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30 06:23:1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煤礦助理工程師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7月份,在隊黨政班子的正確領導下,我作為一名工程技術人員,積極配合我礦和我們隊,嚴格做到服務于生產,服務好生產。3月份,我共出勤31天,其中深入井下19次,跟班12次,并根據現場生產實際,詳細地編制了《二水平軌道大巷質量標準化工程施工安全生產技術措施》、《21172上巷施工安全生產技術措施》、《主井更換鋼梁剔梁窩安全生產措施》、《開三隊防冒頂專項安全技術措施》等各項安全技術措施,認真制定七月份的安全生產措施,以及預防事故的安全生產組織措施,堅決做到"一工程,一措施",保證了我隊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礦下達的各項安全生產任務和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受到了礦領導和有關部門的表揚和肯定。
黨的各級領導都嚴格強調"安全生產只有加油站,沒有歇腳點",我始終牢記黨的"安全第一"的生產方針,在協助礦上和隊里積極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響應集團公司科技興礦的精神,積極開展業務學習和技術培訓和技術革新,做到工作學習兩不誤,兩促進.通過學習,不但使我的安全生產技術知識得到很大提高,也使我的安全生產知識視野更加全面和開闊,做到了工作就是不斷地學習,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工作。7月份檢修中,我們開三隊負責配合機電三隊硫化膠帶打點桿,我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變化,詳細制定以“四壓兩戧”的方法施工,確保點桿萬無一失,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礦領導和安全生產等部門的充分肯定和表揚.
一、積極參與各項技術創新工作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我礦安全生產的不竭動力。對于煤礦企業來說,更是需要不斷進行技術改革,積極探索煤礦新技術,源源不斷的為煤礦生產注入新的動力。因此本人多次參與了本單位的技術創新工作,在本礦要求少投入、多產出的原則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多項技術創新獲獎。
二、完成全礦工掘工作面的設備布置
掘進和回采是煤礦生產的重要環節,采掘并重、掘進先行。煤礦的快速掘進是煤礦高效穩定的關鍵技術 措施,采掘設備水平直接關系道煤礦的生產能力和安全。高效機械化掘進技術與支護技術是保證礦井實現高產高效的必要條件,隨著綜采工作面的年產越高,巷道掘進是煤礦高效集約化生產的關鍵技術。我根據地質條件、巷道斷面、采區布置辦式以及采區運輸系統等進行掘進設備的布置。
前言
開灤東歡坨礦井田面積約為42.0km2,8、9、11、12-1煤為穩定可采煤層。8、9煤層大部分地段為厚煤層,礦井9煤層地質儲量14306.02(萬t),可采儲量6875.59(萬t),9煤層,煤層松軟破碎,頂板為砂巖復合頂板,易破碎,穩定性差,構造較多,工作面冒頂、片幫較為頻繁。因此,保證礦井的正常生產,做到高產、高效,做好9煤層頂板管理成為了關鍵所在。
1 煤層地質情況
1.1 煤層結構特征
煤層厚度1.3~3.4m,平均2.7m,煤層傾角18~21°,平均20°,煤層穩定,煤層結構簡單,物理特征為光亮型,塊狀,為穩定煤層。煤層可采指數1.0,變異系數21%,以氣煤為主。
1.2 煤層頂底板巖性
老頂為灰白色中砂巖,厚度為8.8m,泥質及凝灰質膠結,分選性較差,局部有方解石脈,含植物炭化體及植物化石碎屑。直接頂為深灰色粉砂巖,厚度為2.1m,結構致密,由上往下顆粒逐漸變粗,含植物化石。偽頂為深灰色粉砂巖,厚度為0.6m,巖性細膩,均一,性脆易碎。
2 3093綜采工作面概況
2.1 3093綜采工作面主要技術參數
3093工作面位于-690水平中央下段采區南翼9煤層。工作面走向長1787m,平均傾斜長143.7m,總面積約為256792m2。地面標高+16.86m,工作面標高-482.4m~-548.9m。采用走向長壁后退式綜合機械化采煤法,工作面平均采高2.7m,頂板管理采用自然垮落法,沿底回采,一次采全高,工作面日循環進尺6.4m。
2.2 設備配套情況
工作面采用MG200/500-AWD型電牽引采煤機,SGZ730/400型中雙鏈刮板輸送機,SGB-730/75T型轉載機,SSJ1000/2×75型膠帶輸送機,ZY4800-13/32型液壓支架。
ZY4800-13/32型液壓支架主要技術參數:支架中心距1500mm,支架高度:1300~3200mm,支架寬度1430~1600mm,初撐力3877KN (P初=31.5 MPa),工作阻力4800K(P=39MPa),支護強度0.65~0.78Mpa,支架重量17.5t,支架控頂距4.2m~5.0m。
2.3 工作面頂板來壓情況
通過3093工作面初采期間頂板壓力觀測,2012年11月13日,采面開機組試轉。2012年11月15日,采面推進2.4m左右時,切眼偽板開始垮落。2012年11月17日,切眼偽板垮落結束。2012年11月21日,采面推采9m左右時,采面老塘直接頂開始垮落。2012年11月23日,采面推采12m左右時,采面老塘直接頂垮落結束。由以上推斷3093工作面頂板初期來壓步距9~12m,周期來壓步距4~6m。
