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5 14:16:5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英語朗讀,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本冊書以5個元音字母的發音為主線,按照字母的順序逐個教、逐個學,內容包括:這五個元音字母在單詞中開閉音節的發音。主要途徑是:在聽清教師的發音或聽清英語錄音的基礎上,進行反復的模仿,然后總結發音規律:元輔啞巴e或以一個元音字母結尾,等等。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很多情況下,學生的語音語調不好,是由聽得不夠,未聽仔細,沒有聽清就模仿所致。所以要先讓學生聽清楚、聽準確,了解音的特點(音質、音色、音長、音響)后,再模仿。
二、模仿語音語調,注重感情基調
關鍵詞 :英語朗讀;音標教學;朗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4)12-0114-02
作為高中英語教師,筆者發現學生進入高中階段,慢慢地越來越不喜歡朗讀英語了,尤其是男生。在家長會上,很多家長都充滿困惑并焦慮地抱怨,“在家幾乎看不到孩子讀英語,這是怎么了?”這些家長的孩子通常英語成績不理想。調查發現,造成學生在家不朗讀英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①書面作業太多,顧不上;②語音不準,羞于啟口;③教師重視不夠,學生疏于練習。這樣,由于缺乏朗讀,學生無法養成良好的語感,甚至出現了“啞巴英語”的現象,同時還很明顯地影響到了他們的聽力。
語言學家喬姆斯基認為:人們學習母語時是說在前、讀在后;而在沒有外語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學習外語,是讀在前、說在后,這是學習語言的規律。因此,教師在教學初始就要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并教給他們正確的朗讀方法。
朗讀是朗讀者將語言材料清晰、響亮地讀出來,是多種感官,包括眼、口、耳、腦一起參與的一項活動,并通過不同的節奏和語調,準確地傳遞出文章的內涵和作者的情感。經常朗讀,學生會感受到那種朗朗上口的語言帶來的愉悅感,還會從最初的結結巴巴或不熟練到流利朗讀感受到很大的成就感。慢慢的,他們就會愛上朗讀,并且越讀越好,從而漸漸培養起良好的語感。
語感是一種語言修煉,是人們對語言的一種直接感知能力,是對語言法則或語言組織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是經過長期規范的語言訓練而逐步養成的。它是一種帶有濃重經驗色彩的比較直接、快速地感受語言文字的能力,是一種直感,它源于語言實踐,同時又指導語言實踐。的確,有了好的英語語感,在口語表達方面就會非常順暢,從而提高了口語表達的熟練程度,避免了“啞巴英語”的尷尬境況。
此外,朗讀還有助于聽力的提高,筆者在長期的觀察中發現,那些平時不開口朗讀的學生基本上都存在聽力上的困難。不愛開口說英語,要么因為性格內向,要么因為發音不準,怕人笑話。久而久之,他們在聽到英語聽力材料的時候,就無法快速融入那個語境,再加上語音、語調上的障礙,就更難捕捉說話者的意圖了,這樣他們在完成聽力試題時自然困難重重,倍感煩惱。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朗讀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那么,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教給學生哪些正確的方法,去培養他們對朗讀的熱愛和信心呢?
一、音標教學
要想朗讀順暢,首先就應掌握正確的發音。許多學生之所以發音困難,是因為沒有系統地學過因素和國際音標。英語因素有48個,分元音因素和輔音因素。其中,元音因素有20個,分單元音(12個)和雙元音(8個[ei、ai、?蘅i、?藿u、au、i?藿、ε?藿、u?藿])。按其發音時舌頭的位置,又可分為前元音[i:、i、e、?覸]、中元音[?藿:、?藿、?蘧、]、后元音[a:、?蘅:、?蘅、u:、u]。輔音共有28個,分為清輔音和濁輔音,再可細分為爆破音[p、b、t、d、k、g]、摩擦音[f、v、θ、e、s、z、?蘩、?廾、r, h]、破擦音[t?蘩、、d?廾、ts、dz、tr、dr]、舌邊音[l]、鼻音[m、n、?耷]和半元音[j、w]。教學這些因素時,可借助畫有口腔發音部位的卡片,再加上教師的示范,讓學生盡可能地找準發音位置和發聲方法,從而實現準確發音。雖說英語的因素有48個之多,但它們還是有規律可循,比如,從單元音變為雙元音,只需在單元音后加[:]。輔音中有10對是一清一濁的,它們是[p、b、t、d、k、g、f、v、θ、e、s、z、?蘩、?廾、t?蘩、d?廾、ts、dz、tr、dr]。每一對因素的發音部位都一樣,只是用力的強度不同而產生出了清輔音和濁輔音。
此外,英語中還有一些音變和不完全爆破這些語音現象。比如,幾個因素組合[sp、st、sk]在朗讀時要讀成[sb、sd、sg]。我們常用的詞speak,student和skirt 就充分體現了這種音變現象。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也是朗讀時要注意的。英語中不完全爆破主要有三種情況:
1.爆破音+爆破音。當一個爆破音后面緊跟著另一個爆破音時,前面的爆破音不發生爆破。方法是:對于前一個爆破音,只作發音的姿勢,剛要發出時,立即發出第二個爆破音。這種現象叫做失去爆破。例如,/p,b,t,d,k,g/這樣的組合出現時,前面的爆破音就需要失去爆破了。例如,what time / w?蘅 ttaim/ goodbye / gud bai/。
2.爆破音+摩擦音或破擦音。當一個爆破音后面緊跟著一個摩擦音或破擦音時,前面的爆破音只作部分爆破。方法是:對于前一個爆破音,作好發音的姿勢,剛發出時,立即過渡到第二個摩擦音或破擦音上去。第一個爆破音發出的聲音是非常輕微的,有時甚至聽不出來。這種現象叫做不完全爆破。例如,/t t?蘩,td?廾,d t?蘩,dd?廾,pt?蘩,pd?廾,g t?蘩,gd?廾/等。這樣的組合出現時,前面的爆破音就需要不完全爆破了。例如,picture /pik t?蘩 ?藿/ big jug / big d?廾Λ ?蘅 /。
