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6 16:30:3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八下英語重要知識點,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要點分析】 在There be句型中,表示一般將來時態(tài)時,要用There will be ... 或There is going to be ...。
【中考鏈接】 There _______ thousands of volunteers serving in Beijing in August, 2008. (2008云南昆明)
A. will have B. are going to have
C. are D. will be
【知識要點2】 Will people use money in 100 years?
【要點分析】 介詞in后面接表示一段時間的詞語時,一般要與將來時連用。
【中考鏈接】 I hear that he will be back _____ two weeks’ time. (2008廣東省)
A. at B. in C. after D. for
【知識要點3】 There will be fewer people.
There will be less free time.
【要點分析】 less是little的比較級,修飾不可數名詞;fewer是few的比較級,修飾可數名詞的復數形式。
【中考鏈接】 ―If there are ______ people driving, there will be ______ air pollution.
―Yes, the air will be fresher. (2008湖北咸寧) A. less; less B. less; fewer
C. fewer; fewer D. fewer; less
【知識要點4】 At the weekends, I’ll be able to dress more casually.
【要點分析】 dress作“穿”講,意思是“穿衣”,后面不能接表示衣服的詞,但后面可接人作賓語。而wear與put on作“穿、戴”講時,后面要接表示衣服的詞,不可接人。
【中考鏈接】 ―Can you _______ your little brother? I’m busy now.
―OK. I’ll do it right now. (2008湖北咸寧)
A. wear B. put on C. dress D. in
【知識要點5】 There are many famous predictions that never came true.
【要點分析】 come true是一個固定短語,意思是“實現;達到”。
【中考鏈接】 根據漢語意思完成英語句子。每空限填一詞。(2008甘肅蘭州)
我希望去觀看2008年北京奧運會,現在我的夢想實現了。
I wish to watch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My dream has __________ _________ now.
【知識要點6】 However, they agree it may take hundreds of years.
【要點分析】 hundred與基數詞連用時,要用單數形式;用復數形式時,后面要加of,前面不用數詞。
【中考鏈接】 The man also wrote __________ of beautiful pieces of music for the orchestra. (2008天津市)
A. hundred B. six hundred
C. a hundred D. hundreds
【知識要點7】 After an earthquake, a snake robot could help look for people under buildings.
【要點分析】 look for的意思是“尋找”,強調“找”的過程。
【中考鏈接】 My little dog is lost. All of my friends are helping me _______ it. (2008吉林省)
A. look at B. look for
C. look after D. look like
【知識要點8】 That may not seem possible now, ...
【要點分析】 seem是一個不及物動詞,意思是“好像、似乎”,后面可接形容詞、名詞、不定式等;也可用于It seems that +從句。
【中考鏈接】 She seems to be worried now.( 同義句轉換 )
_________ seems that she _________ worried now.省略e true 6.D 7.B 8.It;is
Unit2
【知識要點1】 What’s wrong? / What’s the matter, Peter?
【要點分析】 當詢問某人發(fā)生了什么事時, 常用What’s wrong? 或 What’s the matter?,后面都可接with sb.。
【中考鏈接】 根據中文意思完成句子。
王芳還沒來,她怎么了?(2008北京市)
Wang Fang hasn’t come ye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er?
【知識要點2】 I need to get some money to pay for summer camp.
【要點分析】 pay作“付款”講時,常與for連用,一般用“人”來作主語。
【中考鏈接】 根據漢語提示,結合句子意思,在橫線上寫出恰當的單詞或詞組。
From now on, you have to ____________ (付錢) plastic bags when you are shopping. (2008湖北省十堰市)
【知識要點3】 No, he doesn’t have any money, either.
【要點分析】 either作“也”講時,一般用于否定句中;too, also作“也”講時,用在肯定句或疑問句中。
【中考鏈接】 ―I haven’t seen Bob for a long time.
―I haven’t seen him, _______. (2008四川成都)
A. too B. either C. instead
【知識要點4】 She’s really nice, and we get on well, ...
【要點分析】 短語get on的意思是“相處”,表示“與某人相處”時,后面與介詞with連用。get on with 與get along with所表示的意思相同。
【中考鏈接】 根據括號內的漢語和句末括號內的英語單詞提示完成句子。(2008湖北荊州)
I don’t know __________(他與……相處得怎樣) with the others now. (get)
【知識要點5】 The tired children don’t get home until 7 pm.
【要點分析】 until的意思是“直到……為止”,可用作介詞或連詞;還可與not構成not ... until ...,意思是“直到……才……”。
【中考鏈接】 ―Hurry up. The bus is coming.
―Wait a minute. Don’t cross the street __________ the traffic lights are green. (2008安徽省)
A. after B. until C. while D. since
【知識要點6】 ... they might find it difficult to plan things for themselves.
【要點分析】 代詞it可代替動詞不定式作形式賓語。
【中考鏈接】 I find _________ very important to learn English well because it i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now. (2008甘肅嘉峪關)
A. it B. its C. that D. this
Keys:1.What's wrong/the mater with 2.pay for 3.B 4.how he is getting on/along 5.B 6.A
Unit3
【知識要點1】 I was in front of the library.
【要點分析】 in front of的意思是“在……前面”,與before意思相同。
【中考鏈接】 詞語釋義:
There is a tall tree in front of the house. (2007海南省)
A. behind B. before C. beside
【知識要點2】 What was the girl doing when the UFO took off?
【要點分析】 短語動詞take off有“起飛”的意思。
【中考鏈接】 The plane from Shanghai to Paris will _________ in an hour. (2008上海市)
A. take up B. take away
C. take out D. take off
【知識要點3】 While the girl was shopping, the alien got out.
【要點分析】 while是一個連詞,意思是“當……時候;在……之時”,用來引導時間狀語從句,一般表示一段較長的時間或過程,強調主句和從句的動詞同時發(fā)生。
【中考鏈接】 ―Mary, turn off the water ________ you are brushing your teeth.
―Sorry, I’ll do it at once. (2008貴州貴陽)
A. until B. while C. during
【知識要點4】 What were you doing at nine
o’clock last Sunday morning?
【要點分析】 過去進行時由“was/were + v-ing”構成,表示在過去某一時刻或某一段時間正在進行的動作,要與表示過去的時間狀語連用。
【中考鏈接】 ―Were you at home at 9 o’clock last night?
―Yes, I _________ a shower at that time. (2008吉林省)
A. took B. was taking
C. was taken D. am taking
【知識要點5】 Dr Martin Luther King’s murder took place about thirty years ago, ...
【要點分析】 take place的意思是“發(fā)生”,指“發(fā)生事先計劃或預想到的事情”。
【中考鏈接】 根據括號內的漢語和句末括號內的英語單詞提示完成句子。(2008湖北荊州)
Great changes __________(發(fā)生了) in my hometown these years.(take)
【知識要點6】 Not all events in history are as terrible as this, of course.
