站儀、測圖軟件和掌上電腦的綜合,其中后者可有效克服集中數字測量模式存在的缺點,能夠適應于任何地形條件以及任何比例尺的地籍圖測繪。

(三)衛(wèi)星遙感和數字影像模式

因地籍測量精度要求比較高,其數字攝影測量主要是將大比例尺的航空像片作為其數據采集的對象,利用該模式在航片上采集相關的地籍數據,通過航測區(qū)域網法以及光束法來平差,接著通過專用數字攝影測量中相對應的數字處理軟件來完成其地籍測量的內業(yè)任務和外業(yè)任務。通過這種模式所獲得的地籍測量信息非常的豐富,具有很強的實時性、數字直觀性和易讀等特點,能夠完善地籍圖的界址點。

(四)內業(yè)掃描數字化測量模式

這種模式是近幾年才出現的一種模式,即在原有地形圖上按照地籍臺賬實地的標繪宗地界址線,劃分調查區(qū)、街道以及對其進行相應的編號等。要注意的是應用這種模式的前提是測區(qū)內的地籍圖或者地形圖的現時性必須要強,同時還要具有完備的目標點與控制點。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上述這幾種測量模式的闡述,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應結合測區(qū)實際情況、作業(yè)單位自身的實力背景以及各種模式適用換將,選擇高效和經濟的測量模式,以此滿足地籍測量的精度要求,推動地籍測量事業(yè)的發(fā)展,實現最大化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黃德忠.關于現代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及前景探析[J].建材與裝飾,2012,(23):142-143.

[2] 李婧.現代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J].中國房地產(學術版),2012,(10):73-76.

篇9

中圖分類號:P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3-0391-01

我國的領土面積遼闊,地形復雜,可利用土地面積相對有限,加之我國人口基數十分龐大,人均土地占有面積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積更為稀少,土地利用的合理與否已成為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有效利用現代測繪技術,提高國土測繪的科學性與有效性,為我國的國土規(guī)劃與管理提供準確、可靠的數據信息基礎依據,保障國土規(guī)劃與利用的合理性,已顯現出極大的必要性。

一、現代測繪技術概述

現代測繪技術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測繪技術體系,包括一系列以先進科技為基礎而形成的測繪技術與方法,其在國土測繪領域的各項工作中都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代測繪技術大多應用較為先進的現代化測繪設備與儀器,來實現測繪的目標,并獲取精準的測繪數據信息,其在土地調查、地籍測繪、城市土地規(guī)劃、耕地保護以及地球環(huán)境研究等眾多方面都有著良好的應用效果。

目前較為常用的現代測繪技術包括GPS全球定位系統(tǒng)、RS遙感技術、GIS地理信息系統(tǒng)以及綜合以上三種技術優(yōu)勢的3S集成技術等。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大大減輕了測繪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提高了測繪工作的效率,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測繪數據的精準度,結合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技術的應用,能夠將測繪數據以更加直觀的二維圖像及三維模型的形式展現出來,并通過信息系統(tǒng)的應用與數據庫的建立,實現數據信息的有效管理與充分利用,進一步提高了測繪結果數據信息的使用價值,也為我國國土規(guī)劃與管理的各項工作提供了準確的基礎數據保障。

二、現代測繪技術在國土測繪領域應用的意義

1、能夠為我國國土繪制部門提供更加精準的數據

土地開發(fā)與規(guī)劃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以準確的國土繪制作為基礎,準確的國土繪制需要明確的體現出土地的性質特征,這就要依靠準確的測繪數據提供支持,在國土測繪領域中應用現代測繪技術,通過現代化的測繪設備與儀器的應用,能夠精準的獲取目標區(qū)域土地的分部信息,準確的地理坐標以及土地的遙感影像,并通過高速化的網絡傳輸功能,及時將所測得的數據回傳至計算機系統(tǒng)進行處理與發(fā)送,測繪部門可以及時準確的從系統(tǒng)中獲取到相應的測繪信息數據,也包括經計算機處理形成的三維模型,這些都可作為國土繪制部門進行國土繪制的重要數據基礎,以保障繪制的準確性。

