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4 07:05:0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通訊實習計劃,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概述
1.1PLC
PLC全稱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它是一款可用于編程的存儲器,它主要是用于完成邏輯運算的執行、順序的控制、定時、計數等用戶的指令,除此之外,它還可以運用數字化或者模擬式輸出及輸入對機械生產進行控制??删幊踢壿嬁刂破骶哂性S多特點,首先,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使用起來十分方便,而且編程簡單,其主要采用的是簡單的梯形圖、邏輯圖或者簡單的程序語句來表達,所以對于用戶來說,他們不用掌握十分完備的計算機知識,就可以很好地進行操作。其次,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功能強大,價格還十分經濟,故而其性能價格比是相對較高的。還有一點,就是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硬件配套往往十分齊全,用戶在使用時很方便,適應能力強,很可靠,在抗干擾方面,其采用大量集中的繼電器,在減少接觸不良方面,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優勢,從而減少接觸不良帶來的許多故障。關于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維護和修理方面,其在設計、安裝和調試上的工作量少,從其維護工作來看,工作量也是相對較少的,而且操作起來方便,故障問題能夠很快地解決。
1.2光機電一體化
光機電一體化又叫做機械電子工程,這是機械工程與自動化領域中的一個研究方向。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光機電一體化的技術也在迅猛發展,光機電一體化在許多領域都有了應用。從綜合層面來講,光機電一體化實際上是將許多技術進行有機結合后的產物,其中就包括機械技術、電子工程技術、信息技術等等,在結合后將光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到實際生產當中去,從而可以使得機械發展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2基于PLC的光機電一體化實訓系統設計
2.1組成要素
基于PLC的光機電一體化實訓系統設計,其設計過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光機電一體化系統中的組成要素,主要有五大要素,分別是結構組成要素、動力組成要素、感知組成要素、運動組成要素和職能組成要素。結構組成要素是整個光機電一體化實訓系統組建的基礎,它為整個系統提供了結構的支持,也就是說,只有按照系統的要求,組建好結構組成要素,才能實現系統能量的正常供應和動力系統的運行。動力組成要素在整個系統的建設中起到了提供動力的作用,只有保證了動力的充足,才能實現整個系統的正常、穩定的工作。而感知組成要素在光機電一體化實訓系統中主要是對系統自身的運行狀態和工作環境的一個感知,從各種參數和狀態進行收集、分析和處理,并且以可被識別的信號輸出,從而產生相應的調控信息,使得整個系統的運行狀態得以監測。在運動組成要素常常與動力組成要素相互搭配起作用,都是為系統運行所需要的動力提供基礎保障。職能組成要素在控制和處理信息部分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由于感知組成要素是作用于收集系統運行狀態和參數,在收集到大量數據之后,就需要對呈現的數據進行分析、存儲和加工,從而能夠使得整個系統按照獲得的指令進行運作??偨Y來講,光機電一體化實訓系統的設計不可忽略這五大組成要素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2.2設計原則
光機電一體化實訓系統在設計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考慮各個組成要素的作用,還需要遵循設計的原則,這些原則主要分為四部分,分別是接口耦合、運動傳遞、信息控制和能量轉換四項基本原則。首先是接口耦合原則,也就是說兩個需要進行信息傳遞的接口或者需要進行傳遞的環節之間,如果其信息模式不一致就會造成信息無法傳遞的嚴重后果,因此,在這里就需要遵循接口耦合的原則,利用接口耦合使得信息得以傳遞。在信號相對較弱的兩個環節之間,也需要通過接口耦合來實現擴大信號的效果,從而能夠匹配,使得信號的變換更加清晰、可靠,而且更加快速、精準。第二項原則,能量轉換原則,兩個需要進行傳輸和轉換的環節之間,常常會出現由于信息模式的不同而無法進行直接的信息傳遞,所以在這里不僅需要接口耦合,還需要能量的轉換,只有能量進行轉換,才能使得執行器、驅動器等不同能量實現最優的工作效率。第三,信息控制,在光電一體化實訓系統的設計中,在數據的收集、傳輸、存儲、分析等都是進行信息處理的過程,而達到最優的信息控制,是提高光電一體化實訓系統運行質量和效率最關鍵的一步。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日益更新,機械智能化已經成為現代科技的標志,所以,在光電一體化實訓系統中,遵循信息控制原則,實際上可以推進整個系統的智能化水平。第四,運動傳遞原則,在光機電一體化系統的各個組成要素之間,運動傳遞能夠實現各個要素的信息傳輸和運動控制的目的。
2.3具體設計
光機電一體化實訓系統的設計最關鍵的就是要保證系統設計的完整性,下面就以水池補水系統為例,對基于PLC的光機電一體化實訓系統設計進行分析。首先是動力部分,水池補水系統選擇電力作為動力部分,動力部分的設計需要滿足系統的動力需求,以保證整個系統的動力源泉不會枯竭;就目前來講,常見的動力源有電能、風能、水能、人力、畜力等,而水池補水系統的動力系統選擇電能即可。其次,是水池補水系統的結構部分,在進行光機電一體化實訓系統設計的時候,需要考慮實現的效果,從而有針對性地選取相適應的結構,在搭配其他部件,最終實現機械自動化控制,這里以水池補水系統作為例子,這里的結構本質上是需要動力部分來帶動的,因此,它也是整個系統最后發揮作用的部分,也可以算是系統的核心;執行器部分是控制系統的關鍵部分之一,在實際操作中,常常是需要通過信號路線與PLC連接,從而實現信號的聯通和傳遞,在該水池補水系統的執行器的選擇上,選取電動截止閥和開關共同作為執行器的部分,當PLC產生信號并傳輸到執行器部分,執行器就可以根據指令完成其任務;在水池補水系統的計算機部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PLC的支持,從而對信息進行收集、加工和存儲操作,計算機部分對于整個水池補水系統來說起到了一個總控的作用,就如同大腦之于身體,顯而易見其重要性;水池補水系統的傳感器部分,需要利用PLC來對系統自身和工作環境進行數據收集,并且將傳感器收集到的信息傳輸給計算機部分,根據計算機程序的執行,最終輸出結果,實現水池補水系統的隨環境調試,從而更好地完成其任務。
3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漸取得重大突破,光機電一體化作為光學和機械電機工程相互綜合的產物,這項技術也在迅猛發展,并且在許多領域,光機電一體化都有了應用。而為了推進光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將PLC技術應用在光機電一體化實訓系統的設計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本文基于PLC的光機電一體化實訓系統設計進行了探討,雖然文章在內容和結構安排上還存在不足,但是希望通過文章能夠引起大眾對于PLC和光機電一體化的重視,并且在未來的研究中作出更多的創新。
參考文獻
[1]李利軍.基于PLC的光機電一體化實訓系統設計[D].鄭州大學,2013.
