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大學財務管理論文模板(10篇)

時間:2022-10-29 23:46:4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大學財務管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大學財務管理論文

篇1

在瑞典,財務管理課程以及其他本科課程一般都會將所相關的教學大綱在網上公布,可以直接讓學生下載,其中包括的要點是:課程主要內容、課程的目標、選修該課程的基本要求、評價成績的方式、課程采取的主要形式、參考文獻和講義。與國內教學大綱相比,瑞典大學關于教學大綱的重視程度可以說是很高的。只要在教學大綱中體現的事項、相關內容在整門課程的執行中會完全得以實施,按照一些老師的說法,這個教學大綱就像是法律一樣,教師是必須遵守的。隆德大學《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大綱主要內容是:課程目標:通過完成課程學生應該具有運用現代財務理論以解決財務問題的基本知識和能力;擁有對資產評估和風險管理進行深入分析的技能。在學完本課程以后,學生尤其應該能掌握下列知識并學會分析:關于財務管理的核心概念:資產評估的不同方法和技能;現在證券投資組合理論包括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的結構和套利定價模型理論;風險管理、組合選擇和資本成本;資本結構和收益的相互關系;短期和長期理財規劃;選修該課程的基本要求:經濟學入門;課程的主要內容:財務管理的基本介紹;長期理財規劃和增長;資本預算和長期財務政策;短期財務規劃;兼并和收購;期權的評價。其參考的教材也是歐洲較為流行的Hillier的2010年版本的英文教材。(Hillier,Davidmfl(2010).CorporateFinance.1.uppl.Berk-shire:McGraw-HillHigherEducation.)

1.2財務管理課程的組織形式

1.2.1實用性

在瑞典大學教育的觀念里,特別注重課程的實踐運用,如同課程大綱里提到的課程目標是讓學生會運用財務理論解決實際的財務問題一樣,《財務管理》課程大部分都是由大量具體的實際案例分析和項目討論構成。我們上課的教材主要參考的是《哈佛大學》1984年編寫的一本《財務經典案例》,有一些案例已經過去了二十年,但是仍然具有極大的爭議性和學術價值。比如資本結構運用的是萬豪酒店1990年代末期進行全球擴張時發生的融資困境問題;還有杜邦公司的上世紀80年生過度負債的案例,到現在也具有研究的價值。這些案例一般都是由每個組提前進行資料查找,并進行數據預算,運用基本的資本結構理論進行分析,老師會現場點評,其他組學生也可以進行現場提問,這些都是建立在學生對內容的基本把握和有充分的課前預習和準備的基礎上。教師真正授課的比例其實并不重要,瑞典大學管理類課程尤其體現了這一點。對學生自覺性的完全信賴,讓很多學生感覺上課其實過程很緊湊而且辛苦,但也頗有收獲。

1.2.2互動性

教學相長在瑞典大學教育課程里體現得很明顯,教師給予了學生充分的發展空間和信任感。瑞典大學里,部分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類課程,幾乎所有的課程都會進行學生的分組活動。在瑞典大學的圖書館,一般都會留出一個專門的樓層作為這些小組進行課后討論和研究場所,一般提前兩天預定房間。這些房間里都提供有多媒體設備,甚至電視和其他休閑設備,可以說seminargroup幾乎成了學生交流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反而在課堂上的單一教師的授課顯得并不重要了。在大量的案例分析過程中,教師一般并不會給予過多的評價,但會讓其他組員進行對抗討論,場面往往會是很激烈的。甚至對方學生會對本組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的規范進行很嚴厲的批評,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的友誼,因為這是專業的討論,大家都是遵循課程的要求來做。如果誰沒有達到應有的規范度,當然應該受到批評,所以在課堂上的oralpresentation往往都會產生很好的思想火花和創新的觀念。我就經歷過一個德國學生將自己創業的醫藥公司的例子加入到資本預算的案例中,提出了全新的財務評價指標和標準的,讓老師和其他學生都刮目相看,結論沒有唯一性成為了《財務管理》和其他管理類課程共同的特點。這些互動的教學環節,讓課程的學習效果非常明顯,往往會讓人記住一些晦澀難懂的專業理論和計算公式,教師也會得到很多新鮮的觀點和方法。

2課程結束后的評價體系

在課程結束后,除了教師對學生的總體表現評價,除了筆試,還包括課堂討論、案例分析和研討會等小組的平時打分,這些在最終成績中都會有很清晰的、各自的評價,一般都是分成兩個等級,即:優和通過。同時,為了監督和提高大學的教育質量,瑞典大學一般會在課程筆試考試結束后的一個月內,普遍地對學生進行教師授課效果的網絡調查。瑞典半學期課程結束后一般會在一個月內對教師的授課效果進行廣泛的網上問卷調查。其內容主要涉及到課程前期準備、課程內容、課程目標及課程效果等各個方面,具體有。1)各個指標總體匯總結果(具體量化指標從非常同意到強烈反對5個等級,分數越高表明其教學效果越好),《財務管理》課程的總體匯總評價結果,大部分都在較好的水平,說明學生對該門課程有較好的認可度。2)課程目標的調查。這部分包括提問:你是否在學習過程中已經對學習成果有了清晰的畫面。其結果大部分集中在4~5分,說明學生對該課程有較為清楚的理論認知。3)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提問:授課內容是否與課程大綱等要求基本符合的;課程的教材和參考文獻的內容與課程大綱是否相符;內容是否與課程本身的內容相符。4)課程組織形式效果。主要是調查學生對課程組織形式、課程結構、教學方法和考試各個組織環節的效果滿意程度。問題包括:課程結構是否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條件,并達到了預期效果;課程的教學工作方法是否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你實現了學習目標;考試環節是否是精心設計的,并反映了自身的學習效果。5)課程實施。主要調查《財務管理》課程實施的過程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和互動效果。問題包括:該課程學習過程中,是否通過自身的努力可以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課程是否為其他學生創造了良好的機會,同時幫助我實現學習的目標;通過教師的努力該課程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我能夠實現學習成果。

3中、瑞大學教育的對比

教育的真正意義在于開發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實現人的價值。歐洲國家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從學校教育到社會教育,都十分重視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機會。個性發展是從每個人的實際需要出發的,個性發展取決于個體的特性,取決于人的特殊存在方式和個體的內在自我價值的追求。培養有個性的人,才有利于個人的發展,也更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學生為本,實行多元評價,這是歐洲不僅是大學也是中小學教育中遵循的一種普遍的教育理念。本科生的成績只有三個檔次:VG是優;G是通過;U是不通過。而等級的劃分是多方面的考核,包括考試成績、上課回答問題、完成作業情況、課堂討論等等。當然,并不是瑞典這種大學教育制度就不存在任何問題,比如瑞典大學在規模擴張與質量保障方面也存在矛盾。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瑞典出現了高等教育規模擴張的趨勢,高校布局在地域上不斷擴大,使來自不同經濟及種族背景的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不斷增加,取得了非常積極的效果。但是也有一種擔心是:如果在規模擴張的同時沒有對教育質量給予足夠的重視,數量擴張意味著自我終結。針對這種批評,瑞典中央政府對高校進行了質量評估。結果顯示,高等教育質量基本令人滿意,高校間沒有系統的質量差異。在教育經費投入方面,瑞典現行的政府經費投入體制以學生的學習成果(學分)作為撥款的重要依據,這種體制為高校靈活地設置教學科研的優先領域提供了保障,因而得到廣泛認同。但這種投入體制對學生選課需求的變動過于敏感。并且過分迎合學生的需要,會導致高校的短期行為。例如在專業設置上,如果高校一味提供受學生歡迎的課程,那么各個高校的專業將會趨同,高校失去特色的風險就會增加。此外,在這種財政投入模式引導下,高校可能會降低考試難度和學術標準,以保證更多學生能通過考試,從而得到更多撥款。上述種種都是瑞典大學教育中存在的隱患。

篇2

[1]朱彩娣.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信息質量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2,25(55):109-110.

[2]袁夢博.新準則下資產減值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的實證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

[3]孫寧.控股股東的國有性質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的實證研究[J].西南財經大學學報,2012,05(45):19-20.

[4]王津培.基于內部控制環境視角的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05(30):148-149.

[5]袁克利.盈余質量研究探討(下)——盈余質量的決定因素與經濟后果[J].金融經濟,2011,24(60):63-66.

[6]李曉東,秦洪珍.問題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視角[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3,06(33):75-81.

[7]張大聯,張曉軍,黃越.公司治理層面下的會計信息質量研究[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2,04(37):28-30.

[8]熊焰韌,黃志忠,王文秀.高學歷多經驗的CFO能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嗎?——基于我國A股上市公司財務重述視角[J].南大商學評論,2013,04(47):137-156.

公司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荊新.財務管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胡天存.公司所有權與控制權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04.

[3]周紹妮.管理層股權激勵對股東利益影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

[4]楊興權.控股股東控制、管理層激勵與公司過度投資[J].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12.

[5]呂竺笙.企業并購中的利益博弈與協調[D].復旦大學,2005.

[6]陳強.上市公司管理層持股與現金股利政策關系研究[D].廣東商學院,2012.

[7]馮曾煒.我國上市公司股東間利益沖突與協調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

[8]宿淑玲.信息不對稱視角下中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股利政策關系研究[D].山東大學,2012.

[9]司徒大年.中國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研究[D].復旦大學,2004.

[10]柏培文.我國上市公司經營者參與企業收益分配問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6.

[11]王維鋼.公司控制權配置及各股東利益均衡機制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0.

[12]王秀華.利益相關者企業價值管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

[13]張波.利益相關者企業業績評價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

[14]盧穎.自由現金流量、公司治理與費用粘性的影響研究[D].浙江大學,2012.

[15]李靜明.大股東控制、薪酬激勵與公司投資[D].重慶大學,2012.

[16]熊強.管理層權力與上市公司高管人員在職消費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17]陳俊芳.試析自由現金流量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2.

公司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湯莉.培養國際化人才殊為關鍵[N].國際商報,2015-7-22:A2.

[2]苗雨君.管理學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的設計與實踐[J].中國教育與經濟論壇,2005,(2):13-15.

[3]桑新民.個體學習到團隊學習——當代學習理論與實踐發展的新趨勢[J].復旦教育論壇,2005,(4):11-13.

[4]陳國權.團隊學習和學習型團隊概念、能力模型、測量及對團隊績效的影響[J].管理學報,2007,(5):602-609.

[5]高曉倩.團隊學習模式在市場營銷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1,(33):144.

篇3

 

近年來,鄉鎮中學的財務管理越發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及時有效地解決中學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直接關系到我市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關系到全市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解決鄉鎮中學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就成為當務之急。本文試圖就我市鄉鎮中學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成因及對策作粗淺的探討。

一、鄉鎮中學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經調查得知,目前我市鄉鎮中學財務管理混亂現象非常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違紀收費現象嚴重

一是超標準收費。當前,雖然實行了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但是仍有一些學校在資料費、班會費、住宿費和代辦費等方面超標加碼。二是巧立名目收費。這種情況多見于一些特殊的年級,如畢業年級的照相費、考試費;起始年級的檔案費。三是重復收費。這主要表現在學期開始已收繳了的費用,在學期結束或中途時,又再次收取該項費用。如有些規定的用書資料,其費用已包含在開學初規定的征費標準中,而中途發放時又要學生再繳這筆費用。四是搭車收費。主要表現在某些學校趁開學統一收費之機,將一些學生無需交納的費用也“一視同仁”地收取。如某些學生未在學校搭膳住宿,也被學校收繳了搭膳費或住宿費。上述四種亂收費現象往往同時或多數存在于我市某些中學,積少成多,往往一學期、一學年亂收費的數量極其驚人。

(二)支出泛濫混亂

鄉鎮中小學的經費雖然緊張,但支出的無計劃性和無預算性,使得支出過濫過亂。主要表現在:一是吃喝招待費過多。近年來財務管理論文,鄉鎮中學的招待費有增多趨勢。有些鄉鎮干部和教育主管部門領導借口到學校檢查工作,往往要求中學接待,大吃大喝,甚至還洗頭、按摩、包小姐。學校也常常利用請吃請喝與地方拉關系。二是亂送禮現象普遍存在。每年春節、中秋節、教師節等節日,許多中學都有給鎮領導、主管部門領導送禮送“紅包”的慣例論文提綱格式。三是盲目購物。特別表現在各中學普遍存在亂購亂訂復習資料、參考資料和教具等,尤其是近年來有關中學為了應付上級主管部門名目繁多的“驗收”,耗費大量資金,購買了大量的一時難以利用的幻燈機、錄像機、電視機和電腦等。四是亂發錢現象時有發生。逢年過節,學校就想方設法給職工發些什么福利;教職工工作上每拖一點時間,校長都要發些加班費;每次考試,學校總想方設法發資金。吃喝招待和亂送、亂發亂購,是目前我市鄉鎮中學支出上的“黑洞”。

