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6 09:57:1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食品加工企業論文3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存貨是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資源,存貨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我國當前許多企業的存貨管理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制約著企業的發展。本文以我國企業存貨管理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進行研究,在了解我國企業存貨管理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后,結合存貨管理的理論,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完善企業存貨管理的對策。
一、存貨管理的現狀
長春市正久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久公司)位于吉林省長春市車家村,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以餡料加工、糕點甜品制作為主的小型食品加工企業。公司的物資采購分為統購分銷和自行采購兩種方式。對于大宗原材料統購分銷是由公司統一招標、統一談判、統一實施采購后,再按照統銷價格分銷給各生產線。對采購資源實行集中采購的方案,從眾多的供貨商中遴選了質優價廉的供應商,從而提升了產品的利潤率,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但是公司在進行存貨采購過程中沒有編制明確的采購預算,采購人員確定采購計劃時不是根據生產計劃進行的,而是根據經驗判斷,造成了采購審批的不科學。公司在存貨管理中管理方法落后,造成存貨分類不合理,存貨的變質、丟失率較高,造成生產成本的增加。
二、存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存貨管理存在的問題1.內部控制不完善存貨內部控制是企業的重要控制環節,沒有有效的內控制度,存貨管理很容易出現漏洞。正久公司目前沒有完備的內部控制制度,而且在存貨管理的人員分工上存在問題。內控體系不完善還體現在產品質量的存貨管理方面,企業如果沒有好的質量控制程序,很可能對企業的商品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給企業的信譽造成影響。2.存貨分類不合理正久公司雖然對于存貨采取的是ABC類存貨分類法進行管理,但是在實際分類中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并且在存貨的放置上,A類存貨應該放在位置較高、不易于拿到的貨架上,由于B、C類存貨使用較多,應放在位置較低、便于取得的貨架上,而在正久公司的存貨管理中,僅僅是在記錄本上進行了ABC類的劃分,在倉儲時并沒有加以明顯的區分。3.存貨采購缺少整體預算從正久公司近幾年來的存貨采購過程來看,采購缺少預算性,以至于廢品積壓,成本和費用上升,企業損失較慘重。質檢部門與采購部門對供應商的質量問題態度不一,質檢部門對不合格產品直接要求進行退貨,卻沒有將質量問題的原因分享給采購部門,導致采購部門無法對供應商的風險進行評價。4.存貨周轉速度過低正久公司存貨管理另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存貨積壓過多,存貨周轉速度較低。由于公司產品是食品快消品,保質期短,稍有積壓即可導致公司存貨發生變質損失。公司近年來存貨周轉速度變化不穩定,大多數時間存貨周轉處于下滑趨勢,存貨占用資金不斷增加,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二)存貨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正久公司已經經營多年,目前的存貨管理為多年延續下來的管理辦法,雖然管理經驗較為成熟,但是管理手段較為落后,不利于存貨管理效率的提高。當下的社會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殘酷,如果企業再以傳統的擴大企業經營模式這種比較幼稚的思維去適應現在的市場環境,顯而易見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必須由傳統的經營模式向注重企業內部制度管理的新型企業模式靠攏,如此一來才能為企業的生存發展帶來曙光。造成公司存貨管理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存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落后正久公司的存貨管理信息化水平落后,基本是靠手工記錄和電腦EXCEL記錄存貨數據,所有數據無法在一個信息平臺匯集和共享,造成存貨管理混亂,存貨管理效率低下。存貨每發生一次變動,都要進行多項數據調整,不但工作人員勞動量較大,而且出錯率較高。
