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8 18:20:0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企業金融支持問題研究,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隨著市場經濟的崛起,傳統的資本形成渠道逐漸減少,政府在公有經濟部門的財政赤字日益擴大,金融支持政策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金融支持政策旨在“支持”,本質上是一種資本運作,即國家通過一系列宏觀的金融支持政策,用非貨幣發行的方式如債券、基金等,籌集民間剩余資本,彌補公有經濟部門的財政赤字,為公有經濟部門的資本增長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除此之外,政府還通過對外資金融機構準入及資本流動的嚴格控制,保持國有銀行在社會信用中的主體地位,為金融支持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因此,企業金融支持是國家宏觀調控的具體體現,也是保證企業穩定發展的物質基礎,因此,正視企業金融支持中出現的問題,實事求是地尋找解決對策,對推進我國經濟持續穩步發展,降低市場風險有著重要意義。
1金融支持的概念解析
金融支持是指政府通過銀行信貸干預、差別化貸款利率管理等措施,實施管制性金融剩余動員,為公有經濟部門配置超過市場均衡水平的信貸資金,并提供相應金融租金補貼的一系列政策安排[1]。金融支持政策通過銀行作用,向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在加大信貸投入的同時,完善中介服務機制,建立支持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多渠道投資融資體系,完善企業內部運行機制,促進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發展。同時,積極的金融支持政策也改變了傳統的信用抵押擔保模式,在考察企業基礎實力的基礎上,更加重視人力資本、知識資本在企業中的占有份額。擔保方式上,多種多樣的貸款擔保方式也滿足了企業的融資需求,如在一些科技上市公司中,由于核心科技人員個人持股市值數額較大,所以科技上市公司的股權抵押也會被商業銀行考慮作為科技企業融資新渠道。綜上,金融支持既是政府職能在經濟領域的具體表現,也是企業應對資產風險、保持企業穩步發展的基礎支撐,兩者是相輔相成、合作共贏的關系。良好的企業金融支持服務,有利于滿足企業平穩發展的資金需求,降低企業擴大再生產的金融風險,助力企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機構服務水平,促進國家經濟穩步發展。
2企業金融支持面臨的問題
2.1銀行信貸投向管控
受國家金融政策影響,總行信貸投向是有嚴格控制的,如高新技術產業、新能源產業等目前受國家扶持的行業,金融支持力度就大得多,反之則不然,但顯然不是每個地方每個企業都具備申請金融支持的資質,這就導致了企業的產業層次與金融支持政策傾向出現了矛盾,如目前國家扶持新能源產業,信貸投向就會朝著新能源相關產業名單傾斜,而其他同樣需要資金支持的傳統企業就會因為不符合信貸投向要求而被排除在金融支持之外。除此之外,部分商業銀行對資金投向有著嚴格的名單管理制度,在對新客戶和新項目的審批上完全照搬名單要求,使得部分達不到標準的優秀微小企業的信貸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從而限制了微小企業發展壯大,不利于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2.2企業抵押擔保不足
抵押與擔保是銀行控制金融風險的主要手段[2]。但當前大多數民營企業還處于企業發展的低級階段,企業生產以利用自然資源和傳統制造為主,存在生產設備落后、創新動能不足、經營狀況良莠不齊、抵抗市場風險能力低下等問題。同時,部分企業還處在國家經濟升級轉型需要改革治理的產業名單上,企業發展易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的影響,從而出現不可控的市場風險。這就導致了這類企業在進行銀行貸款時,常會因為所提供的質押物數量有限、基礎實力薄弱和資質不足、證照不齊等原因,被金融機構拒之門外。所以,企業抵押擔保不足,也是影響企業金融支持的一個重要約束條件。
2.3傳統行業經營困難
在金融危機和當前復雜的國際經濟局勢沖擊下,部分傳統企業面臨生產技術落后、產品與市場需求不符等問題,從而導致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經濟效益日益下滑、產能過剩、生產動力不足等尷尬狀況。企業為了緩解經濟困境,控制生產運營成本,減少不必要的資金開銷,降低債務壓力,一般會選擇穩健的財務手段維持現有的生產規模,對融資擴產需求不大,這也直接導致了企業貸款動力不足。另外,由于這些企業運營狀況堪憂,對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構成潛在威脅,銀行在進行風險評估后也會避開這些企業的融資需求,從而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出現資金不足而無法維系企業發展的情況。
2.4金融服務機制不健全