(三)會計制度不健全,票據管理混亂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沒有使用符合規定的標準收據。部分鄉鎮中學收費不但沒有開具財政部門統一印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收據”,而且開具的收款收據手續不全,除了收款人簽章外(有的甚至只寫一個“姓”),沒有任何其他簽字和印章,更有甚者連學校的公章都不蓋。二是收費干脆不開票據。部分中學除開學初的收費外,中途的其它收費,不管合理不合理,一概不開票。三是支出票據“白條”多。這種現象幾乎各校都有,普遍存在。除了學校集體從新華書店購進的課本教材和主管部門統一購物和調撥的經費外,其余支出許多都是“白條”,并且“白條”上“經辦人”、“證明人”、“使用人”和時間、地點都不全,往往只是會計寫個條子,校長簽了“同意支出”就入賬。

(四)大量教育經費被嚴重侵占

一是學雜費被大量調用。按國家政策規定,中學的學雜費主要是用于改善辦學和學校辦公條件,而有的鎮政府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不顧政策規定,大量調用中學的學雜費用于發放黨政事業單位的職工工資,甚至有些學校的代辦費都被調用一空。學校處于“無米下鍋”的狀態,不得不出“亂收費”之下策。二是各種攤派伸手學校。什么治安費、環衛費、贊助費、捐款等應有盡有。三是固定資產被占現象屢禁不絕,突出表現在學校的操場、房屋常常被占用,至于課桌、磚瓦被盜現象則更為普遍。

(五)財務赤字嚴重

收支不平衡,財務赤字已成為各中學的通病,盡管大家都不停地亂收,但遠遠不能滿足支出的速度,因此赤字在不斷加大。在制止亂收費的社會氛圍中,在赤字的壓力下,許多鄉鎮中學又不得不靠拿貸款過日子。個別無法拿銀行貸款的中學又不得不去拿民間的“高利貸”。

二、鄉鎮中學財務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

鄉鎮中學財務管理問題的成因很多,歸納起來分析,共性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落后

一個地區中學財務管理客觀上受這個地區生產力狀況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本人認為,我市鄉鎮經濟發展水平的低下,尤其是地方政府對中學教育投入總額的不足財務管理論文,是造成中學財務管理混亂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因。政府該給的錢沒法給,該發的沒法發,該辦的事沒法辦,逼著許多中學違反政策“自謀生路”。相反,因政府困難,不該調用的錢調用了(比如代辦費),不該攤派的攤派了(比如訂報紙、強制性捐款等),這些都加劇了中學經費的困難和管理上的混亂。在一定程度上說,經濟越困難的地區,中學教育越難辦,中學的財務管理越不規范。

(二)鄉鎮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忽視對教育資金使用過程的管理

近年來,許多鄉鎮政府對中學的財務管理,往往是注重了投入和支出,疏忽了使用過程的管理。鄉鎮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門,也往往重視了各中學的教育教學管理和人事管理,而淡忘了對財務的管理,甚至對有關中學財務管理中暴露出來的問題睜只眼閉只眼,包庇問題阻礙查處。許多中學財務管理中問題的發生,還直接與某些有關領導及部門有關,比如“專款不專用”,招待費開支居高不下等問題。

(三)校長和教師隊伍的不穩定

教師的職業對一個教師來講是很穩定的,一個大中專畢業生一旦跨進鄉鎮中學教師的行列,那么他(她)要改行從政或從事其他事業單位的工作,往往比登天還難。但鄉鎮教師的工作位置也不夠穩定,許多鄉鎮每年暑假都要進行一定規模的學校領導班子和教師隊伍的調整。隊伍的不穩定是造成學校財務管理混亂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許多校長和教師對前任領導財務管理中的問題和漏洞“概不負責”,而在自己短暫的任期內,對經費的收支也有恃無恐,更談不上責任。

(四)教職員工的師德和法紀觀念淡薄

應該說,這是造成中學財務管理混亂的非常重要的內因。目前絕大多數鄉鎮中學教師對教育經費收支的政策與法規知曉極少,對會計制度更是很少了解,因此往往是想收費就收費,想花錢就花錢。更有許多教職員工師德觀念淡薄,目光總是盯住資金福利,不比貢獻只攀收入,甚至逼著校長亂花錢。

(五)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

因為絕大多數鄉鎮沒有統一制訂規章制度,許多中學也不主動制訂關于財務管理的規章制度,尤其預算制度、結算制度、內審制度、民主理財制度等規章制度是應有全無,所以無制度可依也使許多鄉鎮中學在財務管理上是無拘無束,職、權、利、責和風險的關系非常模糊。

(六)財會人員專業素質不高

目前,我市部分中學的財會人員甚至由學科教師兼職,不僅不懂《會計法》、《審計法》等財會法規,而且對財務賬目業務知識也是糊里糊涂,至于編制預算、提出財務報告和作出財務分析財務管理論文,更是不可能的事,而且這些鄉鎮中學的財會人員大多數沒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會計電算化合格證”等證件。財會人員應是學校的管家,但“財會盲”型的“管家”是無論如何擔當不起自己責任的,“不會管”必然造成財務管理的“不規范”。

(七)審計和督查工作滯后

及時審計和督查是預防和解決鄉鎮中學財務管理混亂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市教育主管部門、審計部門財會人手少,很難及時把握審計這一關;年度的例行審計無法解決財務管理中諸多的問題。甚至部分中學的財務多年沒有被審計過,一直是“我行我素”,以致混亂的問題成堆,達到無法挽回的地步才被引起過問。

三、解決鄉鎮中學財務管理存在問題的對策

無可置疑,解決目前鄉鎮中學一系列財務混亂的問題,應成為各級地方政府關心教育和教育主管部門管理教育的當務之急。筆者認為,解決鄉鎮中學財務管理一系列混亂問題,至少必須采取五大措施:

(一)地方黨政和教育主管部門領導必須高度重視

強化鄉鎮中學的財務管理極其重要,而要做好這項工作,前提條件是地方黨政和教育主管部門領導的高度重視。首先,要強化對鄉鎮中學財務管理重要性的認識論文提綱格式。認識到強化財務管理是加強鄉鎮中學管理的重要的中心工作之一,是政府行為的重要職責,是提高教育投入的效益、保證地方教育等社會事業持續發展的有效保證。現在有些鄉鎮的黨政領導抓經濟建設和法制建設的力度很大,對教育的投入也比較重視,教育經費的投入一般在地方預算支出中占相當大的比重,但往往只管撥付經費,不管經費的使用過程,這種狀況必須改變。其次,要落實鄉鎮政府的財政所、鄉鎮分管部門、教育主管部門和審計部門等各職能部門領導在鄉鎮財務管理過程中的責任,尤其要進一步明確有關部門和領導監督的責任。再次,要定期通報各中學財務管理的狀況,及時處理違規的人和事,尤其是對管理混亂、問題很多,并且領導和教職員工有以權謀私和經濟問題的中學,一定要盡快審計和查處,迅速解決問題。

(二)加強教職工的教育,提高教職工的素質

廣大教職員工素質的提高,是強化鄉鎮中學財務管理的基礎。強化這一基礎的重要和必要的手段是強化教育。一是要加強對廣大教職員工的政治理論教育,不斷提高其政治素質。二是要加強法紀教育,不斷增強守法意識。尤其是要加強《會計法》、《審計法》、《中小學校財務制度》以及預算內、外資金管理規定的教育,使廣大教職員工尤其是中學校長在收錢和用錢問題上進一步慎重。三是要強化師德師風教育,不斷弘揚敬業精神和增強奉獻意識。尤其是要通過教育,制止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唯利是圖”思想對廣大教職員工的侵蝕,使大家忍耐經濟上的“貧窮”,追求精神上的富裕,堅決不做違反財務管理規定的事。四是要強化鄉鎮中學財會人員業務知識的專項培訓,不斷提高財務管理的業務素質。

(三)建立和健全相關的財務管理制度

防止和解決鄉鎮中和學財務管理混亂的問題,重要的保證是建立健全有關財務管理的制度。從目前狀況來看,必須建立和健全的制度與規定有:預算制度、資金管理制度、固定資產臺帳制度、票據審批及管理制度、結算及轉賬制度、??顚S弥贫?、收支兩條線制度、收費許可證制度、財務公開制度、審計制度、民主理財制度財務管理論文,取消校級招待費制度。當然建立和完善這些制度最好遵循“由粗到細”的原則,必須結合本地和本校實際,要在操作性和實用性上動腦筋。

(四)強化全方位監督

光有整套的財務管理制度,不一定就能解決目前鄉鎮中學財務管理中的混亂問題,關鍵的是堅持監督,以防有關規章制度變成一紙空文。一是要堅持領導監督,二是要堅持群眾監督,三是要堅持社會監督,進而形成全方位監督網絡。特別是要強化學校內部的民主理財,強化學生家長、鄉鎮干部對學校的監督和教職員工對財會人員的監督。

(五)改善教育管理體制

解決鄉鎮中學財務管理混亂的狀況受許多客觀因素的制約,要在整治和管理效果上求突破,管理體制的突破很有必要。國家財政部和原國家教委制定的從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小學校財務管理制度》中明確規定:“不具備條件或不需要單獨設置財務機構的中小學校,實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體制。即在一定區域內,設置中心財務機構,統一管理區域內中小學校的財務活動,學校只設報賬員,在校長領導下,管理學校的財務活動,統一向中心財務機構報賬”。“具體實行何種體制,由地方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本人認為,教育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要從實際出發,有必要對部分鄉鎮中學迅速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規范鄉鎮中學的財務管理。

參考文獻:

1、李周寧:《學校財務會計手冊》,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年3月

2、張以名:“高校財務管理問題與對策芻議”,《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3月

3、張榮海:“我國企業內部財務控制制度的現狀與改進措施”,《商場現代化》,2005年第8期

篇4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以財政支出為主要載體的社會經濟建設活動,帶來了我國前所未有的經濟持續高速增長。1978—2007年期間,國家財政支出從1122.09億元增加到49781.35億元;GDP總量從3645.2億元增加到249529.9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9%;人均GDP由381元增加到18934元,增加了近50倍[1]。但是,截至到2008年,城鄉居民收入比例也擴大到3.36:1,絕對差距首次超過1萬元。以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為代表的社會不公平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持續增長不容忽視的問題??梢?,在財政支出所具有的資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穩定經濟增長的三大職能中,收入分配職能并沒有得到良好的發揮和體現。那么,財政支出結構的變動對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在協調經濟增長與社會公平問題上,財政支出應怎樣安排呢?這不但是發達國家財務管理論文,也是轉軌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常爭論不休的問題。因此,本文試圖借助于向量誤差修正模型,系統地研究財政支出結構對經濟增長與社會公平[2]的動態影響機制。

一、文獻述評與理論分析

(一)文獻述評

從亞當·斯密開始,經濟學研究都強調經濟效率,而不太注意收入分配差距。只要經濟增長符合帕累托效率,就沒有壞處,哈耶克認為這就是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命題核心期刊。受其影響,西方學者們大多重視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加之二戰后世界各國政府普遍把經濟增長列為財政支出的首要目標,使得這種研究趨勢更是盛極一時,而對于財政支出結構與社會公平關系的研究則明顯滯后。

