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梯子不用時橫著放模板(10篇)

時間:2023-01-25 23:24:3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梯子不用時橫著放,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篇1

梯子豎著放,雖然不占用空間,但是很容易倒下來砸傷人。梯子的高度一般在2——3米左右,也就是說靠近梯子兩到三米得距離都有可能被梯子砸傷。這樣一來,車間里的危險范圍擴大了,安全范圍就會隨之縮小。所以梯子豎著放不一定節省空間。梯子橫著放也不一定會很占地。我們可以將梯子挨著墻橫放著,這樣既安全,又節省空間,這是梯子橫放的第一個好處。

采納客戶意見的第二給好處是:一般情況下,梯子被使用時,是豎著的。橫著放的狀態都是沒有被使用的。所以梯子豎著放有兩種情況,一是梯子正在被人使用,二是梯子是被人放在那里的。車間里人多,事也多。做不同一項工作的人在同一時間內使用同一件工具的幾率也會很大。

篇2

部分考生為了博取閱卷老師的眼球,在文章中故意渲染自己與世道多么不合,社會多么容不下他這么一個“大人物”,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下“壯志”不能實現,因而憤世、嘆息、厭倦。這種做法,往輕處說是一種幼稚,閱卷老師的眼球豈是這么容易被你“博”的?往重處說則是一種惡劣的人生價值觀,既然自己這么厭世,活著了無生趣,那干嗎還要坐在考場上寫這樣的作文呢?

2.為表“不俗”,由“罵題”而至“罵社會”。

我行我素、憤世嫉俗似乎是進入青春期孩子身上共有的特點。部分考生為了表達自己的所謂“不俗”,顯示自己是多么的“與眾不同”,不是將精力用在認真審題、歷練品格、反思人生上,而是先“罵題”,“罵”命題人多么多么蠢,命制這樣“小兒科”的題目,自己真是“不屑一寫”了,而后再“罵社會”,以自己對社會狹隘逼仄的理解,大肆渲染社會的陰暗面。這樣的“不俗”是一種危險的信號,值得警惕。

3.為顯“豁達”,在厭倦人生中走向悲觀頹廢。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是好多考生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名言,但部分考生似乎真的就像蘇軾那樣看透了人生,也想著“豁達”一下,在作文中宣揚人生無所求、無意義等悲觀頹廢情緒,殊不知,這樣的所謂“豁達”其實有悖于人生的真正要義。

4.為顯“公允”,使文章成為公眾話語的“替代品”。

部分考生喜歡在文中用“我們”或“他們”,儼然以公眾話語發言人的身份替一代人或一個群體表態,盡管有的文章氣勢洶洶、聲色俱厲,似乎很有力度,其實那也只是公眾話語的“替代品”,絲毫不能打動讀者。這樣的“氣勢洶洶”,其實都是些虛假的、令人生厭的情感。

態度不端,思想消極

卷 別:安徽卷

作文材料:某公司車間放置了一架梯子。為了防止梯子倒下傷人,有人在旁邊寫了“注意安全”的條幅。一位客戶發現后,建議將條幅改成“不用時請將梯子橫放”。 (具體作文題內容可參閱《求學·高分作文》2012年第8期,下同)

作文題目:《躺著也讓它中槍》

考場得分:8分

【作文片段】

親愛的梯子同志:

當我看到這個作文題目的時候,我就知道命題人肯定是腦子抽筋了,要么是短路了,總之是腦子有問題。轉而想到了《大話西游》里唐僧對至尊寶說的一句臺詞,對,哥確定這個時候的至尊寶還沒有升級成為悟空。結合材料的語境,和尚該這么說:悟空,梯子不用時就橫著放,砸到小朋友就不好了,即使砸到花花草草也是不好的呀。

好好的一個梯子,靜靜地立在那里,為什么不用的時候就要橫著放?難道真要等到有一天命題人摔跤的時候用頭顱與梯子的腳比硬?然而,這會亮瞎誰的狗眼?尼瑪啊,有木有,有木有?