中圖分類號:C35文獻標識碼: A
引言:本文簡要介紹循環水系統及其重要性,從水質管理以及設備工藝優化等介紹了一些方法和做法,從而提高系統處理效率。
一、循環水系統簡介
循環水泵是循環水系統中最重要的設備之一,在熱力系統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機組運行中,凝汽器真空的形成主要依賴于循環水泵。停運初期,低壓缸的冷卻也主要依靠循環水泵來完成。
循環水冷卻通常分為密閉式循環水冷卻系統和敞開式循環水冷卻系統。密閉式循環水冷卻系統中,水是密閉循環的,水的冷卻不與空氣直接接觸;敞開式循環水冷卻系統,水的冷卻需要與空氣直接接觸,根據水與空氣接觸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水面冷卻、噴水池冷卻和冷卻塔冷卻等。
循環冷卻水一般占企業用水總量的50%~90%。循環冷卻水由泵送往冷卻系統中各用戶,經換熱后溫度升高,被送往冷卻塔進行冷卻。在冷卻塔中熱水從塔頂向下噴淋成水滴或水膜狀,空氣則逆向或水平交流流動,在氣水接觸過程中,進行熱交換。水溫降至符合冷卻水要求時,繼續循環使用。
空氣由塔頂溢出時帶走水蒸氣,使循環水中離子含量增加,因此必須補充新鮮水,排出濃縮水,以維持含鹽量在一定濃度,從而保證整個系統正常運行。補充水的量應彌補系統蒸發、風吹(包括飛濺和霧沫夾帶)及排污損失的水量。循環水與補充水中含鹽量之比,即為該循環水系統的濃縮倍數。在一定的循環冷卻水系統中,只要改變補充水的含鹽量,就可以改變循環水系統的濃縮倍數,而提高濃縮倍數是保證整個循環冷卻水系統經濟運行的關鍵。
在化學水處理行業中,有句行話:“三分藥劑,七分管理”。所以,對于一個穩定的循環水系統而言,選擇了合理的塔型和水穩配方固然重要,但若管理不善,同樣可能使好的設備和水穩配方發揮不了好的作用,保證不了水溫和水質,滿足不了工藝,甚至設備能耗增加,水冷器短時間結垢腐蝕穿孔,直至停車,后果不堪而言。
二、火力發電廠在消耗大量煤的同時,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
對水循環系統的運行方式進行優化研究,不僅能夠節約廠用電,對于水資源的節約來說也具有重要意義。循環水系統的優化運行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但受制于技術和資金等因素,很多電廠在進行循環水量的改變以及維持凝汽器最佳真空等環節上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在研究背壓變化對汽輪發電機組電功率造成的影響上,目前出現有很多方法,但只有等效熱降方法既簡便又準確,本文將對此展開研究。隨后對凝汽器最佳真空和最佳循環水流量的計算過程進行了修正
1、等效熱降方法研究背壓變化對汽輪機電功率的影響
在進行凝汽器的最佳真空計算以及確定循環水流量的最佳值過程中,首先需要研究明確汽輪機背壓變化對其電功率的影響。在實際的工程計算中使用過很多方法[3],但經驗表明,等效熱降法是最為簡單和準確的方法。下面對這種方法進行分析。
2、最佳真空和最佳循環水流量確定方法分析
為了增大汽輪機的理想比焓降以及提高其電功率,最直接的辦法是提高凝汽器的真空,但是受到設計和實際運行經濟性的限制,并非是真空越高越好。對凝汽器中的真空造成影響的因素較為復雜。總起上來講,要想提高凝汽器的真空,需要適當的增加循環水泵的泵耗。四、循環冷卻水系統優化應做好滅藻殺菌工作
循環冷卻水系統與其他水處理系統一樣,循環水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后,水質容易變差,并且會出現藻類漂浮物和多種細菌。處于保護循環冷卻水系統和優化循環冷卻水系統的目的,我們應做好循環冷卻水的滅藻殺菌工作。從目前循環冷卻水系統的滅藻殺菌工作來看,電解水是主要的滅藻殺菌方式。
電解水過程產生的部分臭氧和過氧化氫對細菌微生物有較強的殺滅作用,電極安裝的銅銀合金片電解產生的微量銅銀離子可以使蛋白質變性。利用這一過程,可以有效去除循環冷卻水系統中的藻類和細菌,達到改善循環冷卻水系統水質的目的,使循環冷卻水的水質能夠得到凈化,延長循環冷卻水的使用時間,保證循環冷卻水系統優化取得積極效果。
為此,我們應將電解水作為滅藻殺菌的主要方式,在系統優化中積極應用電解水過程,提高滅藻殺菌效率。
三、循環冷卻水系統優化應做好防腐降氯工作
為了保證循環冷卻水系統能夠正常工作,需要做好冷卻水的防腐降氯工作,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電解水過程中部分活性氧和活性氫結合水體中DO(溶解氧)和水分子生成臭氧和過氧化氫,利用臭氧和過氧化氫的特性有效去除水質中的雜質和細菌,保證循環水水質滿足使用要求,提高循環水的活性,達到改善循環水水質的目的。
2.熱交換器表面由于除垢效應,變得平整光滑,從而防止了垢下腐蝕,在目前循環冷卻水系統中,熱交換器表面的污垢是處理重點。如果不能及時處理掉表面的污垢,會影響熱交換器的正常工作,因此,做好防腐降氯工作是保證熱交換器正常工作的重要手段。
3.系統中氯離子由于蒸發濃縮,濃度逐步增大,氯離子對冷卻水的水質影響較大。為此,在防腐降氯過程中,應重點降低循環冷卻水中的氯離子,主要應采取吸附和中和反應的方式消除循環冷卻水中氯離子。
四、設備工藝優化
1.循環水系統變頻運行
循環水系統采用高壓電機拖動水泵工頻運行的方式進行生產,根據所需水量不同,需要靠閥門對系統壓力、流量進行控制,電能浪費較大。經技術人員研究,對該水泵進行高壓變頻器改造,把電機、水泵共同組合成為一體,操作人員根據生產工藝的實際情況設定系統壓力期望值,通過變頻器閉環控制程序結合DCS模擬采樣、控制的方式,跟蹤和調整工藝指標,自動運行電機轉速,調整系統壓力和流量;也可手動設置頻率,根據工藝要求運行水泵,從而節約大量電能。根據實測:改造前后每月可節約132480kw/h,節能意義巨大。
2.優化循環水系統管理
公用循環水泵在其變頻基礎上,其后續單位用水量的多少直接導致水泵頻率的高低,高低最高可相差20%,因響應公司節能降耗,避峰用電號召,很多用水設備都是間歇運行,用水量的多少與各崗位員工的責任心有直接關系加強員工責任心意識,就能在停用設備的時候即使關閉循環水閥門從而降低循環水用水量。
為了降低公用循環水泵運行頻率,對用水崗位循環水閥門關閉的及時性進行考核并制定了具體考核辦法。此舉極大地提高了員工崗位責任心,避免了崗位員工對此種現象習以為常,不肯做出改變,通過循環水系統優化管理措施,有效提高了員工責任心和節能減排意識,公用循環水泵頻率都有了很大降低,降低循環水泵耗電量。經過方案實施后統計,公用循環水泵頻率由原來的95%降低為現在的80%左右,每天節約電耗3000度。
種種措施,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使循環水系統運行達到最優化,使系統處理效率最高,使其運行成本最低,進而真正做到節能減排。
結語:隨著我國的工業進程也在不斷發展和加速,冷卻水在一般的工業生產中占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比例,是工業在發展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舉足輕重的環節。所以,為了更好更快的發展工業建設,我們就必須先研究好冷卻水循環問題。只有做好的了冷卻循環水系統的節能工作,我們才能在財政上減少一筆開支;只有做好了冷卻循環水系統的應用工作,我們才能真正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收獲效果。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d China Resources Power Co., Ltd. Shouyangshan optimization of the circulating pump, to provide the same type of a typical project case for circulating pump system.Key words: steam turbine; circulating pump; economy; energy conservation; optimization
