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6 00:55:0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五年級英語上冊教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 Teaching Aim: According to Unit Five, write an article about how to keep healthy.
3. Key Points: Teach students to use effective sentences to write a good composition.
4. Teaching Method: Discuss in groups
本節課是在學完第五單元之后設計的一節寫作課,目的旨在復習鞏固第五單元所學內容的基礎上鍛煉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任務前――Review and make a summary
Lead-in:
Teacher: Boys and girls, do you want to be healthy? Do you know how to keep healthy? I want to know your ideas. So, this class we’ll write an article: How to keep healthy.
Teacher: Can you remember the language points about health in Unit 5? Let’s talk about them together.(Ask the students to say one by one) e.g.
任務中――分組討論寫作的思路和步驟
Step 1: Discuss in group of four
Teacher: You did a good job. Next, you’ll work in group of four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y does someone often feel tired and weak? And why does he/she often have a cold ?
2. If you are ill, what should you do?
3. Which habits are good/bad?
4. Which food is healthy/unhealthy?
5. If you want to be healthy, what should you do?
The teacher goes around the classroom during their discussion. If they have new words, encourage them to use a dictionary. After they finish.
Teacher: OK, let’s share your answers. (Ask one of the group members to read their answers to the whole class,
Step 2: Oral composition
Teacher: Well done! Now let’s discuss how to write the article. (討論怎樣開頭、結尾,中間怎樣展開,然后小組由組長帶領口頭操練,鼓勵每個成員大膽說,勇于開口。)有的小組成員練習中還巧妙地使用了first, second, then, next, at last ... 等連接詞。
Step 3: Writing (在討論和口頭練習的基礎上,形成書面文字。)
(Let the whole class write their own articles according to their oral practice. The teacher moves around the classroom affording support as needed.)
Step4:評價階段:
(1) 自評:通讀全文,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
(2) 互評:小組之間互評(指出詞、句、標點等錯誤)。
Teacher: OK. I’ll ask two students to show your work, the others listen carefully and see if they have mistakes.
Present two students’articles to the whole class as models and correct their spelling or grammar mistakes with the whole class.
任務后――把修改后的作文上交老師批改。
Step 4: Rewriting
Write the articles in their exercise books and hand in.
教學反思:
1. 從教學目標來看,本節課緊扣本單元所學內容,在熟練掌握的基礎上,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技能,達到了預期目的.
2. 從教學方法上看,打破了傳統的單調的方法,采用了group work, 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加強了,學生在互相幫助中語言交際水平得到了提高,收到了較為理想的課堂效果。
3. 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全程參與,發揮了其主體作用,激發了寫作熱情。
1.研究背景
教師的在崗研修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主渠道之一。廣州市荔灣區積極倡導并推動基于常態課的區域一體化研修生態的發展,認為常態化的參與式、體驗式研訓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核心路徑。在“讓教育研訓守常出新”思想的指導下,以陳俊芳為核心的“基于常態課研訓一體化區域教研模式的實踐研究”團隊,通過“合作教學設計一教學及同伴觀課一反思及評估修正一修訂后再教及觀課一再反思及成果分享”的“二元五次”常態課例研究,使研究基于實踐,使實踐指向研究,用研究的目光去關注每一節常態課,把每一節常態課上成常態研究課,通過學習共同體對課堂的“二元五次”常態課研究,讓一線教師在專家和研訓人員的專業引領下,在同伴互助、成果共享中,實現教師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螺旋式上升。通過深入有效的常態化實踐研究,所建構的獨具特色的“二元五次”常態課研訓新生態,為學校和教師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研訓路徑。
“二元五次”常態課研訓,以教學技能、科研能力為突破口,以常態課堂為點,以學科組/年級組為線,以校本研修為面,構建現代教師專業成長的模式,形成了常態化課堂研修與教師培養機制,打造了區域研訓文化新生態,從而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與個性化發展。在此模式的引導下,英語科教師不斷地從課堂中將看似常規的行為“問題化”,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教師不斷成長的過程。通過課堂實踐活動,實現教師專業有效成長和學生英語有效學習的雙贏效果。
2.課前會議“洗腦子”
課前會議伴隨的是集體備課。隨著我區常態課研訓的實施,廣大英語教師對備課也有了新的認識,備課不只是簡單的寫教案,而是對教學過程的整體規劃和預設。備課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教師們早已不是將備課狹義地理解為寫教案,也不簡單地認為寫完了教案就是備好了課。教案只是備課呈現的形式;備課是一個過程,它是由鉆研教材、了解學生、設計教學計劃、書寫教案、教后反思等多個環節組成的一個系統過程。“二元五次”常態課研訓模式注重首輪的集體備課。從各校備課關注點來看,以聚焦新教材研究為多,比如廣雅小學英語課選取的課題是教科版新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Module 4 My class Unit 8 I like English best;西關實驗小學英語課選取的是新教材三年級下冊Unit 7 May I have some grapes?……
英語新教材最突出的特點是強調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所涉及的話題重在引導學生運用語言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因此,課前會議我們大多就教師在新教材教學中的困惑反思或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題式的研討。把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有探討研究價值的問題進行歸類、分析、綜合,再上升為主題,并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研究。研討的問題不要求面面俱到,不是要解決課堂教學實踐中遇到的所有問題,而是要根據教學實際的需要,以某個典型問題為突破口,確定要研究的主題。