2.4 3093工作面回采及過頂板破碎區情況
3093工作面累計推進 100m,生產原煤8萬噸,回采期間上頂冒落、煤壁片幫極為嚴重。架間、梁端大量流矸,在拉架前人員要將架腳的浮煤、浮矸清理干凈,加大了工人的勞動強度,給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很大程度上影響工作面回采進度。根據地測科資料,推采80m進入頂板破碎區,在破碎區回采期間,片幫極為嚴重,上頂經常冒空,支架超高達不到初撐力,造成支架往下傾倒。
3 頂板頻繁冒落的原因分析
(1)東歡坨礦9煤層,煤層松軟破碎,節理裂隙發育,片幫嚴重,往往達到1.5m以上。頂板暴露面積增大,頂板壓力也隨之增大。工作面暴露的頂板像懸臂梁一樣,壓力隨懸臂的長度增加而增加。
(2)片幫后支架不能有效的支護頂板,頂板懸露時間越長,下沉量就越大,便發生嚴重的破碎,頂板壓力也就顯著的增加。
(3)由于9煤層頂板松軟、破碎,松軟破碎的頂板失去了自己原有的抗壓性能,全部頂板都承擔在支架上,壓力也就越大。
4 破碎頂板管理的方法及經驗
(1)及時進行支護,機組割煤后及時拉架,然后推移刮板輸送機。支架拉到位后把支架前探梁伸出并打開護板幫護幫,防止片幫造成頂板暴露,增加頂板壓力。
(2)超前對頂板進行支護,如果頂板極為破碎,煤壁片幫嚴重,此時可在機組割煤前進行移架時支架頂梁頂住煤壁,讓頂板得到提前支護。
(3)帶壓移架,拉架過程中時支架頂梁仍然保持一定的工作阻力,讓頂梁緊挨著頂板往前移動,可減小頂板破碎巖石的再次松動,減小對頂板的破壞。
(4)控制采高,將工作面采高控制在3.0m以下,保證支架達到初撐力。
(5)上頂鋪設金屬網:在支架頂梁上鋪設一層金屬網,這是破碎頂板管理的有效方法。上網前先將網邊與半圓或者方木搭接,大板沿傾向布置,用支架回轉梁將半圓或者方木挑與支架前梁固定好,隨著工作面向前推采,及時補網。
5 結論
東歡坨9煤層頂板管理難度很大,對于綜采工作面做好9煤層頂板管理工作尤為重要,尤其是受到地質構造的影響,致使頂板管理更加困難,嚴重影響了采面的安全生產。在3093綜采工作面生產過程中,技術人員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頂板管理的措施,要運用上頂鋪設金屬網、超前支護等綜合技術措施優化頂板管理工藝。保證采面的安全生產,達到高產、高效取得顯著的經濟效果。
參考文獻:
[1]車樹成,張榮偉.煤礦地質學[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5.
[2]錢鳴高,石平五.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J]. 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3.
[3]汪忠江,于會軍. 采煤工作面采用加固技術過斷層破碎帶的實踐[J].煤礦安全, 2008(06) .
[4]郭守泉,彭永偉. 綜采工作面過斷層技術綜述[J]. 煤礦開采, 2008(04) .
[5]樊繼強 ,趙軍. 綜采工作面過斷層開采技術探討[J]. 山東煤炭科技, 2002(01).
2.在堅硬頂板以及破碎頂板條件之下,對于高技術低成本巖層控制技術的應用研究考慮到當前在頂板加固上、高壓注水的加固上以收稿日期:2013-05-07作者簡介:靳敏捷(1984—),男,山西鄉寧縣人,本科畢業,助理工程師,現在臺頭前灣煤業有限公司工作。及應用化學的加固之上,都需要開采單位花費較高的開采成本和復雜工藝,所以,在解決這一類問題時就需要研究性工藝、新技術以及新材料。
3.支架—圍巖以及放頂煤開采巖層之間的相互作用機理主要是對于頂煤破碎機理、圍巖應力、放頂煤開采力學模型等進行研究;離散元等方式也被運用到了頂煤的放落當中,這樣也能夠做到有效的回收率、將放煤的準則也做出了一定的優化。
4.頂板動態、支護質量監測技術對于頂板進行了動態監測,也做好了支護質量的監測,在破碎頂板、堅硬頂板、放頂煤工作面以及急傾斜的動態監測的同時,還需要針對現有的監測技術進行深入的完善,做好完善處理,積極地開發智能監測系統,將監測儀表加以改進,使得其能夠朝著便捷、直觀表達以及小型化的方向研究下去。
5.預測和防治沖擊地壓在研究如何才能夠顯現沖擊性礦壓的時候,也可以運用計算機模擬進行相關的研究;對于沖擊性礦壓顯現監測系統都能夠得以完善,對于遙控技術、預報技術也做出了進一步分析,當然,我們也需要優化專家系統,這樣才能夠做好防治。
6.研究新型支護設備,做好相關設備的開發對于較硬的頂板放頂煤的液壓支架以及硬煤層都做出了相應的研究;對于快速移架系統、液壓支架的性能也做好了完善處理,并且在錨桿、錨索上也朝著可伸縮錨桿以及厚煤層的巷道錨索等方向進行了研究開發。
二、改造小煤礦的相應技術,全面實現機械化開采
應當淘汰部分落后的生產技術與設備,將部分不符合規定的小型煤礦關閉掉,從技術政策上來提升平均單井的規模,做好小型煤礦機械朝著半機械化、機械化的設備方向前進,將開采工藝以及采煤方法做好進一步改進,以此來提升工作面的工作效率和單產效率;對于小煤礦的頂底板控制技術水平也需要加以改善,才能夠降低事故率,確保安全生產。
隨著我國淺部易開采煤炭資源的逐漸減少和枯竭,地下煤炭開采陸續轉入深部開采以及對特殊巖層賦存煤層的開采。巷道所處的巖層的巖體性質多具有軟巖性質,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大,應力也隨之增大,巷道底鼓問題日趨突出,嚴重影響煤礦的安全生產。
一、底鼓理論