3.爆破音+鼻輔音或舌邊音。當一個爆破音后面緊跟著一個鼻輔音或舌邊音時,前面的爆破音也產生不完全爆破現象。例如,good morning/gu(d) m?蘅:ni?蘅/big nation / bi(g) nei?蘩?藿n/ mad man / m?藿e(d) m?藿en/。還有一些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則可以通過風趣、幽默的口訣讓學生理解并熟讀,比如一個driver,掉進river,生命over[?藿];個子short,喜歡sport,跑到airport[?蘅:];西瓜round,長在ground,被我found[au]。再如,在教學過去式讀音時,筆者設計了一個chant:清輔后面讀成[t],濁輔元后讀成[d],[t、d]后面讀[i d ]。在學生基本掌握音標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生自己便能獨立地拼讀單詞,而且還能看音標根據拼讀規則,最終快速、準確地寫出單詞。
二、語調教學
英語的語調主要有升降調,其基本規律是一般疑問句要讀升調,以示疑問,陳述句、感嘆句與特殊疑問句要用降調,尤其是特殊疑問句學生以為也是問句,容易誤用升調。此外,在列舉時,前面都采用升調,到最后一個時才用降調。讀單詞時也是如此,讀同一個單詞時,第一遍往往讀升調,第二遍降調,這樣給人的感覺是前面未完成,到后面降調才表示已完成或已結束,否則,會讓人誤解或不得要領,所以語調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朗讀訓練
在教給學生基礎的語音、語調知識后,教師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朗讀的訓練:
1.時間上。早讀時間無疑是訓練朗讀的最佳時機,很多中學都硬性規定學生每天早讀課要朗讀英語,以保證學生每天至少有半個小時的英語朗讀時間。其次,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將學過的課文進行流暢地朗讀。因為是復習課,讀的是學過的文章,所以絕大部分學生都會充滿信心地讀下來,盡管實際上他們的朗讀很多時候還不是很令人滿意。但他們興致高,愿意讀,這是好勢頭,只需教師好好引導與適當糾正,相信他們會做得更好。
2.材料上。除了課本上的單詞和閱讀文章外,課后習題中的Summary也是很好的朗讀材料。這一部分甚至可以讓學生背下來,這樣,在他們的大腦里就會儲備足夠的材料和信息,寫作時好詞、好句就可以信手拈來。此外,格言警句、優美的詩歌,詼諧的笑話以及繞口令等,也可以成為很好的朗讀材料,在讓學生感受英語這門語言特有的音律美的同時,還可以使他們學到許多有用的英文知識,真是一舉兩得。
3.方式上。在教授新知識時,可以讓學生跟著教師或磁帶讀,以把握語音、語調的準確度。課后要求學生復習剛學的單詞、課文,這可利用早讀時間進行練習。接下來就是對他們朗讀熟練程度的檢測,可以提問個別學生,在此過程中,應注意對學生的保護和鼓勵,可以糾正他們的發音錯誤,但不能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在朗讀過程中,教師不能過多地中斷他們的朗讀,而應在一個小段落結束后,再進行批評指正。而對于一些不愛開口讀書的學生,則更應注意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對于他們朗讀的一點點進步,都要大加表揚,以增強他們的信心。
總之,要想學好英語,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而要想提高朗讀水平,也需要持之以恒的練習。“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通過朗讀,定會積累一定的英語知識,從而提高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進而提高其在英語聽、說、讀、寫方面的綜合運用能力,這正是朗讀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4)12-0114-02
作為高中英語教師,筆者發現學生進入高中階段,慢慢地越來越不喜歡朗讀英語了,尤其是男生。在家長會上,很多家長都充滿困惑并焦慮地抱怨,“在家幾乎看不到孩子讀英語,這是怎么了?”這些家長的孩子通常英語成績不理想。調查發現,造成學生在家不朗讀英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①書面作業太多,顧不上;②語音不準,羞于啟口;③教師重視不夠,學生疏于練習。這樣,由于缺乏朗讀,學生無法養成良好的語感,甚至出現了“啞巴英語”的現象,同時還很明顯地影響到了他們的聽力。
語言學家喬姆斯基認為:人們學習母語時是說在前、讀在后;而在沒有外語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學習外語,是讀在前、說在后,這是學習語言的規律。因此,教師在教學初始就要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并教給他們正確的朗讀方法。
朗讀是朗讀者將語言材料清晰、響亮地讀出來,是多種感官,包括眼、口、耳、腦一起參與的一項活動,并通過不同的節奏和語調,準確地傳遞出文章的內涵和作者的情感。經常朗讀,學生會感受到那種朗朗上口的語言帶來的愉悅感,還會從最初的結結巴巴或不熟練到流利朗讀感受到很大的成就感。慢慢的,他們就會愛上朗讀,并且越讀越好,從而漸漸培養起良好的語感。
語感是一種語言修煉,是人們對語言的一種直接感知能力,是對語言法則或語言組織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是經過長期規范的語言訓練而逐步養成的。它是一種帶有濃重經驗色彩的比較直接、快速地感受語言文字的能力,是一種直感,它源于語言實踐,同時又指導語言實踐。的確,有了好的英語語感,在口語表達方面就會非常順暢,從而提高了口語表達的熟練程度,避免了“啞巴英語”的尷尬境況。
此外,朗讀還有助于聽力的提高,筆者在長期的觀察中發現,那些平時不開口朗讀的學生基本上都存在聽力上的困難。不愛開口說英語,要么因為性格內向,要么因為發音不準,怕人笑話。久而久之,他們在聽到英語聽力材料的時候,就無法快速融入那個語境,再加上語音、語調上的障礙,就更難捕捉說話者的意圖了,這樣他們在完成聽力試題時自然困難重重,倍感煩惱。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朗讀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那么,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教給學生哪些正確的方法,去培養他們對朗讀的熱愛和信心呢?