課前會議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相互吸取的過程,優點是集體交流、集體討論,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在合作交流中相互促進相互提高。這種備課方式可以發揮集體的力量,體現集體的智慧。英語科的主題都脫離不了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比如西關實驗小學研究的主題是中年級單詞呈現與操練策略的研耕主題;樂賢坊小學選取的主題為如何將文本進行重組和整合,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耀華小學英語科組把“英語情景創設”作為常態課的研究主題;西關外國語學校小學部英語科是用Phonics進行二、三年級的單詞教學研究;廣雅小學提出疑惑問題:本課是教科版新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Module 4 Myclass Unit 8 I like English best的新授課,執教老師思考和困惑的問題是本課的新授詞匯多、難上口,如何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呢?如何把握新授課文本的拓展度呢?教學策略中采用何種呈現方式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英語的實際呢?這樣的集體備課,梳理了課堂中帶給教師們的困惑,把問題歸類上升為課題,在課題的引領下開展課堂研究,備課的針對性更強,進一步凸顯了教學目標,教師個人根據集體備課的目標再進行自己個性化的備課,即備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能夠較好地實現同課異構的理念。
3.課堂展示“探路子”
在英語教學中,課堂展示環節乃重中之重,如何提高英語課堂展示的有效性變得尤為重要。教學思路清晰,英語課就會呈現清晰,學生的思維也會漸漸活躍。教師在“二元五次”常態課研究行動中不僅是授課者,還是展示者,舉手投足都是同伴教師的觀摩對象,好的教學行為不僅能給學生帶來很好的教學效果,還會給臺下的觀課教師帶來深刻的印象。
比如:廣雅小學彭麗莎老師在四年級上冊Module 4 My class Unit 8 I like English best的熱身與準備環節中,用一首自編的chant《Favourite》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興趣,并巧妙復習了“My favourite…和I like to…”的句型表達。此環節的設計比較恰當,學習氣氛濃厚,并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樂賢坊小學潘志云老師在五年級上冊Module 5 Zoo animals最后的發展環節中,讓學生看一段關于動物與環境的錄像,讓孩子們了解動物的生存狀況,知道保護動物和環境的重要性。這樣,不僅提升了教學內容,還對學生進行了品德教育。
4.課中觀察“切口子”
課堂觀察既是評價課堂教學成效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師自我發展的主要方式之一。觀課的目的不同,內容與方法也就不同。研修中的觀課是教師發展型的觀課,其目的在于發現課堂教學中值得肯定和發揚的、有指導意義的教學理念的表現形式和操作方式,使被評價者和參與評價者了解有關的課堂教學理念的表現形式和具體的課堂教學技能,以便探討如何開展更加有效的教學。學生學習包括準備、傾聽、自主、互動和達成五個視角,教師教學包括環節、呈現、對話、指導和機智五個視角;課程性質包括目標、內容、實施、評價和資源五個視角,課堂文化包括思考、民主、創新、關愛和特質五個視角。
我們開展的“二元五次”常態課例研修活動有兩次觀課,不同的教師基于不同的研究角度對課堂下了不同的切口,目的是深入了解課堂本質——實施新課標理論倡導下的課堂教學策略以及帶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各位教師根據自己選擇的觀察表進行記錄,有數據的記錄,也有學習狀態的描述。學生在進行閱讀、填寫個人和小組學習單時,觀察者在旁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做調查表環節時,觀察者進入學生中間,觀察他們提取信息并完成問題紙的情況。
5.課后會議“金點子”
“二元五次”課例研究涵括兩次課后反思,既有觀課者的課后評價也有執教者的自身修正,因此課后會議將兩者聚焦在一起,讓大家針對各自觀課的視角提出意見,期待改進的“金點子”。教學反思的意義在于科學地“揚棄”。教學與反思相結合、教學與研究相結合,觀課教師及執教老師及時記下課中的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思考以后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做到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通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不僅提高了備課的質量,更重要的是教師能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真正提高教學質量。以下是針對樂賢坊小學潘志云老師的教課內容五年級上冊Module 5 Zoo animals所舉行的第一次課后會議部分記錄:
[第一次課后會議]
時間:2012年11月2日
會議參加人員:黎國泉老師、曹靜儀老師、吳建華老師、楊薇老師、潘志云老師、陸燕珊老師、關毓明老師、蔡淑雯老師。
記錄過程:
(1)任課教師課后反思
潘:本節課預設的是一節文本重構的課,于是我想先從理解什么是文本重構入手。我特意多次咨詢了市教研員趙淑紅老師,她說文本重構其實就是將本單元的知識點進行橫向結合,將與之有關的內容整合改編成教學內容。所以我結合所要教授的內容,在本課中把動物的重量、飲食習慣、居住地等整理結合成教學內容。請各位老師發表一下你們的感想以及提出寶貴意見。
(2)任課教師和觀察者的交流(限于篇幅,只列出其中一小部分)
黎:從剛才的課堂中可以看出潘老師在短時間內花了不少心思在本節課中,下面我就其中的教學環節提出我的建議:首先,課堂是由一個游戲展開的,這一構思我覺得相當好。然后,將動物自然地過渡到動物園的規則上,講到了世界不同的各大洲會有不同的動物,這一步我建議你不妨讓學生先講講什么地方有什么動物,再呈現整個世界地圖,當然要注意控制時間。這樣做既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也能帶出多樣化的答案。然后下一步,你給每一大組提供一份某一個洲的動物介紹的閱讀材料,讓學生閱讀,閱后有四個問題檢測學生,建議你注意問題和回答的單復數都要相同。
閱讀中有一個環節是其他組向一大組提問題,這是相當好的一種做法,能夠讓每位學生都帶著問題閱讀,但是如果不僅僅是命令組長回答,而是大家都能搶答效果可能會更好,氣氛也會更熱烈。接著下一個環節你出示了一張非洲野生動物園的照片,要求孩子們說說并寫寫相關的規則,這一環節中最好提示或要求孩子們能想想與課文不同的規則,比如這是野生的,因此和在動物園看動物的要求是不同的。還有另一種建議就是取消這一背景的設定,改用與孩子相關的如香江野生動物園,班中的五個小組各自寫不同的功能區,針對各自功能區的特點寫不同的規則,如猛獸區、草食動物區、表演區等。最后你給學生播放了一段動物與環境的錄像,可以看出你是想教育孩子們愛護動物,但是錄像的意境以孩子的年齡來講,理解比較困難,在你的引導和解釋下這一段也還可以繼續使用,但是我建議你最好先讓孩子們發表一下他們的感受,而并不只是你總結和讓學生齊讀。以上是我的意見,供你參考。
曹:文本重構是本區乃至全市重點開展的研究內容,基于課本,怎樣拓展?你一定要拿捏準、定位好。從剛才那節課我感覺到你是以本單元的重點展開教學的,很充分,準備很充足,特別是不同材料的篩選,給孩子們提供了基于文本的課外資料。
楊:我覺得本課的素材是非常豐富了,但關鍵是要運用素材提高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
曹:楊老師說得非常好。剛才我說的幾點都是你本課的優點,但是本課存在兩個一定要改的不足:第一,整節課你的素材非常充分,但是教學的過程顯示出你是主動的,學生完全是被動的,沒有師生間真正默契的交流配合。因為你沒有創設機會給學生,你只是在走過場,很多環節都是你帶過去的,哪怕是幾大洲的環節,出示了幾大洲后,你馬上就直接說出有什么動物了,都是你說了算,整節課40分鐘學生都是被動地接受你教的知識,你并沒有放手給孩子們說,那么等會兒我們從每個環節去完善它,你一定要記住老師充當的是輔導者的角色,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
第二,你剛才上課的課桌擺放是圓形的小組式,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整節課應該會有很多的環節是小組合作或是小組討論完成的,但是在實際的課堂中卻并沒有小組的合作。哪怕是在Let's enjoy reading環節,每個小組的學生在打開每個信封后,也是獨自閱讀并完成填空的。在寫動物園規則的時候也都是每人一張紙各自書寫。所以你設計的活動,應該要充分展示小組合作,別讓“小組”只是座位上的小組式,而教學中沒有一點的小組合作。此外,在學生閱讀時整個課堂都是安靜的,這樣不太好,我們想想怎樣才能動靜結合?