中圖分類號:TE0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5-0020-02
0 引言
華潤電力首陽山有限公司采用東方汽輪機廠超臨界、單軸、三缸四排汽沖動式、雙背壓純汽式汽輪機型號:N600-24.2/538/566型。 #1、#2機組循環水系統原為單元制設計,配用4臺長沙水泵廠生產的88LKXA-28型立式斜流泵,配套電機為YKSL3400-16/2150-1,額定功率3400KW,6KV,cosφ=0.80,泵設計參數為:Q=9m3/s,H=28m,n=370r/min。以下是循環水泵雙速改造和運行情況,改造后可根據季節變化變更電動機轉速,從而實現水量調節,節約了廠用電,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系統簡介
我司循環水補給水源為城市中水和伊洛河水源地下水,供水系統采用二次循環單元制供水系統,冷卻塔水池中的水經過入口旋轉濾網,通過循環水泵升壓后進入凝汽器及其它冷卻器吸收熱量,吸收熱量后的循環水進入冷卻塔冷卻后重復利用。循環水一部分進入開式冷卻水系統,為各主、輔機提供冷卻水,并供給鍋爐、脫硫、輸煤部分冷卻用水。凝汽器循環水管路設有膠球清洗系統。2臺機組循環水泵分別在2009年5月和10月各改造一臺循環水泵電機(B泵電機),通過改變電機接線盒內的接線方式來改變循泵電機定子線圈的磁極對數(8對改為9對磁極進行切換),從而改變循環水泵轉速高速370rpm和低速330rpm,通過循環水泵轉速的變化來改變循環水流量,降低循環水泵電流來達到降低廠用電的目的。
:
圖1 :循環水流程示意圖
循環水系統運行組合方式優化原則及方法
優化思路
當循環水進水溫度、機組負荷為定值時,對于已有的凝汽器,影響凝汽器壓力的主要因素是循環水流量。在此情況下,增加循環水流量可以降低凝汽器壓力,但是循環水泵流量增加會引起循環水泵功率也增加,只有當循環水流量的增加使汽輪機的增發功率大于循環水泵增加的電功率時,循環水泵優化的經濟效益才能體現。
我司機組背壓設計值為4.57KPa(絕對壓力),即按照大氣壓力100KPa計算,機組設計真空-95.43KPa。根據熱力特性曲線,機組真空-95.4KPa以下時,機組真空單位變動幅度,對機組熱耗率影響大幅增加,當機組真空在-95.4KPa以上變化時,對機組熱耗率影響較小;循環水泵的運行方式對機組真空及循環水泵耗電率雙方面均有較大影響,從經濟上講,其單臺泵實際消耗功率3400Kwh,機組600MW工況下占廠用電率0.56%,300MW工況下占廠用電率1.13%,對經濟指標影響巨大。參照同類型機組優化運行實踐經驗并根據我司機組的熱力特性和實際情況, 我司循泵改造及運行方式如下:
2.2.1夏季時(每年5月10日至9月30日),#1、2機循環水泵均切換為高速泵狀態運行。冬季時(每年12月10日至次年3月10日),#1、2機循環水泵均切換為低速泵狀態運行。春季和秋季時,#1、2機循環水泵各切換為一臺高速泵和一臺低速泵狀態運行。
2.2.2凝結器循環冷卻水溫升正常值8一12℃。當機組運行真空低于-93.6Kpa,凝結器循環冷卻水溫升大于12℃時,應雙高速循環水泵運行。當機組運行真空高于-96.5Kpa,凝結器循環冷卻水溫升小于8℃時,應單低速循環水泵運行。
2.2.3#1.2機設計熱耗7577千焦/千瓦時,設計排汽絕對壓力4.57Kpa,排汽壓力降至4.16Kp后,實際排汽壓力對熱耗修正曲線走平。由廠家熱力特性計算可知,機組低負荷運行時,真空對熱耗影響遠大于高負荷工況,所以低負荷要保持更好真空,高負荷時不要過分追求高真空。
優化方式
2.3.1. 機組排汽壓力4.57KPa以下(即:按照大氣壓力100KPa計算,機組真空-95.43KPa以上),應優先考慮低速循環水泵運行,原則為:保持低速循環水泵運行時,機組真空不低于-95.4KPa。
2.3.2機組真空-94.2KPa以下,負荷300MW以上,應考慮低速泵切換至高速泵運行。切換原則:循環水泵低速泵切至高速泵運行。當低速泵倒為高速泵穩定運行后,單機平均真空應提高0.22KPa以上。
2.3.3機組真空-93.9KPa以下,負荷300MW以上,應考慮再啟動一臺低速循泵運行,保持一高一低循環泵運行方式。切換原則:當多啟動一臺低速循環水泵穩定運行時,單機平均真空應提高0.34KPa以上。
2.3.4機組真空-93.5KPa以下,負荷300MW以上,應考慮保持雙高速循泵運行。切換原則:當雙高速循環水泵穩定運行時,單機平均真空應提高0.53KPa以上。
2.3.5反之,負荷300MW以上,機組真空-94.6KPa以上,循環水泵高速與低速切換,及時停止一臺循環水泵運行。操作原則:切換或停止循泵完畢,穩定運行時,對應真空降低至-94.6KPa以下的數值,不應超過第2.2.2、2.2.3、2.2.4條中對應的真空變化幅度。
2.3.6根據機組負荷、機組真空、晝夜溫差,循環水溫度變化情況,冬季工況,宜保持一至兩臺低速循環水泵運行;春、秋季節工況,宜保持一高一低兩臺循環水泵運行,或根據實際情況,晝夜之間切換高低速循環水泵運行。
2.3.7從循環水泵壽命角度考慮,在切換循環水泵過程中,每天循環水泵啟停次數不超過一次。
2.3.8凝汽器真空度影響因素較多,與循環水入口溫度、循環水量、凝汽器清潔程度、凝汽器嚴密性及負荷等關系密切,循環水泵的運行方式對機組真空及循環水泵耗電率有較大影響,應綜合考慮季節變化、晝夜溫差、機組負荷變化,依據上述原則靈活做好循環水泵經濟調度工作,努力使機組在最佳真空下運行,取得較好的經濟性。
2.3.9在實際運行中,除嚴格遵照以上要求執行外,可以根據附表中的內容適時選擇循環水泵運行方式。做好各次循環水泵啟動后真空、負荷及凝結器進出水溫度等參數值記錄,積累經驗,以便今后對優化方案進行修改。
循環水入口溫度℃
循環水入口溫度℃
節能效果
依據上述及表一電流變化值與改造前、后的節電效果(一臺機):單低速較單高速電流減小81A,高加低速較雙高速電流減小116A。
單低速運行較單高速運行日節約電能:
P=1.732 × 6 × 81 ×0.8 × 24 =16161.6 Kwh
高加低速運行較雙高速運行日節約電能:
P=1.732 × 6 × 116 ×0.8 × 24 =23145.06Kwh
每年從12月10日至3月10日單低速泵運行共90天,取上網電價0.4392元/ Kwh
共節約資金:
90 ×16161.6×0.4392= 638835.72元
每年從4月10日至5月10及9月30日至12月1日采用高加低運行共90天(扣除C級檢修時間)約60天,每天白天采用高加低運行共30天,較改造前雙高運行共節約資金:
30 ×23145.06×0.4392= 304959.31元
年共節約資金:638835.72+ 304959.31=943795.03元,合94.37萬元。
結論:
根據機組負荷、循環水入口溫度和真空,及時增加循環泵的運行臺數,可提高系統水流速,循環泵啟動時經濟平衡點的選擇是經濟調度的難點,所謂經濟平衡點是指當啟動一臺循環泵所消耗的廠用電(循環泵功率×電價)費用與啟泵后煤耗降低所獲得的收益(降低的煤耗值×發電量×煤單價)相平衡的點,其經濟平衡點是隨機組負荷、背壓、循環水溫度、循環水溫升、循環泵運行臺數等運行參數以及電價、煤價等外部參數的變化而在隨時變化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只要其中一個參數變化,均使經濟平衡點發生轉移。如電價或煤價變化時,其經濟平衡點會大幅度偏移,總體思路是,當啟動一臺循環泵耗電量×用電單價,計算出每小時消耗的資金,小于等于循環泵啟動后真空提高使煤耗降低所節省的煤的資金時,啟動循環泵為經濟。
通過以上的分析和運行效果,循環水泵高、低速改造技術是成熟、經濟、可靠的。 并且循環水泵優化是一個動態過程,要根據外部因素的影響及時調整優化策略,從真正意義上提高機組的經濟性。
參考文獻
[1]運行規程
[2]廠家說明書
[3]萬文軍;優化算法及火電廠若干優化問題的研究[D];東南大學;2005
電力系統通訊自動化的迅速發展使得電力通訊設備越來越復雜,通訊線路也越來越多,這就給通訊設備管理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本文就電力通訊自動化設備及工作模式進行探討。