【要點分析】 as ... as的意思是“……與……一樣”,as ... as中間要用形容詞或副詞的原級。
【中考鏈接】 Jack is a careless boy. He doesn’t write as _________ as Mary. ( 2008廣東清遠)
在初中教學中,英語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也是一門語言的學習。 學生要具有一定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除了要認真學習英語的語法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要親自練習,學以致用。在平時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主體,對于初中生而言,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主動學習的能力更重要。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能夠能動地發(fā)展自己的潛能。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主動“學”服務。教師只能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引導者或促進者, 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并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學看成教師滿堂講、學生被動聽的過程,把學生看成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對象。俗話說:“師傅帶進門,修行靠個人。”任何優(yōu)秀的教師,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因此,調動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教授學生主動地學習,并確立自身的主體作用意識已成為教師的必修課之一。
首先,從教師方面來說,針對初中生的特點,教師應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氣氛,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在這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讓學生學變?yōu)閷W生要自己學。因此,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發(fā)展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需在課下備課時要開動腦筋,采用新穎的教育手段,讓學生形象地感知,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求知的主體性、能動性。教學中要恰如其分地運用掛圖、模型、實物、幻燈、錄像,錄音等現代教學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變抽象為具體,把復雜的內容條理化,把無聲的詞句變成栩栩如生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師盡可能創(chuàng)設運用情景來引學新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交際化,富有趣味性,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做到口到、手到、眼到、心到,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在八年級下冊中,幾乎每單元都有一個新語法知識點,而這個時段的學生存在英語知識學習難,有些學生開始上課聽不懂,出現兩極分化,有些學生對英語漸漸失去興趣。但在教授這課時,由于課文內容貼近生活,在備課時我就設計了通過多媒體,先呈現了學生開party的情景,學生看到圖片就很有興趣,然后導入課題。這樣學生就很有話題討論,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學習。既創(chuàng)造了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又讓學生用英語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成功的體驗使他們學有興趣,輕松愉快。初中生好說愛動,表現欲強,把英語游戲引入課堂教學中,學生也倍感興趣。既訓練學生聽說,又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緊張、呆板、機械的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愉快,趣味盎然。
其次,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方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 教師必須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學的意義首先應該是教學習,即讓學生知道怎么學習,進而善于學習。對于初中段的學生來說,學會怎樣學習對于以后的學習更重要,學生也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體現自己的主體地位,從而自覺主動、科學有效地學習。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也是教學中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學習方法正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方法不正確,不僅費時費力,收不到應有的效果,而且使學生喪失信心,甚至放棄學習。因此,教師應當根據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和學習英語的特殊規(guī)律指導學生去學習。比如:在記單詞時,對于有些學生來說,進入初中才開始認真記單詞,他們總是一遍又一遍地讀字母,根本沒有動腦筋想著讀音,看著單詞,最后費力記住了也只是強記,很快就忘記了。八年級的單詞較多,而拓展學生的詞匯量也很需要。所以我就教學生根據音標來記憶,然后再講解單詞的搭配及用法,根據字根,詞性,擴大詞匯量,漸漸的學生讀單詞的能力也跟著提高了。再例如,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也是一個好方法,是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重要手段。在八下的教材中,每單元都增加了Reading部分,為了提高教學課堂質量,課后能更好落實,這樣就要培養(yǎng)他們自學能力了。我會根據每單元的閱讀策略讓學生通過學習每單元文章后,掌握一點或幾點閱讀技能。在上課之前,我會讓學生先看圖片和課題,來討論文章講述的有關內容。再通過課前導入,給學生預習的時間,讓學生劃出理解困難的詞和句型,這樣聽課時更加能夠重難點分明。通過預習,學生對新知識點印象更深,更容易接受。學生一旦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較強的自學能力,他們就能主動地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只有讓學生掌握一般的學習方法,從“指導學習”逐步向“獨立學習”轉化,從而主動獲取知識,學生才會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
最后,教師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上,要特別注重學生的信心培養(yǎng)。所謂的主體參與的學習氛圍是指學生有一種“我要學”的意識和“我要學”的大環(huán)境,而這種要學包括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和信心等諸多因素。有了信心,再加上動機和興趣的驅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主體學習氛圍也就形成了。那些成績較差但智商不差的學生由于受教師的歧視而對學習失去信心,也有部分學生由于小學學習中的失敗體驗,他們往往有一種心理定勢,“我不行”“我不會”,而這種心理定勢又限制了他們的思維。因此,初一年級教師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多關心,多幫助,讓他們消除心理定勢,重新建立起信心,不讓每一個學生掉隊。但有些學生也因缺乏自信,怕說錯英語而不愿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在課堂交流中,因人而提問,成績好的學生可以拔高難度,成績弱的學生就提些較基礎的問題,教師要寬容地對待學生,給予認可,并要不斷地鼓勵學生,讓學生知道只有開口講話,才是語言訓練和提高的最根本的途徑。讓每個學生都能從學習中收獲成功感,增強他們的信心,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學生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會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
總之,初中英語教學不僅是教師教,更要讓學生主動學。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學”放在主導,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進入高中段的學習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語文考試開始了,我奮筆疾書。他看了一眼第一題“看拼音寫詞語”,就一邊悄悄地把手伸向抽屜翻開字典查找要填的詞語,一邊警惕地看著監(jiān)考老師。順利做完了第一題,他立即打開筆盒的上層,直奔第四題“根據課文內容填空”,迅速抄下一個小題的答案。可是還有三個小題的答案不在他的預設范圍內,他唉聲嘆氣道:“怎么搞的?命中率這么低,真是‘生算不如師算’啊!”他只好抓耳撓腮,四處張望。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最后,他的目光定格在我的身上。他向我使了使眼色,低聲說:“好樣的,你給我抄吧!考試一結束,我就送給你一個新奇的玩具。”我聽了不以為然,警覺地保護著自己的試卷。他無計可施,只好一邊寫作文,一邊等待時機。交卷的時間到了,他立刻站起身,伸長脖子往前偷看。不料,監(jiān)考老師走到他身邊,無情地拿走了他的考卷。“慘了!慘了!明天老師把閱完的試卷分發(fā)下來,我怎么拿著考卷見我的爹娘呢?”他不禁長嘆一聲。
看著新同桌的狼狽相,我不由得感慨道:“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學習一定要腳踏實地,怎么能靠投機取巧呢?”