6.課堂展示“結果子”
常態課堂是教師研究的核心陣地,也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要場所。“二元五次”常態課研訓中兩次的課堂教學研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第一次課堂是奠基石,是試驗田的播種育苗階段,其間和其后少不了精心的培育和看護。第二次是繼承和發揚,有揚有棄,好的地方保留甚至力求更好、更有效,針對性不強的地方要勇于舍棄。科組的集體備課和觀課就像篩子,對各種教學手段進行很好的篩選和甄辨。開展“二元五次”常態課例研究最主要的目的是讓教師能以點帶面更高效地走進課堂。課堂教學是校本教研活動的主陣地,教學研究必須聚焦課堂、引導老師關注課堂,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教學能力。
在小學,尤其是農村小學,由于家長的不重視,帶著英語到初中再開始學也可以的想法,導致學生也不重視,認為學不學英語無所謂,從而對學習英語失去興趣,導致學習成績一降再降。雖然學生成績低的原因多種多樣,但缺乏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是最主要的原因,一節英語課如果沒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就不是一節成功的英語課,學生的學習成績也不可能有所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只有讓課堂變得生動起來,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這就要求我們充分而有效地備課。怎樣才算是有效的備課,集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備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對整個教學活動具有引領性和規定性的作用,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沒有目標或是目標不正確的教學是無的放矢,而教學內容又與目標能否實現息息相關。
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教學目標,英語教學也有相應的教學目標,由于農村小學只有我一名英語老師,這就要求我備好三個年段的教學目標,每個年段的教學目標各不相同,如三年級要求聽、說、讀;而四年級在此基礎上要能根據發音規律寫一些簡單的單詞;五年級則進一步要求會寫一定的單詞和語句。雖然各個年級的目標不同,但教學內容是一脈相承、逐漸加深的,內容之間有必然聯系,所以只有明確不同階段的目標和內容,才能更好地備好一節課,這就得益于參加集體備課,所謂一人計短,三人計長,由于教學對象不同,每個人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有很大差異,因此在集體備課中,我虛心學習,尋找自己的不足,發現別人的閃光點,融入自己的教學中,從而備好每一節課。
二、備學生,做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準備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想上好一節英語課,就要了解學生的特點,知道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存在哪些不足,針對不足選擇不同教法。如有的學生只會讀,不理解漢譯,有的學生聽的能力較強,寫的能力較弱,那么在寫教案和上課時,我就針對這部分學生,利用詞卡、圖片、實物展示、一幫一、角色表演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Unit5 “Dinner’s ready”一單元時,我充分利用詞卡、圖片反復進行練習,然后用一幫一的方式進行鞏固,最后分別創設在家和在餐廳是就餐的情境,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表演。這樣,不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三、備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如何給學生創設最佳的學習情境,提供語言運用的良好材料及合作活動的有效性、學習策略的有效性等都要在備課中得以充分體現和展示。例如創設語言情境,四年級上冊Unit6這一單元中是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及職業的內容,雖然沒有實物,但學生對家庭成員及廚師、醫生、護士、司機、教師,尤其是農民都比較熟悉,于是我就讓學生從家里帶來全家福照片,在班級內進行展示,并用“Look.This is my father,He is tall and thin.He is a farmer.”的句子在班級內進行介紹,然后利用頭飾,結合句子“What are you going to be?I am going to be a driver.”談論自己的理想,這樣采取直觀性教學,讓學生在愉悅的語言情境中掌握新知識。此外,我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讓學生介紹自己的文具或喜歡的玩具等,這樣,既體現了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又體現了應用性。
四、備評價方式,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英語學科的學習,要循序漸進,不可一蹴而就,急功近利。那么在教學中,評價就顯得非常重要,要激勵學生樂觀向上,自主自立,積極進取,努力成才。
在備課中,不僅要備課標、教材、學生、教學方法,評價方式也是一個重要環節,所以,我在教學中認真牢記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種評價方式,應用到我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Unit4時,這個單元主要是學習三個方位介詞:in,on,under,讓學生掌握如何詢問和回答物體所在的位置。教學時,我就用學生最常見的尺子和文具盒進行教學:Look.Where is the ruler?It’s in/on/under the pencil box.在引導學生能熟練問答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利用手中的鋼筆、書、橡皮、書包等進行問答,并及時給予鼓勵和指導,從而鞏固掌握的新知識。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我還采用“猜一猜”的形式,以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比如有一名學生藏好一支鋼筆,其他學生每人一句“In/On/Under the...?”進行猜測,對猜對的學生及時進行鼓勵和表彰,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鞏固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提高了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評價時,著重評價的就是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4(b)-0181-01
小學生學習英語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所以怎樣將一節課的新知呈現就顯的尤為重要。
1 課前備課
1.1 找準重點,細化環節、完成教案
在學習一課之前,首先應該把這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閱讀,找出“四會”單詞、重點詞組及短語、語言交際運用的句子、語法知識。其次,對所要教學內容的方法、容量及課時安排都進行細化。單詞教學應該怎樣來處理,詞組、短語、重點句子、語法知識等怎樣來呈現,重難點怎樣來突破、對游戲活動進行安排。這些,在心中要有一個大概的輪廓。最后,把這些想法教法寫下來,邊寫邊揣摩,最后完成教案。
1.2 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筆者認為教學資源的利用可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收集資料(如圖片、歌曲、音樂),把這些應用到課堂來增加趣味性。二是利用網絡進行教學設計。俗話說“一人技短”,自己備課時不可能在每一個環節或知識點上都處理的特別到位。這時可以利用網絡去瀏覽其它學校、老師的教學設計,如果其中的某個環節或知識人家處理的好,我們就可以借鑒利用。“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學設計逐漸趨于完美。
2 課堂授課
2.1 精煉內容,突出重點