2、有利于保障土地開發(fā)者與使用者的合法權利

土地權利與范圍的明確是土地開發(fā)與利用的基礎,為確保土地權利范圍的明晰性,應要求土地使用權的擁有者參與到地籍測繪的過程中來,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在土地開發(fā)過程中的土地糾紛,同時,通過現代測繪技術所獲取的準確的地籍測繪數據信息,也能為未來土地糾紛問題的解決提供有力的依據,這樣也能夠最大限度的保障土地開發(fā)者與使用者雙方的合法權利不會受到損害。

3、能夠提升國土測繪的水平,有利于國土測繪工作的深入開展

現代測繪技術在國土測繪領域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國土測繪的方法與思路,通過先進的測繪理念與測繪技術設備的應用,能夠有效的提高我國國土測繪工作的水平,確保國土測繪的高精準度,減少測繪數據誤差的出現,這也為國土測繪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時,運用現代測繪技術能夠獲取更加全面的土地信息,也拓展了國土測繪數據的種類與內容范圍,能夠為國土測繪部門提供更加詳盡的數據資料,這也為國土測繪工作的深入開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三、國土測繪領域中現代測繪技術的應用分析

1、GIS技術在國土測繪領域中的應用

GIS技術在地里信息與空間數據的分析處理方面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通過GIS在數據庫管理方面的強大功能,能夠為我國國土測繪工作的數據資料管理與使用提供重要的技術保障。GIS技術在實際應用中,數據庫管理功能是其應用的核心,在此基礎上可以結合國土測繪應用模型與模型管理技術,形成GIS模型庫,從而為國土測繪各項工作提供直觀準確的模型材料基礎。而RS遙感技術與GIS技術的結合運用能夠有效的提高國土測繪數據資料的準確性與時效性,通過RS技術獲取的遙感影像,可以直接傳輸至GIS系統(tǒng)中進行運算與處理,對于國土資源動態(tài)信息的有效監(jiān)測,以及數據模型的精準度的提高有著良好的效果。

2、3S集成技術在國土測繪領域中的應用

3S集成技術集合了GIS地理信息系統(tǒng)技術、RS遙感技術、GPS全球定位技術的功能優(yōu)勢,其應用具有更強的綜合性,對于國土測繪工作的開展以及國土規(guī)劃與管理方案的完善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利用3S測繪技術,可以將測繪到的全國各地的土地信息,錄入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數據庫中,為土地規(guī)劃政策的制定,提供基礎信息和重要依據,也為土地執(zhí)法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使土地開發(fā)管理更加科學,也能夠更有效的促進我國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與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3、RTK技術在國土測繪領域中的應用

RTK實時動態(tài)測量技術,是GPS技術與數據傳輸技術結合的產物,是一種以載波相位觀測量為根據的實時差分GPS測量技術。在實際應用中,RTK技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像控點測量。在待測區(qū)內的高等級控制點,架設相應的基準站,通過流動站對像控點的平面坐標和高程進行直接測量。對于不易設站的像控點,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進行間接測量。這種方法不僅操作簡單,不需要逐級布設控制點,還可以有效縮短作業(yè)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其次,RTK可以對界址點的坐標進行實時測量,從而確定土地使用的界限范圍,對用地面積進行計算,可以有效提升測量的速度和精度;最后,其他方面的測量,如地形、水域、管線等,依靠少量的基準點,就可以直接實現測量目標,如果結合專業(yè)的測圖軟件,還可以實現數字化測圖。

4、移動數據處理技術在土地測繪領域中的應用

移動數據處理技術在土地測繪領域中的有效應用,為動態(tài)測繪技術的發(fā)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技術支持,全球定位技術在社會各領域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而定位設備與系統(tǒng)也越來越趨近于便攜化與小巧化,傳感設備的應用也更為便利,土地測繪過程中,移動數據處理設備能夠快捷高效的進行動態(tài)信息數據的獲取,這也大大加強了動態(tài)數據處理的時效性,更加有利于在國土測繪工作中數據信息的實時交換與有效利用,同時也減少了測繪工作中受到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郊外測繪工作中也能夠發(fā)揮出十分良好的效果。