對于國內研究而言,目前已有的關于財政支出結構對經濟增長與社會公平的影響研究還比較少。學者們大多側重于財政支出總量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或者是財政支出結構與社會公平關系的研究,鮮有把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其與財政支出結構之間的關系。而且,在劃分財政支出結構的分類標準上大家還未達成共識,再加上對社會公平系數的界定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最終導致實證分析結論存在差異??荑F軍、金雙華(2002)以基尼系數為社會公平指標,將財政支出劃分為公共福利支出和非福利支出,利用簡單回歸分析得出我國財政支出對社會公平問題重視不夠的結論。孫文祥、張志超(2004)以城鎮對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差額與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比值作為社會不公平指數,構造了六個模型方程分別研究財政支出結構與經濟增長,財政支出結構與社會公平的問題,得出地方財政支出具有顯著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中央財政支出可以明顯改善社會公平程度,不同的財政支出項目對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的貢獻具有顯著差異的結論。王莉、冉光和(2007)利用基尼數據等指標進行回歸分析,得出財政支出結構對城鄉居民之間收入差距呈負效應的結論。劉成奎、王朝才(2008)以城鄉居民收入差為社會公平指標,分析不同財政支出項目對城鎮、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冉光和、潘輝(2009)對全國居民、城鄉居民以及東中西居民三個樣本進行公共支出與收入分配關系的VAR模型實證研究,得出公共支出對居民收入分配起到了負面影響結論。

綜上所述財務管理論文,國內外關于財政支出結構對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的影響研究基本上是圍繞財政支出結構與經濟增長,或者是財政支出結構與社會公平進行單一靜態研究。然而,追求經濟效率和社會公平是政府安排財政支出所面臨的永恒主題。只考慮財政支出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而忽視社會公平的問題,或者離開經濟增長而單一的研究財政支出結構與社會公平的關系,得出的結論都可能有失偏頗。這是分析財政支出結構對經濟增長與社會公平影響不可或缺的研究思路?;诖?,本文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采用向量誤差修正模型、脈沖響應函數等動態分析方法系統考查財政支出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動態影響。

(二)理論分析

財政支出結構是指各類財政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按照經濟性質不同,財政支出結構可以分為政府投資性支出、政府消費性支出和政府轉移性支出三種。三種支出在財政總支出中所占比重的變動,直接反映了財政支出職能的調整。一般而言,投資性支出和消費性支出直接影響社會資源的配置,促進經濟增長。具體地說,從需求方面講,投資性和消費性支出與私人支出無異,直接構成社會總需求的一部分,通過乘數效應拉動經濟增長;從供給方面講,投資性支出會影響生產函數而間接拉動經濟增長,如基礎設施建設等支出會形成社會物質資本,從而解決制約經濟增長的瓶頸因素;科學、教育以及衛生等領域支出會形成人力資本,從而提高勞動者生產率,改善社會生產技術,促進經濟持續增長核心期刊。相反,轉移性支出具有兩面性,它不僅能促進經濟增長,也能熨平收入分配不均。具體地說,從需求方面講,轉移性支出直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擴大了社會總需求。同時財務管理論文,當社會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時,轉移性支出能夠縮小甚至彌補收入分配不均的缺口,穩定社會公平秩序。從供給方面講,轉移性支出也是一種典型公共品,具有很強的外部性特征。

因此,在財政支出結構上,投資性支出和消費性支出比重越大,表明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較強;轉移性支出比重越大,表明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較強。

二、變量選取與研究方法

(一)變量選取

本文選取1978—2006年社會公平指標、經濟增長指標以及財政支出結構指標共同構建VEC計量模型進行分析。各變量均為年度變量,并用GDP平減指數扣除物價因素的影響。由于中國統計年鑒中沒有GDP平減指數,這里借鑒司春林(2002)的做法,用公式進行換算,GDPiindex表示第i年的GDP指數,GDP1978index表示1978年GDP指數(1978年=100),GDPi表示第i年的名義GDP值,GDP1978表示1978年名義GDP值。需要指出,我國預算外支出結構不具有明顯特征,波動性較大,所以我們暫不考慮財政預算外支出,所有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08》以及國研網教育版宏觀經濟年度統計數據庫。

(1)社會公平指標上我們選取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衡量。首先,選擇上梯形面積法計算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基尼系數,具體計算公式為,Mi表示某一收入水平組家庭累計百分比,Qi表示某一收入水平組收入數累計百分比。其次,按照R.Msunarum公式計算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具體計算公式為,G1G2分別表示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數財務管理論文,P1P2分別表示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占總人口的比重,u1u2分別表示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u表示全體居民的人均收入,G表示全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

(2)經濟增長指標上我們選取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衡量。根據當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當年國內生產總值指數-100)/100公式計算而得,其中以上年國內生產總值指數為100。

(3)財政支出結構指標上我們分別選取財政投資性支出、消費性支出以及轉移性支出各自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來衡量。依據官方統計數據,財政投資性支出包括基本建設支出、挖潛改造資金和科技三項費用、支農支出以及科教文衛支出等;財政消費性支出包括增撥企業流動資金、地質勘探費、工業交通等部門事業費、國防支出以及行政管理費等;財政轉移性支出包括社會保障支出和政策性補貼支出等。

表1 變量定義表

變量名

變量解釋

變量名

變量解釋

Gini

全國居民基尼系數

GDP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GIV

財政投資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

GCS

財政消費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

GTR

財政轉移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

(二)研究方法

為了避免模型出現偽回歸現象,本文首先利用ADF單位根檢驗法,檢驗變量的平穩性,對非平穩變量進行處理,使之成為平穩時間序列。如果變量是單整的,借鑒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協整理論進行Johansen協整檢驗,以確定財政支出結構與經濟增長、社會公平之間的長期穩定關系。進步利用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揭示變量之間因果關系,在此基礎上,建立向量誤差修正(VEC)模型,用數據的動態非均衡過程來逼近經濟理論的長期均衡過程,更加全面認識變量之間穩定的長期均衡關系和動態的短期關系;構造向量自回歸(VAR)模型,確定不同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的動態影響程度核心期刊。根據研究需要,構造出分析財政支出結構影響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的計量模型1和模型2。同時,為了避免模型回歸分析中可能存在異方差和多重共線性問題,對變量數據取自然對數。其中,i是滯后階數,n是樣本個數,是擾動向量。

模型1:

模型2:

三、實證檢驗結果與分析

(一)單位根檢驗與協整檢驗

利用Dickey和Fuller(1981)提出的考慮殘差項序列相關的ADF單位根檢驗法,滯后長度根據SIC法則自動選擇,檢驗變量的平穩性,對于非平穩性的變量進行差分處理使之成為平穩時間序列。表2的ADF檢驗結果顯示,樣本期間內僅有財政投資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是非平穩時間序列財務管理論文,但是它們的一次差分都是平穩的時間序列,即這兩個序列都是一階單整I(1)。

表2 ADF檢驗結果

變量名

檢驗類型(c,t,k)

ADF檢驗值

伴隨概率p值

結論

lnGini

(c,t,0)

-2.0240*

0.0430

平穩

lnGDP

(c,t,3)

-3.9201*

0.0263

平穩

lnGIV

(c,t,0)

-3.2130

0.1023

非平穩

D(lnGIV)

(0,0,0)

-4.7690**

0.0000

平穩

lnGCS

(c,0,2)

-3.4119*

0.0198

平穩

lnGTR

(c,0,3)

-2.3022

0.1790

非平穩

D(lnGTR)

(0,0,2)

-3.2291**

0.0024

平穩

注:(1)檢驗類型(c,t,k)表示ADF方程中的截距、時間趨勢項和滯后階數;(2)*、**分別表示在5%、1%的顯著水平下拒絕原假設;(3)D表示對變量進行一次差分。

由于上述兩個變量都是一階平穩序列,其它變量都是水平平穩序列,因此,我們可以利用Johansen檢驗判斷它們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如果它們之間具有協整關系,則表示雖然在短期內它們具有各自的變動規律,但在長期內卻存在著共同的變化趨勢。根據AIC、SC信息準則以及似然比LR統計量確定最優滯后階數值為2。

表3 協整檢驗結果

原假設

特征根

Trace 統計量

Max-Eigen 統計量

None

0.8595

131.22**

51.02**

At most 1

0.7939

80.20**

41.06**

At most 2

0.6003

39.13

23.84*

注:**表示在1%顯著水平下拒絕原假設;趨勢假設:時間序列有均值和線性趨勢項,協積方程只有截距項。

(二)VEC模型估計

表3的協整檢驗結果顯示,跡檢驗和最大特征根檢驗存在沖突財務管理論文,前者認為有2個協整關系存在,后者認為有3個協整關系存在。對于這樣的情況,檢驗估計得到的協整向量,并將選擇建立在協整關系的解釋能力上。同時,運用向量誤差修正模型,我們得到協整方程和誤差修正方程(見表4)。

表4協整方程和誤差修正方程

協整方程

模型1

LnGini=-1.70LnGIV+9.37LnGCS-0.19LnGTR+12.98

(5.40**) (-1.73) (2.63*)

模型2

LnGDP=2.47LnGIV-26.81LnGCS+1.38LnGTR-25.01

(-6.25**) (2.91*) (-3.58*)

誤差修正方程

模型1

DLnGinit=-0.30ecmt-1+0.10ecmt-2+0.34DLnGinit-1+0.24DLnGinit-2-1.45DLnGDPt-1+0.46DLnGDPt-2

(-2.75*) (1.74) (1.05) (0.73) (-2.55*) (0.71)

+0.26DLnGIVt-1+0.35DLnGIVt-2+0.27DLnGCSt-1-0.44DLnGCSt-2-0.19DLnGTRt-1+0.11DLnGTRt-2+0.11

(2.74*) (0.76) (2.91*) (-1.36) (-1.07) (2.56*)

模型2

DLnGDPt=-0.02ecmt-1-0.003ecmt-2+0.07DLnGinit-1-0.16DLnGinit-2+0.39DLnGDPt-1-0.41DLnGDPt-2

(1.27) (-3.13*) (0.59) (-2.38*) (2.15*) (-2.71*)

+0.17DLnGIVt-1+0.05DLnGIVt-2-0.08DLnGCSt-1-0.08DLnGCSt-2-0.05DLnGTRt-1-0.03DLnGTRt-2+0.10

(2.30*) (0.32) (-2.78*) (-0.65) (-2.82*) (-1.04)

注:**、*表示在1%、5%顯著水平下拒絕原假設。

需要指出,括號內數字為T檢驗值,基尼系數取對數為負數,所以模型1協整方程表明長期中財政投資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與社會公平成正相關,且投資性支出貢獻度相對較大;財政消費性支出與社會公平無顯著關系。誤差修正方程表明社會公平變動偏離長期均衡關系時,其負反饋修正機制產生效果,但修正速度很慢。經濟增長率、財政投資性支出、消費性支出的一期滯后差分值和轉移性支出的二期滯后差分值對短期社會公平調整都有顯著影響。模型2協整方程表明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都有顯著影響,消費性支出貢獻度相對較大。誤差修正方程表明經濟增長偏離長期均衡關系時,其負反饋修正機制產生效果,但修正速度更慢核心期刊。社會公平、財政支出以及前期經濟增長都對本期經濟增長的變動有顯著影響。

(三)因果檢驗

Granger(1988)指出,如果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那么也一定存在某種形式的Granger因果關系,或單向的,或雙向的。協整分析得出的經驗方程只能表示變量之間存在相關關系或至少一個方向的因果關系,要想揭示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還需通過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表5Granger因果檢驗結果

Null 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

結論

LnGin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DP

26

3.72906

0.0291

拒絕原假設

Ln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ini

1.85800

0.1710

接受原假設

LnGIV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DP

26

2.77932

0.0692

拒絕原假設

Ln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IV

3.96284

0.0238

拒絕原假設

LnGCS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DP

26

0.07063

0.9749

接受原假設

Ln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GCS

0.70548

0.5605

接受原假設

LnGTR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DP

26

3.05082

0.0537

拒絕原假設

Ln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TR

2.39282

0.1004

接受原假設

LnGIV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ini

26

2.96578

0.0581

拒絕原假設

LnGin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IV

0.37126

0.7746

接受原假設

LnGCS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ini

26

0.54046

0.6604

接受原假設

LnGin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CS

0.96788

0.4283

接受原假設

LnGTR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ini

26

2.33310

0.0815

拒絕原假設

LnGin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GTR

0.23638

0.8699

接受原假設

表5檢驗結果與ECM模型基本一致,在Granger因果關系上,我們取10%置信度水平可得到如下結論:(1)社會公平是經濟增長的Granger原因,經濟增長不是社會公平的Granger原因。這表明我國社會公平問題比較復雜,經濟增長導致收入分配不均可能不是社會公平的決定性原因,可能還有人力資本和制度等原因。(2)財政投資性支出與經濟增長互為Granger因果,這符合凱恩斯乘數-加速原理。(3)財政投資性支出與轉移性支出既是經濟增長的Granger原因財務管理論文,又是社會公平的Granger原因。這表明除了擴大社會有效需求,財政投資性支出為私人創造了平等的受教育和醫療保健等起點公平條件,轉移性支出為私人脫貧致富的最終實現創造了結果公平條件。