一、音標教學
要想朗讀順暢,首先就應掌握正確的發音。許多學生之所以發音困難,是因為沒有系統地學過因素和國際音標。英語因素有48個,分元音因素和輔音因素。其中,元音因素有20個,分單元音(12個)和雙元音(8個[ei、ai、?蘅i、?藿u、au、i?藿、ε?藿、u?藿])。按其發音時舌頭的位置,又可分為前元音[i:、i、e、?]、中元音[?藿:、?藿、?蘧、]、后元音[a:、?蘅:、?蘅、u:、u]。輔音共有28個,分為清輔音和濁輔音,再可細分為爆破音[p、b、t、d、k、g]、摩擦音[f、v、θ、e、s、z、?蘩、?廾、r, h]、破擦音[t?蘩、、d?廾、ts、dz、tr、dr]、舌邊音[l]、鼻音[m、n、?耷]和半元音[j、w]。教學這些因素時,可借助畫有口腔發音部位的卡片,再加上教師的示范,讓學生盡可能地找準發音位置和發聲方法,從而實現準確發音。雖說英語的因素有48個之多,但它們還是有規律可循,比如,從單元音變為雙元音,只需在單元音后加[:]。輔音中有10對是一清一濁的,它們是[p、b、t、d、k、g、f、v、θ、e、s、z、?蘩、?廾、t?蘩、d?廾、ts、dz、tr、dr]。每一對因素的發音部位都一樣,只是用力的強度不同而產生出了清輔音和濁輔音。
此外,英語中還有一些音變和不完全爆破這些語音現象。比如,幾個因素組合[sp、st、sk]在朗讀時要讀成[sb、sd、sg]。我們常用的詞speak,student和skirt 就充分體現了這種音變現象。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也是朗讀時要注意的。英語中不完全爆破主要有三種情況:
1.爆破音+爆破音。當一個爆破音后面緊跟著另一個爆破音時,前面的爆破音不發生爆破。方法是:對于前一個爆破音,只作發音的姿勢,剛要發出時,立即發出第二個爆破音。這種現象叫做失去爆破。例如,/p,b,t,d,k,g/這樣的組合出現時,前面的爆破音就需要失去爆破了。例如,what time / w?蘅 ttaim/ goodbye / gud bai/。
2.爆破音+摩擦音或破擦音。當一個爆破音后面緊跟著一個摩擦音或破擦音時,前面的爆破音只作部分爆破。方法是:對于前一個爆破音,作好發音的姿勢,剛發出時,立即過渡到第二個摩擦音或破擦音上去。第一個爆破音發出的聲音是非常輕微的,有時甚至聽不出來。這種現象叫做不完全爆破。例如,/t t?蘩,td?廾,d t?蘩,dd?廾,pt?蘩,pd?廾,g t?蘩,gd?廾/等。這樣的組合出現時,前面的爆破音就需要不完全爆破了。例如,picture /pik t?蘩 ?藿/ big jug / big d?廾Λ ?蘅 /。
3.爆破音+鼻輔音或舌邊音。當一個爆破音后面緊跟著一個鼻輔音或舌邊音時,前面的爆破音也產生不完全爆破現象。例如,good morning/gu(d) m?蘅:ni?蘅/big nation / bi(g) nei?蘩?藿n/ mad man / m?藿e(d) m?藿en/。還有一些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則可以通過風趣、幽默的口訣讓學生理解并熟讀,比如一個driver,掉進river,生命over[?藿];個子short,喜歡sport,跑到airport[?蘅:];西瓜round,長在ground,被我found[au]。再如,在教學過去式讀音時,筆者設計了一個chant:清輔后面讀成[t],濁輔元后讀成[d],[t、d]后面讀[i d ]。在學生基本掌握音標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生自己便能獨立地拼讀單詞,而且還能看音標根據拼讀規則,最終快速、準確地寫出單詞。
二、語調教學
英語的語調主要有升降調,其基本規律是一般疑問句要讀升調,以示疑問,陳述句、感嘆句與特殊疑問句要用降調,尤其是特殊疑問句學生以為也是問句,容易誤用升調。此外,在列舉時,前面都采用升調,到最后一個時才用降調。讀單詞時也是如此,讀同一個單詞時,第一遍往往讀升調,第二遍降調,這樣給人的感覺是前面未完成,到后面降調才表示已完成或已結束,否則,會讓人誤解或不得要領,所以語調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朗讀訓練
在教給學生基礎的語音、語調知識后,教師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朗讀的訓練:
1.時間上。早讀時間無疑是訓練朗讀的最佳時機,很多中學都硬性規定學生每天早讀課要朗讀英語,以保證學生每天至少有半個小時的英語朗讀時間。其次,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將學過的課文進行流暢地朗讀。因為是復習課,讀的是學過的文章,所以絕大部分學生都會充滿信心地讀下來,盡管實際上他們的朗讀很多時候還不是很令人滿意。但他們興致高,愿意讀,這是好勢頭,只需教師好好引導與適當糾正,相信他們會做得更好。
2.材料上。除了課本上的單詞和閱讀文章外,課后習題中的Summary也是很好的朗讀材料。這一部分甚至可以讓學生背下來,這樣,在他們的大腦里就會儲備足夠的材料和信息,寫作時好詞、好句就可以信手拈來。此外,格言警句、優美的詩歌,詼諧的笑話以及繞口令等,也可以成為很好的朗讀材料,在讓學生感受英語這門語言特有的音律美的同時,還可以使他們學到許多有用的英文知識,真是一舉兩得。
3.方式上。在教授新知識時,可以讓學生跟著教師或磁帶讀,以把握語音、語調的準確度。課后要求學生復習剛學的單詞、課文,這可利用早讀時間進行練習。接下來就是對他們朗讀熟練程度的檢測,可以提問個別學生,在此過程中,應注意對學生的保護和鼓勵,可以糾正他們的發音錯誤,但不能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在朗讀過程中,教師不能過多地中斷他們的朗讀,而應在一個小段落結束后,再進行批評指正。而對于一些不愛開口讀書的學生,則更應注意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對于他們朗讀的一點點進步,都要大加表揚,以增強他們的信心。
總之,要想學好英語,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而要想提高朗讀水平,也需要持之以恒的練習。“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通過朗讀,定會積累一定的英語知識,從而提高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進而提高其在英語聽、說、讀、寫方面的綜合運用能力,這正是朗讀的意義所在。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1-0080-02
