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伊犁 東干 漢語方言
摘要:目前人們普遍認為中亞東干人的口語大致分兩類:“陜西話”和“甘肅話”,書面語為“甘肅話”。所謂“甘肅話”,也被認為是“伊犁回族話”,實際上,就是清代伊犁的漢語方言。文章通過人口遷移、文化交流、文化遺產角度對比等歷史分析,進一步論述了“伊犁話”形成的歷史原因;疏理了“伊犁人”與“甘肅人”的歷史關系;闡述了中亞東干文字書面語言能成為“伊犁話”,而不是人口略多的東干“老陜”的“陜西話”的原因。在東干文字、文學、出版的歷史上,最早的幾位學者、詩人都是伊犁回族人的后代,而早期的中亞東干學者和文學家中,“陜西人”很少。所以,操此方言者將此“確定為東干書面語的基礎方言”。目前,東干書面語也面臨時代的挑戰。
八桂僑刊雜志要求:
{1}來稿時請注明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工作單位、職稱、職務、學位、通訊地址、聯系電話、電子郵箱等個人信息。
{2}摘要以20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
{3}翻譯并引用外文著作,注釋應直接使用該外文。但說明性文字應使用中文。
{4}來稿是否刊登,由本刊編委會最后審定。來稿“文責”由作者自負,但本刊編委會有權修改。不愿改動者請事先聲明。
{5}基金項目按下列格式:基金項目:項目名稱或編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