受采掘工程的影響,巷道頂底板和兩幫巖體產生變形并向巷道內產生位移,巷道底板向上隆起的現象即稱之為底鼓。底鼓所導致的巷道斷面縮小、阻礙運輸和行人、妨礙礦井通風,使得很多礦井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做"挖底"等臨時的處理工作,嚴重的會造成整條巷道的報廢,對礦山的生產與安全產生很大的制約。
長期以來,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對煤礦巷道底鼓機理和控制技術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許多底鼓控制技術。研究表明,引起巷道底鼓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較為突出的幾個因素是底板巖層性質、圍巖應力、水理作用、巖體強度和地溫等。有效控制底鼓的方法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防止,即采取措施將底鼓量減少到允許的范圍內;二是清除底鼓,將巷道已發生底鼓的部分巖石清除,恢復巷道斷面積。
二、現狀分析
劉橋一礦二水平開拓與延伸巷道由于是延拓工程,埋深大、地壓強、巖性差、斷層與構造地質條件復雜,該段已施工巷道普遍存在幫部劇烈位移變形、底鼓等現象,礦壓顯現十分強烈,部分地段底鼓周期較短,已掘巷道失修率極高,形成巷道支護-底鼓-臥底翻修-底鼓-再臥底翻修的惡性循環,而且維修周期不斷縮短。該巷道所在巖層屬于典型的松軟破碎巖層,支護和維護是十分困難的,給煤礦的安全生產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三、技術措施及效果分析
巖石普遍具有遇水軟化性。巖石的軟化性是指巖石浸水后其強度降低的性質。巖石的膨脹性是指軟巖浸水后體積增大的性質,吸水性較大的巖石當吸水后往往產生膨脹,它會給井巷支護造成很大的壓力。巖石中含水越多,巖石的強度越低。
改變巷道圍巖應力狀態,減小巷道周邊應力集中:開巷后,在巷道內設置卸載槽縫,可以改變巷道圍巖應力狀態,減小巷道周邊應力集中,降低巷道所受的壓力,起到維護巷道穩定的作用。巷道周邊巖體的強度要比巷道深處同樣巖體的強度低。開巷時,產生最大應力的位置在巷道周邊,而開挖卸載槽縫后,卸載槽縫則把產生最大應力集中的位置轉移到深部三向應力狀態的巖體中,使巷道周邊巖體在較小的應力作用下免遭破壞,從而達到維護巷道的目的。 采用切槽卸壓技術來代替臥底的辦法,大大節約了支護材料,有利于提高成巷速度,與臥底相比,可合理改變巷道圍巖的應力及變形分布,達到防止底鼓的目的。該礦采用的切槽方式為底板垂直切槽,有效的改善了巷道圍巖的穩定性,并通過模擬得出,當切槽深度為巷道寬度的一半時,巷道頂底板移近量及底鼓量都最小,對于深井巷道,垂直切槽對防治巷道底鼓有明顯的效果。
無論是回采巷道還是準備巷道,都存在僅有某一局部穩定性差的問題。這種情況下,若僅為了巷道局部的穩定而采取保守的支護方式會造成浪費,若對局部考慮不夠又容易導致局部破壞從而影響整條巷道的使用,因此有必要一方面針對性地控制局部穩定,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穩定部分的自承能力。對局部穩定性差的圍巖進行控制有三種方法:(1)改善局部圍巖應力狀態,進行卸壓保護;(2)加固巷道局部圍巖;(3)前兩點共同作用。
巷道局部加固及卸壓的重點在巷道底板。因為對于整體穩定性屬于穩定的巷道來說,一般不需要采用封閉式支架,這樣頂板及兩幫均能得到有效的支護,唯有底板在自身屬于不穩定類別時容易引起底鼓,造成頂底板相對移近量過大。
底鼓的主要有鼓出、屈曲和柱腿鉆底等形式,雖然存在絕對的底板鼓出和屈曲破壞的情況,但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兩者的組合,支架腿部鉆底也可使底鼓問題惡化。對底板的局部處理可按以下過程進行。
底板切縫能有效緩解水平方向的圍巖應力,基角爆破成縫能使圍巖應力向深部轉移。在底板破碎、裂隙發育的情況下進行注漿可以提高底板的完整程度及整體強度。當采用底板錨桿加固層狀特征顯著的較弱底板時,應采用全長錨固的形式。
在大松動圈條件下,支護不當時總會出現巷道底鼓問題,而采用臥底的方法治理底鼓。其結果往往會加速巷道支護的破壞。從圍巖松動圈理論的觀點出發,水平原巖應力造成了對稱的頂底板的松動圈厚度值,其中底板受水的影響很大,但是底板巖石自重可以平衡一部分碎脹變形力,因此底板所需支護參數與其它部位相同。實踐表明,采用錨桿組合拱支護是治理底鼓的首選方案。
在此必須注意的是施工中巷道底板不可避免的有施工用水和生產積水,而水的存在將降低底板的圍巖強度,導致圍巖松動圈的再次擴大。若底板巖石遇水膨脹則必須采取嚴格的防水措施,而且應采用全長錨固的錨桿。
針對軟巖巷道底鼓提出的主動支護技術,技術工藝簡單,先進合理且安全可靠性高,可以有效控制底板的變形,同時對巷道幫、頂的變形也有有效的抑制作用,便于現場實踐應用,能夠滿足安全生產的要求。具有很好的安全可靠性和良好的經濟效果。
四、結語
(1)準確判斷底鼓發生的原因。盡快分析出發生底鼓的原因是有效防治底鼓的關鍵,每一種底鼓與其對應的控制技術都是基于一定條件而提出的,有其各自的適應范圍有一定的局限性,要解決問題,需要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找出底鼓發展過程中的特殊性。
