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魯迅雜文 文明批評 社會批評 激進性 穩健性
摘要:以1927年定居上海為界,魯迅的雜文寫作可以分為北京、上海前后兩個時期。如果說,前期雜文側重的是文明批評,即蘊含著高度政治化的總體性批判,并表現出激進色彩,那么后期雜文側重的則是社會批評,即針對以半殖民地上海為典型的20世紀中國不完整現代性所做出的種種實踐性剖析,并表現出與前期雜文不同的穩健風格。魯迅前期雜文的文明批評對應的是其民族解放和世界主義立場,而后期的社會批評則基于階級解放和國際主義精神。魯迅雜文的成熟和不朽業績表現在后期創作中,它深度融合了文明批評的總體批判和社會批評的具體剖析,從而達到了政治性和社會性高度結合的完美境界。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要求:
{1}來稿時請附加作者簡介,包括已取得的業績和現在研究的方向以及有效聯系方式。
{2}來稿一律文責自負。根據《著作權法》,本刊對決定刊用的文稿可作文字修改、刪節,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
{3}譯稿在本刊須首發,并附原文及原作者的授權證明,由投稿人自行解決版權問題。
{4}文中應擬出小標題,以(一)、(二)、為序,層次不宜過多。文首要有相關的交待與評析。
{5}參考文獻在文內采用[1] [2] [3]……上標格式順序標識,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并在文后統一著錄文獻詳細信息。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