小學生上課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所以新課教授就不能滿堂灌。在每節課上我最多利用20 min確立兩三個重點并講透,在練習鞏固時應采用一些較輕松的方法。比如:通過對話、表演、做游戲等方法來練習本節課的重點句型。在教授六年級英語上冊第一課《May I use your telephone?》時,教師在黑板上寫出重點句型:May I use your telephone?然后走到一個學生面前,指著他的鋼筆問:May I use your pen? 學生允許,教師表示感謝—Thank you.從而讓學生明白May I use your…?是表示向別人借東西的句型,語氣很委婉。所以可以讓學生去向別人借東西來操練本句型。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向自己借東西,并且可以用Certainly.或Sorry,I don’t。來作答,讓學生明白這個句型有兩種答法。肯定回答Certainly.否定回答Sorry,I don’t。
在單詞教學中,單詞的認讀、記憶是英語教學的一大重難點。筆者是這樣進行的,先讓學生看清單詞的字母組成,加深印象,讓學生牢記。例如:筆者在教授六年級下冊第七課《My mother is looking for a dress for me》時,第一課時的安排中有教授sunglasses 這個單詞,這是一個合成詞,相對于小學生而言比較長,不容易記住,筆者先把這個詞分為兩部分,即sun太陽,glasses眼鏡,sun這個詞在五年級已經學過,學生只需記住glasses,然后把兩個詞合起來即可。而后在每天記憶最佳時段,讓學生認讀。采取定期聽寫,隨機復習方式,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單詞記憶。
課文中重點句型的操練。在這一環節中,筆者認為首先應讓學生理解句子的中文意思。然后,滲透淺顯的語法知識點教學,最后采用形式多樣的方式進行反復操練,并且創設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情境,也就是英語教學中常用的“情景教學法”來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筆者專門培養了四,五個主力同學,擔任英語小老師,專門幫助那些對于單詞認讀,句子朗讀有困難的學困生,進行“一對一,一對二”幫扶,同時,檢查其他中等生對新知識掌握與鞏固的情況。這樣,既大大減少了我的工作量,讓我有更多的精力來備課,也進一步增進了學生間的互動,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2.2 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怎樣激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呢?筆者在每次呈現新知識前,都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再由該情景過渡到課本所展現的情景中。在課文教授時,采用自制課件來教學,用生動形象、真實的畫面、優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時,筆者經常走到學生中去,盡量兼顧到每個小組,看看是否有問題,把他們容易出錯的地方記下來,全班一塊糾正。這樣做,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漸漸就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3 方法變通,方有精彩紛呈
作為教師,要把握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剛接觸英語時,教師要通過放慢語速,發音清晰,使用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匯,不斷復現,所謂重復千遍就是流利,同時借助圖片、實物、表情、手勢、等直觀教學手段,用學生所能理解的、可接受的英語來組織教學。比如,筆者這學期新接手的三年級同學,經常不容易區分me和you這兩個單詞,于是筆者就通過手勢在Listen to me.Listen to you.的課堂指令語中讓學生明白這兩個單詞的區別。在教學《My body》這一單元時,在學生掌握me,you基礎上,筆者又用Touch my face,Touch your nose.等指令,讓學生摸摸筆者的臉,鼻子等,學生很快地掌握了Touch my face,touch your nose.的區別和用法,師生、生生之間進行了很好的互動,整節課顯得趣味盎然。
3 課后作業的布置
課后作業必須根據本課講授內容的重難點來設計,一定要有針對性,尤其是在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一定要抓好基礎知識的練習和鞏固,為了避免他們的厭煩情緒,同樣類型的題要間隔做,加深印象。這樣他們做題的準確率就會不斷上升,自信心也隨之大增。
參考文獻
一、長期以來,板書素有“微型教案”之喻,一直是傳統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教學方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好的板書直觀、簡便,可以清晰地反映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即使在教學輔助手段多樣化的今天,板書同樣具有其它教學方式所不能比擬的優勢。當然,板書也有它的缺陷,如信息量小、沒有聲像效果等。
實踐證明,板書和CAI技術各有所長,只有在課堂教學實際中,有效整合板書和CAI技術,發揮它們各自的長處,才能在教學中打造出優質高效的英語課堂
二、怎樣才能使板書和CAI 技術有機結合、發揮最佳效果呢?筆者認為,要依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有所取舍,不能生搬硬套。具體講,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以教學任務為主線,以關注學生為主體,以實際應用為主旨。
以教學任務為主線
英語教學要善于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來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小學生年
齡小,剛剛步入英語學習的殿堂,可塑性非常強,我們要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樂學”是學好英語的基本保證。新課標提倡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無論是板書還是CAI技術,都要為完成課堂教學的各項任務服務。板書設計應成為一種藝術創造,板書要講究簡潔、凝練、直觀,突出教學重點、難點和疑點,避免繁瑣和花哨,而CAI技術的應用應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如我在上牛津版六年級下冊《More exercise》一課時,課前我將下面的板書內容寫在黑板上。這樣,學生在上課開始時就注意到了本節課的重點和要求。
Sports(運動)
running(跑)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 ?
swimming(游泳)I like…
……
上述板書簡潔、明了,重點突出,抓住了學生的第一視覺印象。我用學生熟悉喜愛的體育明星舉例:Li-Xiang likes running.(劉翔愛跑步);Tian Liang likes diving.(田亮喜歡跳水); ZhangYining likes playing Pingpong.( 張怡寧喜歡打乒乓球)等, 過渡到運動名稱的學習,本節課要求學生掌握自己喜歡某種運動的表達方法,為此我從網上下載了很多學生崇拜的體育明星的圖片和聲音,如姚明的灌藍,劉翔的百米沖刺,郭晶晶的高臺跳水等,制作了powerpoint課件,每出一種運動, 皆打出背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下子高漲起來,變得興奮而又熱情。
以關注學生為主體
新課程理念提倡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教材為主線的教學模式。英語教學的成功,與是否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實踐我逐漸發現:板書與CAI密切的配合,在課堂教學中起到了相輔相成,推波助瀾的作用。它能一目了然地告訴學生老師正在講解的內容,突出視覺效果,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懷著濃厚的學習興趣不知不覺地跟著教師走入課文的情景。因此,在使用板書和CAI技術時,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譬如,在講授牛津版五年級上冊Unit 6《Doing Housework》x現在進行時的時候,我先要求學生根據動詞給出現在分詞,然后采用現在進行時造句。此時,可以采用板書或CAI技術,同時呈現在黑板或屏幕上。
Unit6Doing Housework
動詞 現在分詞現在進行時
dodoingWhat are you doing ?
read readingI am reading.
