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東天山 哈爾里克山 冰川物質平衡 dem
摘要:新疆哈密地區是世界上極端干旱的地區之一,依托高峻的哈爾里克山發育的現代冰川成為維系本區綠洲生存與發展的固體水庫。對哈爾里克山地區冰川的監測與研究可獲得本區冰川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響應,也為哈密地區的水資源評估、生態建設與綠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數據與理論支持。基于地形圖、 SRTM DEM和資源三號立體像對等數據,采用大地測量法對哈爾里克山地區自地形圖成圖以來44年間冰川物質平衡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1972-2016年間冰川平均表面高程下降了(9.15±0.98) m,冰川物質平衡為(-0.18±0.02) m·a-1 w.e.,冰量損失顯著。其中, 1972-1999年間,冰川物質平衡為(-0.04±0.01) m·a-1 w.e.,冰量損失較緩慢;1999-2016年間,冰川物質平衡增至(-0.36±0.05) m·a-1 w.e.,冰量損失加劇。此外,南北坡的冰川物質平衡空間差異性明顯。1972-1999年間,北坡冰川物質平衡為(-0.05±0.01) m·a-1 w.e.,南坡冰川物質平衡為(-0.02±0.01) m·a-1 w.e.,北坡冰川物質損失略大于南坡;1999-2016年間,北坡冰川物質平衡為(-0.27±0.04) m·a-1 w.e.,南坡冰川物質平衡為(-0.45±0.05) m·a-1 w.e.,南坡冰川損失量遠大于北坡。結合哈密與伊吾氣象觀測資料分析可知:冰川的物質平衡與氣溫變化呈現出很強的相關性,研究區的降水量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呈增加趨勢,但溫度變化對冰川物質平衡的影響大于略微增加的降水的影響。1999年后,南坡冬夏季氣溫的增長幅度均超過北坡,這是南坡冰量損失加劇的主因。
冰川凍土雜志要求:
{1}論文關鍵詞是從報告、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來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和術語。每篇論文應選取3~5個關鍵詞。
{2}本刊作為新學術、新觀點、新成果、新技術的交流陣地和平臺,積極倡導“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請作者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本刊鼓勵作者實事求是、大膽創新。
{3}得到各類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應在論文首頁標注(基金名稱、編號),并請提供有關批準文件的復印件一份。
{4}需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內容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結論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不分段,用第三人稱撰寫。
{5}論文標題應言簡意賅,準確反映論文的內容,一般不應超過22個字(含正副標題),盡量避免出現標點符號及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詞、代號等。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