在英語學習中,朗讀是一種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是訓練和提高小學生正確掌握語音、語調,培養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是學好英語的基礎,也是說好英語的前提。英語教學要充分重視朗讀。
一、朗讀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
1.朗讀能促進聽力水平的提高。學生大聲朗讀時,口中發出的聲音傳到自己的耳朵,表明學生不僅在讀,同時也在聽自己讀,經過反復不斷地朗讀操練,學生的聽覺神經也就習慣了這種信號,當別人發出這種信號時,他就能產生“共鳴”,聽得明白。大量準確的朗讀能夠促進口語和聽力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2.朗讀能促進記憶力的提高。學生大聲朗讀時,注意力容易集中。學生仔細看著語言材料,大腦想著發音,然后專注地念出聲,使讀過的語言材料在大腦中產生較深的印象。
3.相對于抄寫單詞和句子,朗讀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抄寫是無聲、枯燥的,在抄寫的過程中熟悉的只是字形;而朗讀是有聲的,在朗讀的過程中熟悉了語言,為準確、清晰、快速地說好英語提供必要的基礎練習和心理準備。同時,抄寫的對象是個體,朗讀的對象是整體。抄寫費時費力,而朗讀省時省力。朗讀可以感知教材所呈現的內容,通過朗讀每一個單詞、詞組、句子,讓你清楚地知道課文的知識,多次朗讀以后就會加深你對課文的熟悉程度,并能掌握所要學的知識,從而不需要機械地記憶。這樣,學生不僅記住了詞組、句型、動詞的用法,也記住了整個句子。
4.朗讀是培養語感的最佳途徑,有助于學生開口說英語。語感是學習英語和使用英語的核心,它是比較直接、迅速地感受語言文字的能力。學習英語的成敗落實在是否獲得了英語語感,能獲得語感,就能牢固地掌握英語知識,就能熟練靈活地運用英語語言技能,就能綜合性地、整體性地使用英語,駕馭英語。朗讀有利于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從而讓學生養成開口說英語的習慣。但是,語感的獲得必須通過持久的語言實踐練習而逐步獲得。對絕大多數中國的中小學生來說,由于缺乏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朗讀便成為學習英語、接受英語、培養語感的一種有效便捷的途徑。同時,朗讀是連接閱讀和口語訓練的主要樞紐,流暢的朗讀不但有助于培養閱讀能力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助于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二、朗讀英語也要有正確的途徑,才能更好更快的提高朗讀英語水平
1.大聲朗讀。在教師帶領下大聲朗讀更好,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原本注意力分散的學生被朗讀氣氛所吸引。同時朗讀的內容要不斷更新,學生就會對朗讀充滿了好奇心和新鮮感,就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朗讀的熱情,為學生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做準備。朗讀時間也要適當的調整,朗讀的時間也要控制在10分鐘左右。時間太長學生會厭煩,效率下降;時間太短,學生又沒有掌握所學的內容。朗讀不是說讀書的聲音越高越好,聲嘶力竭、過高聲音地朗讀,這樣注意力、體力勢必會過多地花在提高聲音上而削弱記憶與理解,極易造成疲勞,不利于持久學習。但太小的聲音無疑不利于語感的培養和記憶的加強,而沒有聲音根本就不叫朗讀了。
2.大量模仿、反復誦讀。著名的語言學家奈達說,要想在語言如何搭配方面建立可靠的語感,就必須反復聽、反復說,加深對句子、對話、篇章的理解,獲得牢固的英語基礎。朗讀就是把英語語言材料變成大腦能夠儲存的信息,久而久之,大量的英語語言材料融合在一起,最后質變為英語的思維方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堅持每天朗讀英語,運用正確的語音語調,反復高聲朗讀,很多常用的句子就會脫口而出,用外語進行思維的境界也會悄然而至。
3.教師指導朗讀技巧。小學生往往一聽到教師或錄音的示范就急于開口模仿,但往往發音不準確。因此,在英語教學的起始階段,教師首先要訓練學生仔細聽教師的示范發音,然后再模仿。同時借助于手勢來訓練連讀、重弱讀及升降調,起到直觀的教學作用。其次,要及時跟錄音讀。教師在朗讀訓練中的作用,更多的是教學生如何聽錄音,如何模仿錄音,并不時地指出他們的毛病,提出改進的辦法。再次,滲透簡單的朗讀技巧。在小學階段,我們無法跟學生講明詞性及發音的規律,但是我們在課堂中可以借助手勢和教師的示范讓學生去感知,從而讓學生在熏陶中感悟語言的優美。
英語朗讀可分為課堂朗讀和課后朗讀,而課堂朗讀又分為三類:示范性朗讀、練習性朗讀和檢查性朗讀。示范性朗讀自然是教師示范或錄音示范,學生聽、并要求學生認真模仿,且放在于啟發引導,既能幫助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又能對語音手段作示范。練習性朗讀可以是學生單獨進行,以鞏固、熟練和流暢為練習目的,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讀,教師聽后給予幫助,或是學生跟著老師讀。檢查性朗讀是學生讀、教師聽,可在課堂上進行,也可在課后進行。這樣學生可以聽到自己的朗讀,更容易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也可以找幾名朗讀好的同學的錄音放給全班同學。同學之間可以進行比較,形成濃厚的朗讀英語的氣氛。
2朗讀的作用
英語教學中的朗讀有以下幾種作用:
2.1練習發音。朗讀是一種全面的讀音練習,在英語教學中,尤其從七年級開始就應鼓勵學生放生朗讀課文,要求正確發出每一個音,注意音在連句中的變化,做到連讀,要求按照意群正確劃分意鮮,安排停頓,同時要求運用適當的重音、語調,注意節奏等等。