發(fā)稿/沙群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67-02
初中英語到初三下學期以后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教學容量大,復習內容多,學生可以用來學習英語的時間減少。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使英語復習更高效,幫助學生在中考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該采取什么策略使復習課堂真正高效優(yōu)化?專項復習不失為一種高效又輕負的好方法。
所謂專項復習,就是教師按照教材的知識體系,把初中三年的所學知識分類歸納加以系統復習。而要提高復習課堂的效率,必須做到兩個“減輕” (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和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和兩個“提高”(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和學生的學習效益)。就教師而言,要努力探索教學方面的新思路,新模式。把要復習的知識分門別類,進行系統的專項復習。筆者通過教學實踐,在教學中實施“五診法”,有利于實現初中英語專項復習的高效課堂。
一、開設“預診”,設立課堂復習目標
現代英語教學中,學生應該是教學的主體,課堂的主角。教師只是一個導演,教師所有的編導與制作都應圍繞學生而展開。這堂課要復習什么內容?學生相關的基礎如何?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這些問題都應該是教師在每堂課以前預先明確的。
要進行有效復習,首先必須了解學生對學過的知識到底掌握多少,遺忘多少?學生的現有水平到底如何?如學生學了將近2000個單詞和詞組,大概遺忘了多少,語法規(guī)則到底有多少學生還未弄清,學生的聽說讀寫哪些技能比較欠缺等等。教師只有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有的放矢。其次,教師要認真鉆研《英語課程標準》,通讀七年級到九年級的英語教材,進一步明確教學目的與要求,對大綱要求掌握的語言知識,教材重難點了如指掌。同時進行考綱分析,《考試說明》上詳細寫明了考試范圍和要求、考試形式、考試目標、要求掌握的詞匯等。在此基礎上,還要對近幾年的中考題進行仔細分析,掌握常考點,必考點、并在復習中逐一落實。做到“依綱靠本,步步為營”。
二、常抓“門診”,構建課堂專項復習體系
初三的復習工作,就總體來說,一是查漏補缺,二是把所學知識重新加以歸納整合,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并將知識點連成線,結成網,從而建立起一個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在教材復習中,必須首先緊緊圍繞中考說明,圍繞教材,側重于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梳理,強化和鞏固,拾漏補遺。其次把學生所學的知識按詞匯、語法、句型、課文、閱讀、理解等進行專項整理歸類,找出問題和難點,并加以整合歸納,擴大復習課的容量。
在復習課中,要將整個初中階段所有的內容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教師應該把各種語法項目加以歸納、概括,系統整理,使原來獨立零散的語法知識變成一個縱橫聯系、互相制約的統一體。通過整合,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總結出規(guī)律,使其系統化和規(guī)律化,便于記憶,促進運用。筆者在復習構詞法的時候,就用了這種教學方法。在幫助學生對所學的單詞進行重新有規(guī)律地專項整合非常有幫助。如invent-invention-inventor, operate-operation-operator, act-action-actor等,讓學生自己找規(guī)律。再提供一些詞匯,學生就能夠自己主動去解答了,掌握的也不錯。同時,要適當加大每節(jié)復習課的容量和密度,使學生在語言實踐過程中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從而使語言技能更加熟練,課堂復習更加高效。再如,筆者在進行交際用語復習時,首先讓學生找出所有7-9年級的相關單元(七上Unit 11,七下Unit 9,八上Unit 5, Unit 11,八下Unit 8,九年級Unit 11),在對所有的內容進行事先預復習之后,筆者讓學生自己歸納交際用語的類別,怎樣請求?如怎樣邀請?如何委婉的提出建議和抱怨以及如何應答等,再利用事先準備好的圖表幫助學生進一步歸納總結。在整個過程中,老師只事先做了一些準備,課堂的主體是學生,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就把這塊內容掌握了,而且興趣很大,復習效果很好。
三、注重“會診”,掃清專項復習障礙
專項復習中既要抓系統,又要抓全面,更要突出重點,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既要有專項操練,又要有聽、說、讀、寫的綜合操練,復習到某個知識點,要讓學生明確考試會以怎樣的方式出現,出題者會從哪些角度來考查這個知識點。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在講解典型練習題的時候,切忌不要為了講題而講題,應教給學生審題的方法和技巧,找題眼,抓關鍵。如完形填空,一直是學生考試當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失分較多。對此,要重點教給學生具體的解題步驟及思路。筆者在復習完形填空時,把完形填空的題目分成三類:語法題、上下文聯系題和生活實際題。前兩種題型學生一般都沒問題,最后一類題在解答的時候,筆者反復強調讓學生盡量設身處地的想想,“如果是我,碰到這個情況是怎么辦的?”“下意識的反應是什么? ”“一般會如何去處理?”這樣能很大幅度地提高答題的準確率。
要真正提高復習效率,減輕學業(yè)負擔,就必須在精講精練上下功夫,講解學生不熟練、易遺忘的知識點,對重難點問題進行精當、嚴密、透徹的講解,不留死角。這樣就能達到分類復習的目的。
四、及時“出診”,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
傳統的復習模式把課堂教學分成幾個固定的環(huán)節(jié):復習舊知、鞏固練習、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等。這樣的課堂教學過于模式化,顯得呆板、沒有活力,加上內容無新意,難以增強學生興趣,因此學生參與意識不強。所以要提高復習課堂的效率,就必須依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最佳時機,合理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精講精練,講練結合,達到課堂結構的最優(yōu)化,課堂效果的最佳化。比如復合句的復習,如果教師在一節(jié)課內把所有的從句走馬觀花似地復習一遍的話,只是浪費了一節(jié)課而已,學生并沒有真正得到什么。筆者在復習這個內容時,只對其中重要的賓語從句,時間狀語從句和條件狀語從句進行了重點復習。其他從句只告訴學生連詞的意思,并沒有過多的講解。但是在課后的練習中反應出,學生還是掌握的非常不錯的。
組探究教學則是實踐新課程要求的有效措施。本文首先闡述了英語分組教學的應用,并在此基礎上提出
了增強英語教學中分組合作實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分組探究教學應用策略
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倡導探究性學習",強調在課堂教學中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分組探究教
學是與新課程精神相對應的新型教學方式,通過英語分組探究教學能夠切實激活英語課堂,實踐"以學生
發(fā)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思考能力,促進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養(yǎng)成和鞏固。幾年
來,我以新課程理論為指導,在初中英語分組探究教學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嘗試,并對英語分組教學的
具體應用和提高英語分組教學實效性的策略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一、英語分組教學的具體應用
1、分組教學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應用
在開始新的學習內容之后,就轉入操練(warming up)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并幫助學生熟悉新的內容項目的
書面和口頭形式。這個階段控制點主要在老師,因為要學習的新內容,只有在老師的帶領下,才能更好
的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可以利用幻燈片放一些和本節(jié)內容相關的實物、圖片引導學生進行練習,這時最
好穿插Pairwork,快速的讓學生一對一對、一問一答的進行下去。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以及口頭表達
,較快的掌握新的知識點。這樣的分組學習具有節(jié)奏快、頻率高、密度大的特點,能夠使學生在緊張的
氣氛中,享受小組學習英語的樂趣,人人都參與,差生也逐漸有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2、分組教學在練習階段的應用
這個階段的學習主要是對新學內容的鞏固,進一步掌握所學內容的要點和難點,為在實際中進一步自如
運用做好準備。練習內容應稍微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問答時應留有較寬的選擇余地。分組學習的性
質可以適當拓寬,在練習中穿插"組練"或者"對練"等,用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看圖畫、看實物,而后模
仿對話,表演課文對話等。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分別指導,巡視各小組的對話情況,對有困難的