2.管理者對于存貨管理重視程度不足正久公司的企業管理者對于存貨管理不夠重視,是造成該公司存貨管理存在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管理者對于存貨管理足夠重視,才能真正提高企業的存貨管理水平。而正久公司的管理者對于存貨管理的認識依然停留在存貨管理消耗資金,不能為企業帶來效益,重點應該擴大銷路、增加銷量、提高銷售收入上。由于這種存貨管理觀念的長期存在,對公司存貨管理的改進和提高造成不利影響。
3.存貨管理人員素質不高正久公司負責存貨管理的員工素質水平不高,由于公司規模較小,員工受教育程度較低,不了解存貨管理的相關知識,對于存貨在生產經營中的作用認識不全面,不能采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對存貨進行管理,而是多數情況下憑借自己的主觀經驗對存貨進行管理。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不能及時地做出應對反應,導致存貨過量囤積或者是供應不足,或者是存貨的毀損、報廢等等,這些都對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三、改善存貨管理的建議
(一)完善存貨管理內部控制體系正久公司應該從完善存貨管理的崗位設置入手,建立不相容的存貨管理崗位設置,來減少內部控制風險的發生。在存貨崗位設置上,應該建立基本的互相監督機制,即不同人員不能同時兼任不相容崗位的職責。如存貨的請購與審批應有不同人員負責,存貨的采購與驗收、付款,存貨的保管與會計記錄,存貨的發出申請與審批,存貨的發出申請與會計記錄,存貨的處置申請與審批,存貨的處置與會計記錄,必須由不同的人員負責。以存貨的處置與會計處理為例,如果存貨處置的負責人員與會計人員為同一人,則有可能造成虛假處置存貨并進行會計記錄,有可能造成企業的資產流失。在存貨質量控制方面,應從兩方面來做:一是對于存貨入庫的檢查,存貨在入庫前,質量檢驗人員必須對所購存貨進行全面檢查,確定存貨的數量和價值與訂單相符,確定存貨的重要性程度,有針對性的確定存貨管理流程;二是在存貨管理過程中,要重點對存貨的安全、完整以及質量負責,防止存貨發生被盜、丟失、變質等現象的發生。對于存貨的管理,不僅需要完善的體系,更需要有高度責任心的存貨管理人員,公司應該加強對存貨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存貨管理人員的責任心,建立合適的獎懲機制,以促進公司存貨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運用改良ABC法對存貨進行分類正久公司應該結合最新的存貨管理方法,對ABC法進行改良,如不僅以單價為依據,而且以存貨的重要性程度、稀缺性程度、可獲得的難易度等進行綜合考慮分析。就公司來說,企業要對存貨進行分類,應對關鍵零部件類物資、易損類物資進行重點關注,對于常用物資、定期維護類物資、非易損類物資采取日常維護即可。根據會計的重要性原則,把主要精力放在重點物質上,可以提高管理存貨的效率,提高存貨的管理水平。
(三)加強存貨采購預算企業應該加強預算意識,提高存貨采購的預算能力。存貨的采購預算包含三方面,首先是采購數量的預算,其次是存貨采購金額的預算,第三是分析影響采購預算的因素。在信息整合上,應該建立采購組織,組建的主要目的是將與采購相關的重要部門功能進行整合,設立相對應的崗位、職責并進行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形成一個管理組織。長春正久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的采購組織結構改善應該在供應鏈的角度下進行,建立矩陣式組織結構。將主要的食品催化劑、添加劑、木糖醇原料等作為橫向鏈條,這種橫縱交叉的復合型采購組織模式,對于重視新項目開發的長春正久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而言,利于資源的共享,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
(四)提高存貨周轉速度存貨周轉速度是企業存貨管理最重要的財務指標,通過存貨周轉速度的變化,可以綜合反映企業存貨管理的效率和能力。就正久公司的現狀而言,提高存貨周轉速度,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應降低商品的存貨庫存量,公司生產的食品一般保質期較短,對于存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要及時處理存貨中已經不符合質量要求的產品,一方面降低倉儲費用,另一方面防止不合格存貨流入市場給企業信譽造成的損失。第三是在夏季等不易保存存貨的季節,要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權衡運輸成本和倉儲成本的高低,采用成本最低的模式進行存貨管理,以減少資金占用。通過這些存貨管理手段的綜合運用,不斷提高存貨周轉速度,進而提高企業的存貨管理水平。
結束語:
存貨管理是食品加工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環節,科學合理的存貨管理可以幫助企業避免因為存貨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損失,從而提高企業效益。本文對正久公司的存貨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了梳理,對公司中存在的存貨管理粗放、存貨分類保管不合理、存貨計劃缺失等現象進行了分析,并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公司應該采用改良的ABC法對存貨進行分類保管,加強存貨采購預算和信息溝通機制,完善存貨管理崗位設置,完善內部控制體系,降低存貨周轉速度,提高企業經營效益,以此完善企業的存貨管理,促進企業的發展。同時,公司的管理者還要切實提高對于存貨管理的重視程度,采取一系列積極可行的措施,提高存貨管理水平。