【點評】作文題不是用來評判的,更不能罵人、罵社會。小作者寫出這段話,只能說態度很不端正,得低分也是咎由自取。

情感虛假,描寫失真

卷 別:不詳

作文材料:不詳

作文題目:《那虹》

考場得分:不詳

【作文片段】

那時的我,膽怯得很,不敢和別人說話,又害怕被人嘲笑,于是一個人坐在花壇邊,抬頭看天。天空是灰色的,太陽猶如此刻的我,自卑地躲到烏云后面去了。正當我感到茫然的時候,一聲巨雷將我驚醒,既而傾盆大雨從天而降……

說來也怪,那場大雨雖大,卻只下了幾分鐘,來得突然,停得也快。當我邁出教學樓時,我聽到有人在叫:“看哪,彩虹!”那是一道怎樣的虹啊,七色條紋匯成一道完美的弧線橫跨在湛藍的天空中,太陽就在弧線拱起的上方露出笑臉。那一瞬間,我忽然覺得這是老天賜予我一個人的禮物,以此來溫暖我孤獨的心。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是要給我這樣的暗示嗎?我看見太陽金色的光芒照遍我的全身,我看到花壇里那些花兒挺直了身子,我聽到花開的聲音。

我拍拍衣角上的塵土,抬起頭,自信地往前走,對身旁的同學說:“嗨,同學,你好!”臉上的笑容,猶如心底的彩虹。

【點評】上文片段描寫的是小作者情感上的轉變:由自卑變為自信。彩虹是情感轉變的關鍵。文章的細節描寫嚴重失真,語言也是概念化的,因此感情的轉變就缺乏鋪墊,給人虛假之感。退一步說,即使有充分的鋪墊,由自卑轉為自信也是一種飛躍,絕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發生。

張揚激情,展現志趣

卷 別:全國新課標卷

作文材料:船主讓漆工給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順便將漏洞補好了。過了不久,船主給漆工送了一大筆錢。船主說:“當得知我的孩子們駕船出海,我就知道他們回不來了。現在他們卻平安歸來,所以我感謝你!”

作文題目:《點滴的善舉,至善的境界》

考場得分:58分

【作文片段】

點滴善舉,可以升華個人價值。

萊辛曾說:“本性流露永遠勝過豪言壯語。”塵世佛心,點滴的善舉,可以讓個人價值得以升華。當拾荒者陳賢妹“拾”起了小悅悅,當“最美女孩”刁娜、“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的善舉令世人感動時,她們的精神也得以升華。他們雖舉止普通,卻能化平凡為神奇,她們值得我們用生命仰望。

點滴善舉,可以扶人于危難。

莎士比亞說:“人生本來是一節火把,不是為了照亮自己,而是為了點亮他人。”壹基金創始人李連杰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轉而投身于慈善事業,他說:“我是全球最大的乞丐,我乞求的是67億人的善心。”也許只是我們隨手補好的船底漏洞,便可以換得一家人的幸福安康。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只要心懷善念,我們便能于行動之中,扶他人于狂瀾之既倒,助他人于大廈之將傾。

【點評】從以上片段可以看出,一、三兩段是兩個分論點,小作者通過深入的分析,傳達給讀者的是一種昂揚的生命激情,奮發的人生志趣,很能激發起讀者對“點滴善舉”能夠“升華個人價值”“扶人于危難”的價值認同感,故而很有感染力與震撼力。

書寫我心,真情動人

卷 別:浙江卷

作文材料:女作家上中學的女兒成績一直中等,卻被全班學生全票推選為“最欣賞的同學”。她開玩笑地對女兒說:“你快要成為英雄了。”女兒卻認真地說:“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作文題目:《愿做一世畫師》

考場得分:57分

【作文片段】

我常常細細品味畫師們力透紙背的創作,起筆、揮毫、落筆,畫紙上慢慢點染、湮開的,是生命的美好與純潔,是靈魂的痛苦與歡欣,是世間最為動人的關愛與奉獻。那些畫作層層壘起,畫師的內心,該積攢了一筆多么寶貴的心靈財富?

愿做一世畫師,用一生的長度去跋涉尋找,去真誠刻畫,去做他人熱情的鼓掌者,讓那些經久不息的暖意把這個世界溫柔地摟在懷中。

愿做一世畫師,在一筆一畫的渲染中,借由他人的光亮溫暖自己,為自己的生命雕琢塑形,讓內心因聚集無限美好而豐盈潤澤。

【點評】文章的標題就顯示出小作者立足于自己的感受來寫,有著強烈的情感主體意識。節選的三段文字,首段先贊美畫師的創作,后兩段表達自己的意愿,可謂我手寫我心,洋溢著一份真摯動人的情懷,令人感慨欷歔!