小組進行必要的指導,充當guide或helper的角色。小組練習完畢,老師一定要隨機選擇幾個小組當堂表
演,了解小組學習情況,及時發(fā)現有待解決的問題,并對表演比較出色地小組給予獎勵,鼓勵學生繼續(xù)
學習的興趣。這個時期的小組合作具有節(jié)奏慢、頻率低、密度大的特點,整個課堂都比較活躍,學生的
參與意識比較強,有利于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
3、分組教學在鞏固階段的應用
這個階段的分組學習具有更高的難度,主要是將所學內容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使學生在多種模擬日常生
活的背景中,運用所學的語言解決實際問題。這一階段要充分體現出創(chuàng)造性和自由性,學生可根據自己
的意愿隨意回答,答案是豐富多樣不可預料的,學生擁有較大的自由度。教師可以采用多種組練方式,
進行角色扮演、討論難題、會談、模擬采訪等等。同時要提醒學生結合課文中語言形式來表達現實實際
中的需要,注意對話中人物人份和具體的場合。在這一部分,教師通常扮演著judge、commentator的身
份。這個時期的分組學習特點也是氣氛比較熱烈、密度比較大,是學生們充分展現自己的大好時機,隨
著課堂語言實踐量的不斷增加,學生有了充分練習語言的機會,為英語語言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打下了
基礎。
二、提高英語分組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1、合理組建學習小組
分組探究教學首先應該尊重學生自愿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基礎、興趣愛好以及心理特點
等,合理組建學習小組,實現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小組分配不合理,有的小組學習能力、組織能力都
比較強,那么很明顯在小組學習過程中具有優(yōu)勢,這樣只能造成優(yōu)生更優(yōu)差生更差的現象,不僅不能促
進英語教學的成果,還會適得其反。英語學習小組一般7-8人比較適宜,選一個學習好、樂于助人、能獨
立思考、合作意識強的學生做小組的組長,確保小組中的每個人都能參與到學習和討論當中,促進每個
學生英語成績的進步。尤其對于差生,合理的小組分配不僅能夠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還能讓他
們領略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實現優(yōu)生帶差生,大家起進步的局面。
2、合理設置小組合作學習內容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內容也是小組學習的關鍵,教師應認真研究教材,明確英語中哪些教學內容適合小
組合作學習,根據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選擇具有可探討性、可思考性的問題作為小組合作學
習的內容。問題要具有趣味性和可挑戰(zhàn)性,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思考力。要多給學
生留有提問、討論的空間,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小組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
度,考慮到差生的特殊情況,在小組學習內容上既要涉及有疑問有利于學生共同探討的,還要迎合差生
的需求,小組學習內容不能太過復雜,以免打消差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例如:在Go for it 八下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的教學中,我進行了這樣的引入:Five years ago, I often hung out
with my boyfriend in the university .Will you hang out with your girlfriend in ten years?
問題一出來,學生們便以小組開始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我也在期間扮演著引導的作用。在討論中,學
生的思路很快被打開,不一會便有學生起來大膽回答問題了,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才能放的開,
才能敢問、敢想、敢言,才能釋放學生學習英語的能量。
3、相互溝通是小組合作的關鍵
分組探究教學要注重交流性,這里的交流不僅是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還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分組學習過程中,會有一些學生不配合小組的研究和探討,過分學習好的學生不愿意參加小組討論,
認為小組合作不能彰顯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分組學習不僅能提高學習英語的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團結
互助,友好相處的能力,教師要多和學生溝通,促使成員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團結,以小組利益為重。
初中英語分組探究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學生個性發(fā)展能力的重要舉措。在以后的英
語分組探究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克服以往教學實踐中的種種誤區(qū),在不斷地實踐研究中,使分組探究教
學越發(fā)趨于理性,更接近分組教學探究的本質。
參考文獻
一、問題的提出
初中《英語課程標準》特別強調,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但在真實的課堂教學中,一些老師把大部分時間花在獲取信息上,以講授語言知識為主,著重詞組、句式及語法知識的講解和操練。此外,缺少內化過程,常以教師的分析、講解和翻譯代替學生的思考過程,忽視對學生進行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的訓練,造成學生過多地關注語言知識,缺乏對文章整體意義的理解。因此,學生往往被動地接收語言信息,機械地從文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沒有真正與所讀材料進行互動和交流,也就談不上培養(yǎng)學生對語篇吸收、加工、處理和運用的能力,更直接限制初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初中學生正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的階段。他們閱讀時需要一個形象思維的工具,以幫助他們在閱讀中構建文章的脈絡和線索。思維導圖正是用文字、符號、圖像形象地組織和表征知識,幫助學生在對閱讀材料進行理解和記憶的基礎上,對所輸入的信息進行吸收、加工和處理,進而內化成學習者自己的信息,確保在與他人交流的時候,順利地輸出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實現從語言輸入到語言輸出的轉化,最終實現英語學習的最高目標:用英語與他人交流思想和看法。
因此,如何幫助初中學生內化處理英語閱讀信息,是每位英語教師必須面對的一項重要任務。
三、思維導圖的涵義及其理論基礎
思維導圖又稱為腦圖(Mind Mapping),是英國學者Tony Buzan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Buzan認為,人類大腦接收信息之后,以中心球體立體結構呈放射性形狀存入記憶庫中,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呈現。思維導圖通常將某一主題置于中央位置,主題的主干作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條分支上使用一個關鍵詞,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jié)點結構,整個圖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經網絡圖。它形象直觀,不僅可以使抽象的記憶和思維可視化,因而記憶內容深刻、快速、有效,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四、課堂實踐
筆者試著從建構思維導圖入手,以自己在教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新目標)Go for it!八下Unit 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的Section B (2a-3c)時設計的一些課堂活動為例,談談如何提高初中學生內化處理英語閱讀信息的能力。
本單元的話題功能是report what someone said,section B則以“report card”為話題進行語言拓展。其中3a要求學生閱讀一封向家人報告考試成績的信件,并在所提供的四份成績單中選出Alan的成績單。由于讀后任務過于簡單,為了更好更充分地利用教材提供的閱讀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筆者對教材進行了優(yōu)化整合。
讀前活動――導入話題和處理生詞環(huán)節(jié)中,筆者以Brainstorming的方式,引導學生快速回憶學過的科目名稱,接著展示兩份成績單,問答操練本單元的核心句式“What did your math/...teacher say? He/She said I... How did you feel when you got the news?”,目的是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幫助學生形成初級的內容圖式(見圖1):成績單包含學科、教師評價及個人感受。
圖1
讀中活動――所搜主旨和細節(jié)信息環(huán)節(jié)中,設置四項活動:
活動一:Skim the letter quickly to answer the two questions.
What’s the letter about? How did Alan feel when he got it?