1 電力通訊自動化設備及工作模式
1.1 微波通訊設備
當前,一場新的技術革命正在興起,微電子、計算機與通訊相結合的電子信息技術則是這場新技術革命的核心和先導,世界經濟的發展正在從工業化階段進入信息化階段,作為信息社會基礎之一的通信產業,其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的通信技術水平,經濟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微波通訊具有造價低、工期短、見效快、占地面積小、易維護和不需人值守等特點,在通信行業中有特殊的地位。
目前,微波通信技術的發展主要表現如下。
(1)由模擬制向數字制方向發展。
(2)由小容量向大容量發展。
(3)通信頻率段由低頻段向高頻段發展。
(4)組網方式由人工網向自動剛發展。
1.2 光纖通訊設備
基本的光纖通信系統由數據源、光發送端、光學信道和光接收機組成。光纖通信的原理是:在發送端首先要把傳送的信息(如話音)變成電信號,然后調制到激光器發出的激光束上,使光的強度隨電信號的幅度(頻率)變化而變化,并通過光纖發送出去;在接收端,檢測器收到光信號后把它變換成電信號,經解調后恢復原信息。光纖通信系統基本構成如下。
(1)光發信機。
光發信機是實現電/光轉換的光端機。它由光源、驅動器和調制器組成。其功能是將來自于電端機的電信號對光源發出的光波進行調制,成為已調光波,然后再將已調的光信號耦合到光纖或光纜去傳輸。電端機就是常規的電子通信設備。
(2)光收信機。
光收信機是實現光/電轉換的光端機。它由光檢測器和光放大器組成。其功能是將光纖或光纜傳輸來的光信號,經光檢測器轉變為電信號,然后,再將這微弱的電信號經放大電路放大到足夠的電平,送到接收端的電端汲去。
(3)光纖或光纜。
光纖或光纜構成光的傳輸通路。其功能是將發信端發出的已調光信號,經過光纖或光纜的遠距離傳輸后,耦合到收信端的光檢測器上去,完成傳送信息任務。
(4)中繼器。
中繼器由光檢測器、光源和判決再生電路組成。它的作用有兩個:一個是補償光信號在光纖中傳輸時受到的衰減;另一個是對波形失真的詠沖近行政性。
(5)光纖連接器、耦合器等無源器件。
由于光纖或光纜的長度受光纖拉制工藝和光纜施工條件的限制,且光纖的拉制長度也是有限度的(如1Km)。因此一條光纖線路可能存在多根光纖相連接的問題。于是,光纖間的連按、光纖與光端機的連接及耦合,對光纖連接器、耦合器等無源器件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1.3 電力載波通訊設備
電力載波通訊設備是一種在高壓輸電線上傳輸話音及非話音信號的載波終端設備。電力線載波(PLC)是電力系統特有的、基本的通信方式,電力線載波通訊是指利用現有電力線,通過載波方式將模擬或數字信號進行高速傳輸的技術。由于使用堅固可靠的電力線作為載波信號的傳輸媒介,因此具有信息傳輸穩定可靠,路由合理、可同時復用遠動信號等特點,是唯一不需要線路投資的有線通信方式。
電力線載波通訊技術可以進行模擬(語音信號)或數字信息(如:家居控制信號)雙工傳輸,可廣泛應用于家居自動化、小型辦公室、家庭辦公室通訊(互如聯網、內部信件、游戲、音頻(MP3)、視頻)等領域,具有普及效果、節省費用、安裝方便、應用廣泛等特點。作為通訊技術的一個新興應用領域,電力載波通訊技術以其誘人的前景及潛在的巨火市場而為全世界所關注,成為世界各大公司及研究單位爭相研究的熱點。國外許多著名公司和研究單位都在對此進行研究,并開發出相對應的器件和產品,如:Intellon、Thomson、Atmel等等。而國內的許多的企、 也緊隨國際步伐在利用電力線傳輸信息,特別是在遠程抄表系統方面已逐步形成應用研究的熱點。電力載波通訊設備主要有以下幾種。
(1)明線載波機。
采用明線作為傳輸媒介的載波機。傳輸線為線徑3mm的銅線。明線載波機復用頻率可達到500kHz,可傳輸40個話路。明線載波機通常采用雙帶二線制。
(2)對稱電纜載波機。
采用對稱電纜作為傳輸媒介的載波24 科技資訊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機。電纜為線徑0.9ram~1.2ram的高頻對稱電纜。對稱電纜載波機在通信容量、抗干擾和保密性等方面均優于明線載波機。電纜載波機大部采用單帶四線制。
(3)同軸電纜載波機。
采用同軸電纜作為傳輸媒介的載波
機。鐵路通信使用的小同軸電纜,同軸管尺寸為1.2/4.4,即內導體的直徑為1.2mm,外導體內直徑4.4mm,物性阻抗為75Q,一股由60kHz開始使用。小同軸電纜載波通信采用單帶四線制。鐵路通信使用的小同軸電纜載波機有300~U960路,其增音距離分別為8km;~D4km。
1.4 數字通信設備
目前,資源城市循環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戰略決策,循環經濟的發展可以加快資源城市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成功建立起環境友好型社會。循環經濟模式就是將整個資源型城市置于一個模擬好的生態系統中去,將城市的各個產業當成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群來進行規劃。循環經濟系統建立在生態學的基礎之上,資源城市采取這一發展模式可以使企業和企業之間形成產業鏈,將所有的資源循環利用,確保城市的生產不污染環境,不造成資源浪費,甚至還能取得經濟效益。在循環經濟打造的整個產業鏈中,核心產業就像是自然生態系統中優勢種群的存在,它是產業鏈的關鍵部分,如果沒有核心產業也就沒有循環經濟模式,核心產業的發展影響著整個資源型城市的發展。循環經濟對資源型城市的發展意義重大,主要表現為三點:第一,資源型城市原先的發展方式粗放,容易造成資源浪費,使城市得不到最大的經濟利益;第二,資源型城市的環境破壞嚴重,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低,容易形成社會不穩定的局面;第三,資源型城市如果一直按照以往的發展模式走,在未來發展的道路上將會逐漸走下坡路。城市的發展需要的是良性的循環,而不是惡性的循環,環境的破壞嚴重拉低了城市的經濟效益,那么城市就會加大力度發展經濟,更進一步破壞環境,直接阻礙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因此,轉變資源型城市的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走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對資源型城市來說勢在必行。
二、選擇資源城市循環經濟核心產業的原則
資源型城市有很多產業,如何選擇循環經濟體系中的核心產業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關鍵。資源型城市中核心產業的選擇需要堅持定性和定量兩大原則,根據產業與產業之間的關聯,用定量的思維研究產業鏈中相互承接的產業之間存在的供給與需求的關系。經過總結,在選擇核心產業時可以堅持“三優先”的選擇方式:消耗能量大、污染嚴重的產業應該優先;有建設經驗的產業優先;集聚程度高的產業優先。根據“三優先”原則,目前資源型城市的循環經濟建設已經把化工行業、金屬冶煉行業、造紙行業、石油及燃料加工行業作為優先選擇的四大行業,這四大產業普遍來講耗能高、污染偏大、生產結構單一,是循環經濟體系中需要重點培養的對象。循環經濟中核心產業選擇的具體步驟可以通過以上的原則來制定,首先要將產業與產業之間的相關參數計算出來,根據參數作為參考依據,選擇與其他產業關系最為密切的產業來作為核心產業,借這一核心產業來完成循環經濟中產業鏈的構建。第二點很重要,在選擇循環經濟核心產業的時候一定要把選擇的范圍縮小,在資源型城市中的主導產業中做選擇,不能盲目地將原先設定的四大產業確定為核心產業。因為每個資源型城市的主導產業不同,發展結構也不同,在進行核心產業的選擇時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最好結合每個城市的特點來選擇,這樣更容易獲得經濟效益。最后一點,在先滿足了以上兩個條件之后,參考定性定量的“三優先”原則。核心產業的選擇對資源型城市循環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影響到整個城市的布局規劃、城市的發展方向以及城市的發展前途,相關工作人員在為資源型城市做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的時候一定要慎重選擇核心產業,以幫助資源型城市改善目前的環境問題,進一步促進資源型城市的經濟發展。