2.2提高口語。好的口語要求發音正確,用詞熟練,說話流暢。朗讀練習有助于達到這一要求。
2.3加深理解。好的朗讀使原文的思想、感情、態度、風格等全部內容在有聲語言中再現,使字變活,能促進學生聽覺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3朗讀能帶來如下好處
(1)朗讀可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2)朗讀可以擴大英語知識面;
(3)朗讀可以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
(4)朗讀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力;
(5)朗讀可以讓學生積累知識;
(6)朗讀可以提高學生素質;
(7)朗讀可以調節課堂氣氛;
(8)朗讀可以促進英語教學。
總之,筆者探討嘗試的“朗讀”在英語中的特色教學形式,對提高學生學習情趣和學習成績,有著明顯的作用,對提高英語教學有著特殊的效果。因此,我們要把在英語中的朗讀活動堅持下去。
物理課堂教學創設技巧初探歐曉慧
(甘肅省蘭州二十五中730000)課堂教學技巧,可以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啟迪。這不僅有利于直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進行的、快樂的事,而且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其學習能力。下面試舉幾例說明之。
1創設導入技巧
一般用于授課開始。方法以教師提問、實驗觀察或習題解答為主,內容多有基本概念復習,定理定律應用,公式運用解題等。目的在于激發學生興趣,自然引入新課。如講“物體的沉浮條件”,教師可先做一演示實驗:將一木塊浸沒水中;將一鐵塊浸沒水中;將一石臘浸沒水和酒精混合液中,并提出物體沉浮條件是什么。三種技巧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迅速進入課題思考。
2創設遞進技巧
用于講授過程。目的是通過由淺入深,由簡到繁使學生掌握概念,學習探求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此技巧的創設要注意層次清楚,要符合解疑推理的邏輯性。
如在“透鏡”一節中,第一次創設技巧:平行主光軸的平行光線經(凸、凹)透鏡方向怎樣?經實驗得出答案后,再創設第二次技巧:不平行主光軸的平行光線射入(凸、凹)透鏡后又會怎樣?又經實驗得出答案。創設技巧:非平行光線射入(凸、凹)透鏡后又怎樣?再次實驗證明。最后總結得出結論,學生對透鏡的認識就較為明確。
3創設隨機技巧
這是用于講授過程,為擴大學生思路,使其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方法。
但要注意,隨機創設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如“壓強”教學,可就液體壓強P=ρgh,固體壓強p=F/s的物理含義的挖掘,在習題練習上創設技巧:一定質量的水裝入不同容器,容器底部壓強;人站立、行走對地面壓強;手對圖釘帽的壓強和圖釘尖對墻壁的壓強,通過對這些技巧問題的辨析,強化對壓強這一物理概念本質的理解和掌握。
4創設求異技巧
學生對物理問題往往只從某一角度理解,若變換角度,理解物理概念就顯得困難。為此,就需從不同角度創設對同一物理問題的技巧。如在講究連通器內只有一種液體且靜止流動時液面總保持平衡的問題后,可提出設問:不同液體液面相平嗎?學習漂浮物體的重力和浮力的關系后,設問:一條船從海里開到河里是浮起一些還是沉下去一些?以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對物理概念作全面分析的思考。
5創設強化技巧
目的是為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加深對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的理解。例如:在講完物體的重力和壓力的聯系和區別后。可創設如下技巧加以鞏固。就重力大小和方向,對支持面壓力大小和方向討論回答。這對理解壓力的產生及大小和重力有關或無關很有效果。
課堂創設技巧應注意:
5.1教師要依教材內容、難易程度、學生接受水平以及教材前后的關聯而選用創設技巧方式。
一、朗讀的重要性
相傳歐陽公作《畫錦堂記》,已經把稿子交給來求的人,而那人也已經走得很遠了。歐陽公猛然想起開頭兩句“仕官至將相,衣錦歸故鄉”中應加上兩個“而”字,改為“仕官而至將相,衣錦而歸故鄉”,立刻就派人騎快馬去追趕。為什么要這么改呢?我們把原句和改句通過朗誦來比較看,就會明白這兩個“而”字關系的確重大。原句氣局促,改句便很舒暢;原句意直率,改句便有抑揚頓挫。“仕官而至將相”比“衣錦而歸故鄉”意思多一個轉折,更深一層。
他說的這個“而”帶來的變化很微妙,在書頁上只憑多一個或少一個“而”字,是難以分清楚的,但通過“朗讀”就能夠聽出來。所以朱先生說,“音與意不能強分,更改了聲音就連帶地改動了意義”。他說的很有道理。
二、英語學習需要朗讀
美國散文家E.B. 懷特說:“當我們談到菲茨杰拉德的風格時,我們不是指他運用關系代詞的能力,而是指他的字詞在紙上所發出的聲音”(When we speak of Fitzgerald’s style, we don’t mean his command of the relative pronoun, we mean the sound his words make on paper.)在談到風格的神秘性時他舉了一個例子:“These are the TIMES that TRY MEN’S SOULS. ” 這是美國革命時期政論家托馬斯?番恩的一句話,這句話已經被引用了二百多年,現在仍在被人們引用著。為了說明這句話與眾不同,懷特寫了以下四個句子以供比較:
Times like these try men’s souls.
How trying it is to live in these times!
These are the trying times for men’s souls.
Soulwise, these are trying times.
他說,盡管這幾句話與例句意思相近,句法也沒有毛病,但都不行,唯獨番恩的句子具有永久的魅力,為什么?