作者:孫嘉璐 錢方明 單位:長春師范大學
食品加工企業論文2
中國既是食品消費大國,也是食品生產大國。食品制造業的發展水平影響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國民素質、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等事業。目前,國內食品供給體系總體呈現出中低端產品過剩、中高端和個性化產品供給嚴重不足的問題,消費者對國外產品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1]。隨著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的進一步提升,龍頭企業持久增加研發在企業的投入比例,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加快建立適應自身特點的食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打造營養化、綠色化、國際化的產品[2]。特別在當前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經濟新常態下,深入推進食品行業供給改革,是實現食品行業健康、長遠發展的必然選擇[3]。
1食品計量需求分析
通過對技術標準的分析、食品產業發展歷程、食品產業未來發展規劃,總結得出食品加工制造產業發展及計量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既包括生產安全,也包括經營安全;既包括結果安全,也包括過程安全;既包括現實安全,也包括未來安全,食品的加工、包裝、儲藏、運輸、銷售、消費等活動應符合國家強制標準和要求。食品安全防控主要集中在供水設施,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檢驗,食品食品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等產品的檢驗,食品加工過程生物污染物的控制,化學污染物和物理污染物的控制,食品的貯存和運輸環境監控等。目前產業使用的檢測檢驗儀器包括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凝膠色譜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電導率儀、總懸浮顆粒采樣器、氮氧化物分析儀、ICP發射光譜儀、冷原子吸收測貢儀、熒光測汞儀、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全自動微生物定量分析儀等儀器。
1.2營養健康營養均衡是人體健康的前提,目前國內對營養健康基礎研究投入和國外差距較大、符合居民營養健康狀況和基本需求的營養膳食標準缺失、營養健康知識科普不到位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為了增加食品的營養成分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營養素、其他營養成分為食品營養強化劑。營養強化劑化合物來源應符合相應的質量規格要求,對于不同食品,營養強化劑的使用范圍、添加量應符合相關要求,這也需要企業對其產品進行相應的檢測。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目前,國內保健食品市場存在亂發廣告的混亂情況,國家對其進行了規范與整頓。原料和輔料的理化指標、污染物限量、真菌霉素限量、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劑和營養強化劑應符合相應食品標準有關規定。糖類是人體的必須品,當血糖濃度降低時,大腦機能和脂肪氧化功能將受到影響。長期的高糖飲食會導致“非酒精脂肪肝”、擾亂膽固醇、導致高血壓、誘發心臟病等;反式脂肪酸是含有反式非共軛雙鍵結構不飽和脂肪酸的總稱。反式脂肪酸難代謝,會引起血栓、影響發育、容易發胖、引發冠心病等疾病。蛋白質(protein)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當固體食品的蛋白質含量≥20%NRV,液體食品≥10%NRV時候就可以說是“高蛋白質”或“富含蛋白質”食物;食品加工過程中會破壞蛋白質的結構,導致蛋白質變性等問題。因此,在食品包裝袋上應注明含糖量、反式脂肪酸含量、蛋白質含量,方便人民控制攝入量。以上營養物質的檢測和加工方法涉及到的計量器具繁多,計量器具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到產品標準的真實性,因此計量檢定機構應做到計量器具溯源全覆蓋。