關鍵詞:
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綜合實訓;系統化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以下簡稱“模具專業”)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專業。近年來,隨著現代工業的飛速發展,社會對模具行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當前我國從事模具設計與制造行業的技術人員水平普遍參差不齊,且總體素質也不高[1]。這說明,我們現在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專業綜合能力上跟用人單位的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學生所學知識過于片段化,“技能單一,專業潛力不足”[2]。為此,針對模具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咸寧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系統化綜合實訓內容的選擇與實訓流程設計
在系統化綜合實訓內容的選擇上,根據我校實際的實訓條件和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們選取了一套簡單的墊片冷沖裁模具的設計和加工作為實訓內容。所謂系統化綜合實訓,即是將多門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到一副模具從設計到制造的整個實訓過程之中。因此,在系統化綜合實訓流程的設計上,我們始終堅持工作任務的完整性。首先,在完成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的理論教學后,教師提出此套墊片冷沖壓模具的設計任務,學生完成主要零部件的設計,接著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該套模具的生產加工和裝配。顯然,實訓內容仍貫穿了幾門模具專業必修課程的教學,比如墊片模具的設計任務體現了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還能夠將AutoCAD、UG三維造型設計等內容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納入其中;機械制造技術課程中學生所學到的普通機床及其切削加工知識則能應用于模具零件的加工;若采用數控機床加工,實訓還可與數控編程與加工課程的內容相聯系;凸凹模的加工則需使用特種加工課程的知識;模具鉗工工藝學理論知識則能指導模具的裝配與試模。由此可見,在綜合實訓內容的選擇與實訓流程設計上,整個實訓涵蓋了整套模具的設計、模具各零部件的加工與裝配,實訓的實施流程也貼合實際生產過程,有助于學生明確認識整個工作過程,并使之前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工作較好地融合起來,從而使學生不僅僅獲得單一的技能,而是模具專業的綜合職業能力,學生的職業發展潛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實訓指導書的編寫
作為實訓組織、實施、教師指導、學生實操的重要依據,實訓指導書在學生的實訓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院專門組織相關課程的教師為系統化的模具專業綜合實訓量身打造了實訓指導書。實訓指導書的內容在排列上仍然遵循實際的生產過程,并將指導部分與學生書寫部分結合到一起。首先將模具設計列為第一模塊,內容摒棄了繁雜的公式,將設計所需查找的圖表截取相關部分附在指導書后面,縮短了學生查找資料的時間。實訓時間較短時,我們還可以將整副模具的設計計算過程部分印刷出來,學生只需填寫相應的設計內容或選擇相應選項即可。這樣可以大大縮短學生的書寫時間,統一了書寫格式,提高了學生的設計效率并便于教師評閱。設計所涉及的圖紙,要求學生采用AutoCAD和UG軟件代替手工進行繪制,圖紙格式采用企業常用格式,如尺寸標注等,使學生將來即使剛開始在企業工作也不會對圖紙感到陌生或不會讀圖。第二模塊為一般模具零件的普通機床加工,指導書中列出相關機床及其基本操作,由學生編寫工藝過程卡并進行相關加工。與以往機床操作實訓由教師提供零件圖紙,學生按部就班進行加工不同,這里是由學生自行設計零件并制定加工工藝,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主動性。第三模塊為一般模具零件的數控加工,視情況可選一個零件的數控加工為代表采用UG軟件的數控編程模塊進行自動編程與機床對接,還可選一個零件進行手動自主編程,前者能體現實際的生產情況,后者則能檢驗學生對數控編程知識的掌握。第四模塊為模具凸凹模的特種加工,根據我院的實際實訓條件可采用快走絲、慢走絲或電火花加工。該模塊重點檢驗學生對加工過程中參數的設置的合理程度。第五模塊為模具的裝配與調試。實訓指導書在內容安排上除了要簡單扼要地列出操作步驟和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學生對各工量具的合理應用及對試模過程中出現問題的處理方法。
三、實訓的組織與安排
聯系到實際的工作生產過程,我們將整個系統化綜合實訓也是分階段實施的。另外,學生分小組討論模具設計方案,實施模具的生產加工,以每組不超過5人為宜。第一階段為模具的設計階段,學生從這個階段起即進行分組。設計時間不超過7個工作日,設計完畢交由相關教師審核通過即可進行下一個階段,鼓勵學生提前完成設計。第二階段為零件的加工。目前,我院在實訓實施上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普通機床(除普車外)、特種加工機床數量少,難以同時容納數量較多的學生進行操作,其他的部分院校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這個問題。各小組在完成第一階段所產生的時間差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個問題。本院除普車外,其他銑、磨、刨、鉆機床合計10臺。當同一時間進行此階段的小組較多機床不夠用時,要錯開各小組加工的時間段。為使此階段有序進行并便于安全管理,機床的使用采用預約制,先完成上一步驟并檢驗合格的先預約。從另一方面來看,預約制減輕了同一時間多人實訓的安全隱患,同一時間教學學生數量少,教學效果好,教學雙方勞動強度降低,教師在沒有預約的時候可以同時任教課堂教學課程,時間靈活。車、銑、磨、刨、鉆、特種加工、數控加工分別由不同的教師指導,以滿足學生同一時間有不同的小組進行不同的工序的指導要求。第三個階段為零件的裝配與調試。這一階段可以單個教師指導多組學生,但不宜過多,否則會降低教學質量。第四個階段為答辯階段。答辯階段每組成員全員參與,是學生對自己所從事的實訓內容的全程回顧、分析與總結。教師對每組的實訓表現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四、系統化綜合實訓總結與分析
