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科協辦公室工作總結模板(10篇)

時間:2022-12-23 02:28:3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科協辦公室工作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篇1

20__年__科協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正確領導和廣大社區干部群眾的大力支持下,結合本街道的實際情況,以提高社區居民的科學文化素質為目的,根據社區內不同人群的需求,普及科學知識,努力營造社區良好的科普氛圍,提升廣大居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在我們的努力下,__社區被省科學技術協會評為優秀科普示范社區,__街社區獲得區優秀科普示范區榮譽稱號,現將本辦事處上半年的工作總結如下:

完善科普工作領導小組,以街道書記牽頭總負責、其他干部成員共同參與實施的科普工作機制,進一步建立健全社區科普組織網絡,繼續充實壯大“科普志愿者服務隊伍”。社區成立了一支以“服務居民,傳播文明,倡導科學,保障安全”為主題的科普志愿者隊伍,共計530名,其中有在校大學生、社區黨員、熱心居民也有退休干部和教師,帶動周邊社區群眾開展科普宣傳工作,樹立崇尚科學破除迷信的決心與信心,依托轄區內企事業單位及共建單位,組織開展多樣、生動活潑的科普文化宣傳及文娛活動。

辦事處以各社區的活動室為活動主陣地,以文化宣傳欄、宣傳櫥窗、科普走廊、遠程教育平臺作為轄區科普宣傳載體,廣泛開展科普知識宣傳,在全社區營造科普宣傳的濃郁氛圍利用社區學校,定期組織居民觀看遠程教育知識講座,根據觀看計劃,每周更新觀摩內容,涉及科學常識、生殖保健、時事新聞等知識。開辦居民課堂,邀請退休老教師、社區衛生站醫生定期開辦科普知識講座。

舉辦了科技創新講座,加強轄區青少年科技教育,加快培養創新人才;開展了食品安全系列宣傳活動,增強居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也開展了普法宣傳活動,增強居民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同時在轄區開展“綠色生活,環保選購”主題活動,向居民朋友們宣傳要樹立科學的綠色消費意識。

以上是__街道辦事處在上半年里做的一些工作,通過以上開展的活動,辦事處深刻感受到居民的生活、工作都需要科學。居民對科學知道的渴求,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的把科普知識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傳授給居民,讓居民從科普中受益,生活更幸福。

篇2

按照XX縣創建全國科普示范領導小組的要求,為把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了顯著效果,今年以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鞏固和完善科普組織網絡

鞏固和完善鄉科協和村科普小組,積極在民營企業中發展科協組織。加強鄉科協辦公室規范化建設,切實落實“四有一保證”(即有辦公室、有牌子、有人員、有年度工作計劃、有經費保證)。“農技協”穩定在5個左右,并著力提高功能,引導向實體型發展,充分發揮為“三農”服務的作用。同時,積極在民營企業中建立科協組織。

二、增加經費投入,加快科普設施建設

按固發[2002]13號文件規定,鄉科普經費按全鄉總人口人均0.2元標準落實到位,并納入鄉年度財政預算;鄉的科普經費每年不少于8000元,開入鄉鎮撲財政預算。

鄉建設1個10米長的“科普畫廊”和2個室(即:“綜合配套的科普活動室”和“科普圖書室”)。

三、強加推進科普示范村、戶的創建工作

在全縣廣泛深入開展講精神文明、比科技致富、創建科普示范村、戶活動。按中國科協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標準的要求,科普示范村應占行政村總數的三分之一,科普示范戶應占總戶數的百分之三十。這此,在開展全面創建的基礎上,側重抓好2個重點村及20個重點的科普創建工作。依據標準,認真謀劃,精心指導,切實將科普創建各項任務落實好,以點帶面推動全鄉。鄉擬于10月份對科普示范村、戶進行全面檢查驗收,合格的予以授牌。