三、以實際應用為主旨
新課標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目標是“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學習語言的根本目的是運用語言。為了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我經常通過板書或CAI技術幫助其更好的記憶單詞、靈活運用語法等知識。
通過板書或CAI技術,突出單詞的特征,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為了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要求學生用詞造句,進一步將句子編成一段話、一則小故事等,把“詞―句―篇”滾動操練起來。這樣,老師在情景中教,學生在情景中學習、練習與實踐,效果明顯。
四、拓寬視野、激活思維
CAI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能把從遠古到現在,從自然到社會,從太空到海底,從異國到本土,所有的事物通過電化教學手段表現出來,讓學生親眼目睹并有身臨其境之感。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學科,跨文化教育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教材中有很多跨文化的題材,如在牛津版六年級上冊Unit6的Holidays部分,在講到Canada, USA, Australia等各國節日及特有動物beaver, eagle, kangaroo等教學內容時,僅憑教材上的一幅畫和教師的解釋不足以讓學生完全體會其文化內涵。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各國國旗、動物以及風土人情的圖片,給學生欣賞,并附以文字說明。這樣的呈現讓學生對各國及其動物有了更具體和深刻的認識。
在教學過程中,板書與CAI技術的整合運用,讓英語課堂煥發勃勃生機。一方面板書強調了學生對語言文字本身的識別,另一方面多媒體信息技術以聲音和畫面適時、適度地予學生以視聽沖擊,激活了他們的思維。同時,兩者的雙劍合壁,也為教師營造了一個開放多維的學教空間,讓學生快樂地學,學有“新”得;讓老師輕松地教,教出“新”聲,教學相長并快樂著!
英語的情景教學就是“讓學生融入到英語教學中,讓學生在開心、快樂的氛圍里學習英語,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得到樂趣。”在寫作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創設和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情景,讓學生在真實情景里學習寫作。例如在學習人物描寫的寫作課中,創設了老師的朋友Mr. Brown家要開party的情景,Mr. Brown要為新鄰居Tom介紹另外四個朋友,請學生先想可以從哪些方面介紹,慢慢引導學生參與介紹的活動中,要求學生多開口,為后面的寫做鋪墊。由幫助Mr. Brown口頭描述他的朋友,自然過渡到拿著全家福把家人介紹給老師做朋友,最后才到筆頭描寫自己的朋友。老師要引導學生意識到可以從多方面描寫人物,可以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相同的信息,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信息進行描寫,可以寫出各自的特色。
二、“頭腦風暴”法
通過brain storm的游戲,學生先說出大量的職業單詞,然后老師引導學生歸納學過的職業句型,通過大量的說為后面的寫做鋪墊。通過老師一步步的引導學生說和歸納,讓學生清楚明白如何恰當地使用句子去描述人物各方面的信息,降低寫作的難度,維持學生的興趣。
三、圖表調查法
教師可以為四年級的小學生設計階梯式的寫作任務,設計調查內容,讓學生通過調查活動填寫表格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寫作活動。例如學完四年級上冊Module 3 “Occupations”,讓學生通過調查填寫表格,然后完成練習2的寫作。
調查1:詢問調查你同學父母的職業。
――What’s your father’s / mother’s job?
――He / She is a.
練習2:請將你的調查結果用句子寫出來。
’s father / mother is a .
’s is a .
四、仿寫法
填空式寫作,保留文章或對話的主干,適當地調換內容,讓學生換上其它人、事和物進行填空。其優點是既降低寫作難度,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又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特別是對新舊單詞的綜合運用。例如在學習人物描寫的寫作課中,為了讓學生清晰如何寫一個人的職業,教師可先設計猜人物的游戲,讓學生讀教師給的句子,猜猜Who is he/she?并引導學生看句子歸納如何寫小作文,先寫什么內容,再寫什么內容;然后出示圖片,給多一點提示,讓學生補全句子。最后用出示的圖片和更少的提示來補全句子,再一次讓學生歸納可以用哪些句子去描述人,通過剛才大量的說和黑板的板書歸納,學生用事先畫好的圖畫進行仿寫。
每次完成“以說促寫”教學方法后,年級老師先對自己學生寫的練習進行分析,找出學生的優缺點,然后老師間進行交流、反思,設計出更為合理的教案,再次進行教學實踐。
五、實踐成效與反思
經過一個學年的研究與實踐,學生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上都有了較大的進步。原來只能寫一些單詞不能連成句,現在大部分學生能根據老師的引導與提示仿寫出一些簡單的句子。部分優秀的學生還能根據一個話題寫出5-6個句子。
進步原因有以下幾點:(1)學生開口說和讀句子的機會多了很多,通過大量的讀說,加強了學生的語感。(2)教師加強了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訓練。(3)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目的地在每個話題里,造句―仿寫1、2句話―放手寫小作文,學生逐漸養成寫作的好習慣。(4)教師有目的分層次、分階段、有針對性地指導,使各層次的學生水平均有所提高,特別是在寫方面進步較快。(5)學生的詞匯量有所增加。(6)學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英語學習策略。(7)學生從四年級上學期開始,在教師的引導下,一直有抄寫句子或仿寫單句的練習。(8)科組老師樂于交流,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能提出自己的建議,實踐老師也能虛心接受建議并能積極改善自己的教學。
在研究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惑:(1)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對事物的認識不夠深刻,因此寫作的句子比較單一,寫作中家長、老師指導的痕跡往往較重。(2)雖然學生一時產生了寫作的欲望,但由于年級所限,能夠掌握的詞匯、寫作技巧不多,這仍是制約學生寫作的瓶頸。
2006年9月,在縣教研室領導的關心和幫助下,我們涼風小學三年級(1)班成為余慶縣“小學英語光盤實驗教學研究”的試點班之一,開始了英語光盤教學模式,到現在為止已經整整十年了。十年來,我一直堅持使用英語同步輔導的教學光盤進行教學,從來不曾間斷,所以我稱:小學英語光盤是我的教學好幫手。
一、幾年的對比教學,我逐漸體會到光盤教學的好處
首先,教學光盤創設的語境是我們平時英語課堂無法達到的。那迷人的動畫形象和引人入勝的情景,光盤中的主講老師親切的話語、純正的發音以及不同人物“客串”,無不給學生們一種新鮮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他們學、說英語的興趣。