總結上述內容,我們不難得到系統化綜合實訓實施的優點:①學生分小組,設計時相互討論,加工時分工協作,答辯時總結匯報,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協調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養;②各實訓階段時間上靈活安排,緩解了實訓設備不足的壓力,減少了同一時間實訓人數多帶來的安全隱患,便于管理;③實訓內容的選擇和實施,體現了完整的工作過程,有機融合了模具專業的各門課程的理論和實踐知識,以理論指導了實踐,以實踐鞏固驗證了理論,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專業能力和職業發展潛力,彌補了傳統教學各門課程知識脫節的情況;④提出了實訓設備預約制,提高了實訓設備的利用效率,間接地加強了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主人翁感和時間的緊迫感。
五、結語
通過前面對模具專業系統化實訓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這種綜合性系統化的實訓模式提高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并提出了“預約式實訓”這種新的實訓安排方式,合理高效地使用了教學資源,教學效果也更好。然而,這種實訓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是我們對專業實訓系統化實施的初步嘗試,它還存在著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我們還需在以下方面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比如建立健全的管理運行機制和相應的考核機制、獎勵機制。由于系統化綜合實訓時間的靈活性,如何讓學生有時間的緊迫性而不拖沓也是我們要注意的問題。另外,實訓指導書也需要進一步的細化和完善。
作者:吳麗霞 李慧娟 單位:咸寧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
數據通信在綜合自動化系統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數據網絡應具備快速實時響應能力、高可靠性和優良的電磁兼容性能。以下將根據變電站的特殊環境和綜合自動化系統的要求對通訊形式的各種結構進行分析。
1 各種結構的通訊形式分析
通訊系統常見的結構形式有星形結構、環形結構和總線形結構。
1.1 星形結構
屬于中央控制形,多臺計算機與一臺主機相連,主機執行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任意兩節點間由主機建立通信傳輸路徑。
優點:單個節點故障只影響一個設備,不影響全網;控制方式和訪問協議簡單;容易檢測和隔離故障,可方便的將故障節點從系統中刪除。
缺點:當主機故障時整個系統就會癱瘓;如果通信量較多、速度要求高時,主機將成為瓶頸,若采用雙機冗余提高可靠性,則系統的復雜程度和成本將會增加。
遠動系統采用循環式規約的電力系統,調度端與各廠站的通信通常采用星形結構。
1.2 環形結構
由中繼器組成,通過點到點鏈路的閉合環形成局域網絡,每個站點都通過一個中繼器連接到網絡上,每個中繼器都與兩條鏈路相連。每個結點都有控制發送和接收的訪問邏輯。分組發送數據。常用的傳輸介質是雙絞線,也可以采用同軸電纜和光纖。
優點:傳輸速度高;同一個環上的不同節點間可用不同的介質連接;傳輸速率也可不同。
缺點:可靠性差,某個結點故障會阻塞信息通路,引起子網故障;因某一節點故障會使全網不工作,難以診斷故障,需對每個結點進行檢測;不易重新配置網絡。
1.3 總線形結構
通過一條公用的主干鏈路連接所有站點,兩個節點間通過總線直接通信,而且任何時刻只允許兩個站點間通信。此結構具有速度快,延遲和開銷小的特點。通信介質一般使用雙絞線或同軸電纜。常見的應用形式有:
(1)RS-422/485;
(2)采用局部控制網絡實現中等速度的總線連接;
(3)采用標準LAN技術實現分部式連接。
優點:電纜長度短,容易布線;結構簡單,比較可靠;易于擴展。
缺點:故障診斷和故障隔離困難;接在總線上的站點要有介質訪問控制功能。
綜上所述,總線網具有擴展靈活,簡單可靠的優點,因此變電站站內通信網絡一般采用總線拓撲結構
2總線型通信系統各種方案比較
2.1 RS-422/485低速總線
較早用于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主要特點有:易于實現,成本低;其傳達通信率的實時性對較小規模系統能夠得到保證,但是對于規模較大的系統則難以保證,而且系統性能隨規模增加急劇下降;由于抗干擾性較差,一般只適用在控制室內部使用,而對于開關室則不能使用。一般為主從結構,各I/O單元之間的通信通過站級計算機進行。
2.2 采用局部控制網絡實現總線
LAN通常要比廣域網(WAN)具有高的多的傳輸速率,目前LAN的傳輸速率為10Mb/s,網絡傳輸速度適中,此外其高抗干擾性能、高可靠性、易擴縮和易于管理及安全等多種特性,能夠滿足工業控制系統的需要。在變電站中得到應用的主要是LonWorks和CAN。
CANBUS采用無主的結構,網絡上的任一節點在任何時候都可以主動地向網絡上的其他節點發送信息。它將網絡上的節點分成不同的優先級,當多個節點同時向總線發送信息時,優先級較低的節點會主動的退出總線發送,而最高優先級的節點可不受影響地繼續傳輸數據,從而大大節省了總線沖突時間,而且能夠實現長距離高速率發送。但是由于需要網絡同步,因此對多介質情況不適用,當網絡通信繁忙時,優先級低的節點可能長時間不能發送信息,因此僅適用于節點少的網絡。
LonWorks技術是1990年推出的一種先進的現場總線技術,技術核心為神經元芯片、收發器和LonTalk通訊協議。神經元芯片包含MAC處理器,網絡處理器和應用處理器,可以直接或通過收發器組成控制網絡。通信協議TonTalk支持OSI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的七層協議,直接面向對象,完善的LonTalk協議保證了通訊的可靠性及實時性。節點收發器有不同的類型,可以支持不同的通訊介質,如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等。具有支持低速率網絡,在重載下保持網絡性能,支持大型網絡的優點。
2.3 基于LAN的技術方案
LAN具有現場總線技術的一切特點,實時性好,可靠性高,為電力系統等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卓越的控制網絡,因此在變電綜合自動化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
開放性:一般按照ISO的開放系統互聯模型設計,即使不同公司的產品,只要符合LonMark標準均可在同一網絡上協調工作。兼容性好,可以方便的把不同廠家的設備連接起來,增加了客戶產品選型的可能性,給客戶帶來很大的主動權,并且可以按照標準,方便的進行二次開發。
靈活性:采用雙絞線作通訊介質時,可構成星型、環形以及自由拓撲等網絡,系統配置靈活,允許方便地改變或修改系統,并且具有強大的擴展能力。
此外、適合在各種惡劣的環境條件下使用,具備極強的抗干擾能力。
2.4 以太網通信方式
以太網是當今局域網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協議標準。具有效率高、標準化程度好等特點,對于高速通信優選光纖以太網。
采用總線形網絡拓撲結構,可靠性高,實時性好,增、減節點方便;傳輸速率可達到10-100MBPS;硬件上有許多以太網控制芯片,軟件上有windows,Unix等均支持以太網。
3 結論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的通信系統應具有可靠性高、實時性強、易擴展和擴容等要求,并且應采用通用性和符合國際標準的網絡技術。因此,根據對通訊形式的各種結構分析,變電站通信網絡一般采用總線拓撲結構。在通信技術上考慮可擴展性,可靠性,經濟性等方面,以太網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參考文獻
[1]魏恩偉.基于現場總線的變電站自動化監控系統設計[J].工控智能化,2004,22(8):14-17.
