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陜西省 霾 重建 14時實測值法 氣候特征
摘要:通過對比選用14時實測值法利用1981-2016年全省96站14時相對濕度和能見度數據重建全省歷史霾數據序列,分析區域內霾天氣的特征及相關氣象要素的特征,并探討大范圍持續霾天氣過程對應的環流形勢,研究霾天氣過程的成因。結果表明:關中地區是我省霾天氣的高發區,其次是陜南的漢中盆地,陜北出現最少。全省霾日數總體呈較明顯的上升趨勢,2000年后增加顯著。從季節變化來看全省及各區域均為冬季霾日數最多,秋季次之,夏季霾日數最少。各區域均在5~8 km能見度、60%~70%相對濕度、靜小風時易出現霾天氣,西安及關中全年和四季在偏東北風向時霾天氣頻率較大。冬季地面風速小,相對濕度較大,近地面風場輻合及逆溫層的存在,造成關中大氣垂直擴散能力較弱,大氣污染物發生堆積、累積效應易形成關中地區持續霾天氣及嚴重大氣污染。
干旱區地理雜志要求:
{1}論文題目宜簡煉、準確,必要時可加副標題。主副標題要各有側重,主標題盡量傳遞核心論點、學術創新點,副標題應限定研究范圍、學科范圍,廓清研究對象,標識文章性質。題目用華文中宋小二號字,居中。
{2}本刊原則上只收原創類稿件,來稿請勿一稿多投,已在國外刊物上發表或者準備發表的文章需如實告知,本刊將酌情刊登。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并結合本刊實際情況,凡接到本刊收稿回執后3個月內未接到稿件處理通知者,則稿件仍在審閱中。作者如欲投它刊,應務必事先與編輯部聯系,否則將視為一稿多投,作退稿處理。
{4}本刊僅接收Word格式的電子文本。來稿時請詳細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聯系方式。
{5}正文按“前言、資料(對象)與方法、結果、討論”的順序書寫,為一級標題;以下各級小標題按照:一、(一)、1.安排序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