總結:國土測繪是一項十分復雜且具有很強綜合性的工作,其在我國的國土資源規(guī)劃、開發(fā)、管理及利用中具有著重要的意義?,F代測繪技術在國土測繪領域的應用,不僅能夠有效的提高我國國土測繪的效率與測繪數據的質量,為國土資源開發(fā)與管理其他工作提供保障。同時,先進測繪技術的應用,也改變了國土測繪工作的思路與模式,為我國國土測繪技術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并且隨著先進科技的不斷融入,還將有力的推動我國國土測繪水平的不斷提高。

篇10

工程測量技術在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歷程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為我國的工程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但是隨著各種新的工程測量新技術的發(fā)展,對測量技術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種狀況下,就要要求我國的工程測量人員必須隨著測量技術的發(fā)展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術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夠對新的測量設備進行正確的操作,在工程測量工作的開展中才能提供精確的數據,為工程的施工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1 現代測繪技術的構成

1.1 數字化成圖技術。現代測繪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數字化成圖技術,這種技術一改以往的作圖方式,提高了測量準確性。傳統(tǒng)的作圖方式比較費時費力,需要處理很多數據信息,這種方式難以滿足工程測量的技術要求,不適應當今時代城市建設。而數字化成圖技術解決了上述存在的問題,因此被廣泛使用在大比例尺地形圖和工程圖的測繪中,成為了工程測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伴隨著發(fā)展的需求,逐漸衍生出許多其他儀器,例如繪圖儀、電子經緯儀、全站儀。儀器之間相互融合相互借鑒則產生出一套完善的工作系統(tǒng),系統(tǒng)不但可以提供工作人員需要的圖紙,并且還能滿足其他需求,減輕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為設計自動化和專業(yè)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1.2 遙感技術。遙感技術是工程測量技術的又一進步,遙感技術的探索運用了物體不停吸收、反射的原理,其本質是傳感手段。遙感技術參與工程測量,主要運用幾何形態(tài)、相關的物理特性以及位置等相關指標來進行分析。這種技術方便了工程測量,具有遠距離識別物體的功能,促進了工程測量技術的發(fā)展。

1.3 全球定位系統(tǒng)。全球定位系統(tǒng)是當今時代科技上的重大突破,是為用戶提供高精度三維速度和三維坐標的定位技術。這種技術因其可以模擬實物而被陸地、航天廣泛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時效。其中陸地主要應用在大氣物理觀測、地殼運動檢測等領域,航天領域主要應用在為飛機導航、航空救援等領域。

1.4 數字攝影測量技術。數字攝影測量技術因為結合了計算機技術,能夠提供三維空間信息、提高測量的準確度和效率而被廣泛應用,主要應用在攝影測量和地形測量,除此之外,被廣泛應用于GPS、GIS、RS和3S集成技術。

2 測繪技術的具體實踐與應用

測繪技術在具體實踐中被廣泛應用,主要應用在高程控制測量和平面控制測量兩個方面。

2.1 在高程控制測量中的實踐與應用

在工程測量過程中,一般要每隔一定的距離就設置高程控制點。相鄰高程控制點還要設置水準路線,之后由各條水準路線構成網形就是高程控制網?,F代測繪技術在工程高程測量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建立起完整的高程控制網。在設計高程控制網的時候,一般要運用等外閉合水準路線控制的方法來進行設置。所謂采用等外閉合水準路線控制方法,主要在測量過程中要根據后前前后的原則來對每一站進行觀測。在工程測量中一般要用自動安平水準儀順時針觀測,然后再利用微傾水準儀逆時針觀測。二是進行計算。在這個階段是要計算視距和高差。在計算視距的時候要按照一定的公式來進行計算。在計算高差的時候要高度重視誤差,嚴格限制兩次高差計算結果的誤差。針對兩次高差誤差大于5mm的情形,必須要認真找出原因,只有這樣才能符合要求。三是要進行檢核。在測量過程中還需要水準檢核。在水準檢查過程中必須要高度重視閉合差。當閉合差超過一定界限的時候要進行認真分析,找出其中原因。在工程測量過程中閉合差不超過容許值的時候,誤差產生的機會將會是均等的。