1.3綠色制造在能源問題備受關注的今天,能耗成為影響企業增效的重要原因甚至是制約因素。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是食品企業調整結構轉型升級成功的關鍵,對食品企業的成長、發展和增強競爭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3.1優化動力設備能耗監測目前大部分食品企業存在不同程度的能耗計量統計覆蓋不全,能源浪費的情況。企業能耗分析的方法是對企業的能源利用狀況進行統計分析,以計量測試數據為支撐,指導食品生產企業合理調節流量、空調終端溫度等達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幫企業把好能耗關,從計量技術角度幫助企業達成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的目標。
1.3.2加強食品生產環境參數測量能力食品產業在生產、存儲、運輸過程中對環境有非常高的要求,以保障食品的生產質量。為控制環境對食品的影響,環境的各項參數,如塵埃粒子數、溫度、相對濕度、潔凈間中沉降菌和浮游菌含量等參數都需要測量。目前中小型食品生產企業在生產環境監測方面所配備的人員、設備等均難以全面滿足環境監測的需求。因此應完善環境監測方面服務,開拓新的環境參數和動態在線監測的計量測試方法,滿足各生產企業的需求。
1.3.3強化排污處理能力城市工業化給我們帶來經濟繁榮的同時,環境污染問題也隨之而來。一些食品生產企業向環境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數量大、濃度高,超出環境容量和生態系統調節能力。為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要幫助企業建立廢物檢測處理系統,對廢氣種類及排放量、廢水中重金屬含量等參數進行檢測,從而加強對企業廢水,廢氣的管理。對不具備污染物處理能力的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幫助企業健全污染物處理管理體系及完善污染物處理方法。
2食品計量的發展方向食品加工制造產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上下游產業的支持[4-5]。如上游的食品原材料的生產,其生產、參數測試過程中也同樣存在大量的關鍵工藝參數與性能指標,產品包裝方面的工藝參數等對產品的質量有重要的影響,必須進行準確的計量。
2.1原材料及成品檢測檢驗技術原材料種類不同檢驗參數有很大差異,如酸度、菌落總數、致病菌、重金屬含量、蛋白質含量、灰分等。成品檢驗包括對成品含量檢測,營養物質檢測,重金屬檢測,菌落檢測及其他一些特殊要求物質含量檢測等,還包括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檢測。計量檢定機構可以通過搜集原材料、成品檢驗質量數據,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計算,結合生產工藝情況,為產品質量改進和質量管理提供依據。
2.2生產加工過程控制食品加工制造產業從原材料檢驗—成品加工—成品檢驗—定量包裝檢驗—產品貯存的全流程都需要非常高的環境條件要求,一旦生產加工過程中有一個環節被污染,就會導致最終成品質量受損。不同食品企業對生產加工過程控制在計量測試方面有許多共性需求,如生產設備的潔凈度控制,生產環境濕度、溫度、塵埃粒子數、空氣微生物量等,包裝材料的拉伸強度、透濕量、熱封強度、抗刺穿強度、溶劑殘留量等。因此要致力于實現生產加工過程檢驗檢測儀器全溯源。
2.3包裝材料性能檢測技術包裝材料的檢測不僅包括包裝材料本身的理化性質檢測、微生物含量檢測,還包括包裝質量的檢測,包裝后質量對食品的運輸、儲存具有重要意義。不同食品的化學成分,理化性質各不相同,因此食品對包裝材料的防護要求也不同,如防油性、高阻氧性、耐壓性等。包裝后的熱封性、密閉性、拉伸強度、斷裂強度、抗壓強度等性能也是檢測的關鍵參數。
2.4標準物質合成標準物質在食品安全檢測量值溯源中占據了主導地位。使用標準物質是實現食品安全檢測量值溯源與傳遞,是保證測量結果準確一致的重要手段。食品標準物質可對確保數據質量、提高數據可信度和可比性、測試方法評估、測量儀器校準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計量檢定機構應研制食品相應的標準物質,填補國內外研制空白,建立測量過程的量值傳遞體系,提高的化學計量水平,并為食品安全檢測和監督管理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2.5在線動態測量食品加工制造過程中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在線動態測量,因此計量檢定機構要加強對投料量、溫度、濕度、水含量、污水檢測等動態量的計量測試能力。
2.6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協同平臺作為服務于食品加工制造產業的計量檢定機構,對產品進行全生命周期數據采集和跟蹤,為企業提供全面的一站式集成服務。對產品從原材料成分分析、生產過程數據監控、生產流程規范化監控、測試參數采集、計量器具管理、自校數據采集、出廠驗貨環節到產品售出追蹤提供一個關聯型系統進行數據存儲,實現在線協同管理,幫助企業建立自主、全面有序的管理體系,便于消費者通過數據監控實現質量監控,促進產業向信息化管理轉化。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計量在食品產業健康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完善食品產業計量體系不僅為食品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也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安全保障。
