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華北板塊南緣 石人山巖塊 陸內變形 側向擠出 洛欒斷裂帶
摘要:華北板塊南緣在古生代時期經歷了復雜的陸內變形過程。石人山巖塊邊界斷裂發育大量平行于斷裂帶的A型褶皺和近水平的礦物生長線理,表明其經歷了以走滑剪切變形為主的構造階段。動力學研究表明石人山巖塊具有南西向逆沖的運動學特征,其南側洛南—欒川斷裂帶(洛欒斷裂帶)以左行剪切變形為主,北東側魯山斷裂帶以北西向逆沖兼有右行剪切變形為特征,夾于其中的石人山巖塊顯示為向西、向上擠出的特征。選擇典型巖石樣品進行同位素測年來限定斷裂活動的時代,其中,洛欒斷裂帶內同構造花崗巖脈的鋯石U-Pb定年結果為413.6±7.4 Ma,魯山斷裂帶內走滑剪切特征明顯的構造透鏡體內變形巖石的鋯石定年結果為419.3±11.2 Ma。雖然洛欒斷裂與魯山斷裂的運動方向不同,但是同位素年代學研究限定了兩條斷裂帶發生走滑變形的時間都是晚古生代泥盆紀末期,從而共同構成了石人山巖塊整體向西擠出的構造特征,同時也表明,相互碰撞的大陸在碰撞之后將很快轉變為以平行造山帶側向擠出與走滑位移為主的陸內變形演化階段。
地質論評雜志要求:
{1}中文摘要及關鍵詞: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字左右,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個要素;中文關鍵詞一般為3~5個,關鍵詞之間用分號隔開,最后一個關鍵詞后不加標點。
{2}文章和力求取材新穎、論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述簡潔,資料、數據和反映的內容務求核實準確。
{3}所投稿件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可靠,層次分明,論述精練,語言準確,符合規范。
{4}參考文獻必須是作者親自閱讀過的發表在正式出版物的文獻,文章應附參考文獻,建議為5-10條。
{5}圖表:應簡潔、明了,少占篇幅,圖表均采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據資料應注明來源。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