金融服務機制不健全主要體現在金融產品與企業需求沒有達到精準匹配[3]。隨著當前經濟的多元化發展,企業類型也多種多樣,銀行在開發金融產品時沒有對企業的行業、規模、產品等的生產經營周期和資金回流周期進行深入了解,開發與之時間長短、數量大小等相匹配的金融產品,導致某些企業出現還款時間已到,但產品生長周期還不足,沒有足夠產出償還債務的現象,這些企業為了按時還款,不得不硬著頭皮申請高息貸款,如此惡性循環,極大地加重了企業的經濟壓力。除此之外,企業金融支持還存在服務效率低下的問題,目前許多企業的授信業務辦理仍以人工為主,企業申請貸款時要準備大量的抵押擔保材料,經過煩瑣的審批環節,時間長,程序繁多,極大地降低了企業貸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5政策體系建設不足
由于信息化的高度發展,企業金融支持的政策體系逐漸暴露出建設不足的短板,主要體現在金融服務信息平臺建設滯后、融資擔保體系不健全、銀保合力作用發揮有限、風險補償機制滯后等方面。首先,因為金融服務信息平臺建設滯后,銀企之間信息交流缺乏專業平臺和有效手段,導致銀企信息不對等,降低了銀行對企業的發展信心,促使銀行提高貸款抵押物要求;其次,融資擔保體系不健全,政策性擔保門檻高、收費貴、審批時間長,很多企業不具備相關資質;商業性擔保機構則規模小、擔保功能弱,不能給企業提供所需的金融擔保支持;再次,銀保合力作用發揮有限,從銀行角度看,企業只有在自身擔保能力不足或已經有風險預判的情況下,才會選擇貸款保證保險作為申貸輔助,因此,銀行會加大對這類貸款的審核力度,嚴控財務風險[4];從保險公司的角度來看,貸款保證保險業務處理煩瑣,發生風險的概率又極大,而低額的利潤又難以滿足保險公司需求,這也導致了保險公司對這類業務處理的積極性很低。最后,由于各地方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地方財政風險補償機制也有或多或少的欠缺,就導致風險補償金不能如約落實到位,補償規模跟不上企業的融資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金融支持的力度,對企業的擴大再生產非常不利。
3推動企業金融支持的具體對策
3.1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強企業金融管控
政府是市場經濟的掌舵者和規范者,對促進企業發展和維護社會經濟穩定有著重要作用。因此,為了確保企業獲得良好的金融支持,滿足平穩生產和增產擴產的需要,政府必須充分發揮宏觀調控作用,積極構建全面完備的金融支持運作機制,對銀行的金融支持業務進行有效監管和政策引導[5]。為達到這個目的,一方面,政府要深入企業,通過市場調研了解企業發展情況,再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制定相關扶持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大對金融機構的扶持力度,通過一定的政策傾斜對一些有實力、發展前景廣闊的企業給予適當支持,提高銀行對企業的償貸信心,促進銀行貸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政府還要制定一套完善的企業金融支持制度,設定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指標,對相關機構的金融支持服務進行考核監督,使企業金融支持服務向規范化、科學化發展,保證企業金融支持能夠真正滿足企業發展需求。
3.2推進產權抵質押體系建設,提高企業擔保能力
推進產權抵質押體系建設,完善企業產業鏈金融制度,將具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與同一產業鏈上的大型企業進行信用捆綁,從而提高中小企業的質押擔保能力。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充分照顧到不同類型企業的資金需求,對大型企業的生產經營,銀行可通過發放中長期貸款提供金融支持;對中小企業,銀行可通過大型企業擔保貸款、庫存商品抵押貸款等金融服務,加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除此之外,銀行還要積極開展多樣化的企業融資服務,如并購貸款業務等,并建立健全配套的風險管理體系,完善業務流程與組織規范,提高融資服務的效率和水平,方便銀行對企業的綜合償債能力進行科學評估,降低金融風險,提高企業貸款的通過率。
3.3強化自身建設,提高融資能力
要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政策扶持只是外力,企業自身的綜合素質才是“內功”,是決定企業融資能力的關鍵。因此,企業要強化自身建設,積極改革現代企業制度,優化企業治理結構,保證財務運行規范化、科學化,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生產能力,增強社會服務意識,通過產品創新與服務創新,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升企業生產效益,并由此獲得更優質的企業金融支持。同時,企業管理者要強化誠信經營意識,增強誠信守法觀念,恪守商業信譽和道德規范,打造文明誠信的企業內涵和積極向上的企業形象,為獲得銀行貸款支持、促進企業發展壯大,積累良好的企業信譽。除此之外,企業管理者還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通過積極參與產業政策、創業培訓、財務知識及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專業培訓,提高對企業管理的科學認識,加強對企業的規范化治理,充實企業的綜合素質,打造生產強勁、管理透明、制度優越、信譽良好的現代化企業,為獲取更多更豐富的金融支持做好充分準備。