我國政府在礦井地測防治水問題上一直比較關注,有關部門也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從地測防治水的測量問題、防治沖擊地壓、技術問題、防治水、地質情況等方面進行了細致分析,以充分保障地測防治水工作可以順利開展。煤礦要想安全生產,必須要面對地測防治水問題,該項工作的重要性主要從以下兩方面談起:第一,煤礦進行地測工作的目的是通過科學合理的低成本方式開采出煤炭資源,使其價值最大化,倘若礦井煤炭開采面積比較大的話,那么勢必會對礦井的發展有利,其經濟和社會效益也會不斷增加,而這問題的核心就是如何了解礦井開采的地表巖移等參數,然后進行方案的設計,由此看來,煤礦地測防治水問題既關系礦井整體效益,也關系其安全生產。第二,雖然礦井的地測工作先于煤炭開采,但是其意義卻不同,因為煤礦的預期規劃發展想要按計劃實現,那么就必要通過科學完善的地測工作做支撐,只有把地測防治水問題解決了,才能更加體現煤企的經濟和能源價值,最重要的是安全價值不可估量。所以說,地測工作作為煤企開工的基礎工作,貫穿在其各環節當中,主要包括規劃設計、開采、井下操作、煤質管理和預測等方面。
二、煤礦地測防治水技術管理要素
第一,組織要素。要想更好的開展煤礦地測防治水工作,那么建立相應的安全管理組織機構是必要的,組織要素主要通過組織結構和組織制度來構成。
第二,方法要素。管理的手段需要方法,以評價、比較以及改進等一系列活動來促進煤礦地測防治水管理向好的方面發展,方法要素能夠為管理提供方向和建議。
第三,過程要素。也就是管理流程,該工作基礎就是管理過程,而且包括每一個過程,因為要想管控好安全管理活動,那么前提就是管理好每個環節。
第四,資源要素。這里主要是指人、資金、信息、設備等,因為要想實現煤礦地測防治水的安全管理,這些資源是前提。
三、現在煤礦地測防治水所遇問題
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由于煤礦的持續發展,煤礦開采面積不斷增大,優點就是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弊端就是導致老空水的問題發生率上升。第二,煤礦技術員工能力不夠,當有技術性比較強的情況出現時,這就會影響到地測防治水的工作進度和質量。第三,當前,建筑物下壓煤的范圍一直增長,煤炭分布受到空間限制,和建筑物下壓煤的矛盾持續增加。第四,因為技術方面的原因,煤企開采上組煤遇到的問題比較多,比如鉆孔封閉不良等,這些都會對工作產生負面影響。
四、煤礦地測防治水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一)架構
該體系由三級管理系統構成,即決策層、管理層以及執行層。
(二)措施
1.完善地測防治水安全管理體系。首先,煤企的領導層一定要高度重視煤礦地測防治水工作,通過建立優化防治水安全管理體系,然后做到責任到人,礦長為第一責任人,把工程師當作技術標桿,定期排查水害隱患,同時召開會議進行研究,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做出解決方案,從根本上做到防微杜漸。
2.優化管理制度。煤礦地測防治水安全管理體系要想得以順利運行,基礎就是管理制度,需要指出的是,一定要涵蓋防治水技術管理的所有層面,明確管理制度后,把責任細分,然后通過系統的考量以及經驗總結,再進行設計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既要有一定的剛性,又要兼顧到柔性,此外,還要考慮流程的技術和知識性,為避免制度流于形式,務必做到責任到人。
3.參考國內外的管理經驗。煤礦的安全管理和地測防治水管理工作不能閉門造車,更不能故步自封,要做到與時俱進,能夠借鑒國內外的管理經驗,而且要能把外界的經驗通過創新運用到自身的地測防治水工作來,切忌生搬硬套,要根據實際情況而行,爭取把在工作中遇到的難題解決掉,為礦井工作面回采的安全工作做好鋪墊。
4.選擇先進的科學技術。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我國的計算機互聯網技術也日益進步,這都對煤礦的地測防治水工作起到促進作用,因為其安全管理工作的實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只有充分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才能令地測防治水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實際工作中,如果采掘的工作有受到水害威脅的可能性,就應該執行超前探放水,在探水前,要設計可行性方案,采掘工作平面圖紙的比例尺為1:2000和1:500,畫警戒線要把可疑的積水體外緣當做圓心,半徑取值≥30米。最后等各項準備工作做好后,經總工程師批準才能探放水。除此之外,水監測和地測信息系統要保持創新,確保地測防治水工作能夠達到自動化和網絡化,節約人力和物力資源。
5.做好人員培訓工作。煤礦的地測防治水工作需要技術和理論過硬的員工才能令工作實現應有成效,因此定期培訓必不可少,尤其是相應的技術操作和理論知識培訓,而且要針對不同部門和不同層面的員工開展培訓工作,只有合格并取得應有證書后才能上崗工作。不僅如此,要構建科學的獎懲制度,激勵員工為做好探放水工作而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
五、結語
現階段,煤礦的開采面積和礦井的服務年限都在持續增加,煤企的經濟效益較之前有了明顯降低,要想實現經濟效益的回暖,那么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須解決,特別是地測防治水工作,只有創新技術,采取科學措施,從根本上進行治理,才可以確保地測防治水工作取得應有效果。
參考文獻:
[1]孟憲楊. 煤礦地測防治水工作及技術管理體系探究[J]. 山東煤炭科技,2016,07:150-151+155.