另辟蹊徑,不同凡俗

卷 別:北京卷

作文材料:老計一個人工作在大山深處,負責巡視鐵路,每當列車經過,老計都會莊重地向疾馳而過的列車舉手致敬。此時,列車也鳴響汽笛,汽笛聲在深山中久久回響。

作文題目:《平凡·偉大》

考場得分:55分

【作文片段】

沒有必要必須是科學家、教師、英雄、偉人,做一個平凡人也挺好。工作有各行各業,只要愛崗敬業,都可以說是英雄。職業沒有貴賤之分。

篇3

一、根據材料提煉立意,訓練思維的聚合性

近幾年高考作文思辨性的材料作文成為主流,無論敘述型還是觀點型的作文材料。議論文寫作的第一步是審題立意:這是一個以聚合思維(又叫集中思維、收斂思維)為主的過程,需要在發散的基礎上概括,在概括的基礎上分析、比較,領悟材料的內涵,提煉出寫作的“觀點詞句”。

如何提升聚焦思考能力?首先要采用審題三步思維法:簡扼概括、深入探究、綜合比選;其次注重表達交流,動筆前充分研讀材料,可三四人一個小組進行交流討論,讓思維在不斷的碰撞中深入發展;最后還應滲透于日常的閱讀中,注重對文本中哲思語段的品讀領悟,也可補充“每日哲思語段”要求在發散的基礎上提煉中心,使聚焦思維訓練常態化。

所謂審題三步思維法是指:無論敘述型材料或觀點型材料,先用最簡的文字概括出材料中的各種現象或觀點,然后探究現象后的原因或本質,揭示觀點后的內涵,最后在比較鑒別中抓住重點、綜合權衡立意,力求綜合材料中正反內涵,體現思辨特征。

如2012年安徽卷“梯子不用時請橫著放”作文,文題是一段敘述性材料:

某公司車間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為了防止梯子倒下傷著人,工作人員特意在旁邊寫了條幅:“注意安全。”這事誰也沒有放在心上,幾年過去了,也沒發生梯子倒下傷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戶來洽談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條幅并駐足很久,最后建議將條幅改成“不用時請將梯子橫放”。

審題三步思維法圖示如下:

二、根據立意個性擬題,訓練思維的獨創性

俗話說:“題好一半文。”所謂心動神怡第一瞥,好的題目恰如文章的眼,能在第一時間抓住人心,使讀者折服,這樣的文題雖是偶然所得,卻也積淀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養與獨特的個性思維,體現了作者思維的獨創性。作文構思課上要引導學生在明確立意的基礎上個性擬題,互相切磋、展示、修改,使之趨于最佳。

好題目的要求有三點:準確貼切、簡潔凝練、醒目雋永。好題目的擬寫也有一定的方法,擬題的技巧主要有四種,分別圖示如下:

作文構思的擬題訓練可以在課堂集中展示交流;簡單的文題也可課堂擬題,鼓勵想到好題立即寫到黑板上。實踐表明,這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也經常會有學生帶來一個個意外的驚喜。所以大家要珍惜這樣的教育契機,不要文章寫成后再對題目作枯燥的評講,因為這樣一來你早已失去創作的激情。

三、根據觀點聯想素材,訓練思維的發散性

發散性思維,也叫求異思維、擴散思維,它是指思考中問題的信息朝向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并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考者能從各種設想出發,盡可能做出合乎條件的多種解答。文章的中心明確了,題目有了(也可暫放一邊),接下來最重要的事就是開啟大腦,搜索寫作素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占有豐富素材是議論文寫作必備,素材源于平時的閱讀與積累,體悟與反思(光看不練的素材難留印象)。

議論文寫作素材有理論性素材與事實素材,前者包括名言警句、作品精華,后者包括人物言行、社會事件。作文構思發散素材時,要從感性素材入手,從閱讀中的文化經典、社會生活中的人事、以及相關名言警句等幾個素材積累模塊正反展開;也可從其他方面多角度發散,再由感性到理性,提煉各個角度發散出的“小觀點”,為文章展開富有層次的具體論述準備。仍以上面的文題“公民的擔當”為例,素材發散圖示如下:

四、根據觀點擬寫思路句,訓練思維的邏輯性

議論文以其清晰的結構、縝密的邏輯彰顯理性之美。作文構思時要注重訓練這種行文過程中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的思維能力,比較有效的訓練方法便是根據觀點擬寫思路句,并交流改進,使之更合邏輯。思路句包括文章的開頭、結尾,以及每一個邏輯層次的領起句,這種領起句不同于提綱中的觀點句,而應是一種既有可讀性(要吸引讀者,常采用生動的句式或修辭,使句子凝練而有表現力)又明確的個性表達,其中的過渡句、小結句常獨立成段,視覺上會更清晰明了。

篇4

“每天清掃學校的女士叫什么名字?”