活動二:Scan the text and fill in the form. (斜體部分為學生答案)
在這兩項信息輸入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活動是閱讀并獲取文章的主要信息:信件在討論什么主題?成績單提到什么科目,老師的評價分別是什么?學生初步接觸這些文字信息,能順利完成這兩項活動,閱讀課的第一個目的“獲取信息”就達到了。
活動三:拓展表格信息,理清文章脈絡。
活動四:采訪調查解決問題的辦法。
If you are Alan’s best friend, could you give him some good advice? Discuss in groups and go on to complete the last part of the form above. Remember to use these target sentences: Maybe you could... You should/could... You’d better... Why don’t you...? What about...?
在這兩項活動中,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脈絡,尋找?guī)椭髡呓鉀Q問題的有效方法,實際上是對閱讀到的文字信息進行吸收、重新加工和處理的過程,達到閱讀課的第二個目的:“加工信息”,使學生把輸入的信息內化為自身信息。學生在完成表格的過程中,概括出文章的主題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然后篩選出主題下的重要信息,并用關鍵詞概括表示,作為主題的分干分支,建構出思維導圖(見圖2)。
圖2
這種利用顏色、符號、關聯等構成的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把零散的語言知識點整合成一個思維脈絡,很好地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儲備,為學生閱讀理解課文提供支架,同時豐富學生的形式圖式(文章體裁和結構方面的知識)。
當然,輸入信息是為了輸出新的信息和語言,這是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標,即用英語與他人交流思想和看法。因此,在英語閱讀課上,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際應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為學生展示自我閱讀水平的平臺,滿足他們的表現欲,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為此,筆者在讀后活動――產出信息環(huán)節(jié)中,設置了兩個任務:復述課文和匯報自己月考的成績單并談談切身感受。學生能借助思維導圖的幫助,成功復述課文,必然達到閱讀課的最終目的:“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學生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月考成績和感受,有效地訓練學生利用本課所學的話題信息,分析和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而達到《英語課程標準》提出的“提高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
五、結語
在日常閱讀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更要采用有效的策略激活學生已有的內容圖式,豐富學生的形式圖式,幫助學生建構思維導圖,促進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內化,從而提高初中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林立.第二語言習得研究.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郄利芹.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信息和詞匯的內化處理.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0(12):51-54.
[3]王新陽.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中學外語教與學,2011(5):14-18.
Abstract: Vocabulary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a headach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nd phonetic teaching is the basic teaching, if we learn a language without learning its voice, it will become a mute English。At the same time, if we learn a language without learning its vocabulary, it will become the castles in the air. This paper talks about some my own attempts and suggestions in my practical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onunciation teaching and vocabulary teaching.
Keywords: phonetic teaching; Vocabulary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3-0006-01
1.新課程下中學英語語音教學和詞匯教學的現狀
《課程標準》中指出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是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其中掌握語音、詞匯、語法是基礎,是基本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音標的學習比較枯燥,感覺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符號,并且在中考中取消了音標辨音的題型,使得老師們和學生們越來越忽略語音的教學和學習。很多學生在老師教的時候是會的,下去自己也不會主動再去學習,自己讀起來就都不會了。還有的學生直接用漢字標注單詞的發(fā)音,讓人哭笑不得,比如有學生把"Thank you very much"標注成"三塊肉喂你媽吃"。還有些學生可以孤立地會讀一些音標,但是并不會真正地運用到單詞的拼讀上。詞匯的學習同樣也是一項比較枯燥的學習,很多學生把背單詞看成是一種負擔,并且并不能根據音標去記憶單詞。那么怎樣用音標的學習促進詞匯的學習呢?
2.新課標下加強語音教學和詞匯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加強語音教學和詞匯教學是《課程標準》的要求。《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英語學習的目標是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其中包括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掌握語音、詞匯、語法是基礎,是基本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
2.2 語音教學可以促進詞匯記憶,詞匯教學也可以鞏固語音教學,同時也有助于聽力和閱讀的學習。語音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單詞的讀音,有助于單詞的記憶。詞匯教學在不斷的記憶中也在鞏固語音的學習,讓學生可以更游刃有余。學生學不會語音,就會不會讀,不會讀,就會在單詞記憶上要么遭遇挫折,要么事倍功半,陷入痛苦的學習中,從而全面地影響聽說讀寫的學習。
2.3 加強語音教學和詞匯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中國古代就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的終極目標不是教會了學生什么,而是可以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會學習才是學生一輩子的財富。學生掌握了扎實的語音知識后,就可以自主地可以根據字典去學習新的詞匯知識,有了更扎實的詞匯知識,就可以閱讀更多有趣的內容,這樣學生就會有成就感,增加對英語的學習興趣,真正自主地去學習英語。
3.對于語音教學和詞匯教學銜接的嘗試
3.1 利用漢語拼音和英語音標的一些相似性簡化音標的教學。有些學生會借助漢字去標注單詞的發(fā)音,這樣事實上不但發(fā)音不準,并且每個單詞都要標注,單詞的發(fā)音也沒有辦法記憶。其實教師可以通過漢語拼音這個已掌握的母語的一些發(fā)音規(guī)則去讓學生去體會英語語音的學習。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知道一個音節(jié)就像拼音里一個漢字的拼音,每個音節(jié)里一定會有元音,大部分時候是由一個輔音和一個元音構成的,并且英語當中輔音的作用大體和拼音當中聲母的作用一致,元音又大體和韻母一致,學生明白了這些有如夢初醒的感覺,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拼音體驗去嘗試拼讀單詞。并且在48個音標中的28個輔音音標和20個元音音標也有很多與漢語拼音中的一些聲母和韻母很有相似之處。音標中的[b] [d] [g] [h] [k] [p] [s] [t]與聲母b, d, g, h, k, p, s, t 的發(fā)音相似,雙元音中的[ai] [ei] [au]與拼音中的ai, ei, ao也有相似之處,要利用這些相似處起到正遷移的作用,教師只需要稍加引導就可以掌握這些發(fā)音。