關鍵詞:放頂煤 綜采 采煤工藝
前 言
綜放開采不僅是不穩定厚煤層開采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實現高產高效礦井建設的有效途徑,為綜放開采技術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綜采放頂煤工藝支架選型合適,設備科學配套,工藝參數和勞動組織優化,可提高工作面的產量。綜采放頂煤巷道掘進率低,巷道維護環境也有所改善。能明顯緩解綜采采掘銜接緊張的狀況。工作面搬家次數相對減少,可提高綜采成套設備的有效使用率和單套設備的年產量,井下工效率和工作面效率等都有明顯提高,能源動力消耗少。綜采放頂煤適合開采條件復雜、煤層厚度變化大、頂底板不平、斷層較多、工作面較短、地帶三角區等條件下采用。綜放開采是一種安全高產、低耗高效的采煤方法。
一、放頂煤綜采設備與操作
放頂煤綜采的采煤工序有采煤機割煤、移架、推溜和放頂煤等。在割謀工序中,采煤機的進刀方式與普通綜采工作面相同。在采煤機割完煤后,就要進行支護,通常以支架擦頂移架為好。移置后的放頂煤支架應成直線,在移架中能隨時利用側推千斤頂進行調架和扶架。四柱的放頂煤液壓支架前、后柱的高差,要控制在200—250mm之間。推移輸送機,在采煤機割過煤15m后就應推溜,操作時,應與放頂煤液壓支架相協調,彎曲度不能太大,通常在二至三次推到位即可。若前、后兩部輸送機,后部輸送機的推移要待頂煤放完后進行,有的后部輸送機固定在放頂煤液壓支架的底座上,隨架移動。避免設備下滑,傾斜工作面應從下向上進行推溜。在急傾斜水平分層工作面,為避免支架串動,可分別從機頭部或機尾部輪流推溜。
二、放頂煤放煤工藝參數與放煤方法
放頂煤通常是經移架使頂煤垮落、破碎,不破碎的可打眼爆破,通常要求頂煤強度不大,但不可超過1.5,這能保證移架后頂煤垮落自動破碎,還要將已破碎的頂煤盡可能地回收。頂煤是綜放開采的關鍵工序,應確定放煤工藝參數和放煤順序。
1.放煤步距。在工作面推進方向上,兩次放頂煤間的推進距離即循環放煤步距。確定循環放煤步距的要求是使放出范圍內的頂煤能充分破碎和松散,提高采出率,降低含矸率。放煤步距與煤的軟硬、層節理發育狀況和頂板活動相關。確定放煤步距要考慮支架結構、放煤口位置和頂板冒落的垮落角,及經過一次放煤后,松散煤體的活動規律,就是放煤橢球體和放煤漏斗的影響。放煤步距可通過復雜的計算或作圖法確定,但最少不可使其小于頂煤松散橢球體的短軸半徑。通過大量煤礦生產實踐總結出綜采放頂煤工作面的放頂步距為:在采用0.5—0.6m的截深時,放煤步距為1.0—1.2m,就是采煤機割煤兩刀,支架前移兩次后放頂煤的效果最佳,可保證煤的充分冒落,并能經放煤口順利放出;在采用0.8—l.0m截深時,放煤步距與截深相同,為0.8—l.0m,在頂煤較堅硬難放時,也可割兩刀煤放一次頂煤,放煤步距為1.6—2.0m。
2.放煤口間距與高度。放煤口間距的大小與放煤步距相似,就是間距太大,煤炭損失量增加;間距大小,可能使含矸量上升,煤質降低。所以,放煤口間距以1.5—3.0m為合適。放煤口的高度對煤炭回收率影響較大。通常,放煤口高度提高,放煤體積就將減少,因此,應盡量降低放煤口的高度。但其高度也不能太小,必須高于輸送機的高度,否則就會出現裝煤困難。
3.放煤方式。放煤方式對工作面煤炭采出率、含矸率的影響較大,還對總的放煤速度、正規循環的完成及高產產生影響。放煤方式一般包括放煤順序和一次頂煤的放出量,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單輪順序放煤;二是多輪順序放煤;三是單輪間隔放煤。
三、硬煤及夾石的解決措施
堅硬或有夾石的煤層在開采時,頂煤冒落困難,冒落下來后可能有較大的塊堵塞放煤口,導致頂煤不能順利下放。此時,要采取以下措施。
1.對切眼頂煤的措施。應在切眼部位實施打挑頂眼及副幫眼,支架移出炮眼位置,馬上爆破挑頂,使老塘的煤頂拉溝以對快速冒落有利。在支架推進3m后,頂煤冒落3m—5m,就要從支架天窗中放煤,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2.硬煤及夾石的解決措施。在支架的架間向上打眼,在硬煤或夾石部位裝藥,移架前要進行爆破。也會取得最佳的效果。
3.放煤時對大塊煤堵塞窗口的解決措施。首先是進行爆破崩碎。爆破施工時要具備以下條件:設置專職瓦檢員,檢查窗口外2m范圍內的瓦斯含量不超限;該面瓦斯道風流中的瓦斯含量不超限;打眼崩大塊煤時,眼深、裝藥量范圍內瓦斯符合《規程》的規定,打眼時要使用被筒炸藥;其次采用高壓脈沖水射流破碎窗口內大塊。還要對煤體注入高壓水以軟化煤體。
四、提高煤炭采出率的措施
1.適度加大工作面的尺寸。減少初采、末采及端頭煤炭損失率,提高工作面的采出率。
2.科學選擇放煤步距和放煤工藝。放煤步距要按照煤層厚度、放煤口幾何尺寸及排矸能力確定,在煤層較厚、放煤口較大時,放煤步距要相應加大,反之要適當縮小。放煤工藝一般要實施單輪間隔放煤,此方法易于人員把握,脊背煤損失較少。
3.擴大端頭放煤范圍。使用有效的端頭支架,完善支架配套,實施端頭全部放煤。如端頭支架尾部設有能擺動的放煤插板,可使工作面煤炭采出率提高5%—6%。
4.縮小區段煤柱尺寸。適度縮小區段煤柱尺寸。例如,把煤柱寬度由20m縮小至Sm,這樣采區煤炭采出率就能提高6%—8%左右。同時,要加強工作面初采階段的放煤操作管理,按規定要求操作,減少工藝過程中的丟煤損失。工作面煤炭采出率與工人素質、生產管理水平等人的因素相關。提高放煤人員的責任心,提高工作面煤炭采出率。
結 語