作者:李艾橘 李禮愛 劉志平 單位:廣東省計量科學研究院
食品加工企業論文3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食物致敏原作為公共衛生領域的重要健康問題之一,近年來已成為食品安全與衛生領域的熱點和焦點。據相關統計,世界上多達8%的嬰兒和5%的成人受食物過敏的影響,導致每年超過20000次急救治療和超過150例死亡[1]。食物過敏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21世紀需要預防的關鍵疾病之一,這也是世衛組織和糧農組織關注的一個主要健康問題[2]。針對企業解讀即將要修訂的新法規,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旨在讓企業在新的標簽法實施前提前應對,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
1我國過敏原相關法律規定的內容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征求意見稿(食標秘發【2018】第37號)把推薦改為了強制,也就是說企業生產者一定要在標簽上加入致敏物質提示標示的相關內容[3]。征求意見稿的附錄E中還對致敏物質在食品標簽中的標示形式進行了規定,通過規范標注位置、規范語句等方式進行致敏物質標記[4]。
2企業針對過敏原管理的相應措施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除了應嚴格按照國內外相關法律法規對食品中的致敏原進行標識,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外,還應積極進行管控,消除或盡可能降低食品的致敏風險,企業應首先從產品設計、廠房選址、廠房布局、生產管理等方面加以完善。
2.1產品設計食品中的致敏原主要來自于食品相關原輔材料,當需要避免或控制致敏原時,企業應首先探索和研究產品設計和研發過程中的改善措施。一般情況下,在達到產品最終的色、香、味、形、保質期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產品設計和研發過程中,應盡可能減少使用致敏性的原輔材料。例如,為了避免芝麻過敏,可以使用芝麻味香精代替芝麻,為了避免二氧化硫過敏,可以使用異-抗壞血酸鈉代替亞硫酸鹽,隨著食品添加劑行業的不斷發展、新資源食品的不斷更新,食品研發和工藝設計的不斷進步,部分致敏原具備從源頭進行替換和控制的可行性。
2.2廠房選址食品企業的廠房選址是實現致敏原管理的基礎條件,《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GB14881—2013)第3.1.1規定“工廠不應該選擇對食品有重大污染的地區”。對于外部致敏原,也應理解為一種顯著污染,尤其對于以粉塵作為污染途徑的致敏原,需要嚴格加以識別和控制,如確需在含有致敏原污染的場所建廠,應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如廠區存在含有麩質的粉塵污染,則應采取加裝空氣過濾系統或其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2.3車間布局食品生產企業一般涉及到較多的原料、輔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等物料,根據這些物料的特性,又會使用冷凍庫、冷藏庫、氣調庫、常溫庫等不同的倉庫,如僅按照貯存條件和清潔程度進行管理,則容易在倉儲環節產生致敏原的交叉污染。因此,在倉庫設計過程中,應進行有效隔離,含有致敏物質的物料需要設定專門的庫房,物流路線、搬運人員和搬運設備(含運輸車輛)應與其他物料做出區分。食品企業生產車間的布局,整體上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要求,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產品工藝特點,對空氣、水、人員、物料、設備的布局和走向,按照從高清潔區到低清潔區的路線、避免交叉污染,在考慮致敏原控制的時候,也應根據這一思路,設定相關布局從對相關布局和路線進行新的規劃,增加必要的分區和隔離。
3管理體系的建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生產許可證管理辦法》《食品生產許可證審查通則》等法律法規,食品加工企業應當依法建立相關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同時,對于建立并實施了ISO9001、ISO22000、HACCP、ISO14001和OHSAS18000等管理體系的企業,還需要將相關的要求進行融匯和整合,形成一套適用于各個企業的管理體系,以保障食品安全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致敏原管理作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環,應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與相關管理制度有機結合,建立致敏原管理制度,明確采購、質量、生產、銷售等部門的職責,分析致敏原控制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和技術要求,控制過程應形成記錄,在建立致敏原管理制度的過程中,應重點關注致敏原識別和應急處置兩個方面。