我們不妨從兩個方面來分析,(1)句子結構:這句話的關鍵詞是“these”,它放在主句末尾,句尾一般是強調的位置,這使“these”在句子里的地位已經很突出,然后再用一個從句 “that try men’s souls” 做進一步說明,使得 “these” 的聲音效果及其意義就更加鮮明;(2)句子的重讀節奏:如果把它的重讀和節奏讀出來,并作如下表示,對于理解這句話為什么給讀者的印象深刻是很受啟發的:“These are the times that try men’s souls. ”很顯然,“these”是一個重讀音節,經過一個輕讀音節 “that” 的緩和和過度,緊接著又出現三個重讀音節 “try men’s souls”,讀者自然會體會到它的聲音和節奏所產生的力量及其蘊含的分量。
可見,學習英語不可不讀,不可忽略它的聲音和節奏。當然,不是對書上的每句話的聲音和節奏都要研究一番,節奏感是感性層上的東西,主要是在實踐中獲得的,即通過多聽,多說,多朗讀獲得。
美國著名語氣學家奈達說,學習外語要泡在“聽”和“說”里面,如果想在語言如何搭配方面建立可靠的語感,就必須對成千上萬的詞匯反復聽,反復說,沒有別的辦法代替。我們在自己的國家里學習人家的語言,語言環境差,聽和說的機會有限,主要是通過看書來學習,這就帶來了很大的局限性。所謂“看書”多是默讀不出聲音,而語氣之類恰恰是來自它的聲音,來自它的節奏和韻律,文字只不過是記錄聲音的符號而已。書寫在紙上的語言是一個樣,說出來又是一個樣,唱出來或演奏出來又是一個樣,而不同的人演唱或不同的樂器演奏其效果又不同。朗讀是一種綜合性的練習。它既是讀,也是聽,也是講。
三、朗讀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
英語的輕、重讀很明顯,起伏很大,節奏感很強,如果對連續和失去爆破等技巧也加以注意,不僅可以提高講話的節奏感,而且這種節奏感會不知不覺地滲透到你寫的文章里。堅持朗讀能夠端正唇型和舌位,刺激各個發音器官形成一定的發音習慣,不僅可以提高發音的準確性,而且有助于語言的積累和良好的語言習慣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在朗讀聲中可以發現語言之美,語言之妙,提高對語言的審美鑒賞力。
四、結束語
朗讀英語,常年不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定的語感;反復朗讀,不僅增強了英語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有助于語言的積累和良好的語言習慣的形成。可見,在英語學習中,朗讀是十分重要且非常有好處的。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13
英語和語文一樣,都是一門語言,小學英語對于學生來說,既是學科知識,又是交流工具。學生要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學科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朗讀,對英語反復的朗讀、堅持不懈的朗讀。學生開始能夠做到有條不紊、聲音洪亮的把詞匯、句子、文章之類的英語語言材料讀出來即可,隨著朗讀的不斷增多,學生要學會揣摩句子中單詞的重讀、連續,在朗讀的時候要保證朗讀的節奏符合文章內容的需要,同時要根據文中情感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語調,這樣才能做到通過朗讀把文中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才能算是真正的學會了朗讀。
朗讀是視覺和聽覺的高度融合,朗讀者通過仔細的看著英語語言材料,在大腦中對看到的文字信息進行快速的處理,隨后轉化成為從口中發出的聲音,聽朗讀的人通過聲音得以將文字的英語語言材料還原。換而言之,朗讀是一個眼、耳、口、腦相互配合的過程,學生通過對英語的朗讀逐漸培養起英語語感,從而使得英語綜合水平得到提高,最終做到將英語語言材料轉化成為自己的東西的過程。這樣的一個轉化過程需要學生不斷的進行學習積累,同時也需要教師進行科學的引導。
一、讓學生有所準備
朗讀是需要學生進行充分準備的,如果是拿到英語語言材料,然后讀出英語語言材料,是不能被稱為是朗讀的,這充其量只能說是在念英語,也就是把英語的詞匯、句子用動作發出音讀,并不通過大腦的思考。學生在進行朗讀前,形體和精神都需要進行適當的準備,只有通過準備才能進行朗讀,并通過朗讀學有所得。對于活潑好動的小學生而言,朗讀前規范其姿態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情。學生在閱讀前應當端正自己的坐姿,胸口離課桌約一拳的距離,雙手自然的持握書本,挺直腰板、挺起胸膛,頭略微抬起,目光聚集在手中的書本之上,這樣規范的姿勢一是有助于學生打起精神集中注意力,二是有助于學生保護視力。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要求,這樣才能在朗讀時使學生的內心保持平和,從而能夠很快的融入到朗讀的英語語言材料之中,是的朗讀的效果得到顯著的改善。
二、讓學生帶著目標去朗讀
在進行了朗讀前的充分準備后,學生就可以開始進行朗讀了,但是如果沒有對學生的朗讀明確適當的目標,那么學生就會在朗讀的時候迷失方向,使得朗讀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因此,教師在學生進行朗讀前要先為學生的朗讀確定一個適當的目標,使得學生的朗讀有動力、有意義,同時也能激起學生在朗讀時的興趣,使得學生對英語語言材料的朗讀變成一種樂趣。
例如,小學生進入到高年級,英語的單詞量有所增加,英語課本上課文所涉及的句型難度也隨之加大了,而且課文的長度也會有著明顯的變化。學生在這個時候或多或少的都會對新的英語學習有些許的不適應,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在教學前對學生提出一些朗讀的小要求。一般在朗讀前我都會要求學生盡可能的讀準每一個單詞,先讓學生大聲整齊的對課文進行朗讀,等學生朗讀熟悉后才告訴學生,n文中那些句子日常使用中是需要連讀的。
三、讓學生反復進行朗讀
朗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通過一次次的朗讀對英語語言材料才能有較為全面的掌握,因此教師要在日常英語朗讀中引導學生重復進行訓練,同時還可以針對學生朗讀逐漸熟悉過程制定階段性的目標。我們可以為學生的朗讀訓練設置階段性的目標:讀完全文、順利的讀完全文、流暢的讀完全文、流暢準確的讀完全文,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不斷的重復訓練,一步步的達到這些目標,使學生的英語朗讀能力得到持續的發展,為讀好英語、學好英語夯實基礎。
四、讓學生帶著感情去朗讀
朗讀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是學生視覺、聽覺通過大腦思考相融合的過程,在英語朗讀的過程中講求的是,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只有做到各方面的協調,才能將英語朗讀好,才會在英語朗讀的訓練中取得事半功倍的卓越效果。
首先,學生要用眼睛看英語語言材料,并要保證看的速度略快于讀的速度,為大腦的思考預留一個緩沖期,讓學生在對英語語言材料進行讀取后,對英語語言材料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思考,使得材料的真實內涵能被學生所理解,這樣有助于文章情感的表達。
其次,學生在讀的時候要充分調動舌頭的肌肉,將通過大腦處理過的文字信息以聲音的形式重現出來,同時要保證朗讀聲音的連續性,使得一個個單詞綿延不斷的從口中蹦出,使得文字轉換為語言的過程如行云流水般順暢。
再次,學生在朗讀的時候要用“心”,用心去感悟英語語言材料的每一個詞匯、每一個句子,聯系上下文對句子進行深度的解讀,準確的把握英語語言材料所蘊含的情感,這樣學生的朗讀才能更為生動。