四、加速科普示范基地建設

鄉注重抓好良種肉雞、三元雜交豬、無公害蔬菜3個鄉級科普示范基地建設,盡力幫扶,促其發展,與此同時,對10個村級科普示范基地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幫助引進項目和配套技術,并盡可能給予必要的物資和資金支持,不斷提升水平。各村對自己的2個科普示范基地,更要加強管理,突出特色,提高科技支撐水平,充分發揮示范輻射作用,拉動全鄉經濟發展,鄉擬于6月底前對村創建的科普示范檢查驗收,符合標準的報縣里統一授牌。

五、廣泛深入開展科技培訓

堅持以人為本,大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科技培訓,進一步提高全鄉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全年培訓5000人以上,具體實施步驟:一是鄉科協與鄉農技部門配合,負責抓好500名農村黨員和基層干部的專業技能培訓;二是縣科協與鄉中學配合,對500名初中畢業生進行農村實用技術及技能培訓,促進全縣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能力。三是發揮鄉科普創建成員單位和涉農單位的作用,與鄉配合,條塊結合,根據農時需要,進村入戶到田頭,負責抓好200名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四是鄉繼續組織縣農廣校從農村知青中的大中專班對回鄉知青繼續教育等,全年進行高層次培訓50人;五是結合招商引資,配合來固企業開展對新工人崗前培訓500人;六是繼續舉辦“農函大”實施學制一年的系統培訓。繼續在鄉、村干部和農村中學招生,全年招生500人以上,其中:各村10人計200人,農村中學300人。此外,在對農村開展大規模技術培訓的基礎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和現代農業技術,積極引進推廣適銷對路的新技術10項,新品種8個。

六、大張旗鼓開展科普宣傳

創新方式,變化形式,利用一切宣傳工具,大張旗鼓地開展科普宣傳,營造濃厚的科普氛圍,具體辦法:一是認真舉辦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動周”活動;二是組織涉農單位和縣相關部門舉辦3次大型送科技下鄉和科普趕集活動,發入各種科技資料10000份以上;三是舉辦鄉、村干部科技講座會1場;四是為全縣19座“科普畫廊”訂購科普掛圖20套960張,全年更換內容4期以上;五是繼續辦好“科技熱線”;六是舉辦弘揚科學精傳播科學思想掛圖展2次;七是舉辦科普創建成果攝影展1期。

七、大力發展技協,更好的為“三農”服務

農技協是農民自己的組織,聚集了眾多種、養、加大戶,科技示范戶和發展經濟的各類能工巧匠,是科技與經濟的聯合體,具有技術、人才、經濟實力的比較優勢,且源于農民,與廣大農民同呼吸共命運,在傳播科學技術和帶領農民致富方面,可以發揮政府及農技推廣部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發揮好農技協為“三農”服務的作用尤顯重要。各級政府應把農技協的培育、發展、鞏固、提高工作擺上工作議程,根據各農技協的特色,多方面給予熱情關心和支持,積極為他們協調關系、扶持幫助、提供技術、引進項目、解決困難等,使之規范管理、增強功能、提升水平。鄉應著力抓好5個全縣行業性農技軒、各村應著力抓好1個不同類型農技協的鞏固發展工作,引導農技協迅速轉型,由技術交流和技術服務型向經濟實體型轉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堅持走有償服務和實體化之路,逐步增強造血功能和對會員的凝聚力。二是加強對農技協管理,充分發揮其作用:⑴根據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大力開展各類實用技術培訓;⑵引進推廣適銷對路的新技術、新品種,并允許銷售配套的種子、化肥、農藥等;⑶根據專業特點,以訂單農業、集約經營方式,發動農民建立相應的科普示范基地(片、點),發揮示范效應,促進產業發展;⑷拓市場、促銷售。以信息交流、網站搜尋、外出考察、橫向聯合、建銷售市場等方法,把農產品銷售這個困擾農民的難題解決好,促進農民增收。

篇3

按照XX縣創建全國科普示范領導小組的要求,為把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了顯著效果,今年以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鞏固和完善科普組織網絡

鞏固和完善鄉科協和村科普小組,積極在民營企業中發展科協組織。加強鄉科協辦公室規范化建設,切實落實“四有一保證”(即有辦公室、有牌子、有人員、有年度工作計劃、有經費保證)。“農技協”穩定在5個左右,并著力提高功能,引導向實體型發展,充分發揮為“三農”服務的作用。同時,積極在民營企業中建立科協組織。