(四)脈沖響應和方差分解

Johansen協整檢驗、向量誤差修正機制以及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僅能說明變量之間的長期或短期關系,而我們更關心系統沖擊對各個內生變量變化的貢獻度和各個變量對沖擊響應的方向、時滯效應以及穩定過程。為此,我們可以通過脈沖響應比較各種財政支出對社會公平和經濟增長的影響強度和方式,通過方差分解來進步評價不同財政支出對社會公平和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表6VAR模型平穩性檢驗

Root

Modulus

Root

Modulus

0.996398

0.996398

0.603642 - 0.570974i

0.830900

-0.864283

0.864283

0.603642 + 0.570974i

0.830900

-0.087091 - 0.859657i

0.864058

0.149442 - 0.727316i

0.742510

-0.087091 + 0.859657i

0.864058

0.149442 + 0.727316i

0.742510

0.691905 - 0.508023i

0.858382

-0.670197

0.670197

0.691905 + 0.508023i

0.858382

-0.600645

0.600645

0.798529 - 0.261842i

0.840363

-0.155832

0.155832

0.798529 + 0.261842i

0.840363

如果被估計VAR模型所有根的模倒數小于1,則其是穩定的。若模型不穩定,此時模型并不具有可逆性,脈沖響應函數的標準誤差是無效的。在考察變量響應之前,先檢驗VAR過程的穩定性,如表6所有根的模均小于1,可以肯定VAR過程是平穩的、可逆的。

圖1 基尼系數對一個標準差新息的響應 圖2 經濟增長率對一個標準差新息的響應

(1)由圖1可以看出,財政投資性支出標準差擾動對基尼系數前十期產生正向影響,第六期達到最大值0.018494,從第十一期起轉為負向影響,之后逐漸收斂,表明財政投資性支出對我國社會公平的影響具有一定滯后影響;財政轉移性支出標準差擾動對基尼系數產生負向影響,之后逐漸減弱,雖然其后過程有細微波動,但在整個沖擊響應階段保持微弱的負向影響,表明財政轉移性支出對我國長期社會公平有一定促進作用;而財政消費性支出對基尼系數的影響不穩定,波動較大,后期逐漸收斂。

(2)由圖2可以看出,財政投資性支出標準差擾動對經濟增長率交替產生正負影響,最終維持在-0.001410影響水平上,這表明財政投資性支出對我國經濟增長先表現出引致效應,隨后產生擠出效應;財政消費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的標準差擾動對經濟增長率產生正向影響財務管理論文,其后過程雖有波動,但在整個沖擊響應階段對經濟增長率保持正向影響,這表明財政消費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對我國經濟增長具有穩定的引致效應,不存在擠出效應。

圖3 基尼系數方差分解圖4 經濟增長率方差分解

(3)由圖3可以看出,財政消費性支出和經濟增長對基尼系數的影響很小,基尼系數預測方差主要受其自身、財政投資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的影響,整個期間自身影響逐漸減弱最終鎖定43%,不同的是財政投資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的影響都是逐漸增加,最終分別穩定在33%和13%。

(4)由圖4可以看出,經濟增長受其自身影響最大,除此之外基尼系數對其影響逐漸減弱至12.5%,財政投資性支出和消費性支出對其影響迅速增加至9%和13%,而整個期間財政轉移性支出對其影響基本穩定在3%。

四、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是構建和諧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社會公平與經濟增長日益沖突的背景下,本文從財政投資性支出、消費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三方面對我國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的影響進行了動態分析,最終研究結果表明:

(1)長期中社會公平有利于經濟持續增長,經濟增長對社會公平的影響不顯著核心期刊。但是,短期中經濟增長和財政支出對社會公平具有顯著影響。

(2)財政支出分別與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存在協整關系。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在發展變化中都存在著明顯的路徑依賴效應,反向誤差修正速度很慢,都需要不同財政支出的變動進行調整。

(3)在財政支出結構上,財政消費性支出對經濟增長具有顯著影響,財政轉移性支出對社會公平具有顯著影響,而財政投資性支出具有兩面性,基礎設施等物質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顯著,科教文衛等人力資本投資對社會機會公平和結果公平創造了條件。

因此,從本文的研究結果和我國社會發展的現狀來看,根據不同時期既定政策目標和社會環境,政府應該適時調整投資性支出、消費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在財政支出中所占比重。具體而言財務管理論文,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第一,在財政支出以促進經濟增長為首要目標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增加財政消費性支出的同時,增加財政投資性支出。短期內,農村基礎設施、鐵路和公路等基本建設方面的投資性支出可以帶動經濟快速增長;長期內,科學、教育、文化和衛生等民生領域投資性支出可以緩解社會不公平壓力,這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在財政支出以緩解社會不公平程度為首要目標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適度提高財政轉移性支出比重的同時,適當增加民生領域財政投資性支出。不過,應特別注意不能簡單指望調整這類開支比重就能夠自動地實現改善社會公平的目標。因為,在我國社會公平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不單單是收入分配不均的問題,制度結構與變遷所帶來的不公平更是關鍵之所在。

第三,財政支出不能片面地把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對立起來,而應有所重點有所兼顧。一定程度的社會不公平才能促進經濟持續增長,進而維持社會整體公平以及高質量的公平。

參考文獻

[1]Aschauer D., 1989,Is Government SpendingProductive?[J],Journal ofMonetary Economies,23:177-200.

[2]Holtz-Eakin D.,1994,Public-Sector Capital and theProductivity Puzzle[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76:12-21.

[3lGrler K., Tulloek G.,1987,An EmpiricalAnalysis of Cross—NationalEconomic Growth,1951—1980[J],Journalof Monetary Economics,1989,24:259-276.

[4]Musgrave R.A.,Fiscal Systems[M].UnitedState: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

[5]Barro R.J.,1990,Government Spending in a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8:103-125.

[6]Summers R.,Heston A.,1988,A New Set of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Real Product and Price Levels:Estimates for 130 Countries[J],The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34:1-25.

[7]Philip J.Grossman,1987,The Optimal Size of Government[J],PublicChoice,53:131-147.

[8]Oscar Altimir,1996,Economic Developmentand Social Equity:a Latin AmericanPerspective[J],Journal of Interamerican Studies and World Affairs,38:47-71.

[9]Irma Adelman,Cynthia Taft Morris, EconomicGrowth and Social Equ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10]Allan H.Meltzer,Scott F.,Richard,1983,Tests of arational theory of the size of government[J],Public Choice,41:403-418.

[11]Robert J.Barro,Xavier Sala-I-Martin,1992,Public Finance in Models of Economic Growth[J],The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59:645-661.

[12]Barro R.J.,1991,Economic Growth in a Cross Sectionof Countrie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06:407-443.

[13]Bajo Rubio O.,2000,A futher Generalization of theSolow Growth Model:the Role of the Public Sector[J],Economic Letters,68:79-84.

篇5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加入WTO之后,我國中小企業進入了加速發展的新階段。我國的中小企業在國家經濟發展各方面效益卓著,為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發揮著非常巨大的作用。同時,在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我國的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遇到了十分明顯的障礙和問題,如管理思想僵化落后,管理觀念陳舊,且融資渠道單一,資金不足,投資缺乏科學性,財務控制薄弱,使企業管理局限于生產經營型管理格局之中,企業財務管理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另外,由于受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和體制的影響,中小企業在加強財務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礙,導致中小企業的自身發展和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情況,因此我國中小企業在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時面臨巨大的困難。

本文從我國中小企業的現狀出發,以現代財務管理理論為依據,分析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和問題,從而探討適合中小企業自身發展的財務管理方法,以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這就是本文所研究的意義。

國內外研究動態:

(一)國內研究概況及發展趨勢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方面,國內很多學者如馬云鳳,易民斌(2007)在《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現存問題原因透視》提到中小企業應該從觀念上進行調整融合,在投資、融資及其他方面積極創新,從而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自身實力。

李麗娟、溫源(2007)在《提升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對策》講到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及時有效地解決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增強中小企業的競爭力,成為我國中小企業的首要任務。

于連軍(2010)學者認為我國大量中小企業的內部財務管理還存在很多薄弱環節,已經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因此中小企業要盡快針對這些薄弱環節制定解決對策,以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國外研究概況及發展趨勢

1958—1961年Miller和Modigliani經過大量實證研究,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1],奠定了現代公司財務管理理論的基礎。財務管理在如何有效地籌集資金、使用資金和分配資金方面顯示其不可替代性。此后,美國企業開始重視財務制度和財務戰略,并形成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企業管理模式,使公司獲得了飛躍的發展,國內外很多學者在這一領域進行了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

企業的財務管理在整個企業中處于核心地位,只有不斷加強它的管理才能確保企業健康持續發展。論文從分析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入手,找出存在的問題和弊端,并分析了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1、總論

1.1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概述

1.2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目標

2、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現狀

2.1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融資困難

2.2中小企業缺乏系統的財務管理理念

2.3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缺乏制度

2.4財務管理在中小業管理中處于被動和受輕視的地位

3、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問題及原因

3.1融資困難,周轉資金嚴重不足

3.2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觀念陳舊

3.3財務控制薄弱,缺乏科學性

3.4投資能力較弱,且缺乏科學性

4、改善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

4.1強化資金管理,拓寬融資渠道

4.2科學投資決策,降低投資風險

4.3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加強財務控制

4.4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使資金運用產生最佳的效果

4.5加強財會人員隊伍建設,規范企業會計秩序

5.小結

研究方法與手段:

主要運用的方法有文獻查閱法、比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歸納總結法。

網上查閱資料和圖書館查閱相應的文獻資料,總結歸納,及時與指導老師交流、溝通,以便完成論文。

主要參考文獻

[1]胡晏.中國財經報-財會世界.2009,(5):3~23

[2]財務成本管理.2005年度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25~26

[3]陳清珠.試論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J].廣西輕工業,2010(4):8~12

[4]王玉.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研究[J].特區經濟,2009(2):53~54

[5]俞學玲.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分析[J].新選擇,2006,(07):19~21

[6]陶振民.中小企業生存問題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9,(1):S1

[7]郭銀華.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計劃探討[J].財會月刊,2006,(8):6~8

[8]蔡曉亮.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8):124—125.

[9]徐瑩瑩.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J].華章,2011(115):34.

[10]布伯虎.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業文化,2011(1):35-36.