2.2 平面控制測量中的實踐與應用

平面控制測量因其自身的特點在工程測量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因為平面控制測量掌握著所有工程建設的資料,決定了工程建設的開展和質量。平面控制測量采用的是交會法定點、導線測量以及三角測量等手段來進行測量,主要是通過在測量區(qū)域內構建出一系列的如四邊形、三角形、中點多邊形以及折線形等平面控制網來進行測量。在這幾種圖形之中三角形應用最為普遍。平面控制測量的主要目的是要實現對測定控制點的平面位置進行精確控制。而要想實現這個目的就必須要堅持分級布網、逐級控制、整體到局部的原則來進行測量,只有堅持這三個原則才能真正科學高效的控制。

3 改進策略

雖然我國的工程測量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夠讓測繪技術更好的應用到工程測量中。因此,提出了幾點改進策略,希望能夠為測繪技術的發(fā)展提供借鑒意義。

3.1 提高實時性。提高實時性可以讓管理人員及時獲取信息并高效的做出科學決策,有利于工程測量的發(fā)展,因此,測繪技術要想獲得更大的突破需要提高測繪技術的實時性。目前,采用的是內頁電腦來進行數據傳輸和流通,這種技術雖然能夠達到測量的基本目標,但是實時性卻不強,阻礙了工程的開展。基于此,可以通過提高內頁電腦的時效性、準確性等方式最終提高內頁電腦的性能,這種改進策略能夠讓工作人員得到快速、準確的數據。

3.2 保證地下數據信息的獲得。如果說地上平面數據是控制工程建設的前提,那么,地下數據信息的獲得就是保證工程開展的基礎,總之,工程建設離不開地上平面數據和地下數據信息。我國地下數據信息的獲得主要是依靠平面測量法得來的,這種方法只是能夠獲得一些基本數據,對于工程整體目標的實現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需要改進獲得地下數據信息的手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為了保證地下數據信息的準確性,在進行平面測量方法之前可以先采用支導線進行計算,針對測量物的形態(tài)進行高精度的設計。其次,要制定科學的審計方案和使用高性能的設備,科學的審計方案能夠保證測量時間、環(huán)境等因素的變化,高性能的設備則能夠保證測量數據的有效性。最后,要選擇科學高效的方法進行測量,測量的過程中不僅要及時處理數據,還要實時檢測地下數據。

3.3 保證水下數據信息的獲得。工程測量不僅要獲取地上、地下數據信息,有時還需要獲取水下數據信息。由于我國這方面起步較晚,至今沒有專門的技術和設備,但是有些工程卻需要獲取水下數據信息。我國為了解決該問題采用的是將實時動態(tài)差分法和測探儀相結合的觀測方法,除了這個方法還有另外一種是利用GPS和導航軟件對被測量船只進行定位,然后測量船到達指定位置來實現對水下數據的有效監(jiān)控,在測量過程中還可以通過RTK等技術計算出平面坐標,從而最終實現測量??傮w來說,水下數據信息的獲得沒有直接獲取的方式,而是通過各種測量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從側面角度獲取信息,這樣的方式不能夠保證水下數據信息的準確性,進而影響工程的開展和工程質量。因此,我國應充分認識到該問題,加強水下數據信息獲得的研究。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字化測繪技術的發(fā)展極大的提高了工程測量的準確性和高效性,是我國工程測量技術的一大進步。雖然我國的數字化測繪技術與傳統(tǒng)測繪技術相比提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但是仍然存在較多問題,需要我國不斷的摸索和實踐,加強研究水平,進而全面提升數字化測繪技術的發(fā)展,讓其更加滿足當代城市建設的需求。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日县| 宜丰县| 林口县| 千阳县| 黔东| 大名县| 页游| 普洱| 铜陵市| 扬中市| 花莲县| 沅陵县| 香河县| 普宁市| 内丘县| 南雄市| 卓尼县| 余干县| 乌鲁木齐县| 普宁市| 泸定县| 禄劝| 上饶市| 瑞金市| 望谟县| 大同县| 登封市| 绥阳县| 河西区| 庆元县| 正阳县| 元阳县| 武清区| 杨浦区| 文登市| 武宣县| 永丰县| 阜阳市| 罗田县| 射洪县| 道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