二、增加經費投入,加快科普設施建設

按固發[2002]13號文件規定,鄉科普經費按全鄉總人口人均0.2元標準落實到位,并納入鄉年度財政預算;鄉的科普經費每年不少于8000元,開入鄉鎮撲財政預算。

鄉建設1個10米長的“科普畫廊”和2個室(即:“綜合配套的科普活動室”和“科普圖書室”)。

三、強加推進科普示范村、戶的創建工作

在全縣廣泛深入開展講精神文明、比科技致富、創建科普示范村、戶活動。按中國科協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標準的要求,科普示范村應占行政村總數的三分之一,科普示范戶應占總戶數的百分之三十。這此,在開展全面創建的基礎上,側重抓好2個重點村及20個重點的科普創建工作。依據標準,認真謀劃,精心指導,切實將科普創建各項任務落實好,以點帶面推動全鄉。鄉擬于10月份對科普示范村、戶進行全面檢查驗收,合格的予以授牌。

四、加速科普示范基地建設

鄉注重抓好良種肉雞、三元雜交豬、無公害蔬菜3個鄉級科普示范基地建設,盡力幫扶,促其發展,與此同時,對10個村級科普示范基地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幫助引進項目和配套技術,并盡可能給予必要的物資和資金支持,不斷提升水平。各村對自己的2個科普示范基地,更要加強管理,突出特色,提高科技支撐水平,充分發揮示范輻射作用,拉動全鄉經濟發展,鄉擬于6月底前對村創建的科普示范檢查驗收,符合標準的報縣里統一授牌。

五、廣泛深入開展科技培訓

堅持以人為本,大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科技培訓,進一步提高全鄉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全年培訓5000人以上,具體實施步驟:一是鄉科協與鄉農技部門配合,負責抓好500名農村黨員和基層干部的專業技能培訓;二是縣科協與鄉中學配合,對500名初中畢業生進行農村實用技術及技能培訓,促進全縣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能力。三是發揮鄉科普創建成員單位和涉農單位的作用,與鄉配合,條塊結合,根據農時需要,進村入戶到田頭,負責抓好200名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四是鄉繼續組織縣農廣校從農村知青中的大中專班對回鄉知青繼續教育等,全年進行高層次培訓50人;五是結合招商引資,配合來固企業開展對新工人崗前培訓500人;六是繼續舉辦“農函大”實施學制一年的系統培訓。繼續在鄉、村干部和農村中學招生,全年招生500人以上,其中:各村10人計200人,農村中學300人。此外,在對農村開展大規模技術培訓的基礎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和現代農業技術,積極引進推廣適銷對路的新技術10項,新品種8個。

六、大張旗鼓開展科普宣傳

創新方式,變化形式,利用一切宣傳工具,大張旗鼓地開展科普宣傳,營造濃厚的科普氛圍,具體辦法:一是認真舉辦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動周”活動;二是組織涉農單位和縣相關部門舉辦3次大型送科技下鄉和科普趕集活動,發入各種科技資料10000份以上;三是舉辦鄉、村干部科技講座會1場;四是為全縣19座“科普畫廊”訂購科普掛圖20套960張,全年更換內容4期以上;五是繼續辦好“科技熱線”;六是舉辦弘揚科學精傳播科學思想掛圖展2次;七是舉辦科普創建成果攝影展1期。