一、即時通訊的概念
即時通訊(Instantmessaging,簡稱IM)是一個終端連往一個即時通訊網路的服務,允許兩人或多人使用網路即時的傳遞文字訊息、檔案、語音與視頻交流。即時通訊不同于e-mail在于它的交談是即時的。大部分的即時通訊服務提供了presenceawareness的特性——顯示聯絡人名單,聯絡人是否在線上與能否與聯絡人交談。即時通訊比傳送電子郵件所需時間更短,而且比撥電話更方便,無疑是網絡年代最方便的通訊方式。目前中國最流行的有QQ、MSN、GoCom、POPO、UC、LAVA-LAVA等,而國外主要使用ICQ、MSN。在當今社會,即時通訊軟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滲透蔓延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也由此引發了即時通訊軟件業內連年的廝殺與混戰。
二、即時通訊的發展歷程
ICQ是即時通訊當仁不讓的鼻祖程序。1996年,四位以色列的年輕人開發出了極具傳奇色彩的ICO“壞小子”,這個可供網上尋呼的“小玩意”,使得IM的概念由此誕生,并創造了因特網時代的又一個新的神話,或者,我們可以說是,ICQ開啟了一個IM新的網絡時代。IM應用憑借其實時在線交互的特性迅速風靡全球。不久之后,美國在線公司收購ICQ,投入4億多美元的重金,使之不斷發展,臻于完善。目前,全球ICQ的用戶已經逾1.5億,在全球擁有廣泛的用戶支持,但缺乏中國本土化支持仍是其最大缺點。
在眾多實力公司爭相效仿ICQ的過程中,中國的QQ憑借其良好的地緣優勢,迅速脫穎而出。QQ是中國國內即時通訊的龍頭老大,用戶數量穩坐其位。與其他中文通訊軟件相比,考試吧QQ以其漂亮的界面、合理的設計、良好的易用性、強大的功能,穩定高效的系統運行,贏得了用戶的青睞。
MSN是即時通訊領域的又一領軍人物。MSN在全球約有5000萬用戶,在中國用戶量則位居第二。事實上,MSN更多的偏重于辦公階層用戶,其簡單的操控性讓我們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它的使用要決。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功能就是把漢字做成彩色的表情圖片,在占用資源上比同類軟件優勝、穩定性超強、語音與視頻質量上佳。因此MSN成為企業職員們相互通信的首選工具,且用戶群體還在日益擴大。專家分析,資本的介入,加快了行業的發展,導致了競爭的加劇,并將催化即時通訊市場走向細分。
飛信的到來似乎如期而至。飛信是中國移動推出的一項業務,可以實現即時消息、短信、語音、GPRS等多種通信方式,保證用戶永不離線。實現無縫鏈接的多端信息接收,讓您隨時隨地都可與好友保持暢快有效的溝通,亦掀起了一場專業化勢頭顯著的“飛熱”。
根據易觀國際近期《2008年第2季度中國即時通信市場季度監測》顯示:2008年第2季度中國即時通訊市場九個主要IM產品(QQ““阿里旺旺““MSN““飛信““等)總注冊賬戶數達到13.3億,同比增長25%,其中活躍賬戶數達到4.25億,同比增長13%,最高同時在線賬戶數達到5351萬,同比增長40%。從這一連串的數字中,我們就能深刻體會即時通訊發展之迅猛,用戶數量連年呈幾何級數遞增,確實,我們必須承認,即時通訊給了我們無限的可能性和前所未有的便捷。
三、即時通訊的專業化
2003年10月,著名的電視商務服務商阿里巴巴開發了“貿易通”(阿里巴巴將其命名為AliTalk),這是為商人度身定做的免費商務溝通軟件?!百Q易通”的發展源于阿里巴巴公司的定位,阿里巴巴是全球領先的B2B電子商務公司,也是阿里巴巴集團的旗艦業務。阿里巴巴通過旗下三個交易市場協助世界各地數以百萬計的買家和供貨商從事網上生意,三個交易市場形成一個擁有來自24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4,500萬名注冊用戶的網上社區。
阿里巴巴“貿易通”出現的意義在于,第一次將網上即時通訊技術應用于商務領域,使即時通訊走出了單純聊天的框架,真正實現商務價值,是一款完全在辦公環境中應用的網上即時通訊服務?!百Q易通”具有QQ“MSN的常用功能,其用戶群是企業及其員工,還整合和阿里中文站的全部操作,包括阿里助手、客戶管理系統、商友速配等實用功能。“貿易通”強大的功能和鮮明的定位,使得電子商務和即時通訊服務完美結合,標志著即時通訊走上了商業化應用的發展方向。
而目前“貿易通”升級版的“阿里旺旺”則發展勢頭更為明顯,其用戶已經超過一億。這是繼考試吧QQ之后,我國第二個用戶過億的即時通訊平臺。這樣,在全球用戶過億的即時通訊中,中國獨占兩席,另兩個分別是微軟公司的MSN、雅虎公司的雅虎通。根據著名調研機構iResearch的《2008年第二季度即時通訊市場研究報告》表明,2008年1-7月份阿里旺旺-淘寶版月度覆蓋人數上超過MSN,僅次于QQ;在網上交易市場上,阿里旺旺的市場率位列第一。截至目前,旺旺“群”總數已超過250萬,再次刷新互聯網上商務性及時交流社區的總規模數。依托于阿里巴巴平臺創立的阿里旺旺,兼具了淘寶旺旺和貿易通地多重優點,對客戶需求了解也有著天然優勢,已成為商務人士進行即時交流的首選。同時報告顯示,阿里旺旺的品牌知名度比第一季度上升6.4%,使用者對阿里旺旺商務特性中“便捷的商務功能”認知度遠遠高于其他IM。
“同比2007年1月的2千多萬注冊用戶,旺旺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里,實現了連翻五番的神話,快速高效的完成了破繭成蝶地蛻變”。阿里軟件市場總監王冠雄表示,“在競爭激烈的IM領域中,作為最有價值的即時通訊平臺?!?/p>
2009年5月,阿里旺旺攜手前程無憂,推出“亮燈計劃”。從一個單純的在線通訊工具成功滲透到商務人士的求職方面,當然,這是一個新的起點,旺旺的上升空間還十分之大。旺旺已經不僅僅定位于IM軟件的角色,而是提升到一個IM平臺,盡可能地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富有鮮明的專業化應用特點。
早在5年前,就有業內人士預測,新的國際資本將為即時通訊軟件指明下一個熱點,即商務應用。賽迪顧問也認為,未來中國即時通訊市場將會逐漸向綜合化、專業化、互聯互通和安全化發展,從而帶動市場持續快速的增長。從ICQ到貿易通到阿里旺旺,我們用心記錄著IM從大眾化到專業化一步步的發展歷程。
中圖分類號:TM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1(a)-0055-01
傳統的變電修試培訓主要以教學視頻為主,學員通過觀看高壓電氣試驗教學視頻獲取變電修試過程中需掌握的基本知識。但教學視頻的講解過程為事先編排好的一段演示流程,往往根據一定的側重點進行設計,因此很難完整的展示出電氣設備試驗過程中包括試驗接線方式在內的所有細節。
該系統的產生使學員可以從三維空間的角度觀看設備試驗流程,可以自由的觀看試驗接線中的所有細節部分,大大提高了培訓效果。
1 系統的設計思路、原則、原理、方案及關鍵技術等
本系統以單個設備的完整試驗流程為獨立的培訓環節分階段進行設計,每個培訓環節作為系統的一個演示模塊,如變壓器試驗演示模塊等,每個演示模塊均自成體系,具備一套完整的變電修試教學內容,如電流互感器絕緣電阻測量試驗、局部放電試驗和交流耐壓試驗流程組成一個獨立的演示模塊和培訓環節,所有設備的試驗流程均以劇本的形式進行演示,嚴格遵守相應的標準規范。
各演示模塊均以變電修試仿真演示系統為媒介進行播放,保證了系統良好的可擴展性,設備的新試驗可以方便的加入到已有演示模塊當中,更新后的信息可被仿真演示系統自動識別并更新,新型設備試驗流程也可以設計成新的演示模塊,并導入到仿真演示系統中進行瀏覽。
基于準軍事化的變電修試仿真演示系統提供實時三維設備試驗場景,用戶可以隨時進入到試驗場地中,以第一人稱視角觀察試驗的過程,瀏覽各個細節。
1.1 功能介紹
本系統首先開發出一套三維演示平臺,即變電修試仿真演示系統,為各設備試驗演示模塊提供媒介。三維演示平臺實現了變電修試過程的實時三維演示,并提供了漫游功能,學員可以在試驗場地三維空間中漫游。