篇6

由于國內經濟水平的不斷增長,對現代企業的生存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同時也為現代適應市場經濟供需調整、不斷提高自身的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判斷企業的經濟水平和經營策略是否科學合理的過程中,不能夠僅僅依據經濟收益的片面提高做出企業價值提升的認定和判斷。如果沒有健全的財務管理運行機制對企業的資金成本、收入支出費用額度、開發投資等經濟活動進行監督或預測,則容易讓企業遭遇到財務風險隱患,為了更好地提升企業的經濟實力,需要加強經營策略管理并建立全面的財務管理機制。

一、國內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分析

國內正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市場經濟的建設,在此過程中,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發展方向從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向現代財務管理科學機制模式轉變。前者財務管理的方式方法僅僅指對財務項目的集中管理和統一運作,而忽視了財務管理工作對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投資開發新型項目、預測或者估算財務風險隱患等財務功能手段。在現今的經濟時代中,公司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企業的建設過程中需要信息技術和科技力量的支持,需要國家政策的調整和幫助,以實現企業內部的組織管理結構優化和產業結構升級,需要不斷優化人力和物資資源在企業中的合理分配,避免企業沒有目標、沒有計劃的片面追求經濟收益的增長,避免企業為了謀求自身發展不當籌資舉債經營,將企業帶入財務風險當中。國內很多中小型企業公司在發展建設中不同程度上面臨著可利用的資金成本有限,需要通過其他方式籌集資金拓展企業的經營規模,但是落后的財務管理手段又限制了其在舉債經營競爭中的優勢發揮。此外,很多企業的領導決策者沒有科學的財務管理理念仍然比較落后,或者因為素質能力的落后,造成了企業在財務管理制度上的欠缺,財務管理措施存在多種不合理問題,導致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混亂并且缺乏規范秩序監督。在現實情況急劇變更的現代市場管理中,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應當將市場變化的外部環境因素和企業自身的財務管理機制建立結合起來,利用先進的財務管理理念和財務管理科學管理模式的建立,順利實現現代企業在財務掛管理體制上的改革創新?,F代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改革創新,應當注重將信息數據收集與分析工作,建立科學現代的信息化財務管理系統,加強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的數據信息收集、分析和共享。經濟全球化發展使得社會必將趨向于多元化發展,與此呼應的財務管理也迎來了新的挑戰。時代的快速發展,信息的快速傳播使得傳統的財務運作系統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信息多元化的增加,必然使得財務管理也會接收到更多的信息,財務管理不僅要對企業負責也要對社會承擔一定的責任。因此財務系統必須要創新,這樣才能給跟上社會的發展步伐。

二、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系統的建立

現代企業在財務管理系統建立的過程中,需要對財務管理的有關要素和主要內容進行分析,增強財務管理系統中的核心環節,確定財務管理系統的運行目標和制度規范,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管理:一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系統的運行目標。現代企業為了適應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變化規律,需要在財務管理工作中融入創新要點,明確企業的財務管理機制的最終目標并貫徹始終,讓計劃目標引導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方向,決定企業財務管理的具體方法和實施策略,保證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與企業的長遠發展目標保持一致。在財務管理系統運行目標的確立的過程中,不能片面將經濟收入和利潤水平作為財務工作的首要目標,而忽視了企業發展中其他重要的要點,例如對企業的精神文明建設與宣傳、企業文化中的人文理念及對企業員工權益的維護、企業需要對社會建設投入的貢獻和力量等等?,F代企業的財務管理系統中應當包括人文精神和人文理念,將企業工作人員的利益和企業的利益結合在一起,為員工的合法權益保護提供全力支持,實現企業發展目標和員工發展需求的完美結合。二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系統中的融資目標。企業在實現自身發展的進程中,在設定長期發展規劃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自身經濟情況和財務管理的需求進行適度的融資活動。融資活動的目標出于拓展企業生產經營規模、投入新產品、新科技的研發、尋找合作開發的投資項目的等目標,加強企業的經濟建設并提高企業經濟活動的質量。由于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具有保守、落后的缺陷,現代企業需要適應國際、國內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對資本籌集的方式作出調整和變更,促進企業在經濟力量和發展潛力方面的提升,為現代企業爭取到更多的發展機會和發展空間。三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系統中的風險管理。受到國際經濟變化的影響,國內市場的中也出現了經濟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在加強企業技術革新、調整管理經營策略的同時,還需要看到市場經濟中存在的風險隱患和不安定因素,為了更好地為企業的經營活動提供幫助和保護,財務管理系統中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功能即是財務管理風險預警估測功能,其核心功能是監測企業的經濟活動中可能將面臨的財務風險隱患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法予以排除,為現代企業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三、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系統的創新要點分析

一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專業人員能力培養。在市場經濟增長方式出現變化的今天,現代企業需要重視對財務管理人員職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通過技術人才能力的提高實現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實現對市場經濟發展速度適應和發展水平的跟進。所謂的財務管理專業人員不僅僅應當具備財務管理的思想認識,也應當擁有豐富的財務管理知識儲備,熟悉財務管理方面的國內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指向,也了解國際財務管理的先進理論和科學方法,了解國際上通用的財務管理法律條文,最后還應當具有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職業精神。二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組織結構創新要點。從國內很多企業的現階段財務管理工作來看,其中為數眾多的企業在財務管理中組織結構設置不合理,或者管理人員和職能分配過于死板,缺乏靈活調節的功能;或者財務部門組織管理中的缺乏科學管理理念和認知;或者財務人員之間的職能權限劃分不清,影響了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三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資源優化配置。現代企業的發展建設過程中,應當看到并重視財務管理系統的作用和功能性,實現人力、財務資源在財務管理中的科學有效分配,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作用。綜上所述,在經濟市場中產生并確立的現代企業的組織建設,需要現代經營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指導,重視財務管理機制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與功能,在財務管理系統中明確財務管理的運行目標、融資目標和風險管理目標,從財務專業人員能力培養、財務管理組織結構創新等方面加強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建設。

財務管理論文范文二:高校財務管理制度的缺陷及對策

隨著新時期綜合條件改變,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水平要不斷提升和創新,逐漸改變傳統財務管理理念,提高自身風險意識,建立正確的財務觀,推動財務工作水平的有序提升,保證高校資金使用效率。

1高等院校財務管理制度缺陷分析

1.1責任、權力、利益不統一、難落實

首先,就現階段高校財務管理狀況來看,在其財務管理制度執行期間還存在責任、權力、利益等三方面不統一的現象,使得在日常工作中一旦出現問題,就開始互相推諉,由于這三方面失衡,使得制度不能有效實施和執行。其次,由于目前各高校不具備完善的經濟財務制度,使得制度在實施方面存在缺陷,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沒有建立完善的獎懲制度,雖然高校設置了相應的監管部分,但責任的分散性、不明確,在一定程度上到了問題出現難追究責任或沒有人負責的現象。

1.2資源配置不合理

高校自身資源是其辦學的基礎,而實際上高校沒有對各項資源進行重視,比如人力資源及物質資產等有形或無形的浪費。而從財務方面來說,在對物質資產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還存在重視現金管理,輕視資產管理;重視教學設備的購置,輕視對設備的有效使用;重視實際占有資產的多少,輕視相應資產的有效流通等現象。雖然高校開始重視對資產的管理,并逐漸走向正規化、有效化,但在制度制定和實施方面還存在很大不足。例如,資產實際所有權和經營權不統一、資產在實際應用和收益方面上分配不均衡等。

1.3高校經費來源渠道單一

在計劃經濟體制背景下,高校資金來源都是由國家財政部門撥款,而隨著我國經濟模式的轉變,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使得高校經費來源逐漸趨向多元化,高校經費由原來的依靠國家進行撥款逐漸向財政補助及學生繳費方向過渡。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高校經費收入的穩定。但從整體上來看,高校經費還是相對緊張。加之市場由原來的賣方市場逐漸向買方市場過渡,人才競爭及生源競爭已成為現階段的必然趨勢。但是高校財務管理依然使用原來的管理模式,缺少在資金籌措和經營方面的意識,也沒有感受到相應的財務風險和行業競爭壓力。

1.4核算制度及控制機制不完善

首先,就現階段實際情況來看,各高校還沒有構建起完善的核算制度,使得高校在對教育成本進行核算時,財務會計工作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其次,高校成本控制機制不完善,教育成本比較、分析不能有效實施,無法對教育成本加以控制,制度上的欠缺,使得高校在預算、教育經費支出及內部審計過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成本控制機制不完善。

2提升高校自身財務管理制度水平的有效對策

2.1完善管理體制

對管理體制進行創新,引入市場管理手段與原則,不但可以不再受計劃經濟影響,還能使高校更具辦學活力及競爭實力。從體制上將高校的管理職責和地位加以明確,建立新型的管理體制,從以前的政府控制型轉變成政府監督型,這成為如今財務制度和大學制度的一個創新基礎。只有不斷調整和完善管理體制,才能更好地提升高校財務管理水平。

2.2根據市場經濟的實際需求制定財務制度

完善、健康的制度環境,能有效促進財務制度的形成和完善,推動高校財務水平的穩定提升,確保高校辦學效益水平,這不僅是滿足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實際需求,也是今后高校發展建設的必然趨勢。因此,就要根據實際情況,構建一種切實有效的制度機制,同時,制度質量中的關鍵所在就是為制度創建最為合適的制度環境。因此,現階段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及欠缺都表明,必須完善高校內部和外部的環境,才能給其財務制度的執行打造良好環境,推動高校發展。

2.3創新財務管理理念

想要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就要對其觀念進行更新和創新,保證其觀念的前沿性,提升高校資金利用效率與效果,推動高校辦學目標的實現。近年來,隨著高校財務風險的增加,想要走可持續性發展的道路,就一定要進行辦學創新。增強自己的創新功能,將以前那種不計成本的財務管理理念和模式加以廢除。高校內部是一個非常繁雜的組織系統,任何一個部門都有他們經營的資產,并且還創造著一定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所以學校自身要創新財務理念,保證其理念和高校發展需求相統一。

2.4完善成本核算制度

篇7

【摘要】財務共享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在當前的建筑施工企業項目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財務共享中心的設置,對企業的項目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升有很大作用?;诖耍芏嘟ㄖ┕て髽I也都建立了自己的財務共享中心。論文首先對財務共享中心對建筑施工企業項目管理的提升作用進行了闡釋,進一步提出了借助財務共享中心,提升建筑施工企業項目管理水平的策略,希望對廣大建筑企業財務工作者帶來思考。

【關鍵詞】財務共享中心;建筑施工企業;項目管理

【中圖分類號】F426;F406.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1069(2020)03-0033-02

1引言

財務共享中心屬于近年來新興的一種財務管理、核算模式。財務共享中心就是將不同企業的財務核算業務,在同一個共享中心進行核算,并對外報告。這種核算模式能夠保證企業會計核算的規范性,使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得到保障,便于企業投資者能夠快速獲取所需的財務信息。

2財務共享中心對建筑施工企業項目管理的提升作用

2.1提升企業不同管理信息的共享性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資源共享已經成為一個趨勢,各行各業都在進行資源共享,以實現對自身的發展。建筑施工企業也一樣,要提升管理效率,對企業內部實施有力的監管,就要進行信息共享。企業是通過產生經濟活動的形式,來實現經濟利益的,而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的產生,都需要財務核算、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參與,建筑企業要開展經濟活動,實施管理行為,都離不開財務工作的支持。而且建筑企業的很多管理信息,要進行有效傳遞,也需要經手企業的財務部門。

因此,財務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信息傳遞的角度來講,財務部門扮演著信息傳遞的角色。財務共享中心的設置,在提升財務監督效果的同時,也共享著財務信息。共享一些對企業管理而言非常重要的信息,財務部門屬于企業的信息共享源。在工作中,財務部門能夠為企業的其他職能部門提供更多的經濟信息,這些信息能夠使管理層的決策更加可行,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管理信息的作用。

2.2控制企業運營成本

多數建筑施工企業的職能部門不僅繁多,而且相對較為分散,各個子公司分布在不同的地區。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的財務鏈也就被拉長,致使很多資源就不得不分開使用。而要加強建筑施工企業的項目管理,企業的各個子公司都會在其施工地,以項目部為中心設置財務核算部門。其財務人員需要管理各項建筑材料的使用情況,如驗收入庫、結存、領用等具體事項,并檢驗企業的各類發票的真實性,可見其工作之冗雜[1]。

同時,很多時候各個子公司的財務人員崗位會出現重疊的情況,這就使得企業的人力成本大大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若企業擁有自己的財務共享中心,借助流水線形式的管理,就能夠使上述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財務核算工作的效率也會顯著提升。此外,共享中心的建立,也能使材料的采購成本得到控制,企業與供應商之間對接工作,也才能更加高效。建筑企業對材料的采購、驗收、核對等環節實施統一而標準的管理,使得這些環節中的一些不必要的業務大大縮減,從而使損耗時間得以降低,從而能夠從源頭上幫助企業,降低與供應商接洽的運營支出。

2.3強化財務職能,保證財務管理工作能夠扎實開展

建筑施工企業的財務職能如果能夠充分發揮,就能有效減少企業的財務風險、經營風險,同時使得企業財務的行為得到規范,舞弊行為得到遏制,從而更好地發揮財務工作的作用,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诖?,不少建筑施工企業都能意識到財務職能強化的必要性。但在實際的工作中,建筑施工企業項目部的財務工作,其獨立性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這是由于建筑企業會對下屬的項目部下達不同的指標。很多項目部管理者為實現該指標,就會不擇手段地進行一些違規操作。但是財務人員歸屬于項目部,其薪資待遇、薪酬福利等內容都直接與項目部的效益掛鉤[2]。這就會導致不少財務人員,對于出現的各種違規操作,只能睜只眼閉只眼,企業的財務風險、稅務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財務共享中心成立之后,財務職能部門、職能管理部門就處于相互分離的狀態,財務管理工作也才能體現其應有的專業性、系統性。除此之外,財務共享中心的財務人員與項目部也進行了分離,核心的財務核算人員、財務管理人員會統一由建筑施工企業管理,因而避免了項目部利益的牽絆,各項財務活動都會嚴格按照票據、數據來進行,項目部的違規操作也就會得到遏制,從而使項目管理工作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3借助財務共享中心提升建筑施工企業項目管理水平的策略