七、大力發展技協,更好的為“三農”服務

農技協是農民自己的組織,聚集了眾多種、養、加大戶,科技示范戶和發展經濟的各類能工巧匠,是科技與經濟的聯合體,具有技術、人才、經濟實力的比較優勢,且源于農民,與廣大農民同呼吸共命運,在傳播科學技術和帶領農民致富方面,可以發揮政府及農技推廣部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發揮好農技協為“三農”服務的作用尤顯重要。各級政府應把農技協的培育、發展、鞏固、提高工作擺上工作議程,根據各農技協的特色,多方面給予熱情關心和支持,積極為他們協調關系、扶持幫助、提供技術、引進項目、解決困難等,使之規范管理、增強功能、提升水平。鄉應著力抓好5個全縣行業性農技軒、各村應著力抓好1個不同類型農技協的鞏固發展工作,引導農技協迅速轉型,由技術交流和技術服務型向經濟實體型轉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堅持走有償服務和實體化之路,逐步增強造血功能和對會員的凝聚力。二是加強對農技協管理,充分發揮其作用:⑴根據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大力開展各類實用技術培訓;⑵引進推廣適銷對路的新技術、新品種,并允許銷售配套的種子、化肥、農藥等;⑶根據專業特點,以訂單農業、集約經營方式,發動農民建立相應的科普示范基地(片、點),發揮示范效應,促進產業發展;⑷拓市場、促銷售。以信息交流、網站搜尋、外出考察、橫向聯合、建銷售市場等方法,把農產品銷售這個困擾農民的難題解決好,促進農民增收。

篇4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

鎮黨委、政府對科普惠農服務站建設工作高度重視,堅持“政府推動、全民參與”的方針,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機制。一是出臺工作方案。我們將科普惠農服務站建設工作納入鎮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多次召開黨政聯席會議,聽取科普工作匯報,研究解決有關問題,出臺了《蓬街鎮科普惠農服務站創建工作方案》,明確指導思想、建設目標、具體任務和主要措施;二是加強組織領導。鎮成立創建全國科普惠農服務站工作領導小組,由農業副鎮長任組長,各片領導任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成員由各辦精干力量組成。同時,要求全鎮51個村居、各專業合作社、農業創業基地建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形成“人人有責任田”的組織領導體系;三是建立工作制度。包括“工作報告制度”,即各責任單位每周向領導小組報告工作進度一次,領導小組每半月以書面形式向鎮黨委政府報告一次。“督查整改制度”,即由農辦牽頭,組織各片開展互檢,發現問題限時整改,并不定期開展“回頭看”,確保創建工作落到實處。

二、健全科普網絡,完善基礎設施

科普惠農興村,重點在普及,關鍵在執行。為切實加強科普網絡和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擴大普及面、增強執行力,鎮財政撥款100多萬元,啟動“1251”工程。截止10月底,建成以“一站、二點、五十一室”為主體的三級科普惠農服務網絡。

一站,即科普惠農服務站。設在蓬街鎮農技協辦公樓,占地300多平方米,以“服務農民、培訓農民、提高農民、富裕農民”為宗旨,主要面向全鎮廣大農民和農業合作組織,實行敞開式服務、窗口式辦公、規范化管理。服務站主要分為四大功能區塊:一是信息服務區,包括咨詢報名室、公告欄;二是室內培訓區。包括多媒體教室、遠教培訓室和新型農民講習所,共配備24臺電腦、三套投影和音響設備、200多個座位,可同時容納200人開展學習培訓;三是休閑活動區,配置金屬書櫥2套、科普藏書3000冊,設臺球、乒乓球桌等娛樂設施,并配有3臺觸摸式“神農一體機”,可登陸“中國村絡工程”信息平臺,了解各級政務和各類信息;四是室外宣傳區,配備12平方米的led彩色顯示屏。

二點,即“蓬街農技協科普惠農服務點”和“臺農農資服務公司科普惠農服務點”。前者位于原農技協辦公樓,有一個遠教播放室、一個科普圖書室、一個科普長廊、一個3000畝大棚蔬菜基地、一個“土專家”巡講團,并配備電腦、投影儀、數碼相機等設備基礎上,重點在引導、示范作用上做文章,開展科普惠農結對、百名會員結對百名群眾,實現科技幫扶、科技致富、科技脫貧;后者地處蓬街集鎮區域,從事包括葡萄及其它農產品方面的農需物資經營及技術咨詢,是蓬街農資行業(產前服務)的龍頭企業,具有很強的農民集聚力。該點配置電腦、投影儀、觸摸式神農一體機等設施,建有電教播放室、農資超市,農民群眾在站點采購農資的同時,可以向技術人員咨詢相關科技、科普知識,并能通過電教設施和神農一體機,輕松、便捷地獲取農業科學技術和市場信息。