最后,對朗讀的英語語言材料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認識,學生需要在朗讀中恰當的控制語速,適時的變換語調,同時根據英語語言材料的內容來調整語音,這樣才能將英語語言材料的情感釋放出來,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感悟到語言的魅力之所在,從而使得朗讀能夠感染他人。也只有這樣的朗讀能使學生的英語能力水平得到顯著的提升,同時這樣的朗讀也是學生學習英語的有效途徑。
一、朗讀在記憶英語單詞中的重要性
在教學中曾有一位學生學習刻苦、作業認真,但是英語成績一直不理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單獨輔導這名學生,結果驚奇地發現該生根本不會讀課文,對于單詞也是只會拼寫而不會讀。這就是憑著死記硬背來學習英語,而不能通過朗讀掌握單詞的發音規律,從而幫助詞匯記憶的典型表現。發現這一情況后,我再次強調了朗讀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并堅持對她每天單獨領讀15分鐘。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該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同時也逐步掌握了發音規律,在背誦單詞時提高了效率。該生認識到了朗讀的重要性,也更進一步激發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其英語水平大大提高。
二、朗讀在英語課文學習中的重要性
英語課文中涵蓋了大量的知識點,如果學生能夠把英語課文熟練地背誦下來,這對他們以后的英語學習將起到極大的幫助作用。但是,如果只是用眼睛看、用筆寫、不通過朗讀就達到對課文的背誦,是很難辦到的事情。不肯開口讀英語的學生最多只能把單詞記下來,要想達到熟記課文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從科學的角度上來說,對某一知識點的記憶需要眼、耳、手、口等幾個器官同時作用于大腦,才能達到最好的記憶效果。在記憶的過程中,如果只是片面應用某一個器官,記憶的效果便會大打折扣。因此,我堅持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課文,每天保證半小時時間的大聲朗讀。這個習慣在學生的英語學習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凡朗讀能力較好的學生,英語成績也比較理想。
三、大聲朗讀在聽力中的作用
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考試中,聽力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聽不懂對方在說什么,就無法理解對方的意思,回答也就無從談起。很多英語學習者由于聽不懂對方在說什么,所以無法和對方一起探討相關話題,表現出來就是口語不好,實際上是聽力水平有待提高。在考試中,聽力分數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如果聽力很差,那么英語總成績想取得高分就非常困難了。所以提高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想提高聽力,準確的朗讀是第一要務,也是提高聽力的第一步。如果學習者自己都不會發音,那聽懂對方就無從談起;當然也就無法判斷對方所表達的具體信息。只有本人能夠準確地發音,才能正確判斷對方的信息及內容。
四、朗讀在寫作中的重要性
英語學習者寫作不好主要是下面兩方面的原因:第一,不知道該寫什么;第二想表達的內容不知如何表達。這兩個原因均是由于大腦中儲備的英語信息量太少造成的。如果英語學習者經常朗讀英語段落、文章進而能夠背誦,就讓大腦中儲存了足夠的知識信息,寫作時就能迅速提取、篩選并組織信息,才會有下筆千言、一揮而就的感覺。
我把課堂朗讀分為示范性朗讀、互助合作性朗讀、創造性朗讀和趣味性朗讀四種。這四種朗讀層層深入又相互滲透,共同構成了英語課堂上的組織形式。
1、示范性朗讀。示范性朗讀就教師示范和錄音示范,學生聽并認真模仿。最好是純正英語的錄音磁帶,教師可以從中點撥和指導。目的在于啟發和引導學生。提高口語的流暢程度,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有助于學生英語語感的培養。
2、互助合作朗讀。把學生分成小組,給他們創設交流情境,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互相交流中,學生有了一個交流思想的機會,他們的思維在相互交談中得到啟發和發展。在共同的學習中,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帶動和幫助基礎稍差的學生。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本質是交際,交際的本質便是語言運用。口語作為語言的第一性,一直是英語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可現狀是絕大多數初中W生只是默讀,而不愿或不敢大聲地朗讀英語。通過多年來在一線的英語教學經驗,我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要想每一個學生用英語開口講話,得從一開始就注重學生英語朗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養成“天天讀,大聲讀”的良好習慣,為今后“聽說讀寫”的全面發展打下扎實基礎,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英語朗讀的重要性
人們往往對重要的事花費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多的努力,學生有必要了解英語朗讀的重要性,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是否認真參與到朗讀中。
(一)朗讀有助于學生記憶詞匯
通過朗讀學生可以積累大量的英語素材,從而達到記憶和積累的效果。科學實驗表明,大聲朗讀比默讀或不讀更有助于詞匯記憶。出聲朗讀時,眼、口、耳、腦等多種器官一起參與工作,形成多通道的暫時神經聯系,從而深化了大腦皮層的痕跡,此時,大腦記憶達到最活躍、最有效的階段。
(二)朗讀可以提高學生發音的準確性
初中生正處于英語初學的階段,如何更好地把握語言節奏感、發音準確性是個基本問題,同時也是至關重要的任務。通過朗讀,可以糾正和訓練自己的語音語調,掌握說英語的種種技巧。
(三)朗讀能夠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朗讀是提高口語能力的有效方式。一方面,朗讀“迫使”學生開口,讀出連貫的句子。另一方面,在朗讀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學生對篇章的內容和其中的妙語佳句都會有深刻的印象。
(四)朗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語感
準確無誤地朗讀課本上的對話、課文和相應的閱讀材料,使學生不斷地接觸英語,把有用的語言材料儲存在大腦里,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感就不斷增強,語言能力不斷提高,英語思維能力也得到逐漸培養。
(五)堅持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通過大量準確無誤的朗讀,學生大腦里就儲存有足夠的材料和信息,寫作時就能迅速提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因此,大量的準確無誤的英語朗讀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
二、如何培養英語朗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良好的英語朗讀興趣,有助于學生廣泛地參與到朗讀中去,并視為一件樂事。
(一)創設良好環境,誘發朗讀情趣