1.2 技術特點
(1)本系統針對變電修試的教學培訓特點,專門設計了一套變電修試仿真演示系統,該系統可以通過實時三維的形式演示變電修試過程。
(2)本系統維護簡單,可擴展性強,所有的培訓內容都可以單獨設計,減小了系統開發的難度,所有的教學演示環節設計完成后,本系統可以將其有機整合。
1.3 系統結構和框架
1.4 測試方法和要求
(1)變壓器試驗。
將變壓器試驗演示模塊導入到變電修試仿真演示系統中,觀看變壓器試驗流程,試驗內容應包括:測量繞組連同套管的直流電阻試驗;絕緣電阻測量試驗;測量繞組連同套管的介質損耗角試驗;測量繞組連同套管的直流泄漏電流試驗;變壓器繞組連同套管的交流耐壓試驗等5個試驗。試驗中安全措施應做好,接線應正確,試驗儀器操作應規范,同時實現現場漫游功能。
(2)真空斷路器試驗。
將真空斷路器試驗演示模塊導入到變電修試仿真演示系統中,觀看真空斷路器試驗流程,試驗內容應包括:絕緣電阻測量試驗;導電回路電阻測量試驗;分合閘動作時間與速度測量試驗;分合閘動作電壓測量試驗;交流耐壓試驗等5個試驗。試驗中安全措施應做好,接線應正確,試驗儀器操作應規范,同時實現現場漫游功能。
(3)電流互感器試驗。
將電流互感器試驗演示模塊導入到變電修試仿真演示系統中,觀看電流互感器試驗流程,試驗內容應包括:絕緣電阻測量試驗;局部放電試驗;交流耐壓試驗等3個試驗。試驗中安全措施應做好,接線應正確,試驗儀器操作應規范,同時實現現場漫游功能。
(4)氧化鋅避雷器試驗。
將氧化鋅避雷器試驗演示模塊導入到變電修試仿真演示系統中,觀看氧化鋅避雷器試驗流程,試驗內容應包括:絕緣電阻測量試驗;泄漏電流測量等2個試驗。試驗中安全措施應做好,接線應正確,試驗儀器操作應規范,同時實現現場漫游功能。
(5)電力電纜試驗。
將電力電纜試驗演示模塊導入到變電修試仿真演示系統中,觀看電力電纜試驗流程,試驗內容應包括:絕緣電阻測量試驗;交流耐壓試驗等2個試驗。試驗中安全措施應做好,接線應正確,試驗儀器操作應規范,同時實現現場漫游功能。
2 該系統的開發的意義和推廣應用前景
基于準軍事化的變電修試模擬仿真培訓系統開辟了高壓電氣試驗教學的新模式,它可以為高壓電氣試驗人員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由于其具有很強的可控性,因此,用戶完全可以控制整個演示系統的開發過程,最終完成的仿真演示系統的演示效果也將完全符合用戶的實際需求。仿真演示系統打破了傳統視頻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對高壓電氣試驗乃至變電檢修全新教學培訓模式的探索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培訓系統以分離模式開發設計,其中變電修試仿真演示軟件可以應用到日常變電檢修工作的各個環節當中,所制作出的仿真教學演示模塊可以無縫的嵌入到系統當中,從而實現本系統的應用推廣。
一、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實訓課程教學的研究意義
現在職業教育課程中常規實訓教學的過程是:教師按照課本上的內容給出實訓名稱、實訓目的和實訓步驟,講解實訓的原理,演示實訓過程。學生看清楚后,記在筆記本上。學生只要按老師所講的、所做的步驟自己動手就能完成實訓內容。這種情況相當于是教師“手把手”教會了學生。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綜合實訓教學,是對多門功課的綜合應用,以工作過程為主線,突出如何完成工作任務,按工作任務的需要來制定方案,培養學生關注工作任務的完成過程,為學生提供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實訓按照工作過程來強化知識,即以工作過程為參照系,將多門課程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整合,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整合,意味著適度夠用的陳述性知識的總量沒有變化,而是這類知識在實訓中的排序方式發生了變化。
本文將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方法應用于高職課程中,并以“室內外設計案例綜合實訓”課程教學實施為例進行說明。以室內效果圖設計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為中心,介紹開發工作過程導向課程的思路,通過對本門課程進行整體的學習情境設計,并以整套室內設計效果圖為載體,進行情境教學單元實施步驟展示,形成具有崗位職業特色的課程教學方法。希望通過本文的實踐能對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改革在高職教學中的推廣運用有所推動。
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室內設計案例綜合實訓”課程開發的基本思路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通過企業調研和課程分析,明確課程定位;接著根據課程定位和現場需求,確定主要就業崗位,并進行工作任務分析,確定典型工作任務;然后進行學習情境設計,確定課程標準及任務要求,并針對具體工作任務進行學習情境教學單元設計。
(一)課程定位
室內設計案例綜合實訓課程是一門限選集中實踐課程,課程以實用案例為主線,基于實際應用開展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其功能是培養學生熟練掌握整個室內設計的流程,并且使用3dsmax制作效果圖的能力。學生學習完本課程后應達到的具體職業能力目標是全面地了解室內設計的流程;鞏固學習制作效果圖的方法;熟練掌握3DS MAX和VRAY各種工具的應用;掌握對材料、造價及工藝進行分析。
(二)典型任務分析
本實訓課程的設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根本,將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綜合素質作為實訓教學的根本目標。根據目前人才市場對室內裝修設計人才的需求設計實訓項目,使學生了解整個室內設計的流程,掌握對材料、造價及工藝進行分析以及3dsmax效果圖制作的能力,為學生發展各專門化方向的職業能力奠定基礎。
(三)行動領域轉化為學習領域
“室內設計案例綜合實訓”這門課程對應的崗位行動領域可以根據施工的流程作業,劃分為三大類模塊,即:現場測量確定方案、施工圖和效果圖設計和材料工藝及預算報價。接著我們根據已知的行動領域對應的轉化為三類學習領域,即:現場測量確定方案、施工圖和效果圖設計和材料工藝及預算報價。
(四)學習情境設計
基于工作過程的“室內設計案例綜合實訓”課程教學設計的主要宗旨,是通過學習情境的設計使學生能夠獲得結構完整的工作過程中所涉及的程序性知識、職業技能和相關的職業體驗,是以促進職業能力的形成為目的。本研究以室內設計中所涉及的具體施工對象為載體,將“室內設計案例綜合實訓”課程分解為“客廳設計”“臥室設計”“廚房設計”和“衛生間設計”四個學習情境模塊。
(五)評價方式
本課程的考核方式采用了形成性考核的方式,課程成績形成方式最終課程成績為五級制,由各項目評價分值的平均分構成。具體來說,我們以客廳設計項目為例:考核學生合作進行實地測量的能力,這部分占本項目成績的10%;考核學生構建設計方案并采用CAD表達的能力,這部分占本項目成績的15%;考核學生實現設計方案的能力,這部分占本項目成績的60%;考核學生文字表述能力,這部分占本項目成績的15%。其他項目采用相同的評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