3.4銀行要深化業務創新,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金融主管部門要充分運用政策支持,引導金融機構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開發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服務,促進企業與銀行共同發展[6]。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建立健全金融服務體系,讓企業有資金需求時能夠及時申辦相關業務。同時,還要注意對企業的考察和了解,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和現實需求,對企業開展差異化的金融服務。在把握企業基本特征的基礎上,按照企業的盈利周期合理發放貸款,避免企業在還貸時出現嚴重的資金缺口,造成相應的經濟風險。此外,還要針對部分企業抵押品不足的特點,創新抵押擔保方式,采用多樣化的抵押貸款形式,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例如,小微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需求時間緊迫,與大額銀行貸款審批慢、要求多、條件高的特點不符合。針對這個問題,銀行可以綜合考慮這一類企業的實際情況,推出訂單貸款、聯保貸款等審批快、信貸條件低的金融服務,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3.5深入政策體系建設,促進金融支持合理配置
為了加大企業金融支持力度,合理配置金融支持的相關資源,首先,政府要深入企業,收集企業生產數據,并采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對企業產業結構及投資動能進行中短期的監測研判,充分發揮宏觀手段的調控作用,促使金融資金投向與企業發展相符;其次,政府要完善風險補償機制,主動安排一定的資金對企業金融支持提供風險補償,提高銀行放貸的積極性;再次,政府還要強化信息共享機制,搭建企業金融支持服務平臺,通過完善的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及時向銀行反映貸款風險,促進銀企信息共享,為企業金融支持提供積極有效的政策支持;最后,政府還要依托現代先進的信息技術,構建服務全面、運營規范、資源豐富的綜合服務平臺,通過優化整合各部門的企業信用信息,綜合評估企業的信譽情況,提高企業信息的真實性和透明度,有效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強化企業金融支持的水平和風險管控能力。
4結語
近年來,企業金融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相關金融機構在辦理企業信貸業務時無論是在響應速度、審批效率還是在可獲得性上都獲得了不小的提升,極大地促進了企業經濟發展。然而,企業金融支持的“痛點”“難點”仍然存在,特別是那些處在起步階段的中小企業,想要獲得符合現實需要的金融支持更是難上加難。因此,金融機構在向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時,要深入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現實困難,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提供符合企業自身需求的金融產品,在避免金融風險的同時,為企業發展提供助力。最后,為了促進企業金融支持體系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政府還要積極構建相關服務平臺,加強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可嘗試多措并舉,促進普惠金融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明高.金融危機背景下解決特區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分析[J].特區經濟,2012(11):15-16.
[2] 陳洪輝.金融支持企業產業升級需要解決的問題與對策[J].時代金融,2011(14):33-34.
[3] 張力.金融危機背景下解決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分析[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2009(5):85-88.
[4] 向珂.金融支持中小工業企業問題分析及對策[J].濟南金融,2003(12):20-21.
[5] 朱光儒,陳浩宇.金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建議[J].時代金融,2021(22):19-20+23.
[6] 邢飛.淺析我國金融支持實體企業發展現狀[J].現代營銷(學苑版),2021(7).
作者:寧依依單位:武漢生態環境投資發展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