近年來,我國綜放工作面采煤工藝上有了較快的發展,工作面降塵采用了噴霧降塵自動化裝置。瓦斯突出的煤層,《規程》禁止采用放頂煤開采。我國有必要采取良好的瓦斯抽放和突出治理措施,使所采區域由突出區域緩解為不突出區域,在保證瓦斯不超限的條件下,采用綜放開采技術,實現高產高效。要研究頂煤的破碎機理,頂煤的移動和放出規律,合理確定工作面截深、移架和放煤步距、放煤方式、放煤口位置等參數和工藝環節。堅硬頂板和硬煤條件下的工作面的采出率還不理想,要研究改善頂煤冒放性的技術和機械化回收冒落頂煤的裝置,提高頂煤的采出率,減少工作面的含矸石率進行潔凈開采,要研制放煤過程中的煤巖自動識別系統,配合放煤機構的電液閥程序控制系統,實現放煤口見矸自動關閉。
礦區范圍:西南部為F19斷層,東南部為19煤層露頭線,東北及東部為秦家洼斷層、2-1~1-2號孔連線、顏莊斷層及F1斷層,北部至花園斷層,東北部與潘西煤礦、西部與鄂莊煤礦以井田技術邊界為界。井田總體呈單斜構造,地層走向一般為270°~310°,傾角一般為10°~35°,傾向北東及近南北向。井田內地質構造復雜,斷裂構造發育,多為高角度正斷層,以北西向為主,同時伴有少量北東向、近南北向斷層。礦井經過多年開采,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經濟有效的開采方法。
1 概述
華泰礦業公司自2007年開始了以矸換煤工作,分別在3205西面、3205東高檔普采面及3203東、3202東綜采工作面,采用原生矸石充填、普采似膏體充填、綜采似膏體充填等方法進行充填。
2 3205面高檔普采工作面原生矸石充填分析
3205面傾斜長度51m,走向長度400m,煤厚1.1m,采高1.1m,采用井下掘進出的原生矸石進行充填管理采空區頂板,工作面支護采用見六回三的方式,一次性回撤三排支柱(沿走向),使用4架π型鋼控制回撤區域,沿傾斜由下而上一次回撤4m并充填4m,完成后將工作面運輸機掐縮4-6m,充矸皮帶上移4-6m,進行充填。
工作面采用大循環作業,2天6個小班完成一個大循環作業。工作面集中推采至最大控頂距,炮采三班生產,每班一循環,循環進度為1.0m,完成三個循環。停止采煤后充矸,三班進行,完成一個充矸循環,充矸每班沿傾斜充填17m。
充填系統:掘進的矸石裝一噸礦車32采區下部車場卸載坑扒裝機裝入3噸自卸車絞車提至工作面上巷片口處卸車扒裝機裝入3噸自卸車工作面上巷卸至40T運輸機工作面40T運輸機拋矸皮帶采空區。
其主要優點:①工作面上下留巷無需再留設區段煤柱,實現了采區內無煤柱開采。②工作面采用矸石充填,礦井全部矸石不升井,就地消化,實現了節能減排、安全環保開采。③充填成本相對較低,節約了矸石升井的費用,經濟效益顯著。
3 3205東高檔普采膏體充填工作面分析
2010年建立了粉煤灰似膏體自流充填站,并成功在秦家洼村東南3205東仰采工作面進行了似膏體充填開采,對控制地表因開采而導致的沉陷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3205東高檔普采工作面,面長120m,傾向仰采,傾角平均18°,采高1.2米,最大控頂距5.5米,最小控頂距3.5米,充填布局為2米,針對工作面現場地質條件和頂板巖性,采用膏體充滿采空區的方法管理頂板,為與工作面采煤循環相匹配,采用每推采二個循環,充填一次。
3205東似膏體充填工作面,采用電廠的尾料粉煤灰(矸石山的煤矸石)、水泥和減水劑在地面加工成的膏狀漿體,利用重力的作用通過管道自流送至井下工作面。
其主要優點:①濃度高、流動性好。我礦采用的膏體充填材料質量濃度為62%左右, 流動性較好,不宜產生堵塞現象。②充填與排水工作可以同時進行。③便于操作,能實現分段充填。a采煤工作與充填工作相對獨立,充填體脫水面積較大,有利于早期膏體強度的提高,充填作業前沿切頂排單體支柱里側,掛尼龍布進行擋漿,底板處采用矸石袋進行壓實、封嚴,因此不會對采煤工作面的工作環境造成影響。b由于工作面受地質條件影響,有時底板產生標高差并出現起伏現象,導致似膏體無法正常從溜尾流動至溜頭,根據似膏體堆積效應,采區多點式充填。我們在工作面安設了3個活動充填閥口,哪里充填不到,及時將活動的充填閥口移至此處進行充填,膏體會在此處堆積,保證充填效果。c高檔普采工作面,通過切頂排可以觀察到整個采空區的狀況,包括:頂板情況、膏體充填情況、排水情況并及時采取措施。④最大限度的增加充填空間。在保證支護強度的同時,我們將兩端頭的支護進行了優化,機頭切頂排支柱提前兩排回撤,與工作面切頂排保持一條線;機尾處采用HJDB-800型頂梁進行支護,支回方式為見三回一,且最里面一排支柱擋設篷布,保證了機頭、機尾處的最大化空間充填。
4 3203東(3202東)綜采膏體充填分析
鑒于上述3205西工作面原生矸石充填及3205東工作面高檔普采似膏體充填工作中的缺點及不利因素,經研究、論證,在3202東工作面采用綜采膏體充填。
其主要優點:①施工安全性高。由于工作面采用綜合機械化采煤,采煤機割煤后,及時拉架進行支護頂板,頂板空頂面積及空頂時間較短,對頂板不完整處可以采用提前拉移超前架進行超前支護。工作面及切頂排支護強度高,人員在此空間施工比較安全,而且充填管路不需人員重復掐、接、固定牢固,不影響行人。②施工簡單、職工勞動強度較小。工作面充填期間,只需將下巷壘砌擋漿墻,鋪好篷布,即可在其上方任何地點進行充填,而且實現了分段、分時集中充填,因此,職工勞動強度大大降低。③人員占用少,材料消耗少。工作面充填時,因施工工序比較簡單,只需4-5人就可進行充填工作,而且只需要擋漿墻處使用塑料袋及篷布,使用量較少,并且采用自然排水法,節省了排水設備及管路的投入。④有利于頂板控制。由于綜采工作面比普采工作面施工進度快,相對頂板來壓較慢,而且工作面采用綜采支架支護頂板,支護速度快,支護強度大,及時防止了頂板下沉,有利于實現采、充平衡。