3.1注重日常的維護,明確職工的訪問權限

建筑施工企業的財務數據需要設置一定的權限,而不能對不同層級、不同部門的職工都一視同仁。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業的技術部門對財務數據的訪問權限進行嚴格的把控,根據不同崗位的職工,授予其相應的范圍的使用權限,并按照既定的權限要求,進行財務共享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在實際的工作中,對于需要查閱財務信息的職工,要保證其擁有相關的權限,并對其查閱資格進行嚴格的檢查和審批,保證其權限與個人一一對應。

同時對于一些沒有使用權限的人員,不得讓其查閱、修改財務信息。通過上述的種種舉措,來有效保障財務數據的安全性、可靠性。另外,技術人員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做好財務共享中心的日常維護工作,設置網絡防火墻,并將重要的財務數據進行備份處理,同時還要防范病毒木馬、黑客的入侵,保證財務共享中心能夠正常的使用和運轉。

3.2對財務核算實施統一的標準,保證工作的規范性

對財務共享中心的正常運轉而言,財務核算標準顯得相當重要。只有形成統一的財務核算標準,財務共享中心的工作才能高效運轉,財務核算的準確性也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建筑施工企業需要形成一套統一的財務核算標準。在制定的過程中,企業需要綜合考慮下屬單位的狀況,綜合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核算標準。而后,企業需要將其在全公司進行應用,從而保證財務共享中心接受、匯總的子公司財務信息能夠統一,進而對其實施集中處理。

3.3完善福利保障制度,發揮團建的作用

企業要想真正留住職工,就需要從物質層面滿足職工的需求,從而能夠提升職工的工作積極性。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業著力提升職工的福利和待遇。不僅如此,企業還要定期組織培訓,加強對職工職業素養的培養,讓其不斷提升自己。同時,建筑施工單位可以采用“輪崗制”,讓不同崗位的職工進行輪換,體驗不同的工作崗位,從而便于對職工的才能結構進行了解,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職工的價值。此外,建筑施工企業也可以積極舉辦一些文化、娛樂活動,來調動企業的氛圍,密切職工之間的聯系,讓他們感受到企業這個大家庭的溫暖,才能更好地投入接下來的工作中。

4結語

綜上所述,財務共享中心對建筑施工企業項目管理工作的提升作用不言而喻。廣大建筑企業財務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財務共享中心的優越性,在實際的工作中,要充分發揮財務共享中心的價值和作用,注重日常的維護,明確職工的訪問權限。完善福利保障制度,發揮團建的作用。對財務核算實施統一的標準,保證工作的規范性。只有這樣,才能顯著提升建筑施工企業項目的管理水平。

項目管理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探討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與實踐論文

摘要:電力行業的市場競爭逐漸激烈起來,更加突出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開展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能夠顯著提高電力項目工程建設的效率和質量,從而增加電力企業的經濟收益。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可以有效簡化和規范電力企業的管理流程,促進電力項目管理朝著標準化、集約化的方向發展。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可以幫助電力企業規避風險,提高電力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關鍵詞: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實踐

引言

電力工程建設項目具有投資高、建設周期長以及技術水平要求高等特點,所以電力項目管理的難度比較大。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就是旨在提高電力項目管理水平而開展的一項工作。本文首先對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進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方案,最后提出了加快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有效對策。

1、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概述

電力項目信息化建設就是在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的支持下針對電力工程建設的信息一體化管理平臺的過程。信息一體化管理平臺可以將網絡信息與管理生產模式進行充分結合,在基礎上對收集到的各種數據信息進行歸納、整合和分析。在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之前應該做好相關準備工作,首先技術人員應該梳理好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流程,明確各個流程的步驟以及主要注意的事項;在管理信息化建設中應該全面了解各種設備的參數信息;加強施工進度的管理,對工程進程進行實時動態的跟蹤。目前我國電力行業開展的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通常采用的是工程組形式,這種形式可以實現各級管理人員的高效管理,可以加強各個部門的互動和溝通,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各種資源的利用率,從而有效降低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成本。

2、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方案

2.1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缺陷

雖然我國目前的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整體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這種缺陷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程序文件的執行力度不夠,電力企業的規章制度不完善,在管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無據可依的情況,導致電力項目管理的各方面都不到位;第二,多個電力項目綜合性管理的精細化水平不高,在對多個電力項目進行管理時,在人員分配、項目產值分配等方面的工作量比較大,再加上應用的是傳統人工管理方式,所以無法實現精細化管理,也無法實現動態化管理,所以電力項目管理過程難以進行適當調整。第三,電力企業管理缺乏標準性,所以在檢索項目信息過程難度比較大,缺少工程質量的反饋信息,無法對之后的同一類電力項目建設工程提供指導。

2.2項目框架構建

2.2.1市場開發

市場開發包括客戶關系管理、市場調研管理以及項目開發管理等諸多方面。市場開發過程要將客戶置于主體地位,通過加強對客戶關系的管理,才能對合同進行準確評審,為市場開發提供更為可靠的依據,此外還應該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幫助電力企業開展精細化管理。

2.2.2項目管理

項目管理是將開發、計劃等各種內容全都納入到一個平臺上進行管理的方式,讓電力企業各個部門在一個平臺上合作。根據ISO9000質量體系對電力項目建設過程進行規范化管理,在知識管理理論體系的支撐下不斷完善電力項目管理模式,促進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開展。

2.2.3經營計劃

經營計劃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幾方面的內容:其一是合同管理、其二是招標管理,其三是項目開發管理,其四是產值管理。經營計劃可以有效整合工程項目的收付費流程和采購立項流程,不僅能夠確保電力項目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還能提升電力項目管理的整體性。

2.2.4輔助決策

輔助決策可以為電力企業管理者制定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可以將平臺中的各種數據信息進行直觀化和具體化轉化,形成對應的統計報表。輔助決策還能全面反映電力企業管理的整體情況,有效識別電力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各種風險。

3、促進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有效對策

3.1分析信息化建設的實際需求

科學的信息化建設方案制定充分滿足各種工作需求,一個良好的需求分析方案可以對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直接觀察法、訪談法、調查問卷法等都是目前常見的需求分析法,可以單獨利用某一方法或者綜合利用這些方法來充分了解用戶的實際需求。此外,還應該對電力企業管理高層、各個項目負責人以及一線施工團隊制定崗位說明書。

3.2重視信息化水平建設

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電力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電力企業應該充分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來促進電力線路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進程。電力企業應該根據施工的實際特點制定戰略規劃,切實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電力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離不開先進科技的支持,電力企業應該積極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建立健全監管體系來不斷完善信息系統工程。

3.3完善信息化建設法律制度

篇8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興起與演化

企業社會責任及其成本理論,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的。從18世紀60年代起,英國率先開始了工業革命,其主要標志就是在紡織業、動力機械和冶金等領域的一系列重要的發明,工業革命使英國的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騰飛,也加速了市場的擴大和城市化進程。

當工業革命興起之初,新生的資本家和經營者對尚無經驗的生產經營活動導致潛在的社會危害,并沒有充分認識和相應對策。對在工業生產的成本中,所費于社會的代價,資本家既無意識,也不會承擔任何責任,僅有少數觀察力敏銳,具有遠見卓識的經濟學家開始提出企業活動的外部不經濟性問題。

從工業革命到20世紀末期,尤其是20世紀50年代之后,世界各國經濟普遍發展,現代科學技術推動社會生產發生一系列改天換地的偉大變革,第三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的生產和消費水平達到空前的高度。與此同時成本管理論文,人類對自然無窮無盡的索取而不考慮對自然的補償,使人類與自然界的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社會關系更為復雜,自然開始向人類實施報復。接連不斷的悲劇的發生涉及企業經營管理,環境保護政策,社會經濟制度,政治體制以及國際關系等一系列問題。人們開始要求企業約束自身行為對社會的不利影響,試圖將其造成的社會損失進行計量并轉化為企業成本的內容,歸由企業承擔使社會成本得到補償。

企業社會責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這個詞組是1924年由美國人謝爾頓提出來的,指企業不能僅僅以獲取利潤為唯一目的,還應照顧到包括雇員、消費者、債權人、社區、環境、社會弱勢群體及整個社會的利益。從20世紀60年代起,許多工業發達國家開始在財務報表中披露企業的社會責任,聯合國跨國公司中心所屬的國際會計報告準則專家小組于1982年在《聯合國跨國公司行為準則草案》中,對社會責任的披露提出了較為全面的建議。

根據社會責任報告在線收錄網站CorporateRegister的數據,截止2008年9月28日,該網站已收錄全球4609家公司18299份社會責任報告。目前,我國了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主要是進入500強的大企業,包括國家電網、華能集團、南方電網、南方航空、中石化、中石油、中國銀行、中移動、中遠集團、中鋼集團、中化集團、中國平安等。國有企業、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紛紛加入到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行列中。

二、中西方關于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理論評述

根據近年來國內一些專家學者所做的實證分析顯示,企業重視社會責任,并把其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之一有助于提高企業的財務業績,因為企業的利益相關者關注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的表現,如果企業不履行社會責任,則利益相關者就會將隱性的要求轉化為顯性的,從而導致企業的成本上升,因此,只有對企業社會責任成本有正確的理解,才能夠健康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理論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背景,揭示了工業社會發展的規律,即:社會的工業化程度越高,企業社會成本問題也就越突出,因而,在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研究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理論是歷史的必然。

從人們開始對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的關注到推動企業社會成本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成本管理論文,許多中外經濟學家、會計學家對社會成本理論作了積極的探索。

在西方經濟學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法國籍瑞士經濟學家西斯蒙弟提出的“社會成本”概念,英國經濟學家約翰?莫里斯?克拉克的“社會成本簿記”和“社會價值”理論,福利經濟學的代表人物A?C?庇古的“外部效應”思想,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劍橋學派創始人,新古典經濟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現代西方微觀經濟學的奠基者阿弗里德?馬歇爾的“外部經濟性”理論,還有制度經濟學的主要代表W?卡普的“社會損失”理論,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羅那德?哈理?科斯的“社會成本問題”,以及美國會計學會關于“社會成本”的一系列研究成果。

我國的許多經濟學家、會計學家對社會成本理論也做了許多探索,主要有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的“社會生產費用”論,以許毅、王振之為代表的“社會平均成本”論,以陳今池、劉鳳歧為代表的“社會代價”論,還有吳水澎教授的“企業對社會的任何成本”論,謝志華教授的“企業非自愿性支出和耗費”論以及有關學者的社會成本是“國民經濟成本”說等等。

在上述的西方“社會成本”理論中,克拉克的“社會成本簿記”和“社會價值”觀念,可以說是早期較為完整地研究社會成本的學術成果;庇古的“外部效應”思想為研究社會成本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馬歇爾首次提出“外部經濟性”的觀念,使經濟學從單純分析單個企業組織經濟行為,擴展到對單個企業組織經濟行為所引發的社會經濟效應影響作用的關注;卡普的“社會損失”思想試圖用實物和價值指標對環境污染作為“社會損失”即社會成本的實例進行了他的計量研究。而科斯所說的社會成本是私人成本與交易成本的總和,他認為在完全競爭情況下,私人成本就會等于社會成本,社會成本的意義在于揭示交易成本的存在,其社會成本的含義一方面包含產品成本,另一方面又包含交易成本。

我國關于“社會成本”的諸多認識中,最有代表性的其實就是“社會平均成本論”和“社會代價論”兩種不同的社會成本觀念,盡管二者差異懸殊但彼此并不矛盾,都是對客觀存在的社會經濟現象的概括和描述,都反映了隨著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對社會經濟資源耗費管理的社會化程度也應提高的要求。他們涉及不同的研究范疇,從不同的側面揭示了社會經濟資源耗費水平和狀況,從而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因而二者不存在取代和替代的關系,而是要以某種形式把二者的研究成果結合起來,互為補充成本管理論文,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社會資源耗費,提高社會經濟運行效益。