3.2 改變詞匯教學的傳統方式,把語音教學與詞匯教學銜接起來。在筆者所在的學校,教師在教授單詞的時候,基本上從老教師那里學來的方法,都是在開始新單元的教學以前,在周五的時候教授下一個單元的全部單詞,通常都是帶讀單詞到讀會為止,并且在講授單詞的時候,就會把相關單詞的知識點全部講解掉。后來實驗發(fā)現這樣的話,學生就需要枯燥地記憶整個單元的單詞和知識點,很枯燥,都是一些獨立的符號,沒有相關的學習內容。現在教師在講解單詞的時候會把一個單元的單詞分解到每個課時里去講解,這樣每節(jié)課的內容都不會多。并且不再帶讀單詞,教師會讓學生自己嘗試去讀單詞,因為沒有教過,鼓勵他們去嘗試,大家都躍躍欲試,也不會害怕讀錯,這樣讓學生體驗音標拼讀的過程和獨立思考的過程。并且在講授單詞的同時,不僅教授的是音標的發(fā)音,而是講授字母組合常見的發(fā)音規(guī)則。比如在講授人教新課標2013版八下教科書第一單元單詞第一個單詞matter時,會講授字母a發(fā)音為[?]這個規(guī)則,就會讓學生頭腦風暴一些同樣規(guī)則的單詞,讓學生自己領會發(fā)音規(guī)則,還會例舉一些八上的重點單詞,如activity, paragliding, program, magazine, than . 一般就是5個單詞,同時會給出5個下一冊的單詞比如pattern, lantern, stamp, act, absent,這樣讓學生體驗拼讀新單詞的樂趣,也可以拓展下一冊的單詞。就這樣每個單元一些規(guī)則,不斷的重復一些常見規(guī)則。然后新單詞在練習本上抄一遍,聽說讀寫都得到了訓練。發(fā)音和記單詞都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
3.3 通過豐富的課堂活動,加強英語語音和詞匯學習的銜接。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堂活動,融語音的"開口"于書面的詞匯檢測中,即在進行每一項活動中,并不告訴學生要進行詞匯的記憶,但是在活動中會去強調要記憶的目標單詞。然后在活動進行過后,進行比如單詞記憶的后測,比如可以在聽學歌曲之后,完成歌詞的填空。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在每個單元選取與單元話題相關、難度相當、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短文或者對話,用多媒體的形式,并配以純正的美式發(fā)音的朗讀,讓學生聽并且認真地去模仿。在學生的模仿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示范講解一些朗讀的技巧,如連讀、弱讀、重讀、爆破、吞音、升降調等做出必要的講解,反復示范,多次強調,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指導學生學習,鞏固所學的音標,在無形中記憶詞匯。讀出有節(jié)奏的、美妙的發(fā)音時,學生也會滿心地歡喜。還可以選擇一些詩歌,讓學生參加一些朗誦比賽,讓學生體驗成功。同時,因為形式有趣,富有內容,詞匯也是無形當中得到了記憶,不需要枯燥地去記憶單詞。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簡單、朗朗上口的歌謠,還可以選擇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一些比較經典的英文歌曲,如《我心永恒》、《音樂之聲》的主題曲等等,還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流行的、學生們比較喜歡的歌曲作為內容,讓學生反復地跟唱,直到學生可以跟著節(jié)奏唱出歌曲。還可以給學生看一些經典電影片段,讓學生模仿片段的發(fā)音,比如《獅子王》當中就有很多經典片段,然后可以舉辦配音比賽等形式的學習內容。在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都可以有效地達到語音和詞匯學習的有效銜接。
4.結語
語音和詞匯的學習是初中英語學習中最關鍵和最基礎的內容,但同時也是學習內容中最枯燥的環(huán)節(jié),如果能有效地把兩部分內容銜接在一起,既可以同時解決兩個難題,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的英語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能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自主學習英語語言的能力。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想辦法讓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并且成為學生學習的內動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011年版《英語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建議明確指出:"英語教學的活動要使學生能夠在個體和合作的實踐活動中發(fā)展語言與思維能力,并能在展示活動中感受成功;活動應使學生在語言實踐中,逐步實現語言知識的內化;活動應有利于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與聯系,以促進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素質的綜合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英語教師創(chuàng)設的英語課堂活動不僅要有效而且還要高效,才能達到《英語課程標準》中的要求。我們英語教師要創(chuàng)設高效的課堂活動,調動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積極探索、思考,激活我們的英語課堂。筆者基于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主要從如何創(chuàng)設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活動來談談自己得到的一些啟示。
1運用頭腦風暴課堂活動,讓詞匯教學"柳暗花明"
詞匯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頭等大事",學生掌握了英語詞匯,學英語就比較容易"上手"。但教學中,我們教師常常苦于學生課后不自覺復習詞匯,筆者認為在詞匯教學后可設計一些課堂活動來鞏固所學詞匯。比如我們在操練鞏固有關服裝的詞匯時可以這樣進行"What's missing?"的活動:先在一張幻燈片上先后呈現剛學過的服裝的圖片,教師問全班學生:Look at the picture! What's this? 學生答:It's a skirt.直到本節(jié)課所學的單詞全部呈現完。之后教師讓學生看這張幻燈片幾秒鐘,然后藏起其中之一問:What's missing? 學生憑記憶力回答。接著再給學生看幾秒鐘,再藏起2-3個單詞,再問:What's missing?不斷增加藏起的單詞的個數,直至最后藏起所有的單詞。筆者常在教學詞匯時用此方法,每次學生都興趣盎然。我們還可以采用筆頭的訓練方式。如:學生四人一組,給學生一定的背詞匯的時間。然后學生四人在同一張紙上輪流寫一個本節(jié)課所教的詞匯,看哪一組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寫最多。筆者在教學完never,seldom, sometimes ,often,usually,always6個頻度副詞后,曾給學生兩分鐘時間,要求他/她們按照頻度的高低來寫,一張紙在四人一組的小組內循環(huán),最多的一組曾寫出46個,可見這個小組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這樣的課堂活動是高效的,它們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思維,起到了強化詞匯記憶,鞏固所學詞匯的目的。
2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情境,讓口語教學情景化、生活化
教師在設計口語活動時要盡量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情景,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和知識進行交際。讓學生在一個簡約的、生活化的課堂中,學到直觀的、有真實感的知識。在七年級上冊Unit7這一單元里,我們學習了有關詢問價格、談論服裝等知識。而英語課堂是鏈接生活的,要讓學生們學以致用,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因此,我們在課堂上進行了一次SHOPPING模擬表演活動。我們先分組,小組內再進行具體的分工,同學們就活動的各項內容進行準備,如準備要出售的服裝,哪些同學當售貨員,哪些同學當顧客等。為了達到逼真的效果,我們根據市場上衣服攤的場景,在教室里擺起像模像樣的衣服攤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同學們以小組形式編排表演。為了表演逼真,同學們甚至還繪制了美元,可見同學們的興致很高。在八下的一節(jié)校公開課上,筆者也是分組活動,筆者為每組學生準備一份制作三明治的食材,在每組學生操練對話的同時,要求他們動手制作,并把制作三明治的過程寫下來,效果可見。之后筆者還在講臺上準備了幾份食材,誰上來用英語邊說邊做,就可以把做好的三明治帶回去,我記得班上成績較差的同學都能說得出來,而且課堂氛圍非常活躍。可見,生活化的、情境化的課堂活動是有助于激活初中英語課堂的,是高效的。
3設計游戲活動,讓復習環(huán)節(jié)趣味化