5 315采區大傾角煤層走向長壁膏體充填技術研究
通過項目研究,使膏體充填不僅適合仰斜開采,也適合走向長壁開采,極大地拓展似膏體充填技術適用范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一、礦井機電設備維護、管理的重要意義
隨著礦山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機電設備在礦井開采過程中的重要性越發明顯,很多礦井安全事故就是由于機電設備故障造成的,當煤礦采掘作業正在進行時,如果機電設備突然發生故障從而停止工作將會對作業人員造成極大的危險,比如:礦井壓風、通風設備如果工作期間突然發生故障停止運轉,井下作業人員就會呼吸不到新鮮空氣,從而危害到職工的生命安全。
很多煤礦機電設備隨著科技的發展也在不斷的實現智能化、自動化控制,在設備運行過程中操作人員只是簡單的操作,這樣更容易造成忽略一些細節問題。這就要求在機電設備使用前進行事先的應用培訓、使用過程中都應該加強設備的維護、管理,不但可以提高設備的運行效率,保證礦井機電設備順利運行,更能提高礦井機電設備的使用年限,減少機電設備的大修費用,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礦井機電設備應當做到有目標、有條理的進行維護、管理、保養。
二、目前礦井機電設備維護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礦井機電設備運行存在安全隱患。現在我礦機電設備運行很多已經超期服役,使用年限太長,只是很多設備還沒有出現問題,為了避免浪費資金,還在帶病運行。比如:使用老式絞車、高壓防爆開關沒有及時的更換等。以上問題只是煤礦機電設備運行的小部分問題,由于礦井機電的維護、管理工作跟不上,導致這些安全隱患的存在,設備帶病運行嚴重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全。
2.礦井機電設備管理機構不健全、責任不明確。很多投入使用的礦山機電設備并沒有進行合理的維護和管理,更沒有形成系統的管理體系。日常的維護工作中僅僅是機電工負責維護,機電工只保證本班運行正常即可,出現問題雖然進行了處理,但是隱患依然存在,沒有向下一班進行說明。礦井對于機電設備的維護和管理認識不夠全面,沒有提高重視,更沒有建立專業的維護和管理隊伍。總之礦井的機電設備的維護、管理機構沒有形成體系,還需要進行合理的整頓。
三、提高礦井機電設備管理的應對措施
1.建立健全機電設備維護管理制度,明確責任。機電設備要進行有效的維護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機電設備管理制度,這樣在對機電設備進行維護管理的時候就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據可循。強調礦井機電設備維護管理的重要性、責任性從而制定機電管理的考核規則,明確管理人員和基層工作人員職責,做到責任人,這樣機電設備維管理過程中就可以做到層級明確,責任明確,從而杜絕推諉扯皮現象的發生。
2.加強機電設備日常檢修及維修管理。煤礦機電設備與非礦用機電設備有明顯的不同,主要表現在:
(1)設備工作環境多樣復雜,這就導致在進行設備維修的時候面臨的都是各種不同的環境,尤其是蘆嶺煤礦這樣一個水、火、瓦斯、頂板等六害俱全的煤礦,在這樣的一個惡劣工作條件下,機電設備的維護難度尤其大。
(2)作業地點條件復雜,機電硐室有的占地很小,機電設備數量多,設備擁擠,這就導致機電設備很難維修,所以在設備投入使用前就應該對設備進行全方位的檢查和調試,這就要求煤礦機電設備維護和管理人員能夠對礦井機電設備進行有效的提前檢修和維護,機電設備入井前做到完好、可靠。
(3)加強礦井機電工的專業素質培訓。在現在的煤礦企業,由于礦井的地理位置偏僻,很多優秀的人才都不愿意去,煤礦整體員工的素質偏低,為了更好的促進煤礦采掘作業,保證機電設備正常運行,機電維護和管理人員專業素質需要提高,必須強調機電維修人員所肩負的責任,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存在感,對他們進行專業的培訓,有突出貢獻的要不吝獎勵,從而做到制度留人、待遇留人。
四、總結
礦井機電設備的維護和管理,一定要從保障安全,促進生產著手,結合礦井工作的情況,通過增強維護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著手,提高機電設備維護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將機電設備的安全問題作為重點,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060
0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機械化的生產方式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我國煤礦企業的實際生產過程中,在增加煤礦企業的開采量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現階段,煤礦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煤礦生產的各個環節均會成為制約煤礦企業健康發展的因素,因此,煤礦企業應對生產過程中的每一部分進行優化、保證施工質量的可靠性,才能確保企業的經濟效益。煤礦機電設備的可靠度是企業生產的重要保障,而煤礦機電安全質量與煤礦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把控有直接關系,因此,應在施工過程中注重機電設備的安全技術質量。