企業社會責任成本從萌芽到發展,無論是西方還是我國,都是從不同的方面和不同角度進行的理解。有些是按照政治經濟學中的再生產理論去理解社會成本的內容;而有些則是按照企業生產經營對社會造成的損失、浪費去理解;還有的則是從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來理解社會成本。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在于:一部分人是站在國民經濟的角度看待社會成本,另一些人則是站在企業角度去看待社會成本。由于人們討論問題的出發點不同,所得出的結論必然有較大的差異。

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理論的發展告訴我們,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后往往是以高昂的社會成本為代價的。目前,我國的現狀是:人口基數大,年齡結構正趨于老化,城鄉人口結構不合理;生態資源破壞嚴重;資源利用率低下;環境污染嚴重;經濟政策的失誤以及社會利益集團的內部經濟性和外部不經濟性的矛盾,加劇了社會經濟資源耗費與補償的失衡。同時,特大礦難、黑磚窯、三鹿奶粉等社會責任事件引起了公眾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廣泛關注。嚴峻的形勢告戒我們,忽視從整個社會去研究資源的耗費與補償,忽視社會成本的存在,最終必將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企業履行應盡的社會責任,是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企業付出應盡的社會責任成本是企業對未來發展的一種投資。只有正確理解企業社會責任成本,才能準確評價企業社會責任績效。從而,為企業更加健康地履行社會責任提供有價值的定量信息。

三、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的實踐意義述評

從近年來的一些調查顯示:①大多數企業提供的責任競爭力實踐表現而言,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已經將企業社會責任提升到公司發展戰略的高度;②企業提供的責任競爭力所體現出的社會效益非常顯著;③企業能夠結合自身專業優勢來進行企業社會責任實踐;④責任競爭力實踐所體現或帶來的經濟效益排在第五位,比較靠后,還有待提高。同時也發現:①中國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的同時,能較好地考慮利益相關方的關系和利益;②實踐意識比較高,但系統性、戰略性、自覺的實施還顯不足;③有較好的兼顧履行責任和提升競爭力的關系;④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表現較弱,外資及港澳臺投資企業更差;⑤企業在遵紀守法和對股東的基本責任的履行狀況較好,但道德和自愿性責任的履行狀況有待加強。筆者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的實踐意義在于:

1.有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理論研究源于其社會實踐,實踐中,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越來越熱門的話題,2004年上半年,我國國內多家媒體報道了企業社會責任標準SA8000。目前,我國企業界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內容、范圍、作用和如何實施等方面還處在學習、消化、探索的初級階段,相當多的企業甚至認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會導致企業經營績效的下降,把追求利潤當作企業的惟一目的,根本不愿或者只是被動地去承擔其社會責任。筆者認為成本管理論文,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一個長期戰略,從客觀角度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也是其發展的需要,因為企業的發展不是孤立的,它與社會各界有著錯綜復雜的聯系,它需要有雇員、供應商、銷售商、社區以及政府的支持,也就是說企業發展的資源是社會給予的,企業也有義務回報社會。當然,承擔社會責任,企業會付出一定的短期成本,但從長期看,企業通過向社會證明自身的社會責任感,證明自己能夠在經營活動中把公共利益和社會整體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從而為企業帶來社會公眾的認同,樹立了自己的品牌。好的企業聲譽帶來好的財務績效,從而促進企業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

2.可提升企業戰略決策的科學性。按照成本層次理論,企業社會責任成本應該屬于宏觀成本范疇,在分析成本對象的范圍時,涉及到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政治環境、人文環境以及人力資源等諸多方面,比傳統微觀成本層次的摘要求相適應。一般來說,人們把企業社會責任成本分為八類:①保護環境成本。是指企業本著對環境負責的原則,為防止環境污染而發生的各種費用和為了改善環境、恢復環境的數量或質量而發生的各種支出;②自然資源成本。是指對在我國境內的企業,因其對資源的開采和使用而向資源所有者支付的資源使用費。換言之,是企業因開采和使用稀缺的自然資源,應足額支付維持自然資源再生費用的成本;③人力資源成本。是指企業為發展人力資源所發生的耗費與支出。包括對員工的招募錄用費用、勞動報酬、集體福利、教育培訓支出、職工社會統籌保障金等;④消費者責任成本;⑤社區公益和慈善成本。是指企業為社區及公共事務、公益事業和社會福利事業所發生的各項耗費和支出;⑥其他責任成本,如節能產品的研發費用等,也包括企業對政府、股東、供應商、債權人以及顧客等承擔的責任成本;⑦土地使用成本。這是對企業因使用土地而應支付的成本,特別應包括企業因過度使用土地而使土地退化、質量下降計量的成本;⑧外部不經濟成本。是指一個公司或企業從事謀利經營活動而消耗的并未記入自身成本費用中的社會資源或給社會帶來的損失,企業應充分計量這種消極外部效應,并加以內部成本化。

根據現行的成本會計制度,企業作為獨立的法人主體,在計算其產品成本時也是相對獨立的,一般都以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作為成本核算對象,通過一套相對成熟和完整的成本核算理論,得到比較明確客觀的成本計量結果。但是成本管理論文,我們不難發現,如果僅僅使用傳統的成本會計工具,將很難對以上的一個或多個成本做出系統的分析和計算,這往往源于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的特殊性。即:社會性、間接性、模糊性和滯后性。

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的性質決定了其計量形式的多樣性,只能應用一些現代科學的方法對其進行估算,盡量做到相對準確。另外,除了可用貨幣反映企業的各項社會責任成本和效益外,還可用實物指標和指數,甚至用文字來說明。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的核算可以借鑒國內外會計機構的經驗,采用調查分析法、替代品評價法、支出成本法、設計新型成本信息系統等方法。

3.可加大企業的競爭力。在企業社會責任成本信息與效用關系問題上,美國著名的“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認為:如果企業能夠用他們選擇核心業務那樣的方法和框架來分析CSR的機會,他們就會發現CSR并不簡單意味著成本、約束或者是慈善活動的需要,而是企業實現創新和提高競爭優勢的潛在機會。當企業在為自己創造價值的同時已經促進了社會的價值,它會因此獲得更好的競爭地位。

提升企業競爭力,有很多途徑。 但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無疑是一條捷徑。因為提倡社會責任不僅僅能提升企業社會形象,更能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提升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企業實踐和眾多的研究成果充分說明了,在社會責任和企業績效之間存在著正相關聯度,企業完全可以將社會責任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競爭力。具體可在提升財務業績方面,降低運營成本方面,提高效率方面,提高銷售量和顧客忠誠度方面以及降低監管力度和市場壁壘方面都會給企業尤其的跨國公司產生積極的作用。

四、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研究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在將企業社會責任成本作為研究課題的專家學者較多,研究內容五花八門,但焦點和難點主要集中在試圖回答:如何從現有的財務報告評價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如何影響企業的經營績效,企業的經營績效如何影響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履行,如何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應該如何建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成本與效益如何量化,等等。

筆者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研究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應該有以下三方面:

1.關于企業多元化成本的準確計量問題。不同的目的就有不同的成本,社會責任成本信息的生產應結合使用各種方法,比如成本管理論文,當社會責任成本無法直接決定時,可以通過估計替代品來確定;對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而發生的實際支出,如購買環保設備,可按歷史成本計價;有些社會責任成本可以根據恢復原狀所需要的成本來進行估計,如廢水對河流造成的污染,可通過估算恢復污染之前的狀況至少需要多少治理費用來確定。

2.關于企業外部成本的內部化問題。計算外部不經濟成本并將其內部化是促進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較好做法,在計量社會責任成本過程中,要特別關注外部不經濟成本。從經濟學分析可知,企業的經濟行為可產生兩類成本費用:一類是企業自己承擔的成本,表現為企業產品成本、營業成本等;另一類是不由企業而由社會承擔的企業外部成本。一般而言,企業的成本都是在微觀范圍內進行最優化選擇而付出的代價,但它的活動常常超過自己的財產權力界限,從而發生了一些由社會和他人承擔的成本和費用,這就形成了外部性問題。社會責任成本理論的建立就是要求在政府干預等手段下解決外部成本的內部化問題。

3.關于企業社會責任成本信息與效用評估的關聯體系問題。企業社會責任與經營績效的關系,由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成本與收益兩方面決定。若企業為承擔社會責任所付出的成本大于由此所帶來的收益,企業就不會很情愿、很主動地去承擔社會責任;反之,企業就會很樂意、很熱情地去履行社會責任。但是如何科學評估企業在付出履行社會責任成本后所帶來的效益,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因此,針對這一問題,在對企業取證調查的基礎上,將企業社會責任成本與效用評估的關聯體系作進一步的量化考察,將會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紅霞.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成本支出研究.中央財經大學學報(京).2008(6).

2.池祥麟、林怡君.企業社會績效與企業財務績效關聯性之分析——以道瓊STOXX永續性指數為例.ntpu.edu.tw/coop/teacher/hlchih/data/CSR_CFP_link.pdf.

3.任迎偉、陳煦江.解析企業社會責任成本.光明日報(理論版).2008-06-25.

4.宋獻中、龔明曉.社會責任信息的質量與決策價值評價:上市公司會計年報的內容分析.會計研究,2007(2).

5.李正.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研究---來自滬市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中國工業經濟.2006(2).

6.劉俊海.2006.對國家電網公司2005社會責任報告的點評,csrnall.com/.

7.Abbott, W. F.and Monsen, R. J. 1979. on the measuremen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self-reported disclosures as a method of measuring corporate socialinvolve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2 No. 3: 501~515.

篇9

學生姓名指導教師課題性質畢業設計(論文)題目設計學職號稱教師專業班級單科研位教學√生產其他

論文√

課題來源

淺談企業應收帳款的管理

開題報告(闡述課題的目的、意義、研究現狀、研究內容、進度安排、預

期結果、參考文獻等)一、論文研究的目的、意義1、研究目的:在竟爭越來越激烈的狀況下,企業正確運用賒銷,切實加強應收賬款風險管理顯得尤其重要。企業應收賬款的增多,成本等費用的偏高,信用水平的偏低使得公司應收賬款風險加劇,從而導致了企業經營管理問題,企業虧損,甚至造成企業的破產倒閉,使得企業越來越重視對應收賬款風險的管理與控制。所以可以說應收賬款是企業資金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應收賬款管理直接影響到企業營運資金的周轉和經濟效益。積極有效的應收賬款管理將有利于加快企業資金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也有利于防范經營風險,維護投資者利益。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應收賬款的重要性,應收賬款管理已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v觀我國的研究現狀,企業應該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本論文研究目的就是對企業應收帳款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有針對性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措施。2、研究意義: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企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商業信用的國度擴展,導致大中小各種企業的應收帳款比例不斷增大,當前國內企業對應收帳款管理重視程度和力度不夠,相關信用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不規范,導致應收帳款質量低下,回收程度偏低,而應收帳款的增加和質量的降低必然導致其中一部分應收帳款的呆帳壞帳的產生,這些應收帳款的沉淀,使企業資產實際質量降低,嚴懲影響了企業資金的流轉和經濟的正常運行。作為影響企業財務狀況的重要因素之一,應收帳款的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分析應收帳款的管理方法和及其不足之處的改善方法,這些對于企業管理者和投資者,以及相關政府部門都有借鑒和參考意義,對于我國企業管理質量的提高以及經濟的健康發展也有一定的幫助。二、研究現狀國外研究現狀:西方對于應收賬款的相關研究已經有百年的歷史了,其信用控制體系已經非常完善,因此,企業對應收賬款的控制也相對比較容易。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現實的需要,西方學術界對傳統意義上應收賬款的控制研究,逐漸轉向對應收賬款后期的證券化和保理業務的研究。1.應收賬款的證券化研究成果。Zweig認為資產證券化為原始權益人提供了一種降低風險、多樣化資產組