課前復習是對上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檢測,是課堂教學中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傳統的復習環(huán)節(jié)一般是教師針對上節(jié)課的內容提幾個問題,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而后抽幾個學生來回答,這樣無法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師所給的時間內積極思維,也無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動口回答問題。筆者從"柯甘式合作學習"培訓中習得一種課堂活動形式"mix-pair-share",這樣的活動形式可以讓全班同學都去思考,都有動口的機會。活動步驟如下:讓全班學生起立,教師發(fā)出指令:"mix",學生開始在班上繞圈輕聲走動幾秒,之后教師又發(fā)出指令:"pair",學生與離他們最近的一位同學擊掌并說:"Pair up!" 沒找到partner 的同學教師可以請他們舉起手來,教師幫他們組建pair。接著教師問一個上節(jié)課相關內容的問題并給學生3-5秒的時間think。最后讓學生與他們的同伴分享答案。之后活動繼續(xù)進行,直到學生回答完教師事先準備好的問題。這既復習了上節(jié)課的知識點也起到了課堂熱身的作用。做這個活動需要注意一下幾點:1.教師要想辦法保證課堂紀律,要做到讓學生走到時沒聲音,思考時沒聲音,分享答案時不能讓別的小組聽到。否則,亂哄哄的課堂活動就無效。2.學生走動時,可以讓他們模仿動物的動作,如教師可以說:"move like butterflies,move like rabbits",這樣可以增加趣味性。3.誰先開口分享,教師可以說:從個子高的學生開始說或從頭發(fā)長的學生開始說,還可以從衣服穿得更亮的學生開始說等等。4.說的環(huán)節(jié)一般給他們30秒,學生說的時候教師要在他們中間走動,了解情況,時間到時要適機提問并核對答案。5.在做這樣的課堂活動前,教師要準備好能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的幾個問題。6.同伴分享完問題后,可能會有錯誤答案,所以要引導學生講:Thank you for your answer!Your answer is correct!/ Thank you for your answer,but I think your answer is wrong. The anwer is …英語交際中的文明禮貌用語很重要,活動中能用得上的都要引導學生去用,要讓學生明白做任何事都要文明、優(yōu)雅、有禮貌。這樣的活動除了有助于學生運用掌握知識外,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友誼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
4利用合作學習活動,讓語法教學落到實處
英語教學中,我們幾乎每個話題都會涉及到語法教學,在講解完某一語法的用法后,我們教師一般會用習題加以鞏固。若是全班集體性進行的課堂練習,優(yōu)生可能很快就很好地完成了,而差生則無法保質保量,課堂的"活力"下降。若是我們采用兩人小組互教式合作學習,學生的學習效果可能就不一樣了。具體做法如下:給每一個小組一份練習,練習分為兩部分,一人做左邊這部分,一人做右邊這部分。一人輪流做一題,一方在做題的過程中,另一方觀看,做完后,如果答案正確說:Good!/Right!/Correct! 如果答案錯誤,要給他一兩個解題建議,幫助他做出來。實在不會再教他怎么做。需注意的是:兩人一組要優(yōu)、中或優(yōu)、差搭配。這樣可以起到幫教的效果。還有,最好是兩人一份練習,這樣會有助于集中注意力,而且誰也躲不掉,誰都有均等的參與機會,學生做題時教師要在班內走動,及時給予必要的幫助,最后的check up 環(huán)節(jié)也是必須的,可以幫助學生糾錯。這樣的活動可以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避免差生越差,還可以激活語法課堂。筆者以名詞復數形式為例,設計課堂練習如下以供參考:
名詞復數規(guī)則變化和不規(guī)則變化
A B
Name:______________ Name: _________________
1. bus _____________ 2.box _______________
3. car _____________ 4.apple ______________
5. zoo _____________ 6.tomato_____________
7. watch ___________ 8.knife ______________
9. woman __________ 10.foot _____________
5巧設"a quiet signal",讓課堂活動秩序化
雖然我們知道課堂活動是英語教學中的基本形式,但是我們有些教師還是很少進行以小組為單位的課堂活動,因為怕課堂紀律無法調控。筆者以為,教師對課堂紀律的要求一定要嚴格,在備課時就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課堂活動上可能出現的狀況,想好對策。一般來說,如果學生做課堂活動時聲音較大,就應馬上喊停,重頭再開始。喊停的方式也有很多種,不要拍桌子,大聲叫,這樣教師會很累,也容易造成緊張的氛圍。所以我們要設計一個安靜信號即"a quiet signal",學生看到和聽到教師的聲音和手勢就會自覺安靜下來。如:教師可以說:"give me a high five" 并高高舉起一只手來,學生聽到后也要高高舉起一只手來并停止活動馬上安靜下來,多試幾次一般就會有效果了,這樣的"a quiet signal"就是教師的清晰指令,有利于讓課堂活動秩序化。
目前,學校大班化的教學實在無法確保每位學生積極參與思考和討論,所以我們教師應思考、探究并實踐一些的課堂活動。這些課堂活動應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維,探索并分享各自觀點,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思維,符合"學生為中心"的現代課堂教學理念。這樣的課堂活動才是高效的,才能激活我們的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
1.引言
廣東嶺南職業(yè)技術學院2007―2008學年的教研教改活動中,外語外貿學院的大學英語教研室對我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大學英語課程重新作了調整,其中一項內容是在第二學期面向所有在第一學期已經通過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B級)的學生開設重點課程《英語聽說》,讀、寫、譯方面的學習則退居次要位置。作這樣調整一是根據教育部高教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提出在正確處理聽、說、讀、寫、譯之間的關系時,要求在目前要特別注意加強聽說技能的培養(yǎng)。另外,加強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我校對學生推行博雅教育的要求之一。把對高職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提到英語學習首要位置在我校尚屬首次,我們面臨著學生英語水平和學習積極性普遍較低的情況,特別是大部分高職學生還是處于“聾啞英語”這一狀態(tài),上好這門課程成了一個新挑戰(zhàn)。基于以上這些情況,我們想到了把游戲引入教學過程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減少聽說課堂的壓迫感,既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使用語言,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從而達到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目的。
2.研究述評
2.1理論依據
現在國內外的語言教育學理論都很注重興趣對學習的推動作用,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游戲在聽說課堂上的引入首先是為了激發(fā)高職學生對這一課程的興趣。Schultz(1988)提到,壓力是語言學習過程中的主要障礙,傳統的學習方式本質上就是耗時和向學生施加壓力的,這種壓力影響了學生學習的專注程度和學習效率,而且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游戲有助于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們有機會在一個毫無壓力的狀態(tài)下使用語言,有利于提高語言的流利程度和自然程度(Uberman 1998)。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師和學習伙伴等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建構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Williams & Burden,1997)。“情境”這一要素要求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游戲在要求學生完成某項任務的同時也為他們建構了一個使用語言的真實環(huán)境,這樣使得語言學習變得更加有效。“協作”和“會話”都是達成“意義構建”的重要手段,游戲過程中學生們?yōu)榱粟A得競爭組,都會通力合作,在協作溝通中提高英語的聽說能力,學生不僅僅從教師那里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自己在這一過程中建構起對知識的理解。
2.2游戲的定義
本文所討論的游戲專指引入課堂中的以學習語言為最終目的的一種課堂活動。Byrne(1995)認為游戲是一種帶有規(guī)則和娛樂的活動,目的是讓學習者在這一過程中使用語言。規(guī)則、競爭、娛樂和學習都是游戲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學習部分,是我們引入課堂中的游戲和一般意義上所說游戲的主要區(qū)別。
2.3游戲在聽說課堂上的作用