在書上讀到這則材料時,我受到了很大的震動。是的,有誰會去聽一位清潔工的名字呢?我們學校的保潔阿姨有十幾個,每天都能看見她們忙碌的身影,平時碰到她們時我連招呼都不打。理由很簡單,她們在干她們的工作,她們跟我沒有什么關系,我有必要跟她們賠笑臉、套近乎嗎?

不過話又回來,她們中的有的人年齡和我的***年齡差不多,設想一下,如果辛苦忙碌的是媽媽,我會怎么辦?匆匆走開?視而不見?

她們也許早上起床比我們還早,每天早餐過后,也許是她們最忙碌的時候,奔波五樓上下清理每間教室門口的垃圾甚至樓梯道口。她們也許不會告訴我這道題怎么解,那道題怎么做,她們不會告訴我基因工程的應用,有機反應方程式的書寫,但她們的的確確在為我們的學習做著最好的保障。

作為一名學生,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有必要要用禮貌,用微笑去面對那些直接或間接為我們默默奉獻的每一個熟識或陌生的人。她們用自己的辛苦付出,保證了我們學習生活環境的整潔。不妨設想一下,假如我們都在校外或食堂就餐,她們也許不那么忙碌,而校園也許會變得更加的整潔與干凈,其實一種文明的行為是從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做起。

在校園里,也許路過教學樓旁時,經常會意外收到從天而降的“禮物”;經常會遇到上下樓梯時因為擁擠而發生爭吵。

篇5

正如何永康教授所說:“憂的對立面是樂、愛的對立面是恨,但這道題卻錯位了,巧妙的排列組合將題目復雜化。”“錯位”,在命題人看來是“巧妙”了;“復雜化”,在語文、作文專家的眼里是“很可愛”了,“最文藝”了;可在普通高中生那里,大多成了不知所云,概念不明,關系曖昧,前后矛盾,議論文的寫作尤其突出。當然,極少數優秀的江蘇考生肯定例外,因為,對于他們而言,無論面對什么題目,也能寫出令人拍案叫絕的好文。

十多天的高考閱卷,大多不是享受,而是揪心。揪心之余,不免亂想,何以如此呢?

細一想,何教授的話真的非常有道理。本來“憂”與“樂”是一組相對(穩定)的關系,“愛”與“恨”又是一組相對(穩定)的關系。現在的情形是,從兩組關系中分別抽取其中之一組合成新的關系,肯定會出人意料之外。而考試作文題這樣換搭的結果就不那么美妙了,因為,每一位考生都必須直接面對,不能旁觀,無法逃避。能把“憂與愛”搭一起,同理,也可以把“樂與恨”搭一起。如果今年的作文題真的是“樂與恨”,我猜想,這“輿情”肯定不會如現在這么“和諧”。而究其思維本質來說與“憂與愛”是一脈相承的。以此類推開來,“臭”與“香”相對,“咸”與“淡”也相對,如果把“臭與淡”搭一塊,“咸與香”組一起,你會有何感受?如此排列組合,錯位交叉,作文命題難的事是有了新出路,會被押題的尷尬似乎也可以避免,可考生寫作到哪里去找“北”呢?

當然有人會說,你看提供的材料,孟郊、艾青、羅曼·羅蘭等等,不都是把“憂與愛”演繹得淋漓盡致么?為什么考生就不能呢?是啊,“憂與愛”之類的關系命題,在文學家那里不是問題,在哲學家那里也不是問題,可現在的對象是高中生啊!當然,有人會這樣說,只要有文學家的情懷,有哲學家的憂思,同樣可以“擺平”這樣復雜的關系。可是,在應試文化如此盛行的教育背景下的高中生有如此情懷與憂思的能有幾人呢?即使從媒體上發表的為數不多的優秀作文觀之,人們多半也會感到,江蘇高考優秀作文的風景似乎難比當年啊!眼睛經常盯著幾篇優秀作文,很容易患“虛高癥”,真不能把高中生都想象成韓志君,一出手就能寫出《籬笆·女人·狗》那樣的大作。

