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社會階層 社會階層的社會認知理論 親社會行為 社會情境
摘要:社會階層的社會認知理論與相關研究表明,低社會階層者常比高社會階層者更親社會,而親社會行為的資源和代價理論認為高階層者更有能力和可能做出親社會行為。隨著實證研究的增多,研究者開始從多種因素(微觀的個體水平變量,如人格因素;中觀的情境水平變量,即具體的社會互動情境;宏觀的社會與文化變量,如社會結構與文化因素)共同影響行為的視角入手來全面地理解社會階層與親社會行為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微觀個體層面的互惠信念、感恩特質和相對剝奪感,中觀情境層面的互動對方的利他水平、慈善呼吁類型和親社會情境公開性,以及宏觀社會層面的收入不平等性和文化等因素,都會影響社會階層與親社會行為之間的關系。未來研究應探討親社會情境、社會與文化層面的因素如何與個體的社會階層交互影響其親社會行為;考察受助者的社會階層如何激發人們的親社會行為,以及行動者的社會階層對親社會行為傳遞的影響。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要求:
{1}參考文獻限為作者親自閱讀、公開發表過的文獻,只選主要的列入,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按其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編號,列于文末,并依次將各編號外加方括號置于文中引用處的右上角。
{2}本刊發表的所有文章都是作者的研究成果,不代表編輯部意見。
{3}有嚴謹的科學性和邏輯性,有理論或實際意義。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數據無誤,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書寫工整規范。
{4}摘要及關鍵詞摘要以第三人稱對全文進行準確概括,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論等,勿用“本文”“筆者”等主語,字數在100-200字之間。
{5}作者及單位署名的每一位作者都應該是對論文工作有實質貢獻的人員,應對文中的論點和數據負責。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