其次,光盤中主講教師的標準發音幫助我們放心地渡過了英語教學的語音關。有些發音我們老師也把握不準,老師在光盤的幫助下矯正了自己的發音。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老師也能和她們一起學習,逐步提高自身素質,所以說它是我的教學好幫手。
第三、用光盤播放,可隨時控制教學進度,給教師和學生根據實際學習需要進行選擇的自由。
第四、每節課的卡通片(cartoon)是最吸引學生的。在課堂上,學生不僅可以欣賞到趣味十足的卡通片,還可以從中學到新的英語知識。學完新知識后再看卡通片,就可以邊看卡通片邊鞏固當堂所學,真可謂是玩中學,學中玩。
二、長期的光盤教學,我自己也基本總結出了一套光盤教學基本模式
1. 課前看光盤。課前先觀看授課教師的光盤教學,了解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對每一課時的教學目的與要求,教學的重點、難點要了然于心,并且將主要的教學流程及各環節相應的時間點做一個簡單的記錄。在此基礎上,再反復觀看VCD教學光盤,再次了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在撰寫自己的教案時,將光盤教學內容融入自己的教學過程之中。
2. n堂教學中用好光盤。運用教學光盤上課,一定要有備而上。在實際教學中使用教學VCD光盤,教師不應該僅僅成為手持遙控板的播放員,而要努力使自己與教學光盤融為一體,并通過自己的現場演示幫助學生也融入教學光盤之中,用好、用活這套教學示范光盤。根據自己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在一些需要暫停、重復播放的地方、需要講解示范的活動等處及時暫停,講解,示范,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光盤教學效率。在教學光盤放映的同時,要引導我們的學生跟著一起學習。面對屏幕上的學生和老師,彼說我聽,彼教我學,彼練我練,形成光盤、學生、老師三方互動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3. 課后為光盤擴充內容,鼓勵與督促學生過關。因操作不便,光盤中的主講教師授完課后并沒有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因此,一課時結束以后,我們要根據教學重難點及學生學情,為學生布置恰當的課后作業,如:朗讀、表演對話或者制作字母、單詞卡片等,高年級也可有適當的書面作業,抄寫單詞、句子或者是英語作文等等。學生所完成的作業,教師都要及時檢查,給予評價反饋。每個星期所學的單詞、對話,學生必須會讀,而且要人人讀并努力背誦。實在過不了關的,就采用好幫差的形式,鼓勵他把四會單詞讀過關。
三、以五年級英語上冊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為例,介紹一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對教學光盤的具體使用
1. 播放光盤,呈現主題:What would you like?然后是單元情景圖的動畫呈現。
2. A Let’s talk部分的學習。首先是Let’s try:學生聽錄音完成填寫單詞的練習,然后核對答案。接著學習Let’s talk:我一般都是先讓學生自己試讀對話,畫出不會的或者不懂的單詞并指名板書到黑板上,然后指導學生共同解決;接著播放光盤,卡通片呈現對話內容;主講老師簡單講解,強調重點單詞、句型;再次動畫呈現對話內容,此時就聽一句,暫停,學生模仿其語音語調讀;隨后讓學生多形式練習讀對話,逐步熟讀并能背誦。最后就再次播放光盤,完成練習:Ask and answer.
3. A Let’s learn部分的學習。首先是動畫形式呈現單詞,有升、降調兩種讀法;接著再看光盤,復述單詞(此時聽讀一個單詞便暫停,出示單詞卡片指導學生模仿讀單詞,多形式的讀,掌握單詞的發音);最后再看光盤,完成練習Role--play,主講教師強調重點句子: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并引導學生用所學的新單詞回答。
4. Let’s spell部分的學習,學習字母組合ow的發音。首先播放光盤,學生聽讀chant,逐句暫停后跟說chant,感知字母組合發音,然后聽讀并跟讀單詞say and listen,知道字母組合ow的發音并認識音標/au/ /?藜u/;接著練習朗讀單詞say and listen,look and say掌握發音;最后完成相關練習Listen,circle and say,Listen,write and say,鞏固發音。
在教學中,B部分的運用與A部分差不多,值得一提的是,首先光盤中C部分專門安排了一課時,內容有Let’s check,Let’s wrap it up和story time。它將故事時間story time以卡通片的形式呈現,學生非常喜歡。其次它將本單元的歌曲也以動畫呈現,容易讓學生對英語歌曲產生濃厚的興趣。最后還有一個單元小結,其實就是引導學生復習鞏固本單元所學的重點單詞、句型以及語音。
總之,我個人始終認為,開展小學英語光盤教學,最適合用在既無專業教師引領,又無專職英語教師指導教學的農村學校。
【參考文獻】
非常高興看到各位家長又一次坐在一起,我非常的感動。請允許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各位家長的來臨。
一、我的感悟與學習
這個學期可以說每個老師是累并快樂著,因為全山東省的數學、語文、英語老師都在研修學習,長達一個多月的學習,我們全是在業余時間進行的,幾乎每個老師都加班加點到11、12點,舉個列子,劉老師回到家不僅要侍奉婆婆,照顧好在北中上學的孩子,早上5:30起床給孩子做飯。還要晚上加班趕研修,所以過去的這一個月真是把我們累壞了,但我們卻沒有耽誤孩子一節課,即便調課,我們也會抽時間調回來。
一、關于這次研修,我想談談我的收獲和感悟:
這次研修一共有7個專題,每個專題都有學習作業,很榮幸每一次的作業都被區里推薦到省里,也就是說共7篇文章被區里指導老師看中,這在咱們四小所有數學老師15名里我是第一個,特別是最后一個環節磨課(反反復復地上好一節課),我有幸作為執教者的,這次磨課我執教的課是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共上了三次,在磨課的兩周時間里沒有一次晚上是12點之前睡覺的,可以說在這幾次課過程中,同事們給我的指導和自己的所悟所感對我以后教學的幫助是巨大的。說這些不是有意地向大家炫耀自己,只是想讓家長們看到我的點滴進步,相信這位上任不久的年輕老師能教好咱們的學生的。其實在前期不久發給學生的濱城教育報上,也記錄了我的一點成績,如果家長留意的話,在全區執教觀摩課進行展示。
如果剛才是教學業務的話,現在談談濱城區為了培養我們的班主任素質,這個學期可以說是培訓、培訓、再培訓啊,從9月15號開始,一直到10月末,我們一直在培訓,有時甚至犧牲周六周日的時間在接受培訓,這對我們的一些班主任理念、處理班級事務的技巧是非常有用的。
二、接下來我們再談談孩子這將近一學期的表現
在早讀、還有習字一刻鐘能養成好習慣自覺讀下去的同學已占大多數,比如何子英、張英豪、張英杰、王曉楠、王曉夢、李孟琛、王藝佳、崔藝超等等,在習字一刻鐘表現最突出的同學:吳與倫第一時間拿出字帖寫字但是也有經常來晚的同學:你像,魏海燕、吳佳琪、王金萍等,希望這些同學注意。在習字一刻鐘也有同學很長時間進入不了狀態,比如馮佳鵬、韓豪宇課上表現積極的同學有:王樹斌、李佳璇、李佳林、王曉夢、劉薇、牛淑恒、韓云長、王一諾、李甲申、劉高序等等。
三、離期末考試還有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我希望自己和家長齊心協力把學生的成績提上去,以下是我的這學期期末復習計劃
首先是我和孩子的復習計劃,我將從以下幾個階段復習,單元鞏固、專項突破、綜合沖刺,單元鞏固我將用2個星期的時間來進行,專項訓練是單元與單元的整合,我將用1個星期時間,綜合沖刺再最后一個星期里處理,包括孩子考試注意的事項。