1 機電設備安裝質量的意義
現代社會,對能源的需求只增不減,這就要求煤礦企業必須保證出煤數量。而煤礦設施材料是極易出現損耗的材料,設備質量等影響條件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出現降低。為了保證煤礦的產煤效率,應確保煤炭的開挖、運輸及加工的順利。煤礦機電設備是煤礦生產的動力,增加了產煤速度,減少了勞動力數量,相應地降低了開挖所投入的財力。使用運輸設備可以加快運輸速度,避免了材料浪費,且裝卸設備可以較好地收集煤料,作業效率極高。
通過多年的施工經驗發現,煤礦機電設備是煤礦企業生產開發的核心系統,保證了煤礦開發與運輸的順利進行。在早些時期,煤礦機電系統由機械系統和電力系統兩大單獨的部分組成,為了達到更高的效果,兩大系統組合形成了機電一體化的模式,將煤礦機電設備的效率又上升了一個層次。因此,保證煤礦機電設備系統安全的可靠度及質量,才能保證企業的生產量不會下降,實現煤礦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2 機電設備安裝要點
機電設備安裝過程中,技術人員必須按照相關規范進行操作,嚴禁私自更改安裝方案。在安裝過程中,如果遇到無法克服的難題,應通過專業調試進行試驗,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行。
(1)合理設計設備安裝方案。煤礦機電設備在功能上及型號上不盡相同,在安裝的過程中,應根據設備所發揮的效果進行定位。在安裝之前,技術人員應充分了解每一個設備的工作原理及電線連接方式,必須時,應將設備生產廠家人員請到現場進行親自指導。安裝過程中,應根據設備系統的服務功能進行分層次安裝,先進行核心部分的安裝,再進行輔助部分的安裝。例如在礦井井架安裝時,應在最低組安裝穩定后再進行下一層的組裝,然后在對每一層的連接螺絲部位進行加固。(2)細化煤礦機電設備安裝工藝。機電設備安裝過程極為復雜,這就增加了工作的難度。為了保證設備安裝的質量,技術人員應對設備的每一個步驟或者部件有充分的把握,將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細化為多個工序。如果一個工序安裝出錯會影響到下一個工序的進行,因此,安裝人員應對每一個工序的進行做到心中有數。(3)安裝檢查調試。一個設備系統能否正常工作,需要通過安裝之后進行大量的調試。以某項技術指標對系統的工作性能進行調試,若系統指標達不到要求就應對系統進行調試。通過記錄每一部分的工作性能,比較差異,應將每一部分的工作效率達到最大,才能保證整個系統的工作效率。(4)設備安裝本著節約生產成本出發。無論是在新聞報道還是在實際工作中均可以看到,當前機電設備在煤礦生產中推廣和使用的范圍越來越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節約煤礦開采的人力物力。煤礦開采這一過程中花費的費用在煤礦生產成本中所占比重較大,因此,對安裝要點與質量控制進行淺要分析也有助于降低煤礦生產成本,提升煤礦生產的經濟效益。
3 設備安裝施工質量控制
(1)安裝準備工作。在安裝前應具備全面的施工文件,例如施工圖紙,施工器具,數量的操作工人和配套的管理制度。企業應嚴格控制設備的采購質量,對生產廠家進行實地考察,確保每一個設備都符合國家標準。如果煤礦對機電設備要求比較高,必要時應與生產廠家進行合作,專門制定特殊的設備以滿足煤礦生產需要。(2)制定完善的設備安裝管理制度。技術人員的熟練程度是影響設備安裝質量的一部分因素,設備安裝管理制度也是影響安裝質量的重要因素。如果管理制度不合理,會導致技術人員產生消極的心態,并且在系統出現問題時,難以協調解決。因此,煤礦管理人員應完善人員責任制度。將工作分解成多個任務并具體到個人,加強技術人員的責任感。另外要做好現場考核制度,最做得好的技術人員進行物質獎勵,對出現問題的安裝人員進行懲罰,迫使他們按照規范進行操作。(3)安裝現場管理。企業管理人員應定期對現場安裝工作進行視察,檢查工作是否順利進行,并總結問題,確保每個工序的順利進行。重視隱蔽工程質量的控制,施工人員應具備相應的資質及技術人員的簽字才可進行隱蔽工程的施工。在設計文件出現變更時,管理人員應與施工人員做好技術對接,避免盲目進行施工。
4 結論
綜上所述,煤礦機電設備的安裝是一項意義重大、任務艱巨的工作。煤礦企業應當在充分明確其重要性的前提下,在煤礦企業生產的實際工作中不斷總結、不斷反思、不斷改進,爭取為煤礦企業的安全高效生產作出更大的貢獻。本文通過分析煤礦機電設備安裝質量的意義,并總結機電設備安裝施工的要點,例如合理設計設備安裝方案、細化煤礦機電設備安裝工藝、安裝檢查調試等當面介紹了施工應注意的問題,對煤礦機電設備安裝質量的控制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曹心愚.芻議煤礦機電設備安裝要點及質量控制策略[J].機電信息,2013(3):65-65.
[2]于騫.淺析煤礦機電設備安裝要點與質量控制[J].電子制作,2013(5):191-191.
[3]郭金奎,牛強等.淺談煤礦機電設備安裝技術[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13):18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