2.3.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大部分高職學生的英語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較低,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聽不懂,不敢開口的“聾啞英語”在他們當中極為常見。在課堂上引入游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游戲中用心聆聽,大膽開口。因為“這是一種能夠提高學生語言能力非常有用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Richard-Amato,1996)。Avedon(1971)也指出,游戲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戲的競爭性上,他們在為贏得游戲上所作的努力甚至超過在其他課程上所花的功夫。我們在實踐中也發(fā)現,當學生參加這些帶有競爭性的游戲時,他們迫切要贏對手的心情極大地促進了他們的學習熱情,非常積極地參與到這些游戲中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寓學于樂,游戲增加了原本枯燥的聽說課堂的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充分調動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2.3.2減少學生在聽說課堂上的壓力
我們在實際調查中發(fā)現,相當一部分學生很怕當眾發(fā)言,這種恐懼感產生的壓力甚至讓他們不想去上課。讓學生忘記他們身處課堂的一個辦法就是讓他們參加可以讓其放松的游戲。游戲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充滿歡樂和輕松的學習氛圍。身處課堂的學生面對的是不熟悉的單詞、句子結構和表達法,這造成他們在課堂上感到不安、缺乏安全感,從而影響了學習效果。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往往會感到放松和有趣,他們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有效地傳達信息上,大多數學生在游戲中都會盡力贏得游戲,而不是注意語言的形式是否正確,他們不再擔心犯錯誤和被糾正。擔心犯錯和被批評恰恰是讓學生不敢當眾講外語的主要原因。(Horwitz,Horwitz and Cope1986)
2.3.3給學生提供使用語言的真實環(huán)境
我們認為在課堂上玩游戲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是因為學生有機會在所提供的場景下有目的地使用語言。Hadfield(1997)認為,“游戲除了和傳統的練習一樣提供了大量的操練外,更重要的是它們提供了真實的溝通的機會。盡管這種真實性有人為作用的局限,但這起碼建起了一座從課堂通向現實世界的橋梁。”近年來隨著任務型教學的興起,很多教師把任務型的活動引入聽說課堂中,目的是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使用語言的真實環(huán)境。游戲本身同樣是一種任務型的活動,其主要目的是溝通交流,它同樣也為學生進行聽說練習提供了一個有意義的場景。從表面上看來,所有的游戲都是為了讓學生使用語言,但是在游戲過程中學生會以自己的方式用英語溝通交流來達到想要的結果。這一過程就要求學生同時運用到聽和說兩種甚至更多的技能,這種真實的場景訓練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和即時性運用語言的能力。把游戲和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在一個生動的有意義的語境中使用語言,在不知不覺中學到語言,聽說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2.3.4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學習的精神
聽說能力的提高不是單靠學生個人努力就能達到的,他們必須學會聆聽,包括標準的和帶有口音的發(fā)音;學會有效傳達信息,當眾表達個人的觀點,學會協商、妥協等溝通技巧。這些能力在一般的課堂上難以得到練習,把游戲引入課堂后,學生為了贏得游戲,自然就會努力和本團隊的成員同心協力,合作學習,這種團隊合作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學習內容。
2.4游戲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教師在準備游戲時要考慮到游戲是否同時具備娛樂性和教育性兩方面的特點。在選擇和設計游戲時應該明確游戲要達到的目標,仔細考慮游戲是否符合學生的水平、興趣、課堂的場地、時間等因素。游戲還應該能讓大部分的學生參與其中。
首先,游戲開始前教師應該清晰地向學生解釋游戲的規(guī)則、做法,并且確保學生完全領會,這才能保證游戲的有效性。
其次,教師在游戲過程中不要糾正學生的錯誤,要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去解決問題。教師應當充當一個組織者的角色,不要打斷游戲過程。
最后,游戲結束后,教師應該對結果進行一個公平合理、有意義的評價,表揚做得好的,鼓勵有進步的,總結不足之處。之后教師還應該反思游戲是否適用、是否有需要改進之處。
2.5實際應用情況
Urberman(1998)所作的調查指出,大多數參加過課堂游戲的學生對這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目的游戲都是抱著肯定態(tài)度的。Huyen和Nga(2003)所做的另一項調查顯示,學生表示他們喜歡游戲給課堂所帶來的這種輕松的、有競爭的和促進學習的氛圍;教師則反映學生在這種狀態(tài)下學得更快,記得更牢。
我們在本校隨機采訪了一些參加過游戲教學的師生,大部分受訪學生還是比較認可把游戲引入課堂的做法,主要覺得游戲讓本來非常緊張的聽說課堂變得輕松起來了,“以前上課時心里總是七上八下,因為總想著老師會提問,老師講新知識點的時候精神也無法集中。”“因為好玩啊,我現在逃課都少啦。”還有的學生說他現在敢開口說英語了,因為是“一大班人一起玩,沒那么緊張了。”教師們的意見主要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游戲的引入的確是讓課堂氣氛活躍不少,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提高。另一方面則反映由于經驗不足,有時難以把握游戲所需要的時間,這對教學進度有一定的影響;備課時教師往往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準備才能確保游戲的順利進行。總的看來,我們把游戲引入聽說課堂的做法還處于摸索階段,有些游戲看上去很好,但是實際操作的效果卻不如人意;有些游戲適合文科專業(yè)的學生卻不受工科學生歡迎;有些游戲的難易程度還要作出調整。
3.結語
聽說能力是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最薄弱環(huán)節(jié),而目前對高職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又需要他們能夠在日常和涉外業(yè)務活動中進行簡單的交流,為了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我們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在課堂上引入了游戲教學。其好處在于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減少學生在聽說課堂上的壓力,提供語言練習的真實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團隊合作學習精神。從目前實踐的情況看來,我們看到了成績,也發(fā)現了問題,因此還需要通過較長時間的摸索、反思、改進,總結出適合面向高職學生聽說課堂上使用的游戲,從而作進一步的推廣。
參考文獻:
[1]Avedon,M.E.and B.S.Brian.Learning Through Games.The Study of Games.New York:John Wiley & Sons,Inc,1971,315-321.
[2]Byrne,D.Games.Teaching Oral English.Harlow: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95,101-103.
[3]Hadfield,J.Advanced Communication Games:A Collection of Games and Activities for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Students of English(Teachers Resource Materials).New York: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97.
[4]Horwitz,E.K.Horwitz,M.B.and Cope,J.A.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6,70,(2):125-132.
[5]Richard-Amato,P.A.Making It happen.New York: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Group,1996:192-199.
[6]Nuyen,N.T.T. & Nga,K.T.T.The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vocabulary through games.Asian EFL Journal, 2003,5.
[7]Schultz,M.and A.Fisher.Interact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Games for All Reasons.Massachusetts: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