五十一室,即村居新農服務室。按照“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房辦事”原則,在全鎮51個村居設立新農服務室,做到專人負責、制度上墻,并實現臺帳規范化、管理制度化、工作程序化,靈活開展科普惠農服務。

三、強

化宣教服務,凝聚發展動力

我們按照“全民動員,科學普及”的思路,分層次、多題材、廣角度地開展科普宣教。一是覆蓋式宣教,即通過召開培訓會、發放資料、懸掛橫幅、張貼標語、通告等方式,全方位開展宣教;二是滲透式宣教。即通過開展“百曉系列”活動,號召駐村干部、村居干部、農業專家深入村居,走進矛盾、破解難題,在為民服務、融洽關系的同時開展科普宣教,把課堂辦到村居、田頭、農家,把農函大特色班辦到農業基地中,取得顯著成效。“駐村百曉”也被評為浙江省“十七大”精神主題宣教“創新載體100例”之一;三是人性化宣教,即開展“一村一品”文化創建活動,深入挖掘村居文藝潛力,通過“村歌大合唱”、“小品演出”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宣教;四是多層次宣教,即充分運用“村絡工程”網站、遠程教育網絡、led大屏幕等新平臺開展宣教,進一步創新宣教形式、擴大宣教覆蓋面、提升宣教層次。

今年來,共組織農民“土專家”巡回講座2期,舉辦各類技術骨干和協會會員培訓班5期,開辦各類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0期,培訓人員1500多人次,轉移就業262人,引進以色列櫻桃蕃茄、美國西芹、臺灣紅茄等國內外優良新品種20只,示范推廣多層膜覆蓋、反季節栽培、立體套種、立體養殖、二氧化碳氣肥等新技術10多項,有力促進了全鎮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四、堅持學以致用,打造示范亮點

為提高科普惠農工作的影響力,我們立足資源優勢、挖掘產業潛力,啟動“三色產業萬畝億元”工程,著力打造示范亮點。所謂“三色產業”即以淺海灘涂和圍壩養殖為主體的新興“藍色產業”、以大棚葡萄為主體的瓜果生態“綠色產業”、以大棚蔬菜栽培為主的“白色產業”,這是“萬畝億元”工程的主體項目。按照“特色化、區域化、品牌化、規模化、標準化”的要求,產前:在農技協建立300畝大棚蔬菜示范區,在啟明村建立500畝大棚葡萄示范區,在靈生農場建立1000畝西甜瓜示范區,采用新的品種引進、無公害生產、新肥藥應用、立體間套、優質高產栽培的措施,達到畝收入上萬元。產中:以臺農農資有限公司為龍頭,做好技物結合服務,嚴格遵循農業部綠色食品的生產技術標準,并配套使用無公害生產栽培技術標準,改善田土壤品質,降低農田有毒物質,提高農產品在國外、國內二大市場上的競爭力,促進種養殖業向優質、高產、高效發展。產后:以農技協為龍頭,以龍頭基地、龍頭市場、龍頭示范村、龍頭示范戶為輔助,舞好五龍,通過統一技術、統一經營、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實現產銷一體化和農民增產增收的目的。示范點的成功建設,激發周邊農戶的參與熱情,帶動了全鎮農業特色產業的蓬勃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客服| 濮阳市| 仁怀市| 郯城县| 拉孜县| 青川县| 庆云县| 合水县| 辰溪县| 阿图什市| 凤台县| 垫江县| 财经| 普兰县| 大洼县| 望奎县| 白山市| 界首市| 商丘市| 屯昌县| 贵州省| 德昌县| 重庆市| 三原县| 会东县| 南宫市| 桐庐县| 通海县| 韶关市| 家居| 娱乐| 西宁市| 泽普县| 武功县| 徐闻县| 齐齐哈尔市| 西畴县| 邛崃市| 克山县| 襄垣县| 乌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