合的手段,增加了一種融資工具。Schwarcz指出,資產證券化之所以具有如此的吸引力是因為證券化引致的交易成本節省遠遠高于其它融資工具。他還認為發起人證券化資產的投資報酬率小于其它融資方式的融資成本,因而資產證券化也是一種有成本效率的融資工具。2.應收賬款的保理業務研究成果。BenJ.Sopranzetti(1998)教授從企業的融資的角度探討了應收賬款保理的問題。由于企業應收賬款的存在,減少了企業在一定時期的現金流量,應收賬款是具有一定信用的資產,那么可以通過信用評估,與金融機構或非金融機構鑒定協議,把應收賬款作為金融產品進行交易,從而達到投資融資的經濟活動的目的。LannyLatham(2004)應收賬款是各種企業擁有的一項很常見且非常重要的資產,它的安全與否直接影響著企業的可用資源、損益情況、現金流量。從企業內部管理出發,對企業應收賬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作了剖析,提出了“要加強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必須提高產品競爭力,注重客戶資信調查和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力度”的觀點,并對建立企業信用信息管理體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Jamesc.Van.Horne(2003)教授認為整體經濟環境和公司的信貸政策是影響公司應收賬款管理水平的主要原因。整體經濟環境是不可控制的因素,而信貸政策的變量包括交易賬戶的質量、貸款期限的長短、現金折扣、季節性延遲付款、收款程序等。企業通過改變這些變量必然導致額外銷售產生的邊際利潤和應收賬款增加產生的機會成本。管理應收賬款實際上轉化為了對額外銷售產生的邊際利潤和應收賬款增加投資所要求的收益進行評估,只有兩者相等時,應收賬款所產生的收益才是最大化的。國內研究現狀:由于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問題,導致國內對應收賬款的研究起步較晚。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的企業和學術界逐漸意識到應收賬款管理的重要性。因為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還不完備,信用管理體系尚在探索和建立中,同時我國大部分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意識比較淡漠,管理方式比較單一,所以我國的應收賬款研究還在起步成型階段。1.關于應收賬款的現狀研究吳蓬生、張維迎、李恩柱、閆培金等學者從我國應收賬款的管理現狀出發,努力的從全方位的角度提出改進措施。這其中學者們最初的觀點看上去并不能完整的構成一個體系,但是仍具借鑒意義。2.關于應收賬款法律方面的研究吳蓬生從法律的角度提出,把應收賬款看作債權人與債務人的一種契約,解決手段(遠期的應收賬款)主要是通過法律法規。他對不良債權涉及的許多緣學科問題進行了大膽的理論探索,并做出回答。3.關于應收賬款從博弈角度的相關研究應收賬款是以信用為基礎才得以存在,其價值的實現程度由當事人雙方的博弈決定,張維迎從博弈論的角度研究應收賬款形成的原因,解決的方法是通過建立健全有效的信用制度,進行信用調查、信息跟蹤,把握事前、事中、事后三道關,進行控制管理。4.應收賬款風險研究李恩柱企業應收賬款的風險防范進行了研究,對應收賬款對企業產生的分析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并對應收賬款風險防范對策進行了研究,以確保企業財務的安全性。陳英新從風險的角度指出:應收賬款的風險是由于市場因素的不穩定性和債權、債務關系在清償時具有不確定性,導致了賒賬企業的應收賬款在回收時間和回收

數額上具有不確定性。我國的社會信用基礎還比較薄弱,社會信用體系還不完備,信用管理體系尚在探索和建立之中,有關政策法規尚未出臺,我國還很難直接照搬西方國家的應收賬款的管理模式。因此,我國企業只能根據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并結合應收賬款系統化的管理知識來制定適合自己的應收賬款管理模式。三、研究內容本文首先闡述了目前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存在的問題,針對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存在的問題做出原因分析,并運多種措施加強企業應收賬款管理。一、企業應收賬款的概述(一)應收賬款的概念(二)應收賬款的范圍(三)應收賬款的確認二、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存在的問題(一)應收賬款拖欠嚴重,企業面臨信用危機(二)應收賬款降低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使企業效益下降(三)應收賬款增加了企業的總成本三、企業應收賬款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一)企業之間市場競爭的產物(二)實現銷售和收到款項的時間差所致(三)應收賬款管理制度不健全(四)信用政策制定不合理(五)企業防范風險意識薄弱(六)外界市場環境復雜四、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措施(一)全面核算應收帳款的成本(二)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三)加強客戶信用管理(四)加強應收賬款的風險防范,提高企業風險管理水平(五)以應收賬款轉為應收票據來降低風險(六)提高人員素質(七)應收帳款的控制結論四、進度安排1、確定畢業論文的選題,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完成論文的任務書。2012-9-8至2012-9-262、編寫論文提綱,撰寫開題報告,進行開題,實習期間進一步查找資料,作社會調查。2012-9-27至2012-10-113、撰寫論文,完成第一稿,并交指導老師。2012-10-12至2012-11-24、修改論文,完成第二稿,并交指導老師。2012-11-3至2012-11-155、修改論文,完成第三稿,并交指導老師。2012-11-16至2012-11-29

五、預期結果

應收賬款作為企業流動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否能夠及時收回關系到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能否正常周轉,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針對應收賬款管理存在的問題,找到加強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措施。

六、參考文獻

篇10

一、國有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

1.政策、制度等環境因素的變化。政策風險指國家政策的變化對行業、產品的影響,包括產業政策、利率的變化、通貨膨脹等。在中國傳統社會階層結構中,商業做為流動不確定組織來給予壓制和管理。國家宏觀調控中法律和政策往往交織并用,由此帶來了宏觀調控的穩定性問題,近年來金融政策和財稅政策調整就非常頻繁,不同行業、產業的市場主體經常要面對一些不確定的風險。利率的變化有可能會使企業產生債務融資風險,通貨膨脹會使企業資金供應容易出現短缺,如果決策不當,將會帶來較大的財務風險。

2.企業資本結構缺乏科學規劃。資本結構是指企業長期資本(長期負債、優先股、普通股)構成及其比例關系。企業的資本結構決定著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最優的資本結構客觀存在時,能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即達到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企業采用負債經營方式擴大資金來源已成為許多國有企業的普遍做法,但高負債也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高風險。資本結構缺乏科學規劃,造成負債比重加大,企業財務管理混亂,會使企業財務管理的各環節缺乏統籌協調配合,造成企業資金匱乏、資產損失等風險。財務風險與資產的流動性緊密聯系,如果企業不能以低于收益率的成本隨時獲取所需資金,必然給企業帶來資產流動性風險。企業資本結構的不合理會導致企業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給企業增加財務負擔。

3.財務決策失誤。長期以來,由于計劃經濟體制下,財務管理在國有企業管理中內容單一、層次較低。盡管優化財務決策對現代企業來說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但在具體實踐中,一些國有企業的財務決策并未被提升到企業戰略管理的層次上來。一些企業領導對財務決策的認識不夠準確,財務管理就變成了以具體經濟核算、日常資金管理等為主要內容的管理工作。有的企業領導僅僅憑以往的經驗,沒有對市場進行深入的調研和科學論證,就盲目進行企業財務決策決策,盲目投資,造成企業不良資產過大,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資金風險。有的企業監督制度執行不嚴格,對財經紀律置若罔聞,財務風險極易發生。在決策時缺乏真實的信息,對決策事項未來變化無法掌握,不能獲取充分有用的信息。制度環境的不確定性使企業財務決策帶有很強的主觀性,決策失誤使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投資無法按期收回,造成巨大的財務資金風險。

4.財務管理人員風險意識薄弱,職業道德有待加強。企業的籌資活動、投資活動,還是資金回收、利益分配等財務活動,都會使企業面臨著財務風險。目前,我國許多國有企業還未建立起完善的財務風險預測、預警、防范和控制系統。該進成本不進、該攤費用不攤、該提折舊不提,人為調節利潤、未對客戶的信用情況進行調查就盲目賒銷等現象在很多國有企業內部普遍存在。一些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缺乏足夠了解,風險意識薄弱,認為只要管好用好資金,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由于風險意識淡薄,大量潛虧掛賬的現象,人為制造財務風險,致使財務風險時有發生。在市場經濟中的國有企業財務人員的各種欺詐、違約、投機取巧等現象屢見不鮮。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良好的職業道德是降低企業財務資金風險的重要保障,國有企業的良好職業道德建設是事業提升的基石。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道德風險主要表現在違約及債權債務關系嚴重扭曲等方面,這些都會降低企業信用度,使企業的經濟合同履約率和償債能力降低,影響企業生產的正常運營,造成資金占用過量,加大了企業財務風險。

二、國有企業財務資金風險防范的對策

1.提高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和企業領導者的風險監控意

識。為防范財務風險,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在科學的管理理念指導下,認真分析研究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企業財務管理環境,根據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和企業生產經營特點,調整企業財務管理政策,制定多種應變措施,通過科學的流程設計來實現風險的防范、控制和化解,從而提高企業對財務管理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降低因環境變化給企業帶來的財務風險。思想是先導,有什么思想就有什么行動。人始終是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因素,而在人員思想上存在的風險,則是最大的風險。目前,財務風險突出集中于人財物管理上,具體為:重要工程建設方面的風險、重大資金支出方面的風險、重要人事任免方面的風險和大宗物品采購方面的風險。國有企業領導者也要加強風險意識,將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看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健全企業的風險監控機制和風險管理流程,優化風險監控制度,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和各個領域的財務風險進行有線監督。我們要大力開展風險防范教育,切實提高防范廉政風險的意識。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加大從源頭上防范廉政風險的力度。落實崗位職責,建立科學有效的廉政風險防范機制。堅持從嚴執紀,充分發揮查辦案件對風險防范的保障促進作用。

2.健全財務組織機構,注重財務風險管理的系統性。對一個國有企業集團而言,要實現對整個企業財務活動的有效監控,必須有健全的、科學的、具有較強執行力的財務組織機構。國有企業應成立財務風險管理委員會,根據企業經營管理各職能部門的職責下設各專業風險防范小組,通過不同層面制度的設計,形成了互相牽制的管理體系,制定與企業愿景相適應的戰略目標,保證企業的各項財務符合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和企業戰略目標。另一方面,企業還要建立財務風險評估體系,通過分析評價潛在的財務資金風險可能對目標實現產生的影響,對需要進行控制的風險采取相應的措施,幫助企業規避財務資金風險。財務資金風險的防范和管理是一項系統化的工作,它需要企業全體成員的共同參與。當企業全體成員將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目標分解到各自的實際工作中時,并通過工作流程、制度、考核等反應到他們的實際工作中,他們就能用明確的職能來保障目標的實現??傊?,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是當前國有企業財務資金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它對規劃企業的財務資金風險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細化財務內部控制崗位作業流程。為防范國有企業財務風險,企業必須采用科學的決策方法,盡量采用定量計算及分析方法進行決策。對各種可行方案要認真進行分析評價,從中選擇最優的決策方案。財務內控崗位職責作業流程要以IS0標準格式編寫,崗位標準流程的編寫應以熟悉業務的骨干為主,并吸取相關人員的意見。同時企業管理人員還要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選擇財務風險指標,測定平均值為風險點,并且通過財務指數進行量化。

4.加強財務管理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應控制風險因素,預防風險的發生,對內應該加強對財務人員的管理和教育,加強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減少因交易對象違約、投機取巧等給企業帶來的重大損失。開展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是培養會計人員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規范他們的職業行為不可缺少的環節。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要恪守這道底線,最主要的是必須自覺做到“五個堅持”:第一必須堅持學習和修養;第二必須自覺堅持廉潔自律;第三必須堅持依法規范用權;第四必須自覺堅持接受監督;第五必須自覺堅持履行雙責。會計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灌輸道德標準和敬業精神,把職業道德教育融進每一名會計人員內心,培養實他們事求是、恪盡職守、清正廉潔的道德品質。

總之,國有企業生產經營中的財務資金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應該正視這些風險的不確定性,正確評價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在此基礎上,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正確分析和防范財務風險。我們必須堅持全面分析的原則,這樣才能到防范企業財務資金風險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徑。

參 考 文 獻

[1]宋金良.淺議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其防范[J].經營管理者.2009(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阳县| 涞水县| 吉林省| 福州市| 海丰县| 嫩江县| 金堂县| 江山市| 论坛| 平乐县| 南汇区| 清徐县| 石首市| 蒙山县| 弥渡县| 华池县| 凌海市| 虞城县| 连平县| 昭平县| 崇仁县| 平泉县| 乌苏市| 郑州市| 水城县| 利川市| 峡江县| 定日县| 巴中市| 富宁县| 宜君县| 晋州市| 镇巴县| 宜昌市| 青田县| 普宁市| 平湖市| 榆中县| 余姚市| 六枝特区| 西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