單元鞏固,這一階段我說一下我的計劃,首先我是按著課本這樣一單元一單元進行的,將用2個星期的時間完成,在這期間,給以下家長特別提醒:王金萍、劉金秋、馮佳鵬、魏海燕,這些家長一定得盯上,一單元的內容曾經用一星期的時間講完的現在用一節課,加上孩子有些吃力,所以這幾個家長一定要多加上心。我是以各單元的重難點為依據,以孩子在達標、創新、課本、試卷犯的錯誤為警鐘來制作我每天的復習課件,同樣我的教案、教學反思也是我的財富,這也是我在這個階段的復習內容,
針對錯的多的我要講。
專項訓練我要在第三個星期完成,這一階段我從知識點整合、查缺補漏、歸納整理進行。
對于知識點整合我將打破原有的章節順序,采用縱向的對各個知識點系統整理來復習。
查缺補漏環節,我是在孩子的課堂反應情況、做題情況、考試情況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查缺補漏保證孩子對各個知識都掌握到位。
歸納整理環節還是一個鞏固練習階段,主要針對孩子的漏洞設置的還剩下一個星期的時候,主要是綜合練習,這個階段主要是培養孩子的做題速度、技巧、心理素質,以及注意事項,主要做三至四套試卷來鞏固
接下來就是我希望家長做的復習計劃:
1、控制孩子的做題時間。從現在開始孩子必須養成時間意識,60分鐘的試卷必須控制在45分鐘內完成,否則在真正的考試過程中,孩子們怎么能很好地回過頭來檢查。
2、運用好復習本。給孩子準備好一只紅筆,如果孩子口算題卡、第一課堂都做完了,讓他們同桌交換來批,用紅筆把孩子曾經算錯的題寫進這個本里再讓孩子做一遍。
3、實戰模擬考試。不講析,規定時間,不心軟(即使沒做完也不許做了),統計分數,不留情。任務:準備一支紅筆,批試卷、打分、記時間。
四、家長百項獎頒獎
為總結我校家長成功的經驗,展示我校家長的良好素質和精神風貌,經過學生的選舉,和學生的在校表現,我校決定為以下幾名家長頒獎:
欣賞教育獎:李甲申、王晉旭、
文明禮儀獎:李佳林、馮佳鵬、王藝佳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2-0088-02
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是通過學生的參與來體現,學生參與教學的數量、廣度、深度是衡量主體地位發揮的重要標志。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的程度是判斷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和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的主要指標。筆者對當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參與的問題進行深入觀察與分析,并提出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幾點基本策略。
一、英語課堂參與的主要問題
1.課堂參與表里不一。有些課堂活動,教師不考慮參與的效果,只是為了參與而參與。例如:課堂看似激烈的討論,相互之間卻不知道在談論什么。在教師拍掌三下后,教室里立刻變得鴉雀無聲。這樣的場面,占主導地位的不是學生,他們僅僅是配角。這樣的設計不可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和內在需要。活動只流于形式,無法促進學生更深層次的認知活動。
2.學生的參與權限與范圍狹窄。不難發現,在課堂中積極參與的總是一些固定的學生,似乎這只是部分優秀同學的專利,相當一部分同學會被遺忘冷落。從統計調查看,不同類型學生在課堂中參與的時間和次數確實存在巨大的差異。那么,若不有效改善課堂參與,后進生還會不斷增加,學生之間的距離還會不斷拉大,這與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是相違背的。此外,教師提高學生參與的措施著眼于課堂的40分鐘,課前課后參與關注較少。將學生的參與局限于課堂,也是缺乏廣泛性的表現。
3.學生的參與形式單一。積極參與的學生是那些積極答問的學生。可見,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的參與單調得只剩“答問”一種形式。在錯誤觀念的引導下,教師往往喜歡提出一連串問題,但沒有關注教師的提問意義是否引起學生的思維活動。問答并不是學生參與課堂的唯一形式,學生可以通過實踐、表演、或者小組討論等形式參與。
二、英語課堂參與問題的原因分析
小學生課堂參與存在問題是由多種因素造成,主要有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原因。
1.教育理念落后,應試教育根深蒂固。應試教育追求的是分數,導致教師覺得課堂參與不重要,期末不會用參與方式來考核。加上教材的知識量多,時間不夠。教師講解的主導性意識明顯。教師賣力講解,但學生厭倦、走神現象比比皆是。主要原因是學生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一種思維,難以引起新的興奮點。這跟教師教育理念落后有直接的關系。
2.方法單一,激情與創新不足。很多教師教學認真,師德高尚,但仍然照本宣科,教法單一,教學缺乏激情,令到學生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教師的情緒容易感染學生,但教師毫無激情的闡述,學生參與的熱情驟降。教師工作量太大,休息不夠,激情不起來。很多教師創新意識不強,教案幾十年不變,教學手段陳舊乏味,更無法用創新理念調動課堂氣氛,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3.學生學習動機與自信心不足。調查發現,不少學生不敢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因為自信心不足。自信心缺乏來自于得不到認可,害怕回答錯誤同學笑話。有不少小學生學習動機不足,不喜歡學習英語或對任課教師有抵觸心理而不愿意學習等,導致他們缺乏興趣而被動學習。課堂上要么忽視教師的教學,要么注意力轉移,更無從談起參與課堂。
三、提高小學生英語課堂參與的基本策略
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提高小學英語課堂學生參與的幾點基本策略。一是從教師角度來研究如何提高參與過程,二是從學生的角度來改善參與偏低的狀況。
1.轉變教育理念,擴大參與范圍。教師應該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強調教學的互動性和學生的主體性,設計適合課堂參與的情景。課堂參與不僅是課內40分鐘,課前課后也不容忽視。通過游戲、情景對話、生活應用等形式提升參與范圍。新的視覺和體驗容激發興趣,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去。如:在廣東版《開心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節日”這一文化單元的教學中,課前我讓學生上網搜索關于圣誕節的來歷與活動介紹。課上,我通過播放圣誕歌曲引發學生思考,采取Brainstorm的形式,讓學生說出他們知道的有關圣誕節的信息。根據時間順序,利用所學句型,說出人們圣誕節期間的活動。我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創設生動活潑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信息自下而上獲得,把課堂還給學生。
2.創新教學方法,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興趣、狀態、發展規律等調整教學順序,選擇教學內容和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引發了學生潛在的創造動因。具體做法有三點:(1)以學生最感興趣的點位線索,調整教學順序。選擇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做引子,合理安排教學結構,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巧妙利用了兒童的既有經驗和內部資源。(2)以學生的思維狀況為根本調節教學進程。教師課前預測學生的思維趨向,準備好應對方案,注意課堂生成。教師既要有預定方案,也要有教育機智,不能照葫蘆畫瓢,一成不變。(3)以學生的認知狀態和發展規律確定教學方法。每一位教師都應該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選擇教學方法。以學定教,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學習變成了令人愉悅的事情,必定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取得出人意料的教學效果。