英語作為外語,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語言環境,教師應該以滿腔的熱情,采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手段,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使每一位學生都敢于朗讀、樂于朗讀,教師還應努力為他們提供朗讀英語的機會,給予學生及時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二)變換多種情境,激發朗讀興趣
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變換多種情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體味朗讀的快樂,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也可根據作品體裁,風格特點,通過提示朗讀、分組朗讀、采取個別與個別、集體與個別、集體與集體等多種朗讀情境。集體朗讀有利于學生獨立進行朗讀的自我實踐,也便于教師對學生朗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地糾正;個別或分角色朗讀,有利于教師檢查和督促學生朗讀時出現的問題。
(三)布置教室舞臺,展現學生才華
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欲望,并且希望得到教師或家長的肯定。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心理特點,讓學生自由布置舞臺,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采取朗讀比賽或朗讀表演的方式充分展現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學生在愉悅、輕松、和諧的環境下學習,鍛煉自己的英語技能。
三、培養英語朗讀的技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除了啟發學生懂得朗讀技巧的具體內容之外,更重要的還在于啟發學生學習掌握朗讀的技能,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朗讀技巧訓練是至關重要的。
1.教師應當強調漢英語音、節奏之差異。大多數學生開始學英語時,已基本掌握了漢語口語,形成了一套牢固的漢語語音、語調習慣。漢語是一種聲調語音,字的每一個音節都有特定的聲調,而且聲調起著區別和改變詞義的重要作用。然而英語是語調語言,沒有固定的聲調。詞中音節聲調沒有區別詞義的作用,他們要服從全句的語調。例如kite這個詞,隨便念成平調、升調、升降調、降升調或降調,它的意思不會改變,依舊是“風箏”。
節奏是指語句中各個音節的輕重、長短和快慢之間的關系。漢語講究各種字調的搭配,而英語講究輕重音節的搭配。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強調發音到位、掌握好詞重音和句重音、用好升降調、注意適當停頓、掌握連讀技巧及意群的把握。
2.培養學生獨立拼讀英語單詞的能力,包括能夠識別音標符號、拼讀以及英語單詞的重讀音節和讀音規則等幾個方面。這是學生今后獨立使用詞典等工具書進行朗讀和閱讀的基礎。
3.培養學生獨立朗讀整句的能力。在英語朗讀教學中,教師應首先引導學生注意詞組的意義,要求他們記住詞組的意思。
朗讀就是運用重音、節奏、語調等語音手段把語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也就是清晰響亮地把詞匯、句子、文章等語言文字材料念出來,朗讀具有視覺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讀者仔細看著語言材料,又具有口語表達上的因素,朗讀者大腦想著其發音,然后專注地念出其聲。
朗讀有助于提高記憶朗讀屬于一種“運動記憶”,在大聲朗讀時,它使口腔肌肉的運動沿著某種慣熟的“路徑”形成一種長期記憶,由此產生的記憶效果可以延續幾年,幾十年甚至終生。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學習通過視覺獲得的知識占83%,朗讀過程是充分調動學習者視覺、聽覺、動覺的過程,可以達到綜合記憶的效果。朗讀有助于培養語感,經常性的英語朗讀訓練有助于建立起英語詞形聲符和語義內涵之間的聯系,形成最基本的英語語言系統,培養出英語語感來。朗讀有助于提高寫作朗讀是生理活動向心理活動的轉化,即“內化”。英語朗讀能夠體現出英語教學的內化真諦,大量準確的朗讀有助于學生詞匯與句子的積累,有助于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語言感知能力和語言想象力的提高,能夠促進聽力和口語的進一步完善,更能夠充分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
二、朗讀教學的方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注意持續性差,興趣易變、不穩定,如果不能以趣味吸引學生,學生會在反復的訓練中感到枯燥,在繞口的朗讀面前失去信心。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去開展朗讀教學,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朗讀技巧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開展。
1、克服學生怕開口的心理。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不敢開口說英語是最大的原因。英語是外來語言,學生很難保證能像說母語一樣流利,通暢,所以有時就會羞于開口。要攻克這一心理難關,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大膽、“臉皮厚”。教師要反復強調:不管讀得對不對,都要讀出來。讓學生明白,只有讀出來了,教師才能進行評價和指導,自己才會有進步。其次要對敢在課堂上朗讀英語的學生給予大力的表揚,評價時教師用語言對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營造良好的課堂朗讀英語的氣氛。切忌對讀得不好的學生冷嘲熱諷,打擊學生的自信心。
2、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范讀。雖然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學習輔導工具,學生可以利用這些工具進行聽讀訓練,但是教師范讀的作用是這些工具不能替代的。學生學習和吸收知識主要都在課堂上,教師要以自身優美、純正的語音、語調感染、熏陶學生。教師是學生的榜樣,英語教師的朗讀水平對學生產生直接影響,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會帶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從而引起學生的朗讀欲望。
3、教會學生有用的朗讀方法和技巧。有的學生在朗讀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讀得不好,讓人聽起來很別扭,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到朗讀的一些方法和技巧。首先要讓學生明白中英兩種語言的差異,如語文的聲調有四種,但是英語的聲調就只有升和降兩種,所以不能把語文的朗讀方法直接套用到英語的朗讀中去。其次要教會學生朗讀的節奏,學會區分音節。有的學生朗讀的時候上氣不接下氣,讀得很累,原因就在沒有掌握朗讀的節奏。另外,要讓學生從小學開始就堅持以快速、高聲、清晰的方式來多讀多說。杜絕小學階段朗讀英語有氣沒力,慢吞吞的現象。如果學生在小學就讀得很慢,那么到了初中就會更慢,高中時就基本都不怎么愿開口朗讀了。還有朗讀時眼睛要看書,要有感情地朗讀等等。學生掌握基本的方法之后,多加訓練,就能提高朗讀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