其實,“憂與愛”就是艾青的詩句。因為高考作文命題的指揮棒功能實在是太大,我擔心,接下來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和名目繁多的模擬考試會換搭出一組組讓人難以想象的關系來。最后被坑的是我們的孩子們和教著孩子們的語文老師們。

說完了“亂想”,再來說一說“目睹”。

首先,今年高考作文一個普遍現象是,絕大多數考生面對這一復雜關系的命題,放棄了議論文體的選擇,干脆去編寫一個親情故事,僅從媒體上公布的40篇左右的優秀作文來看,絕大多數也是記敘類文章,議論文的比例相當少。從閱卷中記敘與議論出現的頻率來看,議論類文章大概占三成左右,七成左右都是記敘文。個人以為,這不是一個好的導向,高中生寫作還是應該以走向理性思辨為主,而不是相反,至少,記敘、議論應大致相當,而不能偏向某一方。縱觀世界各國的高考作文題,應該說,感性的、記敘的文題有,但肯定不多。且放下這一點不說,單從這七成左右的記敘文來說,多半還是簡單記敘文,故事俗套,沒有曲折,缺少生活細節,人物形象不鮮明,即使是作為優秀作文推薦出來的少數文章,也只是在某些技巧或構思上有那么一點亮色,用何永康教授的話說是“螢火蟲”的屁股。而三成左右寫議論的文章更是糟糕,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因為高中議論文寫作的反復訓練已經深入骨髓,除了模式化的寫作,他們已經不會寫其他文體的文章了,屬于迫不得已一類。少數有理性思辨的考生,不甘心自己的寫作強項不能表現,于是迎難而上,極少數還是成功了,獲得了一個比較理想的分值,但更多的情形就如某娛樂類挑戰節目一樣,紛紛落水。

其次,從大量的考場議論文寫作來看,能把關系講得合情合理的實在是難得見到的景觀。即使媒體推薦的優秀議論文,從嚴格意義上說,每篇中都有議論說理經不起推敲的地方。同學們自己閱讀時,應該小心分辨。這里再列舉一二給大家閱讀分析,目的是通過這些關系說理的反例能得到一些教訓,進而矯正我們今后的議論文寫作。

有一種愛叫擔憂,有一種擔憂是繼續的愛。這種關系好似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憂與愛總是那么密不可分,又相互包容。

提示: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竟然還是密不可分相互包容的關系?

憂與愛是并存的,它發生在你身邊的每一個角落,有憂的地方,必定也有愛的存在。憂使你垂頭喪氣,愛使你信心倍增,愛的力量是無窮的。

篇6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曾經說過,如果可以選擇出生的時代與地點,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紀的中國新疆。因為當時那里處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國文化的交匯地帶。(下略)

根據孫立川先生的介紹,我去查了2009年7月在香港出版的《文化藝術之旅》(副題為:池田大作、饒宗頤、孫立川《鼎談集》),原來在此書第272頁中記錄了池田大作先生與作者孫立川先生的一段對話:

池田大作先生說,回想起來,我曾向湯恩比博士問及,“歷史上您最想出生在哪一個時代,哪一個地方呢?”

湯恩比博士告訴說:“我愿意出生在新疆那個多民族、多種文化交匯的庫車。可以的話,希望生在公元1世紀佛教已傳入時的中國新疆。那時候,這里是一個融合了佛教、印度文明、波斯文明、中國文明的地區。我希望能在這樣的時代做一番事業。”

在聽完池田大作先生這段回憶往事的敘述之后,孫立川先生就問同席的饒宗頤教授,對湯恩比的這個看法有什么見解?饒教授答道:“湯恩比博士這一觀點與我相同,而我則認為如果下一世,能生在現代的中國也不錯啊(笑),這不僅僅是因為我是個中國人,還因為中國本身在文化上就是個多元化的國家。”(同書P273)

讀到上面這段資料,我真的很感動。湯恩比特別指出:當時佛教已傳入中國的新疆地區了,這里融合了佛教、印度文明、波斯文明、中國文明????嗬,這個地區,如此豐富多彩,如此的吸引人啊。一個歷史學家,熱愛歷史,追尋歷史,考察歷史,他思考的是歷史的豐富性,文化的多元性。他看到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相互影響,又彼此包容、互攝、融合,這才是歷史發展的大局面、大境界。湯恩比博士選擇出生在公元1世紀的新疆,就因為那是一個歷史大格局的交匯地,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新境界,這是多么令人深思的選擇啊。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的一番話,也同樣發人深思,他們的“正法眼”,正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我們中國佛教有三大系,即南傳(上座部)佛教、北傳(大乘)佛教、藏傳(喇嘛)佛教。所以,漢傳佛教也通稱北傳佛教。說印度佛教傳入中國,準確地說,是印度佛教從西域(新疆)傳入陽關以內來了。換言之,如果離開了漢代所稱的西域(即今新疆),怎么會有今天的北傳佛教呢?