1、提問導入。課堂提問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師生一起對已有的知識進行復習、歸納、總結、運用提問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問題情境”,出現新的需要與原有心理水平相“沖突”,造成學生有迫切解決問題的需要。然后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就易于調動學生心理中的積極因素。
2、謎語導入。謎語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謎語具有思考性、知識性、趣味性,深受學生們的喜愛。當學生聽到猜謎語時,馬上會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踴躍發言。
3、媒體導入。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作為一個新的教學手段正在走進我們的課堂教學之中,圖文并茂,聲情并舉,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結合,為教學創設了互動、和諧的教學情景。一改過去“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的單調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覺和學習興趣。
4、實驗導入。(1)在學生“玩”中導入。玩是兒童的天性,有目的的讓學生在“玩“中不知不覺中形成問題、發現問題。比如在教授《壓縮空氣》一課,課一開始我就給每位學生發一個針筒“玩”,結果學生發現:用手指頂住針筒口,針管按到一定程度就按不下去了。(2)教師演示實驗導入。好奇是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在探究實驗教學中,如果教師開門見山,直接用演示實驗進行實驗,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還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思維。
5、故事導入,故事導入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佳方法之一,是根據孩子愛聽故事的天性,從故事中引入所要學習的內容, 在內容的關鍵處巧設懸念,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引起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
二、指導探究方法
在做教科版五年級科學上冊中的《運動與摩擦力》實驗時,老師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實驗,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研究實驗步驟和需要注意的問題,然后指導學生自己去操作、去發現,在實驗的過程當中有分工、有合作、有觀察、有交流,最后再進行全班的匯報和交流,達成共識,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厚了,理解起來也容易,知識掌握的也更牢固。
在探究活動中,教師要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就應相信學生,放手讓他們去探究,也要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當他們遇到困難時扶他們一把,讓孩子們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真正經歷知識產生、發展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優化探究過程
1、教學內容貼近生活。教師而要把社會生活中與學生學習內容緊密相關的實踐,縮小至在時空上可以納入課堂教學中為止。這樣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也調動學生的情緒,激活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投入。
2、準確、充足的準備實驗材料
實驗材料是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工具,但是很多課程的材料在我們的實驗室是找不到的,往往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動員學生這個大部隊來一起搜索。比如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導體與絕緣體》一課,教案設計我準備的比較充分,根據我的設計一共需要22種實驗材料,每種材料需要25組,一時準備起來還比較有難度。于是我為學生準備了鐵夾子、紙杯、塑料杯、鐵絲、鐵釘、紙條、布條、鉛筆芯插座塞、橡膠管等材料,讓學生準備了易拉罐、陶瓷少、鐵勺、螺絲刀、老虎鉗。為了讓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實驗前我把每種材料檢測了一遍。
3、多媒體輔助教學。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經常要呈現圖片、文字、實物等,比如在匯報交流時,便于全體學生看清楚實驗記錄單,可以利用投影儀具有高倍放大功能,將實物調整至合適大小。
4、引導學生表達與傾聽。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常常各異,如果每個人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也認真傾聽別人的表達,相信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會有思維的碰撞,這種碰撞能促進學生進一步思考與學習。因為不同學生貢獻各自的經驗和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使學生完成獨自難以完成的復雜任務。
5、學會使用實驗記錄單。比如:我在上《營養要均衡》這一課時,在教材上給我們設計了一個實驗記錄單“一天的食物”。在教學時,我對這個實驗記錄單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課后我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把我預先設計好的實驗記錄單填好。在上下一節課時我在班上展示了幾個學生的實驗記錄單,結合上節課學習的知識對這些記錄做了討論交流,然后進入膳食問題的研究。讓學生明白了科學課中使用實驗記錄單是為了更好的培養自己的科學探究習慣和科學研究的方法。
四、評價探究實驗
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手段。在探究中教師的評價是貫穿于教學活動始終的,而教師在評價中應投入真情,如贊許的目光、激勵的言語、智慧的點撥都為學生的進一步探究提供了動力。教師多樣、靈活、生動、豐富的評價方法,能使學生如沐春風,讓課堂充滿勃勃生機。是學生深入探究的關鍵,也是對學生探究能力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