3.1致敏原識別企業應根據產品銷售范圍(目的地),根據國內外相關法律的規定,制定致敏原控制清單,對照清單,對企業生產過程中所設計的環節,按照“人、機、料、法、環”或其他可行的分類方式,逐一進行篩查和識別,確定各個環節可能帶入致敏物質的種類、數量、途徑等重要參數,形成致敏原識別表,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善或控制。同時,應根據實際情況,當識別表中的相關因素發生變化時,應及時進行修訂。
3.2應急處置對于可能發生的致敏原污染,企業應做好應急處置預案,在制定應急處置預案的過程中,應至少識別:①相關法律法規對致敏物質范圍發生調整時;②未能及時識別的原輔材料中帶入致敏物質;③外部環境帶入致敏物質(空氣、水源等)。應急處置預案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充分評估相關因素發生的概率、帶來的風險、可行的處理措施等,處理措施中應規定相應的責任人、處理流程、處理效果,當應急處置未能達到逾期效果時,應及時啟動產品召回等措施,以切實保障消費者的人身安全。
4培訓
由于國內致敏原管理起步相對較晚,部分企業對致敏原危害的認識不深、管理和應對措施不完善。因此,食品企業作為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應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從過敏反應原理及危害、各國對致敏原的管理要求、企業自身致敏原清單、內部管理措施、致敏原的檢驗檢測等方面進行深入地學習,做好食品過敏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
5致敏原檢測
目前有40種有效的過敏原檢測標準,我國法律法規推薦的食品過敏原檢測主要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實時熒光PCR等。實時熒光PCR通過檢測PCR擴增過程中產物的熒光信號實時監控整個PCR過程[5]。該方法靈敏度高、穩定性好、速度快,但實驗產品需要進一步電泳染色,復雜易造成污染和假陽性結果[6]。目前,國內許慶金[7]根據花生過敏原Arah1基因序列設計引物,創新了含有擴增內標的花生過敏原PCR和及時PCR檢測方法。張舒雅[8]建立了檢測食品過敏原大豆的實時熒光聚合酶鏈反應方法。與歐盟和新澳大利亞相比,我國大部分過敏原仍采用傳統皮試,但這不利于臨床過敏性疾病的及時診斷和治療。因此,中國應重點發展高通量、高效率、微型化和自動化的檢測技術,如過敏原蛋白芯片、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和免疫傳感器[9]。企業應掌握一些簡單檢測方法,建立必要的實驗條件,對過敏原管控的效果進行驗證和確認。同時,目前的檢測方法僅適用于進出口食品的推薦性標準,在產品覆蓋范圍和適用性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新的GB7718尚處在征求意見過程中。因此,2020年的《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中,尚未將致敏原納入抽檢計劃,相信隨著新標準的頒布和實施,配套檢測方法的不斷完善,國家對食品中過敏原的監督抽檢力度會逐漸加大,食品加工企業應不斷完善檢測能力,提高檢測水平。
6結語
考慮到食物過敏至今無特效的治療方法,致敏原引發過敏反應的閥值數據尚需不斷補充完善,往往微量的致敏原即可造成嚴重的后果。目前,防止食物過敏唯一可靠的方法是過敏人群避免接觸致敏原。作為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企業生產者應履行社會責任,將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人身安全作為首要任務。由于致敏原存在區域特異性和差異性,企業最好加強對不同國家致敏原標準的研究,持續跟蹤國外食物致敏原技術性貿易措施、食物致敏原標識、安全管理法規標準的實施動態,提早做好應對準備,減少進出口損失。當然,每個企業的實際情況不同,企業往往出于利益的考慮,在很多管理和人員的安全意識中會存在麻痹大意和僥幸心理,這也會給國家新法規的具體實施帶來障礙。
參考文獻
[1]李志民,李俊霜.焙烤制品生產中的過敏原及其控制體系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科技,2020,41(5):201-205.
[2]周曉.論食品企業中的過敏原控制[J].科技視界,2019(14):80-81.
[3]馬秀麗,黃文勝,張九凱,等.芝麻過敏原分子特征與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19,40(7):342-351.
[4]殷冉,陳君義,王毅謙.食品過敏原標簽要求及生產過程控制初探[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7,8(4):1127-1131.
[5]徐穎,李宗芮,何曉霞,等.烤雞腿肉生產加工過程HACCP體系模式的建立[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8,39(6):194-199.
作者:陳艷 武涌 程偉 單位:南昌大學 南昌大學中德聯合研究院 夏盛(北京)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