湯恩比博士特別指出庫車,這個庫車,是今名,在新疆阿克蘇地區,在當時的西域,稱龜茲,這可是一個古代著名的佛教國家呢。那里的石窟(千佛洞)可謂鼎鼎大名,傳頌千秋。我們今天民族樂器中的二胡、琵琶、嗩吶等,都是從龜茲傳過來的。就連“印度”這個漢譯名稱,也是從龜茲語(古吐火羅語中的一支)“印特伽”轉譯過來的。當然,這是玄奘大師的卓越貢獻。在玄奘大師改譯為“印度”之前,中國一直是以“身毒”、“天竺”、“賢豆”等為其譯名的,從玄奘譯為印度以來,這個名稱就固定下來了。

我們今天習稱男眾比丘為“和尚”,這個詞,實由中亞語“烏”、“烏社”、“和阇”轉譯而來。魏晉南北朝之際,大量來到中國的求法僧、譯經僧,很多都是中亞人,他們對傳播誕生于印度的佛教,才真正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著名的鳩摩羅什大師就是出生于龜茲的印度人。他的父親鳩摩羅炎從印度來到龜茲,與龜茲國王之妹耆婆結婚。生下羅什后,其母出家,七歲的羅什亦隨母出家,遍游西域,總貫經籍,最善于大乘。北朝秦主苻堅派大將呂光伐龜茲,這才把鳩摩羅什大師從龜茲帶來長安。這段故事,也可印證龜茲佛教之盛與北傳佛教的歷史淵源了。所以,客觀地說,要了解佛教,了解古印度,尤其了解漢傳佛教,了解佛教最初傳入中國的歷史,就不能不了解古印度與中亞的文化關系史。難怪湯恩比要對公元1世紀時的新疆表現出如此真誠而又懇切的興趣了。

據說,今年進入高考考場的全國考生有900 多萬人,而廣東省,就有69.2萬考生。他們根據這一材料,如何思考,如何執筆為文,我不得而知,但他們面對的不同樣是一種人文精神的思索與人生理想的選擇嗎?要理解湯恩比,理解公元1世紀時的新疆,如果不懂佛教在當時的繁榮,又不懂佛教文化從絲綢之路傳來、此后對中國兩千年的深刻影響,不懂當時新疆在東西方文化交匯中的重要地位,恐怕就很難說清楚湯恩比為什么要作這樣的選擇了。

這道題的命題者,可不簡單。他思考的可能比湯恩比還多了一層。今天是全球一體化、市場一體化,大家都在物質享受物質追求上競爭、賽跑。湯恩比不選擇在今天,要選擇兩千年前的1世紀,饒宗頤教授不選1世紀,選的是今天,是現代的中國,但他們的著眼點,還是共同的,依然是文化的多元化。如果變換一種語言表述,那不就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百鳥朝凰、百川歸海嗎?

讀到這道作文題,我有一種靈魂震撼的感覺。這道題,僅僅是在考察廣東省的應試考生嗎?對教導學生的老師,對主政教育的管理者,對一切面對歷史又面對未來的人,難道不也是一道人生的選擇題嗎?對那些腰纏萬貫、亟亟乎移民國外的各類精英,不也是一道選擇題嗎?

熱門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齐哈尔市| 伊金霍洛旗| 精河县| 临猗县| 永善县| 凌海市| 平陆县| 无为县| 建宁县| 怀柔区| 长武县| 建瓯市| 麦盖提县| 中方县| 阿鲁科尔沁旗| 蕉岭县| 铜梁县| 万载县| 乌审旗| 类乌齐县| 阿勒泰市| 英德市| 彭阳县| 西和县| 鄢陵县| 平谷区| 武邑县| 郴州市| 育儿| 东山县| 邹城市| 香港 | 阿巴嘎旗| 富宁县| 宁国市| 南部县| 沧州市| 利津县| 佛冈县| 淮滨县| 简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